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有纪念一二九运动的话剧剧本 急需!

[资料]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

第六节 广播剧

一、概况
1949年11月上海广播剧团成立后,上海电台就有了自己的广播剧。由团长吴淞等改编演播了《感谢斯大林》、《我们夫妻之间》、《新事新办》、《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多部广播剧。50年代中、后期,又有《韩梅梅》、《红旗手》、《把大炮带回家的兵士》等一批广播剧问世。
进入60年代,上海电台的广播剧形成了一定规模。录播了《觉醒》、《两幅油画》、《红色的轨道》、《连长和战士的故事》、《看女儿》等一批广播剧。不仅数量较前一时期有了成倍的增长,质量也有新的提高。这时,编导运用音响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艺术构思已较为成熟。《两幅油画》、《红色的轨道》在思想性艺术性上已有相当水平,获得了广播界的好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6年12月播出了反映越南人民抗美斗争的《越战越强》。1967年9月初播出了上海戏剧学院造反组织演播的广播剧《谈心》,批判所谓“资产阶级教育路线”,以后还以“广播小说”的名目播过备战备荒内容的《战备水泵》和批判“先验论”内容的《暗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电台逐步恢复录制和播出广播剧。1978年3月5日在少儿节目中播出了首部录制的广播剧《山城报童》,在文艺等节目中还播出了《琴声》、《献身》、《瞎子阿炳》、《小爱莉的星期天》、《木偶奇遇记》等。
1980年10月设置了“广播剧场”栏目后,上海电台几乎每月都有新录制的广播剧播出。其中有反映与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为题材的广播剧《神圣的使命》、表现张志新烈士事迹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等。1986年7月,上海电台成立了广播剧科,在节目设置上增辟了“广播连续剧”栏目,并在广播剧录制工作中形成两条生产线,实行流水作业,开展友谊竞赛。两者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创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广播剧艺术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及管理的新模式,使广播连续剧好戏迭出。《特殊巡官》、《W、P行动》、《上海的早晨》、《月朦胧·鸟朦胧》、《大洋彼岸的百年恩仇》、《橡胶大王传奇》、《太太学堂》等都在听众中掀起了收听热。如《特殊巡官》播出后,在很短时间里就收到4000多封听众来信。
1990年8月10日上海电台推出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八○三》,开创了上海广播剧的新局面。该剧是抓住上海听众关注的本乡本土的刑侦人员侦破大案要案,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热点问题而精心录制的。编导通过艺术构思和提炼,颇为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刘刚这一艺术形象。该剧的内容有:东北虎列车抢劫案、海洛因空中走私案、鳗鱼苗掠夺案等等一大批案件。情节惊险曲折,表演生动细腻,音响变幻丰富。(如在“擒拿东北虎”的一场戏中,两名抢劫犯在列车上拒捕而自戕身亡,其手段极为残忍。编导借用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元素,巧妙而细腻地处理了这场戏。)许多配音明星:乔榛、曹雷、丁建华、刘广宁等参加了演播。他们通过各具特点的语言艺术,强化了广播剧的艺术魅力,把各种角色表演得恰如其分。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八○三》从1990年8月始播到1995年7月播完最后1集,共39部208集。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均创中国广播剧之最,全国有33家电台先后播放,掀起了经久不衰的收听热。在众多的热心听众中,就有文学大师巴金。1992年,此剧的全国发行暨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有包括中央台在内的35家电台人员与会,订购前102集的有33家,创经济效益近10万元人民币。
〔广播剧导演和演播人员正在录音〕
二、剧本创作
上海电台的广播剧本,有一个从偏重改编向改编与创作并重的发展过程。50年代初,仅有广播剧《红色的轨道》是创作剧目。它由上海电台编导陈榭创意,邀请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严励、强明参加编导。他们共同深入上海市公交公司,访问参加过解放前法商电车公司罢工的老人,并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三易其稿,最后完成剧本。其余的广播剧剧本,大都是根据小说、电影文学剧本、话剧、报告文学等改编的。如1952年,广播剧团根据报告文学改编为广播剧演播的《邵玉梅》、《三千里江山》等。建国10周年前后,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广播剧播出,并配以名家评析和作家本人谈创作体会。如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中的片断改编成广播剧《前仆后继》。播放时配合播出茅盾写的《怎样评价〈青春之歌〉》。将峻青的小说集《黎明的河边》中的一个短篇改编成同名广播剧。播出时还播了作家本人的文章《谈〈黎明的河边〉的创作》等。1980年春节期间播出的纪实性广播剧《生命的凯歌——献给烈士吕士才》,由上海电台编导祖文忠创意,邀集上海文艺界的耿可贵、张启蓉、任广智等人,深入吕士才生前工作过的长征医院,采访吕士才的夫人以及和吕士才一起参加过前线救护工作的医、护人员,并创作了剧本。该剧在中共上海市委发出向吕士才烈士学习通知的时候播出,为这一学习活动提供了生动的形象化资料。从那时起,广播剧的创作队伍日益扩大,创作剧目也逐渐增多。
1986年4月,中国首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上海电台组织作者将莎士比亚同名剧原作改编成4集广播连续剧《麦克佩斯》,以电台播放的方式参加了戏剧节,这在我国广播剧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我国莎剧演出史上的首例。该剧发挥了广播剧的艺术特长,将原作注重气氛的特征表现得颇具艺术魅力,在尖锐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麦克佩斯的形象。当时,一些报刊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和评述,评价此剧的成功及其深远影响。编导还曾将该剧的盒带送给国际莎协大大、英国莎士比亚学院院长布罗克·班克教授。他欣然接受,并说要带回英国,陈列于莎士比亚纪念馆。
