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话剧
给你下面这个关于重阳节的故事,你选其中的人物分别扮演桓景、费长房、瘟魔三个,根据故事情节去演吧。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❷ 谁有纪念一二九运动的话剧剧本 急需!
[资料]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
第六节 广播剧
一、概况
1949年11月上海广播剧团成立后,上海电台就有了自己的广播剧。由团长吴淞等改编演播了《感谢斯大林》、《我们夫妻之间》、《新事新办》、《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多部广播剧。50年代中、后期,又有《韩梅梅》、《红旗手》、《把大炮带回家的兵士》等一批广播剧问世。
进入60年代,上海电台的广播剧形成了一定规模。录播了《觉醒》、《两幅油画》、《红色的轨道》、《连长和战士的故事》、《看女儿》等一批广播剧。不仅数量较前一时期有了成倍的增长,质量也有新的提高。这时,编导运用音响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艺术构思已较为成熟。《两幅油画》、《红色的轨道》在思想性艺术性上已有相当水平,获得了广播界的好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6年12月播出了反映越南人民抗美斗争的《越战越强》。1967年9月初播出了上海戏剧学院造反组织演播的广播剧《谈心》,批判所谓“资产阶级教育路线”,以后还以“广播小说”的名目播过备战备荒内容的《战备水泵》和批判“先验论”内容的《暗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电台逐步恢复录制和播出广播剧。1978年3月5日在少儿节目中播出了首部录制的广播剧《山城报童》,在文艺等节目中还播出了《琴声》、《献身》、《瞎子阿炳》、《小爱莉的星期天》、《木偶奇遇记》等。
1980年10月设置了“广播剧场”栏目后,上海电台几乎每月都有新录制的广播剧播出。其中有反映与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为题材的广播剧《神圣的使命》、表现张志新烈士事迹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等。1986年7月,上海电台成立了广播剧科,在节目设置上增辟了“广播连续剧”栏目,并在广播剧录制工作中形成两条生产线,实行流水作业,开展友谊竞赛。两者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创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广播剧艺术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及管理的新模式,使广播连续剧好戏迭出。《特殊巡官》、《W、P行动》、《上海的早晨》、《月朦胧·鸟朦胧》、《大洋彼岸的百年恩仇》、《橡胶大王传奇》、《太太学堂》等都在听众中掀起了收听热。如《特殊巡官》播出后,在很短时间里就收到4000多封听众来信。
1990年8月10日上海电台推出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八○三》,开创了上海广播剧的新局面。该剧是抓住上海听众关注的本乡本土的刑侦人员侦破大案要案,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热点问题而精心录制的。编导通过艺术构思和提炼,颇为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刘刚这一艺术形象。该剧的内容有:东北虎列车抢劫案、海洛因空中走私案、鳗鱼苗掠夺案等等一大批案件。情节惊险曲折,表演生动细腻,音响变幻丰富。(如在“擒拿东北虎”的一场戏中,两名抢劫犯在列车上拒捕而自戕身亡,其手段极为残忍。编导借用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元素,巧妙而细腻地处理了这场戏。)许多配音明星:乔榛、曹雷、丁建华、刘广宁等参加了演播。他们通过各具特点的语言艺术,强化了广播剧的艺术魅力,把各种角色表演得恰如其分。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八○三》从1990年8月始播到1995年7月播完最后1集,共39部208集。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均创中国广播剧之最,全国有33家电台先后播放,掀起了经久不衰的收听热。在众多的热心听众中,就有文学大师巴金。1992年,此剧的全国发行暨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有包括中央台在内的35家电台人员与会,订购前102集的有33家,创经济效益近10万元人民币。
〔广播剧导演和演播人员正在录音〕
二、剧本创作
