小话剧导演之路
⑴ 《匠心之路》栏目每一期的导演都是一个人么感觉好有才华啊。
不是的,《匠心之路》每一集的导演都不一样,但都很有才华,我挺喜欢张东明导演,他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影视导演系。他导演的《命中注定》和《即将到达》都是不错的电影。
谢谢分享
☆°·☆.·☆°·☆.·☆°·☆.·☆°·☆.·☆°
╔╩═══╗╔════╗╔════╗╔════╗
║真的很棒╠╣辛苦您了╠╣谢谢分享╠╣期待续贴╠
╚◎══◎╝╚◎══◎╝╚◎══◎╝╚◎══◎╝
°·☆°.·.°∴°·°.°☆°.°·°∴°.·.°☆·°
⑶ 近年来好多演员转型到导演之路,你知道哪些这样拍摄的好片
就我个人而言,近年来确实有很多演员转型成为一名导演,如果转型成为一名导演之后,拍摄出来的影片业界以及大众都广受好评的话,那么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拍的不好,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diss,我个人也看了蛮多从演员转型成导演之后所拍摄出来的作品,有两部好片必须得提一提,这两部好片是《我不是药神》《战狼2》,分别是徐峥和吴京两位导演所执导的影片。
⑷ 郭敬明是一位有名的作者,他为何能走上导演之路
实际上,郭敬明在大学攻读的专业是导演系,只不过没有读完大学就辍学了,很多人不知道他已经研究过导演,郭敬明之所以拍戏是因为他真的很想完成他的梦想,以求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方面,他还说他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并赚钱,尽管郭敬明确实不是一个好导演,但任何认识他的人都应该知道,郭敬明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电影《小时代》的故事从整部小说的开头选择了一个情节,主要是关于女主人公进入社会的时间,作为小说,这样的开始是很合乎逻辑的,但是对于电影来说,这样的开场似乎太宽松了,没有讲故事, 《小时代》的票房结果足以说明导演郭敬明对电影的商业性质有准确的掌握,但作为导演,仅仅掌握销售情况显然是不够的,与商业广告相比,郭敬明对电影艺术性的掌握仍然很业余。
⑸ 沙溢导演处女作遇冷 4天票房仅245万,他的导演之路是否将会充满变数
一个演员转型当导演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沙溢,他还在演员的黄金期就开始去做导演了,势必会在两个职业之间做出一个倾斜,就没有那么多心思完全放在导演作品上,当然这个也不是说他一定就不会成为一个好导演,有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相信他只要坚持下去了会有好的结果的。
然后就是沙溢最这部作品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除了沙溢本人在个人社交平台宣传,还有进行一些路演外,基本没有什么其他的宣传,也没有明星效应各种呼吁支持,导致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这部电影,所以自然关注的人就不多,看得人也就不多了。
⑹ 宋迪的导演之路
经历:本科时在锦州读的政法,05年毕业,之后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电的导演系攻读硕士学位,曾经想当一位卓别林式的伟大的喜剧演员,后来发现自己脸太大,恐怕不适合做演员,曾在北影厂的门口蹲过点,被人忽悠过,发生过很多故事。
作品:
数字电影《冬日往事》入围法国FIPAguo国际电视节,上海国际电视节,第六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等多个电影节。
电影《小建的合唱团》,由孙海英,高亚麟,王旭(旭日阳刚),金晨(成龙中国),胡先煦等主演,被称赞为新世纪最好的儿童电影,预计2013年暑期公映。
毕业作品《燃烧的煤核》 第八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展国际竞赛单元;第四届传媒影像力最高奖金魔方奖;第三届新人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博雅奖,日本横滨国际学生影展等
16毫米短片《天台月光》该片被多个艺术机构选中,曾在法国南特,德国柏林多个城市展映;韩国韩亚国际短片电影节竞赛单元;新加坡艺术之家举办的亚洲电影论坛;泰国短片电影电视节;迪拜国际电影节“电影之路”短片展映单元
编剧导演高清短片《夜班车》被法国DirectorsLounge 2008选中,作为中国项目的展映作品,在法国南特和德国柏林等电影节展映。获第十二届大学生电影节短片专业组入围奖。
