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曹禺的话剧的艺术特点

曹禺戏剧的语言富有心灵动作性与抒情性。《雷雨》与《原野》中的人物由于个怀着深仇宿怨,语言的进攻性更强烈.那种感情的巨大冲击力呈现出紧张激荡的浓郁风格.《北京人》的人物语言更为简洁凝练,具有委婉深长的抒情诗意。剧中人物的教养.身份.和戏剧冲突的特点,决定了戏剧语言是在隐晦曲折中包蕴了尖锐的内在动作性和抒情性,在愫方.曾文请形象的塑造上,曹禺的语言艺术又有发展。他往往只用一两个词.一句简单的话,甚至几个语气词,来表现人物的复杂情致与内在动作,用无声语言即停顿来抒情。《北京人》诗情语言简约含蓄.欲说还休的特僧,又与我国古典诗词抒情语言的凝练含蓄的特征相贯通。这些都使曹禺戏剧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❷ 什么是话剧《茶馆》的艺术特色

什么是话剧《茶馆》的艺术特色:

纵观老舍的剧作,每一出都有其独到之处,而《茶馆》则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创作的富有独立之美的扛鼎之作。

一、《茶馆》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茶馆》是一出三幕话剧,三幕戏写了三个时代。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这三个时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重要时期。剧作家在表现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旧中国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重大主题的时候,切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并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把前后近30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连缀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众多的人物和漫长的历史。这种横断面连缀式的写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现实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情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也突破了传统话剧作品的陈旧模式,充分显示了老舍艺术构思的高超巧妙。

二、在话剧结构上的创新,是《茶馆》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从结构形式上看,《茶馆》与传统话剧截然不同,表现了老舍大胆而独特的探索和创新。纵观《茶馆》整部剧,它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戏中三幕的划分不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时代,时间跨度相当大。另外从剧情上看,幕与幕之间也无必然联系。为了使跨度极大、情节松散、人物众多的剧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老舍打破了传统的情节式的结构,采用“人像展览式”的形式,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在三个历史横断面上对社会世态、风云变幻进行描绘。同时安排以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若干幅时代的剪影,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

首先,确定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背景,显示出老舍的匠心。《茶馆》的三幕戏反映了三个时代,在此,剧本是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手法,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的旧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生活画面非常之广阔。但作者在表现这些内容时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而是选择了北京城一家世代相传的茶馆作为全剧展开的一个中心地点,透过社会的一角,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那么,剧作家为什么要选择茶馆这样一个具体场所作为全剧的关键纽结点呢?

1.裕泰茶馆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文化实体,它是展示民族历史的一个窗口,是旧社会的缩影,而且茶馆自身具有广阔的包纳空间。老舍先生自己曾这样解释过:“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茶馆虽小,却是各种人物聚集的地方,联系着四面八方。在这里,作者没有去描写他所不熟悉的政治舞台上的大人物,而是集中笔墨,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从茶馆的掌柜到形形色色的茶客,以及各种光顾茶馆的人。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命运,而这一切,又无不与那个社会的政治发生着有形无形的联系。可以说茶馆这个“小社会”就是当时那个“大社会”的缩影。

2.茶馆的设置与剧作的整体构思有直接关联。《茶馆》的三幕戏之间几乎都间隔着大约20年的时间距离,而且在三个生活横断面上出现的人物之间、事件之间也不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把这三幕戏的场景设定在一个不变的空间——裕泰茶馆这个舞台进行,就能使观众摆脱因各幕时间相距太远而导致的脱节感,这座具体的茶馆及其人物的命运就像一条潜在的红线,把三个时代串联起来共同表达变迁的深刻内涵。

其次,剧本不采用“一人一事”为主线的结构,不追求面面俱到的故事,而是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出发,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汇总为一个大故事,从而更广泛地反映社会历史面貌。以人物带动故事的发展,以刻画人物取胜,是《茶馆》艺术结构的生命和灵魂。

