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前准备

左宗棠(公元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少时在家耕读,喜读农书、地学、兵书等致用之学,尤精西域史地,自称“湘上农人”。暇余种桑、种竹、种树、种菜。中举后因考进士三次不第,遂弃文从武,潜心研究兵法,谙熟三韬六略,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官至巡抚、总督、军机大臣。他爱祖国,爱中华民族,也忠于清王朝。

19世纪60"70年代,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天山南北出现五个封建割据政权,互相厮杀;1867年,中亚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趁机侵占天山以南,建立“哲德沙尔’’反动政权。1871年,沙俄悍然出兵侵占伊犁地区。南北疆沦陷于帝国主义的争夺之中,新疆整个局势危在旦夕。1874年,日本又侵略台湾,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包围之中。围绕着塞防和海防的问题,清廷内部展开了剧烈的争论。李鸿章以“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为由,主张放弃新疆。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他认为西北是国家之根本,新疆又是西北的屏障。新疆的局势不稳,不但影响西北,而且影响整个国家,故而坚决反对“自撤藩篱”的卖国主张,力主迅速出兵新疆。左宗棠得到朝中许多官员的支持。这场争论,终于以收复新疆的正确主张取胜而结束。

1875年,年逾花甲的左宗棠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西征军收复新疆。这次西征,左宗棠制订了“缓进速战”和“先北后南”的正确战略战术和进军路线。充分作好战前准备,一是筹措军饷,积草屯粮,调兵遣将,创造出战必胜的一切条件;二是为了节省军费开支,速战速决,决不打持久战。进军攻打的路线先解决北疆再收复南疆。1876年4月,左宗棠进驻肃州,6月,督饬刘锦棠之湘军、张曜之豫军、金顺部和徐占彪之蜀军共约7万兵马西进。正义之师获得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所向披靡。8~11月,连克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驱逐阿古柏、白彦虎势力出北疆。翌年4月,清军再克达坂城、吐鲁番、托克逊。5月,阿古拍众叛亲离,走投无路,被迫服毒自杀。左宗棠命军队整休数月,清军士意气风发,锐不可挡。10月,连克喀喇沙尔(焉耆)、库尔勒、库车、拜城、阿克苏、乌什等城。12月克重镇喀什。1878年1月2日收复和田。阿古柏的长子胡里和清军降将白彦虎见势不妙逃亡俄国。至此,这场借助英、俄两国支持的分裂祖国的叛乱活动乃告平息。整个南北疆战事历时不到一年半,可谓神速,真是“步率日行三百里,旌旗一路解重围”。新疆各族人民为了感念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恩德,乃于大小村镇建立左公祠,烧香礼拜。

阿古柏势力被驱逐出新疆后,为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清政府命崇厚出使俄国谈判。崇厚昏庸无能,在俄国的威胁利诱下竟擅自在沙俄起草的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上签字。全国上下为之震惊,“街谈巷议,无不以一战为快”。左宗棠坚决反对崇厚妥协卖国,主张“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1880年,当清政府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奉命再次赴俄谈判时,左宗棠自愿请行,乃率军屯哈密,用武力为使臣作后盾,支持谈判,然后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命金顺部出精河为东路;命张曜部驻特克斯河畔为中路;命刘锦棠部出布鲁特游牧地区为西路。左宗棠68岁高龄坐镇喀密亲临后路声援,浩浩荡荡,号称王师4万。在内外形势逼迫下,沙俄不得不吐出一部分利益,于1881年撤出强占达10年之久的伊犁地区。

至此,左宗棠最后一次收复新疆于祖国大家庭之中,为祖国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抬棺出赛小故事!急急急急