⑺ 恳求关于北京小剧场的相关资料,结交致力于小剧场研究的各位人士
京小剧场:中国戏剧的梦工厂
经历了20年风风雨雨的小剧场话剧,已从最初的“先锋、逐渐探索”的荆棘途中,逐渐走向多元化成熟轨道。孟京辉、李六乙、田沁鑫等一批新锐导演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肯定。《切·格瓦拉》、《恋爱的犀牛》、《无常·女吊》等一系列小剧场力作吸引观众争先恐后步入剧场,而2001年小剧场话剧演出季更掀起了新一轮的小剧场话剧的演出热潮。
如果以1981年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为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当代发出的“信号”,1989年牟森导演的《大神布朗》(或1987年牟森的《犀牛》、1990年电影学院小剧场林兆华的《哈姆雷特》)为日渐繁荣的标志的话,屈指算来,小剧场话剧在中国已经有了20年的发展史。回首这20年小剧场话剧的如烟往事,其发展成长的血脉清晰可见。
小剧场话剧是在80年代末戏剧界高呼“戏剧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以一种探索者的姿态出现的,萌生伊始,便因其与传统风格的“人艺大戏”迥异的选材和表现形式而被贴上了“探索戏剧”、“先锋戏剧”的识别标志。
20世纪 小剧场戏剧“先锋探索”的荆棘路
从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北京小剧场话剧发祥工地——中央实验话剧院小剧场和中戏的“黑匣子”,《阳台》、《思凡》、《留守女士》、《屋顶》、《情痴》等一部又一部具有试验和先锋气质的戏剧作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掀起了北京小剧场话剧的最初一轮热潮。随即而来的小剧场戏剧越来越注意它的观众和商业性,《故意伤害》、《和单身女人共度除夕》、《四季爱情》等剧目进行了小剧场戏剧商业运作的一系列尝试,观众群体也因此逐渐扩大,艺术圈人士不再是小剧场戏剧观众的单一来源,小剧场也因而具有了开放性。在1995年底,北京人艺小剧场建成开放后,许多年轻且富有朝气的创作者陆续推出了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观众和市场最初的检阅。《爱情蚂蚁》、《雨过天晴》、《驿站桃花》等作品使孟京辉、李六乙、田沁鑫等人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认识和肯定。此时,小剧场戏剧的演出其实还在低迷之中,创作和市场运作都在摸索时期。不可否认的是,进入90年代后期,经过大浪淘沙的挑选,坚持下来了至今仍活跃于创作、制作一线的戏剧工作者。
和任何新生事物萌生、发展的规律一样,小剧场话剧的探索阶段很快便告结束。在今天看来,1999年的《恋爱的犀牛》和2000年的《切·格瓦拉》几乎是以一种“终结者”的姿态宣告了小剧场话剧“试验”、“先锋”阶段的终结,前者堪称迄今为止中国小剧场话剧史上运作最为成功的一部商业剧,后者则使一部戏剧上升为“一次社会事件”,把戏剧作为文艺社会论坛的功能放大到极致,孟京辉、张广天、黄纪苏等成为小剧场创作的代表性人物,袁鸿、傅维伯、戈大力、赵海等成为小剧场制作、运作推广的代表性人物。2000年期间的《盗版浮士德》、《非常麻将》、《切·格瓦拉》、《钦差大臣》、《故事新编》等剧目使小剧场话剧的巨大热量不可阻挡地释放,剧目的多元化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比较,国家院团和民间剧组的演出构成了小剧场戏剧的丰富性,观众对戏剧参与的热情超出了创作者的想象,而观众层次的丰富也大大地促进了创作者及演出者的进步,戏剧的时代精神开始在演出中产生,没有人敢于漠视观众的感受。
在2000年12月广州小剧场话剧国际展演中,关注社会生活的戏剧受到人们的欢迎,而那些没有跳出老模子的情感戏却得不到观众的真正喝彩。小剧场的演出特色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促使戏剧工作者们撇开艺术家的幌子而融入社会生活,那些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开始为观众所厌烦,经过了短暂热闹之后,人们期待小剧场话剧新的热潮。
21世纪 成熟的演出模式应运而生