《茶馆》中共写了70多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50来个。除了世袭的茶馆老板,还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的太监,信洋教的教士,以及职业特务、打手、警察、流氓,拉纤的,相面的,说书的等等,三教九流,无奇不有。为了写好安排好这些人物,老舍采用了四种方法:1.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主要人物从壮年到老年,在作品中一直贯穿下来,三个人都挣扎一生,蹉跎到老。王掌柜为了在那个社会求得一席之地,随着时代大改其良,真真假假千变万化,只求温饱太平天下,做了一辈子顺民,最后仍被逼上绝路;常四爷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为,只盼国家像个样,到头来一事无成;秦二爷踌躇满志,抱定实业救国,结果40年心血付诸东流,工厂机器被掠夺一空。在全剧的结尾,他们找不到出路,又年迈力衰,只好以“撒纸钱”的方式祭奠自己,既是对他们悲剧命运的哀悼,也是对旧时代行将就木的诅咒。这种没有亮色、没有大团圆的结尾,在当时的戏剧创作中也是极具胆识,绝无仅有的。

2.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使其连缀下来。如二德子、小二德子;刘麻子、小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小宋恩子、小吴祥子。这种父子相承的手法既加强了作品人物的连贯性,也表明时代变化本身的延续性特征,反映出中国社会由封建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逐步深化过程。

3.每个角色都说他自己的事。因为他们每个人物的故事都与那个时代有密切联系。如吃洋教饭的马五爷,国民党官僚沈处长等。这样处理既可以使观众看到各色各样的人物,又顺带地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4.无关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或无名无姓,或只露脸不说话等。这四种处理人物的方法综合运用,既使每个人物性格鲜明,眉清目楚,而且重点突出,多而有序,从人物的身世遭遇和继承关系方面,揭示出时代的全貌。

三、精练生动、独树一帜的戏剧语言。

话剧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是离不开语言、离不开人物对话的。作为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说:“我总期望能够实现话到人到。这就是说我要求自己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和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茶馆》众多的人物形象,说话的就有50多个,之所以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原因就在于:1.《茶馆》的语言是精练的,精练到三言两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来。例如,在常四爷因为瞧不起打手二德子与他顶撞起来,两人发生冲突的时候,马五爷出言制止。他的第一句话“二德子,你威风啊!”话虽不重,却分明透着锋芒。作者特意提示马五爷只是坐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并未立起”,凶巴巴的二德子便赶紧过去请安。第二句“有什么事好好的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这一插话,眼看要起的一场风波便被平息下来。当常四爷提出让马五爷给评评理的时候,一句“我还有事,再见!”说明他根本没把已经没落的旗人看在眼里,不愿搭理常四爷。剧中的马五爷是吃洋教饭的,投靠的是洋人,谁也惹不起。短短三句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言两语就把一个吃洋教的地头蛇的威风全抖露出来了。2.《茶馆》的语言又是性格化的,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也只能由什么人说。戏剧艺术的这一特征,在这部剧作里体现得很鲜明。当茶馆的房东秦二爷提出要涨房租的时候,王掌柜立刻回答“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对于王掌柜来说长房租可是件大事,但又不能当面拒绝得罪房主人,于是先满口答应,并轻描淡写的说成是“小事”,随后再提出跟管事的商量,一来不失秦二爷的身份,二来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可以说做到了两全其美。王掌柜作为一个小业主精明、圆滑、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在这段个性化的语言里活灵活现。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茶馆》中经过提练的个性化的鲜活的人物语言,既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与它的“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形式相契合,充分显示了老舍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老舍作为一名优秀的戏剧家,他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在《茶馆》中,他从容地驾驭了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在动中取静,使得“茶馆”这个舞台有条不紊地运行,并反映了严肃而重大的主题。《茶馆》集中体现了老舍的多重艺术才华,同时也为我国话剧创作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❸ 戏剧的特点有哪些

戏剧的艺术特点:

1.艺术的综合性 戏剧艺术要遵循极为复杂的、互 相制约的许多艺术门类专的特征属,它本身具备多方面的审美价值。除了以形体艺术为基础的表演以外,还包含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成分等,但戏剧又不是各种成分简单相加的总和,这些成分在戏剧中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戏剧成为一种全新的独立艺术。

2.形象的直观性 戏剧艺术是行动的艺术,是摹仿 行动中的人的艺术,人物必须具有强烈的直观的动作。因此,戏剧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是通过舞台空间展现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来感染人。

其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发展都是直观再现,而不像其他文学作品那样必须通过阅读和想象,才能在脑海中间接呈现出来。

