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情人观后感
A. 寻路话剧观后感
《寻路》中宋美龄的饰演者:郑萍郑萍,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
B. 话剧《如影随行》观后感
[话剧《如影随行》观后感]如果一个人的消逝,伴随着同样的他的诞生,那么对不知晓的社会而言就没有直接的影响,话剧《如影随行》观后感。就犹如《致命魔术》中骇人的魔术原理。如果一个人的消逝,伴随着他的影子的诞生而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面对所有的事情,都能看清发展却想不起自己的前世。但一旦理清了事情的始末,影子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一个影子的存在,是因为另一个人的想象。影子的行动完全受想象者的假想,那么假象中的影子是想象人的寄托。这并不可悲,可叹的是当想象人有了真实生活中的寄托而不再关注影子时,影子在流浪寄希望于主人重新想起,观后感《话剧《如影随行》观后感》。如果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别人眼中的影子,所有的行动只是遗留的模糊的记忆。那么长长的账单也无法表明真实的存在,而虚拟的内心又总能产生真实的感触。人是社会关系的统一体。只有真实存在于社会之中,才能称之为人,也只有透过社会交往,形成社会关系,才能完成人的各项功能。人是社会关系的统治者。各自的内心不仅有真实世界的投影,还包括自我想象的人物。来自真实世界的投影已经扭曲,想象的人物被披上了色彩。每个人的社会关系透过内心的喜憎表现在别人的世界中。
〔话剧《如影随行》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C. 给爱情的一封信话剧观后感
今天,我又像往常一样从即将大学毕业的表姐家补课回来.可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而且爸爸妈妈今天都有事外出而不能来接我,而我又因为要体现自己的胆魄而拒绝了表姐的护送,因此我只好自己走夜路回家了.走夜路,平生还是第一次,向来胆小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此刻我又有点后怕了,后悔自己为了面子而拒绝表姐的护送,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自作自受了.路过大街,因为有灯,我走的比较安心,可到了后洋桥这一段,就感觉不一样了——这里一盏路灯也没有,黑漆漆的一片,除了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不远处山上不时传来的鸟叫声和潺潺的溪水声,此外一片静谧.只有天边的月牙儿,洒下了一丝朦胧的月光,我借着月光的余辉壮着胆子走了一小段路后,心跳就像小鼓一样开始“咚咚咚”地加速敲起来了.看那路边的大树,不停地摇摆着它的枝叶,好像是一只只魔爪正在向我伸来,总觉得阴暗的角落里仿佛隐藏着什么东西随时要向我扑来,心里一阵发毛,不由得左顾右盼,加紧了脚步.再抬头看看天上的月牙儿,此时也好像跟我作对似的,躲进云层里去了,偶尔探出小脑袋,撒下一丝微弱的光亮,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阴森可怕,而此时的我也已经毛骨悚然,连大气也不敢出了.
就在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从我身后擦过,我更是冷不丁地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时,我的脑海了又不时浮现出电视里的那些什么妖呀、鬼的.虽然平时的我从来也不相信这些东西,可此时的我却不知怎么回事,越想越害怕,两只手紧紧拉住裤脚,手心也全是汗.“啊!”我大叫一声,脚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差点摔了个“狗啃泥”.此时,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再也不能这样害怕了,否则真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到家了.想着,我就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小调,脑子里想着那些令人发笑有趣的场面.嘿,这一招还真灵,我悬着的心也开始放下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家门口.“耶!我终于到家了!”我情不自禁地高呼起来.
