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景剧标语
㈠ 想组织一个白领话剧班,有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年,来自天津的郭德纲在组成了民间相声社团——德云社,每周末在天桥乐剧场进行演出,票价仅为20元。10多年过去了,观众越来越多,订座越来越难。年的冬天,郭德纲突然受到众多媒体追捧,在京城异常火爆。1月11日、12日、25日,郭德纲率领德云社在剧院举办了京城10年创业以来的第一个剧场专场,结果一票难求,场场爆满,12日晚的演出创下返场22次、20多万人在新浪网视频直播同步观看的单场纪录。在中华相声网上,网友们称郭德纲是郭猛士——拥有继承和阐释传统相声的能力,而喜欢他的粉丝们自称是“钢丝”。
郭德纲火爆的原因是什么?观众对他的追捧到底会持续多久?他对当代相声有什么影响?近日,本报邀请了几位喜爱相声艺术的资深文化人士,他们大多是郭德纲的忠实“钢丝”,各家就“郭德纲现象”和当代相声发展中的问题,各抒己见。
■郭德纲其人
生于一九七三年,原籍天津,八岁拜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习相声,年加盟铁路文工团,拜侯跃文为师,并学习过京剧、评戏、河北梆子等剧种。
年开始闯荡,在剧场表演传统相声,精通老段子多段。年组织了相声班底——德云社,曾与范振钰、张文顺等名家搭档。经常上演的段子包括:《拴娃娃》、《学电台》、《找堂会》、《白事会》、《日本梆子》、《报菜名》、《揭瓦》、《托妻献子》、《拉洋片》、《武坠子》、《羊上树》等,并发掘保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见的传统相声。
郭德纲开创剧场相声时代?
黄纪苏(剧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相声最生香活色的是即兴的东西,郭德纲的相声做到了。我听他的相声感觉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老式相声有很多陋习,比如排辈分,郭德纲虽然是侯跃文的徒弟,但是他的能力可以和侯宝林相比。侯宝林开创了相声的新局面,把天桥式的老相声文雅化的同时,又反映了新中国的东西,然后又使相声进入了电视、电台。之后的相声一直延续了这种趋势。等到改革开放时,相声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相声的讽刺功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后相声进入春晚使得由低向高发展的相声达到了一个最高峰。当它进入春节晚会时,我们发现,相声走到了尽头。而看郭德纲的相声,又让人猛然感觉,最好的相声到了剧场里,好像一个东西又从头开始了,这和侯宝林的方向正好相反(侯宝林那时最好的相声是在电视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整个制度上,郭德纲现在所做的可能是个开创时代的事情。如果德云社办好了,或许就会是个标志,标志着这种门类的艺术离开了一种形式涵盖全国的局面。电视是面向全国的,但是剧场里就是那一部分人,它会形成很多小的雅文化。在一部分人中生香活色。
但是形成这个局面要有条件:1、传统要继承好,2、进入了当代生活。两条在一起很不容易。任何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艺术,都存在如何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问题。我认为,郭德纲在这方面还应有潜力,比如有些传统他掌握得极好,但是,他掌握的这些极好的东西和我们现场观众各自不同文化带来的背景不一定能够完全融合起来,在没有完全整合好的前提下,他需要继续整合,要继续教育观众,还要想办法接近观众。另外,他本人的条件好:1、训练好,掌握了很多的东西,2、个人的天赋条件好,3、有个好的心态。将心态落实到了生活里,融化到了实践中,他在剧场里搞了十年了,量变应该达到质变了。
追捧是希望对相声建设起好作用
秦峥(电视台导演)
郭德纲在去年上半年还都没有如今这么火,到了年的秋天,突然间火起来了,有点像超女,这和媒体宣传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媒体人都是“钢丝”。不过,在我们听惯了电视相声之时,突然发现剧场里,在内容,技巧、环境上都挺不错,因此我们愿意捧一个我们认为值得捧的角,这是一种心态问题。另外,正如黄纪苏老师说的,我们追捧郭德纲,不是因为他本人怎么样,是我们希望对我们未来的文化建设,艺术建设,或者说是相声建设能起一个很好的作用。
剧场文化打破了一元的电视文化
相声的创作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郭德纲的相声有些不错,但是有些还不是很好,所以,我们捧他可以,但不要把他捧杀。不过,他并不怕捧杀,他是在捧杀的环境里“长大”的。也就是说,郭德纲是在场里长大的,他所做的事意义在于,他是个剧场文化,他的出现可以带动以后其他的剧场文化,挣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去看,如果是这样,以后就太不一样了。比如,经常去这个剧场的人,在和其他观众的交流中形成一种小文化,他们对于相声的维持有着责任心。其他的艺术样式也可以发展起来。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可以说是多元的文化打破了一元的电视文化。第一次是场的成功。
郭德纲的相声本身是一个好的标准:传统继承得好,传统发扬得好,传统变革得好。继承和延续这两个度结合得特别好。他解决了观众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自己的需求,他要赚钱,要养活一些人。随着经济发展,场可能慢慢会有序起来,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时间长了点,但我们希望,及早形成场的良性循环。郭德纲的成功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文化不是很多,而是太少,我们可选择的太少了。
相声在剧场较容易形成标准文化
另外,还有一个文化不见得在什么环境下都适应的问题。在电视里,你看到相声演员忘词等现象感觉会很别扭,但是一样的东西在剧场里就会让人笑场,观众会觉得很有意思。观众跟台上的表演者在剧场里可以产生共鸣,但是在电视里不存在,所以剧场里特别容易形成这种文化,它能够带动剧场文化的发展,形成多元的空间,这样文化传统里很多东西都会复活。
可以说,相声回归剧场至少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情,而电视不一定能够带来多大希望。我们已经搞了这么多年电视了,即使有频道的专业化,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总不如剧场,因为不同环境里,艺术的介质不同,在小剧场里表演和在大剧场就完全不一样。电视相声的另一个缺点,就是使观众都知道了包袱是怎么使用的,这样就没有了神秘感,而剧场相声就是那么多人。另外,电视相声有时间限制,就像是看快进电影。相声在剧场里比较容易形成标准的文化,培养一些剧场观众,形成一定的美学。
郭德纲是从场里出来的
张立宪(出版人,策划人)
原来的相声,一个段子可以说十几年,那些相声演员没有衣食之忧,他们所在乎的是要评几级演员,养成了艺术创作的惰性。而郭德纲的标语是严禁包袱不响。
因而,他在接受场检验的同时,不断改正自己的创作和演出,接受着磨砺。不然,他们没有场,没有观众。计划相声害死人,场相声养活人也就在此。郭德纲的成功可以说来源于他的悟性,但更主要的是他的勤奋,他的第一场相声只有一个观众,第二场他就要保证有两个观众,不然,他活不下去。现在很多相声演员都赶不上他了,因为他已经有10年的摸爬滚打经历,时间上已经赶不上了。
另外,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也是他们生存下来的一个条件。黄纪苏老师也说过郭德纲的相声是从场里出来的,中国以前是计划体制,原来体制里的人对场中的人体会大概是不太一样的。郭德纲几进,他的成功很不容易,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后成功了。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从蔑视,到贱,很少有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是真正的热爱,这种热爱是靠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转折,每一个片段的尊重,对他投入的是一种热情,后来,在观念上虽然有所改变,但是,真正在行动上还是没有转变过来,然后突然发现郭德纲在这里已经十年,就一直守着这些东西,在这里打磨,看到他们之后就感觉有种中国文化的尊严在里面。郭德纲这类人是有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在精神上,他不是那种颓废的。“
郭更容易继承相声文化的传统
袁鸿(戏剧人,原北剧场艺术总监)
郭德纲之所以成功,也有他的信用的原因,他能够和他的搭档们同甘共苦,而不是在有了发展的时候,先考虑自己如何富裕起来,而后才是大家。他是那种一个馒头可以让你填饱肚子,但是还要让你吃碗面的人。的相声艺术家,他们就一直在学习内地的相声,像的李立、冯翊钢等一直在不断地看老舍等的书籍,他们对于隋唐时期的话本也很熟悉。而郭德纲有着更好的条件,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更容易继承中华相声文化的传统,并且,他也在不断看着各种关于相声的书籍。
另外,话剧剧场的发展也为郭德纲相声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条件,郭德纲接触到的一些人,很多是搞话剧的,或者是看话剧的,这对他必然有影响。
郭德纲让相声复活了
杜丽(文学出版社编辑)
我是个“钢丝”,以前,我会进剧场看昆曲或者听地方戏,在电视里听京剧,后来每周都去听郭德纲的相声,感觉他的成功,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在里面。相声本应就是雅俗共赏的,在郭德纲的听众里,蓝领白领皆有,也可以说是相声在这里复活了。另外,听他的相声还能学习到文章的写法,相声里的幽默,转承启合都可以借鉴到写作中。
郭德纲的相声让我对各种曲艺第一次感觉如此亲切,让我感觉自己真正是一个中国人,就好像是我家里的东西。我爸我妈我爷爷我奶奶让我摸家里祖传的东西,以前让我摸我都不摸,后来我突然到了一个年纪,或者他们用了一个方式让我摸了这些东西,以后我就想不停地摸。
郭德纲受追捧对他是一个考验
史航(剧作家)
一个人带来的一种机缘
以前的吉祥物都是家畜,突然间换成野生动物了,所以大家就感觉很新鲜,郭德纲相声的出现和这个是同一道理,但是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成为吉祥物未必是幸运。因为他还要丧失生命,所以对于郭德纲来说,他的相声成为时尚肯定对他是一种考验,而不是一个幸运。