3.矛盾的集中性 戏剧的本质特征在于直接、集中地反映社会的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中,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❹ 戏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集中性,戏剧在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时,要受到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限制,不能任意地描写各种场景,连贯地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的进程,必须把发生在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里的事情,浓缩在有限的舞台上和两三个小时的演出中。因此,要求人物、事件、时间、场景、矛盾高度集中。矛盾的集中,是为了防止喧宾夺主,淡化主要矛盾。场景的集中,是为了防止对制景、换景和表演带来麻烦。如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它所反映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近五十年来旧中国的风云变幻。作者按戏剧的要求,做到了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出场的人物尽管多达几十人,但其中大多数是“跑龙套”式的人物,作者着力刻画的只有几个典型人物,即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三个人物。全剧以这三个人物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表现了埋葬旧社会的主题。全剧场景只有一个,即“裕泰茶馆”。再如曹禺的《雷雨》,剧作者巧妙地将周家几十年的罪恶史,用鲁侍萍到周公馆找女儿一天内发生的事表现了出来,通过对话使人物关系明朗化,使戏剧故事完整化,从而体现了深刻的主题。冲突性。戏剧和其他文学作品一个鲜明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后者可以不表现矛盾冲突,而戏剧则必须有矛盾冲突,而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另外,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就要求戏剧抓住生活事件中的主要矛盾,加以典型化,形成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以利于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就是围绕着荆州的归属问题这一矛盾冲突展开的。赤壁之战后,刘备尚无立足之地,他趁孙权与曹操争夺荆州之际,用计谋取了荆州。当时刘备的兵力远不及孙权,只好向孙权称说暂借荆州安身,待取西川后归还。但刘备进川后,仍无意归还,并命关羽镇守荆州。东吴鲁肃清关羽赴宴,企图借机要挟关羽索取荆州,关羽威风凛然,只身过江单刀赴会,战胜了对手。全剧的高潮就在第四折戏里,剧中关羽、鲁肃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关羽以勇敢和机智赢得了胜利,揭露了对方阴谋后,安然返回。作者围绕这一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心刻画了关羽这一熟谙韬略、胆识过人的英雄形象。扮演性。戏剧要通过演员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动作的方式来表现生活。戏剧中的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同时还要动作化,就是说人物的语言要反映人物的动作、表情与心理变化,与人物的动作密切配合,能推动剧情的发展。

中国戏剧的起源史是什么?

我国戏剧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如狩猎舞、战争舞。到了奴隶社会,有了阶级,奴隶主用歌舞夸耀个人的功绩,装点自己的威严,有所谓的乐舞、战舞和文舞。在西周末年出现了由贵族供养专供他们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优”,也叫“倡优”或“俳优”,全都由男子充任。此后,秦汉时期出现“角抵戏”,三国南北朝时期出现“参军戏”,不仅有歌舞,而且有简单的情节以讽喻世事。但是,唐以前的戏剧基本处于萌芽状态,各方面还不成熟,只能算具备一些戏剧的因素而已。

❺ 话剧的特点有哪些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更专不可缺少的是接属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
【特点】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❻ 戏剧的艺术特色

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没有舞台,没有演员,便没有戏剧。一出戏的演出,首先要有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还要有布景、道具、化妆、灯光、服装和效果;有的要音乐伴奏;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蹈因素,等等。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综合性,是戏剧的显著特征。

戏剧和其他艺术样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它通过演员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开展故事情节,以揭示既定的主题。因此,演员在舞台上所塑造的戏剧形象是直接形象。这和文学作品必须通过阅读和想象才能获得的形象——间接形象,是有显著区别的。戏剧形象的直接性,使观众具体地看到了逼真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的音容笑貌,听到人物的声音,甚至直接感受到人物情绪的细微变化。因而,戏剧艺术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比较直接和强烈。形象的直接性,是戏剧的又一个特征。

弄清了戏剧的特征之后,我们再研究戏剧文学(即供演出的“脚本”,或称“剧本”)的特点。

剧本,是戏剧得以演出之“本”,但并不等于戏剧,它只是构成戏剧艺术的基本因素之一。剧本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可供阅读的文学价值。一般说来,戏剧文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戏剧文学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要求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

剧本不仅供人们阅读,主要是为了在舞台上演出而创作的。因此,剧作者要把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即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一定的场景,展开复杂的矛盾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以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情节像翻腾的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凑地向前发展,迅速地展示人物性格。也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有“戏”,才能动人心弦,吸引观众。