进入21世纪之后的中国小剧场话剧,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演出模式和小型的“新兴文化产业”,其艺术效应和社会效应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关注。今年春天,北京人艺演出了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小剧场话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时尚的题材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轻松的网络小说在小剧场里被人们再次消费,近50万元的票房收入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索戏剧的发展方向,娱乐消费和艺术创作是否矛盾?北京人艺传统风格的转变,使许多人难以接受,但也使一些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今年8月推出的小剧场作品《无常·女吊》首演后就引起争议。这部人艺用了近一半外援的戏连续演出40余场,虽然票房不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却为北京人艺又尝试了一次新的创作模式,关注北京人艺的观众从小剧场里领会到传统戏剧必须改进的信息。而在今年更让人喜忧参半的许多小剧场新人新作品的涌现,北京人艺小剧场4~8月演出的《囊中之物》、《沙漠中的西蒙》、《底片》开始的新一轮探索让人看到新颖演出形式的同时,也看到了剧作接受群体的单一,同时期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演出的教学实习小剧场新作品亦同样缺少可取之处。与职业戏剧学生无趣的演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月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举办的大学生戏剧展演,涌现出了《春暖花开》、《我弱智,我无罪》、《沃依采克》等原创或改编的优秀剧目,大学生业余的创作演出安慰了众多关心小剧场戏剧发展的热心人士。也许,真正的希望可能就在那些没有功利目的的真正戏剧热爱者身上,大学生对戏剧活动的参与,如果能触动职业戏剧人的心胸,补充小剧场戏剧演出的空白,对广大观众来说应是一件幸事。
由于受众的关注度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演创人员参与到小剧场戏剧演出这一行业中来,演出剧目日渐繁多,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正在举行的中国第七届戏剧节小剧场演出季是中国戏剧节第一次设立小剧场剧目的演出季,11个剧目中也只有少数作品吸引观众,多少还代表不了小剧场话剧近年的创作水平,虽然有不少热心人士和观众参与,但此次活动的仓促不免让人遗憾,走向多元化的小剧场戏剧在今天不能停下它探索的脚步。在增强各地戏剧交流活动的同时,小剧场戏剧工作者的素质必须不断提高,仅有热情和抱怨是不够的。
在结束小剧场演出季后,北京人艺小剧场即将上演由张广天导演、杨婷主演的《红星美女》,这多少让即将结束的2001年戏剧市场有了新的期待。方小黑
小剧场转型阵痛 市场前景引发关注
北京市目前共有二十几个小剧场,其中除了北京人民剧院的小剧场和实验剧场之外,其他小剧场由于缺乏观众和优秀剧目,在经营上举步维艰。专家认为,目前小剧场没有自己的观众群,其生存主要靠国家扶持。由于没有生存压力,故高成本运作,以致造成了票价虚高的恶性循环。
为何这些剧场的观众如此稀少?
北京达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达龙艺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每年280万元的价格承包了中国评剧大剧院。大剧院的负责人陈胜利告诉记者:小剧场原是培养青年评剧演员的,但由于资金缺乏,只好演出东北二人转。早在2003年8月1日,为改变亏损局面,大剧院曾与北京华容伟业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将大剧院改名为“红馆”,但最终由于体制的问题出现了摩擦,在运行一年半后关闭。而此次与达龙合作,剧场的项目开发由达龙负责,大剧场将开设“演艺酒吧”,以歌舞养活评剧,周一到周五晚上是酒吧演出,周六、周日晚才是评剧。
据了解,评剧小剧场每周五、六的晚7∶30至9∶30有东北二人转,每晚收入为3000多元。虽然票房收入不错,但现在仍然赔钱。
“9月份,只有两场演出,一个是《父亲》,另一个是超女张含韵的演唱会。”北京东方先锋小剧场的保安告诉笔者。小剧场经理傅维伯说:“剧场收入主要来自场租,场租一个晚上4500至5000元,但剧场有时空着。小剧场今年5月才开始营业,国家话剧院拨款十几万元。国家话剧院希望下属单位能自负盈亏。但目前演出市场滑坡,而小剧场刚刚启动,每年向国家话剧院交多少钱还没定。”他着急的是“要准备好7万元房地产税,10月底就要交”。
“剧院是国家养着,工资是国家发,剧场是自收自支,演员、编创人员没有生存压力,创作乏力,没有精品,从而没有观众。归根到底,是文化体制的问题。”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分析。
“个体制作”为何首轮赚10万?
