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女英烈
A. 描写抗战时期女英烈林心平事迹的电影或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没有拍过。
20日晚上,"河海大学话剧节获奖作品展演"在常州校区举行,张太雷纪念馆与河专海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共同属策划并编排的反映张太雷同志事迹的四幕话剧《羊城惊雷》,受到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这也是我市第一次用话剧形式展现常州三杰事迹,重现了广州起义时的英烈风采.
C. 中国早期著名的话剧团体有哪些写2个。
中国早期著名的话剧团体: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等话剧团体。
中国旅行剧团
1933年11月,唐槐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旅行剧团(以下简称“中旅”),创办时主要成员有:唐槐秋(团长)、戴涯(副团长)、吴静、唐若青等有成员6人。中国旅行剧团是唐槐秋借鉴欧洲旅行剧团的形式在中国发起组织的民间职业剧团,完全依靠演出收入来支持全团的活动经费和生活费用。“中旅”刚开始多在北京、天津演出中外名剧,倡导中国现代话剧演出职业化。它首次赴津公演9天,总计18场,共11个剧目,票房收入很高,唐槐秋曾经说:“此次可得进款3000元之谱,而开销则不及2000元,经济上不至失败。”北京、天津演出,对推动演剧职业化,提高话剧演出艺术水平有较大影响。翌年3月,剧团从上海到达南京,在陶陶大戏院举行第一次公演,在南京首演剧目是4幕话剧《梅萝香》(顾仲彝根据尤金·华尔特原著改编、唐槐秋导演),敲响了话剧职业化的开场锣鼓,从此正式走上话剧职业化的道路。
上海剧艺社
上海剧艺社组成于1938年7月11日。主要领导人于伶。1937年11月上海沦为“孤岛”后,进步戏剧工作者大多被迫撤离上海。1937年底,于伶团结欧阳予倩等戏剧家,以救亡演剧队10队、12队为基础组成青鸟剧社。青鸟剧社解散后,于伶又团结李健吾、李伯龙、吴仞之、顾仲彝、朱端钧、徐渠等发起组织上海艺术剧院,但因租界当局不予批准而流产。嗣后,于伶等借中法联谊会名义,于法租界组成上海剧艺社。
上海剧艺社以“严肃的态度,努力提高演剧水准,选成功的舞台名剧,供给观众精神食粮”为宗旨,运用曲折隐蔽的方式开展革命戏剧运动。它的活动大体可分业余演出和职业演出两个阶段。业余演出自1938年7月始,至1939年6月止。1938年7月中旬,上海剧艺社在法租界工部局大礼堂演出了《人之初》(顾仲彝根据帕尼奥尔著《托帕兹》改编,吴仞之导演)和《爱与死的搏斗》(李健吾根据罗曼·罗兰同名剧作改编,许幸之导演)两出法国剧目,取得法租界当局的信任后,于1939年2月7日至12日在卡尔登大戏院,演出反映“孤岛”现实生活的《花溅泪》(于伶编剧,吴永刚导演)。此剧通过一群被欺压被侮辱的舞女的非人生活和她们的醒悟,揭示了“孤岛”猖獗一时的敌伪势力的罪恶和群众的觉醒。1939年3月26日至6月11日,上海剧艺社在新光大戏院举行了12次星期早场公演,演出了《这不过是春天》、《舞女泪》等十多个剧目。通过演出,培训了队伍,扩大了社会影响,为开展职业性质的长期公演奠定了基础。
民国28年(1939年)8月6日上海剧艺社正式改为职业剧团,在璇宫剧场(原延安东路浦东大楼内)首次公演。首演剧目是于伶编剧、朱端钧导演的《夜上海》,该剧以血淋淋的现实,教育“孤岛”民众,不能出卖灵魂,应倔强地生活下去。之后,又陆续演出《赛金花》、《武则天》、《葛嫩娘》等剧目。上海剧艺社还陆续演出了具有民族意识的历史剧《明末遗恨》(又名《葛嫩娘》、《碧血花》,阿英编剧)、《李秀成之死》(阳翰笙编剧)、《大明英烈传》(于伶编剧)等,对发扬“孤岛”群众的爱国热情起了很好的作用。《明末遗恨》连演35天约70余场,仍卖座不衰。此外,上海剧艺社还演出了《家》(吴天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北京人》(曹禺编剧)等剧目。1941年3月中旬,于伶去香港以后,部分社员参加上海职业剧团,演出了《蜕变》(曹禺编剧)。同年12月8日日军进入租界,上海全部沦陷,上海剧艺社与上海职业剧团被迫停止演出活动。上海剧艺社在3年多的活动中,演出剧目几十出,着重宣传了民主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D. 沈晓海演的电视剧
电视剧:
《大唐游侠传》饰 王龙客 (反)
《悲伤时唱首歌》饰 赵宇(反)
《家族荣誉》 饰 段刚 (正)
《马鸣风萧萧》 饰 寇英杰 (正)
《大汉英雄》 饰 杨善 (反)
《开创盛世》 饰 李世民 (正)
《商道》 饰 车维仁 (反)
《月上江南--洗冤录》 饰 陶甘 (正)
《一帘幽梦》 饰 咸丰 (正)
《花姑子》 饰 陶醉 (正)
《新七侠五仪》(天桥十三郎) 饰 白玉堂(正)
《倩女幽魂》 饰 金光 (反)
《西厢记》 饰 张珙 (正)
《想说爱你不容易》 饰 黄铭志 (反)
《无盐女》 饰 梁秉文 (反)
《雷霆纵横》 饰 朱宇 (正)
《佛跳墙》 饰 曹达 (反)
《爱情宝典》 饰 周舍(反)
《金蚕丝雨》(新天蚕变) 饰 傅玉书 (反)
《机灵小不懂》(一修和尚) 饰 宁王 (反)
《相思成云烟》(阿慧) 饰 赵憬憧
《情迷海上花》 饰 方剑平
《乱世奇侠》 饰 白公子
《不说爱你》 饰 高锦鸿 (反)
《半把剪刀》 饰 曹方中