上海电台的广播剧本,有一个从偏重改编向改编与创作并重的发展过程。50年代初,仅有广播剧《红色的轨道》是创作剧目。它由上海电台编导陈榭创意,邀请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严励、强明参加编导。他们共同深入上海市公交公司,访问参加过解放前法商电车公司罢工的老人,并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三易其稿,最后完成剧本。其余的广播剧剧本,大都是根据小说、电影文学剧本、话剧、报告文学等改编的。如1952年,广播剧团根据报告文学改编为广播剧演播的《邵玉梅》、《三千里江山》等。建国10周年前后,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广播剧播出,并配以名家评析和作家本人谈创作体会。如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中的片断改编成广播剧《前仆后继》。播放时配合播出茅盾写的《怎样评价〈青春之歌〉》。将峻青的小说集《黎明的河边》中的一个短篇改编成同名广播剧。播出时还播了作家本人的文章《谈〈黎明的河边〉的创作》等。1980年春节期间播出的纪实性广播剧《生命的凯歌——献给烈士吕士才》,由上海电台编导祖文忠创意,邀集上海文艺界的耿可贵、张启蓉、任广智等人,深入吕士才生前工作过的长征医院,采访吕士才的夫人以及和吕士才一起参加过前线救护工作的医、护人员,并创作了剧本。该剧在中共上海市委发出向吕士才烈士学习通知的时候播出,为这一学习活动提供了生动的形象化资料。从那时起,广播剧的创作队伍日益扩大,创作剧目也逐渐增多。
1986年4月,中国首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上海电台组织作者将莎士比亚同名剧原作改编成4集广播连续剧《麦克佩斯》,以电台播放的方式参加了戏剧节,这在我国广播剧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我国莎剧演出史上的首例。该剧发挥了广播剧的艺术特长,将原作注重气氛的特征表现得颇具艺术魅力,在尖锐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麦克佩斯的形象。当时,一些报刊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和评述,评价此剧的成功及其深远影响。编导还曾将该剧的盒带送给国际莎协大大、英国莎士比亚学院院长布罗克·班克教授。他欣然接受,并说要带回英国,陈列于莎士比亚纪念馆。
1990年8月推出的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八○三》,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先后组织20多位剧作家深入公安刑侦第一线,将当时广大群众所关注的大案要案作为创作素材,同时广泛征求包括“803”原型在内的许多听众来设计该剧的剧情和结尾。短短的两个月中就收到300多篇设计稿。编创人员由此捕捉到听众的欣赏热点和审美情趣,打破常规,采用“开放”结构,边播出边创作,不时地吸纳听众反馈的意向。
三、演播
在初创时期及以后的一些岁月里,采用的是“直播”形式,演播人员在演播室里即演即播出,听众则是即刻听到,这是“演播艺术”阶段。那时虽有蜡盘和钢丝录音,但因技术过于复杂,放音播出又很不方便,所以采用了“直播”。
随着磁带录音迅速发展,广播剧由“演播艺术”演进到“构成艺术”。由“前期录音”和“后期合成”两个制作过程完成,不再是即演即播出,而是制成后对外播出。
由于有了较先进的录音设备,艺术创作人员积极探索广播剧由“直播”向“录播”转轨的技术手段和艺术特点。既是“构成”,录制中就大有施展、“调度”的余地。它可以运用“蒙太奇”等艺术手法,打破戏剧结构的传统模式,少受时空局限。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心理活动更为丰富,情节开展更为曲折,语言更加动听,音乐、音响和语气更为适当、贴切。从而使广播剧在艺术质量上有了一次飞跃。例如,在制作《一封将要寄出的信》、《蓝天下一支绿色的歌》等许多广播剧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混响器、延时器、电子合成器和调音台等设备,试用虚实声音的反复交替描述时空的转换和人物的内心活动,以求达到想象天地的无限延伸。在《拨响生命的琴弦》中,对男女主人公的脚步声、缝纫机声作了音响特写,充分展示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等。“构成艺术”的成功应用,还受到外国同行的赞赏。1990年底英国马里澳电台节目部主任兼苏格兰著名节目主持人勃兰恩·安德逊,在上海连续4个月听了上海的广播剧之后,他认为上海电台的广播剧的音响因素和声音层次的组合、运用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其制作水平已和国际上先进国家相当。
四、体裁与题材
