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医院情景剧,求可爱的护士服白大褂

哦,表演情景剧啊,这个确实要有可爱的护士服白大褂,这样才能吸引眼球,嘿嘿回,你很厉害嘛,不过答要想要可爱的这类衣服,确实比较难啦,我知道网上有一家叫做金伟乐的服饰专营店,它是一家专营各种各样的工作服,支付等等,里面款式众多,是有专人设计,而且并不是定制,而是现货哦,里面网站有实物拍摄,你不妨去看看,看有没符合你的这个特别要求,嘿嘿

㈡ 谁好的医院情景剧

谁知道关于医院、生日派对或超市的情景剧啊老师要急 医学英语口语会话(请告诉我起坐间、浴室和电话在哪儿好吗? N: Of course. Are you Muslim?

㈢ 求医院里面发生的搞笑情景剧的剧本

《顺风妇产科》里面不多的是吗?

㈣ 求一有关医学的小品剧本

某卫生院一门诊室挂着百病门诊室的牌子。门里一老大夫(赵本山饰)在看病,一老护士(宋丹丹饰)戴着口罩在喊号。门外一个患者(范伟饰)在等着被喊号。这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来到门诊室外,他看见门诊室的牌子停了下来。

崔永元百病门诊……就是这儿。是个能治各种病症的大夫,要不然不敢挂这样的牌子。
患者大夫,你好好给我听听。我这里是咋回事,老堵的慌。
大夫(跟患者)听啥,用不着听。你去透个视,再做个CT。回来我再给你看看。
患者……透视多多钱呢?
大夫二百五。CT八百八。
患者(站起,惊得又坐下)啊?
大夫怎么又坐下了?去呀!
患者(站起)啊……啊,可够贵的。
护士(想跟患者说什么,见已经走了,转对大夫)他没啥病,你让他透视干啥?
大夫不透视,我咋给大孙子买手提电脑?不CT一下,我咋给二孙子挣出手机钱。(喊)下一个!
护士(冲外喊)3号进来!
[门外患者进屋。崔永元在门外向门诊屋里探头张望。
护士(冲患者)坐下。
[患者坐下。
大夫你咋啦?哪儿不舒服?
患者牙疼。
大夫牙疼不算病,疼起来不要命。张嘴,我看看……没啥呀!牙口挺好的!
患者那咋疼呢?
大夫你牙口好,不等于没有病。有两颗磨牙被虫子嗑啦!
患者啊?严重吗?
大夫不严重你来这儿干啥?
患者啊?也是。大夫,嗑啥样?
大夫两边象有个洞……
患者洞?有多大个洞?
大夫挺大的,啊,看不清楚。你先去透视,再做CT。
护士他牙疼你开点药就行啦!
患者是啊,我就开点止痛药。
大夫(跟护士)你懂啥!不透视能看出虫子在哪儿吗?不做CT能查出他身上的其它病吗?我怀疑他还有其它病。(对患者)去吧!回来!你最好做B超。
患者啊?
护士你让人做啥B超,人家也不是孕妇!
患者就是。我是男的。是不是搞错了。
大夫错什么!做B超看的清楚。连公母都看出来了。我是说你牙里的虫子!
[患者疑疑惑惑地走了。崔永元进屋。
护士(跟大夫)我说你悠着点儿!
大夫悠什么?喊呐!
护士(转身冲外喊)下一个!(见崔永元已经站在门口了)这咋都进来了?咋这么面熟啊?老头子,他咋这像崔永元呐!
大夫可不是咋的!
崔永元这不是大叔吗!我就是崔永元呐!
大夫和护士啊?你真的是小崔?
[护士拿下口罩。
崔永元大妈,你怎么也在这儿?
护士我给你大叔当助手呐!快坐!
崔永元(坐下问)大叔、大妈,你们怎么当上大夫了?
大夫这事儿你还不知道呢?都当一个多月啦!
护士我让你告诉小崔,你偏不让告诉。
崔永元为什么?我没得罪大叔啊!
护士他是说干大扯了,再告诉你。好让你来个惊喜!
崔永元可别让我惊喜了。大叔,这大夫都当了一个多月了。
大夫确切说是五十天了。
崔永元(打量诊室)这变化够大的。记得上次我采访你们二位是六年前的事儿,那是在———
护士是在中央台,是你把我们请去的。一晃都六年多了,想死我啦!
崔永元我也想你们呐,我不明白,你们怎么就干上了大夫。看大妈,象是护士。
护士你还挺有眼力。
大夫(跟护士说)去把牌子翻过去,就说今天点货不出诊。我要跟小崔好好亲热亲热,就是唠唠。
崔永元吓我一跳。
[护士出去把百病门诊牌子翻过去又回来了。
崔永元我看见门上挂的是百病门诊牌子,大叔,你老还能治百病,上次你怎么没跟我透露呢。
护士他哪会治百病,他那是唬人呢!
大夫你瞎说啥!当着小崔的面尽瞎说!我不会治,人家卫生院能聘我?能让把百病门诊的牌子挂出去?我不是吹,这百病门诊在全国也是独一份。谁敢挂?
崔永元是没人敢挂。
大夫这是改革的成果!
崔永元还是改革的成果。这家卫生院就是这么改革的。大叔、大妈,我想问问,你们是怎么当上卫生院的大夫和护士的?
大夫(指护士)你让他说!
护士是卫生院搞改革,公开向社会招标。
崔永元啊,是招聘大夫和护士。
护士是承包卫生院各科室门诊。消息传到了我们那儿,我跟你大叔一合计就来了。
崔永元招聘的是大夫和护士,怎么你们就被聘用了?
大夫好大夫谁来乡卫生院呢,剩下的都是二百五大夫,不把活人扎古死就不错了。所以只好公开招聘了。
崔永元那你们就被聘了?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也得是大夫出身,护士专业毕业吧?你们有证吗?
大夫证?啥证?
崔永元就是允许行医的证明,证件什么的。
大夫我有证。
护士他是有个证。
崔永元啊?啊,要是有证就可以参加应聘了。
护士他的证是兽医证。
崔永元啊?是兽医证?
大夫有兽医证就不错了。在我们这儿,没证的照样上岗。
崔永元他们这儿怪敢干的。当时竞争一定很激烈,大叔大妈,你们是怎么被聘用的?
护士招聘时我也去了。那阵势——哎呀妈呀!都红眼啦!那人来的!就跟白乘神舟10号上天旅游似的。
崔永元大妈,神舟10号还没造出来呢。
护士上回采访,你不要我畅想明天吗?春节节目一播,我们这疙瘩的人都好畅想起来了。神舟5号和6号上天成功,就传开了,说什么我们国家要在月球上建个月亮城,说神7把一只兔子先送上月球,神8咱们的宇航员登月,神9去月亮上建城,到了神10就载老百姓去月亮城游玩了。
崔永元他们也真敢畅想的。大妈,那你跟我说说当时招聘会的情况。
大夫情况就是卫生院向外提出承包各科室。象卖牲口似的,底价是五万。
崔永元啊,这我懂,承包一个科室要交卫生院五万块钱。
大夫五万是最少的。象妇产科、外科得交10万。
崔永元为什么相差这么多?
大夫妇产科和外科看病的人多。农村生孩子多,干活磕了碰了的人多,所以这两科的收入就多。底价要的也多。
崔永元是这样。多收点也算可以理解。
大夫所以一开始大家就都奔这两科使上劲了。提方案的提方案,谈设想的谈设想。我一看,要坏事儿。看这架势来者不善呐!不拿出绝活怕争不过人家呀!