《堕民》 饰 求生
《夏日恋语录》 饰 普凡(正)
《苏州二公差》 饰 杨文轩
《西伯利亚流亡记》 饰 金娃(正)
《原野》 饰 小冬
《龙井威士忌》 饰 ?
《我想有个家》 饰 小强
电影:
《王勃之死》 饰 杜少府 (正)
《黑白英烈》 饰 竹内秀夫
《岁月风云》 饰 卢小嘉
话剧:
《今夜,请将我遗忘》 饰 陈重
《母语》 饰 ?(MS就一个角色)
还有电视剧《勋章》和《仰角》(特别中队)都饰演军人,MS是正派~
注:(正)为正派,(反)为反派,没写即为偶不晓得或不能肯定~欢迎补充~
E. 24岁女先烈受尽酷刑,牺牲时为何用三套衣裤护身
在湖南邵阳,有一位大革命时代的女英烈,她声援过“五四运动”,声讨过张作霖,做过直隶省秘书,当过邵阳县委委员。被捕后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有“爱莲女杰”之美誉。她牺牲时穿三套衣裤,而且用针线缝死护身,这是为什么呢?
她叫李芬,1904年出生,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严塘镇下渔溪人。1918年秋,她以优异成绩考入邵阳县立爱莲女子初级师范学校。“五四”期间,她率领邵阳学生参加县城示威游行,利用假期下乡组织妇女联合会,革除缠足、纳妾、虐待童养媳等恶习,被誉为“爱莲女杰”。1922年秋,她考入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春,她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11月,长沙两所学校因反对校长任意开除学生罢课,省长赵恒惕派军警武装镇压。11月9日,李芬、陈新宪等30余名长沙市学联代表带领全市学生代表三千余人赴省教育司请愿,使反动省长受到极大震撼。
1926年夏,李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科预科,加入中共北大学生支部。她积极参加发展党员工作和北京学生运动,常化名“黄思曼”,到前门、大栅栏一带秘密散发革命传单。有一次,她把“打倒军阀张作霖”的小块标语握在手中,而后拍着肩膀向警察问路,标语便贴到了警察肩上。那个警察带着标语满街跑,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都说她机智勇敢。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谢伯瑜等60余人被张作霖逮捕,李芬参加了北京学生和上万劳工抗议游行。4月28日,李大钊、谢伯瑜等人惨遭反动派绞杀。李芬与张炯、伍芝等宝庆同乡集资安葬了谢伯瑜烈士。
1927年7月,李芬奉调至天津,任中共直隶省委书记彭述之秘书。在艰苦的条件下,李芬工作非常出色,团省委书记曾盛赞她为“女中豪杰,前程无量”。9月,朱锦棠担任省委书记。李芬对他不遵守财政管理制度极为不满,在一次党小组生活会上提出严厉批评,使省委财政管理制度得到规范。
1927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直隶省委机关遭到破坏,为保护革命火种,组织上派她到南开大学搞地下工作,后又让她转移到南方。1928年春,李芬任中共邵阳特委区城东中心支部书记。不久,中共邵阳县委成立,李芬任县委组织委员。为支援中共湘西特委组织的邵阳、武冈暴动,她拿出父亲遗产购买枪支弹药。
1928年夏,由于叛徒赵立杰出卖,邵阳党组织遭到破坏。李芬遭到当团总的二伯父李维宽暗算,不但把她绑送邵阳警备司令部,还骗了她家巨额遗产。在狱中,敌人逼她交出枪支弹药,对她严刑拷打,她多次昏死过去,但却坚贞不屈,醒来后切齿怒骂:“让我把枪支弹药不能交给你们这些狗强盗去镇压革命群众,妄想!”敌人从李芬口中得不到任何东西,便决定将李芬杀害。
在血雨腥风的年月里,反动军警镇压共产党人极为残酷。女共产党员一旦被捕,就要受到难以启齿的侮辱和虐待。枪杀之前,反动军警还要对她们侮辱和蹂躏。被枪决之后,军警还会纵容流氓奸尸!李芬深知这一切,她把自己三套衣裤、袜子都穿在身上,用针线密密缝在一起,以防自己死后被歹徒玷污。
1928年7月25日,李芬被反动军警押上刑场。李芬昂首挺胸,大义凛然,临刑前放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罪恶的枪声过后,李芬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李芬牺牲58年后,即1986年清明节,中共邵阳市委与新邵县委为李芬烈士墓立碑彰表,她的革命事迹从此为后人传颂。
F. 我班思想课老师要求10人一组,编写关于道德与不道德话剧
最佳答案 - 由提问者1年前选出
田汉,字寿昌,笔名陈瑜,1898年农历2月20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春华山下一户贫农的家里。