左宗棠幼年患病,“甚剧”,结果遇到一个怪异的僧人,他看了之后说:“病必无妨,此手定山河也,尚有许多事业未就,安得遽死乎!”没过多久,左宗棠的病果然痊愈。其“家人异而询之”,结果,这位僧人又说出了一大段话,预测了左宗棠的一生,“言公毕生休咎其详”。家人当然不信,也就没有放在心上。“漫置之”。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不得不令左宗棠和其家人“大奇之”。左宗棠某年升某官,某年至某处,都被异僧说中了。这位异僧还预言,左宗棠将于某年卒于战阵。因此,光绪六年,左宗棠发兵哈密之时,突然想起僧人的话,敬畏之心徒生。于是,他预嘱了后事,附身之物皆备,直至棺材。在他看来,他此去一遭,恐已不能“生入玉门关”了。手下人自然有疑,于是,左宗棠说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丈夫身临战阵,有进无退,死到沙场,便是终考。况吾后事俱备

3.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小故事,很短的那种,小故事,我很急急急急急急!!!!像是抬棺材那种的

左宗棠,中国近代史上可以大书一笔的人物。他先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功成后任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节制江西等省区,他兴办洋务,创立福建船政局,建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现代意义的造船厂——福建马尾船厂;中期任陕甘总督,节制青海、新疆省区,他先采用剿抚结合的手法解决了陕西和甘肃捻军、回民起义,后用“缓进急战”战略平定了新疆阿古柏分裂势力叛乱,收回被沙俄所占的我国新疆伊犁,兴修水利、积极屯田,巩固我西北边疆;晚期任两江总督,继续节制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他维修淮河、泗河、沭河等水利设施,在长江口的崇明、吴淞以及内江江阴修建炮台,巩固江防和海防,为恢复民生和增强东南沿海国防做出一定贡献。期间还奉旨两次短暂在当朝军机大臣处行走。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晚清重臣潘祖荫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慈禧太后下谕旨:三十年不许奏左。左宗棠未出山前,曾以诸葛亮自比,他说自己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1850年1月3日林则徐在临终前与左宗棠有过一次深谈,也是两人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见面,林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林则徐对左宗棠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林则徐亲自手书写给左宗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后左宗棠一直以这一名句勉励自己,说:每遇艰危困难之日,时或一萌退意,实在愧对知己。

光绪元年(1875年),新疆局势严重恶化,此时的左宗棠已经63岁了,该是解甲归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然而作为军事统帅,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毅然投入一场拯救新疆山河的伟大斗争。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汉武帝建元三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汉政府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使者校尉,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西汉政府又在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境)设立西域都护,并派郑吉担任首届都护。从此以后,历届中央王朝都在这里设置官制,行使国家对地方的主权。

乾隆二十年和二十四年(1755年和1759年)乾隆帝在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支持下,先后平定了准葛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将西域改为新疆,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成为总统新疆的最高军事长官,也兼管行政,管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广大地区。清政府还在新疆边境设立大量卡伦哨所,定期派兵巡视。

随着太平天国起义,晚清王朝不断衰败,中亚浩罕王国军官阿古柏乘机率军入侵,从1864年至1870年连占南疆并向北疆扩展,天山南北吐鲁番以西广大地区被侵占。1873年陕西回民起义军首领白彦虎率部逃至新疆,投靠阿古柏,为虎作伥,阿古柏更加猖狂。阿古柏每侵占一地就大肆屠杀群众。侵占和田后屠杀五万多人,侵占乌鲁木齐时,有20多万回族人民死于战刀之下。新疆地处在地处中亚东部,与中亚和印度接壤,也是英、俄两国窥视和侵略的重要目标,两国都试图通过控制新疆来争霸中亚。俄国于1871年直接出兵侵占了伊犁。英国也不甘落后,1874年英国通过与阿古柏签订和约,攫取了比俄国还多的侵略特权,如英人可购买、出售或租用土地、房屋和货仓,以及领事裁判权。

左宗棠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决不允许外国侵略者侵占祖国领土。他在对形势做了全面估计后,主张在收复伊犁问题上要采用武力,并做好长期准备。他不顾自己年逾六旬,体弱多病,表达了要“生出玉门”,“誓与此虏周旋到底”,其坚强的抗敌爱国思想和精神是何等可贵!在具体策略上,左主张:一要整顿武装,做好准备,“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二要选择攻夺目标,采取“欲杜俄人狡某,必先定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的战略方针;三要巩固形势,主张“兴屯政以为持久之谋,抚诸戎俾安其耕牧之旧”;四要精选出关之将,左宗棠认为清政府在边疆要员的任用上多是满族权贵,平时养尊处优,一遇打仗则惊慌失措,在严酷的军事斗争中不是合适人选。

