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戏剧家丁西林喜剧的基本情节模式是

丁西林(1893年9月29日-1974年4月),原名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中国剧作家,文学家,物理学家,乐器工艺家。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唯一专门写喜剧的剧作家。

丁西林小学成绩优异,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3年毕业;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戏剧、小说名著。归国后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

丁西林于1919年回国,受蔡元培校长聘请,入北京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兼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延聘优秀人才到系执教,北大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1923年发表处女作《一只马蜂》

一只马蜂
有封建思想的吉母,干涉儿子的婚姻自由,又想把一位余小姐说与侄儿为妻。岂料儿子早已与余小姐相爱,当他们相拥差点被吉母撞见后,余小姐就掩饰说:“喔,一只马蜂”,以蒙混吉母。

压迫
大城市一些房东普遍不招单身房客的现象。剧中写一个男房客交了房钱之后,房东太太却以无家眷不租为由要赶走男房客。此时又来了一个单身女房客要租房,于是二人假称夫妻租下了房子。

三块钱国币
剧情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外省逃难来的吴太太,因女仆打破一只花瓶,强行索赔三块钱国币。此事激起流亡学生杨长雄的不平,争持不下。杨某愤而将吴的另一只花瓶掷碎,同时递上三块钱国币。

等太太归
向来不问世事的太太,在大是大非面前,抛弃了安逸生活,离开汉奸丈夫,与具有抗战思想的儿子一起出走。

酒后
改编于凌叔华同名小说,一对夫妻在酒后开始了一场夫妻关系中对第三者自由表达的仰慕和爱慕之情的边界的互探游戏。

瞎了一只眼
描绘了一场颇有闹剧色彩的故事。先生受了伤,太太吓破了胆,一时慌乱而鬼使神差地给先生在外地的友人写了一封告急信。为了一个得体与调和的友爱关系,在友人匆忙赶到后,夫妇二人上演了一段闹剧。

❷ 丁西林的独幕剧有何主要风格特征

丁西林(1893—1974)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因此他被誉为“独幕剧的圣手”、“‘五四’时代在戏剧创作上最努力的一员”。

事实上,丁西林首先是知名的物理学家,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搞戏剧创作。1923年,他写出了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从此开始踏上了业余戏剧创作的道路。接着他陆续发表了五个独幕喜剧:《亲爱的丈夫》(1924)、《酒后》(1925)、《压迫》(1926)、《瞎了一只眼》(1927)和《北京的空气》(1930)。相隔十年后,他有感于腐败的社会,又相继写出了《三块钱国币》(1939—1940)、《妙峰山》(1940)、《等太太回来》(1940)三个剧本,除《三块钱国币》为独幕剧外,另两个均为四幕喜剧。1949年后,他写出了《孟丽君》(1959—1961)、《干杯》(1962)和《一个和风细雨的插曲》等剧,并开始翻译外国剧作家巴蕾、肖伯纳等人的剧作。

其中,始终活跃在舞台上的作品有《压迫》、《一只马蜂》和《三块钱国币》。我国许多著名导演都导过他的这几个剧目,并极为称赞他的喜剧天才。李健吾先生曾说:“我们写戏、演戏是‘巴结’群众,而丁先生写的戏是征服观众。”
丁西林早期的独幕剧是一种幽默喜剧,"二元三人"模式、软冲突、"欺骗"手段,"双赢"结局是其显著特点,丁西林追求的是"中和"之美.

❸ 丁西林话剧创作的意义

丁西林1925年创作了《酒后》是独幕剧

❹ 话剧的特点是什么

9月7日 00:24 现代话剧的艰难历程

第1节 从模仿到创新

1.“易卜生热”与“娜拉式”的新女性。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

2.社会题材的问题剧与《幽兰女士》、《赵阎王》。

3.欧阳予倩的创作道路。《潘金莲》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4.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对“寡妇情结”的探讨。

5.田汉的创作道路。田汉早期剧作中的“艺术家”形象系列。30年代以后,田汉剧作的两大题材。《梵峨嶙与蔷薇》。《梅雨》与《回春之曲》。《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与《名优之死》。

6.丁西林在中国话剧史的上的独特性。 丁西林独幕剧与《酒后》的特点。

第2节 曹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1.曹禺的生平和创作。

2.《日出》对中国现代都市社会的认识和受到的质疑。

1.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对《雷雨》的影响。

2.《雷雨》的结构。周朴园、蘩漪和侍萍的形象塑造。《雷雨》对现代话剧的特殊贡献。

3.从《雷雨》到《日出》的变化。结构的变化与创作意图的变化。

4.《原野》的传奇性与反抗意识。

5.“娜拉式”的新女性陈白露与作者心中的理想。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三构成的“三段式”人物链。

第3节 从小剧场到大剧场

1.“剧场戏剧”与中国话剧的成熟。

2.夏衍的生平与话剧创作。《赛金花》与《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的“复调”手法、政治倾向性与平易淡泊的风格。

