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剧团体
A. 国外有哪些知名的话剧团体他们的经典剧目是什么
德国邵宾纳剧院。在国外非常著名的话剧团,近年因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和天津曹禺戏剧节的引进而逐渐为国内观众所知。柏林邵宾纳剧院,“一座与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和电影对话的实验室,拥有源源不断创造新的戏剧语言的能力。”虽然成立至今才逾55年,柏林邵宾纳剧院已因作品中的政治性、艺术性和创造性闻名于世,成为了当代、实验、国际化剧场的代名词。剧院旧址位于哈德逊河岸,现在坐落于列宁广场中。剧院每年获邀至世界各地巡演,其所属导演、剧院制作、剧团屡获国际奖项及荣耀,剧院目前在奥斯特玛雅的带领下创造了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极高成就,也使得剧院声势与日俱增,此成就非其它德国剧院所能比拟。
B. 中国早期著名的话剧团体有哪些写2个。
中国早期著名的话剧团体: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等话剧团体。
中国旅行剧团
1933年11月,唐槐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旅行剧团(以下简称“中旅”),创办时主要成员有:唐槐秋(团长)、戴涯(副团长)、吴静、唐若青等有成员6人。中国旅行剧团是唐槐秋借鉴欧洲旅行剧团的形式在中国发起组织的民间职业剧团,完全依靠演出收入来支持全团的活动经费和生活费用。“中旅”刚开始多在北京、天津演出中外名剧,倡导中国现代话剧演出职业化。它首次赴津公演9天,总计18场,共11个剧目,票房收入很高,唐槐秋曾经说:“此次可得进款3000元之谱,而开销则不及2000元,经济上不至失败。”北京、天津演出,对推动演剧职业化,提高话剧演出艺术水平有较大影响。翌年3月,剧团从上海到达南京,在陶陶大戏院举行第一次公演,在南京首演剧目是4幕话剧《梅萝香》(顾仲彝根据尤金·华尔特原著改编、唐槐秋导演),敲响了话剧职业化的开场锣鼓,从此正式走上话剧职业化的道路。
上海剧艺社
上海剧艺社组成于1938年7月11日。主要领导人于伶。1937年11月上海沦为“孤岛”后,进步戏剧工作者大多被迫撤离上海。1937年底,于伶团结欧阳予倩等戏剧家,以救亡演剧队10队、12队为基础组成青鸟剧社。青鸟剧社解散后,于伶又团结李健吾、李伯龙、吴仞之、顾仲彝、朱端钧、徐渠等发起组织上海艺术剧院,但因租界当局不予批准而流产。嗣后,于伶等借中法联谊会名义,于法租界组成上海剧艺社。
上海剧艺社以“严肃的态度,努力提高演剧水准,选成功的舞台名剧,供给观众精神食粮”为宗旨,运用曲折隐蔽的方式开展革命戏剧运动。它的活动大体可分业余演出和职业演出两个阶段。业余演出自1938年7月始,至1939年6月止。1938年7月中旬,上海剧艺社在法租界工部局大礼堂演出了《人之初》(顾仲彝根据帕尼奥尔著《托帕兹》改编,吴仞之导演)和《爱与死的搏斗》(李健吾根据罗曼·罗兰同名剧作改编,许幸之导演)两出法国剧目,取得法租界当局的信任后,于1939年2月7日至12日在卡尔登大戏院,演出反映“孤岛”现实生活的《花溅泪》(于伶编剧,吴永刚导演)。此剧通过一群被欺压被侮辱的舞女的非人生活和她们的醒悟,揭示了“孤岛”猖獗一时的敌伪势力的罪恶和群众的觉醒。1939年3月26日至6月11日,上海剧艺社在新光大戏院举行了12次星期早场公演,演出了《这不过是春天》、《舞女泪》等十多个剧目。通过演出,培训了队伍,扩大了社会影响,为开展职业性质的长期公演奠定了基础。
民国28年(1939年)8月6日上海剧艺社正式改为职业剧团,在璇宫剧场(原延安东路浦东大楼内)首次公演。首演剧目是于伶编剧、朱端钧导演的《夜上海》,该剧以血淋淋的现实,教育“孤岛”民众,不能出卖灵魂,应倔强地生活下去。之后,又陆续演出《赛金花》、《武则天》、《葛嫩娘》等剧目。上海剧艺社还陆续演出了具有民族意识的历史剧《明末遗恨》(又名《葛嫩娘》、《碧血花》,阿英编剧)、《李秀成之死》(阳翰笙编剧)、《大明英烈传》(于伶编剧)等,对发扬“孤岛”群众的爱国热情起了很好的作用。《明末遗恨》连演35天约70余场,仍卖座不衰。此外,上海剧艺社还演出了《家》(吴天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北京人》(曹禺编剧)等剧目。1941年3月中旬,于伶去香港以后,部分社员参加上海职业剧团,演出了《蜕变》(曹禺编剧)。同年12月8日日军进入租界,上海全部沦陷,上海剧艺社与上海职业剧团被迫停止演出活动。上海剧艺社在3年多的活动中,演出剧目几十出,着重宣传了民主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C. 北京有没有青少年(12~18)可以参加的话剧表演团
可以去繁星话剧村咨询一下
D. 北京有哪些话剧团队