上海电台的广播剧,在题材方面遵循百花齐放的方针,力求做到多样化。有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外国题材,神话、童话、民间传说题材,科学幻想题材,以及取材于现代、古典名著和戏曲剧目等。在品种方面有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微型剧和小中大型剧;有主要面向成人听众的,也有面向少年儿童的;有戏曲广播剧、音乐广播剧;有严肃的、诙谐的;有正剧、悲剧、悲喜剧、闹剧;有普通话的、方言的;有探索性的;还有根据外文原版译制的;与外国合作录制的等等。就方言广播剧来说,用沪语演播,具有浓郁的本地色彩,特别受到上海地区听众的欢迎。其中,1964年2月播出的方言广播剧《李木匠和他的妻子》就富有沪语的特殊魅力,在上海市民中有一定影响。与该剧同一时期还录制了普通话广播剧《李木匠和他的老伴》,也很受欢迎。又如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根据他的作品改编录播了同名广播剧《长明灯》、《风波》等,同期还编录了探索性广播剧《还我299个吻》。1984年4月播出的《蝴蝶泉》,是上海电台制作的第一个立体声广播剧。它有效地运用了立体声技术,剧中人骑马前逃后追的音响场面,以及男女主人公告别时回荡在山谷间的由近到远的呼喊声,都有逼真的环境感,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1985~1991年更多地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改编了广播剧,包括《聊斋》系列、《三国》故事系列、《水浒》故事系列。
五、展播
为推动、繁荣广播剧制作,1981年元旦起,上海电台和全国各省市台联合举办广播剧展播月活动。各兄弟台为此新录制的广播剧达300多部。展播期间,共有26家电台播出新录制的广播剧32部。这是广播剧的一次丰收,也是广播剧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举。
1988年上海电台主办第一届“白玉兰”杯广播连续剧评奖活动。这次评奖与学术研讨结合起来进行。受到各兄弟台的好评。
1989年,又主办第二届“白玉兰”杯微型广播剧大奖赛,其做法也别开生面。为举办这次赛事,曾在全市广泛征集改革开放以来以市民生活为内容的微型广播剧故事,引起听众很大兴趣,共收到来稿800多篇。上海电台广播剧科还为参赛广播台(站)的专业人员,工厂、学校广播台半专业人员,以及广播爱好者,举办改编、制作微型广播剧培训班,颇受欢迎。这种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的做法,为吸引听众参与广播,推动微型广播剧制作,是有益的尝试。
1990年,上海电台主办第三届“白玉兰”杯全国广播剧剧本评奖,共收到参赛作品247篇,作者遍及20多个省市,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有较强的现代感,达到了相当水平。
六、获奖与出版
上海电台在历年的全国性、地方性、部门性(如煤炭部)、国际性评比评奖中,均有广播剧作品获奖。1980~1993年,就有28个广播剧获不同种类的奖项。如1983年,上海电台与日本合作录制的广播剧《上海幻影路》,荣获日本文化厅艺术节大奖。此剧在日本播放后,引起强烈反响。《东京新闻》、《朝日新闻》等报刊发表评论,给予高度赞扬。“东京放送”还专门为此举行酒会,热烈祝贺中日广播剧首次合作成功。1984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丹桂杯”评奖中,《拨响生命的琴弦》兼得四奖,即最佳剧目奖(综合奖)和三个单项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编辑奖、最佳录音奖。1989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第一届“蜀秀杯”广播剧评奖,《火车在黎明时到达》获一等奖。1991年第二届“蜀秀杯”广播剧评奖中,《超越生命》获一等奖第一名。
上海电台的广播剧不仅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专业人员的好评,还受到出版界的注意。如1991年《三国》系列广播剧出版了盒带后,台湾的音像制品商重版,发行到东南亚一带。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八○三》播出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为之出版了文学剧本选。书印1万册,一上市即售完。另外,该剧还出版了连环图画。同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当代广播剧剧本选《太阳·月亮和吉他》,其中收有上海电台编辑达世新编剧获第三届“白玉兰”杯剧本奖一等奖的《采访外的采访》和由编辑瞿新华编剧获“吉化杯”一等奖的短剧《天下第一妻子》。瞿新华还出版了两本广播剧剧本选。
上海电台的广播剧工作者,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并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出版了一些著作,如祖文忠的《广播剧电视剧概论》。书中的一些内容被北京广播学院用作教学参考材料。戎雪芬等也在公开和内部刊物上发表了理论文章。上海电台还积极支持广播剧专业刊物《中国广播剧》的创办,并直接为之编辑出版了4期刊物。
第七节 少儿节目
《少儿节目》是上海电台历史较久并受到听众喜爱的节目之一。始办于1949年7月。节目设置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的特点和要求而变化和发展。先后举办有《儿童节目》、《儿童园地》、《少年儿童节目》等。为填补上海电台少儿节目在年龄层次上的空白,1982年6月1日创办以学龄前儿童为收听对象的《百灵鸟》节目。1990年5月4日又举办和中学生在电话中进行思想交流的《中学生热线电话》。1993年7月,上海电台青少年系列节目改版,以杂志型综合编排。《少年儿童节目》改名《快乐少年》,并创办由中学生自采自编自播的《青春·太阳》节目。
