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偶像来了暗恋桃花源背景音乐

虾米上 搜 : 暗恋主题音乐 - 板桥文夫;梅津和时 就是了
望点赞。谢谢

『贰』 偶像来了中暗恋桃花源剧本

〔灯光亮起。音乐。〕
护士: 你醒了?怎么又在听这首歌呀?我跟你讲过多少遍,不要再听这首歌,
每次听了心情就不好。关掉好了。(关音乐)
江滨柳:这好听啊。
护士:这有什么好听?我听了这么多遍还不知道它唱什么。你看你,每一次听
完这首歌就这样。
江滨柳:没有办法啊。
护士:你不能老想那件事啊!你算算看,从你登报到今天,都已经(数数)五
天了!你还在等他,我看不必了耶。云小姐第一天没有来,我就知道铁定她
是不会来了!(踹石头布景,老陶躲开)再说,云小姐还在不在世界上都不
晓得,你干吗这样子嘛!对不起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云小姐如果
真的来的话,事情可能会更麻烦。因为你可能会更难过。那还不如像现在这
样子啊,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多好!

江滨柳:抽屉里的信封是给你的。(江太太开抽屉,拿出信封)打这个电话给陈
律师,让他赶快把咱们的房地产,转到你的名字下去。
江太太:你现在说这些干什么嘛!
江滨柳:这张你不知道。这是我的一张保险单,十五年到期,还差两年。到时候
就可以凭这张单子去领钱。这是我东北老家的地址,里边还有两张飞机票。
等我走了以后,你就可以和孩子把我带回去。
江太太:你现在有病,你说这些干什么嘛!你就是想太多了。我推你走一走。
江滨柳:美茹,你……你先回去把要办的事儿都办了,啊!我一个人在这儿静一
静,不要紧。
江太太:你不要太固执了,你就是想小孩子一样。我推你走一走。
江滨柳:美茹,你先回去把要办的事儿办了。我不要人陪我,我一个人在这儿静
一静可不可以呀,我不要人陪我,我一个人在这儿静一静可不可以呀美茹!
〔门帘后,老年云之凡上。护士为她撩开门帘。〕
云之凡:请问,有没有一位江滨柳先生?
护士:江太太,我陪你去把药钱交了好不好?
〔江太太和护士下。〕
云之凡:我是看到报纸来的。你的身体……
江滨柳:我不知道你一直都在台北……
云之凡:我也不知道。这围巾……
江滨柳:这些年,天冷了,我就一直围在身上。
云之凡:你一直住在台北?
江滨柳:民国三十八年年初就来了。我些了很多信到你昆明老家里。都没有消
息。
云之凡:三十八年,我重庆的大哥大嫂就决定把我带出来。我们经泰国到河内,
过了两年,到台湾。就住下了。
江滨柳:你什么时候看报纸的?
云之凡:嗯?
江滨柳:你什么时候看的报纸啊?
云之凡:今……登的那天就看到了。
江滨柳:身体还好?
云之凡:还好。
云之凡:去年动了一次手术,没什么,年纪大了。前年都做了外婆了。
江滨柳:我还记得…你留那两条长辫子。
云之凡:结婚第二年就剪了。好久了。
江滨柳 :想不到,想不到啊!好大的上海,我们可以在一起。这小小的台北……
云之凡:(看表)我该回去了。儿子还在外面等我。(起身走)
江滨柳:之凡……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云之凡:(侧脸)我……我写了很多信到上海。好多信。后来,我大哥说,不能
再等了,再等,就要老了。(转回身)我先生人很好。他真的很好。(江滨
柳伸手,两人握手)我真的要走了。(出门)

望点赞!

『叁』 话剧 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怎么写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舞台上,两个剧团都着急要排戏,互相抢舞台。后来,舞台上的两个剧组终于决定共用舞台,一团一边,各自把自己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江滨柳与云之凡在大上海相恋,却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寻找桃花源的老陶,却在目的地看到一对仙人与自己的爱人和情敌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刘子骥”,是为“戏外戏”。无论是“暗恋”、“桃花源”还是“戏外戏”,每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寻找遗失的爱情。
该剧总策划水晶表示,这出长达3小时的戏,其实是一座迷宫,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看第一遍只是了解了剧情,意蕴是回家后自己去慢慢体会的。观众表示,每一次看“暗恋”都比上一次更感慨爱情无常,但是“桃花源”的喜剧性在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不那么突出了。
而在我看来,这是悲伤时唱首歌的心情,笑中带泪。冬到尽处桃花开,悲到极致而美丽。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轻轻地,压在心头,挥之不去。每一个剧中人,都有一种宿命,是名如其人,抑或是人物造就了这个名姓?莫道是一语成谶。