还有一个小品!!!!!!!:
旁白:在某乡村卫生院。甲,乙是刚来医院实习的学生。徐主任,针灸唯一的一名医生。

〔早晨,主任和乙正在门诊室。主任问乙:你知道看病要注意什么吗?乙摇头,主任说:一定要注意病人的喜好。乙点头,低头看书。此时甲腋下夹着书包,手提一袋早餐,哈欠连连,懒腰无数地走了进来(注,一下表演过程中甲要哈欠不断,给人一种慵懒的感觉),乙在埋头看书〕
主:小甲,怎么今天又迟到了,是不是昨晚又到张仲景那里去了?
甲:没有啊。我不认识什么张仲景啊。
主:你上周不是说每天晚上在一个叫张仲景的老中医处抄方,还要跟我请假。
甲:这个*****这个*******
主:病历写好了吗?
甲:[低头]还没,但快了。
主:你昨晚究竟干吗去了?
甲:昨天……昨天……〔若有所思的样子〕
主:阿!是不是想不起来了?八成又上网打游戏、找MM聊天了吧,阿?!忙啊。哪有空写病历啊!
此时电话铃响(旁白),主任接电话:“喂。嗯。好好。我马上来。”
〔主摇头、叹气〕诶。现在的学生呀!要么不看书,要么就只会看书。我现在要去会诊,待会病人来,让他等一会。你们两不要瞎搞。[下](这段时间乙一直再看书,好象根本就没听见甲主两人的谈话)
(绿色字为提前,后面安排甲和乙对话。给人主任离开一段时间的感觉。)
甲:针灸治疗学(读时一字一顿) 看了快5遍了吧。
乙:刚刚7遍。[继续看]
甲:真是个书呆子。
[甲掏出灰喇叭叽的白大衣穿上,倒水,拿报纸,吃早餐]
旁白:正当甲吃着早餐,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天的体育新闻的时候,来了一个病人。〔双手捧腹、蹙眉、脸色苍白,缓缓而上〕
丁:大夫,俺昨晚拉肚子,拉了一晚了,人都软了,您快给看看吧。
〔甲继续看报,似乎乐不可支〕
丁:〔加大音量,但还是颤音〕大夫,俺昨晚拉肚子,拉了一晚了,人都软了,您快给看看吧。
甲:〔不抬头,继续看报〕球市疲软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球队成绩不好。成绩不好,自然没看球的人了,球市不疲软才怪呢。
丁:〔不解〕大夫,我说的不是这个球市疲软,俺讲的是俺身体莫力气。
甲:[甲继续看报,头也不抬]什么病?
丁:俺昨晚拉肚子,拉了一晚了,人都软了,您快给看看吧。
甲:[甲和乙同时抬头]拉肚子还看针灸科,八成是个呆子。
甲:把爪子拿出来我把把脉。〔边说边伸出手〕
丁;什么叫爪子啊,那是手。
甲:〔无所谓〕叫什么不都一样嘛,把那东西(那东西改为前爪?)拿出来。

甲:〔按在尺侧,摸了半天,自言自语〕噫,奇怪,这家伙怎么没脉?脉微欲绝~~~~~你这脉势也跟着球势瞎起哄
,没希望了
乙:
拜托,你看人家血气方刚,是不是以为尺侧也能引起共振阿?
丁:〔疑惑〕大夫,你搭的是俺的手背呀!人家都是搭这里(指桡侧)
甲:〔恍然大悟,极力掩饰〕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我习惯先搭搭这边,你管得着吗?是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啊!〔毫不羞愧,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丁:〔不好意思〕当然您是咯,我随便问问,您继续。
甲:那儿不舒服啊?
丁:〔有点恼怒〕不是刚才说了吗!肚子疼,想拉了一晚上,拉又拉不出,后面热乎乎的,屁股就差点粘马桶上了。
甲:〔不愠不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拉了几天了?
丁:刚才不是说了吗?昨晚就开始了,到后来都便血了。再拖下去人就挂了。大夫求求你救救我吧。
甲;[甲用力按丙肚子,丙痛大叫]拉了一晚还这么大力气叫?病不重。便血了?啥颜色的?
丁:鲜红的。好吓人呀。大夫你看看我是不是快死了?
甲:鲜红的?八成是痔疮。给你开点痔疮栓,一插起效。
丁:真的?那多谢大夫,这药俺一定按时吃。一天吃几次?
此时,乙抬头:甲,他拉了一晚上肚子,不象是痔疮。问问他昨晚吃了些什么?平时喜欢吃什么.再看看他的舌苔,脉象吧。
甲:[对乙]书呆子,你到挺仔细。[对丁]张嘴。
丙:啊~~~~~[一张嘴,甲,学马上远离]
甲:天哪。你这是张嘴还是脱鞋呀。味道好大。(手在鼻前挥舞)
丁:啥,还要脱鞋,俺脱。
[甲,乙忙制止]不用了。
甲:昨晚吃什么啦?[边问边把脉]
丁:也没吃什么特别的呀。就是昨天在村口看见一只死猪崽,俺觉得扔了太可惜。拣起来回家吃了一顿烤乳猪。现在还意犹未尽呢~~~~~~~
甲:啊!这还不是特别的?[对乙这种人平时都指不定吃些什么特别的呢]。肯定是吃坏了!!!下次要注意。
丁:[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原来是这样!那我下次再拣到死猪崽我一定*****
甲乙:[同声]再也不吃啦!
丁:我一定洗干净再吃。
甲乙:咳。
甲:就这样能好吗?不过我们医院喜欢你这种自费病人。有病常来我给你办个贵宾卡看病享受95折待遇。