当时在西北塞防和东南海防上,清政府有两种不同的侧重意见。左则主张塞防和海防要二者并重。1875年4月12日,左宗棠上奏大意是:都城北京有蒙古和新疆屏卫,新疆可保护蒙古,蒙古可捍卫京师。若新疆有失,则蒙古不安,陕、甘、晋受威胁,直隶无法安眠。京畿政治中心不稳,海防坚固有何用?从历史上看,乾隆皇帝勘定西域,满朝文武以花费钱财过多质疑,乾隆皇帝不为所动,开新疆,立军府,终竟其功,多年无烽燧之警。我们今天受惠于前人伟举,同样要站的高一些,替子孙后代想的远一些、周全一些。1875年5月3日,清政府发出600里加急谕旨,以左宗棠奏折所见甚是,着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授予筹兵筹饷、指挥军队的全权。

为收复新疆,左宗棠用了近一年时间从事战前准备。首先选将,选择了一直跟随他的楚勇和老湘军中刘锦棠、张曜、金云昌、徐占彪、易开俊、董福祥等能征惯战得力之将;其次采用精兵战略、淘汰冗杂,严明纪律、严格训练;第三配备新式武器,采购德国新式后膛大炮、开花小炮、快响枪、来福枪等装备;第四准备粮饷,经清政府同意从各省借调粮饷,从外地购粮;第五在哈密修水渠屯田;第六针对进疆路途遥远,沿途广设粮运台站,官民结合、节节转运。功夫不负有心人,左宗棠的一些列准备工作为西征奠定了胜利基础。

左宗棠面对的是天山以北的俄军和南疆的阿古柏叛匪两个敌人,左把沙俄侵略与收复伊犁作为战争出发点,但不直接收复伊犁,先在军事上讨伐阿古柏这个弱敌,首攻乌鲁木齐,避免一个拳头同时打两处,造成兵力分散。通过收复乌鲁木齐在政治上打击沙俄,为下一步收复伊犁扫清障碍。刘锦棠率征西主力西进时,左宗棠叮嘱其进兵要“缓进急战”、攻取方向要先北后南。“缓进”就是根据新疆路途遥远、地域广阔的特点,在每一战役开始前做好充分准备,不要急于求战。“急战”则是当作战条件成熟后行动坚定,速战速决,避免旷日持久的打消耗战。阿古柏主力集中在南疆,乌鲁木齐相对较弱,且打下乌鲁木齐后能割断沙俄与阿古柏的联系。1876年8月刘锦棠以疑兵走大路,以重兵走小路急进,迅速攻占乌鲁木齐外围重要据点古牧地,逼迫守乌鲁木齐的马人得弃城南逃,刘一举收复乌鲁木齐,随后攻破阿古柏在北疆的各个据点,北疆之战确立了西征军的战略主动。左宗棠亲率西征军由北向南连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1877年8月至1878年1月西征军休整以后陆续收复库尔勒、库车、拜城、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喀什、和田,阿古柏被部下在水中下毒毒死,白彦虎被俄国接纳,叛乱大小头目一千二百余人讯明正法。左宗棠率西征军仅用一年半时间收复了被阿古柏侵占达13年的领土,取得辉煌的胜利。

左宗棠并未沾沾自喜,他深知沙俄的不讲信义和出尔反尔,也深知收复伊犁的艰巨。因伊犁问题清政府与沙俄屡次谈判、反复曲折均无任何效果。俄国还以武力相威胁,左宗棠多次奏折反对妥协,建议在谈判中妥协退让的吏部右侍郎、署理盛京将军崇厚所议条款不能允许。后朝庭将崇厚革职议处。左认为朝廷改派曾纪泽前往再议,若能词严义正,自可折其奸谋;“倘其始终狡执,论辩竭而衅端开,非合南、北两路全力慎以图之不可”。左宗棠此时年近七十,可是为了祖国领土主权完整和就近部署伊犁战事,他决计亲自出关。1880年5月16日,左宗棠离开肃州启程西行,在他的后面,士兵抬着一口黑漆棺材,以表示他有去无还、马革裹尸的抗敌决心。1881年2月24日在圣彼得堡,曾纪泽与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虽然这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与崇厚所定条约相比,挽回了伊犁南部特克斯河谷地、八哈河等处领土和一些权利。正是依靠左宗棠毫不妥协的态度和军事准备,加之曾纪泽的爱国之心和外交才干,羸弱的清朝居然使沙俄将吞下去的中国领土又吐出来,这在近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伊犁交涉的结局,左宗棠仍不很满意,但多少也算是一种安慰。

