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跪求!!!中国梦是

话剧的话是
《中国梦》

孙惠柱、费春放编剧。剧情:上海姑娘明明酷爱芭蕾,后被选拔去学戏曲。中美复交后,侨居美国的外公接她去美深造。她到了美国,一切都不那么如意,明明梦想回到祖国,寻找失落的回忆。她的男友美国律师赫志强则想把庄子的“逍遥游”哲学应用到美国,于是向明明求婚,实行中西结合,互相渗透,做起中国梦。1987年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导演黄佐临、陈体江、胡雪桦,演员有奚美娟、周野芒。此剧演出后上海剧协座谈,赞赏是“窗外吹来清新的风”。1987年作为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的剧目。1988年《话剧》曾发表过否定批评的文章。1988年应新加坡新闻报业中心邀请曾赴新加坡演出。

也有一本书叫做中国梦呦:

内容简介

中美世纪对决,军队有主张:
世界太重要了,不能把它交给美国!
领袖世界,中国有太多的经验和资历!
世界需要中国“王道”,不是美的国“霸道”!
中国已被美国选定为对手,中国没有退路!
中美无大战,中国必须有大军!
对美国,不能有任何幻想!
时代呼唤“中国崩溃论”!
作者简介

刘明福,国防大学教授,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1969年入伍,先后在作战部队、济南军区政治部、国防大学工作,“刘伯承科研成果特等奖”获得者。
图书目录

序言
中美大国博弈:开辟世界历史新时代/刘亚洲
第一章 “世界第一”:中国的百年梦想
第二章 世纪对决:中美“冠军国家”争夺战
第三章 “中国时代”:世界的“黄福时代”
第四章 以中华性格建设“王道中国”
第五章 大战略需要战略思维
第六章 对美国,不要有幻想!

『贰』 奚美娟个人资料身高体重

为你搜到抄以下内容:奚美袭娟,1955年生于中国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影视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央十七大、十八大党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大大,中国电影家协会副大大。
1988年,出演中国首部写意话剧《中国梦》,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1990年,参演首部电影《假女真情》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2000年在反腐题材电视剧《红色康乃馨》中饰演反派人物蓝思红,夺得第2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2004年凭借《做庄》获得第五届金鹰节“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 。
2004年,担任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 。
身高167cm,体重不详。

『叁』 瞿弦和,宋春丽,奚美娟,陈建斌等艺术家联袂朗诵诗歌《中国梦》

请问,陈建斌是演员陈建斌吗。。?

『肆』 老戏骨奚美娟都有哪些经典作品

非常多。

1988年,中国艺术节在北京举行,上海人艺参演的剧目是《中国梦》,奚美娟担任女主角,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0年,参演首部电影《假女真情》,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2年7月,在电影《蒋筑英》中饰演蒋筑英的妻子路长琴。

2008年,在电视剧《春草》中,奚美娟一改以知性形象,扮演一个农村母亲;7月,参演反映汶川地震的纪实性电视连续剧《震撼世界的七日》;在海清、林永健主演的电视剧《王贵与安娜》中饰演安娜的母亲;12月,参演黄海波主演的谍战剧《黑三角》,饰演反派角色“于黄氏”。

2010年9月,在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中饰演静秋的母亲 。

2012年,与宋春丽、陈瑾主演反映国共内战电视剧《大地情深》。

2013年11月,参演赵宝刚执导的都市情感话题剧《老有所依》在浙江、东方、北京、天津四大卫视播出,奚美娟饰演慈母谢亚芝。

2016年,主演电视剧《嫂子嫂子》;同年,其参演电影《杠上开花》上映

2017年,参演电视剧《谷文昌》。

2019年1月9日,参演的电影《温暖之城之红日亭》在中国大陆上映,在剧中饰演高春梅。[13]同年,参演的电视剧《人民的财产》在中国大陆播出。同年,参演的电视剧《燃烧的DNA》播出。2月,参演电视剧《衡山医院》。7月,参演电视剧《卖房子的人》,在剧中饰演江奶奶。9月12日,参演的电影《一切如你》在中国大陆上映。