“现在做小剧场戏剧,持平就已经很吓人了,但关皓月的《到现在还没想好》首轮演出愣是赚了10万元。”业内熟知关皓月的人这么说。《到现在还没想好》成本20万元,票房收入30万元。关皓月是“戏逍堂”话剧工坊的制作人,戏逍堂是北京为数极少的民营资本运作的话剧公司之一,这些民营公司运营成本很低,但工作效率极高。“戏逍堂”希望有自己的固定剧场,“很想承包北京人艺小剧场,但人艺不外包”。
小剧场话剧在北京的观众,据说“乐观数字是2万至3万人”。《到现在还没想好》为何能够赚钱?关皓月的理由很简单。“我自己挑导演,他必须保证单场不超过8500元,不控制成本,没得赚!”关皓月说,制作人中心制是剧组运作的制度;“这部戏中途换了导演,我不想把喜剧导成苦戏,大家下班想轻松一下,苦戏没观众!”关皓月告诉笔者,这部戏充满了语言智慧。另外,很多观众觉得《到现在还没想好》的海报很有趣:这是一张海报,这是一张话剧海报,海报没有话剧好,要问为什么好,到现在还没有想好。而原海报中的“陈词滥调”——话剧不涉及本性,不涉及谋杀等被删掉了。“宣传费用没有超过2万元,多在报纸、网站上宣传。”关皓月告诉笔者。
最重要的还是投资,关皓月认定“一年排一部话剧没有人愿意投资,但一年排10部话剧就会有人投资”。关皓月的想法是,先排精品时尚戏、武侠戏、悬案推理戏,要“首先让观众接受了这种戏,再逐渐地演一些外国的”。
另一家民营“话剧工坊”——果然戏剧工作室的导演果然认为,与现场观众互动带来的鼓舞让很多明星都迷恋,这是小剧场的魅力。谈到和国有小剧场的合作,关皓月和果然表示尝试过,但未谈成,因为体制不一样,民营资本必须考虑回收成本,否则难以继续,但国有小剧场没有这个压力。
“戏剧超市”的找戏之路
2003年4月,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的9个小剧场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9个小剧场的项目负责人张佳节告诉笔者:“这9个小剧场风格各异,被称为‘戏剧超市’。现在剧场的商业化运作处于摸索期,从不同的艺术形式里找寻市场增长点、利润点。”
据了解,这9个小剧场是朝阳文化馆的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剧场实行项目负责人竞聘制,每年向文化馆交纳几十万元。但朝阳文化馆对小剧场政策是扶持,每年有拨款。此外,小剧场还有公益性活动的指标,比如大学生戏剧展演、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团体来访等,这些活动“有时北京市文化局拨款”。另外,朝阳小剧场还与旅行社合作,常有国外的旅游团来看演出。
据张佳节说,“剧场从去年9月开业到现在的场租和票房收入,除剧务、票务、场务、市场宣传等花费外,盈利40万至50万元。目前,9个小剧场的收入主要来自小剧场演出剧目的票房和场租,如10月3日第一个民营性质的国乐团体——华韵国乐团在北京演出,即由朝阳小剧场提供演出场地、宣传,盈利两者分成;由大专院校的学生组成的相声青年团在小剧场表演,票房收入和朝阳小剧场分成。用小剧场演出相声,市场效果不错,以后我们要走剧场和艺术团体结合的路子,这样不愁没有戏演。”
然而,“没有戏演、观众流失、票房稀少”一直是北京小剧场的沉疴。“我1983年中戏毕业,20多年来看到北京戏剧界每况愈下,进剧场的人越来越少……”北京市戏剧协会秘书长杨乾武无奈地摇头。他认为,中国戏剧的票价几乎是最高的,国有剧场的拨款来自纳税人,但高票价却把纳税人拒于门外,这是文化的不公平。这样恶性循环,将导致小剧场彻底失去观众。
北京人艺小剧场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展基金会投资兴建的一座新型多功能厅。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22号首都剧场院内,交通便利。占地600平方米,使用面积450平方米,活动舞台、活动座椅、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舞台方向和座位数量,最多时可容纳400人。小剧场可安排各种中、小形式的演出和中、小型会议,也可做工艺、美术、图片、摄影、时装展览场所,特别适宜做录音、录相、拍摄MTV节目制作的场所。
小剧场音响、灯光设备齐全,电容量达15万,拥有16路自动升降吊点装置和96回路灯光遥控设备,并配有计算机自动调光控制系统等。此外,剧场还配有贵宾休息室、化妆室、冷热通风设备等相关设施。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简介
2003年3月,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落成并正式启用。从此,北京人艺将形成首都剧场、人艺小剧场、人艺实验剧场鼎足而立之势。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建于现在首都剧场三层,面积达400多平米,可容纳200--250名观众,专业的演出设备与配套设施可充分满足各种小型艺术演出与团体活动的要求;剧场南北两侧分设开放式会议厅,主要用于各种会议接待和学术研讨活动,也可进一步扩充舞台空间以配合演出;同时剧场后台配备贵宾休息厅、演员化妆间等相关设施,可为各艺术团体提供配套服务;此外,设在剧场内的小型咖啡厅不仅可以为观众提供演出前的小憩之地,而且可举办画展、影展及艺术沙龙等活动,更加体现剧场的人文关怀与整体文化氛围。
剧场地址: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06
小剧场电话:010-65250123 实验剧场电话:010-65263337,65263338
⑻ 李安谈导演之路的艰难,为何一个镜头要磨一年
李安在某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自己老了,专注力行动力体力都开始变差,有时候一个镜头都要磨一年。所以李安导演之所以一个镜头这么难,是身体不好了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吧。但即使一个镜头需要很长时间,李安导演的电影仍是陆续上映。
其实不只是电影,大家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李安导演通过自己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是多么有力量,有未来。李安表示,只要自己一天不退休,电影的镜头,永远都不会糊弄了事!