乙;甲,我看他口臭,肛门灼热,大便鲜红血,苔黄腻,脉滑数。书上说这些都提示热症。而且立急后重。应该是湿热为患。书上说处方应该是天枢,上巨虚,三阴交,大椎,合谷,太冲,委中。
甲:又背上了。口渴不渴啊?要不要喝水。
乙:像你这样没理论怎么个实践法?{乙万起袖管,取出银针}~~自语~~~~~~浑身上下都是老茧,不知道这么纤细的银针能不能应付
{刺大椎~}丁频频回头,很是不放心~~~~~~~~~
乙:别动,你这么动,我针瞄不准阿~~~~~~~~~~~~~
{乙在瞄对穴位的时候多次将针尖抵触在丁皮肤上~~~~~~~使得他坐立不安
甲:还动,凳子上有钉子怎么得?还是想我给你来点强制性的,{随即一拍桌子}
丁:大夫你这是打针还是插秧哪?医生你打了多少针
乙:一针都还没进呢~~~~~还好意思说,都怪你不配合
丁:我晕~~~~~~~~~~~~~~~~~~~~~~~~~~~~~~~~~~
乙:书上说百针不及一晕~~~~~~~~~~好极了
甲:既然给你坐你不做,就给我乖乖站好
(乙拿出一根长针)丁大叫:诶呀我的妈呀,这么长,你这是给人用的还是给驴用的呀?
{乙比划来比划去,做出飞镖状}{丁见形势不妙,随即跑走}这个时候,主人用手一档,正巧打在他手腕上}
甲: 瓦,内关透外关~~~~~~~~~~~第一次就这么有技巧
乙:主任~~~~~~~~实在对不起~~~不好意思

(主对甲乙怒吼)你们在干什么!
旁白:甲乙将主任拉到一边。汇报了刚才的情况。
主任:唉,《灵枢。师传》中曰"入国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说的就是要根据病人反映出的喜好,辨证论治。你们要深刻体会呀。
甲:老师您来示范一下吧。
主任:好。看仔细了。(卷起袖子,扎针)
丁:啊呀。啊呀。(一会长出一口气)嗯。这下舒坦好多了。谢谢医生。谢谢医生
甲;老师就是不一样呀。我们今天彻底服了您了。我对您的景仰犹如滚滚江水滔滔不绝********
主:行了行了。(对乙)你做得不错,我们看病要特别注意病人的喜好,症状或许会骗人,但病人的喜好往往能反映出疾病的本质。好了,你跟我去练进针。(对甲)你去写病史。
完。

㈤ 关于护士的情景剧剧本

四幕室内情景剧《淡淡幽香浓浓情》文 / 悠悠梅馨 长春市级卫生局直属单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八十五周年(1921---2006)
文艺汇报演出剧目

室内情景剧《淡淡幽香浓浓情》


编剧:涵玫
导演:涵玫姚艳
编舞:姚艳、槐宇
监制:杜平、王旭、张鹏
主演:贾丽威、槐宇、薛飞
报幕员结束、灯光亮
音乐响起(大声)今夜无眠曲
旁白者:贾丽威右侧上场(简称:贾)
音乐声渐小(剧情要求:表演者感情丰富,抑仰段落分明,吸引观众)
贾:(音乐声小)
白衣天使的翅膀,
梦一样的轻盈。
护士美好的心灵,
清净透明。
医海生涯拾得几多珠贝,
苦乐年华赢得一片清声。
平稳声(音乐停)介绍:
我院外科创建于2000年10月,是一支集聚高素质、技术精、业务强的医疗护理队伍。5年中,成功手术近百例,成功率100%,尤其是为一名仅六个月,体重5、5公斤的患儿成功实施先心病手术,填补了省内小龄低体重儿先心病手术的治疗的空白。
荣誉的背后,饱尝着护理工作的沧桑。绿叶衬托的花朵,散发着清色淡雅的幽香。请观看室内情景剧《淡淡幽香浓浓情》。
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幕灯光亮
场景设计:(舞台正中有一白色屏风醒目的红色大字
“重症监护病房”病床两旁分别放有
氧气,氧气瓶里能看到氧气在流动。监护器和
呼吸器及治疗车等
道具:治疗车、监护仪、呼吸器、病房、病历夹人物:护士长、众护士、甲、乙、丙(简和护甲、乙、丙)
左侧上场:(护甲、乙、丙)
(剧情要求:规范礼仪动作正确,摆放好道具)
右侧上场,护士长(手持病历夹、规范动作)
护士长:同志们辛苦了!监护准备工作怎么样了?
护士甲:治疗物品、机械准备好了。
护士乙:监测仪数据检测完毕。
护士丙:呼吸机安装完毕。
护士长:好。手术成功于否监护工作是关键,请大家进入工作状态(众护士有二名护士走场,左右上场)接术后病人。
旁白贾:心外监护是无随员疗区,全部护理工作由护士担任,
需要与患儿沟通、交流、生活护理、悉心照料饮食
起居,减轻患儿的恐惧压力,促进康复。
幕后声:“监护室,102病人手术回来啦!”