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存有领土、领海、岛屿争端。重温左宗棠的军事战略仍具有现实意义。

比如在南海岛屿争端中,越南占我岛屿、掠我资源最多,应将越南与其他国家分割开来、区别对待,应稳住美国和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只针对越南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避免多处受敌。南海路途遥远,控制较难,首先应在沿途我控制岛屿中做好后勤储备,尤其是弹药和粮食储备;其次应保护好远洋运输航线,必要时征调民船运输;第三要在有条件的岛屿上修建军用机场,设置先进雷达,监控周边国家,战时争夺制空权;第四不要顾及国际压力,尽快使航母成军;第五施加压力驱逐掠夺我油气资源的外国公司离开;第六也可采用“缓进急战”战略,平时做好充分准备,各部队盯住预定目标,一旦开战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即抢滩登陆,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所有越南所占岛屿,对其他国家占的岛屿暂时不动,防止国际势力介入;第七取得战略主动后要巩固成果,派航母携带核武器巡航,威吓试图插手的其他国家。

对于藏南领土和钓鱼岛也可采用这种战略。

左宗棠的历史功绩是不朽的!

4.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小故事,60字那种,急急急!

左宗棠和左公柳
据传,十九世纪下半叶他为收复新疆而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后来人们便将左宗棠和部属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谥号“文襄”,而人们对他最没有争议的纪念竟是一种树,并不约而同地呼之为“左公柳”。可见和平重于战争,生态高于政治。环境第一,生存至上。

5. 求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感人话剧剧本,人数6人以上,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急急急

求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感人话剧剧本,人数6人以上,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急急急

觉得有帮助就好■♂@

6. 急求聚会英语情景剧6人剧本,大概五分钟左右的。用中文写出大概剧情也可以。谢谢!

比如《姜饼人》,这里面需要演的角色有外公、外婆、姜饼人、鳄鱼、木匠和农民,这要六个人来饰演。是一个故事,很符合要求。

7.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急急急!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中国清光绪元年至三年间,清军驱逐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军,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战争。
19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斗争的日趋激烈,中国的边境形势日益紧张。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夺取了中国东北边疆的大片领土,随后便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边疆。1864年,沙俄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侵占了中国西部领土44万多平方公里,并妄图吞并整个新疆。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在英国支持下,建立反动政权。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新疆面临着被肢解吞并的危险。 70年代中后期,清政府在左宗棠等人的积极推动下,胜利进行了收复新疆的战争,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粉碎了英、俄企图肢解和侵吞新疆的阴谋。
占中国版图达六分之一的新疆之所以现在还在我们国家的版图之内,有一个人不能忘记,他就是中兴清朝的名臣---左宗棠!
这是一段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
左宗棠生活的时代,清朝经过鸦片战争已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日之将夕,悲风骤起”。军队腐败,灾害频发,贪官横行,民变四起。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1864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一个军官阿古柏趁新疆内乱,带兵侵入了新疆,先后占领了喀什喀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到1870年秋,攻占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沙俄也趁机侵占了新疆伊犁。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担起收复新疆的重任。他这样说:“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决不能告老还乡,我决不能不管。我一定要和这个入侵的强盗干到底!”但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坚决反对出兵收复新疆,李鸿章认为,新疆就是失去了,于朝廷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就算是收回新疆了,也不过是多了几千里的无用不毛之地,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负担。(看来把李鸿章定为卖国贼确实没有冤枉他,历史是公正的。)左宗棠针锋相对,力排众议,他认为“海防”、“塞防”同等重要,新疆断不可失。
清廷海防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主张放弃塞防。左宗棠反驳道: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而后左宗棠抬棺出征,誓死收复了新疆。如今新疆石油储量超200亿吨,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30%。
当时的清政府点赞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领大军出玉门关,收复新疆。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囊中羞涩,拿不出西征的军费来。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借外债,而且是高利贷,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军队就无法出关,就无法收复新疆。最后,左宗棠借外债500万两,朝廷出300万两,海关出200万,凑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