1990年8月推出的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八○三》,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先后组织20多位剧作家深入公安刑侦第一线,将当时广大群众所关注的大案要案作为创作素材,同时广泛征求包括“803”原型在内的许多听众来设计该剧的剧情和结尾。短短的两个月中就收到300多篇设计稿。编创人员由此捕捉到听众的欣赏热点和审美情趣,打破常规,采用“开放”结构,边播出边创作,不时地吸纳听众反馈的意向。
三、演播
在初创时期及以后的一些岁月里,采用的是“直播”形式,演播人员在演播室里即演即播出,听众则是即刻听到,这是“演播艺术”阶段。那时虽有蜡盘和钢丝录音,但因技术过于复杂,放音播出又很不方便,所以采用了“直播”。
随着磁带录音迅速发展,广播剧由“演播艺术”演进到“构成艺术”。由“前期录音”和“后期合成”两个制作过程完成,不再是即演即播出,而是制成后对外播出。
由于有了较先进的录音设备,艺术创作人员积极探索广播剧由“直播”向“录播”转轨的技术手段和艺术特点。既是“构成”,录制中就大有施展、“调度”的余地。它可以运用“蒙太奇”等艺术手法,打破戏剧结构的传统模式,少受时空局限。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心理活动更为丰富,情节开展更为曲折,语言更加动听,音乐、音响和语气更为适当、贴切。从而使广播剧在艺术质量上有了一次飞跃。例如,在制作《一封将要寄出的信》、《蓝天下一支绿色的歌》等许多广播剧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混响器、延时器、电子合成器和调音台等设备,试用虚实声音的反复交替描述时空的转换和人物的内心活动,以求达到想象天地的无限延伸。在《拨响生命的琴弦》中,对男女主人公的脚步声、缝纫机声作了音响特写,充分展示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等。“构成艺术”的成功应用,还受到外国同行的赞赏。1990年底英国马里澳电台节目部主任兼苏格兰著名节目主持人勃兰恩·安德逊,在上海连续4个月听了上海的广播剧之后,他认为上海电台的广播剧的音响因素和声音层次的组合、运用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其制作水平已和国际上先进国家相当。
四、体裁与题材
上海电台的广播剧,在题材方面遵循百花齐放的方针,力求做到多样化。有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外国题材,神话、童话、民间传说题材,科学幻想题材,以及取材于现代、古典名著和戏曲剧目等。在品种方面有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微型剧和小中大型剧;有主要面向成人听众的,也有面向少年儿童的;有戏曲广播剧、音乐广播剧;有严肃的、诙谐的;有正剧、悲剧、悲喜剧、闹剧;有普通话的、方言的;有探索性的;还有根据外文原版译制的;与外国合作录制的等等。就方言广播剧来说,用沪语演播,具有浓郁的本地色彩,特别受到上海地区听众的欢迎。其中,1964年2月播出的方言广播剧《李木匠和他的妻子》就富有沪语的特殊魅力,在上海市民中有一定影响。与该剧同一时期还录制了普通话广播剧《李木匠和他的老伴》,也很受欢迎。又如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根据他的作品改编录播了同名广播剧《长明灯》、《风波》等,同期还编录了探索性广播剧《还我299个吻》。1984年4月播出的《蝴蝶泉》,是上海电台制作的第一个立体声广播剧。它有效地运用了立体声技术,剧中人骑马前逃后追的音响场面,以及男女主人公告别时回荡在山谷间的由近到远的呼喊声,都有逼真的环境感,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1985~1991年更多地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改编了广播剧,包括《聊斋》系列、《三国》故事系列、《水浒》故事系列。
五、展播
为推动、繁荣广播剧制作,1981年元旦起,上海电台和全国各省市台联合举办广播剧展播月活动。各兄弟台为此新录制的广播剧达300多部。展播期间,共有26家电台播出新录制的广播剧32部。这是广播剧的一次丰收,也是广播剧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举。
1988年上海电台主办第一届“白玉兰”杯广播连续剧评奖活动。这次评奖与学术研讨结合起来进行。受到各兄弟台的好评。
1989年,又主办第二届“白玉兰”杯微型广播剧大奖赛,其做法也别开生面。为举办这次赛事,曾在全市广泛征集改革开放以来以市民生活为内容的微型广播剧故事,引起听众很大兴趣,共收到来稿800多篇。上海电台广播剧科还为参赛广播台(站)的专业人员,工厂、学校广播台半专业人员,以及广播爱好者,举办改编、制作微型广播剧培训班,颇受欢迎。这种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的做法,为吸引听众参与广播,推动微型广播剧制作,是有益的尝试。
1990年,上海电台主办第三届“白玉兰”杯全国广播剧剧本评奖,共收到参赛作品247篇,作者遍及20多个省市,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有较强的现代感,达到了相当水平。
六、获奖与出版
上海电台在历年的全国性、地方性、部门性(如煤炭部)、国际性评比评奖中,均有广播剧作品获奖。1980~1993年,就有28个广播剧获不同种类的奖项。如1983年,上海电台与日本合作录制的广播剧《上海幻影路》,荣获日本文化厅艺术节大奖。此剧在日本播放后,引起强烈反响。《东京新闻》、《朝日新闻》等报刊发表评论,给予高度赞扬。“东京放送”还专门为此举行酒会,热烈祝贺中日广播剧首次合作成功。1984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丹桂杯”评奖中,《拨响生命的琴弦》兼得四奖,即最佳剧目奖(综合奖)和三个单项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编辑奖、最佳录音奖。1989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第一届“蜀秀杯”广播剧评奖,《火车在黎明时到达》获一等奖。1991年第二届“蜀秀杯”广播剧评奖中,《超越生命》获一等奖第一名。
上海电台的广播剧不仅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专业人员的好评,还受到出版界的注意。如1991年《三国》系列广播剧出版了盒带后,台湾的音像制品商重版,发行到东南亚一带。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八○三》播出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为之出版了文学剧本选。书印1万册,一上市即售完。另外,该剧还出版了连环图画。同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当代广播剧剧本选《太阳·月亮和吉他》,其中收有上海电台编辑达世新编剧获第三届“白玉兰”杯剧本奖一等奖的《采访外的采访》和由编辑瞿新华编剧获“吉化杯”一等奖的短剧《天下第一妻子》。瞿新华还出版了两本广播剧剧本选。
上海电台的广播剧工作者,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并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出版了一些著作,如祖文忠的《广播剧电视剧概论》。书中的一些内容被北京广播学院用作教学参考材料。戎雪芬等也在公开和内部刊物上发表了理论文章。上海电台还积极支持广播剧专业刊物《中国广播剧》的创办,并直接为之编辑出版了4期刊物。
第七节 少儿节目

