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与魔,本是同源

确实
如你所说
是心的缘故
一念成佛
一念成魔

『贰』 佛经里面那部经文有佛和魔征战的描述

魔有四种
一种是生死魔(就是生老病死)
一种烦恼魔(引发生老病版死的见惑和思惑)
一种权天魔(他化自在天的魔王,有很大福德,因为修行解脱离开他的境界所以障碍修行人,如波旬)
一种五阴魔(就是物质,思想,感受,行为和意识,这些的存在让人们不能透彻法界实相,被无明所笼罩,导致生老病死,冤亲相会,爱恨别离等等苦)
这四种成佛了就都已经降服掉了,所以佛不需要再和他们征战了。
佛之是把他是怎么降服这些魔军的方法告诉大家,好比说怎么样做饭的方法告诉大家,要想填饱肚子还得靠自己去吃,他人代劳不了,降服这四魔也是如此的,集结起来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需要学习,篇篇都在讲降魔,朋友可以一读。

『叁』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与魔到底有什么分别

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魔王是自己烦恼变现出来,给诸位说,就是从贪瞋痴慢疑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佛跟魔是一不是二,一体的两面,你清净心现出来的是佛,是佛菩萨。

问:请问魔王波旬是从哪里来的?是属他力,还是自性变现?

净空法师答:自性变的,自性之外没有一切法,一法不可得。魔王从哪里来的?魔王是自己烦恼变现出来,给诸位说,就是从贪瞋痴慢疑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佛跟魔是一不是二,一体的两面,你清净心现出来的是佛,是佛菩萨。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的因缘无量无边,他跟我们讲无量的因缘,第一个因素是什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这就值得我们深深的去体会,佛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你想想什么是平等?你心里动一个念头就不平等了。像水,水不起波浪才平等,稍稍起一点波浪,就不平等了。所以什么是平等?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平等,这时候佛现前。《华严经》上讲得太多了,佛就现前了,佛现前就是自性现前,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中国禅宗讲得好。菩萨是什么心?六度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常常存这个心自行化他这,菩萨。辟支佛十二因缘心,阿罗汉四谛心,天人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四无量慈悲喜舍。人道五戒十善心,下面饿鬼道贪婪、贪心,地狱道瞋恚心,畜生道愚痴心,这贪瞋痴。阿修罗道十善里面夹杂着贡高我慢,好胜、好斗就是阿修罗。所以你就想佛跟魔都是自性现的,可以说自性善现的是声闻、缘觉、佛、菩萨、天人;自性恶就现这些罗刹、魔王。

『肆』 佛与魔

越是这样越是要精进修行,精进念佛。心中的正念肯定会战胜邪念的
阿弥陀佛!

『伍』 求与佛有关的电视剧

《少林武王》是由北京潮涌东方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刘家成、吴家骀执导,回吴京、法提麦答·雅琦、计春华、淳于珊珊、于承惠、王海主演的古装武侠剧。
《少林武王》讲述少林弟子凭借旷世武功,手刃奸臣,报国恨家仇的故事。

《西游记后传》是陕西省电视节目交流中心在2000年出品的一部古装历史神话剧,改编自吴承恩所著古典小说《西游记》,由李源执导,钱雁秋改编,曹荣、黄海冰、吴健、黑子、马雅舒等主演。
该剧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之后,魔头无天在如来佛祖圆寂后大闹三界,孙悟空带领三界帮助如来转世灵童乔灵儿重返灵山的故事。

『陆』 佛与魔就在一念之间,为什么何为拈花一笑

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言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秒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释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广众之下,像这样一言不发,只是带在和他那不动生色的微笑,从容不迫,宁静安详,其中微妙究竟何在?

其实,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一中无言的心态——一种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这是不呢国内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打破的。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与世长存——即所谓“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话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

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迦叶尊者,通常称大迦叶,一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释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长者。释迦牟尼对众说法时拈花不语,五百弟子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于是佛祖把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弥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衣是袈裟,钵是食具,衣钵代表佛教的法统。