云之凡:流云降凡间
“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帷幕一开,就听到江滨柳这句带着男性磁性嗓音唱的歌。仿佛是预示了他们之间终究未竟的爱情,云之凡就像是晴朗蓝天上飘过的白云,像漆黑子夜里划过的流星,只能够有相遇的刹那,却不能够享受拥有的幸福。
流云降凡间,终究是会化作水雾,烟消云散的。遗落的水汽,是留在情人眼里那晶莹的泪。
“云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一朵在夜空中开放的,最美丽最动人的白色山茶花。”这是导演心里的云之凡,也可以说是这部剧对塑造这个角色的灵魂要求。
山茶花的花语是“谦让和理想的爱”。它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山茶不像有的花,整个花朵掉落下来,它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那么小心翼翼的凋谢方式,不就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吗?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山茶花的盛开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唯一的缺点就是花朵容易凋落。而在山茶花的品种来说,红色多见,而白色少见。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实在剧中的这个比喻,也是为了向观众阐述云之凡的稀有和高贵性。同时也暗指了她终不能被江滨柳所得。而剧中云之凡的命运也正如这白色山茶花一样,相思的痛苦折磨是横贯一生的,伴随着慢慢地老去。没有轰轰烈烈,只像花瓣一片片地凋零。
云之凡这个人物设计,就是通过“流云”和“白色山茶花”这两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命运暗合到其中,意蕴悠长。

江滨柳:浦江柳依依
整出戏剧的第一场,就是发生在黄浦江边,或者说江滨柳与云之凡那短暂的一季相恋,都是发生在这黄浦江边的外滩公园。江,就是黄浦江。江滨,就是“连水里面的灯都停止了”的浪漫的外滩。
整部《暗恋》只有两幕戏,却如此深刻地演绎了一段让观众唏嘘不已的恋爱,让人生发出“悲伤得让人想结婚”的愿望,这正是话剧内容所体现出的高度浓缩性所引起的效果。将悲伤浓缩,让舞台跨越时空来演绎,从年轻时代那场依依不舍却对未来充满重逢希望的分别,一下子进入到垂垂老矣濒临生死别离的场面,这样的安排,有点“残忍”。
导演说“这场戏你不给我好好地演,等到下一场戏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没有回忆了。”这部话剧里运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就是潜台词的双关性。导演的话不仅仅是字面的表达,它也暗寓了江滨柳的命运:一辈子的记忆都模糊了,或是飞快地穿越生命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机会了解,生命走到尽头时,只有这短暂的一幕,成了记忆中的唯一的永恒。是啊,如果没有这么刻骨铭心的一个夏天,就会正如江滨柳所说“我……我没有办法想象,我们如果在上海不认识的话,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虚啊!”可是这一生却从此被填得满满的,被思念填满了充斥了,生命似乎再也不能容下什么。然而丰满至斯,又应作何感想?
柳绿桃红微时再?杨柳依依话今昔。

春花:春桃不胜艳
跟白色纯洁的山茶花相对的,应该是红色活泼的桃花吧?正如“暗恋”与“桃花源”这一今一古、一悲一喜的相互对照一样。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蒙太奇式的断接,让一个舞台上悲喜同在,此起彼落地交替。白色山茶花的哀愁还余留,那边厢,随着轻快的京剧式的鼓点伴奏,妖娆多情的春花就正式上场了:手里拎着一束花,提了一包东西,嘴里悠悠扬扬地唱着和情人袁老板的“情歌”,摇曳生姿地步入舞台。
桃花,它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桃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但是不耐水湿。
说桃花是春花一点没有错。以春花的平凡姿色,却能够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最终又等同于失去了两个男人,真可谓是空有春花灿烂,不胜美艳,桃花逐水空自流。
春花在这里指代了桃花,也指代了桃花源。
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他们是上了发条的铁皮玩具,总能找到动力,自得其乐。 在《桃花源》里永远不怕有冷场。但实际上,这冷场,比起《暗恋》更凄凉。
如王国维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暗恋》里的悲剧,是以战乱纷飞的大时代为背景的。正如江滨柳的一句台词“在那个大时代当中,人变得好小,到今天这个小时代,人变得更小了。”《暗恋》的悲可以归因于时代,《桃花源》的悲却要归因于“人”本身。我们总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结果有些东西因此永远地失去了。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我们无法以微薄的个人之力扭转时势,所以我们会咬咬牙认命。但如果是亲手打破了从前自以为的美好,就会是一出让人哑言的悲剧。因为那是可以逃避以至于不发生的。
故所以笑中带泪,春花的悲剧比起云之凡的来说,更深一层。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想当初,春花和袁老板偷偷摸摸地在家里幻想着美好的桃花源,千方百计地“整”走了老陶。而最后却亲眼见证自己的悲剧。
云之凡和春花,一个是遗失了爱情,一个是在爱情里遗失。