如果对我的回答满意请留言点赞呦~

『伍』 求知道奚美娟经历中最感人或者最难忘的经历和故事

1973年1月,奚美娟中学毕业,像许多人一样,她来到了郊区插队
奚美娟
劳动。一个月以后,上海戏剧学院宣布招生。 奚美娟根本没有想到报考。但当时的招生属于“政治任务”,选拔演艺人才是不拘一格的“海选”,凡符合报考条件的18-22岁的青年都由所在单位统一报名。奚美娟插队所在的大队也把奚美娟的名字报上了。 奚美娟上上海戏剧学院之前没有看过一次话剧,也没有接触过任何别的艺术形式。除了童年的“无声电影”外,奚美娟只看过几次露天电影。 奚美娟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报考的是上海戏剧学院。因为当时上海戏曲学校演过《奇袭白虎团》,上海话“戏剧”和“戏曲”是差不多的,奚美娟误以为她即将报考的学校是学唱京戏的。于是,奚美娟带着好玩和好奇的心理,参加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仿佛做着一项组织安排的工作——实际上确实如此。 经过层层筛选,奚美娟居然都通过了,前期的初选,接着进入了比较正规和严格的面试。于是,懵懵懂懂的奚美娟与主考老师有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这对话就像一台话剧的片段: ——奚美娟,请做一个小品。 ——小品? ——什么叫小品?知道吗? ——不知道。 ——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如实地做出来。 ——哦,这就是小品。 ——现在知道什么叫小品了 ——知道了,——生活中怎么样就怎么做。 经过了“现场小品知识培训”之后,奚美娟就开始做了。她觉得自
奚美娟
己的“生活”很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插队生活:她从生产队劳动回家,把锄头的泥弄掉,靠在门口。看水缸里没水了,就拎了一个水桶去打水。 这时主考老师突然叫道:“失火啦。” 奚美娟完全懵了,不知道是真的失火了,还是老师在考她。但既然如此,奚美娟只好假戏真做,真戏假做。奚美娟觉得救火一个水桶水不够,又拿了一个脸盆就跑出去。 这是奚美娟自出生以来的第一个小品。有一个老师,看完小品一直跟奚美娟说话,询问她的情况,当时奚美娟隐约觉得可能被录取,但她根本没把是否录取放在心上。考完以后,她觉得完成了一项工作,又去插队的地方干活了。直到1973年7月,公社通知奚美娟,9月1日去上海戏剧学院报到。 这时奚美娟才知道,她要去的是上海戏剧学院,而不是培养唱京戏的上海戏曲学校。在这以前,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学校。戏剧学院的校址在上海华东医院的边上,奚美娟到了华东医院还问路人:上海戏剧学院在哪里? 其实这次报到是最后一次复试。一群人排了几个戏,演出了一次,台下的观众都是上海文艺界的人,通过这次演出筛选,剩下的只有报到人数的一半42个人,分成甲乙两班,其中奚美娟所在的表演系甲班班上有八位女生。 奚美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上海市最高的艺术学府。 奚美娟告诉记者说:“现在想想,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把我推进上海戏剧学院去的。我真的很庆幸,我没有浪费过很多时间。” 就这样,奚美娟开始了四年的戏剧学院生涯。学老教材,演样板戏,经常下乡体验生活。奚美娟总是兢兢业业、勤勤奋奋。奚美娟快乐、充实地度过了“文革”的最后四年。 奚美娟说:“受教育的过程印象很深的就是下生活,很强调下生活,记得一个老师说过,一个演员在生活中要观察别人,而不是别人来观察你。现在有很多演员是反着来的,不去观察别人,经常希望别人来关注你。”奚美娟一辈子铭记着这句话,多年来,奚美娟过着不张扬,不显山露水的日子。 四年之后,奚美娟以非常出色的成绩毕业了,1976年10月,奚美娟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而此时“文革”也刚刚结束了
十五年话剧生涯
上海话剧舞台最后一位守望者 那个阶段我觉得是非常幸福的阶段,我自己觉得是为艺术而生
奚美娟
