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商鞅变法》的剧本

时间:公元前356年
地点:秦国都城咸阳
人物:商鞅 士兵 农民甲,农民乙,农民丙,阿呆,母亲

旁白: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商鞅为获取民心,在咸阳南门口立了一根木头,凡将此木移至北门口者,赏金10两

第一幕 咸阳左庶长府内,商鞅低头踱步
士兵:报告大人!南门之木已立三天,尚未有人将其搬至北门口!
商鞅:什么?都三天了,还没有人搬它吗?
士兵:是的,大人。
商鞅:(若有所悟)可能是赏金太低了。传令下去,凡将此木移至北门口者,赏金50两!
士兵:是,大人。(士兵退下)
商鞅:这回应该有人搬了吧!

第二幕 咸阳南门,人们议论纷纷
农民甲:听说有个叫公孙鞅(商鞅)的当了左庶长。
农民乙:是啊,你看,还在这儿放了根木头,说是谁把它搬到北门赏金50两,这谁信啊?
农民丙:城里面的人这几天都在说他,说他好像要变法。
农民乙:那他竖着根木头干什么?
农民甲:不知道。
农民乙:而且这木头似乎我们都扛得动啊!
农民丙:看看再说吧!

旁白:这时,人群里走出了一个结实的小伙子(阿呆),肌肉倒是挺发达,不过呆头呆脑的。

阿呆:娘——娘——!阿呆去把它搬到北门,我想我行的!
母亲:阿呆啊,好好想想,就扛这根木头走段路,会给你50两黄金?
阿呆:啊?这个……那也要去试试嘛!好不好啊?娘——!
母亲:好吧好吧,小心点啊!
(阿呆上前,摩拳,擦掌,弯腰,踢腿)
阿呆:呀!哈!我来了!(说完他扛起圆木,一直扛到北门口,人群中一片欢呼)

第三幕 左庶长府内,士兵来报
士兵:报告大人,有一人将圆木搬至北门口!
商鞅:哦?快快请来!
士兵:带阿呆——!
(士兵下,阿呆上)
阿呆:拜见大人!
商鞅:呵呵,你就是那位勇士?不错,不错!来人啊,赏黄金50两!
旁白:阿呆这回真呆了,眼睛盯着那金灿灿的黄金不放。
阿呆:谢谢大人,谢谢……谢谢……
商鞅:哈哈哈哈………………!

旁白:商鞅立木赏金的这件事很快就在咸阳城里传开了,老百姓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咱们左庶长可真讲信用,以后,他让我们干什么,准没错!”就这样,商鞅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变法也得以开展起来。

全剧终

⑵ 跪求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剧本

没有找到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的剧本,只找到该剧的剧情介绍,附上,供参考。

【剧情介绍】
离休老干部何光明见证了的共和国成长,早期革命的艰辛铸就他坚韧的党性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然而随着当代价值观的飞速变革,这位老人也在困惑中不断思索、求证……
小儿子何晓明非法集资败露,而揭发者却是多年未曾谋面的外甥小剑。何晓明决定在出逃国外前陪父母度过最后一个除夕;而唯一知情的大哥何大明却有意向父母隐瞒真相,以期弟弟最终能主动向组织坦白,实现自我救赎。
除夕之夜,窗外鞭炮声声,似乎带来了新的希望,何家两代各怀心事围坐在餐桌前,温馨和睦的气氛下实则暗流汹涌的心灵较量……

【主创阵容】
出品人:周志强
监制:严凤琦
编剧:孟冰
制作人:刘铁钢
执行导演:尉迟少男
执行制作:肖罕
平面设计:刘曼嘉
演员:孙俊、宣依、彭博、董子漪、程耀辉、闵建、吴耿华、王居峰、于乐、张国胜、王子今、李东方、李楠、王宝钗

演员介绍(以出场顺序排列):
孙俊饰何秋菊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话剧《风雪夜归人》饰玉春;电视剧《粉墨王侯》女二号;发行唱片《紫眸》。

宣依饰娟娟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话剧《家》饰鸣凤、《榆树下的欲望》饰阿比、《长椅》饰她、《雷雨》饰鲁恃萍;电影《孝顺媳妇》饰孙秀敏、《铁警雄风》饰董琴;电视剧《四世同堂》饰特务104号。

彭博饰点点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话剧《伊尔库茨克的故事》饰拉丽莎、《雷雨》饰瀿漪、《半生缘》饰曼帧、《家》饰梅表姐、《骆驼祥子》饰虎妞。

董子漪饰何大明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歌舞剧《交警谭东》饰熊院长;话剧《骆驼祥子》饰老马、《死无葬身之地》饰卡洛里;电视剧《毕业生》饰白原、《双城生活》饰韩晓鹏。

程耀辉饰何大明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电视剧《光荣岁月》、《穷爸爸富爸爸》、《月亮酒吧》。

闵建饰何光明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话剧《原野》饰仇虎、《雷雨》饰周萍、《悲悼》饰奥林;电视剧《爱情公寓》第二季饰Ryan。

吴耿华饰何晓明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话剧《青春飞扬》饰马总。

王居峰饰周小剑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话剧《甜蜜蜜》饰石头、《第七个观众》饰穆错;电视剧《民国往事》饰郭志诚。

于乐饰周小剑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话剧《长椅》饰费佳、《我爱你》饰王毅、《但丁街凶杀案》饰沙里、《东京的月亮》饰张春、《搭积木》饰男一号"他"、《复归》饰二郎。