以前的相声都是电视里那些明星们,如侯跃文等。突然间在剧场里听郭德纲说相声,感觉很好。但是,郭德纲这样受到追捧不一定是好事。这肯定是对他的一个考验,而不是幸运。相声和话剧的复兴有着很多的相似点。而郭德纲这次的意义在于他是一个领军人物,一个中兴族,是一个人带来的一种机缘,而不是一个大时代的变革带来的机缘。郭德纲相声的意义还在于他说的是世俗中的真悲喜,有太多的文艺形式让我们挖掘不到世俗中的真悲喜。
最大的好处是一种启蒙
另外,听他相声最大的好处是一种启蒙,人们关心自己的情绪,知道什么事让自己高兴,什么事让自己不高兴。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情绪有意义。郭德纲的成功有三点:一是天赋;二是实战演习的机会一直延续了下来;三是年轻,经得起各种跌宕。梁左对相声的贡献是他可以把苏联的一些小小说拿过来,郭德纲的里面也有,他不是说像宣读贺电似的那样直接拿过来,而是把它咀嚼了,有他的性格在里面,这说明相声到一定的清晰和锐利的时候,可以和其他艺术形式相借鉴了,以前是很少的。郭德纲自己也说,我们这帮人的小算计、小委屈、小窝囊、小幻想,马三立走了之后,还有谁管,还有谁替我们说?另外,郭德纲的相声,骨子里透着史诗感,有小小的野心,如他的《八大改行》。所以他对相声的改动,不只是一番拆洗一番新,他不只是为自己这一场相声的效果而改动,他是为了相声不白白度过这个时代。
郭德纲心里特有数
我不太担心郭德纲会被捧杀,我觉得他很明白,并且很重要的一点,他看到过很多文艺界的新秀们被捧被包最后死在他眼前。他已经知道,真被媒体和主流文化册封之后,就像金斯伯格70年代成为大学教授又能怎么样?真正所有那些叛逆的领军人物真给他们一个沙发排排座,文学史上有位置的坐下就比自己站着矮一头,郭德纲不会吃这个哑巴亏,大家怎么册封他,对他没有关系,他心里特有数,他知道,靠纸面红红不了多久,面对面的空气传播就跟病菌似的,他还是相信面对面的东西,所以他不会犯太大的糊涂。
李梦(剧作家)
挖掘老段子添加新包袱
郭德纲有他的人格魅力在,也有他要争口气的原因,但是不管怎样,时间长了,最重要的还是演出质量要好。我认为他的贡献是他挖掘了很多的老段子,但是,挖掘的同时要适应场,他的优点就是加进了一些新的包袱,适应了场,吸引了观众。他和侯宝林、马三立当初的思想是暗合的:对很老的段子做了传承之后的改革。
而现在一个值得担忧的是,希望郭德纲不只是一个现象,一段时间内很热,过了这段时间就是笑柄了。郭德纲在今后还是有一个固定观众的,我相信他做出来的相声是一个很特别,不会很大众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他长久的生命力在里面。
■郭德纲论相声
●凭我一个人振兴相声?不可能,也就起一震动的作用。
现在娱乐休闲的方式很多,电视、电影、酒吧……竞争也很激烈。
人们凭什么就来听我郭德纲,归根到底就是要自己长能耐。
●和同行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但我从没和所谓主流相声为敌。
●只要你们愿意,我可以永远说相声——说到死。
●天赋、兴趣、刻苦,缺一不可。
●说相声的,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要领着观众走,不能和观众有心理隔阂。
●春晚来找我,我肯定答应。但是让自己上节目必须有前提——必须是观众爱听和我想说的相声,不是拼凑出来的应景节目!自己不为了上电视而做傻子、奴才。
■郭德纲相声语录
●这个杭子,我做兴!
●哪儿说理去?
●要了亲命了!
●这多可乐这个?
●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这个东西他很主要。
●一拔开一堆护心毛,这还文条带鱼!
●胳肢窝都孜然味的……
●要盘吗?
●散场大家都别走啊,我请大家吃饭……谁去谁掏钱……
●铁岭到美国还差好几站地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纲。
●你的样子很有我当年的神韵。
●来个牛扒,别搁牛肉啊,我爱吃洋葱,多搁洋葱啊!
●住的子千疮百孔,一下雨算要了亲命了,外边小雨屋里中雨,外边大雨屋里暴雨,有时候雨实在太大了,全家人都上街上避雨去……
●一肩膀高一肩膀低,心眼都长胳肢窝了。
作者:凡人医生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每顿饭只收1分钱的饭费。我在这家饭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许多离奇的故事,今天要讲给你听。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一)公益食堂
这家饭店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生产队的食堂,主要靠生产队拨款维持运转。村民们每顿饭只要交1分钱的饭费就可以随便吃。当然饭菜也很简单,就是萝卜白菜馒头。
生产队领导曾经教导我们:“食堂是公益机构,要体现公益性。食堂职工要履行‘救饥扶饿’的神圣职责。”我们一直把这些教诲铭记在心。有的村民连1分钱的饭费都交不起,我们就让他进来白吃;食堂门口经常有乞讨者,我们就从后厨给他们拿饭吃。反正这些都会由生产队给买单。就这样,我们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于我们工作时都穿着白大褂,甚至有人称我们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归村委会管理。虽然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5角,但村委会给食堂足额补贴,所以村民们一直享受着“1分钱吃饱”的优惠价,食堂职工也一直在履行着“救饥扶饿”的神圣职责。
(二)聪明绝顶的村长
九十年代初,村长说,村委会的平房太寒酸了,要盖一座办公大楼。村干部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负责基建的村长小舅子和负责后勤的村长表弟更是热烈欢呼。村委会的分支机构很多,有犁地部、播种部、浇水部、收割部、打场部、拾荒部、养猪部、喂猪部、杀猪部、卖猪部……等等,按照每人4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计算,至少要盖80层大楼。可是钱从哪里来呢?
村里开会研究了三天三夜,最后,聪明绝顶的村长想出了一个聪明绝顶的办法:把食堂改名为“瓷器饭店”,也就是“市场化”;村委会只给食堂拨款40%,让食堂自筹60%。所谓“自筹”,就是让食堂向吃饭的村民收钱。这样,就可以减轻村里的财政负担,省出盖大楼的钱。
村委会的会计算了算帐,说道:“现在每顿饭的平均成本是3元,村里补贴1.2元,食堂只要把饭费从1分涨到1.8元就可以了。我散会之后就去安排。”
村长瞪了会计一眼,喝斥道:“你脑子有毛病吗?现在村民们本来就对物价敏感,村委会要是宣布把饭费涨到原来的180倍,村民们还不把村委会砸了?”
会计说:“那咋办?不涨饭费,食堂靠啥自筹资金?”
村长笑了笑,说道:“我自有办法!”
(三)以餐具养食堂
第二天,瓷器村村委会发布了一份名为《以餐具养食堂》的红头文件。文件规定,为解决公立食堂经费不足的问题,现允许食堂向顾客收取“餐具费”。餐具费的收入,将用于弥补饭费收入的不足。
从此以后,村民们到食堂吃饭,除了支付1分钱的饭费以外,还要支付1至5元的“餐具费”。“1分钱吃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村民们纷纷议论:“村委会控制了饭费的上涨,真是亲民爱民!食堂加收了餐具费,真是贪得无厌!”
九十年代,瓷器村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是大好,不是小好。村委会陆续购买了18辆奔驰、18辆广本、18辆帕萨特,村长包养了两个小媳妇,还把儿子送到河对岸的阿麦瑞克村上学。其他村子受了灾,村委会慷慨捐款。村干部的工资,也一次又一次地上涨。
当然,村民们不知道,村委会对食堂的拨款比例却是逐年减少的。到了1998年,拨款比例下降到了10%。这10%的拨款,还经常无法按时到位,有时还会被村委会赖帐不给。这时的“瓷器饭店”,虽然对外还宣称是“公立食堂”,但实际上已经跟自负盈亏的私营饭店相差无几了。
这期间,村委会也觉得1分钱的饭费实在是低得可笑,于是也给上调了几次。1998年,饭费调到了2元。但是,这时的饭菜档次也提高了很多,物价也涨了很多,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5元至20元,饭费加上餐具费收入仍然不足以收回成本。食堂没办法,只好采购了一些中高档餐具,以便提高“餐具费”收入,用于弥补饭菜的亏损。此外,食堂还引进了南非鲍、澳洲龙虾、神户牛肉等高档菜,这些菜可以在2元饭费之外单独定价,卖到上百元,既可以满足高端顾客的需求,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四)四个难题
2000年,村委会的会计奉命对食堂进行调查,发现了几个问题,汇报给了村长。
第一个问题:随着物价的上涨和食谱的更新,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10至30元。但是,按村委会的定价,饭费仍然只能收2元钱。即使加上餐具费和少量高档菜的收入,食堂仍然是亏损的。照这样下去,食堂就会倒闭。如果食堂倒闭了,村民们没处吃饭,就会来找村委会算帐。如何避免食堂倒闭?
第二个问题:随着村民的餐饮需求的增长,食堂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但是,食堂的职工编制没有增加。因此,食堂现有职工不得不长期、常态超负荷工作。他们每天凌晨3点就要上班,晚上23点才能下班。遇到吃夜宵吃到后半夜的顾客,他们只能强打精神,加班奉陪。增加了的这部分工作量,不是靠增加人员来完成的,而是靠现有职工无偿加班、放弃节假日、牺牲个人.权益来完成的。食堂职工对此有意见,如何平息?
第三个问题:在这二十多年中,餐饮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餐饮已经变成了一门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一个人要想当厨师、服务员,先要以高分考入大学,读5年本科,其中大部分人又读了3年硕士,厨师长、厨师、领班等职位甚至只录用博士。新职工在正式工作前,要经过漫长、艰苦、低薪的见习期和轮转期,从摘菜、刷碗、拖地、端盘子做起。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后,终生都要进修、学习、钻研,紧追餐饮行业前沿,才能胜任工作、保住饭碗。顾客对饭菜的口味、色泽、形态、火候、营养、卫生、充饥能力、刀工精度、数量精度等方面以及配套服务的要求非常高,食堂职工必须遵循复杂而严格的技术标准,精工细作,精心服务;一旦出现疏漏,就可能被告上法庭、定罪判刑。因此,食堂职工的工作难度、工作量、心理压力和从业风险都比较大。食堂职工的付出显著超过了其他大部分职业,但是,食堂职工的工资标准却并不高。食堂职工对此有意见,如何平息?