的一个人。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每演一场戏,演得特别好的时候,我比什么都开心。我的那种愉悦的感觉,没有语言可以来表达,我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自由王国。 ——奚美娟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戏剧开禁。中国的春天到来了,中国文艺的春天到来了,奚美娟的春天也到来了。从1976年到90年代初,奚美娟一直活跃在上海人艺的话剧舞台上。 奚美娟这样评价她刚进上海人艺的情形:“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的能力的培养,在学校里不能够完全完成,或者说已经完成得很好了。在学校里,老师只是领你进门,具体怎么做是要看你毕业以后的实践。这个阶段我演了很多的话剧。我特别庆幸几乎是在我毕业的那个月”文革”就结束了。从我创作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遇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文革’十年,我们剧院没有进过任何人,我毕业的时候21周岁。像我这个年龄段剧院完全是断档的,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主角都有机会轮到我来演。” 奚美娟有一个脚趾头骨折,不得不打了三个月的石膏绷带。那是奚美娟最痛苦的日子,因为她整整三个月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话剧舞台。 奚美娟进人艺的时候演的第一部话剧是《万水千山》。按照戏剧界的惯例,一个新人进入一个剧团,她的最初的亮相也就是第一个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被认为是个好苗子的话,就会有很多好机会。许多好心人都就这点提醒奚美娟抓住这种机会。 但奚美娟天生对这些戏外的东西不太在意,在意的是如何抓住机会学习和创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怎么投入艺术创作就怎么投入。奚美娟从零开始,轻装上阵,创造出来的东西反而比较自如。当时奚美娟就住在人艺的宿舍里,有时候星期六星期天都不回家。她每天第一个到剧院,在草地上练功、跑步,并且给自己编了一套形体训练操,练完了就去排练厅练声。往往奚美娟把所有的“加餐”练习都解决了,大家才陆续踩着点上班了。 在艺术上奚美娟总是精益求精,舍得下苦工。有一次要演一个农村的小戏,有一个挑担子的动作。奚美娟觉得这个动作做得不太熟练。她每天提早半小时到剧院,就在那里挑来挑去,挑来挑去,寻找着一种最准确的感觉。 在许多前辈的熏陶和指点下,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奚美娟感悟到表演可以有很多形式,但是觉得最准确的只有一种,这种不行再来一种,想达到的也就是不断地寻找一种最准确的东西 1978年,奚美娟进入剧团两年以后,上海市举行了“文革”以后第一次全市青年演员汇演,因为奚美娟在《枯木逢春》中的出色表现,她荣获优秀表演奖。这个奖项在奚美娟所有的奖项中级别和知名度都不算高,至今不为更多人所知,但奚美娟感到弥足珍贵:“这是我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得到的第一个奖,得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增加信心,是对自我的肯定,尤其我从戏剧学院毕业
奚美娟
刚刚两年,有很多东西还在模棱两可当中,还在探索当中,有这么一个肯定,现在回想起来对一个青年演员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起码我自己可以认可,起码自己努力探索的方向没有错。” 接着,奚美娟先后主演了话剧《于无声处》、《救救她》,部部出彩,技惊四座。1979年,奚美娟在《救救她》中主演一个问题青年。