王宝钗
优秀演员
曾出演多部话剧、电视剧作品。

王子今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话剧《原野》饰白傻子、《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饰经理、《加薪秘诀》饰"1"、《雪地杀机》饰小田先生、《悲悼三部曲》饰萨斯、《雷雨》饰鲁贵、《当一女遇见男男男男男男男》饰天使、《松子的爱》饰八女川彻也。

李东方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饰:班长丽达、《日出》饰李太太、《商鞅》饰姬娘;音乐剧《花木兰》饰丹巴公主、《窈窕淑女》饰伊莱莎、歌剧《沧源》饰那人高娃、《伤逝》《哑巴新娘》等。

李楠
中国优秀青年演员
曾出演话剧《但丁街凶杀案》饰玛德琳蒂波、《商鞅》饰虞姬、《复活》饰喀秋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饰然妮娅、《生死场》饰麻婆、《斯卡班的轨迹》饰斯卡班、《求婚》饰纳坦利亚、《雷雨》饰繁漪、《骆驼祥子》饰虎妞。

⑶ 好的话剧篇目

话剧的经典剧目主要有 :1《名优之死》(作者:田汉) 2《获虎之夜》(作者:田汉) 3《关汉卿》(作者:田汉) 4《年关斗争》(方志敏主持创作) 5 《终身大事》(作者:胡适) 6《一只马蜂》(作者:丁西林) 7《黑奴吁天录》(作者:曾孝谷、李叔同 ) 8《五奎桥》(作者:洪深) 9《雷雨》(作者:曹禺) 10《日出》(作者:曹禺) 11《原野》(作者:曹禺) 12《北京人》(作者:曹禺) 13《这不过是春天》(作者:李健吾) 14《上海屋檐下》(作者:夏衍) 15《夜上海》(作者:于伶) 16《屏风后》(作者:欧阳予倩) 17《放下你的鞭子》(作者:陈鲤庭) 18《屈原》(作者:郭沫若) 19《蔡文姬》(作者:郭沫若) 20《法西斯细菌》(作者:夏衍) 21《梁上君子》(作者:佐临) 22《抓壮丁》(作者:陈戈、丁洪、戴碧湘等集体创作) 23《风雪夜归人》(作者:吴祖光) 24《升官图》(作者:陈白尘) 25《桃花扇》(作者:欧阳予倩) 26《龙须沟》(作者:老舍) 27《茶馆》(作者:老舍) 28《马兰花》(作者:任德耀) 29《左邻右舍》(作者苏叔阳) 30《丹心谱》(作者:苏叔阳) 31《赫哲人的婚礼》(作者:乌·白辛) 32《于无声处》(作者:宗福先) 33《大风歌》(作者:陈白尘) 34《陈毅市长》(作者:沙叶新) 35《松赞干布》(作者:黄志龙执笔,次仁多吉、洛桑次仁) 36《风雨故人来》(作者:白峰溪) 37《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作者:刘树纲) 38《狗儿爷涅盘》(作者:刘锦云) 39《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作者:杨宝琛) 40《天下第一楼》(作者:何冀平) 41《红蜻蜓》(作者:欧阳逸冰) 42《李白》(作者:郭启宏) 43《商鞅》(作者:姚远) 44《北京大爷》(作者:中杰英) 45《立秋》(作者:姚宝瑄、卫中) 46《黄土谣》(作者:孟冰) 47《有一种毒药》(作者:万方) 48《暗恋桃花源》(作者:赖声川) 49《恋爱的犀牛》(作者:廖一梅) 50《爱尔纳.突击》(作者:兰小龙)。

⑷ 话剧的经典剧目有哪些

话剧的经典剧目主要有《黑奴吁天录》(作者:曾孝谷、李叔同)、《名优之死》(作者:田汉)、《年关斗争》(方志敏主持创作)、《终身大事》(作者:胡适)、《一只马蜂》(作者:丁西林)、《获虎之夜》(作者:田汉)、《五奎桥》(作者:洪深)、《雷雨》(作者:曹禺)、《这不过是春天》(作者:李健吾)、《日出》(作者:曹禺)、《原野》(作者:曹禺)、《上海屋檐下》(作者:夏衍)、《夜上海》(作者:于伶)、《屏风后》(作者:欧阳予倩)、《放下你的鞭子》(作者:陈鲤庭)、《北京人》(作者:曹禺)、《屈原》(作者:郭沫若)、《法西斯细菌》(作者:夏衍)、《梁上君子》(作者:佐临)、《抓壮丁》(作者:陈戈、丁洪、戴碧湘等集体创作)、《风雪夜归人》(作者:吴祖光)、《升官图》(作者:陈白尘)、《桃花扇》(作者:欧阳予倩)、《龙须沟》(作者:老舍)、《马兰花》(作者:任德耀)、《关汉卿》(作者:田汉)、《茶馆》(作者:老舍)、《蔡文姬》(作者:郭沫若)、《赫哲人的婚礼》(作者:乌·白辛)、《于无声处》(作者:宗福先)、《大风歌》(作者:陈白尘)、《陈毅市长》(作者:沙叶新)、《松赞干布》(作者:黄志龙执笔,次仁多吉、洛桑次仁)、《风雨故人来》(作者:白峰溪)、《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作者:刘树纲)、《狗儿爷涅盘》(作者:刘锦云)、《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作者:杨宝琛)、《天下第一楼》(作者:何冀平)、《红蜻蜓》(作者:欧阳逸冰)、《李白》(作者:郭启宏)、《商鞅》(作者:姚远)、《北京大爷》(作者:中杰英)、《立秋》(作者:姚宝瑄、卫中)、《黄土谣》(作者:孟冰)、《有一种毒药》(作者:万方)、《暗恋桃花源》(作者:赖声川)《恋爱的犀牛》(作者:廖一梅)《爱尔纳.突击》(作者:兰小龙)。