《少儿节目》是上海电台历史较久并受到听众喜爱的节目之一。始办于1949年7月。节目设置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的特点和要求而变化和发展。先后举办有《儿童节目》、《儿童园地》、《少年儿童节目》等。为填补上海电台少儿节目在年龄层次上的空白,1982年6月1日创办以学龄前儿童为收听对象的《百灵鸟》节目。1990年5月4日又举办和中学生在电话中进行思想交流的《中学生热线电话》。1993年7月,上海电台青少年系列节目改版,以杂志型综合编排。《少年儿童节目》改名《快乐少年》,并创办由中学生自采自编自播的《青春·太阳》节目。
《少儿节目》1982年荣获“上海市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一、《少年儿童节目》、《快乐少年》
上海电台对少年儿童广播的节目,最早称为《儿童节目》,于1949年7月开办。由上海市教育局(初教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委少儿部、上海市教育工作者工会、《新少年报》社和电台联合组成的“儿童广播工作委员会”组织领导。电台和上海市教育局各一人负责编稿兼播音。
《儿童节目》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少年儿童。1949年初创时,儿童节目与妇女节目在同一个时间轮流播出。以后每天播出。时间分别是45分钟、30分钟、20分钟,也安排过1小时。
节目经常组织小学生到电台表演文艺节目或进行猜谜比赛。寒假则利用广播给小朋友上补习课,并帮助他们成立通讯组和收听小组。据从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的10个月的统计,来电台广播的有64个学校的小学生,共播出219次,儿童来信达1900余封。1950年初的寒假,有组织地收听学习课的小学生达4万余人。
《儿童节目》组织过两次有影响的庆祝“六一”广播会。如1951年5月31日的广播会,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上海市教育局长戴白韬、青年团上海市工委书记张本及劳动模范干菊生等向儿童讲话。全上海市有组织收听广播大会的儿童近10万人。
《儿童节目》不定期地设置有“时事讲话”、“祖国建设”、“好书介绍”、“小常识”、“学校生活”、“队生活”、“新人新事”、“小信箱”等栏目,同时大量播送儿童们喜爱的故事、歌咏、小说朗诵、话剧、广播剧等节目,注重思想教育和知识性的内容。
1955年4月4日《儿童节目》改名为《少年儿童节目》。收听对象主要是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少先队员。
在60年代,《少年儿童节目》每天播出30分钟,重播两次。设有“在世界地图上”、“在上海地图上”、“上海的故事”、“老师的话”、“红与专故事”、“好朋友信箱”等栏目。其中裘惠英讲的《李白烈士的故事》和《秦鸿钧烈士的故事》,小说《我的一家》中的欧阳立安形象,毛大大的好孩子刘文学的故事,以及施小妹、吴运铎、高玉宝、盛利等著名人士谈学习的故事等,对少年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很受儿童们的欢迎。
在“第二届红领巾月广播会”上,儿童把开展“万能双手”运动中积累的购买“红领巾号”拖拉机的款项献给国家,由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代为接受。当时,少年儿童收听十分踊跃,广播会进行中,电台三、四楼各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反映强烈。
1967年1月,由于“文化大革命”原因,《少年儿童节目》停办。1970年6月1日,节目恢复,取名为《对红卫兵、红小兵广播》。1970年11月9日起,单独举办《对红小兵广播》节目,直至1975年5月12日,恢复《少年儿童节目》的名称,每天播送2次,每次20分钟。
7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文艺节目很少播出,仅有八个“样板戏”。为改变节目的贫乏状况,《对红小兵广播节目》在1971年制作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台第一个广播剧《小树苗》。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专业人员编写。此剧剧本好,制作细致,这在当时政治背景下是难得的儿童剧。1973年4月12日起,在“科学常识”栏目里,播送“一次有意义的参观活动——《人是从哪里来的》”共五部分。此节目播出后收到很多来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都来索取材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少年儿童节目》恢复了优秀的传统栏目,一批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少儿广播节目也脱颖而出。
恢复教歌节目后,教唱的歌曲有《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我们从小讲礼貌》等。
1977年由戎雪芬编导制作了第一个外国题材的广播剧《小爱莉的星期天》,令人耳目一新。7月4日播出后,少儿听众一再要求重播。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全国很多家省(市)电台都前来复制此剧并播出。
《少年儿童节目》还设立许多适合少儿收听的,富于教育性、知识性的专栏。其中有:
“小小知识宫”专栏。1978年11月3日起设立,成为少儿节目中保留时间最长的栏目,延续了10多年。该专栏向小朋友介绍各种有趣的知识。如树木为什么会落叶?电影院的墙壁为什么凹凸不平等。以后,编辑孙自伦和徐杰等又把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性问题,用故事形式串连起来,编了《朱小亮的故事》(16篇);《董小冬的故事》(12篇);系列科学幻想故事《张小奇的奇遇》(50集)。
“文学书架”专栏。介绍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和适合儿童课外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曾播出配乐童话:《卖火柴的女孩》;儿童文学作家贺宜的广播稿:介绍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和他的《卖火柴的女孩》;配乐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介绍19世纪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当他们是少先队员的时候”专栏。1979年开办。介绍少年时佩戴过红领巾,如今已成为劳动模范、演员、科普作家和运动员的著名人物的故事。曾播出女乒乓球运动员黄锡萍、科普作家叶永烈、电影演员达式常以及毛信贤、张海迪等人的故事。
每逢寒暑假,《少年儿童节目》都播送中、长篇故事。1979年7月开始播讲中篇故事《小金马》。以后还播讲过外国故事《格列佛游小人国》共8集;西游记故事选:《孙悟空大闹通天河》;中篇故事《哪吒》、《豹子哈奇》等。《哪吒》以它的紧张情节和对小主人公哪吒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的性格品质的描写,再加上播音员郭冰有声有色的演播,深深吸引了小听众。播出以后,很快收到来信七八十封,他们表示,哪吒的除暴安良、助人为乐的精神使他们受到了教育。
1980年6月3日播出了儿童广播剧《“小马虎”历险记》,通过剧中的“小马虎”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作风而吃足苦头的有趣情节,吸引并教育了小听众。同年8月27日开始播出上海电台录制的第一部广播连续剧《木偶奇遇记》,共5集,此剧是根据同名外国童话改编制作的。
1980年开办《暑假俱乐部》专栏,内容有报道夏令营活动、猜谜语、讲笑话等,收到听众来信9千多封。该专栏连续办了5年。
《少年儿童节目》的时事政治类专栏,为适应儿童的兴趣和特点,都尽可能做到有故事性,避免干巴巴的内容。如“听爷爷讲上海的故事”专栏,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反映较好。音乐故事《每当我们唱起国歌》,是向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成功做法。