今天,我终于克服了走夜路的恐惧感,心由境迁,同时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D. 话剧的观后感怎么写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E. 看话剧观后感
11月17日上午,我校举办了初一年级学生去科技馆参观一个话剧的活动。所有同学都十分兴奋,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没看过话剧表演。 在去科技园的路上,同学们按照广播操的队伍,井井有序的排成了两路分队。在路上也没有大声喧哗、互相嬉戏。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一切秩序都没有被乱了套,都进行的井然有序。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科技苑,同学们都很兴奋,但依旧在科技园门口等待老师和班长的点名。当老师一声令下说可以进去了,这时,我只看见数五十个人头在攒动,足以看出同学们的兴奋之情啊! 坐在了位置上,同学们都不免有些窃窃私语,都在猜想这次话剧的内容:有些说是关于未来的理想的;有些说是讲认真学习的;有些说是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些说是告诉我们一个个让人沉思的道理的…… 但这些啊都不是,而是关于上海世博会的。 这个话剧讲述的是一群学生在少年宫表演的有关于世博节目被选上了,而一位叫美眉小姑娘的独唱节目却没有被选上,她十分的不服气,她认为自己表演得很成功,很好。她的铁哥们是一位叫东东的小男孩,东东十分喜爱美眉的歌声。而东东由于自己爸爸经常在外面喝酒,搓麻将,他的妈妈离家出走了,这让东东的心里留下了一道疤痕,他无法排解自己内心的孤独,于是东东从一位优秀的好学生转变成了一个学习成绩差,经常去网吧的坏学生。而美眉则是一位十分喜爱唱歌的女孩,她被自己的舅舅唆使去歌厅唱歌,享受明星的掌声,明星的待遇,在舞台和灯光的伪装下一步步步入深渊。班长小红是位非常优秀的小姑娘,她知道美眉的独唱没被选上后,自己主动邀请美眉去参加自己的世博舞蹈小组,美眉并不领情,还一再地挖苦小红。但小红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劝说东东的爸爸痛改前非,东东非常感激她于是就答应帮助小红劝说美眉。一次在赵老师的生日上,东东的爸爸和妈妈终于和好如初,一切终于过去了,但美眉始终没有答应参加小红的小组。她和以前一样去歌厅唱歌,终于被班长一批人马找到。她们比赛:如果小红的小组比美眉唱歌唱得好的话,美眉就答应参加小红的小组。最终美眉被小红的真诚所感动,终于答应了小红。 结局是她们一起踩着整齐的步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全剧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博得了同学们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一阵阵响彻云霄的喝彩声,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是啊,上海世博会在中国成功的召开并圆满地结束了,但我们的热情依旧如潮水般久久不能退去……
F. 话剧观后感
作为一部话剧作品,茶馆的风格是完全与我脑海中的固有的话剧形象所不同的。《茶馆》的诞生,不仅让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所震惊,也给外国人带去了完全没有见过的、风格迥异的中国式话剧。和西方那些为人们所熟知的欧式话剧的华丽风格所不同,《茶馆》并没有一个跌宕起伏的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而是用最最真实的语言和画面来描述一间茶馆里发生的大小事和它的兴衰史。舞台上的布局,带有老北京韵味的语言,朴实却又各赋特色的服装,还有处理细腻,给人留下无线韵味的背景音效,都给人带来了一种历史重现的感觉,仿佛自己正置身于那个年代那个地点,耳边充斥的是茶馆里嘈杂的谈论声,仿佛看到了王老板正弯着腰推着笑脸沏茶的身影,还有那永远拎着那只命根子鸟儿的松二爷和大块头豪爽常四爷。
看完《茶馆》,印象最深的还是莫过于它的独具特色的语言了。在接触到茶馆中那京味儿十足、朗朗上口的口语化的台词的时候,虽然没有老北京人的那种共鸣的感觉,却别有一番新鲜感和韵味。“我早就不抽大烟了,该抽白面了,哈德门的烟卷是又松又长,这么一磕,空出一大半,装白面正合适。大英帝国的烟卷,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人儿,这福气还小?”、唐铁嘴对王利发说:“您真抬举我,我身上要是带一两银子,我是您孙子!”王老板说:“您就是我耷拉孙儿,您也得把钱给我还喽!”王利发对秦二爷说:“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这些舞台上的台词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而茶馆中的台词不仅给人印象深刻,生活化、北京化,每个人的台词都很到位的反映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与各自的身份地位背景都很好的相符合。王利发的圆滑、委婉:“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买热茶去!”;秦二爷的高傲:“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二得子的蛮横无理:“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庞四奶奶的粗鲁骄横:“王掌柜,过来!你去跟那个老婆子说说,说好了,我送给你一袋子白面!说不好,我砸了你的茶馆!天师,走!”……这些台词都无一不给人物摸上了又一层浓厚的性格色彩。
G. 看话剧后怎么写观后感
很简单,从几个方面去写你的感受就可以了~~
1。台词(主要从角色回的角度去写,比如答角色的一句台词,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或让你想到了什么。)