当时上海人艺院长黄佐临先生看完《救救她》以后,就在上海《文汇报》上亲自写了《她受到了观众的注意——介绍上海人艺青年演员奚美娟》一文,对奚美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推荐,最后希望奚美娟“加强文学修养,这对演技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当时的老演员比奚美娟还激动,纷纷对奚美娟说:“哎呀,你要珍惜,黄佐临先生从来没有专门为一个演员写过文章,他写的都是评论戏剧的文章,从来没有如此提携一个演员。” 在当时,奚美娟并没太深地感觉到一位老艺术家对后辈的提携和帮助是多么难能可贵。现在回想起来,她在上海人艺遇到了一批艺德双馨的老演员,他们不希望新人像自己经历过“文革”一样把青春耗费掉,因此奚美娟进入剧院以后,这些老演员对奚美娟言传身教,呵护备至。许多事情至今让奚美娟历历在目,每当谈起这些人和事,奚美娟的感激、庆幸和敬佩之情不禁溢于言表: ——记得演《救救她》的时候,下场以后要取一件道具再上场,但放道具的地方比较远,跑过去取比较容易分心,老演员章非就告诉我“我帮你拿道具”,我以为他说着玩的,没想到我从台上下来他正拿着道具候着。我觉得他从为人到演技上都让我学了很多东西。 ——有个老导演叫胡思庆,我进了剧院大概几个月的时间,他经常安排我演一些独幕剧之类的小戏,很能锻炼人的。记得演完《万水千山》之后,他就让我演小戏,如果一台演出有三个小戏,他会让我演两个。我不演戏的时候,他就会带着我绕到观众席的最后一排,看着别人在那里演,并精心指点。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他对我的悉心栽培,我觉得好像很正常,后来我调去演大戏《难忘的1976》时,他就特别遗憾地对我说:“哎呀,我想让你再演几个小戏,锻炼锻炼,基础打得好一点。团里用你用得太急了。”因为要把我调去演大戏,他才说这句话,之前从来没说过。我现在想想挺庆幸的,他们特别想把所有经验和感受无私地教给你。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阶段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受益匪浅。当时人艺话剧团分一团二团(我在二团),无论哪个团彩排的时候,全剧院的人都会去看。我记得有两位非常优秀的老演员,生活中有矛盾,其中一位在台上演戏,另外一位跟他有矛盾的人坐在我边上看,他突然对我说,有突破了,有进步了。我当时印象非常深,怕两个生活中有矛盾合不来的人,看到对方有一些超越的时候,也会很坦诚地承认和喝彩,这对我教育很深,但我当时可能没有特别意识到这些东西。 奚美娟告诉记者:“即使你不采访我的时候,我也会在反省的时候,回忆、思考这些问题,在我的演剧观和做人上都看到了很多很好的东西,我自己一直认为,不管哪方面,我的路子走得很正,我的基础打得很好。” 1979年,奚美娟获得至今依然很少为人所知的第二个奖项: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当时没有奖金,没有奖杯,只有一个印了字的瓷花瓶。奚美娟至今珍藏着,因为这是她取得突破的象征。奚美娟说:"我觉得我的初级阶段很快过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被认为是好苗子,我自己的心情也很好,我自己也很用功。我在上海人艺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前五年,一批老艺术家对我有着非常正确的指导和推荐,使我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上海人艺第一个五年是奚美娟话剧生涯的第一个阶段,这是一个刚出
奚美娟
校门的学生认真学艺、苦打基础的阶段。 奚美娟话剧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是在人艺的接下来的十年,就是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这是一个繁忙的创作期。奚美娟有时候一年要演四台话剧,一台戏演四五个月甚至半年。这个时期也是奚美娟艺术趋向成熟的收获期。 1988年,中国艺术节在北京举行,上海人艺参演的剧目是《中国梦》,这是八场大戏,却只有两个演员,女主角就是奚美娟。这台《中国梦》,当时受到了各方面的误会和担心。因为当时上海歌剧院也有一台大戏选上了,对方就专门与上海人艺商量,能不能人艺和歌剧院合用一个舞美,这样可以节约人员的开支。上海人艺有关领导告诉他们:“我们是一台大戏,不是一个小片段。”