1984年9月23日开设专门介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新栏目:“走进儿童文学的宝库”。第一次播出是介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早期作品中篇童话《阿丽思小姐》。同时还介绍了发生在陈伯吹和他的小读者之间的故事。该栏目先后介绍过儿童文学作家贺宜、任溶溶、任大星、任大霖、包蕾等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共播出了29集。
为方便收听,《少年儿童节目》从1986年4月14日起,又以分专栏按固定栏目播出的形式编排。星期一为“讲故事”专栏;星期二为“百花园”专栏,播送综合性文艺节目;星期三为“小信鸽”专栏,回答听众的问题和播送点播节目;星期四为“音乐小世界”专栏;星期五为“校园内外”专栏;星期六为“小小知识宫”专栏;星期日为“空中小剧场”专栏。
“小信鸽”专栏曾举办“学会管好自己的十个怎么办”和“学会与别人交往的十个怎么办”系列讲话。由黄家基编辑。讲话以谈心形式,解答少年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指导他们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1988年录制完成的大型系列历史广播剧《悠悠中华》,8月15日开播。该剧由梅梅编辑,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全剧共100集,每两集演播一个历史人物,反映了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到孙中山,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人物形象传神,故事曲折动人,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
1989年1月18日开办“小主人之音”专栏,由《少年儿童节目》和《小主人报》社联合主办。该专栏由15岁以下少年儿童自己采编、主持和播音。每月播出1次,每次20分钟,以后增加到30分钟。该专栏以“通过声音来反映少年儿童的愿望、追求、烦恼和喜悦,表现同学们各方面的技能和才华”为主旨,是少年儿童在更大范围参与广播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小主人之音”是综合性、杂志型节目,设有“青春校园”、“读书乐”、“动脑筋博士”等小栏目。
为了培养少年儿童对中国戏曲的兴趣,从1990年9月21日起举办《中国戏曲知识少儿广播讲座》。该讲座长达55集。它以人们较为熟悉的戏曲故事为经线,以各剧种的历史、特点、唱腔、流派、行当以及趣闻为纬线,交织成了一幅涉及南北方主要剧种的“百家梨园图”。其中讲解到的剧种有数百种,介绍的演员上千名,著名唱段200多段。有许多都是名人名唱,有的已是宝贵的绝版资料,深为人们喜爱。
1992年4月22日《少年儿童节目》推出了“浦江少年明星榜”专栏。编辑庄大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介绍值得少年儿童学习的楷模人物。其中有“十佳少年”许燕、“抗癌小明星”闵婕、小摄影家翁奇羽、小作家徐慧蕾、小提琴家乐薇薇等。该专栏受到广大小听众的广泛好评。
1992年10月1日起,开办音乐专题“历史的回声”,共20集。该专题从五四运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按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分集编排,小听众在欣赏这些具有代表性、艺术性的历史歌曲的同时,接受生动活泼的革命传统教育。
1993年1月,《少年儿童节目》推出反映外国五千年历史的100集系列剧《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该系列剧时间跨度长,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古埃及建立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长达五千年。编辑王佩飞精心挑选100个在外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著名人物和事件,通过编、导、演、制作等的共同创作,真实、生动、立体、形象地再现给听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等领域,让少年儿童从小了解世界,学习历史。该剧的音乐和音响也很有特色,使听众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知识。很受小听众和教师的欢迎。
同年7月5日,《少年儿童节目》改名为《快乐少年》。节目采用杂志型的编排方式,突出教育性同知识性、趣味性、游戏性相结合。每周一、三、五播出,每档50分钟,取消重播。《快乐少年》设有“校园芳草地”、“星星热线”、“小剧场”、“故事天地”、“音乐飞碟”、“小博士”、“辞海故事岛”、“快乐魔方”、“芝麻卡片点歌台”、“小主人之音”、“浦江少年明星榜”等栏目。其中文学类专栏“辞海故事岛”曾播出少年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故事》,共50集。“浦江少年明星榜”,曾介绍“神算子”——余捷。余捷曾创造大世界吉尼斯速算之最,并被评为上海市“双十佳”少年能手。“芝麻卡片点歌台”在教师节举办“为我的老师点歌”专题,在重阳节举办“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点歌”专题。如为百岁国画大师朱屺瞻、电影导演谢晋、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医学专家苏祖斐、足球铁门张邦伦、特级教师毛蓓蕾、劳动模范杨怀远等点歌。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此外,少儿节目举办了许多重要活动,如1984~1986年由上海电台文艺部、上海电视台文艺部、上海市妇联、上海市民族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3届全国“民族杯”小歌手邀请赛。上海、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云南、广西、宁夏、广州、延边等地和香港地区的小歌手演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儿童歌曲。电台直播其中的决赛等场次,并播出录音报道。
1985年举行《我的学习好方法》征文活动,收到上海和全国10个省市的500多封来信来稿,其中优秀征文稿件先后在节目中播出,并在1987年汇集成书出版。此书有较高实用价值,很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1986年暑假,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2家电台联合举办少年儿童“听音响、编故事”全国征文比赛,共收到全国各地征文1万多篇。上海地区有23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征文评委会在1987年从330篇获奖作文中精选出40篇,汇集成册,书名为《小灰粒旅行记——全国“听音响、编故事”获奖征文选评》,该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1989年国庆节前夕,与共青团上海市委联合举办全市少先队员参加的“蜂花杯”上海少年评比活动。从这以后,上海市开始举办“十佳少年”的评比活动。
1990年,“小小知识宫”专栏的编导,设想从民间采集孩子玩的好方法,通过广播传授给孩子们,获得强烈反响。“怎样玩”征文发出后,共收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万多封来信,提供了数千种供孩子玩的好方法。其中有校园游戏、弄堂游戏、军事游戏、棋类游戏、魔术游戏、智力游戏、趣味游戏以及动手制作的游戏等。这次征文也是一次民间游玩艺