2。表演(演员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行动让你想到了什么)
3。灯光(剧情发展到什么时候,舞台的灯光有什么变化,给了你什么感受)
4。服装(什姬顶灌雇弑概鬼谁邯京么角色穿了什么服装,使演员更加贴近角色)
5。道具(根据剧情的发展,什么道具的使用让演员更加细腻地表现出了角色的内心)
6。音乐(剧情发展到什么时候出现了音乐,使得你更加的被剧情打动了)
通过以上这些你很容易就写出一篇观后感了。而且会很全面。最后不要忘了把这些做一个总结,即导演通过以上这些的有机结合全面细腻地把剧本展现给了观众。(当然得是你喜欢的话剧)
最好是写几句话剧中经典的对话,赏析一下更好了
H. 话剧 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怎么写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舞台上,两个剧团都着急要排戏,互相抢舞台。后来,舞台上的两个剧组终于决定共用舞台,一团一边,各自把自己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江滨柳与云之凡在大上海相恋,却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寻找桃花源的老陶,却在目的地看到一对仙人与自己的爱人和情敌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刘子骥”,是为“戏外戏”。无论是“暗恋”、“桃花源”还是“戏外戏”,每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寻找遗失的爱情。
该剧总策划水晶表示,这出长达3小时的戏,其实是一座迷宫,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看第一遍只是了解了剧情,意蕴是回家后自己去慢慢体会的。观众表示,每一次看“暗恋”都比上一次更感慨爱情无常,但是“桃花源”的喜剧性在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不那么突出了。
而在我看来,这是悲伤时唱首歌的心情,笑中带泪。冬到尽处桃花开,悲到极致而美丽。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轻轻地,压在心头,挥之不去。每一个剧中人,都有一种宿命,是名如其人,抑或是人物造就了这个名姓?莫道是一语成谶。
云之凡:流云降凡间
“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帷幕一开,就听到江滨柳这句带着男性磁性嗓音唱的歌。仿佛是预示了他们之间终究未竟的爱情,云之凡就像是晴朗蓝天上飘过的白云,像漆黑子夜里划过的流星,只能够有相遇的刹那,却不能够享受拥有的幸福。
流云降凡间,终究是会化作水雾,烟消云散的。遗落的水汽,是留在情人眼里那晶莹的泪。
“云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一朵在夜空中开放的,最美丽最动人的白色山茶花。”这是导演心里的云之凡,也可以说是这部剧对塑造这个角色的灵魂要求。
山茶花的花语是“谦让和理想的爱”。它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山茶不像有的花,整个花朵掉落下来,它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那么小心翼翼的凋谢方式,不就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吗?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山茶花的盛开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唯一的缺点就是花朵容易凋落。而在山茶花的品种来说,红色多见,而白色少见。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实在剧中的这个比喻,也是为了向观众阐述云之凡的稀有和高贵性。同时也暗指了她终不能被江滨柳所得。而剧中云之凡的命运也正如这白色山茶花一样,相思的痛苦折磨是横贯一生的,伴随着慢慢地老去。没有轰轰烈烈,只像花瓣一片片地凋零。
云之凡这个人物设计,就是通过“流云”和“白色山茶花”这两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命运暗合到其中,意蕴悠长。
江滨柳:浦江柳依依
整出戏剧的第一场,就是发生在黄浦江边,或者说江滨柳与云之凡那短暂的一季相恋,都是发生在这黄浦江边的外滩公园。江,就是黄浦江。江滨,就是“连水里面的灯都停止了”的浪漫的外滩。
整部《暗恋》只有两幕戏,却如此深刻地演绎了一段让观众唏嘘不已的恋爱,让人生发出“悲伤得让人想结婚”的愿望,这正是话剧内容所体现出的高度浓缩性所引起的效果。将悲伤浓缩,让舞台跨越时空来演绎,从年轻时代那场依依不舍却对未来充满重逢希望的分别,一下子进入到垂垂老矣濒临生死别离的场面,这样的安排,有点“残忍”。
导演说“这场戏你不给我好好地演,等到下一场戏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没有回忆了。”这部话剧里运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就是潜台词的双关性。导演的话不仅仅是字面的表达,它也暗寓了江滨柳的命运:一辈子的记忆都模糊了,或是飞快地穿越生命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机会了解,生命走到尽头时,只有这短暂的一幕,成了记忆中的唯一的永恒。是啊,如果没有这么刻骨铭心的一个夏天,就会正如江滨柳所说“我……我没有办法想象,我们如果在上海不认识的话,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虚啊!”可是这一生却从此被填得满满的,被思念填满了充斥了,生命似乎再也不能容下什么。然而丰满至斯,又应作何感想?