⑼ 5年拍出两部爆款,《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的获奖之路有哪些贵人相助
最近校园暴力题材电影《少年的你》再次荣获大奖,而这也让新锐导演曾国祥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其实这并不是其第一部爆款电影,前几年广受好评的《七月与安生》也是出自于他手。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导演,曾国祥的导演功底还是值得肯定的。
当时的曾国祥从“跑腿小弟”做起,经常在陈可辛的片场打杂,几乎什么杂活都被他承包,而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观察,认真学习如何做一名导演。好在这些付出并没有白费,在这样日积月累之下,曾国祥加深了自己对拍戏的理解。从而也为自己后来获得大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得不说,如果没有这一段经历,曾国祥想必也不会成长得如此迅速。
⑽ 黄依群的导演之路
“早在省艺校学表演时,黄依群就对导演这行萌生了兴趣。临到毕业时,艺校的老师甚至想让她去导演专业进一步深造。后虽因故不能成行,但从此在黄依群的心里就隐约埋下了要做导演的“情种”。从艺十几年的经历使她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坚持不懈地读书令她的文学修养不断得以提高,这些都为她今后涉足导演业做好了铺垫。因此,黄依群笑称自己为“慢热型”的人。而1996年去“中戏”学习影视导演专业,则是她迈向导演界的关键一步。”
——摘自《钱江晚报》2000年1月20日
1996年 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专修影视导演
1998年 毕业回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兼任本团导演
2006年 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成为导演系研究生
2011年 硕士生毕业回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主要导演作品
1999年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生代 《五女拜寿》、《西厢记》》,担任复排导演。
1999年 担任华东六省一市春节晚会越剧《梁祝》编导
2001年 六集电视连续剧《枫桥故事》任副导演
2002年 浙江越剧团《护士日记》,任导演
2004年 京剧《李清照》执行导演(导演:黄在敏)
2005年 上海越剧院 《青衫/红袍》 执行导演(导演:曹其敬),该剧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2007年 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湖山情梦》编导
2008年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节妇吟》任 导演,(指导教授: 裴福林)
2009年 琼剧《下南洋》任执行导演 (导演:曹其敬)
2009年 中国评剧院评剧《拜月记》任导演
2010年 中国评剧院评剧《五女拜寿》任导演 <个人奖项>
2000年 浙江省新生代小百花越剧节 “优秀园丁奖”
2003年 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小戏汇演 “导演奖”( 导演 越剧 《护士日记》浙江越剧团)
2005年 获山东省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京剧《李清照》)
<作品奖项>
2001年 全国电视飞天奖:副导演 六集电视连续剧《枫桥故事》
2004年 京剧《李清照》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任执行导演)
(济南市京剧院)
2009年 琼剧《下南洋》获第三届全国地方戏剧优秀剧目(南北片)展演银奖、2010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编剧
奖、表演奖(任执行导演) 《初为人母》 ——《钱江晚报》2000年8月
《京剧<李清照>导演絮语》
《黄河管子声》声声动情--忻剧北路梆子剧院演出观感——《中国戏剧》2009年2月总第621期 VCD:导演: 99年浙江台春节晚会越剧《梁祝》组合 (华彩音像有限公司发行)
VCD:复排导演: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生代 《五女拜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