第四个问题:村民们缴纳了沉重的税赋,却不能享受“1分钱吃饱”的福利待遇,每顿饭除了要花2元饭费以外,还要花几元、几十元的餐具费。如果想吃鲍鱼、龙虾,还要花成百上千元。因此村民们纷纷抱怨“吃饭贵”。食堂的职工、灶位、桌位、餐具等资源都比较紧张。在高峰时段,前来吃饭的村民甚至会找不到桌位,上菜速度也会变慢。因此村民们纷纷抱怨“吃饭难”。如果村民们发现“吃饭贵”和“吃饭难”是由村委会缩减食堂拨款引起的,就会责怪村委会。如何避免村民们发现?
村长听完这四个问题,一言不发,只顾眯着眼睛抽烟。会计不敢多嘴,也只是一言不发地看着村长。等到一袋烟抽完了,村长才转过头来,问会计:“你说,食堂的职工是人还是神?”会计弄不清村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当……当然是人,不是神。怎么啦?”村长点了点头,说道:“这就好!只要他们是人,不是神,就好办了。”
村长显然已经有了一个好办法!
(五)一箭四雕
第二天下午,被村长派去食堂查账的会计兴冲冲地跑回来,向村长报告:“查到了!我查到了!”
村长说:“别着急,坐下慢慢说。
会计坐下,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仔细审查了食堂的餐具帐目,终于发现,他们在采购鲍鱼的时候收取了供应商的1000元回扣。其中500元用于购买消毒柜,100元用于维修灶具,100元用于更换灯泡、水龙头;给几名干部和厨师长每人发了30元的奖金;最后给厨师和服务员补发了上月拖欠的工资,每人5至10元不等。”
听完汇报,村长狡黠地笑了:“好啊!我就知道,他们是人,不是神!”
会计不明白,就问村长:“您这是什么意思?”
村长说:“他们不是神仙,所以他们不可能凭空变出米面肉菜、水电煤气、桌椅碗筷。如果没有拨款,他们就只能靠歪门邪道来维持食堂运转。他们不是神仙,所以他们忍不住疾苦清贫、高付出、低回报,他们会自己设法用歪门邪道来弥补收入。”
会计讪讪地问:“那,咱们村里是不是要严查一下,刹刹他们的歪门邪道?”
村长斩钉截铁地说道:“不!我就是要让他们搞歪门邪道!”
会计纳闷了,问村长:“为什么?”
村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亏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怎么还是不开窍啊?你昨天说的四个问题,第一是食堂入不敷出,第二是职工又苦又累,第三是职工收入微薄,第四是村民吃饭贵、吃饭难。你说,这四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会计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我知道!食堂入不敷出是因为村里给食堂的拨款少,又不允许食堂涨价;食堂职工又苦又累是因为村里给食堂的编制太少,食堂又没钱雇临时工;食堂职工收入微薄是因为村里给食堂定的工资标准太低;村民吃饭贵,是因为村里给食堂拨款少,食堂只能向村民收钱,村民跟以前的‘1分钱吃饱’比较,觉得现在吃饭贵;村民吃饭难,是因为村里给食堂的拨款和编制少,食堂建设和人员不足。”
村长说:“不错,你这个会计还算没白当。那你说,这四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谁的责任?”
会计张口刚想说,又给咽回去了。
村长厉声问道:“你说,是谁的责任?”
会计诚惶诚恐地看着村长,结结巴巴地答道:“是、是、是村委会的责任……”
村长冷笑了两声,干笑了两声,又大笑了两声,最后和颜悦色地对会计说:“你答对了。但是,我要让全村人都相信,这是食堂职工的责任!”
会计纳闷地问:“怎么让他们相信呢?”
村长说:“就是要让食堂搞歪门邪道!村委会表面上要打击回扣,但实际上要纵容甚至鼓励食堂从供应商手里拿回扣!”
村长接着讲道:“回扣可是个好东西。第一,回扣给食堂提供了资金来源,弥补了饭费价格过低和拨款不足造成的亏损,维持了食堂运转,掩盖了村里拨款不足的事实。第二,回扣可以用来给职工发工资奖金,安抚职工队伍,让他们忘记辛苦劳累,甘心做牛做马,卖命加班劳动。第三,按照村民们的一般观念,“回扣”肯定是非正义的。村民们一听说食堂收了回扣,肯定会非常痛恨食堂,于是就把眼光全都盯在食堂职工身上,向他们发泄怨恨,就不会找咱们村委会的麻烦了;同时,村委会隔三差五地假装打击一下回扣,还会赢得村民的拥护和爱戴。这样,你昨天所说的四个问题就全都解决了,村委会还不用花一分钱!”
会计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天才回过神来,赞叹道:“村长,您真是太高明了!这是一箭四雕啊!”
(六)发动村民斗食堂
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瓷器村办公大楼的第44层,4444房间,正在召开“瓷器村宣传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由村长亲自主持,广播站站长、板报组组长、标语队队长、治保会主任等人参加了会议。
村长指示,在今后针对食堂的宣传报道中,要掌握几个“混淆”。
第一,要混淆“被动避害”和“主动趋利”。食堂如果没有供应商回扣、高档餐具的餐具费、高档饭菜的饭费等收入,只靠拨款和2元饭费,根本不可能维持运转。食堂的厨师、服务员如果不向顾客推荐高档餐具和高档饭菜,就拿不到工资,久之则被辞退。食堂不可能坐等倒闭,职工不可能坐等辞退,因此他们主要是在执行政策、被动避害、维持生计。但必须通过宣传教育,让村民们认为他们是在主动趋利、利用专业技术进行敛财致富,以激发村民们对他们的仇恨。
第二,要混淆“合理收入”和“暴利收入”。从行业的技术含量、难度、风险、工作量、付出代价等方面来衡量,食堂职工的合理收入水平应在1000元左右,但现在大多数职工即使加上回扣工资也只能拿到600元。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抹杀这个行业的特殊性,用低学历、低技术、低难度、低风险、低劳动强度的职业的低微收入水平与之做比较,充分利用村民们“患不均”的心理,让村民们认为食堂职工拿600元就是暴利,以激发村民们对食堂职工的仇恨。
第三,要混淆“府败领导”和“普通职工”。在食堂里,确实有些领导,依靠回扣拿到了每月数千元的暴利收入,但这部分人的比例在1%以下。实际上,99%的普通职工拿着偏低的工资,却在加班加点、受苦受累、牺牲奉献。必须通过宣传教育,让村民们认为,所有食堂职工都依靠回扣拿到了暴利收入,都富得流油,都有八套房、十辆车、一百个小老婆,以激发村民们对他们的仇恨。
第四,要混淆“正当的高价账单”和“不正当的高价账单”。有些高档饭菜本来就应该是高价,但在宣传报道时,必须淡化饭菜本身的档次和价值,而要强调账单上的高额数字,让村民们认为食堂在宰人,以激发村民们对食堂的仇恨。
村长最后总结道:“食堂职工都是普通人,必然会带有普通人的各种缺点。你们要细心挖掘,将小事扩大化,将个案普遍化,将鸡毛蒜皮上纲上线,让村民们认为食堂职工都是十恶不赦的大贪屋犯、大杀人犯、大渎职犯。顾客与食堂发生纠纷时,你们要大篇幅报道顾客的声音,尤其要用浓墨重彩渲染顾客多么悲惨、痛苦、无助,同时,要少报道或者不报道食堂的声音,不给食堂任何辩解的机会。要抢在事实查清之前,先行认定食堂职工一定有罪,先行认定顾客一定有冤。要通过“一言堂”式的报道,把食堂彻底批倒、斗臭。等到食堂的负面形象树立起来之后,他们的正当做法也会被怀疑为营私牟利,他们的好心好意也会被怀疑为驴肝肺,村民们将再也听不进他们的澄清辩解,他们一张嘴就会被村民们视为狡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加班加点、吃苦受累、牺牲奉献更是会被完全忽略。村民们会认为,“吃饭贵”“吃饭难”是食堂职工造成的!”
从此以后,揭批食堂和食堂职工的新闻报道就没有停歇过,每隔一两年还会掀起一次高潮。
(七)两千元的馒头
2008年的某一天,村民张三到食堂吃馒头,咬了一口,就抱怨道:“一点味都没有!来个水煮鱼!”服务员端上水煮鱼,张三吃了一口,又说道:“太辣了,没法吃!拿菜谱来!”服务员拿来菜谱,张三点了一只1200元的龙虾和一瓶1000元的茅台。酒足饭饱之后,张三叫服务员结帐。服务员拿来账单,一共是2235元。张三跳了起来:“什么?这么贵?你们想钱想疯了?”
第二天,瓷器村村头的黑板报上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用醒目的特大号黑体字写道:“吃个馒头竟花2200元”。正文里说:“村民张某,来到食堂,仅仅是想吃个馒头。最后结帐的时候,他却要面对2200多元的天价账单!当张某质询食堂收费的时候,食堂经理竟然理直气壮地说,收费合理,计费无误!”看了这条新闻之后,村民们都气愤无比,异口同声地指责食堂黑心宰人。
(八)吃饭饿si
2009年的一天,村民李四在食堂里吃饭,吃着吃着,忽然想起了前几天跟邻居因宅基地打架的事。他越想越气,竟然气得心脏病发作,倒地身亡。李四的老婆孩子、三姑六舅、街坊邻居听说李四死在了食堂,赶忙扛着锄头锹镐,跑到食堂,让食堂赔钱。他们说:“在你们食堂吃饭时死了,所以就是被你们给活活饿死的!是你们没有尽到救饥扶饿的义务!”
瓷器村板报组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了李四的家属,连夜赶写了一篇催人泪下的板报文章。文章说:“李某,一个身板硬朗的汉子,谈笑风生地走着进了食堂,一个小时后,却身躯冰冷地蒙着白被单,被抬了出来。他只是想来吃一碗白米饭,他的老婆孩子还在家里等着他。他的儿子明天就要满6周岁了,李某早就答应儿子,要在家里陪他过6周岁生日,要送给他一本漫画书作礼物。然而,谁能想到,仅仅一顿饭的功夫,父亲与儿子,阴阳两隔。刚买来的漫画书还在李某的衣兜里,还带着他的体温,但他再也不能亲手送给儿子了。他还有个12岁的女儿,正在上小学。李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他死后,谁来负担女儿的学费?恐怕女儿只能辍学,去城里打工,用她那双稚嫩的小手去赚钱养家……”最后,文章义正词严地说道:“食堂,本来是救饥扶饿的神圣殿堂,现在却变成了要命的鬼门关,把顾客活活饿死。厨师的道德何在?服务员的良心何在?呜呼哀哉!呀买代!”