剧本集中表现矛盾冲突,要求剧情的集中性,要求开门见山地揭示矛盾,紧凑地发展矛盾,迅速地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戏剧矛盾必须是激烈的,在演出时应能始终紧紧地抓住观众和听众,以郭沫若的五幕历史剧《屈原》为例。屈原一生有着曲折复杂的遭遇,有着漫长的悲剧历史,怎样写进剧本里,再现于舞台呢?郭沫若为此考虑再三。起初,郭沫若想写上、下两部,但是,写作的结果,原计划完全被打破了。郭沫若自己说:“本打算写屈原一世的,结果只写了屈原的一天——由清早到夜半过后。但这一天似乎已把屈原的一世概括了。”《写完五幕剧〈屈原〉之后》,《郭沫若谈创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6页。郭沫若怎样以一天来概括屈原的一生呢?他把楚王朝抗秦派与亲秦派几十年间的纷争集中起来,压缩在秦使张仪来楚的这一天,又把两派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他删刈了史实上的枝蔓,简化了斗争的过程,突出了两派间的政治斗争,形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这样,屈原一天中的思想、行为、遭遇,凝练地反映了他一世的面貌,概括了他一世的悲剧历史。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戏剧文学高度集中反映生活的特点。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生命,戏剧正是通过它引来生活的激流,掀起观众的感情波澜,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高尔基说:“除了文学才能以外,戏剧还要求有造成愿望或意图的冲突的巨大本领,要求有用不可反驳的逻辑迅速解决这些冲突的本领。”《高尔基文学书简》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11~12页。这里所说的“愿望或意图的冲突”,是和人物的性格紧密相联的。戏剧冲突为人物的性格所决定,又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戏剧文学的作者,就是从生活出发,根据特定主题的需要,通过戏剧冲突,尖锐地表现出生活中本质的矛盾。……

(二)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个性化和动作性

戏剧文学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高尔基:《文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43页。如果说,在舞台演出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理解人物,而在剧本中,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却不能作细致的描写,只能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我们要了解人物,就只能通过对话独白等。用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可以说是剧本在表现手段上的一个独具的特点。在《雷雨》的第二幕里,鲁侍萍到周公馆去找他的女儿四凤,她没有想到这就是三十年前曾经玩弄了她而后又抛弃了她的周朴园的家,及至她和周朴园互相认出了以后,两个人物思想性格之间的尖锐对立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他们这一段对话很长,我们只举出几句就可以说明问题。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愤怒)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在这里,周朴园表现了其冷酷本性,他以自己阴暗卑劣的心理揣度鲁侍萍,认定对方找到这里来,一定是受人指使来进行敲诈的。而鲁侍萍的答话则表现了她心地的磊落和对于周朴园的愤恨。通过这样的精彩对话,揭示人物的鲜明性格和不同性格之间的尖锐对立,正是剧本对话的基本任务。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对话来表现,有时也通过人物的独白来直接告诉读者。为了顾及戏剧效果以及戏剧时间的限制,戏剧语言必须简洁、含蓄。剧作家在写剧本时都非常注意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人物语言洗练、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力求做到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

戏剧语言要能鲜明地表达人物的动作,即富于动作性。戏剧所要求的动作,是指人物的主动、积极以及强烈的情感,并且要从人物的动作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个剧本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动作性,就可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广阔的余地。演员就能凭借这些语言,想象出他所扮演角色的动作、表情和姿态,使演员更好地塑造形象。当然,戏剧中的语言也是一种动作,不仅是外形的,而且是内心的动作。因为语言产生于内心动作(即思想感情),又能引起千变万化的外部动作。所以,优秀剧作的人物语言,是富于动作性的,它暗示着或鲜明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一系列行动,从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这些语言,不是剧作者强加给他所塑造的人物的,它应该是剧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必然要说的话。

二、戏剧文学的分类

戏剧文学的种类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而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下面分别予以简要论述:

(一)悲剧、喜剧和正剧

悲剧、喜剧和正剧是戏剧评论中经常运用的概念,而且也作为美学范畴运用于对其他艺术作品的分析。

悲剧

悲剧大都展示重大的或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矛盾冲突,表现在善恶两种势力的激烈斗争中,邪恶势力对善的势力的暂时胜利。悲剧所反映的是不能解决的或不能缓和的矛盾,在斗争中常因力量悬殊而以正面主人公的失败或毁灭而告终。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97页。。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悲剧的内容和形态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我国,传统戏曲中有许多描写悲剧性矛盾的优秀作品,多数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和理想化的结局。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这部杰出的杂剧,集中描写了窦娥的冤屈和她的抗议。窦娥以年轻的生命做代价,认识了一个可怕的、然而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她的屈死概括了封建社会无数枉断屈斩的冤狱,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是一个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窦娥的悲剧不仅是一个善良者被毁灭的悲剧,而且是一个抗争者被毁灭的悲剧,它达到悲剧艺术中比较高的悲壮境界,它在被压迫人民心中播下抗争的火种。