⑸ 商鞅变法话剧是怎么塑造商鞅这个角色的

1、话剧《商鞅变法》没有把笔触单纯停留在变法事件的表层描绘上,更没有采用传统写法,把商鞅当作高、大、全对象来塑造,而是借用希腊英雄失败的命运模式,在“虚”的层面上,以人道主义笔触,着力于描写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行为动机;描写商鞅在友谊、爱情和政治理想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描写他舍弃一切,冲出陈规陋习重围的不屈精神。例如商鞅向母亲说出“是姬娘的乳汁哺育了我”时的亢奋,商鞅对孟兰皋只身斗敌的担心,对孟兰皋英魂的牵挂,刺杀祝欢的果敢,韩女自杀后的悲痛,直到他在悲哀中眼望着亲朋战友相继离去,空空屋宇下只剩一人的孤独等等,无不显露出商鞅的要生便生、要死便死的大丈夫血性和气概。

2、历史书上记载的商鞅,很少涉及他的性情脾气,一生所求,不过功名利禄而已。话剧《商鞅变法》巧妙回避了“商鞅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有它残酷性一面的定论,把视角转向挖掘商鞅本人的人性美。如商鞅严格执法时开刀第一人,是他所仰慕的公子虔。事后,商鞅登门拜望太傅,他在忐忑不安时,所迸发出的人性火花。

3、话剧《商鞅变法》中,商鞅心理冲突线的表现力度和行动逻辑的形象展示:是姬娘培育了他的反叛意识,韩女唤醒了他的功名需求,魏王刺激了他的图强欲望,秦王膨胀了他的权利野心,太子驷最终圆满了他的英雄情结。循着人物的这条性格发展轨迹,不难找到商鞅个人悲剧的真实原由,除了来自封建专制制度的外因外,还产生于他迷信暴力、轻视教化、偏执于以刑法治国的思想内因。

⑹ 急求!!!老版话剧《商鞅》的评论 关于舞台美术方面的!!!

话剧《商鞅》风格雄浑、气势恢弘,全面展现了商鞅变法在秦国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成功塑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远见、有胆识的大改革家形象。该剧的时空容量、剧情结构,以及英勇悲壮的人物形象塑造,使其具备了黑格尔所界定的“史诗性”作品的特征。

(一)话剧《商鞅》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登上政治舞台,实现改革理想的人。全剧从他哇哇坠地一直写到被五马分尸,集中展示了他在短短十九年时间里创下的使秦国日新月异的奇迹,刻画了一位不是君王,但有着像君王一样威严果敢性格,丰富复杂内心的改革家形象。他的一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今天来说都具有借鉴意义。

全剧没有正面描述商鞅之法,只是将这场斗争集中在统治者上层中进行,表现出编导驾驭复杂历史事件的艺术才能。秦太子在祭祀大典上“犯法”,正值推行新法遇阻之时,商鞅认识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而太子恰恰是“君嗣”,“不可施刑”,于是将刑罚毫不留情地施到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身上。它说明商鞅推行变法的实质,不过是立了些“规矩”,是强势集团面对弱势群体的霸权,缺少建立在公平与正义基础上的法律制度。

导演在处理整场戏时,既没有对变法对象作就事论事地评判,也没对变法过程作平面化的陈述,而是广泛借用跳接、闪回、单一画面的多时空共融等多种影视手法,立体化表现了两派势力针尖对麦芒的斗争。抱有敌视态度的守成派在剧中与改革派一样得到充分表演,无论在人数,还是在戏份上都可谓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增加了戏的观赏性,并最大限度地促使观众对变法所遇到的困惑不断进行思考。

公子虔的两次大声疾呼:“商鞅之法不可不行,商鞅其人不可不除”,似乎正好点明了观众的心理期待。当商鞅和守成派人物先后造访改革的第一受害者公子虔时,他们尽管双双都遭冷遇,但后者显然更不受欢迎。它表明,一股看不见的改革潮流已无时无处不在涌动着。太傅正因为看清了商鞅变法的无量前程,才会对他不是秦国人而耿耿于怀,才会有不除他不足以解恨之情感。对于公子虔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和多义性,编导没有用惯常的非此即彼的模式作过多评判,而是留给观众自己慢慢品味。

编导的高明还在于,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融合,使观众在历史情景中对现代性问题产生特殊的社会认同感,并能够在保持一定审视距离的同时,更准确地认识现当代社会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和必须具备的心理准备。当公叔痤荐鞅辅佐魏王不成要杀鞅时,观众对诸如威逼利诱、翻脸不认人之类的政治斗争并不陌生,很自然便理解了商鞅去秦国的政治原因。“商鞅变法,作法自毙”,虽属反讽,却是法治的一大胜利,许多细节之所以能引起观众不小的共鸣,是人们等待法治社会早日到来的期待为观剧打下了心理基础;是超时空融入当代人思维的编导手法起了作用。