国营的:国话 人艺 儿艺
民营/私营的: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孟专京辉戏剧工作室、李六乙戏属剧工作室、田沁鑫戏剧工作室、盟邦戏剧工坊、大鬼创作兵团、戏逍堂、龙马社、红·剧坊、三拓旗剧社、零壹演坊,还有很多数不胜数松散的团体
E. 上海青年话剧团的剧团简介
中国话剧团体前身是1957年创办的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创办时团长熊专佛西,副团长石炎、伍黎。1963年,属该团归属上海市文化局,改名上海青年话剧团,罗毅之、田稼先后兼任过领导。1985年,娄际成任团长。
F. 青年艺术中心话剧团舞台剧策划书
青年[1]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幻一直在变化。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年,首次将青年界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而又无损于会员国的其它定义。从1995至2000年,世界青年人口的估计数从10.26亿增长至10.66亿,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8.1%降至17.6%。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青年占全球总人口比例预计到2050年将继续下降至13.2%。届时15至24岁的青年人总数将是11.76 亿人。绝大多数青年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就2000 年而言,占青年总人口85%的9亿青年,生活在世界发展中地区。随着更多的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这一比例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青年概念正式确立于19世纪。此前,各民族对年轻人均有各自的称谓,如俄罗斯语称 “OTPOK”,意为没有说话权力的;中国古语一般称“少年”、“后生”及“郎”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特别是18世纪基督教创办青年联合会以来,青年一词始正式出现。1919年五四运动后,“青年”一词在中国逐渐被广泛使用。
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幻一直在变化。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节,首次将青年节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而又无损于会员国的其它定义。从1995至2000年,世界青年人口的估计数从10.26亿增长至10.66亿,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8.1%降至17.6%。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青年占全球总人口比例预计到2050年将继续下降至13.2%,届时15至24岁的青年人总数将是11.76 亿人。绝大多数青年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就2000 年而言,占青年总人口85%的9亿青年,生活在世界发展中地区。随着更多的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这一比例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G. 求一份关于共青团的小品剧本,或者话剧,一定要与共青团有关
我们都是共青团员(喜剧小品)
编剧:重阳
人物:赵老鸭——简称赵,男,54岁,农村养鸭专业户
李老师——简称李,男,54岁,大学教授、系主任
赵小鹅——简称鹅,女,21岁,大学生,赵女儿
时间:五四青年节期间
地点:某大学管理学院系主任办公室内外,外有“五四”专题板报,内有三椅一桌、茶具、电话等。
[幕启,赵背包在前,鹅在后追随,共青团团歌音乐作背景,渐弱]
赵:哎呀,到处都是共青团的气氛,彩旗、标语、广播、墙报……
鹅:(在后追赶)爸,您怎么直往前跑,都到我们系主任办公室了。
赵:吆!我只想见你们的老师,那边下楼去。
鹅:站住!那边是厕所。我提醒你爸,学校不是你的养鸭场,请注意形象。
赵:(自以为是)形象挺棒!要我说大学跟我养鸭场也有相同的地方。
鹅:嘿!(差点笑出来)这根本就挨不上。
赵:你听好,(顺口溜)这新生入学好比小鸭子刚下水塘,老师教导好比喂鸭子天天成长,学生毕业好比八月半的鸭子要推向市场。(造型)
鹅:这么说,您这鸭子王就好比我们的大学校长?