麻醉医生(胸前挂着听诊器手中拿着病例)护士推手术车上场)
麻醉医生:(对护士长)“手术状态良好,但是麻醉没有清醒,要多注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有意外通知麻醉科。”(手中的病例递给了护士长交代一下点头示意退场。)
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紧张有序的进行工作着。

幕落。舞台灯光暗。

第二幕启
灯光亮
场景设计:
道具:小方盘、小办公桌、病历
人物:护士甲、护士小张、护士长
旁白(贾)
节日秋夜静静黑
国庆灯火耀生辉
昼夜相守重病儿
温馨幽香暖心扉
酸甜苦辣言不尽,
一瓣花絮天泪垂。(退下)
场景设计:护士长舞台略左侧办公桌前查病历
(电话铃响护士长接起电话)
护士长:小谭你的电话。
小谭(接过快步的来到护理站)
旁白:(小谭护士8岁的女儿是一名重度的脑瘫病儿,生
活不能自理,因高热正在医院门诊打吊瓶。

画外母亲音:“路路,我是妈妈,咱这孩子又发烧抽搐了,
听大夫说孩子可能是要住院!你能过来看看啊?”
小谭:“妈妈,这里手术的患者还没有脱离危险,我暂时
不能离开这监护病房的。您先和门诊的医生和护士
说一下,让他们照顾一下。”
母亲音:“这孩子病成这样,这女婿是医生,女儿呢又是护士,
这连自己的孩子生病都顾不上,(声音流露出又理解
又怪责,矛盾的说):咳!要忙,就别来了,我和你
爸爸看吧!
小谭:(心牵女儿近咫尺,不能相见两眼泪涟涟。她随着妈妈叹
声撂了电话,轻步的在舞台上走着,一边看没有脱离生命险情的病人,一边向一楼之隔的门诊楼望去。动情的说
“阳阳,乖,要听姥姥的话,打针不哭,医院的病孩子更需要妈妈的治疗和护理。妈妈下班一定赶快回去看你的。妈妈爸爸是女儿不孝拖累了您们,可要多多保重身体啊,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的,好好孝敬您们的。”
(试泪状,转而略带微笑,转身回病房)
旁白:谁没有七情六欲,谁没有骨肉亲情,但我们的护士,喜怒哀乐心深锁,面带微笑展温馨。面对着触及死亡边缘的患儿,渴望生命、企盼生命的眼神,我们感到生死的时速,死亡的零距离。她将母爱升华为更大的情爱奉献给她的病人,展示了新时代护士的风采,升华了南丁格尔的精神。
灯光灭
第三幕:
灯光亮
场景设计:护理工作站,办公桌上拜访一台电脑,护士长和同志们在交流工作的情况。

人物:患儿、家长、护士长(甲)
右侧上场:护士和患者、家长共同出场
旁白:十几个日日夜夜的守护,手术患儿康复了。一个生命的幼苗当他的生命枯萎时,你用真情为他灌溉了生命救治的泉水,当他生命康复的花盛开时,他会记住你的恩情。

(家长拉着孩子的手上场)

家属:大声喊到:“护士长”

护士长(闻声站起)“您好!

家属;护士长,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你们是几天几也没合眼啊!眼睛熬红了,人也累瘦了。真的是让我们心疼啊。
护士长;“不谢,这是我们的工作,只要孩子能健康的出院再苦再累都是值得啊。回家后,要多注意手术的伤口,饮食要调配好,康复还是要多注意休息的。您有咨询的事就和我们多沟通吧我们办公电话是8020202。
家属;我们记住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锦旗递给了护士)

红色的锦旗清晰的展现金黄字迹“天使精英,救我生命。”
此情此景,在场的护士们想起了十几个昼夜工作的生活。小谭也想起病中的女儿。酸甜苦辣的情愫在她们的心底泛起了涟漪。共同发出:
“病人的康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音乐歌声起:今夜无眠曲幕落

第四幕
场景设计内科病房明亮的窗户挂者淡蓝色的窗帘衬托着白色的墙壁,病床旁的小桌有一花瓶插着一束粉红的百合。给观众温馨,幽静,祥和家的感觉。有一小女孩在病床上打着吊瓶。

小谭:(轻轻推开房门,快步走向女儿)“阳阳,妈妈回来
了!”
旁白:已经是四天四夜没有看到了妈妈,这对智力障碍的脑瘫的女儿,四天四夜的记忆是多么的漫长,她呆呆的望着妈妈无语,片刻才发出
女儿:“妈妈,妈妈我想你!”(两只小手插着泪)

小谭;“阳阳,(她紧贴着女儿日渐消瘦的脸庞,将女儿在怀里。泣不成声)妈妈回来晚了,让你受委屈了,妈妈再也不走了,好好陪你。
女儿;(点点头)妈妈

母女二人相拥的哭泣着。
旁白;这是涟漪在医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她将思念女儿和牵挂女儿的痛苦,埋在心里,把欢笑送给了她的病人。这朵小浪花是否在善良人的心中引起共鸣和理解,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会为同仁的奉献精神所赞叹!

全体演员出场向观众谢幕。

音乐歌声起《今夜无眠》

灯光暗,幕落剧终。创作于2006七月长春

㈥ 快到护士节了我们医院想编个情景剧~感人的搞笑的都行~人物最少4个~谁能给我编个剧本~谢谢啦

我是一个中学生的家长,今年三月被查出患了淋巴瘤。当时医生建议我去肿瘤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化疗、放疗)。可儿子六月份要参加高考,为了儿子,我暂时放弃了住院检查和治疗。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痛苦和悲观,快快乐乐地一边上班,一边为儿子做后勤保障。在汶川大地震时,不但自己积极捐款,还动员家里其他人为灾区献爱心。多次为灾区发送短信,鼓励灾区人民坚强勇敢生活和自救。现在儿子考完了。我也住院了。在病房里,许多人看不出我是个病人,我很正视病情,非常配合医生,也积极开导病友!不信,你现在到北京肿瘤医院来找我! 阳春三月,病房的窗外一排排柳树已是满眼嫩绿,一阵清风吹来,柳絮飘飘洒洒,犹如雪花般在空中飞舞,飞呀,飘呀...... 护士:9床,准备手术。 女病人:啊!该我了!转过身,从窗口回到病床前。 护士:穿着一套天蓝色的手术服,把接术者的移动床轻轻轻推进病房。 女病人:整理了一下衣服,梳了梳头发,向其他三位病友挥手笑了笑,然后轻轻躺在移动床上。 护士:推着移动床离开了病房...... 四个小时以后,护士又推着那张床沿着原路返回来了,床上躺着那位女病人,不同的是,女病人的左半部脸用纱布包着,左脚和左手上各扎着一瓶液体。女病人被几个护士及家人抬到了病床上。 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女病人慢慢睁开了眼睛。 丈夫:疼吗? 女病人:摇摇头,很吃力地说,不疼! 一个星期以后,病理报告出来了。女病人拿着报告看了又看,眼里闪着泪花,最后还是收起来了。 丈夫:病理报告呢?我看看! 女病人:没事,好着呢!咱们明天出院吧! 丈夫:病理报告呢?我得看看! 女病人:很无奈地拿出了病理报告。 丈夫:接过来,看了一下,愣住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看看女病人。说,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去问大夫! 女病人:先别去了,我们先出院吧!等儿子六月份高考完了,我们再来治吧! 丈夫:不行,要耽误了怎么办! 女病人:没事,不就是个淋巴瘤吗!已经切掉了! 丈夫:那也需要化疗啊! 女病人:儿子知道了,会影响他高考的。还是等他高考结束再来吧! 女病人态度很坚决,再次收起了病理报告。这是儿子进来了。 儿子:妈妈,我来了!怎么样,好点了吗? 女病人:好了!明天可以出院了! 儿子:真的!哎呀,太好了,这下我不用担心了... 女病人:就是吗,你好好学习,考入你理想的大学,妈妈就好了。 丈夫:看了看女病人,又看了看儿子,什么话也没说,走出了病房。 第二天,他们出院了...女病人在家休养... 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汶川地震了,7.8级,房屋严重倒塌,人员伤亡严重...晚饭后 女病人:老公,我明天要去上班。 丈夫:你的假还没到呢,身体也没完全恢复,急着去干什么? 女病人:汶川人民遭受这么大的灾难,你看他们都能从废墟里爬出来再去救别人,我这点病算什么?明天我要去单位号召大家为灾区捐款! 第二天,女病人早早就上班了,做了一个捐款箱放在了单位的大门口...以后的日子里,女病人天天提前上班,推迟下班,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鼓励同事及朋友为灾区献爱心,为灾区人民发去鼓励的短信... 6月7、8号两天,女病人快乐地陪着儿子参加完了高考。 6月10号,女病人再次住进了医院,去接受化疗。