《少儿节目》1982年荣获“上海市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一、《少年儿童节目》、《快乐少年》
上海电台对少年儿童广播的节目,最早称为《儿童节目》,于1949年7月开办。由上海市教育局(初教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委少儿部、上海市教育工作者工会、《新少年报》社和电台联合组成的“儿童广播工作委员会”组织领导。电台和上海市教育局各一人负责编稿兼播音。
《儿童节目》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少年儿童。1949年初创时,儿童节目与妇女节目在同一个时间轮流播出。以后每天播出。时间分别是45分钟、30分钟、20分钟,也安排过1小时。
节目经常组织小学生到电台表演文艺节目或进行猜谜比赛。寒假则利用广播给小朋友上补习课,并帮助他们成立通讯组和收听小组。据从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的10个月的统计,来电台广播的有64个学校的小学生,共播出219次,儿童来信达1900余封。1950年初的寒假,有组织地收听学习课的小学生达4万余人。
《儿童节目》组织过两次有影响的庆祝“六一”广播会。如1951年5月31日的广播会,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上海市教育局长戴白韬、青年团上海市工委书记张本及劳动模范干菊生等向儿童讲话。全上海市有组织收听广播大会的儿童近10万人。
《儿童节目》不定期地设置有“时事讲话”、“祖国建设”、“好书介绍”、“小常识”、“学校生活”、“队生活”、“新人新事”、“小信箱”等栏目,同时大量播送儿童们喜爱的故事、歌咏、小说朗诵、话剧、广播剧等节目,注重思想教育和知识性的内容。
1955年4月4日《儿童节目》改名为《少年儿童节目》。收听对象主要是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少先队员。
在60年代,《少年儿童节目》每天播出30分钟,重播两次。设有“在世界地图上”、“在上海地图上”、“上海的故事”、“老师的话”、“红与专故事”、“好朋友信箱”等栏目。其中裘惠英讲的《李白烈士的故事》和《秦鸿钧烈士的故事》,小说《我的一家》中的欧阳立安形象,毛大大的好孩子刘文学的故事,以及施小妹、吴运铎、高玉宝、盛利等著名人士谈学习的故事等,对少年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很受儿童们的欢迎。
在“第二届红领巾月广播会”上,儿童把开展“万能双手”运动中积累的购买“红领巾号”拖拉机的款项献给国家,由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代为接受。当时,少年儿童收听十分踊跃,广播会进行中,电台三、四楼各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反映强烈。
1967年1月,由于“文化大革命”原因,《少年儿童节目》停办。1970年6月1日,节目恢复,取名为《对红卫兵、红小兵广播》。1970年11月9日起,单独举办《对红小兵广播》节目,直至1975年5月12日,恢复《少年儿童节目》的名称,每天播送2次,每次20分钟。
7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文艺节目很少播出,仅有八个“样板戏”。为改变节目的贫乏状况,《对红小兵广播节目》在1971年制作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台第一个广播剧《小树苗》。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专业人员编写。此剧剧本好,制作细致,这在当时政治背景下是难得的儿童剧。1973年4月12日起,在“科学常识”栏目里,播送“一次有意义的参观活动——《人是从哪里来的》”共五部分。此节目播出后收到很多来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都来索取材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少年儿童节目》恢复了优秀的传统栏目,一批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少儿广播节目也脱颖而出。
恢复教歌节目后,教唱的歌曲有《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我们从小讲礼貌》等。
1977年由戎雪芬编导制作了第一个外国题材的广播剧《小爱莉的星期天》,令人耳目一新。7月4日播出后,少儿听众一再要求重播。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全国很多家省(市)电台都前来复制此剧并播出。
《少年儿童节目》还设立许多适合少儿收听的,富于教育性、知识性的专栏。其中有:
“小小知识宫”专栏。1978年11月3日起设立,成为少儿节目中保留时间最长的栏目,延续了10多年。该专栏向小朋友介绍各种有趣的知识。如树木为什么会落叶?电影院的墙壁为什么凹凸不平等。以后,编辑孙自伦和徐杰等又把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性问题,用故事形式串连起来,编了《朱小亮的故事》(16篇);《董小冬的故事》(12篇);系列科学幻想故事《张小奇的奇遇》(50集)。