板报发表几个小时后,黑板周围的墙面上就写满了村民们义愤填膺的跟帖。村民们说:“把厨师捆起来,也让他活活饿死!”“把服务员千刀万剐,以告慰冤死的顾客!”“所谓食堂,就是榨干你的钱再把你活活饿死的地方!”
(九)天价芦笋
2010年初,村广播站的记者小刘为了搜集新闻素材,开始调查食堂饭菜的原料价格。终于,在一个偏僻的深山林区,他发现农民出售鲜芦笋的价格只要0.1元一斤,而一盘烧芦笋在瓷器村食堂里却要卖到10元。他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个绝好的新闻素材!经过调查,他发现,农民以0.1元的价格把芦笋出售给本村蔬菜商,蔬菜商以0.2元的价格出售给乡蔬菜站,蔬菜站以0.4元的价格出售给蔬菜商贸公司,蔬菜商贸公司以0.8元的价格发往各地的蔬菜商贸公司;食堂本地的商贸公司以0.8元的价格购进后,以1.6元的价格出售给蔬菜批发站,蔬菜批发站以3.2元的价格出售给食堂;食堂制作烧芦笋这道菜时,还用到了肉和蘑菇,除去肉和蘑菇之后,芦笋折合6.4元。
看着这些数据,小刘有些失望,因为每个环节的毛利率都是50%,食堂环节并不比其他环节的利润更大。而且,食堂还提供了高技术含量的烹饪和配套服务,烧芦笋的利润还要用于补贴廉价饭菜的亏损。小刘又了解到,一个蔬菜推销员,收入相当于一个博士学历的厨师的几倍、十几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食堂应该不是获利最多的环节。最后他还发现,食堂大多数饭菜的加价率没有芦笋这么高,芦笋只是少数特例。小刘不禁发起愁来,这稿子该怎么写呢?广播站站长听了小刘的汇报之后,哈哈大笑:“这很容易写嘛!来,我教你。”
几天以后,题为《天价芦笋,百倍利润》的文章在村广播站播出了:“一斤芦笋的出厂价只要1角钱,但食堂卖给村民的价格却是100角!芦笋的价格暴涨了100倍!这天价的芦笋,简直比黄金还要暴利,比贩毒还要暴利啊!看到如此确凿的铁证,我们终于知道‘吃饭贵’的原因是什么了!食堂本是公益机构,应以‘救饥扶饿’为天职,但如今却成了厨师、服务员、洗菜工们敛财致富的暴利机构,吃饭焉能不贵!”
这正义的声音,从村广播站的大喇叭里播出来,传到瓷器村的家家户户。村民们听到这“百倍利润”的芦笋,气得肺都要炸了,恨不能立刻把食堂砸了,把厨师、服务员、洗菜工们碎尸万段。
(十)女工喝水330公斤
2011年,为了让村民们“明白消费”,村委会规定,食堂必须给顾客打印“收费明细”,要细到每种原料、每项服务。比如说,洗菜所用的水,不能直接摊到菜价中,而必须单独列在“水费”一栏中。菠菜、油菜等绿叶蔬菜,按村委会规定,需要多次浸泡清洗,以便除去农药、化肥,因此用的水比较多,平均每盘菜要用5升水。
村里有个女工,在食堂吃了一个月的饭,每天都要点两盘炒菠菜,因此每天都会用10升左右的洗菜水。再加上炒菜做饭过程中用到的水,每天的“收费明细”上总共会列出11升水。一个月下来,就是330升。
村板报组的组长听说了这件事,赶忙责令板报员小张写一篇文章,报道一下。
小张犯了难,对组长说:“每天用11升水,其中10升是洗菜的 ,很正常的嘛,有什么可报道的?”
组长启发道:“洗菜用10升水很正常,但如果喝10升水呢?还正常吗?每天总共11升水,听起来不多,但一个月的加起来就是330升,就是330公斤!听起来多不多?一个女工的肚子里能装下330公斤水吗?”
小张听完之后,豁然开朗,赶忙跑回去奋笔疾书。不多时,一篇义正词严、文采飞扬的文章诞生了。村头板报刊载了这篇文章,标题叫做《女工在食堂“被喝水”330公斤》。文章写道:某女工,仅仅是想吃一盘炒菠菜,但在最后结帐但时候,却看到收费明细清单上赫然写着“自来水330公斤”!一个女工的肚子里能装下330公斤自来水吗?食堂的乱收费已经到了不顾常识、不知廉耻的地步!
正巧,村里的“老大妈合唱团”正在村头排练红歌。团长张大妈看到板报标题后,都没看正文,就把嘴一撇,评论道:“不用问,肯定是食堂乱收费!”旁边的李大妈、刘大妈、赵大妈、王大妈纷纷附和:“对!肯定是乱收费!”
孙大爷、钱大爷遛早,路过板报墙,看了板报之后,用拐棍指着食堂方向,气呼呼地说道:“食堂太不象话了!人怎么能喝下330公斤自来水?拿我们当傻子呢?我们的眼光可是雪亮的!”
(十一)结局
村委会的大楼依然矗立着,村干部的生活依然滋润着。村民们依然自费掏钱吃饭,怨气冲天。食堂职工依然加班加点、累死累活、忍气挨骂。厨艺比较好的厨师,大都辞职改行,或者去别的村子当厨师了。年轻人看到食堂里的工作状况和厨师的社会地位,也都不愿意学厨师专业。食堂里剩下的职工,因为待遇差、身体疲劳、心情憋闷,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因此,食堂的服务水平越来越差,饭菜越来越难吃。由于工作太繁忙、太劳累,后厨和前堂都经常出错,比如把盐当成白糖、把醋当成酱油、把菜上错桌、给顾客算错账。村民们当然因此更加痛恨食堂的厨师和服务员们。
村长的儿子在阿麦瑞克村读书毕业了,把户口留在了阿麦瑞克村。村长和媳妇带着金银细软,投奔儿子去了。跟村长有关系的人,诸如村长的小舅子、表弟、外甥,村长老婆的“相好的”,以及村长老婆的“相好的”的“相好的”,都在村里的历次“民心工程”中发了大财,盖起了别墅,开上了豪车。
村民们依然觉得“吃饭难”“吃饭贵”。每次觉得心里堵得慌的时候,就跑到村头的板报墙前面,虔诚地拜读每天晚上准时更新的板报。读完板报,顿时觉得瓷器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村子,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村民。当然,村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个可恨的食堂。在茶余饭后,村民们经常会骂上几句:“他娘的!砸烂这个黑心食堂!打死这群黑心厨师!”
㈢ 急求大学生心理情景剧,要反映一个女孩不倾国不倾城,自卑内向,渐渐成长为一个明媚的女子。
那我只好推荐 你去看一本小说 綄青丝 哦、綄字好像写错了
㈣ 急求心理情景剧比赛口号,我们的对五角土木年华,谢谢了!
请你写清楚你的需求,把问题再补充下咯
以便我能帮助你。
㈤ 求一个话剧剧本!!!
按照楼主写完了,不过长度有些超,最后一幕放在参考资料的网址里,可以根据演出需要修改
校园短剧:营销协会
人物
李学滨:20岁,营销协会会长
郑启林:20岁,营销协会副会长
文铃:45岁,营销协会指导老师
刘学缘:18岁,大一新生
陈橡:19岁,大一新生
刘诗雨:18岁,大一新生
萧声:18岁,大一新生
宋雨辰:18岁,大一新生
其他大一新生,老师等数人
第一幕
场景:学生公寓,靠墙摆着四张桌子,桌子上面是床。由于刚开学不久,还没来得及收拾,床上还放着旅行包和一些杂物,桌上随意摆了几本书。夹在两排床铺中间的是一扇窗子,明媚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窗外传来喧闹的声音。
【陈橡趴在上层的床铺上玩电脑,手指在键盘上劈哩啪啦飞快的敲击着。他是一个小胖子,圆脸、短发、下巴很厚,穿着一件黑白相间的条纹衬衣和一条马裤,他显然一进寝室就迫不及待的去享受上网冲浪的快感,一只鞋子掉在床下,另一只脱了一半挂在脚上。虽然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但是他似乎对一切都不感兴趣,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网络聊天中。刘学缘坐在他对面的桌子胖,正专心致志的埋头写着什么,他的脸瘦长,却偏偏留着一头把脸遮住一半的长发,这就使他的脸显得更加细瘦。他的鼻梁上挂着一副黑框的深度精神眼镜,不时有汗水从鼻梁上面渗出来,他十分吃力的写着稿子,不时直起身子扬起脖子打量一下前面写的东西,尔后又扶了一下镜片,重新奋笔疾书起来。
陈橡(语调随意,态度却又十分郑重的):刘学缘啊,其实有一件事已经困扰我很久了。
刘学缘(心不在焉的)什么事啊?