『贰』 辽宁卫视晚上放的一部电视剧叫什么

辽宁卫视《周末王刚讲故事》(每周五晚22:20开始) 播出。

《穿越时空》系列是是东方飞云影视公司投资制作的电影于7月16日在辽宁卫视《周末王刚讲故事》(每周五晚22:20开始) 开播。共四部,目前已全部拍摄完成,分别为《穿越时空之明月郡主》、《穿越时空之灵格格》、《穿越时空之大清宫祠》、《穿越时空之来客》,由陈大伟、吴静一、于清斌、黄千格、陈真希、乔若熙、罗曼雅主演,导演:陈晓雷

『叁』 求<炊事班的故事>中主要演员的详细个人资料.谢谢!

洪剑涛(饰洪班长) 周小斌(饰大 周)
毛 孩(饰小 毛) 范 明(饰老 高)
姜 超(饰小 姜) 沙 溢(饰帅 胡)

洪剑涛(空政话剧团演员)——饰洪班长

主演的电影:《请把信留下》、《丑汉俊妻》

主演的电视:《水浒传》饰高衙内、《明星制造》饰孙大庆、《沉星档案》饰娱记丘小海、《杀青》主演饰律师何大伟、《救赎I》主演饰强奸犯李序文

主演的电视电影:《的哥的姐》、《无根令》、《丈母娘来了》、《车市多磨》、《真假市长》

主演的话剧:《谁家老婆进错房》

主演的小品:CCTV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系列小品《咱们的居委会》饰片警洪爱民

2001年CCTV春节晚会《道歉公司》饰经理

主演的情景喜剧:《体育人家》、《老威的X计划》

周小斌(空政话剧团演员)——饰大周

主演的电视:《父子情深》饰演靳宏武《人间烟火》饰演二和

《雷霆出击》饰演包建国《好爹好娘》饰演田茂林

《外国小孩中国爸》饰演大航《尉官二十刚出头》饰演连长。

《笑傲苍穹》饰演老马。《普通党员》饰演李天喜。

主演的电视电影:《公鸡打鸣母鸡下蛋》饰演牛兴旺,获首届电视电影金鸡奖提名奖,获首届

电视电影百合奖、五个一工程、全军“金星”二等奖。《祝你平安》饰演路平。《劲舞苍穹》饰演王长锁《翻身》饰演老大

主演的话剧:《豪情盖天》扮演吴思远

《和平之翼》饰黑滕一郎

主演的小品:《随军爹》扮演爹

《哨所夜话》扮演班长,获全军小品个人优秀表演奖

《亲情》扮演大喜,参加民政情大型文艺晚会

《春花》扮演大强,获全军二等奖

《今天》编导,扮演周大兵,获全军一等奖、编导二等奖、个人表演一等奖

《关怀》扮演红旗拉普雷达站站长,参加心连心艺术团“百年恩来”大型演出。

《免费打气》扮演免费者,获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百集小品”三等奖。

毛孩(空政话剧团演员)——饰小毛

主演的电影:《永远十九岁》

主演的电视电影:《兵哥》饰演大伟,获第十四届“金星奖”最佳男演员奖。

主演的电视:《一个姑娘三个兵》《大秦之腔》饰演韩子生《班禅东行》饰演班禅

主演的小品:《真情三十秒》获得九九年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观众喜欢的剧目二等奖。《我爱祖国的蓝天》等等

范明(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演员)——饰老高

曾参演并主演数部话剧及影视剧,有较强塑造人物的能力。热爱喜剧表演,主演的小品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欢晚会、总政治部双拥晚会。

主演的电视电影:《我和连长》本人与另一位主演,双双获得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首届电视电影最佳表演搭档奖。

主演的小品:《山海相连》获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个人表演一等奖。《听球》在第七届全军文艺汇演中,获人个表演一等奖。

姜超(空政话剧团演员)——饰小姜

主要作品:

电影:《能人于四》饰于柱子

电视:《校园先锋》饰朱小《日落长江》饰来福

话剧:《豪情盖天》饰马中仁《和平之翼》饰黑塔

电视电影:《大沙暴》饰石磊《公鸡打鸣母鸡下蛋》饰刘金山《翻身》饰二根

沙溢(空政话剧团演员)——饰帅胡

主演的电影:《聊斋·席方平》饰席方平

主演的电视:《危险进程》饰戴志军《上错花轿嫁对郎》饰沙平威《乾隆王朝》饰丰绅殷德《苍海游龙》饰皇甫定一

『肆』 话剧怎样评价

参考一下

我用半个月的基本工资看了一场一个人的话剧,不过心满意足得幸福漫溢。因为我也是用一半的价格看完一场完整的话剧。不过这场筹划已久的话剧最后我居然没有成功邀约到一个伙伴。(可怜滴王同学,这盘真的要怨你自己啊)
舞台很华丽,演员很华丽,音乐很华丽,灯光很华丽,谢幕很华丽……除了导演一切都很华丽。不过到最后我发现这个不华丽的导演也很让人心动。
观众很少,剧场很安静,连闪光灯也变得收敛(我以为,不带相机是一个话剧观众的基本的欣赏道德)。也许是离舞台很近,也许是背景在大多数时候都不留白,也许因为我正坐在黄金分割线的位子上(据说林导的戏从不在舞台中央上演,他有一道自己的黄金分割线),反倒来,感觉好象是场小剧场话剧。
关于效果
之一:布景
阶梯和三步式梯形让舞台从横到纵都有层次感,在很多场景里对剧情配合也很贴切,100层的办公楼微缩到舞台上,阶梯是个恰好的符号。舞台被办公桌椅不对称地分割成几个部分。我感觉一定有个角度是最能感受舞台立体感的。不是在最前面,当然肯定也不是在楼座。我坐的位子已经很黄金了,但还不是最好。
之二:音效
也许是第一次离舞台这么近,所以也第一次感受到这么华丽的音效。尤其是萦绕在几幕剧里淅沥的雨声,由近及远,很能裹人,连人物对白似乎也变得阴润起来。有一处轰鸣声(也许是雷声)我至今不知道是来自哪里,昨天在剧场里听得不是很真切,倒是前天在剧场外面被狠狠震撼一下。而我确信这音效不是意外而是剧情设定的。
之三:音乐
陈建骐的配乐很独立。单纯的钢琴伴音占据绝大篇幅。对场景的交代很内化,短小却不失力量,“李想之死”那短短的一分半旋律;让人回味无穷;精致但不失绚丽,“梦境”一幕的爵士舞步的花俏反而让人印象深刻;赵鹏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很是低沉而磁性,仿佛随雨幕一起淋漓而致。我想,因为对陈建骐音乐的认识,我要重新去看看那曾经没看下去的《花吃了那女孩》。
之四:服饰
据说张艾嘉全场衣饰价值3000万。从暗蓝条纹制服到无袖雪纺到亮片小西装到黑色晚礼服……没有一套是重复的,有绚丽有冷静又不失优雅。我尤其很是明智地带了望远镜仔细观察,那叫一个熨贴。制服、衬衣到西装,剪裁和面料一看就不一般,套用小综的台词“华丽又不失古典,古典中略现年轻儿”,包括他身上的西装和大衣。尤其喜欢琪琪那件淡蓝色长外套。 当然,还有鞋子。苏菲和张威的淡粉色高跟成为全场的亮点。说实话基本上只要她们一出场我大部分眼光就被她们的鞋子吸引了。
关于台词:
“看穿,看透,也看不见了。”
这是张威对着心事游移的大伟说的台词,我记得这是出现在“最后的晚餐”一幕。剧本是张小姐的,她对台词的拿捏自然是随心所欲。谢幕时林奕华说在这幕里,才女张小姐今晚又有很多自由发挥。我想自然是在那段篇幅不小的独白里。舞台剧的妙处就在于即使你看十场,也可能看到不一样的效果。音乐、台词、动作都可能有不同的进处。当时就记得了这一句。盘根错节的职场里处处布满陷阱,真情假意都很难分清也不用分清。“看不见了”,也许是条安然的生存之道。

关于剧情:
“梦境”
这一幕很歌舞剧,蒙太奇的味道有些浓。在张小姐的本子里还是能看到很多关于电影的影子。也有可能是林导的神经之笔~

“她不知道我知道她是谁”
名字很撩人,交代得却有些潦草。大概是因为李想和淇淇的缘故。整部戏里最薄弱的感情戏就在这里。感觉和南京版本相比有删剪。但整场剧下来小综的表现不可谓不好,很难相信从说话一贯慢半拍的他嘴里能倒出那么流利的句子。我用望远镜观察,他表演很努力,细节也很到位。只是对于舞台剧,没有镜头的帮忙,感情表现功力还需要修炼。
“坠楼”
大伟和李想坠楼的一幕很让人心惊(是灯光效果还是真的跌了,昨天坐在第一排的陈同学请务必回答我——已得到解答,是真摔。下面有垫子。然后切光,两人迅速回到后台)

为什么是李想?
林奕华曾经回答过“为什么是郑元畅?”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大伟拉的是李想,而不是张威苏菲还是其他的谁?”也许这个该问剧本艾嘉小姐。李想无疑是“理想”的符号。然而他在公司无足轻重的地位和苍白的角色重量却让理想这个原本应该有些重的戏本变得轻飘了。但是,我也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这样已经很好了。

关于表演
不需要表演的张艾嘉。
同样是近距离+望远镜观察的结果。对于舞台来说,张小姐仿佛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创作。而对观众来说,也许离舞台太近的确不是件很好的事情 。你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她只是用了五成功力在表演。剩余的部分,享受也好,创作也罢,都是水到渠成的随意。

表演太盛的王耀庆和谢盈萱
这两人应该算是整个剧组这在舞台剧方面的“大咖”。王耀庆表演太盛,和张小姐的随性相比,反而有些步调紊乱。但我的感觉证明,最喜欢也是最精彩的一场是他和谢盈萱那场说不上算不算感情戏的感情戏,恰当的激烈,恰当的歇斯底里。如果说大部分时候我还偶尔被华丽的舞台,动听的音乐和帅哥美女的艳丽分神而游离情绪,只有在这幕,舞台和背景被全数忽略,情绪也被全部投入。我很是后悔没有看到《包法利夫人》。据说这位台湾文艺腔很重的“苏菲”小姐竟然是可以演喜剧的。

关于谢幕:
所谓华丽不是指舞台上的风景,而是整个剧场的氛围。尽管演员的致辞和我在视频上看到的其他城市其他场次大同小异。但显然还是自然随性的。当林弈华发现3楼楼座还有唯一一位观众的时候,带领全体演员向她挥手致意,还问着,“你有没有很孤单?谢谢你。”这一幕把围在舞台前面的观众感动得一塌糊涂。开演前一天林导在经典讲过“独立话剧的生存之道”,我没去听。但照我的理解,对观众尊重,这是很重要的一条。
我站在走道上看完了谢幕。也竟不知不觉一步三回头的离开剧场,小综真的非常可爱。偶像当然是属于那些曾经和我一起在剧场外徘徊而焦急无比的小妹妹的。但是当你看到一只如此努力、投入和热情,在所有演员离场后还偷偷回头招手的“花瓶”,怎么能不喜欢呢?

前后记:
咀嚼不尽的华丽让我整个周末关于是否来看这场剧的痛苦纠结早已忽略不计(同样是开场前两个小时七十公里的一路狂奔)。剧场出来,下着大雨(如果雨小一点会更惬意),我的耳边却似乎还在一直回响“爱情优秀”那段华丽的旋律。当一个人看完一场美妙的话剧,漫步在雨里,这种感觉真是一生受用。也许有个伴,我们会一直热衷于讨论剧情却无暇享受这动人的回响,原来竟也是一种遗憾。如果不是走了太久,浑身浸透,我愿意像昨天一样充满地鸡血从加洲一直走到观音桥。当然,在走出剧场的时候,那密密遮遮的雨幕就让我就已经预料到了我明天的结局。来看话剧以前,我在家吃了四包板兰根加双倍的银翘片。(每当让我很鸡血的事情到来之前我都会状况百出。但是一当进入正题就会立即浑身充满鸡血。然而结局自然是病来如山倒)。