老陶:落寞陶然人
桃花源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赖声川用一种颠覆性的喜剧形式让《桃花源》成了一个貌似喜剧的悲剧。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梦想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答案是:真正的桃花源其实是在我们心中,就像《暗恋》里江滨柳用一辈子来思念云之凡那样。从本质上来说,《暗恋》和《桃花源》讲的其实是一回事。诚如第一个“老陶”李立群所言:快乐是痛苦的缩短,痛苦是快乐的延长。而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在掐架和嬉笑怒骂间成为经典。
老陶是注定属于落寞的——却不是失败。他的生活里处处都不如意,“我就不信……”成了后面所有行为的语言契机。他有什么都不相信的自负,所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他的急性子——开酒不成就用刀劈——而且他又偏偏是一个无能改变这一切的人,所以他是注定要落寞的。只有空喊“武陵这个地方,它根本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但是他确是整部话剧中唯一超脱(或者说是解脱)的人。有个德国画家,叫做安瑟基弗的,记得他在一次访谈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家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怀旧?”
他说:“啊,我不是要怀旧,我只是要记得。”
是啊,让我们尽量记得。 虽然,“记得”也可能是一种世间苦。 但是这一重苦,我们若不肯尝,就是断了太多的联系,与以往的那些甜蜜。
所以,老陶溯洄而上,所以,老陶又回到武陵。
桃花源是一个好地方,把老陶一身俗气和尘世的烦躁全都涤荡而去,反令他带了些许超然的仙气而回。在桃花源里呆了许久,老陶却也开始想念起并不美好的家庭生活和移情别恋的妻子。他要去找她,即使她不爱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为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和事情应该要她知道,包括第三者袁老板也都可以一并原谅。 在桃花源那里,他从惊愕于白衣男女的长相,继而抓狂,直到后来面对着为生活折磨的憔悴而市井的春花和袁老板,飘飘乎说着“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时会禁不住地想,如果老陶不回武陵,春花会不会一直供着他的牌位并在又一次婚姻失败后开始想念他?
老陶在末了的那“千年一叹”,当是打在所有人心上的一记闷拳。然而,唯独是他自己从此超脱了。凡尘俗事,就这样走到了幕后。同样是一个人,同样是落寞的心情。
所以,老陶是落寞的,但不是失败的。

袁老板:原来不是你
“争取时间了啊,武陵三角来了。”话剧语言包括了人物语言与舞台说明的作用。在这里,袁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是一句具有双关性的潜台词,不仅向观众说出这一幕的名字,同时也是在暗示,下面一段理不清、剪不断的三角关系。
袁老板,戏里戏外,这就是一个双重身份,双重定义的人物。
在《暗恋桃花源》里,他的角色是一个三流戏剧剧团的老板,也是剧团的演员“袁老板”。在《桃花源》里,他既扮演着房东“袁老板”,同时也是春花的情人。戏里戏外,呼呼喝喝,极有排场。然而,在这样高分贝的话语掩埋着的是所谓“胜利者”的失败。
从“理想化的熟人”——租房给老陶夫妇并且为老陶代售小鱼的袁老板,到“熟悉的陌生人”——和春花生活在一起的让春花边叠尿布边愤而发问“你是什么男人”,袁老板这个形象,从理想的神台上走下来,走进了真切的现实中。当初表现出来的虚幻的、变形的、夸张的美感全部消失,变成了连细节都真实的个体。这就彻底幻灭了春花所相信的,袁老板他自己提出来的“心中一个伟大的抱负”。
春花开始怀念老陶,在袁老板走下神坛的时候,老陶的名字被刻写上神主牌,被春花那样虔诚地用香烛和鲜花供奉起来——那个曾经被春花瞧不起的窝囊废的男人。
这就是审美距离感在起作用。传统美学总是要求审美尺度具有一种距离感,旨在表明:艺术不同于生活,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必须高于生活。走得如此近,解剖得如此赤裸,即使握在手里,又能怎样呢?到头来不是失却了一份绚丽的美?保持距离,存留空间,正所谓远观并不亵玩。这应是对美好事物的最好认可与欣赏!
所以,对于春花来说,这是一个近观之后了然无趣以至于生厌的过程,走到近处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网络,原来不是你!