陈橡(慢悠悠的)你说咱们这个寝室吧,一共四个人。这床还没坐热乎呢,那两个就被跑出去看篮球比赛了。我呢,也在忙自己喜欢的事情。唯有你吧……(故意停停,好像要看刘学缘的反应,见刘学缘不搭腔,也毫不在意,摇摇头继续说)一天到晚的趴在桌上写呀写。莫非你是一个大作家到大学里体验生活来了?不过我看不像。
刘学缘(淡淡的)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我就爱这样。
陈橡(夸张的)别啊,兄弟。我们初中老师就说过……什么来着(从屏幕上抬起眼睛,歪着脑袋想了想)对了,人是社会的动物,必须要和别人交流。我看见你的包里也有笔记本,(商量讨好的语气)要不陪我打一局吧。
刘学缘(微微一笑)对不起,没时间。
陈橡(把电脑一合,坐起身来,想装出一副有气势的样子,却不料脑袋差点碰到天花板,连忙低下头,但还是双手掐腰,作出一副教训人的架势)这搞不明白,你有什么可写的。现在是大一,又不急着找女朋友写情书,又不急着找工作写简历,大一就是(陶醉状)享乐的时光,青春的时光,是把高三亏欠的快乐都补回来的时光。(好像对自己发表的带有一点文学色彩的长篇大论十分得意)
刘学缘(仍然是头也不抬):其实也和投简历差不多。我打听过了,咱们学校有不少社团,加入的话必须投一份简历。
陈橡(恍然大悟)我说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为这个啊。那也犯不着这么拼命啊。
刘学缘(转过身来,一手搭在椅子被上,好像要给陈橡好好上一课)这你就不懂了吧,我要加入是营销协会。
陈橡(夸张的样子)啊,这个社团我知道。我听说这个社团不光在咱们学校,在社会上都很有名气呢,每年都有人通过社团到企业实习。
刘学缘 没错,就是这个社团。陈橡,你知道吗,这个社团每年只招手很少的人,但是想加入的人却不少。我还看见有大二大三的去报名呢。竞争这么激烈,我不好好在简历上下功夫怎么行呢?加入这个社团就相当于把更多的机会握在了手里(眼睛放光),这对将来的发展乃至就业都是很有好处的。
陈橡(无奈)唉,唉,你目光长远。我比不上你,我只知道现在不享受,将来就没机会享受了。我还是玩我的电脑游戏吧。(重新打开电脑屏幕,开始点击鼠标,刘学缘看了他一眼,笑着摇摇,又转身去写东西)
第二幕
【学校的花园中,刘学缘拿着一本书,一边走一边读,时而停下来做沉思状。这是一个晴天,高大的树木遮蔽了天空,但仍然有些许的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洒下来。树上的蝉鸣响成一片,呆的久了却又听不出来,反而把环境衬托的更加幽静。绿色的栅栏围着草坪,几条白色的石子路贯穿其中,石子路上有一张石凳,刘学缘就在其中一张凳子旁读书
【过了一会,不远处飘来女生哼歌的声音,一个大眼睛,瓜子脸的年轻女孩从小路尽头一蹦一跳走来。她扎着一条马尾辫,随着她的蹦跳在脑后来回晃动着。她上身穿一件红色夹克,下身是一条白色长裤和白色球鞋,给人一种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女生看见刘学缘,放慢脚步悄悄走到他的身后,突然伸手捂住他的眼睛。刘学缘吓了一跳,书也掉到了地上。
刘学缘(知道有人和他开玩笑,双手垂在身体两侧,镇定的说道)谁啊。
刘诗雨(松开手,微皱眉头)哥,你真闷,每次和你玩你都有这种语气说话。
刘学缘(苦笑,转过身)诗雨啊,怎么有空跑来找哥哥了?
刘诗雨(用手戳着刘学缘的胸膛,一字一顿道)你以为我专门来找你啊,你以为我喜欢你啊。还不是因为社团的事。
刘学缘(知道刘诗雨知道社团的事情,压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乖,告诉我怎么样了?我申请假如营销协会的简历他们看了吗?
刘诗雨(不满道)哥,你看你一激动就说起话来语无伦次的。别忘了我也是大一新生,哪能知道的那么多呀。我来就是通知你去面试的。
刘学缘(高兴道)我就知道,只要是我妹妹带来的消息,就一定是好消息。
刘诗雨(不解道)人家只是通知你去面试,还没说要正式录取你呢,你高兴的什么劲啊?
刘学缘(觉得妹妹严肃的样子有些好笑)你呀,还是别给我提录取这个词了,要说录用,懂吗?
刘诗雨(后退一步,抱起膀子)我知道我知道,你是不想再回忆起高三那段历史。你还是快去准备一下吧,面试下午开始。
刘学缘(向前一步)好妹子,哥哥对你好吗?
刘诗雨(说反话的口吻)好,好,我记得呢,小时候你就和我抢苹果吃,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你还偷偷藏过我的铅笔盒,害的我差点急哭了。
刘学缘(伸手挂挂妹妹的鼻子,脸上露出疼爱的表情)怎嘛,这些倒记得怪清楚的。你忘了你初中那天被坏孩子欺负,是谁给你报仇的。
刘诗雨(不屑的,却又稍稍转变了一下态度)我当然记得,你难得英雄一会,去了还让人家打的鼻子淌血。
刘学缘(有些不好意思的)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刘诗雨(抓住了哥哥的矛盾,得意的)嘿,刚才是你提的。你每次有事求我时,都是这种态度。说吧,有什么事。
刘学缘 咳咳。
刘诗雨 你说呀,咳嗽什么,你得咽炎了?
刘学缘(手放在鼻子上,有些紧张,却又像故意装出来的)呵呵,老妹。
刘诗雨(推了他一把)你有话快说,不然我走了(转身欲走)
刘学缘(抓住刘诗雨的手,鼓足勇气把话说出来)你告诉哥哥,面试的内容是什么呀。
刘诗雨(有些看不起哥哥的扭扭捏捏)嗨,我知道你就会问这个。(干脆的)我不知道。
刘学缘(焦急的,他一着急起来就说话就变得急促,但是仍然很流利)你怎么会不知道呢,我听说你和副会长的关系不一般啊。(一口气说出来,说完好像又有些后悔,不安的望着妹妹)
刘诗雨(不满道)哥,你别听别人瞎说。你再这样说,我就不理你了。
刘学缘(讨好的)别,别不理我啊。我的意思是,你和那个叫郑启林的帅哥走的比较近,你俩应该是不错的朋友吧。
刘诗雨 是朋友就不行了?哥,你怎么管起我交朋友来了,你不是还说过:‘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子吗?’
刘学缘(妥协)好好,我不管,我不管。(低声故作神秘的)不过,我听说那个帅哥人不错的。
刘诗雨(装作不在乎的样子,脸上飞快掠过一丝红晕)什么帅哥呀,他就是一什么都不知道的大男孩。长的吧还算可以,不过就是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头发整天弄的和鸡窝一样。
刘学缘(窥破了妹妹的秘密,得意道)哥都知道,如果你对人家没意思,就不会观察他那么细致了。
刘诗雨(气急败坏道)你……你忘了你高中追女孩子的事情了,人家拒绝你,你就要死要活的。你再说我,等你找女朋友的时候,我就把你高中的事都抖搂出来。
刘学缘 好好好,不说了。不过我那点事你可不要乱说啊,就咱俩知道就行,不然将来哥哥打光棍可要跟你一辈子的。
刘诗雨(消了气,想笑却又忍住)真不害臊。反正我就是知道也不能告诉你,不过你放心好了,能接到面试通知的已经算过了第一关啦,只要认真准备一下进入社团是不成大问题的。看在你是我哥哥的份上,我给你提个建议吧。赶快把你那副黑框眼睛摘了吧,换个隐形的也好,别把自己弄的一副书生气,营销协会需要的是交际能力强、思维活跃的人才。
刘学缘 好,哥哥就听你的。
第三幕
【一间大会堂,营销协会纳新活动在这里举行。一排排的座位占据了会堂面积的三分之二,三分之一是一个木质结构的舞台,后面墙上垂着深红色的帷幕,帷幕上挂着红底白字的标语:营销协会纳新活动。舞台上摆了两张桌子,上放着书籍、宣传册和材料。这是上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室内一片暖洋洋的感觉,座位上零零星星的坐满了来旁听的老师、营销协会的会员和参加纳新活动的学生。由于对这次活动充满好奇,观众席上不停的传来交头接耳的声音,老师们也在低声交谈着。一名穿着蓝色职业套裙的年轻女老师正将手里文件夹中的材料散发给坐在前排的学生。舞台上的桌子后面坐着两个男生,他们正在整理桌上的文件,不时低声耳语几句。李学滨是一个戴着眼镜的、胖乎乎的大男孩,圆脸、短发,一笑脸上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和一口白牙,给人一种很容易相处的感觉。但是他有一种沉稳的气质,在这种气质中又显出一种精明干练的作风。他穿着一件蓝白相见的粗条纹衬衫,肩上还挎着一个墨绿色的摄影小包。郑启林长发、皮肤黝黑、眼睛明亮,脸上总是挂着一幅懒散却又不失风范的笑容,他穿着蓝色长袖夹克,袖子挽起来,露出肌肉结实线条优美的手臂,拉链敞开,露出里面的白色T恤,T恤下面隐约可以看见隆起的肌肉。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部手机,他不时要看一眼手机屏幕,或者拿起来摁几下,然后随手扔到桌子上。与他做进一步交流后,你会发现你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不准确的,他的懒散是心里有数的懒散,尽管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但是有他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而且总能想出一些让人振奋的新点子。尽管他和李学滨的外貌、性格截然不同,但是从他们的低声交谈和不时传递的眼神中还是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事的默契。
【文玲将文件全部发完,坐在前排的位置上。她属于那种很有都市白领气质的女教师。她面容清秀,头发一丝不苟的盘在脑后,让人不禁设想她散开头发是什么样子。她洁白高挺的鼻梁上驾着一副黑框眼镜,神情认真、严肃,却充满活力。从她的坐姿就可以看出那是那种从小就受过良好家教的女子,她两条修长的腿优雅的并在一起,手轻巧的叠放在膝上,微笑的看着舞台上她的两个得意门生,脸上露出赞许和自豪的神情。
【这时,郑启林的手机突然响了,手机是当下流行的歌曲《爱情买卖》,前排的学生都笑了起来,文玲也不禁抿嘴轻笑。郑启林抓抓后脑勺,露出孩子般愉快的笑容,抓起手机关掉铃声。他忘了一眼文玲,文玲向他点点头表示可以开始了。
郑启林(清清嗓子,拍了拍手,声音洪亮道):好了,大家安静一下。(下面安静下来,人们的目光瞬间聚集到舞台上)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营销学会2010年的纳新活动开始了。