“文学书架”专栏。介绍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和适合儿童课外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曾播出配乐童话:《卖火柴的女孩》;儿童文学作家贺宜的广播稿:介绍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和他的《卖火柴的女孩》;配乐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介绍19世纪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当他们是少先队员的时候”专栏。1979年开办。介绍少年时佩戴过红领巾,如今已成为劳动模范、演员、科普作家和运动员的著名人物的故事。曾播出女乒乓球运动员黄锡萍、科普作家叶永烈、电影演员达式常以及毛信贤、张海迪等人的故事。
每逢寒暑假,《少年儿童节目》都播送中、长篇故事。1979年7月开始播讲中篇故事《小金马》。以后还播讲过外国故事《格列佛游小人国》共8集;西游记故事选:《孙悟空大闹通天河》;中篇故事《哪吒》、《豹子哈奇》等。《哪吒》以它的紧张情节和对小主人公哪吒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的性格品质的描写,再加上播音员郭冰有声有色的演播,深深吸引了小听众。播出以后,很快收到来信七八十封,他们表示,哪吒的除暴安良、助人为乐的精神使他们受到了教育。
1980年6月3日播出了儿童广播剧《“小马虎”历险记》,通过剧中的“小马虎”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作风而吃足苦头的有趣情节,吸引并教育了小听众。同年8月27日开始播出上海电台录制的第一部广播连续剧《木偶奇遇记》,共5集,此剧是根据同名外国童话改编制作的。
1980年开办《暑假俱乐部》专栏,内容有报道夏令营活动、猜谜语、讲笑话等,收到听众来信9千多封。该专栏连续办了5年。
《少年儿童节目》的时事政治类专栏,为适应儿童的兴趣和特点,都尽可能做到有故事性,避免干巴巴的内容。如“听爷爷讲上海的故事”专栏,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反映较好。音乐故事《每当我们唱起国歌》,是向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成功做法。
1984年9月23日开设专门介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新栏目:“走进儿童文学的宝库”。第一次播出是介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早期作品中篇童话《阿丽思小姐》。同时还介绍了发生在陈伯吹和他的小读者之间的故事。该栏目先后介绍过儿童文学作家贺宜、任溶溶、任大星、任大霖、包蕾等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共播出了29集。
为方便收听,《少年儿童节目》从1986年4月14日起,又以分专栏按固定栏目播出的形式编排。星期一为“讲故事”专栏;星期二为“百花园”专栏,播送综合性文艺节目;星期三为“小信鸽”专栏,回答听众的问题和播送点播节目;星期四为“音乐小世界”专栏;星期五为“校园内外”专栏;星期六为“小小知识宫”专栏;星期日为“空中小剧场”专栏。
“小信鸽”专栏曾举办“学会管好自己的十个怎么办”和“学会与别人交往的十个怎么办”系列讲话。由黄家基编辑。讲话以谈心形式,解答少年朋友来信提出的问题,指导他们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1988年录制完成的大型系列历史广播剧《悠悠中华》,8月15日开播。该剧由梅梅编辑,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全剧共100集,每两集演播一个历史人物,反映了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到孙中山,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人物形象传神,故事曲折动人,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
1989年1月18日开办“小主人之音”专栏,由《少年儿童节目》和《小主人报》社联合主办。该专栏由15岁以下少年儿童自己采编、主持和播音。每月播出1次,每次20分钟,以后增加到30分钟。该专栏以“通过声音来反映少年儿童的愿望、追求、烦恼和喜悦,表现同学们各方面的技能和才华”为主旨,是少年儿童在更大范围参与广播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小主人之音”是综合性、杂志型节目,设有“青春校园”、“读书乐”、“动脑筋博士”等小栏目。
为了培养少年儿童对中国戏曲的兴趣,从1990年9月21日起举办《中国戏曲知识少儿广播讲座》。该讲座长达55集。它以人们较为熟悉的戏曲故事为经线,以各剧种的历史、特点、唱腔、流派、行当以及趣闻为纬线,交织成了一幅涉及南北方主要剧种的“百家梨园图”。其中讲解到的剧种有数百种,介绍的演员上千名,著名唱段200多段。有许多都是名人名唱,有的已是宝贵的绝版资料,深为人们喜爱。