『柒』 下面《佛与魔》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佛是座小庙里的。那年,原本在如来身边。 西方极乐每日清凉河上柔雾缭绕,大殿之中梵歌阵阵。之下便是幽深的地狱,每日下面怨道道,狱火燃烧,佛在上魔在下。 那日。满身金光的佛坐在自己的莲花台之,手拿念珠随如来一起念着般若菠萝蜜多心经。当念到空既是色,色既是空时佛睁开了眼。如来说,佛,你佛心在手,佛性在外,去找回来你的心与性回来吧。 于是,佛离开了一直住着的金碧辉煌的西方极乐,在这庙里住下。 在这里很久了。佛每天都颂经,当念到空既是色色既是空时佛便停下来睁开眼睛,佛心里空空,他不明白物本为空,一何来色。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佛自己都忘了有多久了,庙里只有他很少有人来。佛那空白的心里欲加的空白了。佛想本是佛,为何还要去找佛心与佛性?佛开始想念在那大堂里了绕着的梵歌了。 佛想着,他没注意到爬在他脚下那小小的孩子。当她踮起脚尖去摸佛的鼻子时佛才回过神来。看着她干净的脸庞,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佛轻笑着摸了那孩子的头。 这时佛看到站的门口的如来。如来摇摇头说,佛,二百年了。你就一直的坐在这里等着佛心,何时可等的来。如来说完便离开。 佛怔在那里,看了看那孩子她有颗晶莹剃透的心,又看看自而自己那颗满是金黄却空空如也的心。 佛想了想,便走下那坐台。 佛换化成人着一身青衫,走于热闹的人群走。忽闻得街中的人说今日轩德禅师讲经,佛想听听也好,随人一起来到名叫遇佛寺的寺庙中。 佛在人群中找一地方席地而坐。那高台上之人面有安详之色,朗朗地向众人讲经。佛仔细一听原来是观自在心经,佛在人群中如他人般倾听。 看看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满心尘埃并染有颜色。他们面怀虔诚之色,仔细的听着。佛轻叹,五行之中人最是苦,苦海无边,佛便坐于人心,使得他们安宁。 忽地,佛看到有颗心。虽有尘埃却仍是透明,佛大喜,于是便起身向那人走去。这时高台之上人便双手合礼向众人说有请为隐士为我们讲佛。远远地,他指着刚刚站起来的佛。 原来看到了佛。佛也双手一合报以礼,这时人群中传来藐视之声,佛不于理会,走向那高台上。 禅师向众人说道,此人参禅多年深得真谛,尔等可随意发问。佛看了看他,他对佛笑了笑。 有人问佛有爱否?佛答有。 那人又问道,何为爱。 佛普渡芸芸众生自然有爱。心为灯,普照。便是爱。 这时台下一阵骚动。 有人问佛是何物,由哪儿来到哪儿去。 佛笑了笑问,可看到春天的风。 佛由心生,执念而不灭。 佛答完双手一合向台下众人施一礼便走下台去,这时佛感觉到自己有些变化,低头看着那颗心,它不知何时变成透明了。佛笑了,佛心回来了。 佛性呢? 一人朝佛走了过来,她的心满是尘埃,但心仍是透明,是她,她问佛心无尘埃而却尘埃布满,何解?佛爱怜的看着她那干净的面孔,眼中无光,冷漠。佛说,佛可解。时间可解。然后微笑的看着她。 她不言欲离开时,佛说。心无锁佛自入,尘便无。她回头,眼神里有丝光亮,她朝佛笑了笑离去。 这时从罗汉堂里传出一阵笑声。佛回头看,原来是众罗汉在笑。降龙罗汉笑着说,佛亏你还是佛,她是个魔可你却没看出来,刚找到的心怎么就怎么快蒙上颜色了。 接着便又是阵嘲笑声。 佛笑了笑,其实他早就知道她是个魔。一百年前在他脚下爬的时候佛就知道,人有好人坏人之说,魔也有好坏之分。而佛是那阳光下光明的使者,魔是那暗夜里无人懂得孤寂的纵使者。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只是想让魔从黑暗走到光明里来,佛心佛性皆有之,那时候她也是佛。 夜里佛望着天上皎洁柔和的月光洒在莲花池中,佛看到她一朵莲花独自静静地开放着,满池之中只有它抬着头,对着月亮尽散妩媚。 佛说痴儿。她咯咯一笑化得人形,白衣飘飘轻踏水面向佛走来。她说我是魔,那个你对她说尘埃满地,心如明镜住在她心的魔。 佛轻笑柔和说,我知。走近我,身有佛,佛在心你便不是魔。 心有魔则生,心有佛则死。魔始终都是魔,魔要走是黑暗里,魔说,记得心开皆因佛一句话。含笑游走。 佛,如来不知何时来了轻轻的叫着佛。佛,你找到的佛心里多样东西得放掉,不然便是孽。 佛,放了它,你很快的就可以找到佛性回来到我身边了。如来走了,留下佛一个在那里。 佛多了情,对魔的。 那日,佛与魔坐于茶楼,魔对佛说你找了三百年了,为什么还没找到。佛笑了笑说佛本在心中,处处皆是佛。佛知道他还没让魔有得佛性,他还未打算去找自己的。 忽然茶楼之下传来砰砰乓乒的声音。接着一个声音满是轻蔑的尖叫着,看到了吧,小偷就是小偷死性不改。 魔看着佛说死性不改,本性难移。魔笑若厣花,起身离去,佛拉住。 有则有,无则无。既可给你佛心,便可给你佛性。话毕,佛带着魔走到阳光下。 那刻魔刚进入便化为乌有。佛呆在那里。 有则有,无则无,佛离开。 最近,新到魔域一魔道行极高,整个魔界都在议论着这个神秘的魔。着一身青衫,面无颜色,眼无光。 佛弃了那刚得来的心,脸上挂着和在寺中见魔时魔一样的眼神。只是佛成了魔后,他却可以站在阳光下不被化无。 夜里佛经常去那片莲花池,他一朵朵的看着,一个个的采着莲蓬,然后化身池中变得一朵莲花独自静静地开在水面抬头看着月亮。 不知道这样子多久了,佛都忘了那清凉河和梵歌了绕的大殿,也忘了他是谁。佛或魔都不重要。又夜,末央之中,佛总是习惯化以莲花开在水面。 忽地,梵歌骤起。整个池塘的莲花都在刹那开放,清香飘满了整个池塘。这时佛看到如来了。 他满是怜惜地说,佛,孽儿。五百年了,佛一脸茫然。 如来笑了,他说痴儿。忽,佛悟。随之离开。 西方极乐中梵歌环绕在整个上空,佛手握念珠神色安然坐在莲花台上随如来一起念到,空既是色,色既是空。 佛用了五百年找到了属于他的佛心、佛性,佛睁开看看自己,原来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佛笑了,闭着眼睛的如来也笑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