刘子骥:南阳故音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的最后交待。细细想来,原来这痴痴寻找刘子骥的女人便是穿缀全篇的线索,是话剧的魂!
“那一天在南阳街下着毛毛雨,我们约好了去吃酸辣面,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种,酸酸辣辣的感觉。”一个活在现代的女子,苦苦寻找着十几个世纪之前的人。也许,她已经寻找了几百个轮回;或许,她还要找下去。“我要找刘子骥!”她向每一个经过她身边的人宣告、询问,却又不知道哪个是自己要找的人。也许她的概念中已没有时间和空间,她惶惑而又执著地探寻着,每一个人都那么陌生,都不是她要找的人。所有面孔一瞬间变得似曾相识。或许,她的刘子骥正藏在这些面孔中暗笑。她突然迷惑而委屈,几千年的寻找和思念化作空芜而又纷乱的梦魇。她是否还记得他的模样?是否确定他真的出现过?或者,刘子骥只不过是她虚无的梦。
“那一年,在南阳街,有一棵桃树。桃树上面的花开了……”女子在话剧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这里刚刚还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转眼间风吹云散。她旋转着,张开双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黄纸,她在祭奠谁?“寻病终”的刘子骥?自己找不到的爱情?剧中每一段不完满的感情?抑或是世间上所有的爱情?整出戏剧看上去,仿佛这个神秘女子是游离在整个舞台之外的,最缺乏戏剧冲突的人物。但实际上,最具有戏剧冲突的也是她。她的看似疯疯癫癫的行为和语言,实际上是表现着人物内心的尖锐而激烈的矛盾冲突。她游走在《暗恋》与《桃花源》的舞台中,也在现实与虚幻中穿梭,虚实相生,给了我们一种意境创造的提示。
神秘女子寻找的刘子骥,是一位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南阳故人!是每一个人生命里都会寻找的知音,只是区别在于,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苦苦追求而已。

悲伤时唱首歌
人世间所有飘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我们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乱和期冀中寻找着永恒而真实的爱,谁会最终找到呢?是江滨柳与云之凡太早地相遇相恋在少年时代,而付出了一辈子的相思和寻觅?是渔人老陶溯洄而上,为了赢回在妻子面前的自尊,又因为不舍,从桃花源而重返,而终又离开?是春花和袁老板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然而又在吵吵闹闹中发现了这遗憾的平凡?
可是,他们要找的又在哪里呢?江滨柳的“白色山茶花”在岁月中风蚀,老陶再也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袁老板和春花的美梦被柴米油盐磨作尘土。云之凡呢?江太太呢?小护士呢?她们一样地被生活捉弄,被命运大声的嘲笑!
而值得相信的是,“暗恋”的导演、顺子、绘画师等等,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寻找的桃花源。
最后,没有人找到刘子骥,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只一闪身,就与所有的人避而不见了。神秘女子只是用她的口说出了每一个人心里的话而已,共通的思想和同样的心情,差别只不过是,有的人压抑在心底,有的人高声地宣读,有的人愤怒地发泄,有的人黯然地神伤……
那一片桃花源,正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再到达,所以才成为众人心中那个希冀的梦,牵引着苦苦寻找的思绪。就好比春花和袁老板,他们是幸福的,最终能够依照自己的心意结合,仿佛是寻找到了那一片桃花源,但他们是不幸的,因为桃花源里,也没有蓬莱仙山的珍异,有的只是“生活”二字,只不过是换了场景罢了,也不是天堂。
桃花源,是悲伤时唱首歌的意境。它用本身的梦幻绮丽,反照了人世间纷繁琐碎的喧嚣生活,它用自身的不可捉摸,指引着人们永远朝着美好、怀着理想去发展。在悲伤时不哭泣,唱首歌,换种情绪,继续出发。
这也许是赖声川想告诉我们的罢!