㈦ 大家帮忙想一个医院的情景剧,或者小品都可以,要求体现护患沟通的

一个人得了重病,挺伤心的,谁也不理,一个医生劝他,陪伴她,让他打开心结,最后因为医生的交流,和患者乐观的心态,病渐渐好转

㈧ 关于医院的年终晚会的情景剧剧本

我小的时候参加过医院的年终晚会,因为家长在医院工作,所以记忆很深,就是医护人员到农村或老、少、边、穷送医送药的情景,让人看了很是感动。

㈨ 医院医患关系沟通的情景剧剧本

作者:凡人医生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每顿饭只收1分钱的饭费。我在这家饭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许多离奇的故事,今天要讲给你听。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一)公益食堂

这家饭店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生产队的食堂,主要靠生产队拨款维持运转。村民们每顿饭只要交1分钱的饭费就可以随便吃。当然饭菜也很简单,就是萝卜白菜馒头。

生产队领导曾经教导我们:“食堂是公益机构,要体现公益性。食堂职工要履行‘救饥扶饿’的神圣职责。”我们一直把这些教诲铭记在心。有的村民连1分钱的饭费都交不起,我们就让他进来白吃;食堂门口经常有乞讨者,我们就从后厨给他们拿饭吃。反正这些都会由生产队给买单。就这样,我们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于我们工作时都穿着白大褂,甚至有人称我们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归村委会管理。虽然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5角,但村委会给食堂足额补贴,所以村民们一直享受着“1分钱吃饱”的优惠价,食堂职工也一直在履行着“救饥扶饿”的神圣职责。

(二)聪明绝顶的村长

九十年代初,村长说,村委会的平房太寒酸了,要盖一座办公大楼。村干部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负责基建的村长小舅子和负责后勤的村长表弟更是热烈欢呼。村委会的分支机构很多,有犁地部、播种部、浇水部、收割部、打场部、拾荒部、养猪部、喂猪部、杀猪部、卖猪部……等等,按照每人4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计算,至少要盖80层大楼。可是钱从哪里来呢?

村里开会研究了三天三夜,最后,聪明绝顶的村长想出了一个聪明绝顶的办法:把食堂改名为“瓷器饭店”,也就是“市场化”;村委会只给食堂拨款40%,让食堂自筹60%。所谓“自筹”,就是让食堂向吃饭的村民收钱。这样,就可以减轻村里的财政负担,省出盖大楼的钱。

村委会的会计算了算帐,说道:“现在每顿饭的平均成本是3元,村里补贴1.2元,食堂只要把饭费从1分涨到1.8元就可以了。我散会之后就去安排。”

村长瞪了会计一眼,喝斥道:“你脑子有毛病吗?现在村民们本来就对物价敏感,村委会要是宣布把饭费涨到原来的180倍,村民们还不把村委会砸了?”

会计说:“那咋办?不涨饭费,食堂靠啥自筹资金?”

村长笑了笑,说道:“我自有办法!”

(三)以餐具养食堂

第二天,瓷器村村委会发布了一份名为《以餐具养食堂》的红头文件。文件规定,为解决公立食堂经费不足的问题,现允许食堂向顾客收取“餐具费”。餐具费的收入,将用于弥补饭费收入的不足。

从此以后,村民们到食堂吃饭,除了支付1分钱的饭费以外,还要支付1至5元的“餐具费”。“1分钱吃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村民们纷纷议论:“村委会控制了饭费的上涨,真是亲民爱民!食堂加收了餐具费,真是贪得无厌!”

九十年代,瓷器村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是大好,不是小好。村委会陆续购买了18辆奔驰、18辆广本、18辆帕萨特,村长包养了两个小媳妇,还把儿子送到河对岸的阿麦瑞克村上学。其他村子受了灾,村委会慷慨捐款。村干部的工资,也一次又一次地上涨。

当然,村民们不知道,村委会对食堂的拨款比例却是逐年减少的。到了1998年,拨款比例下降到了10%。这10%的拨款,还经常无法按时到位,有时还会被村委会赖帐不给。这时的“瓷器饭店”,虽然对外还宣称是“公立食堂”,但实际上已经跟自负盈亏的私营饭店相差无几了。


这期间,村委会也觉得1分钱的饭费实在是低得可笑,于是也给上调了几次。1998年,饭费调到了2元。但是,这时的饭菜档次也提高了很多,物价也涨了很多,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5元至20元,饭费加上餐具费收入仍然不足以收回成本。食堂没办法,只好采购了一些中高档餐具,以便提高“餐具费”收入,用于弥补饭菜的亏损。此外,食堂还引进了南非鲍、澳洲龙虾、神户牛肉等高档菜,这些菜可以在2元饭费之外单独定价,卖到上百元,既可以满足高端顾客的需求,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四)四个难题

2000年,村委会的会计奉命对食堂进行调查,发现了几个问题,汇报给了村长。

第一个问题:随着物价的上涨和食谱的更新,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10至30元。但是,按村委会的定价,饭费仍然只能收2元钱。即使加上餐具费和少量高档菜的收入,食堂仍然是亏损的。照这样下去,食堂就会倒闭。如果食堂倒闭了,村民们没处吃饭,就会来找村委会算帐。如何避免食堂倒闭?