于是左宗棠整顿军务,筹粮筹运,筹集了四千万斤粮食,集中了5000辆大车,5500匹骡马,29000峰骆驼。1876年4月,左宗棠统率着大部分由湘军组成的七万多西征大军,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程。雄师亲住玉门关,不斩楼兰终不还。在那尚属冷兵器的时代,我们可以想像那是何等壮观的行军场面!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不轻易冒进,一旦战机成熟,当速战速决。左宗棠常自比为诸葛亮,从左宗棠用兵新疆的战略战术来看,他是深得诸葛亮用兵之道的。
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进兵新疆很顺利,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军,至1877年底收复了南北疆。接下来左宗棠面临的就是要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这时的左宗棠已是年近70,而且因军务的繁忙,常咳血于营帐。他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的准备,抬着棺材,指挥大军兵分三路,抱着战死疆场的决心,誓死要收复伊犁。这是何等雄壮的气势!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在当时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
最后的结果,我们不用再多讲了。因为占国土六分之一的新疆还在中国的版图之中!新疆的矿产、新疆的石油天然气、新疆的宝藏……
朋友,当你在新疆的天山南北或是工作、或是生活、或是旅游时,你是否还知道一百多年前,有一个叫左宗棠的湖南人为了保住这一片大好河山,拼老命收回了这片国土……
时人有诗赞曰: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

8. 关关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老电影!

《左宗棠/左宗棠收复新疆》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ExOTM5Mg==.html

9. 有一首歌,歌词是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

郭少杰的中国脊梁

10. 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

1875年,清廷点赞左宗棠等人当务之急是出兵收复新疆的主张,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受命之后,他除了要整顿军队,他还要做三件大事:筹粮、筹饷、筹转运,筹粮时要处理好兵食和民食的关系。最后左宗棠筹集了4000万斤粮食,逐步地把它运到前线。 左宗棠还在西北地区集中了5000辆大车,5500头的驴和骡,另外还有29000头骆驼,运送军粮和武器装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钱,当时中央财政危机,地方财政困难,没钱。左宗棠提出,没有钱我们就借钱。借什么钱?借外债。可是洋人的钱是那么好借的吗?人家知道你要打仗,知道你要花钱,因此把利息定得很高,利息高达一分二厘五,而当时英国和法国它们平常贷款的利息大概是三点五厘到四厘之间。这就叫趁火打劫。
这个高利贷借不借?左宗棠说借,为什么?如果不借,新疆就收不回,部队就没法出关,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因此咬着牙也要借。当时上海的《申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批评左宗棠的借外债,高利借外债,说他是剜肉补疮、饮鸩止渴,左宗棠非常难受。他曾经给朋友写信说,夫用兵而知借饷,由于要打仗要去借钱,借饷而议及洋款,借钱还借到洋人那去了。他又说,仰鼻息于外人,依赖洋人,其不敬也,其无耻也,臣之罪也。他说我跟洋人借钱,这是我的罪过,这是无耻的事情。无耻归无耻,钱还得借。不借怎么办?最后清朝政府批准左宗棠借了500万两的外债,同时又要求海关划拨200万两,中央的财政解决300万两,给左宗棠凑足了1000万两的军费,筹饷的问题算完成了。
左宗棠根据新疆敌情及地理特点,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指的是先打北疆,后进入南方。因为当时北方是敌人的薄弱环节,敌人的主力在南方,所以他先打容易打的,然后集中力量往南打。缓进速战,就是打仗的时候不要忙,不要急,一定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准备完了以后,马上打击敌人。打起来就要快,不能慢腾腾。在这样一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左宗棠战斗是进行得非常顺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