赵:那当然……不好比。(换话题)小鹅啊,你爸我文化不高,这回只能帮我顺水推舟,不能呛水拔毛。等见了老师要谦虚,别提我是市劳模、乡人大代表,只能是一个普通家长,来向老师问好。
鹅:您说要请老师策划养鸭场方案?
赵: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我想和当代年轻人一起找一找感觉。
鹅:什么感觉?
赵:(得意地)一个共青团员的感觉呀。
鹅: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找感觉呢?
赵:我是老团员了,。直到今天,那入团宣誓我还记得呢,不信你瞧,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李持讲义夹上]
鹅:爸,你真棒也!
李:赵小鹅同学,你在排练节目,还是……
鹅:(惊奇地)吆,李老师您好!我、我和我爸在这儿。(向赵介绍)这是我们老师,系主任李教授。
赵:(上前握手,紧张出错)李教授您好!鄙人是家长,不,是她家长,我是她独生女,不,她是我丫头,我也姓赵,人称赵老鸭。
李:(好奇地)赵老鸭?欢迎!到我办公室坐,请进!
[众人进屋]
鹅:(解释)李老师,我爸是养鸭专业户,市里的劳……,
赵:(接上)老、老百姓,(干笑)嘿……就养了八千只鸭子,不值一提。
[小鹅为二人泡茶递上]
李:不简单啦,这比我系里的学生还多呢,哈……赵先生请坐!请喝茶,赵先生……
赵:(不自在)叫我老赵。叫我先生让我浑身都起鸭皮疙瘩,我要做李教授的学生都不够格。
李:不能这么说,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赵:对,(指现场三人)正好三人,您是老师。
鹅:爸,别瞎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中的师,是指有长处值得学习的人,这是传统文化。
赵:(一本正经地)传统讲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敬老师才有进步。像李教授是你老师,就好比是你父亲。
李:这是老话了,真正的父亲是你啊!
赵:(失语)我不是他父亲!
李、鹅:(大惊)啊?!你--
赵:(慌忙解释)我是她爸,咱俩双黄蛋,(自我解嘲)嘿……其实,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呢。譬如鸭场要请饲养员,学校要请辅导员;鸭场盼着多生蛋,学生就怕考零蛋;鸭场搞“填鸭”才划算,学校教书就怕满堂灌,对不?这叫一年养鸭,百年树人嘛!
鹅:(纠正)爸,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李)李老师,我爸就是三句不离本行,整天就是鸭子,什么鸭毛、鸭肉、鸭蛋……
李:好啊!干一行就爱一行,精一行。才能狗撵鸭子呱呱叫,哈……(观察赵并回忆)真好象在哪儿见过你爸。名字、名字对了,(对赵)你给小鹅起的这个名字意味深长啊!
鹅:什么意味深长啊?他的意思是(顺口溜)说小鹅天上飞,老鸭在地上追,小鹅快快飞,老鸭才开心。
李: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让你像安徒生的童话里的丑小鸭要变天鹅。
赵:对,李教授一下子看破了我的动机,真有学问。
李:您是心想事成了,小鹅同学啊年年三好生,今年又被团省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是全校团员青年的骄傲啊!也是你的骄傲!
赵:我绝对不能骄傲!但是这鸭子划水不进则退。我家小鹅要继续努力!啊!想当年我也是一名团员,我要考考你。
鹅:(意外地)爸您怎么啦?又找团员的感觉啊?
赵:别岔话。先问你,时代不同了,共青团员的使命有什么不同?请回答……
李:(有兴趣地)小鹅,说吧!我也想听呢。
鹅:好的,我认为,虽然时代在变化,但共青团始终是党的助手、后备军和青年先锋队。当然,战争岁月,可以投笔从戎;而和平年代,应该建设祖国,开创未来。(造型)
赵:好!爸又问你,我年轻时和你年轻时,两代团员有何等的区别?
鹅:(自信地)当然有区别,你年轻时认真放鸭,我年轻时认真读书……(纠正)我觉得那时你们头脑简单,实心眼,现在我们是头脑复杂,想法多。
赵:(不悦地)什么?我们头脑简单,实心眼?那是我们一心一意干实事作奉献,这有什么不好?你这孩子瞎说!(上前“教训”)
李:(挡住赵)老赵,时代在进步,观念也在变化,那时的我们的确不如他们的见多识广,思想解放。所以我们也要向年轻人学习,有知识、有激情、有个性。否则,就老不中用了。
赵:(纠正李)李教授正年轻有为,我这岁数都不服老,你也能说老?!