(下面有几个女生轻笑出声,刘诗雨也在人群中,她面带红晕,身体微微前倾,神情激动的望着台上)因为本人不善言辞,所以下面有请会长李学滨同志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营销协会的详细情况和今天活动的主要内容。(侧脸望着李学滨)
李学滨(显然习惯了这种场合,毫不慌乱的):我们营销协会呢,大家可能也听说过了,就是一个旨在为社会培养营销人才的社团。往小里说,加入这个协会呢,大家可以锻炼自己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在内的各方面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我们这些社团是由学校支持的唯一一个社团,每年都会开展一些和企业交流研讨的活动,也就是说,加入这个社团,你可以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为自己积累丰富的经验。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获得留校任教和介绍道企业工作的机会。大家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非常紧张,每年都有那么多人往人才市场跑,所以这个机会是非常珍贵的。有关这些活动的详细情况,大家可以询问我们协会的指导老师,文玲老师。(文玲站起来,优雅的向大家点了一下头)当然,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我们这个社团的录取是非常严格的。来到这里的同学,首先我要恭喜你,因为你们在层层的筛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进入第二轮面试的机会。
(下面再次响起交头接耳的声音,夹杂着女生兴奋的谈话声。)
郑启林(望了一眼李学滨,这几乎成了他每次说话前的习惯性动作):李会长说了这么多,我也来说两句。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的简历。很多人可能觉得简历就是一张纸,只有个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简历能从侧面反应出你做事是否认真,我们这个社团是十分正式的,不是小孩子的过家家,所以那些简历上不用心的人我们都淘汰掉了。
李学滨(自然的接过话头)郑会长说的很有道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我提到了一个词“创新”。如果说认真的态度是基础,创新就是一个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这个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新产品,新科技层出不穷,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会被社会淘汰。今天的面试呢——其实也算不上面试了——就是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我们将根据你的成绩决定是否录取你。至于内容请文玲老师为大家说明一下。
文玲(拿起手中的文件夹走到台前)请大家翻到材料的第二页,就是我们今天的题目。(下面响起一阵悉悉索索翻动纸张的声音)
刘学缘(翻开到文玲说的那页,看着上面的字样,惊讶道)啊,策划大赛校园挑战大赛。(抬头问道)会长,我们还不是营销协会的正式成员啊,为什么现在就让我们参加这个比赛呢。
李学滨(微笑)嗯,大家知道,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策划比赛,以往这个比赛都是由社团的资深成员参加,今年我们商量决定变更一下方式,就是由你们——刚刚加入营销协会的新成员的参加,这是给你们一次锻炼的机会,使你们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这个社团中来。
刘诗雨(皱眉对旁边的刘学缘)这个会长什么意思啊,怎么一会说面试,一会又说我们是新成员。
郑启林(心不在焉的玩弄手机,听到刘诗雨的声音精神明显一振)哦?这位美女有疑问,那么就让我来说明一下吧。(刘诗雨没料到自己与哥哥的交谈被他听到,而且郑启林称呼他美女,微微红了脸) 这都是你们李会长出的鬼点子。以往我们招收的成员,素质有很多不过关的,进了社团基本上不起作用,又不好意思把他们清退。李会长觉得策划大赛的日期和社团纳新很接近,就决定把大赛作为考核你们素质的一个过程,而且刚才他也说了,这可以帮助你们更快的熟悉社团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个活动给你们的素质打打分,如果分数不过关的,(双手一摊,脸上露出苦笑)那么对不起了,就会被清退。所以我希望你们重视这次机会,努力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特意转向刘诗雨,露出干净明媚的笑容)美女,你明白了吗。刘诗雨(很快掩饰住自己的慌乱,点点头)我明白了会长, 我们一定不会让你看扁的。
李学滨(双手交握在胸前,朗声打断下面)文玲老师是这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如果你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去问她。文玲老师人不错的。(望了郑启林一眼,对方点点头)今天的活动就到此结束吧。
(下面乱了起来,大部分人好像并不急于离开,而是坐在位置上交谈着。有几个学生走过来围着文玲问东问西,两个会长开始整理文件)
刘诗雨 哥,你有什么想法?
刘学缘 别急,我还没看完呢。(翻看资料)内容是为一个新的电子产品品牌制定一个营销方案。(苦恼的)这个题目也太大了吧。
郑启林 对了,我补充一下,这次活动大家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或者你有想法的也可以单枪匹马的干,主要就是考核一下你的基本素质是否过关,没有太多限制的。
刘诗雨(拍了一下巴掌,欣喜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允许组队就好办多了。
刘学缘(犹豫的)可是,要是出现分歧怎么办。
刘诗雨:哥,你真笨,那就制定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计划呗。你可别忘了,我初中高中都是团支部,组织活动很有一套的。
(这时宋雨辰走了过来,把手搭在刘学缘肩上。他是刘学缘的朋友,又瘦又矮,皮肤很白,打着发胶的头发梳成一丝不苟的坟头,粗黑的两条眉毛一笑就弯起来。他穿棕色毛衣和深蓝色条绒裤子。)
刘学缘(抬头,吃惊的)哎呀,宋雨辰,你也参加这个营销协会了。我刚才怎么没看到你呢?
宋雨辰:我刚才坐在后面,对了,你们商量得怎么样了。
刘学缘(无奈):能怎么样,还没有一点眉目呢。这不,诗雨说要组织一个小组。(刘诗雨冲二人挤挤眼睛)
宋雨辰(轻松的)我也正有此意,刚才萧声他们几个商量了一个计划,但是我和他们实在合不来拍。这不,看见你们在这儿,就过来投奔了。
刘诗雨:那敢情好,他们是三个人,我们也是三个。要不,我们先回去考虑一下,明天再出来见面,把各自的想法说一下,然后再做打算。
刘学缘:我这个做哥哥的双手赞成。雨辰,你可以咱们系的高材生。有了你加盟啊,我们组的计划一定比他们强。(刘学缘说到最后,有些激动,最后一句话被那边坐的几个新成员听到了,他们纷纷把目光投来。萧声站起身向他们走来。他穿白色上衣,外罩一件带着黑白相间菱形格子的灰色毛衣,下身灰色长裤,他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口气都显得很有礼貌,但是礼貌的过了头反而有种做作的样子。他看人时总是习惯性的瞪大眼睛,扬起的眉毛显示出他张扬的性格。他的那种典型的没有真才实学,却喜欢夸夸其谈的人,轻慢的态度使他在群体中不受欢迎,但是在缺乏领导者的时候却只有他能充任
箫声(走到刘学缘跟前,礼貌的笑笑,笑容中带着一丝轻蔑,他一手插在裤袋里,一手朝刘学缘伸出):方才听见这位同学的言论,非常有志气,我希望与你结交一下。还有旁边这位女生,是你的女朋友吧。(箫声直来直往的说话方式让几人很不习惯,纷纷皱起眉头)
宋雨辰(不满的):箫声,你别在那摆谱了。我们在这里讨论,你来凑什么热闹。
箫声(被打断极力压下恼怒):我只是想与这位同学交个朋友,好像不碍你什么事吧。
刘诗雨(反感的)我是他妹妹,你不要乱猜。
刘学缘(想要打破尴尬,伸出手象征性的握了一下他的四根手指,勉强微笑)我叫刘学缘,刚刚有些激动,不好意思。
刘诗雨(对刘学缘的妥协很不满,埋怨的)哥!
宋雨辰(从桌子上直起身子,挑衅的望着箫声,显然他刚才和箫声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还有别的事吗,没有的话就请你离开,我们还要讨论呢。
箫声(好不以为意的)没事了,不过二位如果有什么好想法的话,不妨和我多交流一下(故意将宋雨辰排除在外,说完后转身回去了)。
刘诗雨(低声的)哥,我不喜欢这个人。
刘学缘 我也是,不过大学里什么人都会遇到,总得和他们相处吧。好了,我们先回去想一下,晚上在学校的咖啡厅里碰头。
宋雨辰 那好,到时候我打电话给你。晚上见。
第四幕
【学校内的咖啡厅,这里一到晚上就成了情侣们的聚集地,飘着轻柔的乐曲。高出地面的包间由未经雕琢的砖墙隔开,有一种粗犷的感觉。墙上方是凹下去的,里面堆着小石子,摆放着一些假花假草,还有一道磨砂玻璃从中隔开。地板是木头的,位子与墙连成一体,上面是红色的皮垫。桌子是由两个交叉的四方框架支撑的,上面铺着红色的格子桌布,还压了一层玻璃。玻璃上立着插有红色假花的白瓷花瓶和放在塑料架子里面的菜单,这是布局。刘学缘坐在靠窗的包间里,手里的勺子在面前的奶茶中来回搅动着。他穿着白色高领毛衣,外套放在旁边的座位上。他显然是在想心事,目光涣散的盯着杯中转动的泡沫。
【刘诗雨蹑手蹑脚的走进来,后面跟着挎着电脑包的宋雨辰。她头发散开,扎着黄色发箍,上身是鹅黄色的羽绒服,下身是牛仔裤和皮靴。她在包间外停住,想吓唬刘学缘一下,便示意宋雨辰等在外面。宋雨辰穿着棕色毛衣,交叠的手臂上搭着外套。
刘诗雨(身体前倾,大声道)哥!