(二)《商鞅》以英雄伟业的成功和英雄个人的毁灭为轴心,架构全剧,阳刚大气,不落俗套。

为了突出变法,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统统呈现在台前,而商鞅率兵与魏国的几场外部战争,则毫不可惜地放到幕后,一律虚写。

“商鞅推行变法”作为带动全剧气势的中心事件,不少地方是通过语言的交锋来表达的。这个戏语言华美,修辞讲究,可以说是一个诗化了的历史戏。唯美主义的语言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拉开了与观众的距离,但语言中思辨的内涵,不失为一种展示剧情的绝妙方法。

该剧围绕中心事件,同时展开了两条冲突线:一是商鞅在雷厉风行推行变法过程中与反对派之间的殊死冲突;二是他为报效母亲,实现做“人上人”理想过程中所产生的复杂心理矛盾。导演在强调变法与反变法冲突的同时,着意加强了心理冲突线,把人物的深沉意识、内在的情感世界尽可能多地予以释放,努力把商鞅人性的微妙和千姿百态予以充分揭示。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人性力量在显示着作用。

从结构看,商鞅与母亲、与韩夫人的戏并不多,多的是商鞅在变法过程中的政治斗争。这样的处置,看似不平衡,却并未影响商鞅心理矛盾的完整表述,很见功力。我们可以从剧终商鞅抱着一心想做“自由人”的姬娘矗立马车之上的独白中找到证明:“火光照亮了别人,温暖捐给了大地。而你呢?你只是一片灰烬而已”。主人公把埋藏在事件和人物命运深处的人生感悟讲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使改革必须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艰辛代价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历史上商鞅的一生所求,不过功名利禄而已。在这样的史论框架中,编导建立起重新梳理历史人物的想象空间。他们巧妙回避了“商鞅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残酷性的一面,把视角转向挖掘商鞅本人的人性美。这之间其实并不矛盾,古今中外,推动历史进步的铁腕人物其实不乏情义缠绵之辈。

编导没有把笔触单纯停留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表层描绘上,更没有采用传统写法,把商鞅当作高、大、全对象来塑造,而是借用希腊英雄悲剧性的命运模式,以人道主义笔触着力于描写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行为动机,描写商鞅在友谊、爱情和政治理想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描写他舍弃一切冲出陈规陋习重围的不屈精神。以现代审美观念看,张扬人性的作品最能被当代观众所接受,再说商鞅的悲剧命运也确实令人扼腕叹息,这一切都为创造形象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保证。我们从中完全能理解编导为迎合观众心理、把握流行美学特征所煞费的苦心。

商鞅严格执法,开刀的第一人,没想到竟会是他所仰慕的公子虔,我们在商鞅事后登门拜望太傅时见出了他的忐忑不安,人性的火花在这进退两难的境地中迸发了出来。变法的动力在百般无奈的当口产生,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正是蕴藏在这样的真实之中。

商鞅向母亲说出“是姬娘的乳汁哺育了我”时的亢奋、商鞅对孟兰皋只身斗敌的担心,对孟兰皋英魂的牵挂,刺杀祝欢的果敢、韩女自杀后的悲痛欲绝,直到他在悲哀中眼望着亲朋战友相继离去,空空屋宇下只剩孤独一人等等,无不显露出商鞅的血性和气概。另外,剧中两位女性形象对商鞅人性的塑造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该剧的好看正在于没有将“人性化”作简单化的诠释。

变法使秦国强盛,商鞅却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英雄在踏着自己的鲜血大步向前时,没有任何妥协和后悔,而是一遍又一遍地拷问人性。他笑迎死亡,从不悲观。观众在为他扼腕痛惜的同时,是会联想到他日后的事业辉煌的。
希望对你有用~!

⑺ 话剧的经典剧目

话剧的经典剧目主要有1《名优之死》(作者:田汉)
2《获虎之夜》(作者:田汉)
3《关汉卿》(作者:田汉)
4《年关斗争》(方志敏主持创作)
5《终身大事》(作者:胡适)
6《一只马蜂》(作者:丁西林)
7《黑奴吁天录》(作者:曾孝谷、李叔同)
8《五奎桥》(作者:洪深)
9《雷雨》(作者:曹禺)10《日出》(作者:曹禺)
11《原野》(作者:曹禺)12《北京人》(作者:曹禺)
13《这不过是春天》(作者:李健吾)
14《上海屋檐下》(作者:夏衍)
15《夜上海》(作者:于伶)
16《屏风后》(作者:欧阳予倩)
17《放下你的鞭子》(作者:陈鲤庭)
18《屈原》(作者:郭沫若)19《蔡文姬》(作者:郭沫若)
20《法西斯细菌》(作者:夏衍)
21《梁上君子》(作者:佐临)
22《抓壮丁》(作者:陈戈、丁洪、戴碧湘等集体创作)
23《风雪夜归人》(作者:吴祖光)
24《升官图》(作者:陈白尘)
25《桃花扇》(作者:欧阳予倩)
26《龙须沟》(作者:老舍)27《茶馆》(作者:老舍)
28《马兰花》(作者:任德耀)
29《左邻右舍》(作者苏叔阳)30《丹心谱》(作者:苏叔阳)
31《赫哲人的婚礼》(作者:乌·白辛)
32《于无声处》(作者:宗福先)
33《大风歌》(作者:陈白尘)
34《陈毅市长》(作者:沙叶新)
35《松赞干布》(作者:黄志龙执笔,次仁多吉、洛桑次仁)
36《风雨故人来》(作者:白峰溪)
37《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作者:刘树纲)
38《狗儿爷涅盘》(作者:刘锦云)
39《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作者:杨宝琛)
40《天下第一楼》(作者:何冀平)
41《红蜻蜓》(作者:欧阳逸冰)
42《李白》(作者:郭启宏)
43《商鞅》(作者:姚远)
44《北京大爷》(作者:中杰英)
45《立秋》(作者:姚宝瑄、卫中)
46《黄土谣》(作者:孟冰)
47《有一种毒药》(作者:万方)
48《暗恋桃花源》(作者:赖声川)
49《恋爱的犀牛》(作者:廖一梅)
50《爱尔纳.突击》(作者:兰小龙)
51《十三角关系》(作者:赖声川)
52《天堂——打左灯向右拐》(作者;慕容雪村)
53《推拿》(作者;毕飞宇)
54《男闺蜜》(作者;陈怡诚)
55《山楂树之恋》(作者;艾米)
56《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者;辛夷坞)
57《面包树上的女人》(作者;张小娴)
58《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
59《左耳》(作者;饶雪漫)