『肆』 偶像来了中暗恋桃花 剧本

《暗恋桃花源》(Secret Love In Peach Blossom Land)是一部话剧剧名,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引起岛内轰动,该剧编导赖声川于1988年获“国家文艺奖”。该剧在美国、香港巡回演出。
中文名
暗恋桃花源
外文名
Secret Love In Peach Blossom Land
作品体裁
话剧
编导
赖声川
首演时间
1986年
话剧?刘琳演给你看

这些中国经典话剧你可千万别错过
简介
话剧《暗恋桃花源》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1991年,该剧在美国、香港巡回演出;次年由赖声川亲自执导改编为电影,影片获1992年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银奖,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剧片和最佳录音入围,及台湾影评人协会评选的1992年度十大华语片第3名。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已濒临病终。“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鱼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暗恋桃花源》一剧以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闻名于世,被称为【表演工作坊】的“镇团之宝”。
赖声川说:“《暗恋桃花源》的成功,在于它满足了台湾人民潜意识的某种愿望:台湾实在太乱了,这出戏便是在混乱与干扰当中,钻出一个秩序来。让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看久了,也就搭调了。”

『伍』 如何看待汪涵和林青霞在《偶像来了》中表演的《暗恋桃花源》

汪涵第一次演话剧演技非常棒,林青霞24年后与《暗恋》重逢,如果你看了之前的电影,再看这个片段,当林青霞推开门的那一刻就会感觉真的是40年后的云之凡走进来。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很精彩,沉默中的尴尬和欲说还休,紧张问候下的爱恋,压抑了40年后在那一刻爆发。如果你真的认真看并且看懂了,你的感触会很深的。

『陆』 偶像来了暗恋桃花源林青霞带的戒指

天猫搜一下就有了

『柒』 如何评价《偶像来了》中的《暗恋桃花源》表演

(主播)汪涵的问题是过于播音腔,中气十足的风烛残年。
毕竟是戏专份最吃重的男一,情感放属了收不回去的过火表演并没有让人太过于反感。
(演员)朱茵在国语吃力,汪涵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吃住了所有的输出,演出了一个能搭的上江先生的江太太。
(偶像)林青霞的中晚年过的估计是很美满,夫唱妇随的惬意日子洗去了前朝旧事的大半温存回忆,尤其是见到汪涵对朱茵的样子,想来她松了一口气。云之凡能忘了前世,好好生活,是最好的结局。
(琴师)欧阳娜娜作为护士,完全没有任何抢戏。很好。
这是一个相当好的“暗恋”。有那么一刻,我希望进门的云之凡是何炅饰演。
因为汪涵演出的江滨柳形象,更像是个骗婚的同志,并没有多少对朱茵的感情,这场婚姻,原是一场生意。如果真这么演了,在现世,暗恋桃花源会是一个涉及新时代伦理与人权的大戏。

『捌』 暗恋桃花源话剧的创作特色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舞台上,两个剧团都着急要排戏,互相抢舞台。后来,舞台上的两个剧组终于决定共用舞台,一团一边,各自把自己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江滨柳与云之凡在大上海相恋,却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寻找桃花源的老陶,却在目的地看到一对仙人与自己的爱人和情敌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刘子骥”,是为“戏外戏”。无论是“暗恋”、“桃花源”还是“戏外戏”,每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寻找遗失的爱情。
该剧总策划水晶表示,这出长达3小时的戏,其实是一座迷宫,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看第一遍只是了解了剧情,意蕴是回家后自己去慢慢体会的。观众表示,每一次看“暗恋”都比上一次更感慨爱情无常,但是“桃花源”的喜剧性在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不那么突出了。
而在我看来,这是悲伤时唱首歌的心情,笑中带泪。冬到尽处桃花开,悲到极致而美丽。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轻轻地,压在心头,挥之不去。每一个剧中人,都有一种宿命,是名如其人,抑或是人物造就了这个名姓?莫道是一语成谶。