对方一直纳闷,两个人的戏怎么能够演八场?没想到到了北京之后,主办方也担心两个人一台戏没人看。平时一台参演剧演三场,给《中国梦》只安排了两场,而且每场戏只卖楼下的票,担心没有观众。结果,《中国梦》在二七剧场开演后,观众云集,出奇的火爆,纷纷要求加演。当时文化部领导英若诚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也盛赞《中国梦》。就凭着这台被许多人误以为的“小戏”的出色表演,奚美娟和另外一位男主角荣获了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 奚美娟更重要的收获是这期间她的艺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任上海人艺的院长沙叶新,提出了外向型的建院思想。他经常让大家观摩国外的经典戏剧和现代戏,请了很多外国导演来给人艺排戏。上海人艺还经常出国去演出,当时奚美娟也主演许多莎士比亚的作品,如《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的朱丽叶,《驯悍记》的悍妇。人艺经常让奚美娟出演反差特别大的角色,力争把奚美娟培养成艺术的多面手 奚美娟演这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的时候,一定会去图书馆做很长时间的准备,看很多的资料和书,把整个戏的背景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开始进入创作。因而每次演剧的时候心里特别踏实,特别有底。 1987年奚美娟随团去了英国,看了整整一个月的戏,这大大开阔了奚美娟的视野。回来之后,奚美娟感到在艺术上有一个飞跃。她在英国的所见所闻每每让她叹为观止: 当地观众非常尊重艺术,剧场效果出奇的好。每次在1500人左右的剧场看戏,安静的时候连演员在台上轻声叹气的声音都能够听到。这个感觉出国看戏之前,奚美娟是感觉不到的。“除了可能剧场建造的音响效果比较好外,从幕布拉开的一瞬间就开始,整个真的是肃静。”当时奚美娟觉得如果有一部摄像机的话,把它全部拍下来就是很好的电影和电视。 当地观众热爱话剧,达到了如醉如痴,废寝忘食的程度。他们在英国走了5个城市,一次他们坐火车从一个城市到老维克剧团所在的城市,一下火车就直接去了剧场,去观摩话剧《理查三世》。该剧从上午11点演到晚上11点,吃晚饭的时候,奚美娟一行到外面中餐馆匆匆吃了一点饭
奚美娟
再回剧场发现,大部分的观众根本没有离开,都在吃自带的面包,这种场面对于奚美娟来说是非常难忘的。 随意化、生活化的表演大有余地。奚美娟感觉到,英国本地剧团演莎士比亚戏剧,比上海人艺演莎剧随意得多。上海人艺演莎剧的时候,一直在找资料,一定要很确切,道具方面尽量惟妙惟肖,如带着长头发的假头套。装也得化蓝眼皮,企图莎士比亚化,英国戏化。他们看英国本地剧团演莎剧,却非常的随意,不拘泥一招一式,“每一出戏,一开始是我们理解当中的服装,那种时代的戏,演着演着就变了,演着演着他们穿着西装上来了。演《温莎的风流娘们》时,甚至把汽车都开到台上来了。其中有一个情节,两个女人在不同的场合收到同一封情书,我记得国内的剧团是站在古色古香的阳台上阅读她们的情书。但在英国当地剧团的演出中,她们被安排在美容店里,一人带着一个烫头发的头罩,她们坐下后就各自拿出一封信,开始看。我就觉得他们的余地太大了,想象力非常非常丰富。”
十二年影视生涯
从“好女人专业户”到“坏女人专业户” 影视特别容易锁定一个演员的型号,不像舞台是熟悉你的导演在帮你排戏,是熟悉你的同事帮你配戏,我不想固定在一个类型的角色中,想做一些多方面的尝试,但我绝对不是为了改变就去改变。 ——奚美娟 那么,为什么奚美娟又会“触电”呢? 在这以前几乎所有的电影制片厂都来找过奚美娟,请她主演影视作品,但奚美娟本着对话剧的热爱基本没有答应,偶尔心动去试镜头,对方每次都会说:“不太上镜头,总归有一种比较遗憾的感觉。”后来奚美娟干脆拒绝试镜,“我认为导演如果有信心,看准了一个人就不用试来试去,更主要的在那时我对这东西从心里不在意,无所谓。” 199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女导演武珍年请奚美娟在电影《假女真情》出演女主角。奚美娟跟她开了个玩笑:“演电影,你敢找我演,你不怕我不上镜吗?”武珍年说:“如果女主角拍得不好看,是摄影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武珍年对奚美娟的绝对信任使她向影视界跨出了第一步,没想到