望点赞。

❼ 话剧的特点

1、话剧特点
①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回,舞台有各种样式,答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②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③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④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戏剧内容。
2、简介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❽ 话剧艺术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话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话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话剧如古希腊话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话剧艺术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设计的样式很多,以利于演员表演剧情和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为其目的。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对话、动作、姿态、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并通过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观地欣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在舞台上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并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的情景。对话性。话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特点是它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来表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全省各市均成立了话剧院、团。几十年来,话剧发展较快,培养出一批省内外较有声誉的演员队伍。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话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话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

‍‍

❾ 话剧的特点是什么

9月7日 00:24 现代话剧的艰难历程

第1节 从模仿到创新

1.“易卜生热”与“娜拉式”的新女性。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

2.社会题材的问题剧与《幽兰女士》、《赵阎王》。

3.欧阳予倩的创作道路。《潘金莲》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4.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对“寡妇情结”的探讨。

5.田汉的创作道路。田汉早期剧作中的“艺术家”形象系列。30年代以后,田汉剧作的两大题材。《梵峨嶙与蔷薇》。《梅雨》与《回春之曲》。《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与《名优之死》。

6.丁西林在中国话剧史的上的独特性。 丁西林独幕剧与《酒后》的特点。

第2节 曹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1.曹禺的生平和创作。

2.《日出》对中国现代都市社会的认识和受到的质疑。

1.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对《雷雨》的影响。

2.《雷雨》的结构。周朴园、蘩漪和侍萍的形象塑造。《雷雨》对现代话剧的特殊贡献。

3.从《雷雨》到《日出》的变化。结构的变化与创作意图的变化。

4.《原野》的传奇性与反抗意识。

5.“娜拉式”的新女性陈白露与作者心中的理想。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三构成的“三段式”人物链。

第3节 从小剧场到大剧场

1.“剧场戏剧”与中国话剧的成熟。

2.夏衍的生平与话剧创作。《赛金花》与《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的“复调”手法、政治倾向性与平易淡泊的风格。

3.洪深创作受左翼剧运的影响。《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与《青龙潭》。

4.李健吾话剧的“京派”特点。《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与《以身作则》。

❿ 话剧有什么特点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
清代地方戏是古典戏曲的第三个阶段。它和近、现代戏曲有着共同的艺术形式。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戏的时代。1840年1919年的戏曲称近代戏曲,内容包括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京剧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一段戏曲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戏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后戏曲便进入现代戏曲时代。京剧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戏发达的结果,而京剧成为全国性的代表剧种后一点也没有压抑地方戏的发展。从清代地方戏到京剧,是中国戏曲极度繁盛的时代。
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五四”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1928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
歌剧一种以歌唱为主,并综合以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为一体的戏剧形式,称歌剧。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西洋歌剧的故乡是意大利,第一部歌剧《达芙妮》(佛罗伦萨作曲家培里创作于1597年)在那里产生。其后法国(17世纪,奠基者吕利)、英国(17世纪、代表人物亨利?珀赛尔)、德国(17世纪,开创者序兹)等国家相继出现自己的歌剧,从而歌剧广泛传播至欧洲各地。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的不同,分有正歌剧(严肃庄重,多取材于希腊神话或历史,无合唱及舞蹈场面。18世纪,意大利),大歌剧(辉煌华丽,多取材于历史故事,不用说白。19世纪20年代,法国)、轻歌剧(小巧、富喜剧性,通俗风格。18、19世纪,意大利)、乐剧(声乐、器乐并重,用音乐描写戏剧,强调声乐、器乐与剧情的有机结合,19世纪下半叶,瓦格纳所创)等类型。通常情况下,歌剧全剧由独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道白、序曲、间奏曲、舞曲等因素构成。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有歌剧的性质。五四以后特别是延安时期,音乐工作者开始尝试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方式来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