3.洪深创作受左翼剧运的影响。《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与《青龙潭》。

4.李健吾话剧的“京派”特点。《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与《以身作则》。

❺ 丁西林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❻ 丁西林话剧(压迫)的时代背景,已经剧本分析,谢谢!如果很好,加分

《压迫》反映的是大城市一些房东普遍不招单身房客的现象。剧中写一个男房客交了房钱之后,房东太太却以无家眷不租为由要赶走男房客。此时又来了一个单身女房客要租房,于是二人假称夫妻租下了房子。此剧于 1926年6月5日由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首演于北京,余上沅导演。
《压迫》写于1926年,当时的国内情况,请你另外参考历史资料。

❼ 话剧形式是怎样的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更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

话剧艺术具有的基本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话剧的经典剧目:
《黑奴吁天录》(作者:曾孝谷、李叔同 )、《名优之死》(作者:田汉)、《年关斗争》(方志敏主持创作)、《终身大事》(作者:胡适)、《一只马蜂》(作者:丁西林)、《获虎之夜》(作者:田汉)、《五奎桥》(作者:洪深)、《雷雨》(作者:曹禺)、《这不过是春天》(作者:李健吾)、《日出》(作者:曹禺)、《原野》(作者:曹禺)、《上海屋檐下》(作者:夏衍)、《夜上海》(作者:于伶)、《屏风后》(作者:欧阳予倩)、《放下你的鞭子》(作者:陈鲤庭)、《北京人》(作者:曹禺)、《屈原》(作者:郭沫若)、《法西斯细菌》(作者:夏衍)、《梁上君子》(作者:佐临)、《抓壮丁》(作者:陈戈、丁洪、戴碧湘等集体创作)、《风雪夜归人》(作者:吴祖光)、《升官图》(作者:陈白尘)、《桃花扇》(作者:欧阳予倩)、《龙须沟》(作者:老舍)、《马兰花》(作者:任德耀)、《关汉卿》(作者:田汉)、《茶馆》(作者:老舍)、《蔡文姬》(作者:郭沫若)、《赫哲人的婚礼》(作者:乌·白辛)、《于无声处》(作者:宗福先)、《大风歌》(作者:陈白尘)、《陈毅市长》(作者:沙叶新)、《松赞干布》(作者:黄志龙执笔,次仁多吉、洛桑次仁)、《风雨故人来》(作者:白峰溪)、《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作者:刘树纲)、《狗儿爷涅盘》(作者:刘锦云)、《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作者:杨宝琛)、《天下第一楼》(作者:何冀平)、《红蜻蜓》(作者:欧阳逸冰)、《李白》(作者:郭启宏)、《商鞅》(作者:姚远)、《北京大爷》(作者:中杰英)、《立秋》(作者:姚宝瑄、卫中)、《黄土谣》(作者:孟冰)、《有一种毒药》(作者:万方)、《暗恋桃花源》(作者:赖声川)。

❽ 如何评价丁西林的剧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他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丁西林写喜剧,使用的是一种细腻的分析的笔法,而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如《一只马蜂》写余小姐的谎言、《压迫》写房客的计谋、《三块钱国币》写吴太太的无理要求。丁西林喜剧所展现的是人物之间各种喜剧性矛盾关系和他们不同的喜剧性格。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丁西林喜剧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对喜剧技巧的运用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丁西林的剧作绝大部分都曾被搬上舞台,尤其他的独幕喜剧,堪称喜剧领域中的上乘之作,代表了中国“五四”以来话剧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成果。
孔庆东有一篇文章叫《丁西林剧作的性心理》;

丁西林剧作的性心理



丁西林剧作的精华是以男女关系、男女冲突为主的以下10部:

《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压迫》,《瞎了一只眼》,《妙峰山》,《孟丽君》,《雷峰塔》,《胡凤莲与田玉川》,《牛郎织女》。

丁西林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这17部剧作中,有6部当代之作未曾发表,其中写于60年代的4部不涉及男女关系问题,在其生前基本无人知晓,它们皆非成功之作:

《老鼠过街》(1960)只是一个纯政治性的电影提纲;

《一个和风细雨的插曲》(1962)是写“右派”副部长的四幕话剧;

《干杯》(1962)是写“五反”运动的独幕话剧;

《智取生辰纲》(1962)是写《水浒》英雄的四幕话剧。

而另两部写于50年代的《雷峰塔》和《胡凤莲与田玉川》却是丁西林引为骄傲的“推陈出新”的戏改范例,曾被公开介绍,在文艺界产生过一定影响。李健吾对其评价虽不高,但也肯定了其“写”的匠心。