1992年4月22日《少年儿童节目》推出了“浦江少年明星榜”专栏。编辑庄大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介绍值得少年儿童学习的楷模人物。其中有“十佳少年”许燕、“抗癌小明星”闵婕、小摄影家翁奇羽、小作家徐慧蕾、小提琴家乐薇薇等。该专栏受到广大小听众的广泛好评。
1992年10月1日起,开办音乐专题“历史的回声”,共20集。该专题从五四运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按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分集编排,小听众在欣赏这些具有代表性、艺术性的历史歌曲的同时,接受生动活泼的革命传统教育。
1993年1月,《少年儿童节目》推出反映外国五千年历史的100集系列剧《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该系列剧时间跨度长,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古埃及建立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长达五千年。编辑王佩飞精心挑选100个在外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著名人物和事件,通过编、导、演、制作等的共同创作,真实、生动、立体、形象地再现给听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等领域,让少年儿童从小了解世界,学习历史。该剧的音乐和音响也很有特色,使听众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知识。很受小听众和教师的欢迎。
同年7月5日,《少年儿童节目》改名为《快乐少年》。节目采用杂志型的编排方式,突出教育性同知识性、趣味性、游戏性相结合。每周一、三、五播出,每档50分钟,取消重播。《快乐少年》设有“校园芳草地”、“星星热线”、“小剧场”、“故事天地”、“音乐飞碟”、“小博士”、“辞海故事岛”、“快乐魔方”、“芝麻卡片点歌台”、“小主人之音”、“浦江少年明星榜”等栏目。其中文学类专栏“辞海故事岛”曾播出少年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故事》,共50集。“浦江少年明星榜”,曾介绍“神算子”——余捷。余捷曾创造大世界吉尼斯速算之最,并被评为上海市“双十佳”少年能手。“芝麻卡片点歌台”在教师节举办“为我的老师点歌”专题,在重阳节举办“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点歌”专题。如为百岁国画大师朱屺瞻、电影导演谢晋、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医学专家苏祖斐、足球铁门张邦伦、特级教师毛蓓蕾、劳动模范杨怀远等点歌。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此外,少儿节目举办了许多重要活动,如1984~1986年由上海电台文艺部、上海电视台文艺部、上海市妇联、上海市民族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3届全国“民族杯”小歌手邀请赛。上海、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云南、广西、宁夏、广州、延边等地和香港地区的小歌手演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儿童歌曲。电台直播其中的决赛等场次,并播出录音报道。
1985年举行《我的学习好方法》征文活动,收到上海和全国10个省市的500多封来信来稿,其中优秀征文稿件先后在节目中播出,并在1987年汇集成书出版。此书有较高实用价值,很受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1986年暑假,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2家电台联合举办少年儿童“听音响、编故事”全国征文比赛,共收到全国各地征文1万多篇。上海地区有23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征文评委会在1987年从330篇获奖作文中精选出40篇,汇集成册,书名为《小灰粒旅行记——全国“听音响、编故事”获奖征文选评》,该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1989年国庆节前夕,与共青团上海市委联合举办全市少先队员参加的“蜂花杯”上海少年评比活动。从这以后,上海市开始举办“十佳少年”的评比活动。
1990年,“小小知识宫”专栏的编导,设想从民间采集孩子玩的好方法,通过广播传授给孩子们,获得强烈反响。“怎样玩”征文发出后,共收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万多封来信,提供了数千种供孩子玩的好方法。其中有校园游戏、弄堂游戏、军事游戏、棋类游戏、魔术游戏、智力游戏、趣味游戏以及动手制作的游戏等。这次征文也是一次民间游玩艺
❸ 《满城尽带黄金甲》讲述的哪个时代的故事
