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等话剧中的诗意特征

《雷雨》主要体现了作者的对中国封建家庭的认识。
《日出》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现代都市社会的认识。
《原野》则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精神承受力的理性探讨。
《北京人》实际上是曹禺先生走剧创下坡路。雷雨"作为一种以"郁闷,压抑,触目惊心''为特征的意象在《雷雨》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雷雨,,既是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的象征,也是整个戏剧的氛围和剧情展开的节奏,更是作品矛盾冲突的特征.曹禺这位现实主义大师的戏剧作品,感受最深的是他象征手法的运用.例如《雷雨》中的"雷雨",《日出》中的"日出",《北京人》中的"北京人"都是特定意义的象征.特别是《雷雨》中的"雷雨"更是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正是这特定意象的多重象征意义,使戏剧的题目与内容,主题与艺术表现手法,人物性格与戏剧氛围获得了完美的和谐。《原野》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那原始的氛围,沉郁的土地以及扭曲的人性,特别是第三幕阴森恐怖的冥幽世界的出现,使《原野》全剧笼罩着厚重的神秘色彩。本文试图透过剧中随处可见的象征意象的表面,撩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窥见曹禺这位戏剧大师在本剧中的创作理念。
《原野》中的象征意象随处可见。当然,象征意象的点染是非具象的,剧中依惯例也没有旁白、独白,面对神秘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恰恰给了读者和观众以无限思考和感受的空间,从而超越故事情节本身的描述,以品味悲剧的真意所在。

2. 电影《北京人》中江泰独白:譬如我吧!我好吃,我懂得吃……在电影中的独白,急需,谢谢

播音主持网:表演台词独白《北京人》江泰片段

表演台词独白

人物背景分析:

江泰是曾家的女婿,一事无成,整夭吃喝玩乐,夸夸其谈,是个典型的寄生虫。他是一个老留学生,空有一大堆想法,却屡屡碰壁,最终一事无成,寄住在老丈人家中。但又看不惯曾家各人,只好时时发牢骚、拌家伙,把曾家骂个遍。江泰这个人物虽不是主角,但也不可缺少,他的剧场性功能在于调节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形成一种强大的势能和场力。在整部戏中有着很好的戏剧效果。下面几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北京人》中江泰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江泰前两次出场都是在拌家伙骂人,打破了整个安静的场面,增加了紧张之感。他的行为激怒了曾思懿,使得她先是对曾文淸发脾气,曾甚出场,她还是余怒未消,又借题发挥。江泰与曾思懿并没有发生正面的冲突,江泰在自己房中,曾思懿在客厅,二人隔空上演了一出好戏,你一句我一句,虽然不是当面的对话,但是却将整个场面的气氛带动了起来,不至于那么沉闷。

江泰:

譬如我吧,我好吃,我懂得吃,我可以引你到各种顶好的地方去吃。(颇为自负,一串珠子似地讲下去)正阳楼的涮羊肉,便宜坊的挂炉鸭,同和居的烤馒头,东兴楼的乌鱼蛋,致美斋的烩鸭条。小地方哪,像灶温的烂肉面,穆家寨的炒疙瘩,金家楼的汤爆肚,都一处的炸三角,以至于——以至于月盛斋的酱羊肉,六必居的酱菜,王致和的臭豆腐,信远斋的酸梅汤,三妙堂的合碗酪,恩德元的包子,沙锅居的白肉,杏花春的花雕,这些个地方没有一个掌柜的我不熟,没有一个掌灶的、跑堂的,站柜台的我不知道,然而有什么用?我不会做菜,我不会开馆子,我不会在人家外国开一个顶大的李鸿章杂碎,赚外国人的钱。我就会吃,就会吃!(不觉谈到自己的痛处,捶胸)我做什么就失败什么。做官亏款,做生意赔钱,读书对我毫无用处。(痛苦地)我成天住在丈人家里混,好说话,好牢骚,好批评,又好骂人,简直管不住自己,专说人家不爱听的话。

3. 急求:中国近现代戏剧文学经典独白对白~!

《雷雨》咯,喝药那段和重遇侍萍那段,都挺经典的,而且到处都有,不怕找专不到。譬如这里
http://www.oklink.net/99/1125/leiy/index.htm
另外像《北京属人》 《原野》《日出》《茶馆》《这不过是春天》你搜搜看,肯定会有收获

4. 紧急求助,大家有没话剧 舞台剧 独白剧 那种 一个人站在剧场中央 一束光从头顶射下来 然后开始说话

你说的是独白段落吧,否则一个人一直在一束强光下无法完成一部话剧的

给你些经典片段的建议回吧答

话剧台词: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麦克白》,曹禺:《日出》、《家》、《北京人》、《雷雨》, 郭沫若:《蔡文姬》(女)、《屈原》、《虎符》(女)

电影台词:《流浪者》、《囚徒》

诗歌:古诗:《蜀道难》、《将进酒》,现:《再别康桥》、《南方的夜》、《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

散文:《献给妈妈》,《海燕》,《观潮》(古)