李:老赵,您今年多大年纪?
赵:我贵庚好记,五四青年节,虚五十四岁了。
李:我也是五四青年啊!咱们是同龄人。
赵:(意外地)那是鸭爪子在水下划,看不出啊!敢情您跟青年人在一起青春常在,精神抖擞;我农村是水上风光多锦绣,一年四季鸭屎臭。(嗅衣服)平常我站在你身边都不用自我介绍。
鹅:爸,你看你又扯到哪儿了,耽误李老师办公。
赵:(起身)那走吧!我跟他有缘。(想起事情)哪个策划方案的事还没提,你帮我说。
鹅:(从赵拎包里拿出一叠纸)李老师,我爸想把养鸭场做大,他写了个方案,请您指导。(对赵)我们李老师是有名的管理学专家。
李:(念稿)“关于创建现代化养鸭基地的方案”,写了三张纸,……作者签名——赵、爱、团,是谁?
赵:正是鄙人大名。
李:(惊奇)啊呀!啊呀!你赵老鸭原来是赵爱团!
赵:对啊,(急问)李教授尊姓大名?
李:叫李共青!
〔二人对视片刻〕
赵:(激动地)李共青――
李:(兴奋地)赵爱团――
〔二人上前拥抱〕
赵李:老弟、大哥……
鹅:(惊奇地)爸爸,你和李老师早就认识?
赵李:咱们是老朋友啦!
鹅:老朋友?
李:(激动地)三十多年前,我插队下放去了你们家乡,认识你爸。
赵:那时我的名字叫赵二蛋,(对鹅)你爷爷起的名真难听。
李:我觉得二蛋叫小名还可以,大名嘛……
赵:于是,我就请他给我改一改。我说,咱现在是好朋友了,你叫李共青,多好听的名字,我也想当一名共青团员。
李:所以就建议他该名字叫赵爱团啦!
鹅:真的?那后来呢?
李:后来咱俩天天在一起啊!冬天火上烤红薯,
赵:夏天游泳光屁股,我们一丝不挂……
李:(咳嗽声阻止)
赵:是我一丝不挂,他穿着裤衩,——哪来的裤衩?再后来啊,我终于入了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
鹅:(解惑)我说你们俩名字怎么与众不同,原来是一对老共青团员。对了,学校电视台举办“我们都是共青团员”的专题特别节目应该请你们俩参加,绝对是最佳人选。
赵:小鹅,如果我参加说什么好呢?
鹅:讲真实的故事,抒真切的情怀最好。你和李老师的故事肯定吸引和鼓励我们年轻人。
李:是啊。(对赵)我要说,自从分手后,不管是务农做工上大学,到今天教书育人,共青这个名字始终激励着我的人生进取!
赵:我俩是一窝鸭子两淌水。可以这样形容,(拿出小本念)各位青年朋友,大家好,本人赵爱团,“十八少年入的团,当兵务农转一圈,后来养鸭致了富,始终不忘是团员”,今天遇上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我现编两句,“三十五年喜团圆,五四精神代代传”。谢谢。(造型)
鹅:我爸这顺口溜诗歌上电视特别节目才精彩哩。
李:他从小就是鸭子嘴说不停。(想起什么)哎,我们马上就去学校电视台!
鹅:我也去!一起去讲共青团员的故事。这是你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因为我们都是共青团员。
赵李:太好了!出发——
[响起团歌音乐,三人下场,切光]
H. 上海青年话剧团的介绍
上海青年话剧团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等业务人员绝大多数是上海戏剧学院历届毕业生,功底扎实,行当齐全,演出风格具有鲜明的整体感。1966年前演出较为成功的剧目有《吝啬鬼》、《无事生非》、《大雷雨》、《战斗的青春》、《年青的一代》等。1977年后,致力于探索话剧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实验,有影响的创作剧目有《再见了,巴黎》、《人生》等。1981年,又以《孙中山与宋庆龄》、《毋忘我》、《地狱边沿的曼陀花》参加上海首届戏剧节,一并获创作奖。前两剧还获表、导、舞美等奖励。另外,剧团还首演了业余作者的《秦王李世民》,并参加市戏剧节获奖。
I. 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的名称
1906年留学日本的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并于1907年
在日本东京上演了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变的话剧《黑奴隶天录》
,被中国话剧界公认的中国第一部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