第二个问题:随着村民的餐饮需求的增长,食堂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但是,食堂的职工编制没有增加。因此,食堂现有职工不得不长期、常态超负荷工作。他们每天凌晨3点就要上班,晚上23点才能下班。遇到吃夜宵吃到后半夜的顾客,他们只能强打精神,加班奉陪。增加了的这部分工作量,不是靠增加人员来完成的,而是靠现有职工无偿加班、放弃节假日、牺牲个人.权益来完成的。食堂职工对此有意见,如何平息?

第三个问题:在这二十多年中,餐饮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餐饮已经变成了一门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一个人要想当厨师、服务员,先要以高分考入大学,读5年本科,其中大部分人又读了3年硕士,厨师长、厨师、领班等职位甚至只录用博士。新职工在正式工作前,要经过漫长、艰苦、低薪的见习期和轮转期,从摘菜、刷碗、拖地、端盘子做起。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后,终生都要进修、学习、钻研,紧追餐饮行业前沿,才能胜任工作、保住饭碗。顾客对饭菜的口味、色泽、形态、火候、营养、卫生、充饥能力、刀工精度、数量精度等方面以及配套服务的要求非常高,食堂职工必须遵循复杂而严格的技术标准,精工细作,精心服务;一旦出现疏漏,就可能被告上法庭、定罪判刑。因此,食堂职工的工作难度、工作量、心理压力和从业风险都比较大。食堂职工的付出显著超过了其他大部分职业,但是,食堂职工的工资标准却并不高。食堂职工对此有意见,如何平息?

第四个问题:村民们缴纳了沉重的税赋,却不能享受“1分钱吃饱”的福利待遇,每顿饭除了要花2元饭费以外,还要花几元、几十元的餐具费。如果想吃鲍鱼、龙虾,还要花成百上千元。因此村民们纷纷抱怨“吃饭贵”。食堂的职工、灶位、桌位、餐具等资源都比较紧张。在高峰时段,前来吃饭的村民甚至会找不到桌位,上菜速度也会变慢。因此村民们纷纷抱怨“吃饭难”。如果村民们发现“吃饭贵”和“吃饭难”是由村委会缩减食堂拨款引起的,就会责怪村委会。如何避免村民们发现?

村长听完这四个问题,一言不发,只顾眯着眼睛抽烟。会计不敢多嘴,也只是一言不发地看着村长。等到一袋烟抽完了,村长才转过头来,问会计:“你说,食堂的职工是人还是神?”会计弄不清村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当……当然是人,不是神。怎么啦?”村长点了点头,说道:“这就好!只要他们是人,不是神,就好办了。”

村长显然已经有了一个好办法!

(五)一箭四雕

第二天下午,被村长派去食堂查账的会计兴冲冲地跑回来,向村长报告:“查到了!我查到了!”

村长说:“别着急,坐下慢慢说。
会计坐下,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仔细审查了食堂的餐具帐目,终于发现,他们在采购鲍鱼的时候收取了供应商的1000元回扣。其中500元用于购买消毒柜,100元用于维修灶具,100元用于更换灯泡、水龙头;给几名干部和厨师长每人发了30元的奖金;最后给厨师和服务员补发了上月拖欠的工资,每人5至10元不等。”

听完汇报,村长狡黠地笑了:“好啊!我就知道,他们是人,不是神!”

会计不明白,就问村长:“您这是什么意思?”

村长说:“他们不是神仙,所以他们不可能凭空变出米面肉菜、水电煤气、桌椅碗筷。如果没有拨款,他们就只能靠歪门邪道来维持食堂运转。他们不是神仙,所以他们忍不住疾苦清贫、高付出、低回报,他们会自己设法用歪门邪道来弥补收入。”

会计讪讪地问:“那,咱们村里是不是要严查一下,刹刹他们的歪门邪道?”

村长斩钉截铁地说道:“不!我就是要让他们搞歪门邪道!”

会计纳闷了,问村长:“为什么?”

村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亏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怎么还是不开窍啊?你昨天说的四个问题,第一是食堂入不敷出,第二是职工又苦又累,第三是职工收入微薄,第四是村民吃饭贵、吃饭难。你说,这四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会计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我知道!食堂入不敷出是因为村里给食堂的拨款少,又不允许食堂涨价;食堂职工又苦又累是因为村里给食堂的编制太少,食堂又没钱雇临时工;食堂职工收入微薄是因为村里给食堂定的工资标准太低;村民吃饭贵,是因为村里给食堂拨款少,食堂只能向村民收钱,村民跟以前的‘1分钱吃饱’比较,觉得现在吃饭贵;村民吃饭难,是因为村里给食堂的拨款和编制少,食堂建设和人员不足。”

村长说:“不错,你这个会计还算没白当。那你说,这四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谁的责任?”

会计张口刚想说,又给咽回去了。

村长厉声问道:“你说,是谁的责任?”

会计诚惶诚恐地看着村长,结结巴巴地答道:“是、是、是村委会的责任……”

村长冷笑了两声,干笑了两声,又大笑了两声,最后和颜悦色地对会计说:“你答对了。但是,我要让全村人都相信,这是食堂职工的责任!”

会计纳闷地问:“怎么让他们相信呢?”

村长说:“就是要让食堂搞歪门邪道!村委会表面上要打击回扣,但实际上要纵容甚至鼓励食堂从供应商手里拿回扣!”

村长接着讲道:“回扣可是个好东西。第一,回扣给食堂提供了资金来源,弥补了饭费价格过低和拨款不足造成的亏损,维持了食堂运转,掩盖了村里拨款不足的事实。第二,回扣可以用来给职工发工资奖金,安抚职工队伍,让他们忘记辛苦劳累,甘心做牛做马,卖命加班劳动。第三,按照村民们的一般观念,“回扣”肯定是非正义的。村民们一听说食堂收了回扣,肯定会非常痛恨食堂,于是就把眼光全都盯在食堂职工身上,向他们发泄怨恨,就不会找咱们村委会的麻烦了;同时,村委会隔三差五地假装打击一下回扣,还会赢得村民的拥护和爱戴。这样,你昨天所说的四个问题就全都解决了,村委会还不用花一分钱!”