田汉的少年时代是不幸的。他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和两个弟弟靠母亲易克勤纺纱织布为生。因家境贫困,母亲只能勉强供他一人上私塾。但这种生活上的艰辛,对年幼的田汉虽然造成学习上的一些妨碍,但更多的是激励他更加奋发地去学习,去追求。他的老师具有一双慧眼,特别垂青这位英俊少年,1912年推荐田汉考入省城长沙师范学校公费学习。当时,师范学校校长是徐特立。那时,田汉没有钱买书、买蚊帐,曾得到徐老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帮助。在这所学校里田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16年,田汉在师范学校毕业。此时,恰逢他的舅父易象被派赴日本任留学生经理员,这就为田汉去日本求学提供了一个机会。1917年,田汉便随同舅父到了日本,先习海军,后改学教育。但他酷爱文学戏剧,那时即有热心做一个剧作家的理想。田汉的舅父易象,字梅臣,早年参加同盟会,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是南社爱国诗人,后在长沙为军阀赵恒惕所害,年仅38岁。易象之死,使田汉对封建军阀十分仇恨,青年时代的国难家仇,激励他以后在作品中不断地向封建制度冲击和挑战。在日本学习期间,经宗白华介绍,他结识了当时也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他们情投意合,一见便成知己,书信往来甚多。他们之间真挚、坦率地纵谈文艺、爱情、生活,探索人生真谛,彼此以歌德、席勒相期许,后来,他与郭沫若、宗白华三人的通信公开发表,题名为《三叶集》。1920年,田汉在东京发表了独幕剧《环(王我)琳和蔷薇》。
1922年田汉回国,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同时在大夏大学和上海大学任教。其间,他还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月刊》,他们自己筹钱印刷,自己校对稿件,自己装订,自办发行。《南国月刊》发表了《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午饭之前》等剧。他还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把莎翁的名剧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个译本。《南国月刊》还编发过郭沫若、郁达夫、宗白华等人的文稿。
1925年,田汉创立“南国电影剧社”,拍摄了他编写的第一部电影剧本《到民间去》。两年后,“南国电影剧杜”改组,简称为“南国社”,范围扩大为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大部,定其宗旨为“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
1927年,田汉主持上海艺术大学文科,1928年建立“南国艺术学院”。这期间,拍摄了他编写的第二部电影剧本《断笛余音》,并举办了历时一周的艺术鱼龙会,演出了他创作的《生之意志》、《江村小景》、《画家与其妹妹》、《苏州夜话》、《名优之死》,以及他翻译的日本菊池宽《父归》等剧。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情和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在会上演出了欧阳予情创作的新京剧《潘金莲》。这一活动,轰动了当时的上海,获得很大成功。参加南国社这一活动的师生,还有洪深、徐悲鸿、唐槐秋、黄芝岗、陈白尘、金焰、郑君里、廖沫沙、吴作人、张曙、赵铭彝、顾梦鹤、陈凝秋(塞克)、俞珊、唐叔明等。
田汉的文学道路是曲折的,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真理的追求,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受到马列主义和来自苏联的普罗文学的影响,他的创作思想开始转变,逐渐摆脱唯美主义,浪漫主义、感伤主义的情调和色彩,坚决地朝着人民大众的革命戏剧运动方向前进。1930年,他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在《南国月刊》上公开发表,对近十年的“南国”戏剧运动作了总结并对自己的创作思想作了自我批判。同年6月,在上海演出了田汉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改编的六幕剧《卡门》。反动军警以所谓“鼓吹阶级斗争,宣传赤化”的罪名下令禁演,“南国杜”也遭到查抄。田汉即于此时带领“南国社”全体成员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此他的活动转入地下。
1932年,田汉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央文委委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在文艺的多种领域努力创作,取得了不少成果。话剧方面,他写了《乱钟》、《梅雨》、《1932的月光曲》、《回春之曲》等;电影方面写了《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民族生存》、《黄金时代》等;他还积极组织和推广革命音乐恬动,创作了大量歌词。音乐家聂耳、洗星海、张曙、贺绿汀等,都是他密切的合作者。有些歌曲至今还在流传,如《毕业歌》等。
1934年,田汉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由聂耳作曲并担任导演和主演,在上海演出时获得很好的效果。闭幕后,观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久久不离开剧场。在他编写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中,他创作了主题歌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谱曲,很快在国内广为流传。