云之凡:流云降凡间
“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帷幕一开,就听到江滨柳这句带着男性磁性嗓音唱的歌。仿佛是预示了他们之间终究未竟的爱情,云之凡就像是晴朗蓝天上飘过的白云,像漆黑子夜里划过的流星,只能够有相遇的刹那,却不能够享受拥有的幸福。
流云降凡间,终究是会化作水雾,烟消云散的。遗落的水汽,是留在情人眼里那晶莹的泪。
“云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一朵在夜空中开放的,最美丽最动人的白色山茶花。”这是导演心里的云之凡,也可以说是这部剧对塑造这个角色的灵魂要求。
山茶花的花语是“谦让和理想的爱”。它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山茶不像有的花,整个花朵掉落下来,它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那么小心翼翼的凋谢方式,不就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吗?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山茶花的盛开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唯一的缺点就是花朵容易凋落。而在山茶花的品种来说,红色多见,而白色少见。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实在剧中的这个比喻,也是为了向观众阐述云之凡的稀有和高贵性。同时也暗指了她终不能被江滨柳所得。而剧中云之凡的命运也正如这白色山茶花一样,相思的痛苦折磨是横贯一生的,伴随着慢慢地老去。没有轰轰烈烈,只像花瓣一片片地凋零。
云之凡这个人物设计,就是通过“流云”和“白色山茶花”这两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命运暗合到其中,意蕴悠长。

江滨柳:浦江柳依依
整出戏剧的第一场,就是发生在黄浦江边,或者说江滨柳与云之凡那短暂的一季相恋,都是发生在这黄浦江边的外滩公园。江,就是黄浦江。江滨,就是“连水里面的灯都停止了”的浪漫的外滩。
整部《暗恋》只有两幕戏,却如此深刻地演绎了一段让观众唏嘘不已的恋爱,让人生发出“悲伤得让人想结婚”的愿望,这正是话剧内容所体现出的高度浓缩性所引起的效果。将悲伤浓缩,让舞台跨越时空来演绎,从年轻时代那场依依不舍却对未来充满重逢希望的分别,一下子进入到垂垂老矣濒临生死别离的场面,这样的安排,有点“残忍”。
导演说“这场戏你不给我好好地演,等到下一场戏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没有回忆了。”这部话剧里运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就是潜台词的双关性。导演的话不仅仅是字面的表达,它也暗寓了江滨柳的命运:一辈子的记忆都模糊了,或是飞快地穿越生命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机会了解,生命走到尽头时,只有这短暂的一幕,成了记忆中的唯一的永恒。是啊,如果没有这么刻骨铭心的一个夏天,就会正如江滨柳所说“我……我没有办法想象,我们如果在上海不认识的话,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虚啊!”可是这一生却从此被填得满满的,被思念填满了充斥了,生命似乎再也不能容下什么。然而丰满至斯,又应作何感想?
柳绿桃红微时再?杨柳依依话今昔。

春花:春桃不胜艳
跟白色纯洁的山茶花相对的,应该是红色活泼的桃花吧?正如“暗恋”与“桃花源”这一今一古、一悲一喜的相互对照一样。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蒙太奇式的断接,让一个舞台上悲喜同在,此起彼落地交替。白色山茶花的哀愁还余留,那边厢,随着轻快的京剧式的鼓点伴奏,妖娆多情的春花就正式上场了:手里拎着一束花,提了一包东西,嘴里悠悠扬扬地唱着和情人袁老板的“情歌”,摇曳生姿地步入舞台。
桃花,它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桃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但是不耐水湿。
说桃花是春花一点没有错。以春花的平凡姿色,却能够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最终又等同于失去了两个男人,真可谓是空有春花灿烂,不胜美艳,桃花逐水空自流。
春花在这里指代了桃花,也指代了桃花源。
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他们是上了发条的铁皮玩具,总能找到动力,自得其乐。 在《桃花源》里永远不怕有冷场。但实际上,这冷场,比起《暗恋》更凄凉。
如王国维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暗恋》里的悲剧,是以战乱纷飞的大时代为背景的。正如江滨柳的一句台词“在那个大时代当中,人变得好小,到今天这个小时代,人变得更小了。”《暗恋》的悲可以归因于时代,《桃花源》的悲却要归因于“人”本身。我们总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结果有些东西因此永远地失去了。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我们无法以微薄的个人之力扭转时势,所以我们会咬咬牙认命。但如果是亲手打破了从前自以为的美好,就会是一出让人哑言的悲剧。因为那是可以逃避以至于不发生的。
故所以笑中带泪,春花的悲剧比起云之凡的来说,更深一层。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想当初,春花和袁老板偷偷摸摸地在家里幻想着美好的桃花源,千方百计地“整”走了老陶。而最后却亲眼见证自己的悲剧。
云之凡和春花,一个是遗失了爱情,一个是在爱情里遗失。