《满城尽带黄金甲》讲述的五代十国间。《满城尽带黄金甲》故事根据曹禺的话剧《雷雨》改编,由张艺谋执导,周润发、巩俐、周杰伦和刘烨等联袂出演的影片中原大乱,电影讲述大王征战之后大胜回朝,暗暗发觉宫廷内部已发生微妙的变化,原来王后与大王子发生不伦之恋,而小王子、大王子、宫女之间的三角恋更是复杂。各方为权力、情欲展开明争暗斗,最后矛盾不可避免地总爆发,所有争斗的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盛唐灭亡.群雄拥兵自立。王(周润发饰)以禁军都尉身份,领兵造反,自立为王。为巩固权力。他逐前妻,迎娶梁国公主(巩俐饰)为后.从而得到梁王支持,稳定了政权。
电影中各方为权力、情欲展开明争暗斗,最后矛盾不可避免地总爆发,所有争斗的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空荡荡的皇宫内只剩下大王孤独的身影,大殿外则是一幅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悲凉景象…我个人觉得《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非常好看,演员阵容非常强大,值得大家去观看。
❹ 重阳节表演剧本
重阳节的传说剧本英文如下旁白(Aside): 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we will tell you a story about the origin of Chong Yang Festival.
旁白(Aside): Long long ago, there was studious boy named Huan Jing. His families and him abided by the law and behaved themselves, and lived happily. However, a Plague Devil came to the Ru River in July, where His families and him lived.瘟魔(Plague Devil): I am Plague Devil, and bring plague to the world is my great joy. Hahah…旁白(Aside): Unfortunately, Huan Jing’s father and mother were killed by the Plague Devil.桓景(Huan Jing): Wu Wu Wu, my parents were dead. I will revenge my parents.Act 2
旁白(Aside): Huan Jing had heard that there was a immortal on the Zhong Nan Mountain named Fei Zhang Fang who was good at sorcery which could wipe all kinds of devil. So Huan Jing wanted to go to the mountain and learn sorcery which could help him kill the Plague Devil. However, no matter how hard he try to look for Fei Zhang Fang, he couldn’n find him.
桓景(Huan Jing):Alas! I spent half year, going over hills and dales, but could not find the immortal Fei Zhangfang. Is my revenge doomed to difficulty by the heaven. Well! There is a small white pigeon falling on the ground. Er……… Let me have a look. (刚开始有点沮丧,有点悲壮,接着很惊讶,迟疑一下才决定去看看)
旁白(Aside): Originally, a small white pigeon was smashed by the stone,falling on the ground suffocatingly, emitting weak groan.
小白鸽:I was injured. Please help me. (声音微弱,疲惫不堪)
旁白(Aside):Huan Heng has the sympathy awfully. He holds the small white pigeon carefully and looks after it. Before long, the small white pigeon already can fly. It want to payback Huanheng`s benefaction.
小白鸽:Thank you for you care. Please tell me what can I do for you. (感恩的语气,诚心想报答)
桓景(Huan Jing):I am bothering how to find the immortal Fei Zhangfang. Do you know where is he. (好像出现了一线希望,喜从天降)小白鸽(Little white pigeon): I am just coming from Fei Zhangfang’s dwelling place. I can take you to there,follow me.
桓景(Huan Jing):Great,thanks a lot
❺ 有关历史的话剧剧本,感人的
十分感人的,加工一下就是剧本。这里曹植是第一人称。祝你编导成功!