会计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天才回过神来,赞叹道:“村长,您真是太高明了!这是一箭四雕啊!”

(六)发动村民斗食堂

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瓷器村办公大楼的第44层,4444房间,正在召开“瓷器村宣传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由村长亲自主持,广播站站长、板报组组长、标语队队长、治保会主任等人参加了会议。

村长指示,在今后针对食堂的宣传报道中,要掌握几个“混淆”。


第一,要混淆“被动避害”和“主动趋利”。食堂如果没有供应商回扣、高档餐具的餐具费、高档饭菜的饭费等收入,只靠拨款和2元饭费,根本不可能维持运转。食堂的厨师、服务员如果不向顾客推荐高档餐具和高档饭菜,就拿不到工资,久之则被辞退。食堂不可能坐等倒闭,职工不可能坐等辞退,因此他们主要是在执行政策、被动避害、维持生计。但必须通过宣传教育,让村民们认为他们是在主动趋利、利用专业技术进行敛财致富,以激发村民们对他们的仇恨。

第二,要混淆“合理收入”和“暴利收入”。从行业的技术含量、难度、风险、工作量、付出代价等方面来衡量,食堂职工的合理收入水平应在1000元左右,但现在大多数职工即使加上回扣工资也只能拿到600元。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抹杀这个行业的特殊性,用低学历、低技术、低难度、低风险、低劳动强度的职业的低微收入水平与之做比较,充分利用村民们“患不均”的心理,让村民们认为食堂职工拿600元就是暴利,以激发村民们对食堂职工的仇恨。

第三,要混淆“府败领导”和“普通职工”。在食堂里,确实有些领导,依靠回扣拿到了每月数千元的暴利收入,但这部分人的比例在1%以下。实际上,99%的普通职工拿着偏低的工资,却在加班加点、受苦受累、牺牲奉献。必须通过宣传教育,让村民们认为,所有食堂职工都依靠回扣拿到了暴利收入,都富得流油,都有八套房、十辆车、一百个小老婆,以激发村民们对他们的仇恨。

第四,要混淆“正当的高价账单”和“不正当的高价账单”。有些高档饭菜本来就应该是高价,但在宣传报道时,必须淡化饭菜本身的档次和价值,而要强调账单上的高额数字,让村民们认为食堂在宰人,以激发村民们对食堂的仇恨。

村长最后总结道:“食堂职工都是普通人,必然会带有普通人的各种缺点。你们要细心挖掘,将小事扩大化,将个案普遍化,将鸡毛蒜皮上纲上线,让村民们认为食堂职工都是十恶不赦的大贪屋犯、大杀人犯、大渎职犯。顾客与食堂发生纠纷时,你们要大篇幅报道顾客的声音,尤其要用浓墨重彩渲染顾客多么悲惨、痛苦、无助,同时,要少报道或者不报道食堂的声音,不给食堂任何辩解的机会。要抢在事实查清之前,先行认定食堂职工一定有罪,先行认定顾客一定有冤。要通过“一言堂”式的报道,把食堂彻底批倒、斗臭。等到食堂的负面形象树立起来之后,他们的正当做法也会被怀疑为营私牟利,他们的好心好意也会被怀疑为驴肝肺,村民们将再也听不进他们的澄清辩解,他们一张嘴就会被村民们视为狡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加班加点、吃苦受累、牺牲奉献更是会被完全忽略。村民们会认为,“吃饭贵”“吃饭难”是食堂职工造成的!”

从此以后,揭批食堂和食堂职工的新闻报道就没有停歇过,每隔一两年还会掀起一次高潮。

(七)两千元的馒头

2008年的某一天,村民张三到食堂吃馒头,咬了一口,就抱怨道:“一点味都没有!来个水煮鱼!”服务员端上水煮鱼,张三吃了一口,又说道:“太辣了,没法吃!拿菜谱来!”服务员拿来菜谱,张三点了一只1200元的龙虾和一瓶1000元的茅台。酒足饭饱之后,张三叫服务员结帐。服务员拿来账单,一共是2235元。张三跳了起来:“什么?这么贵?你们想钱想疯了?”

第二天,瓷器村村头的黑板报上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用醒目的特大号黑体字写道:“吃个馒头竟花2200元”。正文里说:“村民张某,来到食堂,仅仅是想吃个馒头。最后结帐的时候,他却要面对2200多元的天价账单!当张某质询食堂收费的时候,食堂经理竟然理直气壮地说,收费合理,计费无误!”看了这条新闻之后,村民们都气愤无比,异口同声地指责食堂黑心宰人。

(八)吃饭饿si


2009年的一天,村民李四在食堂里吃饭,吃着吃着,忽然想起了前几天跟邻居因宅基地打架的事。他越想越气,竟然气得心脏病发作,倒地身亡。李四的老婆孩子、三姑六舅、街坊邻居听说李四死在了食堂,赶忙扛着锄头锹镐,跑到食堂,让食堂赔钱。他们说:“在你们食堂吃饭时死了,所以就是被你们给活活饿死的!是你们没有尽到救饥扶饿的义务!”

瓷器村板报组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了李四的家属,连夜赶写了一篇催人泪下的板报文章。文章说:“李某,一个身板硬朗的汉子,谈笑风生地走着进了食堂,一个小时后,却身躯冰冷地蒙着白被单,被抬了出来。他只是想来吃一碗白米饭,他的老婆孩子还在家里等着他。他的儿子明天就要满6周岁了,李某早就答应儿子,要在家里陪他过6周岁生日,要送给他一本漫画书作礼物。然而,谁能想到,仅仅一顿饭的功夫,父亲与儿子,阴阳两隔。刚买来的漫画书还在李某的衣兜里,还带着他的体温,但他再也不能亲手送给儿子了。他还有个12岁的女儿,正在上小学。李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他死后,谁来负担女儿的学费?恐怕女儿只能辍学,去城里打工,用她那双稚嫩的小手去赚钱养家……”最后,文章义正词严地说道:“食堂,本来是救饥扶饿的神圣殿堂,现在却变成了要命的鬼门关,把顾客活活饿死。厨师的道德何在?服务员的良心何在?呜呼哀哉!呀买代!”

板报发表几个小时后,黑板周围的墙面上就写满了村民们义愤填膺的跟帖。村民们说:“把厨师捆起来,也让他活活饿死!”“把服务员千刀万剐,以告慰冤死的顾客!”“所谓食堂,就是榨干你的钱再把你活活饿死的地方!”