老陶:落寞陶然人
桃花源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赖声川用一种颠覆性的喜剧形式让《桃花源》成了一个貌似喜剧的悲剧。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梦想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答案是:真正的桃花源其实是在我们心中,就像《暗恋》里江滨柳用一辈子来思念云之凡那样。从本质上来说,《暗恋》和《桃花源》讲的其实是一回事。诚如第一个“老陶”李立群所言:快乐是痛苦的缩短,痛苦是快乐的延长。而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在掐架和嬉笑怒骂间成为经典。
老陶是注定属于落寞的——却不是失败。他的生活里处处都不如意,“我就不信……”成了后面所有行为的语言契机。他有什么都不相信的自负,所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他的急性子——开酒不成就用刀劈——而且他又偏偏是一个无能改变这一切的人,所以他是注定要落寞的。只有空喊“武陵这个地方,它根本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但是他确是整部话剧中唯一超脱(或者说是解脱)的人。有个德国画家,叫做安瑟基弗的,记得他在一次访谈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家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怀旧?”
他说:“啊,我不是要怀旧,我只是要记得。”
是啊,让我们尽量记得。 虽然,“记得”也可能是一种世间苦。 但是这一重苦,我们若不肯尝,就是断了太多的联系,与以往的那些甜蜜。
所以,老陶溯洄而上,所以,老陶又回到武陵。
桃花源是一个好地方,把老陶一身俗气和尘世的烦躁全都涤荡而去,反令他带了些许超然的仙气而回。在桃花源里呆了许久,老陶却也开始想念起并不美好的家庭生活和移情别恋的妻子。他要去找她,即使她不爱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为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和事情应该要她知道,包括第三者袁老板也都可以一并原谅。 在桃花源那里,他从惊愕于白衣男女的长相,继而抓狂,直到后来面对着为生活折磨的憔悴而市井的春花和袁老板,飘飘乎说着“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时会禁不住地想,如果老陶不回武陵,春花会不会一直供着他的牌位并在又一次婚姻失败后开始想念他?
老陶在末了的那“千年一叹”,当是打在所有人心上的一记闷拳。然而,唯独是他自己从此超脱了。凡尘俗事,就这样走到了幕后。同样是一个人,同样是落寞的心情。
所以,老陶是落寞的,但不是失败的。

袁老板:原来不是你
“争取时间了啊,武陵三角来了。”话剧语言包括了人物语言与舞台说明的作用。在这里,袁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是一句具有双关性的潜台词,不仅向观众说出这一幕的名字,同时也是在暗示,下面一段理不清、剪不断的三角关系。
袁老板,戏里戏外,这就是一个双重身份,双重定义的人物。
在《暗恋桃花源》里,他的角色是一个三流戏剧剧团的老板,也是剧团的演员“袁老板”。在《桃花源》里,他既扮演着房东“袁老板”,同时也是春花的情人。戏里戏外,呼呼喝喝,极有排场。然而,在这样高分贝的话语掩埋着的是所谓“胜利者”的失败。
从“理想化的熟人”——租房给老陶夫妇并且为老陶代售小鱼的袁老板,到“熟悉的陌生人”——和春花生活在一起的让春花边叠尿布边愤而发问“你是什么男人”,袁老板这个形象,从理想的神台上走下来,走进了真切的现实中。当初表现出来的虚幻的、变形的、夸张的美感全部消失,变成了连细节都真实的个体。这就彻底幻灭了春花所相信的,袁老板他自己提出来的“心中一个伟大的抱负”。
春花开始怀念老陶,在袁老板走下神坛的时候,老陶的名字被刻写上神主牌,被春花那样虔诚地用香烛和鲜花供奉起来——那个曾经被春花瞧不起的窝囊废的男人。
这就是审美距离感在起作用。传统美学总是要求审美尺度具有一种距离感,旨在表明:艺术不同于生活,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必须高于生活。走得如此近,解剖得如此赤裸,即使握在手里,又能怎样呢?到头来不是失却了一份绚丽的美?保持距离,存留空间,正所谓远观并不亵玩。这应是对美好事物的最好认可与欣赏!
所以,对于春花来说,这是一个近观之后了然无趣以至于生厌的过程,走到近处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网络,原来不是你!