柳绿桃红微时再?杨柳依依话今昔。
春花:春桃不胜艳
跟白色纯洁的山茶花相对的,应该是红色活泼的桃花吧?正如“暗恋”与“桃花源”这一今一古、一悲一喜的相互对照一样。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蒙太奇式的断接,让一个舞台上悲喜同在,此起彼落地交替。白色山茶花的哀愁还余留,那边厢,随着轻快的京剧式的鼓点伴奏,妖娆多情的春花就正式上场了:手里拎着一束花,提了一包东西,嘴里悠悠扬扬地唱着和情人袁老板的“情歌”,摇曳生姿地步入舞台。
桃花,它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桃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但是不耐水湿。
说桃花是春花一点没有错。以春花的平凡姿色,却能够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最终又等同于失去了两个男人,真可谓是空有春花灿烂,不胜美艳,桃花逐水空自流。
春花在这里指代了桃花,也指代了桃花源。
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他们是上了发条的铁皮玩具,总能找到动力,自得其乐。 在《桃花源》里永远不怕有冷场。但实际上,这冷场,比起《暗恋》更凄凉。
如王国维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暗恋》里的悲剧,是以战乱纷飞的大时代为背景的。正如江滨柳的一句台词“在那个大时代当中,人变得好小,到今天这个小时代,人变得更小了。”《暗恋》的悲可以归因于时代,《桃花源》的悲却要归因于“人”本身。我们总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结果有些东西因此永远地失去了。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我们无法以微薄的个人之力扭转时势,所以我们会咬咬牙认命。但如果是亲手打破了从前自以为的美好,就会是一出让人哑言的悲剧。因为那是可以逃避以至于不发生的。
故所以笑中带泪,春花的悲剧比起云之凡的来说,更深一层。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想当初,春花和袁老板偷偷摸摸地在家里幻想着美好的桃花源,千方百计地“整”走了老陶。而最后却亲眼见证自己的悲剧。
云之凡和春花,一个是遗失了爱情,一个是在爱情里遗失。
老陶:落寞陶然人
桃花源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赖声川用一种颠覆性的喜剧形式让《桃花源》成了一个貌似喜剧的悲剧。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梦想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答案是:真正的桃花源其实是在我们心中,就像《暗恋》里江滨柳用一辈子来思念云之凡那样。从本质上来说,《暗恋》和《桃花源》讲的其实是一回事。诚如第一个“老陶”李立群所言:快乐是痛苦的缩短,痛苦是快乐的延长。而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在掐架和嬉笑怒骂间成为经典。
老陶是注定属于落寞的——却不是失败。他的生活里处处都不如意,“我就不信……”成了后面所有行为的语言契机。他有什么都不相信的自负,所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他的急性子——开酒不成就用刀劈——而且他又偏偏是一个无能改变这一切的人,所以他是注定要落寞的。只有空喊“武陵这个地方,它根本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但是他确是整部话剧中唯一超脱(或者说是解脱)的人。有个德国画家,叫做安瑟基弗的,记得他在一次访谈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家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怀旧?”
他说:“啊,我不是要怀旧,我只是要记得。”
是啊,让我们尽量记得。 虽然,“记得”也可能是一种世间苦。 但是这一重苦,我们若不肯尝,就是断了太多的联系,与以往的那些甜蜜。
所以,老陶溯洄而上,所以,老陶又回到武陵。
桃花源是一个好地方,把老陶一身俗气和尘世的烦躁全都涤荡而去,反令他带了些许超然的仙气而回。在桃花源里呆了许久,老陶却也开始想念起并不美好的家庭生活和移情别恋的妻子。他要去找她,即使她不爱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为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和事情应该要她知道,包括第三者袁老板也都可以一并原谅。 在桃花源那里,他从惊愕于白衣男女的长相,继而抓狂,直到后来面对着为生活折磨的憔悴而市井的春花和袁老板,飘飘乎说着“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时会禁不住地想,如果老陶不回武陵,春花会不会一直供着他的牌位并在又一次婚姻失败后开始想念他?