刘学缘(手一晃,差点碰洒奶茶,见是刘诗雨才松了一口气,拍着胸口道)妹妹啊,你吓死我了。
刘诗雨(像小孩子似的充满成就感)太好了,终于吓到你一次。
宋雨辰(面带苦笑,显然已经习惯了刘诗雨的恶作剧,走进包间坐在刘学缘的对面)刚才我一直给你打电话,你就是不接。没办法,我只有去找你妹妹了。
刘诗雨(轻巧的从刘学缘的膝前挤到旁边位子上坐下,换了一种轻柔而略带暧昧的声音道)哥,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啊。
刘学缘(不以为意的,继续搅动着咖啡)我能有什么秘密啊。再说我就是有秘密也瞒不了你这个机灵鬼啊。
刘诗雨(皱着鼻子)哼,你高中的时候……可是瞒了我很久呢。
刘学缘(装模作样的四处打量一番,食指放在嘴唇上)可别乱说,这里都是熟人。
刘诗雨(手压在腿下面,并起的两腿抬起又放下,好像乐意看哥哥尴尬的模样)哪有什么熟人呀,我看你就是做贼心虚。
宋雨辰(看着刘学缘尴尬,连忙打圆场)好了,你们兄妹两个闹腾够了,咱该进入正题了。我写了一份策划方案(从随身带的包里掏出厚厚一摞纸,推到兄妹二人面前),你们看看怎么样。
刘诗雨(一把抓过方案,惊叹道)哎呀,怪不得我哥哥老夸你是大天才,这真是你一下午弄出来的。
宋雨辰(挠挠头)呵呵,我以前写过一些类似的东西,现在正好能用的上,就整理一下拿过来了)
刘诗雨(一页一页翻看方案,不时露出吃惊的样子)我只是想了个大概……你都写的这么详细了,我看我们也没有考虑的必要了吧。
宋雨辰(习惯了别人对他的赞扬,谦虚道)怎么没必要。不知你看了没有,这次活动是有一些限制的,而且不是光把材料拿出来就算完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一些细节。让这份材料具备实用价值。
(刘诗雨看完,将材料递给刘学缘,后者大致浏览了几页将材料合上)
刘学缘(扶了扶眼睛)我听说需要选择一个总方向。毕竟题目中假设的资金是有限制的,不能什么都搞。还要考虑一些具体操作上的问题。(突然想起什么,盯着宋雨辰)对了,那个箫声都制定了一些什么计划。
刘诗雨(想起上午的事情就来气,嘟起嘴)我最看不起那个人了。我看啊,郑启林本来也没打算把这次比赛的项目搞成社团内的竞争,都是那个人从中搅合,弄的我们和其他人对立起来了,真讨厌。
宋雨辰(耐心的听刘诗雨发完牢骚,用手摸了一下头发)他的意思是,我们每个员工都拿着一部手机到街上宣传。这个想法问题太多了。
刘诗雨(还没等宋雨辰说完就抢过话头)对呀对呀,要知道现在大街上很多骗子就用这种方式推销。不过也说不定这就是他的障眼法,为了把异己都排除出去。
刘学缘:你想的态度了,让宋雨辰把话说完。
宋雨辰 其实他人不坏,就是有些自负。我给他提建议他也听不进去。罢了罢了,我们不说他了。
刘诗雨(对箫声也没兴趣,推推刘学缘的胳膊)哥,你快想想,咱们是做数码播放器还是手机。
宋雨辰(双手抱着膀子放在桌子上)我这个人啊,只适合出主意。让我做决定可这真做不了。策划我已经做好了,剩下的就全部交到你们手里了。
刘学缘(推了推眼镜,重新看起稿子来,思考了一会)我看我们还是做播放器吧,别和他们重复了。对于播放器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采用校园代理商的方式,把经销权下放给个人,然后再从赚的钱中拿出一部分来给他们作为报酬。
刘诗雨(惊讶道)这个主意太棒了,哥,你是怎么想到的?
刘学缘(苦笑)你忘了,上高中的时候咱们学校的人都骑山地车,我赶时髦也想要一辆,可是咱爸怎么也不答应。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学校里卖纸巾和笔芯,卖了半个学期后用赚的钱买了一辆。
刘诗雨 哥,想不到你年纪轻轻的就这么有商业头脑,我真是轻看你了。不过那辆车子在哪儿啊,我怎么没见过?
刘学缘(苦笑)嗨,别提了。买的当天骑回家,咱妈在楼上看见我,喊我上去帮她搬东西,新买的车子没锁,等我搬着东西下去的时候就没影了。好了,咱都扯远了。
刘诗雨(仰着头,食指压在下巴上,好像在想象那辆山地车的样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这个计划好是好,关键是怎么让学校相信我们呢?而且现在学校校规都很严,让不让学生在校园里卖东西还说不定呢。还有,卖这个的都是勤工俭学的学生,他们恐怕连押金都交不起。
宋雨辰 刘诗雨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这些我们都可以商量。现在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外面买又容易受骗。只要我们积累起一定的信誉,卖的商品又物美价廉,这样校领导那关就可以过了。哪个学校不愿意为学生提供便利呢?
刘诗雨 话是这么说,可是这个信誉怎么积累呢?万一人家连学校大门都不让我们进……
刘学缘(灵机一动道)我又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打着赚钱的旗号,人家肯定不让我们进。我们可以以资助贫困生的名义进行呀。我想每个学校总有那么几个贫困生,我们可以让学校帮我们找上几个这样的贫困生,让他们帮我们卖东西,然后根据销售的份额给他们生活补贴。要是按比例拿利润就显得商业味太浓了。而且我们可以把播放器换成和学习有关的电子词典,电纸书什么的,从学校里拿个成本,积累一定的信誉和名气,我们的销售局面就打开了。
刘诗雨(激动的抱了一下哥哥的脖子)哥,你真是个天才!这个计划简直天衣无缝。
宋雨辰 能认识你这样的朋友,真是我的荣幸。我这里还多印了几份,你们一人拿一份先看着,我回去再修改一下。
㈥ 关于“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类的班会稿子
你可以先定一个主题,如:爱上学习,提高成绩或放飞梦想
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活动:
班会构思
上思品课时,我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很苦很累,甚至厌学,他们认为学习是件很不快乐的事情。家长的压力、繁重的课业、学习成绩不理想等,都是他们不快乐的因素。我觉得有必要通过一次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让他们学会感受,学会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重现他们脸上纯真的笑容。
班会准备
1、学习工具书、诗集、字典、网络全书,支持标语。
2、情景剧《小白做作业》
3、学生准备一条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4、知识竞赛题(多媒体课件)
5、主持人由快乐的学习者和不快乐学习者组成
班会程序
第一部分: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第二部分:科学学习
情景剧:《小白做作业》小白做作业时,一会喝水,一会吃苹果,一会打电话,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小白的本子上还是一片空白。
快乐者:“不快乐者,你平常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作业其实并不多,只是有时候我们做作业的速度不快,效率不高,如果你能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肯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你说是不是?”
不快乐者:“有道理,那你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传授给我呢?让我也快乐快乐。”
快乐者:“好呀,我想同学们肯定都有好方法,还是让他们来展示展示吧。”
学生学习好方法交流,并把准备好的学习方法贴在宣传纸上,作为队角的一个主题:《试试的学习方法》
班主任总结 , 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班主任总结 : 同学们,学习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而快乐是需要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创造的,学习需要热情,需要努力,但也离不开科学的方法,通过今天的班队活动课,希望大家能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主持人宣布:今天的班队活动课到此结束。谢谢所有参加今天活动的老师和同学。
宣传有关科学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经之路,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
2、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
3、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
这样就好了!!
------------------------------------
以下是书香校园参考示例!
-------------------------------------------收获读书的美丽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妈妈给我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我们老师说我叫包甜甜,要让我用甜甜的声音前来发言。
同学们其实我们都是一个幸运的人儿,因为我们将要参加的是一项趣味盎然的活动——读书,读更多有意义的书。
每天早上在离开家门上学的时候,我总是大声跟妈妈道别,“妈妈我读书去了。”妈妈送给我的总是那长长的微笑。我想妈妈可能是正想象着女儿正捧着书本大专朗读的情景吧!
是的,我爱读书,下课后、午修时、放学了,我总是享受读书的快乐。书本上的文字常让我身临其境。书本上的文字常让我收获喜悦。每次的考试我的成绩开始名列前茅了。我的作文也常被老师大声朗读了,看到班里同学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对那些书儿心存感激。
真的,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我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同学们如果从小不会读书,没有知识,文化底蕴不足,长大以后就很难立足于这个时代。正如莎士比亚说:“已知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当我们心存烦躁时,能静下心来读点自己喜欢的书,养养心,益益德,不是很好的精神享受吗?读书也是一种休息,一种解脱,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杯清茶,那浓厚的香醇与清涩融化在香气中,沁人心脾;读一本书好就像听一场音乐,那优美的旋律弥漫在空气中,引人入胜;读一本好书好像看一场电影,那世间的百味与酸甜就像生活一样展现于眼前。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同学们,让我们拟一个充实的读书计划,让我们建一个温馨的班级读书角;珍惜每一次阅读课,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增加自己的积累,有感而发时写读后感,与同学朋友交流心得。那样才是我们读书的价值。书海茫茫,书山巍巍。让我们一起在书海扬帆远航,胜利抵达理想的彼岸;让我们共同攀登书山这进步的阶梯,成功地登上智慧的顶峰!
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美丽的季节,让我们抓住十月的尾巴,捧起书本,甜甜地品读美丽,收获美丽。
……………………………………………………………………
书香校园学生演讲稿选登之三——《假如给五三天光明》的启示
我喜欢的一本书
五年级一班:石明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登上演讲台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喜欢的一本书》
自从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来,从捐书.看书同学们的读书热情日益高涨。我也读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因为它伴着我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讲述了海轮凯乐诞生美国,她在那里度过了一年美好的时光,在一时,她不幸染病眼瞎耳聋陷入了黑暗中,这对于一个无辜幼小的生命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但是母亲的慈祥和蔼使她在黑暗中得到一线光明,她向所有的儿童一样要了解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她好动、顽皮而且脾气十分倔强.她不肯向命运屈服,低头用自己超常的毅力去面对现实,面对困难,她尽管双目失明、双目失聋,但对和她一样有病的孩子产生无限的同情心。
海伦凯勒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没有因为自己心里上的缺陷感到痛苦,而是奋发图强。坚忍不拔,后来终于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著名作家。
海伦凯勒从一个残疾人走向一个大作家,是和她从小所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困境中,她拥有顽强的意志,陶冶了自己的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向人们证明,残废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而我作为一明健全的小学生,我所在的环境,所拥有的命运都好一百倍,一千倍。可是遇到一点困难我就愁眉苦脸,就想放弃,每当一件事往往快要成功的时候,就因为出现一点小小的波折和坎坷,我就要半途而废,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要放弃,和海轮凯乐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也许还有许多同学不了解这本书,我相信,当了解完这本震憾人心感人肺腑的书时,一定被海轮凯勒的精神感动的流下了眼泪,被他不幸的遭遇产生同情,也被她顽强不屈渴望求学面对心里缺陷没有感到痛苦,没有为自己前进的道路而感到渺芒,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去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这就是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强者——海伦凯勒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感悟到,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在这里我要对那些不爱读书的同学说:“是书给我们打开了心灵的窗户,使我们看到了广阔的世界,看到了明天,看到了人类的历史。”它使我们深沉地思考尽情的欢笑,它使我们每一天都变的丰富和充实,同学们行动起来,热爱读书吧!为我们现在的辉煌与即将来临的辉煌付诸行动,再接再厉。
…………………………………………………………………………
书香校园教师演讲稿选登之二——杨燕《叩开书门 聆听教育》
叩开书门,聆听教育
沙河四小 杨燕
我喜欢书,溺爱着书。从小到大我读了无数本书,其中有些已经淡忘,但有些却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译了其精华部分,改称《给教师的建议》。
读这本书,不仅是在读那一条条独立成文的建议,更是在读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当一打开书的目录,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眼前好象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光明一片!我如获至宝,兴趣盎然!