⑻ 找一个话剧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更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中国话剧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传入辽宁。
宣统二年,同盟会员刘艺舟(木铎)由关内来到辽阳,演出了新剧《哀江南》和《大陆春秋》。同年5月到奉天,与戏曲艺人丁香花、杜云卿等人联合,先后在鸣盛茶园演出抨击封建专制的新剧《国会血》,日本领事馆为此提出抗议,奉天市政当局屈于压力,下令禁演。民国元年(1912年),上海同盟会会员苗天雨、冯迪汉率团到辽阳市广德茶园(辽阳大观楼),演出话剧《波兰亡国惨》、《民国魂》等。话剧传入辽宁之后,各地爱好者纷纷组织话剧演出活动。民国5年(1916年),大连的陈非我发起组织话剧社,并任社长,社员大多是该市商绅及报馆、学校各界文化人士,演出的剧目有趣味剧《醉鬼捉奸》,正剧《青楼侠妓》、《湘江泪》、《猛回头》、《异母兄弟》等。民国11年(1922年),抚顺青年会附设小学于抚顺西戏楼演出《恶姻缘》、《逆伦案》等。
民国14年,欧阳予倩到大连、沈阳等地给当地戏剧界和爱好新剧的青年演讲平民艺术,传播现代话剧。沈阳中共党员地下工作者张光奇(女)和女师同学被吸收参加“奉天青年会”组织的话剧团,演出话剧《秋瑾和徐锡麟的故事》、《孔雀东南飞》、《谁之罪》、《求婚》等。欧阳予倩还与张光奇同台演出《少奶奶的扇子》、《回家之后》等。同年2月,欧阳予倩应大连中华青年会邀请,讲演《中国戏剧改革之途径》。辽宁各地均组织业余话剧团体,演出十分活跃。民国15年2月,大连正式成立爱美剧社。这是辽宁第一个较正规的话剧团体,社长马殿元、副社长王权祥、导演部主任吕馥棠。民国16年(1927年)5月,爱美剧社应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之邀,为筹备平民教育基金,于基督教青年会大礼堂(在今民主广场)演出,上演反映家庭和社会矛盾的悲剧《千秋遗恨》等话剧。民国18年9月,车向忱组织“奉天学生平民服务团”,在奉天郊区大韩屯等地演出《改良医院》、《盲》等话剧。
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颁布《艺文指导纲要》,实行文化专制,辽宁地区刚刚兴起的群众话剧热潮,遭受严重打击。但有些民间话剧团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继续顽强地活动着。民国28年(1939年)夏,金山龙、杨若朱、王宗仁等人创立沈阳业余话剧团,上演丁西林的旬幕话剧《无妻之累》。该团后与奉天话剧团合并,改名为国际剧团,由李乔、金山龙任编导,先后在南市国际剧场(今辽艺剧场)演出《屠户》、《塞上烽火》、《夜深沉》、《生命线》等话剧。之后,庄河县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演出《和睦家庭》和《家》,本溪徐殿林自编自演话剧《爱情三部曲》,鞍山进步作家阎力夫组织了众声话剧团,演出他创作的话剧《警惕》等。
这一时期,伪政权组建三大御用剧团“大同剧团”(长春)、“剧团哈尔滨”、“奉天协和剧团”,均隶属伪协和会。“奉天协和剧团”建于民国27年9月,全团百余人,“负有完成协和会文化方面的重大使命”。主持人原笃(伪满州国剧团协和会委员长)、瑞山进、安田均系日本人。是年11月举行小公演,剧目为《除夜歌声》。民国28年6月,举行首次大公演,剧目为《东宫大佐》、《在牧场》;同年12月举行巡回大专演,剧目为《从军伍》、《血轨》等。这些剧目都是为日本侵略者歌功颂德的。截至民国30年,该团共创作演出了20多个剧目。从民国30—32年间,该团在东北各大城市演出《雷雨》、《萌芽》、《欲魔》等。民国31年(1942年)在奉天演出苏联名剧《怒吼吧,中国》,内容是揭露英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历史。日本演出此剧的本意是想宣扬英美列强蚕食中国的罪恶,激起中国人民对美、英帝国主义的仇恨。但事与愿违,反倒激起了广大观众对侵华日军的无比仇恨,群众争相观看,上座空前。这使日伪统治者大为惊恐,立即勒令停演。此外,日伪还在辽宁各大城市组织剧团,为日本侵略者服务,如协和剧团(大连)、协和馆剧团(安东)等。这些剧团在“八·一五”东北光复后相继解体。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抽调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来东北,在辽宁地区组建一些文工团。这些文艺工作团每到一处,都边演出文艺节目,边做群众工作,并帮助各地积极建立文工团、队。编演了大批活报剧、小话剧等,为东北、为辽宁地区新话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沈阳、大连、安东等地还组成了一些民间话剧团体,他们是自筹资金、自愿结合的民间私营职业剧团,如大连的东艺剧团、光复剧团、中华青年剧团、辽东剧团、大连剧团、中苏友好剧团等,演出了话《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等。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所属的“政工队”及一些国民党操作的话剧团,曾一度把持辽宁各地特别是各大城市的话剧舞台,他们在沈阳、大连、安东等地演出一些反动话剧,如《天字第一号》、《野玫瑰》等,同时,也演出过《雷雨》、《日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全省各市均成立了话剧院、团。几十年来,话剧发展较快,培养出一批省内外较有声誉的演员队伍。
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1928年又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它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话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
[编辑本段]【特点】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编辑本段]【经典剧目】