老陶在末了的那“千年一叹”,当是打在所有人心上的一记闷拳。然而,唯独是他自己从此超脱了。凡尘俗事,就这样走到了幕后。同样是一个人,同样是落寞的心情。
所以,老陶是落寞的,但不是失败的。
袁老板:原来不是你
“争取时间了啊,武陵三角来了。”话剧语言包括了人物语言与舞台说明的作用。在这里,袁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是一句具有双关性的潜台词,不仅向观众说出这一幕的名字,同时也是在暗示,下面一段理不清、剪不断的三角关系。
袁老板,戏里戏外,这就是一个双重身份,双重定义的人物。
在《暗恋桃花源》里,他的角色是一个三流戏剧剧团的老板,也是剧团的演员“袁老板”。在《桃花源》里,他既扮演着房东“袁老板”,同时也是春花的情人。戏里戏外,呼呼喝喝,极有排场。然而,在这样高分贝的话语掩埋着的是所谓“胜利者”的失败。
从“理想化的熟人”——租房给老陶夫妇并且为老陶代售小鱼的袁老板,到“熟悉的陌生人”——和春花生活在一起的让春花边叠尿布边愤而发问“你是什么男人”,袁老板这个形象,从理想的神台上走下来,走进了真切的现实中。当初表现出来的虚幻的、变形的、夸张的美感全部消失,变成了连细节都真实的个体。这就彻底幻灭了春花所相信的,袁老板他自己提出来的“心中一个伟大的抱负”。
春花开始怀念老陶,在袁老板走下神坛的时候,老陶的名字被刻写上神主牌,被春花那样虔诚地用香烛和鲜花供奉起来——那个曾经被春花瞧不起的窝囊废的男人。
这就是审美距离感在起作用。传统美学总是要求审美尺度具有一种距离感,旨在表明:艺术不同于生活,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必须高于生活。走得如此近,解剖得如此赤裸,即使握在手里,又能怎样呢?到头来不是失却了一份绚丽的美?保持距离,存留空间,正所谓远观并不亵玩。这应是对美好事物的最好认可与欣赏!
所以,对于春花来说,这是一个近观之后了然无趣以至于生厌的过程,走到近处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网络,原来不是你!
刘子骥:南阳故音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的最后交待。细细想来,原来这痴痴寻找刘子骥的女人便是穿缀全篇的线索,是话剧的魂!
“那一天在南阳街下着毛毛雨,我们约好了去吃酸辣面,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种,酸酸辣辣的感觉。”一个活在现代的女子,苦苦寻找着十几个世纪之前的人。也许,她已经寻找了几百个轮回;或许,她还要找下去。“我要找刘子骥!”她向每一个经过她身边的人宣告、询问,却又不知道哪个是自己要找的人。也许她的概念中已没有时间和空间,她惶惑而又执著地探寻着,每一个人都那么陌生,都不是她要找的人。所有面孔一瞬间变得似曾相识。或许,她的刘子骥正藏在这些面孔中暗笑。她突然迷惑而委屈,几千年的寻找和思念化作空芜而又纷乱的梦魇。她是否还记得他的模样?是否确定他真的出现过?或者,刘子骥只不过是她虚无的梦。
“那一年,在南阳街,有一棵桃树。桃树上面的花开了……”女子在话剧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这里刚刚还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转眼间风吹云散。她旋转着,张开双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黄纸,她在祭奠谁?“寻病终”的刘子骥?自己找不到的爱情?剧中每一段不完满的感情?抑或是世间上所有的爱情?整出戏剧看上去,仿佛这个神秘女子是游离在整个舞台之外的,最缺乏戏剧冲突的人物。但实际上,最具有戏剧冲突的也是她。她的看似疯疯癫癫的行为和语言,实际上是表现着人物内心的尖锐而激烈的矛盾冲突。她游走在《暗恋》与《桃花源》的舞台中,也在现实与虚幻中穿梭,虚实相生,给了我们一种意境创造的提示。
神秘女子寻找的刘子骥,是一位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南阳故人!是每一个人生命里都会寻找的知音,只是区别在于,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苦苦追求而已。
悲伤时唱首歌
人世间所有飘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我们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乱和期冀中寻找着永恒而真实的爱,谁会最终找到呢?是江滨柳与云之凡太早地相遇相恋在少年时代,而付出了一辈子的相思和寻觅?是渔人老陶溯洄而上,为了赢回在妻子面前的自尊,又因为不舍,从桃花源而重返,而终又离开?是春花和袁老板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然而又在吵吵闹闹中发现了这遗憾的平凡?