不过现在,我只知道,一个夜晚可以如此华丽~

『伍』 天津人艺版话剧《混世》演员表

大伟:王焕鑫 阿刚:张昕 沙漏大师:皓妍妍
艺术家:杨钧 谢特:张丛晓 姚姐:葛晓芳
张飞:马僮璘 交通协管员:高阳

『陆』 TVB自去年11月以来播了什么连续剧

《老公万岁》——2010年2月15日21:30翡翠台首播
My Better Half
类型 时装喜剧
演出 苗侨伟、张可颐、谢天华
李绮虹、曹敏莉
集数 20
制作
年份 2009年3月-5月
监制 唐基明
编审 罗宗耀
外景 香港
无线电视翡翠台首播
播出时期 2010年2月15日-2010年3月18日
播出时间 逄星期一至五 21:30-22:30 (连广告)

小男人造就恶老婆
程琛和高励心结婚7年,琛却一直受恶妻严厉管束,但琛往往吞声忍气,避免冲突发生。其实心并非想要做恶妻,只因结婚当日,无意中发现琛去幽会的证据,而且认定「男人必滚」。所以唯有心一直报复地「监管」这个「烂滚老公」。琛亲弟程义,自命情场狩猎者。时间都花在投资和爱情捕猎游戏上。义的新目标,就是药厂的新秘书缪灵芝。当义走上芝家共渡春宵之际,发现芝有一名小孩子,追问之下竟然忘记是自己跟芝多年前在异地发生短暂情缘的结晶品,义一直以「沟女不留种」为感情游戏铭言,今次正是老猫烧须。其实芝并非义之旧情人,实是商业卧底,她故意设下圈套,要从义入手偷取商业秘密,目的是要争取某新保健产品的代理权。当义怀疑芝子是否自己亲生,遂派琛假公济私跟踪芝北上深圳追査答案,琛於是率领好色及贪钱下属邝辛诉、孔爵鍚一行三人,号称「囧囧三人组」浩浩荡荡北上为义査过水落石出。
这边厢,心直觉琛等人北上鬼混,於是不动声色,与闺中好友亦是诉的新婚太太盘妮茜一起往捉奸。琛等突然发现老婆出现,虽然险象环生避过一劫,但心回到香港即喊要离婚,并以结婚当日琛去「幽会」一事来质问琛。琛恍然大悟,心多年来一直「监管」自己原来是一场误会,唯有澄清当日是赶往酒店,是要把失恋的弟弟义带走,并找来义前度女友尤嘉莉,说出真相。两夫妻误会冰释。同时间,芝奸计几乎得逞,可以顺利夺得保健产品代理权时,义使出反间手段,扭转颓势重夺代理权,赢了芝一仗。

《女王办公室》——2010年2月22日20:00翡翠台首播
《女王办公室》,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时装处境喜剧,以高清技术拍摄。
剧名:女王办公室
集数:80集
制作时间:2009年5月至10月
监制:黄伟声
制作单位:香港无线电视台(TVB)
编审:朱镜祺、卢美云、李绮华
地区:香港
主演:汪明荃、杜汶泽、何韵诗、吴卓羲、陈山聪、刘 江、卢宛茵、郭 峰 、张国强、邓梓峰

《情人眼里高一D》--2010年2月15日翡翠台,时装贺年短
片名:情人眼里高一D
类型:时装贺年短剧
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
集数:6集
片长:30分钟
监制:黄伟声
编审:黄洋达、潘漫红
拍摄:2009.12
播出日期:2010年02月15日~02月20日
播出具体时间:
星期一 19:00~20:00
星期二至五 20:00~20:30
星期六(大结局)21:30~22:30
剧情描述「丑男」祖蓝会变身成「俊男」Bosco饰演的「廑力信」,与子珊的「谢安腓」发展感情,而小仪的「荆止高」亦会变成「美女」苟芸慧的「杨仙华」,剧情与日本电影《反转猪腩是王子》雷同之馀又将「Kay臣(Eason)」的绯闻摆上枱,大玩特玩,只为令观众在农历新年假期看得开心。

[编辑本段]演员表:
演员 角色 关系
王祖蓝 恭因铜 影射钟欣桐
黄宗泽 廑力信 影射陈奕迅
阮小仪 荆止高 影射丁子高
徐子珊 谢安腓 影射谢安琪
罗敏庄 容嫂儿 影射容祖儿
陈国邦
陈山聪 张济春 影射张继聪
苟芸慧 杨仙华 影射杨千嬅

《恋爱星求人》--2010年1月25日起海外发行
片名:恋爱星求人 (前名《星座小王子》《占星情缘》) 2010年1月25日海发
类型:时装爱情
监制:徐遇安
编审:陈静仪、刘枝华
集数:20
制作:香港TVB
年份:2008年12月-2009年2月
演员:马浚伟、谢天华、杨 怡、曹敏莉、苑琼丹、罗乐林、陈展鹏、胡诺言
剧集特色
以星座作包装,题材新鲜,紧贴潮流,现代感强烈。特别针对年轻人品味,同时吸纳其他观众层面;故事点出白领佣人在办公室遇到的种种困难,亦是一众打工仔的心声说话,容易引起共鸣。剧集以轻松手法谱写一段美女与野兽的都市童话,兼备惹笑及浪漫的元素,对男性观众更有角色投射的吸引力。

《美丽高解像》——12月14日21:30翡翠台首播
片名:《美丽高解像》
制作公司: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电视剧约为:20集左右
2008年06月24日无线新剧《美丽高解像》试造型
此剧为2009无线节目精选第一季剧集之一。
演员名单:徐子珊 黎诺懿 陈敏之 伍咏薇 苑琼丹 黄长兴 曹永廉 王祖蓝 罗敏庄 麦长青 梁政珏 于洋 郭峰 马海伦 马蹄露等。

《老友狗狗》——12月28日20:30翡翠台首播

《老友狗狗》TVB新剧,前名《好狗出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时装电视剧。
监制:梁材远
编审 蔡婷婷
类型:时装剧情
集数:20
演员:马浚伟、郑则士、钟嘉欣、邵美琪、黄浩然、唐诗咏
剧集造型日期:2008年08月12日
制作年份:2008年8月至2008年10月

《五味人生》——2010年1月11日21:30翡翠台首播
《五味人生》(英文:The Season Of Fate),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民初电视剧。此剧为2010年节目巡礼剧集之一,监制张乾文。