话剧的经典剧目主要有《黑奴吁天录》(作者:曾孝谷、李叔同 )、《名优之死》(作者:田汉)、《年关斗争》(方志敏主持创作)、《终身大事》(作者:胡适)、《一只马蜂》(作者:丁西林)、《获虎之夜》(作者:田汉)、《五奎桥》(作者:洪深)、《雷雨》(作者:曹禺)、《这不过是春天》(作者:李健吾)、《日出》(作者:曹禺)、《原野》(作者:曹禺)、《上海屋檐下》(作者:夏衍)、《夜上海》(作者:于伶)、《屏风后》(作者:欧阳予倩)、《放下你的鞭子》(作者:陈鲤庭)、《北京人》(作者:曹禺)、《屈原》(作者:郭沫若)、《法西斯细菌》(作者:夏衍)、《梁上君子》(作者:佐临)、《抓壮丁》(作者:陈戈、丁洪、戴碧湘等集体创作)、《风雪夜归人》(作者:吴祖光)、《升官图》(作者:陈白尘)、《桃花扇》(作者:欧阳予倩)、《龙须沟》(作者:老舍)、《马兰花》(作者:任德耀)、《关汉卿》(作者:田汉)、《茶馆》(作者:老舍)、《蔡文姬》(作者:郭沫若)、《赫哲人的婚礼》(作者:乌·白辛)、《于无声处》(作者:宗福先)、《大风歌》(作者:陈白尘)、《陈毅市长》(作者:沙叶新)、《松赞干布》(作者:黄志龙执笔,次仁多吉、洛桑次仁)、《风雨故人来》(作者:白峰溪)、《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作者:刘树纲)、《狗儿爷涅盘》(作者:刘锦云)、《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作者:杨宝琛)、《天下第一楼》(作者:何冀平)、《红蜻蜓》(作者:欧阳逸冰)、《李白》(作者:郭启宏)、《商鞅》(作者:姚远)、《北京大爷》(作者:中杰英)、《立秋》(作者:姚宝瑄、卫中)、《黄土谣》(作者:孟冰)、《有一种毒药》(作者:万方)、《暗恋桃花源》(作者:赖声川)。
[编辑本段]【话剧史料】
贾俊学
早期话剧辛亥时期和在港、台演出史料收藏难又加了个更字,可这两项又是中国话剧史不可分出的一支:在我话剧史料收藏中最有突破点的是辛亥时期和港、台这两部分,最值得“大书特书”。
抗战胜利后在香港活动着地下党领导的中原剧社,此剧社分别由(东江纵队鲁迅艺演队、艺专、艺联、新中国演剧四队部分成员组成)这个剧社常以票价低廉联系普通民众。曾演出过章泯、瞿白音导演的《升官图》和《以身作则》。
1948年夏,在夏衍、邵荃磷同志的倡议下,由在香港的建国剧社、中原剧社、中华音乐学院在香港联合演出歌剧《白毛女》。这是香港首次公演解放区的大型歌剧。当时香港政府由“华民政务司”审责剧本和发放准演证。为了争取审查通过,除派人打通内部关系外,并在送审时强调《白毛女》是描写“白毛仙姑”的神怪传奇歌剧而得以批准上演。上演后轰动港九连场爆满,有的观众从澳门、新加坡等地赶来看戏。由于影响太大,国民党曾派特务打手在演出时多次捣乱,国民党的报纸《国民日报》以醒目的大标题:“八路军军妓李露玲(饰喜儿的演员)潜入香港扰乱人心进行共党宣传……”但因当时的港督及其随员们曾看过演出。港府已批准公演,尤其是观众踊跃,港九各界人士支持《白毛女》的演出,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捣乱未能得逞,《白毛女》在港演出取得极大的成功。当时在香港的社会是弱肉强食,是冒险家的乐园:社会风气是有头有脸的人吃香。为了阻止反动派的非难,演员们找到了一位老太太出面帮助,此人就是连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都害怕的何香凝先生。
《白毛女》演出后,何香凝先生为了庆祝演出,特邀请全体演员到九龙港浅水湾海滨吃海鲜晚餐联欢。
当时在港的郭沫若先生为《白毛女》演出而做了“悲剧的解放”一文指出:《白毛女》的故事,是在解放区中传播得很广的一件抗日战争中的事实。《白毛女》这个剧本的产生和演出也就毫无疑问,是标志着悲剧的解放。这是人民解放胜利的凯歌或凯歌的前奏曲。