1935年2月,田汉在上海被捕,后解往南京,因患背疽,经徐悲鸿等保释,出狱就医,软禁南京。他在狱中表现坚定,曾将铜板磨成五角星,并留有诗词以示志不可屈。
在出狱后的一段时间里,田汉组织中国舞台协会,在南京这个国民党心脏地区,演出《回春之曲》、《洪水》、《复活》等进步戏剧,对国民党投降卖国的反动统治,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抨击。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国共再次合作,田汉被解除了在南京的软禁,恢复了自由。这期间,他及时写了多幕剧《芦沟桥》,遭到国民党禁演。同年年底,田汉回到故乡长沙,创办《抗战日报》,并担任主编,副主编是廖沫沙。次年,郭沫若来长沙约他同去武汉,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参加国民政府国防部三厅的文艺宣传工作。他根据党的指示,在武汉组织了十个抗敌演剧队,四个戏曲宣传队。在抗战初期,他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如《新儿女英雄传》、《江汉渔歌》等,热情支持剧团演出,与当时戏曲界许多艺人,建立了深厚感情。
四十年代初,田汉在桂林居住过好几年。这期间,他全力扶植以演剧队成员为骨干的新中国剧社,演出他创作的《秋色赋》、《风雨归舟》等剧,主编《戏剧春秋》月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田汉回到上海,先后写出了话剧《丽人行》,电影《忆江南》、《梨园英烈》等剧本,《丽人行》后来也改编拍摄成电影。
1948年田汉经天津到河北平山西柏坡党中央驻地,准备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那里,他见到了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他从白区来到解放区的自由天地,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他和聂耳合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新中国的代国歌。1949年10月l日,激越雄壮的国歌响彻宏伟的天安门广场。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大大、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副大大等职。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但他没有官架子,保留着过去那种性格和作风,平易近人,助人为乐。1957年,田汉就是出于对演员的深切关怀,为他们的青春请命,意外地受到批判。道路崎岖,并没有使他沉默,止步不前,而是一面做行政工作,一面坚持戏剧创作,写出了《关汉卿》、《文成公主》,优秀的新编历史剧目《谢瑶环》,蜚声话剧舞台。
田汉堪称文艺界的一位团结模范。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田汉同志在社会上是三教九流、五湖四海,无不交往。他关心老艺人,善于团结老艺人,使他们接近党,为党工作,这是他的一个长处。”不论在话剧界、戏剧界、电影界、音乐界,以及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中间,他都善于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经常倾听群众意见,表达广大群众的心声。
1962年,广州创作会议提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由于田汉积极贯彻和宣传这一方针,遭到江青、张春桥一伙的忌恨。1963年,田汉去上海参加华东话剧创作会演,会上,张春桥等别有用心地提出“写十三年”的口号,与周总理提出的方针相对抗,并散布田汉是“叛徒”,在政治上给以恶毒的攻击。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林彪、康生以田汉的京剧《谢瑶环》中有“为民请命”、“载舟覆舟”等词句为由,加以“反党反社会主义大毒草”之罪名,在全国报刊上点名批判,进而将三十年代以来党领导的文艺战线统统污蔑为“文艺黑线”。1966年田汉被捕人狱。1968年12月10日,他因长期被残酷迫害含冤死在狱中,终年七十岁。
粉碎“四人帮”后,田汉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1979年4月25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田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一千余人参加悼念。追悼会由廖承志主持,茅盾致悼词。
田汉的名字将永载于中国文学史上。他的戏剧和诗歌,特别是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将永远在人民中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