奚美娟
奚美娟出手不凡,一鸣惊人,她因主演电影处女作《假女真情》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1991年,奚美娟来到北京21世纪饭店领奖。她是和北京的一个女朋友一起去领奖的,尽管当时戏剧界没有人不认识奚美娟的,但此时开奖之前影视媒体谁也不认识她。当记者们追着围着他们熟悉的名演员时,都“漏访”了奚美娟,奚美娟经常与他们擦肩而过,却没有引起注意,都没有把事先公布的获奖者与眼前这个不事张扬不刻意打扮的人联系在一起。直至颁奖结束,记者们才如梦方醒,很快,奚美娟的房间被记者们全部“占领”了。 奚美娟顺利地完成了从话剧舞台到影视天地的转换,并且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这一年,奚美娟36岁。 奚美娟一出手就获奖,是偶然的吗?是运气吗?不是。 后来奚美娟干脆拒绝试镜,“我认为导演如果有信心,看准了一个人就不用试来试去,更主要的在那时我对这东西从心里不在意,无所谓。” 奚美娟尽管相当一段时间守望在话剧舞台上,但关注的不全是舞台。她还关注电影,是一个非常爱看电影的人。80年代的时候经常有一些过路片、参考片之类,只要有放映,她就想方设法去看。奚美娟看这些电影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纯粹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看到一个特别棒的一个电影,她就会琢磨,如果我去演,会怎么样?她经常把自己放进去。所以那个时候,突然间有了一个机会的时候,奚美娟把自己对电影表演多年琢磨的积累,放到了她的电影处女作中。 《假女真情》的成功,吹响了奚美娟进军影视界的号角。对此良好的开端,奚美娟感到非常庆幸:“戏剧和影视,虽然是姐妹艺术,还是有所不同的,毕竟是两个行当。所以这个转型的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有好多舞台演员转到影视的时候就无法发挥他的特长,或者没有在舞台上发挥得好。我觉得真的还是比较庆幸。获得金鸡奖,从某种意义上说让我走到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使我从戏剧转到电影的时候,有一个很高的起点和要求。” 接下来奚美娟片约不断,由于在电影《蒋筑英》中成功地塑造了蒋筑英的妻子,奚美娟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奖。奚美娟由此被媒体誉为中国知识女性形象的代言人。 十年来,奚美娟主演了《假女真情》、《蒋筑英》、《儿女情长》、《一棵树》、《红色康乃馨》、《黑金》等多部影视作品,成功塑造了各种类型的角色。 奚美娟一度被称作“好人专业户”。奚美娟所演的好人有不少都是有真人真事的,有生活原型的。如《一棵树》、《一个医生的故事》、《院长的故事》、《第一诱惑》、《小萝卜头》、《蒋筑英》等。而且,这些原型都是优秀共产党员。不久前,奚美娟主演了建党重点献礼影片《法官妈妈》,就是根据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法官尚秀云真人真事改编的。处理各种类型的好人角色,奚美娟都先和生活原型交流,并且总是要亲身体验生活。这样,她不但把握了人物的节奏,更经历了一次次情感的升华。 奚美娟说:“‘好女人’的范畴应该很大,农村妇女、城市市民、干部、白领、企业家、华侨当中都有‘好女人’。如果我们的剧本能提供如此丰富多彩的形象,我就愿意一辈子演‘好女人’。” 奚美娟能够如此成功地塑造众多的好女人形象,甚至没有一次失误,除了底气十足,才华横溢,除了勤奋敬业外,还有一个秘诀,就是赋予主演的好女人文化的信息。奚美娟告诉记者:“我一直认为,有知识和有文化是两码事,一个大学生可以是没文化的人,一个文盲可以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也许这种东西经常渗透在我所演的角色中。有知识和有文化是两个概念,我主演《一棵树》的牛玉琴,她是一个农村妇女,在沙漠里种了20年的树,他们家在沙漠里种了40000棵树,她虽然是一个农村妇
奚美娟