“给刚参加工作教师的几点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这不都是我最急于了解的知识吗?我目不暇接、迫不及待、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读着……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
就这样,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一样与我形影不离、朝夕相伴。平时只要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什么困惑我都会来请教这位不说话、渊博的老师,而每次我也都会得到启示,受到鼓舞,获得满足,明白教育的真谛。
只要有时间,我总是虔诚的叩开“书门”,静静地聆听她的教诲。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于阅读,读这本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合编。她给我讲述了好多与我类似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故事以及一些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还有许多关于教学管理、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全面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教学成绩等等。
有时,读着读着突然就会因为某一句或一席话使困惑我好久的疑难问题茅塞顿开,或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她就象是一位睿智的老者,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督促你不断思考与反省自己的言行。在她的影响下,我的教学水平大有长进:从与学生心理的成功沟通,到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管理、教师正负压力的有效应对,我都从她的字里行间受到启发并且日益成熟起来。我的课堂也逐渐充满了活力。学生们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兴致盎然,我们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在充满愉悦的教学活动中,我真正享受到了与学生友好相处、共同进步的快乐,生活也因此充满了阳光。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眼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我庆幸,看到了这样一本充实而又充满着智慧的好书;我感激,她让我明白了,教师应怎样热爱、欣赏你的职业与学生;应该怎样管理和引导你的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坚信,我和我的学生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勃,适应教育这块热土,因为有她——《给教师的建议》陪伴我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㈦ 急求一部适合大学生演的 关于珍爱生命的话剧
7月10日晚的北京人艺小剧场涌动着浓浓的青春气息,“2002年大学生戏剧展演”在此拉开帷幕。此后半个月,由全国12家高校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18台戏剧将逐一走上舞台。
本届展演的鲜红色宣传海报上打出的标语是“热情、鲜明、纯粹”。首都经贸大学的《夜灵》、中国人民大学的《莫班小姐》、《我是诗人的女儿》、《文明城市》,在当晚的开幕演出中,所谓的道具,就是一些随便搬来的课桌椅;所谓角色服装,就是学生们平日出入校园的着装。简单加上纯粹的热情和喷薄而出的表达欲望,大学生们向观众展示了“贫穷戏剧”的魅力。
过去的校园戏剧曾经让我们记住田汉、曹禺、李叔同等人的名字。近几年,戏剧舞台充斥着翻版经典和“伪先锋”的同时,来自校园的独立创作与深度思考、真诚表达与锐利视角,成了戏剧界的新鲜动能。
去年7月,京城4所高校的戏剧发烧友首次走出象牙塔,《我弱智,我无罪》、《春暖花开》、《结束,开始》、《沃依采克》等6部剧目,牵动了高校围墙外的人对校园戏剧的第一轮审视目光。“首届大学生戏剧展演”给很多人留下的是感动、震撼和难以言说的希望。
由此开始的尝试越走越远。今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太阳剧社的《沃依采克》登临专业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些圈内人评价,理工大的“学生版”精彩度完全堪比此前孟京辉的“孟氏版”。5月,另一家理工类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二届北京大学生曲艺文化交流节期间,推出戏剧《月亮升起的时候》。一些科班出身的年轻人,7月初也开始他们走向职业生涯的首次尝试。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大戏《屠夫》日前成功上演,北师大艺术系影视表演专业则将雨果的《千元赏金》率先搬上中国舞台。
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表示,学生戏剧给他最深的感触是“自由”。他预言戏剧必将由此变得更多元。
曾有人认为学生戏剧粗鄙、不成熟。但两届大学生戏剧展演组委会成员之一、北京表演工作坊戏剧制作人袁鸿说:“较之专业人士,大学生的戏剧不受任何商业束缚,他们更耐得住寂寞,显示出更纯粹的艺术追求、更大的创作热情以及更宽广的想象空间。”
两届戏剧展演发起人之一的戏剧编导张广天,此前用两个多月时间帮助北航学生选剧本、排练,推出《月亮升起的时候》。他认为,所谓“专业的”、“业余的”,不在于表演体系的不同,也不在于演技粗鄙与否,而在于是否有“创造性”。即便你是科班出身,可如果你50岁还就只有一部《茶馆》,那么你才是真正的“业余”。
袁鸿介绍说,大学生戏剧展演的举办初衷,是以一种参与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并接触戏剧,同时给热爱戏剧的学生一个被承认和锻炼的机会。但现在看来,大学生戏剧展演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张广天认为,“也许大学生戏剧一开始只是玩一玩,但他们却无疑越来越显出创造意识。”张广天认为,近年中国戏剧舞台看似繁荣,实际上没有一部戏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大学生带来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将给中国戏剧舞台一记重拳。因此,他甚至说:“展演是话剧界最好的受教育机会。首先教育他们要增强创造性,其次教育他们在创作心理上必须年轻化,教育他们———不要在上世纪80年代实验戏剧的状态中老去!”
众所周知,大学生戏剧也被戏称为“贫穷戏剧”,没钱,几乎是每个学生剧社都遭遇过的尴尬。对此袁鸿认为,钱不应成为校园戏剧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太多的钱反而会冲淡艺术的纯粹性,总想着到哪里去申请资金会让他们越来越偏离戏剧本身。去年首届展演剧目之一《沃依采克》的导演、北京理工大学生顾雷也认为,“如果注入过多金钱,会伤及我们的创造力。”
如何拓展校园戏剧的生存空间?一些话剧界人士认为,学校应该给学生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和规范化的管理,戏剧界也应该为学生们提供场地、道具,帮助他们申请资金等,并提供一些交流的平台。
但除了资金,大学生戏剧确实还面临着其他的问题。比如专业性相对较差:稚嫩的发音,僵硬的形体语言,不适合舞台表演的文本处理等等。另外,校园剧社里的成员大都来自不同院系,集中排练很困难,何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剧社的连续性也常常受到破坏。
不过,校园戏剧面临的一切难题,似乎最终都可以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来弥补。对很多校园戏剧青年来说,戏剧给了他们另一种人生体验。
《文明城市》的编剧兼导演、中国人民大学的孙小杭应邀在开演之前向观众讲些什么,他有些青涩地说:“我只会用戏剧说话,这样我说不出来,戏剧是灵魂跳舞的地方。”
一位话剧圈内人引述《沃依采克》的作者、德国作家毕希纳的话说:“抛弃各种幌子与理由,在某一瞬间,戏剧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一种久违的精神生活与集体生活。此时,它与生存的信念密切相关:代我们呻吟与嘶喊,忏悔与狂欢。”
而对于更多的莘莘学子来说,校园戏剧,可能还是他们数年校园生活无法避开的一次路过。有高校学生曾如此表达他眼里的校园戏剧:“菁菁校园,总有些东西在繁茂生长:书单、荷尔蒙、轰轰烈烈又灰飞烟灭的爱情,同时,还有些东西点缀其间,甚至成为纪念本身:足球、啤酒和话剧。”
㈧ 有什么宣传心理学的好形式么
建网页,做海报,开展“5.25”等一系列活动,可以是心理情景剧,心理讲回座,心理电影的免费放映答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将催眠,音乐疗法,发泄疗法等搬到公众面前。。。也可以于学校,社区共同开展知识有奖问答,沟通心灵,打破横沟等活动
内容一定要大家的比较感兴趣的,比如心理测试,神奇的心理现象,透过心理图片了解他人内心,心理案例,简单的心理调节技巧等
不知道这些是不是你想要的
㈨ 试分析曹禺话剧《雷雨》标题的象征意义及主要人物形象(周朴园,繁漪,周萍,周冲)
《雷雨》有双重意义,一指这个故事发生在雷电交加的雨夜,一指剧情,还有爆发前的像雷雨前的压抑,及人物最后的爆发,就像雷雨一样。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由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周冲和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两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冲击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四凤只是因为和周萍相恋,不料却卷入一场风波。她本是个有着青春、活力的人,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却使她的命运变得坎坷多难。其实周冲化比四凤更加无辜,看上去他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周萍的成熟,没有周朴园的罪恶,有的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思想,憨厚,甚至在知道四凤同他哥哥恋爱时,不像繁漪那样妒火中烧,但是他对四凤还有一种执着,在四凤冲出去之后,他义无返顾去救她,致使自己也落个触电而亡的结局。
周萍的性格 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但是他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摆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实,却让他选择了死——一个最好的逃避方式。
周朴园简介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出场时55岁。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 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使周朴园有意识地将她的那段记忆抹去了,甚至对其有某种敌对情绪,令他放弃了侍萍,放弃了与社会对抗,从此踏上了归顺之路。 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安抚侍萍,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情感扭曲的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了周朴园天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他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都有的一面:阴险,狡诈,虚伪。由鲁大海对于他的控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㈩ 求心理情景剧宣传语
有些字,抄是要就着花儿的馨香才能写的安暖而清新。一直忙碌着,很少在意外面的风景了。昨日里,无意中看到各种各样的菊花开的正酣,那姿意的姿态真的打动了。看着她们那么的竞相绽放,懂得了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迎合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