5. 帮忙分析一下曹禺话剧《北京人》中曾思懿这个人物形象

曾思懿给我的感觉与繁漪有几分相似。都生活在阴森森的大宅子里,过着缺少爱情,缺少快乐的生活。然而,繁漪是病弱的,无可奈何地顺从着专制的丈夫,只能饥渴地追逐着不伦恋带来的快感。曾思懿无疑是强硬的,她是曾家的女管家,上有老下有小,还守着一个无能无用的丈夫。残酷的现实逼迫着她,沉重的负累压迫着她,而她,一个女子,却扮演着家庭顶梁柱的角色,用微薄的力量支撑着那个摇摇欲坠的没落家族。
人们痛恨思懿,痛恨她的自私,她的贪婪,她的刻薄,她的阴险,痛恨着她的种种不是。然而究竟是什么让一个“自小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自命知书达理,精明干练”的女孩变成这个模样?是时代,是家庭,是封建礼教?
曾思懿的身上充斥着浓郁的悲剧色彩,她的不幸表现在方方面面。首先,出身士大夫家庭的大小姐嫁入了一个没落的大家族,她无法享受到良好的经济保障,还要整日忍受讨账人的嘴脸。她是管家,是家中真正的主心骨,她要绞尽脑汁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应付一切的困难,这样的困难,恐怕是男人也会惧怕的。
爱情的不幸也是造成她个性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女人,她一定渴求着一段幸福,至少是平平安安的婚姻。她一定希望有一个疼爱她的丈夫,至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丈夫,有所作为,能带给她安全感的男人。然而,她却嫁给了一个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没有责任感的人——曾文清。曾思懿曾忿忿地说:“他们看出我们家没有男人。”的确,老太爷已是暮年垂死之人了,儿子还只是个只顾着放风筝玩的小孩子,而正值壮年的她的丈夫,却是个连家门都不愿出的“废物”。一个本无义务承担家庭重任的少奶奶只能挺身而出了。文清的懦弱暂且不说,他的心也并不归属于思懿。他爱着愫方-----一个已爱了多年的青梅竹马式的女人。思懿要做的,还有忍受着他们这一对整日的眉来眼去和温柔痴缠。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绝对是最大的打击和耻辱,从而也不难理解她用刻薄的言语去攻击伤害着她的人,那是一种控诉,更是一种宣泄。当她决定将愫方纳为文清的小妾时,固然是对愫方人格的侮辱,但同时也是一种成全。真正受到伤害的只有自己,因为她已失去了爱的权力。
让曾思懿头疼的还有她的儿子,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他在儿时便拷上婚姻的枷锁,与妻子保持着冷淡的关系。将生儿育女放在首要地位的封建家族自然无法允许这样的情况,作为母亲的思懿自然无奈愤怒至极。
曾思懿得不到爱情与亲情,她用尖酸刻薄,冷嘲热讽来面对不中意的人们,面对不如意的生活。她是带刺的花朵,刺伤着他人,也刺痛了自己。然而她还是不顾一切地刺着,这是她生活的方式,是她感受自己行尸走肉般的躯壳依然存在的方式。她是一个厉害的女人,然而,当她无助地喊着“文清,你究竟是去了哪儿啊!”时,我分明看到了她的脆弱,一个女人的脆弱。
最后,借用思懿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也算替你曾家生儿育女辛苦了一场,我上上下下对得起你们曾家的人!”再次看待这个在绝望中挣扎的女人,所有的错也就在这一瞬间释怀了吧。

6. 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独白(紧急紧急!考试用,要3分钟)

河南:豫剧 大平调 四平调 宛邦 月调
山东:吕剧
河北:河北梆子
山西:晋剧
安徽:黄梅戏 花鼓戏
广东:粤剧
浙江:评弹
北京:京剧
东北:二人转
陕西:秦腔
上海:沪剧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戏剧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出。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
清代地方戏是古典戏曲的第三个阶段。它和近、现代戏曲有着共同的艺术形式。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戏的时代。1840年1919年的戏曲称近代戏曲,内容包括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京剧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一段戏曲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戏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后戏曲便进入现代戏曲时代。京剧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戏发达的结果,而京剧成为全国性的代表剧种后一点也没有压抑地方戏的发展。从清代地方戏到京剧,是中国戏曲极度繁盛的时代。
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五四"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1928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

7. 话剧中的经典独白

呵呵,楼上的,别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独白你就直接让别人读哈姆雷特?
楼主,先找找中国的剧本吧,比如说雷雨,原野,北京人里面都有很多不错的独白!

8. 求话剧中经典独白,或朗诵材料

话剧台词: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麦克白》,曹禺:《日出》、《家》、《北京人》、《雷雨》, 郭沫若:《蔡文姬》(女)、《屈原》、《虎符》(女)

电影台词:《流浪者》、《囚徒》

诗歌:古诗:《蜀道难》、《将进酒》,现:《再别康桥》、《南方的夜》、《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

散文:《献给妈妈》,《海燕》,《观潮》(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