在抗战期间1940年沪港粤少年青年随军服务团在香港公演了夏衍先生的抗战剧《一年间》(因便于香港政府审查通过剧名改为《花烛之夜》)。导演林蜚,演员巴鸿、鲍淑英(苏茵)、黄汉生等。
1946年“新中国剧社”(1941年皖南事变后在广西成立。此剧社付出了周恩来的心血,战时一直由我党南方局资助演出思想和艺术水准高的剧目)应台湾长官分别邀请赴台演出《郑成功》、《日出》、《牛郎织女》、《桃花扇》。面对祖国人民带来的话剧,台湾人民热烈欢迎新中国剧社。当时的“新中国剧社”一网打尽了当时中国话剧界的翘楚人物和全部俊才。
新中国剧社负责人是瞿白音
职员表包括:石联星、朱琳、李露玲、戴爱莲、苏茵、曹泯、尤梅、叶露西、许秉译、严恭、贾克、王逸、汪龚、特伟、查强磷、石炎、张友良、姚平、蒋柯夫、张凯、李巴鸿、岳勋烈等。
创艺人:田汉、洪深
特别演员:白杨、舒绣文、魏鹤龄、王人美、沙蒙、郑君里、金焰
特别导演:洪深、史东山、司徒慧敏、章泯、欧阳予倩、蔡楚生
特别编剧:田汉、曹禺、阳翰笙、夏衍、宋之的。
这些俊才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是话剧或影视界的中坚力量。
[编辑本段]【话剧与戏曲】
百年话剧与戏曲的诗化“联姻”
张婧
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做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举例言之,京剧《秋江》“行船”一场,老艄翁摇桨渡陈妙常追赶赴考远行的潘必正,舞台上既没有水也没有船,全凭演员的形体动作表现颠簸摇荡的情景,时而急流险滩、时而风平浪静,表现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与传统戏曲不同,根植于欧洲文化土壤上的话剧无论是透视社会人生的角度,还是具体的舞台场景,都呈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同样表现行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名剧《奥赛罗》对威尼斯小船的处理可谓极尽逼真之能事:十二个人推动巨大的船身,以风扇吹动麻布口袋,模拟浪花的声音。写实的话剧虽然能让观众产生“走进故事”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堆砌使有限的舞台空间缺少了灵动飘逸之美,话剧导演逐渐认识到,写实与写意不应是泾渭分明的两极。
从西方绅士到谦谦君子,话剧以兼容并蓄的胸怀从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焦菊隐先生说:“以话剧之形,传戏曲之神。”话剧向戏曲借鉴不仅是摹仿其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化”其内在神韵。《茶馆》中舞台调度的曲线美、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以及人物身姿台步的造型美,都是戏曲手法的集中体现。此外,徐晓钟导演在《桑树坪纪事》中以歌队、舞队的表演展现劳作情景,增强了戏剧的写意性;话剧《万家灯火》“停电”一场巧妙运用京剧“夜深沉”的曲牌烘托气氛;林兆华导演在《白鹿原》中以陕西秦腔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实现了地方戏与话剧的完美融合。
戏剧理论家马少波说:“实而不虚,必浊;虚而不实,必浮。”相信话剧与戏曲的虚实互补、诗化“联姻”必将为百年话剧撑起一片朗朗晴天。
[编辑本段]【话剧演出场馆】
首都剧场 人艺实验剧场 东方先锋剧场 人艺小剧场 八一剧场 蜂巢剧场 朝阳9个剧场
北演·东图剧场
保利剧院
上海剧场 上海话剧中心 上海戏剧学院校红楼黑匣子剧场 下河迷仓(上海民间话剧中心