女,但我一直想把文化状态放在她身上,把文化感放在她身上。”她说:“我经常希望我演的普通妇女身上有这种东西。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放到我所塑造的角色中。这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如果说我的表演有特点,这就是我的特点。我觉得这是我内心的一种状态,那种信息量是抓不住的,是无形的,但她的眼神,她的状态出来的时候还是有形的。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演员的魅力是无形的,魅力不是演出来的,就是这个演员站在那里不说话,身上散发出让人欣赏的信息,这就是魅力。有时候别人说我跟一般演员不一样,我觉得这种东西完全是个人化的,不是老师可以教的,不是学校里可以教的。” 令奚美娟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好人专业户”,似乎要往“坏人专业户”发展。她主演了电视剧《红色康乃馨》,当时并没有觉得女主角蓝思红是个反角,而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人,创作余地非常大。结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亦正亦邪的“坏女人”,并且获得今年的中国电视飞天奖。 说来有趣,当年成功主演电影《假女真情》,奚美娟就被锁定在贤妻良母型的好女人角色当中;而现在成功主演电视剧《红色康乃馨》,结果请她演坏女人的片约不断。最近她在电视剧《黑金》中出演一个女企业家,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女人,奚美娟似乎又要被锁定在坏女人的角色中。对此奚美娟多多少少有点担心:“影视特别容易锁定一个演员的型号,不像舞台是熟悉你的导演在帮你排戏,是熟悉你的同事帮你配戏,特别像你从戏剧舞台上出来的,影视导演看了你的戏,他觉得你这个角色演得比较好,就让你演这类角色。有的甚至根本不认识你,很多方面都是不了解的。我不想固定在一个类型的角色中,想做一些多方面的尝试,但我绝对不是为了改变就去改变。”
未来艺术之路
还可以走得更远 得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每一个阶段提高,如何上一个台阶。如果你是职业演员,不是玩票的话,我觉得艺术是无限的东西。 ——奚美娟 到现在为止,奚美娟在话剧舞台默默守望了15年,又在影视界摸爬
奚美娟
滚打12年,那么她到底是热爱话剧还是影视呢? 奚美娟告诉记者:“我觉得现在来说这个话,又不是很好说了。90年代到现在,我是以影视为主的,话剧演的就比较少,当我真正投入到影视的时候,我觉得有很多缺陷。从影视来说,我毕竟不是电影学院毕业的,我学的不是电影,所以影视对我来说,我是一个业余者而不是一个专业者,我就会用很多的工夫和很多的精力来学习。我特别怕因为我专业知识的欠缺而影响我在这个领域里的发展。我觉得这12年用的功比较多,但我也越来越不满足自己了,觉得自己这个不懂,那个不懂。现在要我回答,我说我爱话剧也很爱电影。因为我爱艺术,在专业上是很宽泛的人,我觉得我这12年从事影视以来,在艺术的宽容度上我接受得更多。所以其实我自己觉得我又走向了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的。" 20多年来,奚美娟在话剧、电影、电视领域里都卓有成就,并且有“获奖专业户”之称。对此,奚美娟认为:“年轻的时候希望得到奖项,这是非常正常的。我觉得不能去嘲讽这种想法,我觉得这是一个阶段,年轻演员需要这种认可来帮助他增加信心。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然后我觉得当你真的在演艺上成熟以后,得奖比较多了之后,我自己觉得这个东西并不是完全能够确认真正水准的时候,得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每一个阶段提高,如何上一个台阶。如果你是职业演员,不是玩票的话,我觉得艺术是无限的东西。” 奚美娟告诉记者,“我是一个职业演员,我对艺术追求与表达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陆』 演员奚美娟简历