所以丁西林一生实际上产生了接受效果的作品共有13部:7部独幕话剧,3部多幕话剧,2部多幕歌舞剧,1部多幕舞剧。

丁西林的七部独幕剧中,后期的《三块钱国币》冲突双方虽有男有女,但与性别问题无涉。而前期奠定了其风格和地位的六部中,有五部是以男女间性别关系为重心的,只有《北京的空气》例外。袁牧之认为:“这是6个戏中没有女角的一个戏。……虽然略为有些曲折,但没有往上升的Climax。还不仅是没有Climax,也没有Struggle。……这是作者6个戏中最为失败的一个。”

丁西林的6部多幕剧中,除《等太太回来的时候》脱离作者固有特色,颇多漏洞,不伦不类,单纯表现抗日爱国外,其余5部皆以男女关系为重心。

经上述统计,可见丁西林表现两性关系的剧作,不但在他所尝试的每一种戏剧样式中都有,而且在数量上占有全部作品的大多数:在他赖以成名的最擅长的独幕剧中,占压倒多数;在他进行戏改尝试的古典歌舞剧中,占了全部;在他的多幕剧中,占了两个时期的代表作,还占了他惟一的一部完整的舞剧。

人们提起丁西林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不论是《一只马蜂》、《压迫》,还是《妙峰山》、《孟丽君》,都属于涉及男女两性关系之作。

所以,不论从覆盖面还是从影响性的角度来看,本文开头所列的10部以表现男女关系为主的剧作,可以说代表了丁西林的主要成就。

那么,对这些剧作中微妙的男女关系及其所折射出的性心理进行剖析研究,也许会比以前所作的戏剧形式研究和戏剧风格研究更有意义。

❾ 丁西林被赞叹为戏剧界的“凤毛麟角”的原因是什么简答题,提示就是答案吗

一、独特的双重身份,铸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观念与文化趣味
纵观丁西林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出他是在科学研究之外,兼做文学创作的。在创作中,他能够借助科学(物理)研究思维方式和“实验”论证方法,为他的艺术思维活动注入了特殊的创作因子,铸成了特殊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趣味,这些均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首先,丁西林笔下的知识分子具有体面、舒适、健康的外在特征。丁西林剧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形象。
二、终身执著于喜剧创作,追求机智、幽默的乐趣
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丁西林一生却只创作喜剧,而且他的喜剧很难被划入一般的“歌颂喜剧”、“讽刺喜剧”、“英雄喜剧”、“闹剧”(“闹剧是喜剧的初级形式”)[1]的分类之中。只能笼统地称为“生活喜剧”。 丁西林正是通过自己对喜剧的认识和一个喜剧家的直觉,在创作中去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给观众展示出平淡、质朴却意味绵绵的,极富感染力的“微笑”,体现出机智、幽默的喜剧趣味。“欺骗”是丁西林展示机智、幽默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纵观丁西林的创作历程不难发现,他终身都对“含有欺骗、伪装、戏仿内核”的母题、故事、模式感兴趣,直到晚年还热衷于将中国传统中像《白蛇传》、《再生缘》,以至《智取生辰纲》这类“隐瞒”(伪装)“身份”的故事,改编成喜剧。尤其在他的代表作《一只马蜂》中,使“欺骗”手段所带来的喜剧效果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执著于独幕喜剧的创作,在小小的艺术天地里,追求和谐、互补、相对的合理性
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通过场景的多次变换,将戏剧舞台变大,在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逐渐暴露出戏剧人物的性格和激烈的戏剧冲突,从而实现某种社会政治教化作用。
丁西林的主要代表作却是独幕剧(除《妙峰山》外),相比多幕剧,独幕剧的艺术天地有些狭小。丁西林正是在这小小的艺术天地里,充分展示了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才华。喜剧往往是通过人物的喜剧性行动,用笑声对生活作出评价。而喜剧性又是在矛盾、对立的动作情节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突发性的转化效果。丁西林在独幕剧中,非常准确地抓住适宜独幕剧表现的“小事”(一些极常见的小事,小到甚至可以认为无事),他所展示的矛盾和对立“仅仅是观念、态度,即对事物认识角度的不同所形成的差异,是二元对比、映照,而非二元对立,双方皆有可爱之处,也都有可笑之点,既是笑者,也是被笑者。”《压迫》中男客与女客临时巧扮夫妻,解决了租房的难题;《酒后》客人恰巧醒来,顿消了“一吻之恋”的尴尬;《三块钱国币》“一掷花瓶”的举动,既解了杨长雄的心头之忿,又换来“甘愿以三块钱国币来赔偿”的结局,戏剧各方人物最终“皆大欢喜”,显示出戏剧矛盾终局的某种和谐、互补、相对的合理性。因此,生活也就可以平平淡淡,凑凑和和地继续下去了。从人物塑造和戏剧风格上看来,丁西林确实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一个独特的存在。
注明:如果是简答题就从上面三个方面去答题,浓缩下就可以来了

❿ 试述丁西林《酒后》戏剧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特点: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内互补容和相对的合理性。
(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
(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
(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丁西林(1893-1974)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