(九)天价芦笋

2010年初,村广播站的记者小刘为了搜集新闻素材,开始调查食堂饭菜的原料价格。终于,在一个偏僻的深山林区,他发现农民出售鲜芦笋的价格只要0.1元一斤,而一盘烧芦笋在瓷器村食堂里却要卖到10元。他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个绝好的新闻素材!经过调查,他发现,农民以0.1元的价格把芦笋出售给本村蔬菜商,蔬菜商以0.2元的价格出售给乡蔬菜站,蔬菜站以0.4元的价格出售给蔬菜商贸公司,蔬菜商贸公司以0.8元的价格发往各地的蔬菜商贸公司;食堂本地的商贸公司以0.8元的价格购进后,以1.6元的价格出售给蔬菜批发站,蔬菜批发站以3.2元的价格出售给食堂;食堂制作烧芦笋这道菜时,还用到了肉和蘑菇,除去肉和蘑菇之后,芦笋折合6.4元。

看着这些数据,小刘有些失望,因为每个环节的毛利率都是50%,食堂环节并不比其他环节的利润更大。而且,食堂还提供了高技术含量的烹饪和配套服务,烧芦笋的利润还要用于补贴廉价饭菜的亏损。小刘又了解到,一个蔬菜推销员,收入相当于一个博士学历的厨师的几倍、十几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食堂应该不是获利最多的环节。最后他还发现,食堂大多数饭菜的加价率没有芦笋这么高,芦笋只是少数特例。小刘不禁发起愁来,这稿子该怎么写呢?广播站站长听了小刘的汇报之后,哈哈大笑:“这很容易写嘛!来,我教你。”

几天以后,题为《天价芦笋,百倍利润》的文章在村广播站播出了:“一斤芦笋的出厂价只要1角钱,但食堂卖给村民的价格却是100角!芦笋的价格暴涨了100倍!这天价的芦笋,简直比黄金还要暴利,比贩毒还要暴利啊!看到如此确凿的铁证,我们终于知道‘吃饭贵’的原因是什么了!食堂本是公益机构,应以‘救饥扶饿’为天职,但如今却成了厨师、服务员、洗菜工们敛财致富的暴利机构,吃饭焉能不贵!”

这正义的声音,从村广播站的大喇叭里播出来,传到瓷器村的家家户户。村民们听到这“百倍利润”的芦笋,气得肺都要炸了,恨不能立刻把食堂砸了,把厨师、服务员、洗菜工们碎尸万段。

(十)女工喝水330公斤

2011年,为了让村民们“明白消费”,村委会规定,食堂必须给顾客打印“收费明细”,要细到每种原料、每项服务。比如说,洗菜所用的水,不能直接摊到菜价中,而必须单独列在“水费”一栏中。菠菜、油菜等绿叶蔬菜,按村委会规定,需要多次浸泡清洗,以便除去农药、化肥,因此用的水比较多,平均每盘菜要用5升水。

村里有个女工,在食堂吃了一个月的饭,每天都要点两盘炒菠菜,因此每天都会用10升左右的洗菜水。再加上炒菜做饭过程中用到的水,每天的“收费明细”上总共会列出11升水。一个月下来,就是330升。

村板报组的组长听说了这件事,赶忙责令板报员小张写一篇文章,报道一下。

小张犯了难,对组长说:“每天用11升水,其中10升是洗菜的 ,很正常的嘛,有什么可报道的?”

组长启发道:“洗菜用10升水很正常,但如果喝10升水呢?还正常吗?每天总共11升水,听起来不多,但一个月的加起来就是330升,就是330公斤!听起来多不多?一个女工的肚子里能装下330公斤水吗?”

小张听完之后,豁然开朗,赶忙跑回去奋笔疾书。不多时,一篇义正词严、文采飞扬的文章诞生了。村头板报刊载了这篇文章,标题叫做《女工在食堂“被喝水”330公斤》。文章写道:某女工,仅仅是想吃一盘炒菠菜,但在最后结帐但时候,却看到收费明细清单上赫然写着“自来水330公斤”!一个女工的肚子里能装下330公斤自来水吗?食堂的乱收费已经到了不顾常识、不知廉耻的地步!

正巧,村里的“老大妈合唱团”正在村头排练红歌。团长张大妈看到板报标题后,都没看正文,就把嘴一撇,评论道:“不用问,肯定是食堂乱收费!”旁边的李大妈、刘大妈、赵大妈、王大妈纷纷附和:“对!肯定是乱收费!”

孙大爷、钱大爷遛早,路过板报墙,看了板报之后,用拐棍指着食堂方向,气呼呼地说道:“食堂太不象话了!人怎么能喝下330公斤自来水?拿我们当傻子呢?我们的眼光可是雪亮的!”

(十一)结局

村委会的大楼依然矗立着,村干部的生活依然滋润着。村民们依然自费掏钱吃饭,怨气冲天。食堂职工依然加班加点、累死累活、忍气挨骂。厨艺比较好的厨师,大都辞职改行,或者去别的村子当厨师了。年轻人看到食堂里的工作状况和厨师的社会地位,也都不愿意学厨师专业。食堂里剩下的职工,因为待遇差、身体疲劳、心情憋闷,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因此,食堂的服务水平越来越差,饭菜越来越难吃。由于工作太繁忙、太劳累,后厨和前堂都经常出错,比如把盐当成白糖、把醋当成酱油、把菜上错桌、给顾客算错账。村民们当然因此更加痛恨食堂的厨师和服务员们。

村长的儿子在阿麦瑞克村读书毕业了,把户口留在了阿麦瑞克村。村长和媳妇带着金银细软,投奔儿子去了。跟村长有关系的人,诸如村长的小舅子、表弟、外甥,村长老婆的“相好的”,以及村长老婆的“相好的”的“相好的”,都在村里的历次“民心工程”中发了大财,盖起了别墅,开上了豪车。

村民们依然觉得“吃饭难”“吃饭贵”。每次觉得心里堵得慌的时候,就跑到村头的板报墙前面,虔诚地拜读每天晚上准时更新的板报。读完板报,顿时觉得瓷器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村子,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村民。当然,村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个可恨的食堂。在茶余饭后,村民们经常会骂上几句:“他娘的!砸烂这个黑心食堂!打死这群黑心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