奚美娟,1955年生于中国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影视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央十七大、十八大党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大大,中国电影家协会副大大 。
1988年,出演中国首部写意话剧《中国梦》,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0年,参演首部电影《假女真情》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2000年在反腐题材电视剧《红色康乃馨》中饰演反派人物蓝思红,夺得第2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 ;2004年凭借《做庄》获得第五届金鹰节“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
2004年,担任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 。

『柒』 奚美娟是老戏骨吗她的代表作有哪些

我认为奚美娟是老戏骨,代表作有《中国梦》,《假女真情》《红色康乃馨》等。奚美娟,内1955年生于中国上海容,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影视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央十七大、十八大党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大大,中国电影家协会副大大。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上海文联大大团大大。

现在奚美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在观众的眼里,奚美娟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演员,而且奚美娟的儿子也非常优秀,母子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现在的奚美娟也算是有了一个幸福的生活,让大家为她感到开心。

『捌』 奚美娟档案

简介
中国---影视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55年出生,上海川沙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员
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影协第六届大大团成员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
人大代表

主要经历
1973.09——1976.07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
1976.10——1994.12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1995.01——至今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

主要作品

话 剧

1977年 《难忘的1976》
1978年 《枯木逢春》 ——苦妹子
1978年11月 《于无声处》 ——何芸
1979年10年/1981年2月 《假如我是真的》
1979年12月 《救救她》 ——李晓霞
1980年6月/1981年1月 《柔密欧与幽丽叶》 ——幽丽叶(凯布之女)
1981年4月 《萨拉姆的女巫》 ——阿碧格·威廉斯(巴里斯侄女)
1986年2月 《马》 ——吉尔
1986年/1987年4月 《寻找男子汉》 ——舒欢
1987年7月 《中国梦》 ——明明
1989年 《梦迢迢》
1991年7月 《留守女士》 ——乃川
1999年 《幸福的日子》 ——李辛
2003年 《家》 ——瑞珏

《万水千山》 ——赵四小姐
《驯悍记》 ——凯瑟丽娜
《炼狱》
《非常任务》 ——区长

电 影

1985年 《公寓》 英文片名:APARTMENT
1990年 《假女真情》 ——王玉娟
1992年7月 《蒋筑英》 ——路长琴
1994年1月 《第一诱惑》 ——叶琳
1995年 《小村无故事》
1995年 《混在北京》
1996年1月 《一棵树》 ——朱珠
2000年 《月圆今宵》 ——凌宇
2002年3月 《法官妈妈》 ——安慧
2002年9月 《花儿怒放》 ——刘校长
2005年 《两个人的芭蕾》

电 视 剧

1993年 《一个医生的故事》——赵雪芳
1995年1月 《钟点女工》 ——董星星
1996年6月 《儿女情长》 ——童建菊
1998年6月 《红处方》 ——沈若鱼
2000年6月 《红色康乃馨》 ——蓝思红

《最后的棚户人家》 ——吴芳
《天剑群侠》 ——平静大师
《真爱一世情》 ——高雪梅
《金锁记》 ——姜家老太太
《红色地毯黑色梦》 ——蒋冰冰
《再婚家庭》 ——林芳静
《不嫁则已》 ——袁洁
《崛起》 ——高芳
《黑金》 ——滕岭
《坐庄》 ——薛淑玉
《暗战》 ——穆吉春、樊爱贞
《公民良心》 ——陈国英
《人大主任》 ——叶书记
《终极解密》 ——阿珍
《拥抱阳光》 ——班主任
《褐色美人蕉》 ——梁倩
《五妹》 ——五妹妈妈
《审计报告》 ——杜慧卿
《保姆》 ——杨阿秀
《大声呼唤你回来》 ——沈月

《警察抓小偷》 ——公安局长
《爸妈不容易》
《可怜天下父母心》
《真情不眠》之太阳泪 ——林珊
《护士小姐》
《情怨两代人》 ——王碧雅
《赤色郁金香》
《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母亲徐林侠
《好好过日子》 ——友情客串医生
《世纪人生董竹君》 ——友情出演
《母爱十三宗》
《常回家看看》 ——友情出演
《东周列国》 ——武姜
《控辩双方》
《大清药王》 ——慈禧太后
《孙中山》 ——慈禧太后
《谎言的代价》 ——郑雨岚
《老百姓》 ——庄晓
《爱情跳棋》
《阳光总在风雨后》
《滹沱河之子》
《离婚前后》
《姐妹情深》 ——党委书记丁柯
《黑眼睛》
《院长的故事》
《突围》 ——作家柯遥
《立案侦查》 ——第3单元《孤独者》

获奖情况

1988年5月 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梦》——明明)
1991年9月 获第十一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假女真情》——王玉娟)
1992年3月 第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留守女士》——乃川)
1993年5月 获首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蒋筑英》——路长琴)
1993年5月 获第十二届广电部“优秀影片奖(政府奖)”最佳女演员奖(《蒋筑英》——路长琴)
1993年5月 获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蒋筑英》——路长琴)
1993年5月 获“电影政府奖”最佳女演员奖(《蒋筑英》——路长琴)
1993年11月 获93中日小剧场展演“最佳表演奖”主角奖(《留守女士》——乃川)
1994年2月 获首届“宝钢高雅艺术奖”(《留守女士》——乃川)
1997年5月 获第十二届塔什干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一棵树》——朱珠)
1997年9月 获第六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一棵树》——朱珠)
1997年12月 第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儿女情长》——童建菊)
2001年5月 2000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月圆今宵》——凌宇)
2003年11月 获金鹰奖女演员突出成就奖
2004年 获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授予的“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
2005年12月 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表彰的"优秀电影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