可是,他们要找的又在哪里呢?江滨柳的“白色山茶花”在岁月中风蚀,老陶再也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袁老板和春花的美梦被柴米油盐磨作尘土。云之凡呢?江太太呢?小护士呢?她们一样地被生活捉弄,被命运大声的嘲笑!
而值得相信的是,“暗恋”的导演、顺子、绘画师等等,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寻找的桃花源。
最后,没有人找到刘子骥,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只一闪身,就与所有的人避而不见了。神秘女子只是用她的口说出了每一个人心里的话而已,共通的思想和同样的心情,差别只不过是,有的人压抑在心底,有的人高声地宣读,有的人愤怒地发泄,有的人黯然地神伤……
那一片桃花源,正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再到达,所以才成为众人心中那个希冀的梦,牵引着苦苦寻找的思绪。就好比春花和袁老板,他们是幸福的,最终能够依照自己的心意结合,仿佛是寻找到了那一片桃花源,但他们是不幸的,因为桃花源里,也没有蓬莱仙山的珍异,有的只是“生活”二字,只不过是换了场景罢了,也不是天堂。
桃花源,是悲伤时唱首歌的意境。它用本身的梦幻绮丽,反照了人世间纷繁琐碎的喧嚣生活,它用自身的不可捉摸,指引着人们永远朝着美好、怀着理想去发展。在悲伤时不哭泣,唱首歌,换种情绪,继续出发。
这也许是赖声川想告诉我们的罢!
I. 爱的蕴藏话剧观后感
读了“飞行教室”之后,我急切地读了这本书,对一个人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故事感到震惊。当我读到书名时,我以为它是一个童话故事,或者至少是一部奇幻小说。但当我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发现这是一本真正的书,就像一个故事刻在一本历史书上。“飞行教室”这个话题再好不过了。它是以书中的一个剧本命名的。我钦佩剧中(或书中)的年轻人。马丁是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他是班里的尖子学生,但不介意打架。一个胆小勇敢的孩子。Matz,一个愚蠢的男孩,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他的胃。塞巴斯蒂安,一个聪明,聪明,勇敢的孩子。乔尼,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是这部剧的编辑。故事以这些孩子开始,以他们结束。回首往事,我们逐渐发现这是一个关于友谊、勇气和自信的故事。在伯克博士和非吸烟者的指导和帮助下,这五个孩子的生活就像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明确的方向。在圣诞庆典上,他们共同出演了电视剧《飞行教室》,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歌曲“寂静的夜晚,神圣的夜晚”,孩子们一起享受未来。在圣诞节快到的时候,马丁不能回家,因为他没有足够的钱旅行。从那时起,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这也应该是圣诞节,所以伯克博士轻松地找到了马丁,给了他足够的钱去旅行。故事结束于一个美丽的圣诞节夜晚,一颗流星飞过夜空。\"一个美丽的圣诞故事。这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后来,我渐渐觉得连金钱也买不到:友谊和爱情。
J. 话剧的观后感怎么写请教高手
很简单,从几个方面去写你的感受就可以了~~ 1。台词(主要从角色的版角度去写,比如角权色的一句台词,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或让你想到了什么。) 2。表演(演员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行动让你想到了什么) 3。灯光(剧情发展到什么时候,舞台的灯光有什么变化,给了你什么感受) 4。服装(什么角色穿了什么服装,使演员更加贴近角色) 5。道具(根据剧情的发展,什么道具的使用让演员更加细腻地表现出了角色的内心) 6。音乐(剧情发展到什么时候出现了音乐,使得你更加的被剧情打动了) 通过以上这些你很容易就写出一篇观后感了。而且会很全面。最后不要忘了把这些做一个总结,即导演通过以上这些的有机结合全面细腻地把剧本展现给了观众。(当然得是你喜欢的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