类型 民初煽情剧
集数 25
主演 郭晋安、关咏荷、米 雪、伍卫国、郭政鸿

主题曲 细味
作曲 邓智伟 填词 张美贤 主唱 谢天华

监制 张乾文
编审 黄国辉、叶世康

故事大纲
连双春(关咏荷饰)于南方小镇经营小酒家,因只懂得烹调“大排档”菜式,大婆汪若岚(米雪饰)又精神错乱,令小酒家生意欠佳。时马永祯(郭晋安饰)与妹利是妹到处招摇撞骗,永祯遇上若岚,被误认为“大师兄”,苦苦相缠,永祯为报复双春,曾识破他在镇上骗饮骗食,于是利用若岚到小酒家工作,乘机敛财,不料竟连累小酒家欠下巨债,惹上官非。 其后永祯无意中得知双春及其好友梁九妹(郭政鸿饰)是儿时患难之交,尽释前嫌,决心帮双春解决小酒家危机……

《五味人生》是TVB昔日一姐关咏荷归巢的一部民初喜剧,此外演员阵容还有视帝郭晋安和视后米雪及老戏骨伍卫国,目前此剧已拍摄完毕,但播出时间未定。
主要演员

郭晋安、关咏荷、米雪、伍卫国、郭政鸿、梁烈唯、杨秀惠、罗敏庄、江美仪、张惠雅

本剧特色
命运,究竟是掌握于自己手中,还是只能随着际遇而改变?藉着剧中各个主角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带出其实所谓“命运”,根本一直都掌握于自己手中,只是看你如何抉择!所谓咸酸苦辣甜,只有尝遍人生五味,才是完整的人生。
故事大纲

身世可怜的双春(关咏荷饰)被逼卖身嫁入关家做妾侍,不料丈夫意外猝死,双春只好经营小酒家,养活傻戅的大老婆若岚(米雪饰)。时马永祯(郭晋安饰)带着利是妹招摇撞骗,被双春识破,二人因而结怨。

后来永祯被若岚当成大师兄,苦苦相缠,永祯为向双春报复,到小酒家工作,乘机骗财,却连累小酒家惹上官非。后来永祯与双春终于尽释前嫌,永祯更替双春解决小酒家危机,二人患难中渐渐衍生真情。

时若岚之二师兄飞扬(伍卫国饰)带同养子胜天(梁烈唯饰)回乡祭祖,飞扬欲与若岚再续旧情,但双春觉飞扬另有图谋。永祯、胜天更原来是失散的兄弟,但竟相见不相识……

《爸不得爸爸》——11月30日20:30翡翠台首播
《爸不得爸爸》,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民初及时装电视剧。此剧为2009年节目巡礼(场刊版)剧集之一,监制潘嘉德。
类型 民初、时装
集数 21
年份 2009年1月
监制 潘嘉德
编审 陈金铃

演员 角色 关系/昵称
吴卓羲 饰演—楚 慈 楚泉之孙、楚帆、欧阳诗棠之子,程兰芬之男友
陈锦鸿 饰演—楚 帆 楚泉之子、 欧阳诗棠之夫、 楚慈之父、杨翩翩之暗恋对象
胡杏儿 饰演—欧阳诗棠 老千、楚泉之媳妇、楚帆之妻、楚慈之母
杨思琦 饰演—程兰芬 楚慈之女友
胡定欣 饰演—杨翩翩 暗恋楚帆
姜大伟 饰演—楚泉 陈锦鸿之父/楚慈之祖父
黄淑仪 饰演—谭兰卿 程兰芬之母
其他演员
阮兆祥 饰演— 巡捕
蔡子健 饰演— 医生
剧集特色
时空穿梭,回到简单纯朴、富人情味的六十年代,与元朗邓家围年轻时的爸爸成为难兄难弟!本剧描述另类父子情,温馨怀旧,轻松惹笑。

故事大纲
父子的关系一向疏离,儿子总认为父亲的所谓原则不合时宜。父亲常说年轻时有奇遇,儿子认定只是其失败的借口。一天,父亲遇车祸昏迷,生死关头,儿子非常后悔,茫然若失间,竟意外地穿越时空,回到父亲年轻的时代…… 父子二人意外地成为好友,在简单纯朴的年代,儿子重新学习与人相处,体验亲密人际关系的可贵,同时明白父亲的处世价值观,更验证了父亲年轻时的奇遇,原来就是遇上本应还未出生的自己……

《铁马寻桥》——2010年3月17日21:30翡翠台首播
类型 功夫武打
编剧 吴镇宇 等
演出 郑嘉颖、马国明、元秋、杨思琦、李诗韵、林嘉华、向佐、胡定欣、黄嘉乐、唐诗咏、汤盈盈、惠英红
集数 25
制作 TVB
年份 2009年5月-8月
监制 李添胜
编审 张华标、陈静仪
外景 香港
无线电视翡翠台首播
播出时期 2010年3月17日-4月17日
播出时间 逄星期一至五 21:30-22:30 (连广告)

http://tieba..com/f?kz=712250007

《秋香怒点唐伯虎》——2010年3月8日20:30翡翠台首播
无线电视翡翠台首播
播出时期 2010年3月8日-2010年4月2日
播出时间 逄星期一至五 20:30-21:30 (连广告)
类型 古装喜剧
演出 陈 豪、胡杏儿、夏 雨、陈法拉、黎诺懿、李思捷、姚子羚
集数 20
制作
年份 2008年10月-2009年1月
监制 刘家豪
编审 薛家华、黄育德
外景 香港

秋香怒点唐伯虎概述
《秋香怒点唐伯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古装电视剧。此剧为《2009年节目巡礼》(场刊版)剧集之一及2009无线节目精选第二季剧集之一。监制刘家豪。故事描述了才高八斗的唐伯虎看透官场黑暗,宁愿留在乡镇当其风流才子,岂料邂逅华太师府的侍婢秋香,为亲近意中人,不惜混入华府做家丁……唐伯虎初入华府,秋香以为唐是个不学无术的登徒浪子,但相处日久,才知眼前人才高八斗,顿生好感。而华太师更欣赏其才思敏捷,有意提拔,这时正德皇帝巡视江南,暂居华府,竟看上秋香,却令唐牵扯入一场宫廷权力斗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