⑼ 商鞅的悲剧性有哪些

自古以来,商鞅变法是改革家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个案,不仅因为它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多变法中最成功的范例,其主人公商鞅悲剧性结局,令许多仁人志士和文人骚客扼腕长叹。即使在二千多年后,以他的故事所编成的话剧《商鞅》在京公演时,许多“心有戚戚焉”的观众黯然泪下。
对于商鞅的悲惨命运的原因历史追问,史学家诸多点评,无非下面几点:一是改革方法过于霸道,借用秦孝公授予的绝对权力采取中间强行突破的方式,用斧头劈开一堵堵障碍墙,触动了许多权贵者的利益。在这过程中,为了树立威信,做事绝决,连秦国太子的两位师傅,因为偶然的小错,也要割鼻刺字的,一点面子也不给,不给别人同时也给自己留条后路。
改革的大靠山秦孝公死后,郁闷已久的太子即位,商鞅仍不知大祸已将临头。孰不知,太子的师傅在被割鼻之后,虽八年闭门不出,却每日派人注意着商鞅的一举一动,定时汇总分析,商鞅却自以为对秦国的变法有大功,大权独揽且行事张扬,仇家越结越多,自是死路一条。
第二点有点佛家因果报应的味道,据说也是成语“作法自毙”的语义来源。商鞅逃亡时,赶到函谷关时,夜幕已经降临,城门按时关闭。当时追兵紧追不舍,但只要熬过一个晚上,次日清早在追兵带来追杀令前出关商君就龙潜大海虎归山了,以他的才华与声望,久受暴秦之苦的六国肯定视之如法宝,即使无人敢得罪秦国而收留他,隐居也是一条不错的归途。
想来当时无电报电话之类的东西,恐怕连鸽子传讯都未发现,函谷关守将尚不知咸阳城中的变故,不知他们尊敬或者说是恐惧大于敬重的商鞅大人在政治斗争中已经沦为咸鱼,且已经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利用此空档,还是极有可能混蒙出关逃出生天的。
可命运却和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到一家小店投宿时,店老板要他出示身份证件,并说这是我们商鞅大人制定的法律,让没有证件的客人投宿,店主人要受连坐之罪。
据说当时商大人恨恨地说:原来我制定法律的弊端,竟到了如此地步。那种感觉如同一名铁匠打了一把名刀,天天赏玩却有一天发现它竟插在自己的肚皮上。
不得已,商鞅逃到自己的封地,组织家丁进行抵抗,可微弱的抵抗运动很快被追兵粉碎,人们甚至怀疑这场历史记载的小规模抵抗是否存在,虽然没有资料可供参考和佐证,但我内心确信商鞅兄弟最后的命运很可能是被他的仆人们五花大绑缚去领赏的。
原因之一商鞅的行为已经是构成叛国罪,追随者不仅要冒送命的危险,还会株连家人,如此大风险的博弈,且成功的概率基本为零。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大势已去,众叛亲离也莫怪;二是按照秦律,擒住商鞅,不仅可能保命,还可能换取荣华富贵。
其实,在重义信诺的春秋时代,慷慨赴难者多如星斗,取身取义是一种时尚。但法家主张严刑峻法的,商鞅也是如此,他蔑视儒家的仁义道德,相信“霸道之说”和“帝王之术”,平素行事,刻薄寡恩,玩权弄术,对手下之人,视之如鹰犬走卒,呼之驱之利用之还内心轻之贱之,得势之时尚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风光得很也自信得很。但一朝失势,没了黄金和权力,自然没有死士替其卖命,更别说义士舍生取义共赴黄泉了,被卖也是活该。
但我认为,这还不是商鞅命运的终极原因,商鞅的宿命,非天谴,非因果,而是其在变法中长期施行的愚民政策所致。
愚民思想并不是商鞅的首创,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中,较早提出“愚民”观点的是道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古之善为治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庄周则更是将老子的观点绝对化,他主张取消一切制度、规范和文化,认为只有“绝圣弃智”,人与人之间才能消弥纷争,社会才能安宁。
法家思想更是强调愚民,但不同的是,道家主张愚民是因为他们认为智者多争,而法家主张愚民是因为统治的需要。
在春秋战国诸子中,商鞅的愚民主张是最明确、最有系统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商鞅认为:君主要想称雄天下,首先必须驯服自己统治下的人民。他在个人著作说《商君书?画策》中说:“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必先制其民者也。” “制民之道,务在弱民。”而弱民之道则是使民“朴”,也就是愚民,“民愚则易治也”。
商鞅认为,人民“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 由此可见,商鞅主张愚民的原因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弱民的目的。
他所说的“淫”就是指人民有知识、用智巧。人民好学问,就会老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打仗,为什么税收如此之多之类,不利于统治阶级对思想的控制。因此,为了弱民,就必须禁《诗》《书》、废学问,他认为“国去言民则朴,民朴则不淫”,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只服从命令而不问是非的好百姓和好士兵。
为了使人们自发进而自觉地放弃思考并在全社会形成鄙视学问的风气,商鞅提出禁止儒生、大臣、诸大夫游学、游仕,闭塞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让人民愚昧无知。同时设立奖励军功的制度,规定在战场上取得敌人一首,即升一级。于是,秦国的百姓就在这种政策中被培养成无知且无畏,拒绝思考却服从命令,善于攻击却没有信仰的士兵,成为秦帝国战争资源最重要的部分。
商鞅的愚民政策为秦王国的统一霸业不断地输出格式化士兵,但也为自己的宿命铺垫了一种必然━━那就是,当他被判处车裂之刑押到刑场时围观群众眼神中的冷漠甚至兴奋。
人们根本不知道宫廷之中发生了什么,也不想去知道商鞅之死是否公正。他们只知道,秦国原本在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商大人要被五马分尸了,他们兴奋地围在道路两旁,想看看这位平常出巡时前呼后拥的权势者的神秘面目。
无从揣摩商鞅这位悲剧英雄面对着拥挤的人群时做何感想。或许,他双目紧闭,牙关紧咬,无话可说。一则行刑官根本不可能给他张口的机会,二则,对着一群没有思考能力没有是非标准的愚民有什么好说的?
对于他们,最好的方式是下命令,对于来自权力的命令,他们将在一瞬间由绵羊变成豺狼,冲向攻击目标。或许,他们曾经无数次服从并执行过商大人的命令,但此时,在他们看来,商鞅只是一个被押向刑场的囚徒,不可能再服从或追随他,除非他重新获得权力。
这就是商鞅在秦国变法所获得的最重要的收获。如果说社会发展有宿命的话,那就是撒下是什么种子,结出来的必然是什么样的果子。
中国法治之始,须从开启民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