刘子骥:南阳故音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的最后交待。细细想来,原来这痴痴寻找刘子骥的女人便是穿缀全篇的线索,是话剧的魂!
“那一天在南阳街下着毛毛雨,我们约好了去吃酸辣面,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种,酸酸辣辣的感觉。”一个活在现代的女子,苦苦寻找着十几个世纪之前的人。也许,她已经寻找了几百个轮回;或许,她还要找下去。“我要找刘子骥!”她向每一个经过她身边的人宣告、询问,却又不知道哪个是自己要找的人。也许她的概念中已没有时间和空间,她惶惑而又执著地探寻着,每一个人都那么陌生,都不是她要找的人。所有面孔一瞬间变得似曾相识。或许,她的刘子骥正藏在这些面孔中暗笑。她突然迷惑而委屈,几千年的寻找和思念化作空芜而又纷乱的梦魇。她是否还记得他的模样?是否确定他真的出现过?或者,刘子骥只不过是她虚无的梦。
“那一年,在南阳街,有一棵桃树。桃树上面的花开了……”女子在话剧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这里刚刚还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转眼间风吹云散。她旋转着,张开双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黄纸,她在祭奠谁?“寻病终”的刘子骥?自己找不到的爱情?剧中每一段不完满的感情?抑或是世间上所有的爱情?整出戏剧看上去,仿佛这个神秘女子是游离在整个舞台之外的,最缺乏戏剧冲突的人物。但实际上,最具有戏剧冲突的也是她。她的看似疯疯癫癫的行为和语言,实际上是表现着人物内心的尖锐而激烈的矛盾冲突。她游走在《暗恋》与《桃花源》的舞台中,也在现实与虚幻中穿梭,虚实相生,给了我们一种意境创造的提示。
神秘女子寻找的刘子骥,是一位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南阳故人!是每一个人生命里都会寻找的知音,只是区别在于,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苦苦追求而已。

悲伤时唱首歌
人世间所有飘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我们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乱和期冀中寻找着永恒而真实的爱,谁会最终找到呢?是江滨柳与云之凡太早地相遇相恋在少年时代,而付出了一辈子的相思和寻觅?是渔人老陶溯洄而上,为了赢回在妻子面前的自尊,又因为不舍,从桃花源而重返,而终又离开?是春花和袁老板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然而又在吵吵闹闹中发现了这遗憾的平凡?
可是,他们要找的又在哪里呢?江滨柳的“白色山茶花”在岁月中风蚀,老陶再也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袁老板和春花的美梦被柴米油盐磨作尘土。云之凡呢?江太太呢?小护士呢?她们一样地被生活捉弄,被命运大声的嘲笑!
而值得相信的是,“暗恋”的导演、顺子、绘画师等等,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寻找的桃花源。
最后,没有人找到刘子骥,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只一闪身,就与所有的人避而不见了。神秘女子只是用她的口说出了每一个人心里的话而已,共通的思想和同样的心情,差别只不过是,有的人压抑在心底,有的人高声地宣读,有的人愤怒地发泄,有的人黯然地神伤……
那一片桃花源,正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再到达,所以才成为众人心中那个希冀的梦,牵引着苦苦寻找的思绪。就好比春花和袁老板,他们是幸福的,最终能够依照自己的心意结合,仿佛是寻找到了那一片桃花源,但他们是不幸的,因为桃花源里,也没有蓬莱仙山的珍异,有的只是“生活”二字,只不过是换了场景罢了,也不是天堂。
桃花源,是悲伤时唱首歌的意境。它用本身的梦幻绮丽,反照了人世间纷繁琐碎的喧嚣生活,它用自身的不可捉摸,指引着人们永远朝着美好、怀着理想去发展。在悲伤时不哭泣,唱首歌,换种情绪,继续出发。
这也许是赖声川想告诉我们的罢!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