哥哥似乎恨有兴致,但我知道,他并不快乐。他游离的目光在人群中飘忽不定,我知道他在搜索谁。
果然,在宴会中,礼官传令全体肃静。
大殿内外刹那间一片寂然。
——雍丘王曹植出列!——
宦官们一个接一个把皇帝的旨意传下来。
我顿时惊愕,随即离席,站在了御阶之下。
——今日是重阳节,独有雍丘王没有插戴茱萸,茱萸乃辟邪之物,雍丘王修身不慎,心怀邪祟,别人不戴,你也是应该戴的呀!左右,为雍丘王插戴茱萸!
陛下——,主事宦官忙出班跪倒,——宫里的茱萸已经分发尽了。
——恩?哥哥的脸上掠过一丝阴影,我是为雍丘王担忧啊,有邪不避,一旦邪祟发作,丧心病狂,失了本性,那如何了得?!
我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头顶贯下,是的,哥哥并没有宽恕我,只因母亲的回护,我才得以暂时苟全性命。而这条卑微的性命也是随时可以被人拿走的。我抬头看了看哥哥,我又看见了那双迷惘的阴冷的眼睛,那个紧抿的双唇,还有那冷漠而孤傲的目光。这一切都使我不寒而栗,我觉得自己一点一点的小下去……
——有什么可以替代的吗?
我听见哥哥嘲讽的声音,——快给我们这位王侯避避邪吧。
这……,那主事宦官迟疑了一下,陛下,御苑里种了一些青豆,豆秧形似茱萸,可否……
——取来!
我闻到了久违的豆秧的气味,我看见两个少年在洛河边的豆地里摘青豆。两人都爱吃青豆,而那夏天的绿色的豆地曾让兄弟俩如此流连,那时,他们说笑嬉戏,亲密无间,他们争着在田间采摘,任凭额头上淌下滚滚的汗水,他们透过豆苗的隙缝互相张望,然后爽朗地发出欢愉地笑声。那时,青青的田野让他们陶醉,芳香的泥土让他们沉迷。而那清澈的洛河的水就在他们身边哗哗地流过。
而如今,我手里握着太监交过来的一株豆秧惘然若失。
百官们呆呆地看着这一切,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
哥哥对身边的宦官低声说了些什么,那宦官把手中的马尾拂尘挥了一下,立刻有两个宫女走上来。
——骨肉可刑,亲戚可灭,国法不可废!——
哥哥重浊而庄严的声音在殿里回荡,——雍丘王曹植触刑律,犯国法,其罪当诛。朕以孝治天下,以德化万民,厚德载物,心生恻隐,今舍而不诛,非曹植之罪可恕!雍丘王曹植听旨:你一贯恃才傲物,凌上争宠,结党营私,密谋篡逆,辱御使,谤朝廷,劣迹败行,不可胜数……今天,朕就试试你的才华。你看清楚了,殿上的宫女各执一樽,黄色金樽里盛的是菊花酒,黑色陶樽里盛的是鹤顶红毒酒,你距二宫女有七步之遥。朕命你七步成诗。诗成,饮金樽菊花酒;诗不成……
哥哥走下御阶,用阴冷的目光盯着我,低沉地说,饮黑陶樽里的毒酒!
说罢,恨恨地一甩袖子,回到御座前。
我倒吸一口冷气。几年来,我都没有这么近地看到哥哥的脸了。以前远远看时,只望见他的冷漠和阴沉,而现在,我分明看到了火一样的怨恨。很久以前亲切柔和的线条早已被僵硬取代,那双曾一度充满笑意的眼睛里燃烧着阴糜的恨火,我终于知道,那个善解人意,勇敢直爽,真诚恳切,慈爱温和的哥哥已经随风而去了,现在我们之间除了解不开的怨仇什么都不复存在了。就在不久前,在母亲的哀哭和诉求中,我还看到过他的泪水,现在泪水已经被恨火烧干,我们已经成了天庭中两颗相背而驰的星星,永远走不到一起了。
我在哥哥和百官的注视下站在空荡荡的建始殿中,彷徨四周,心中陡生无援的恐惧。
——你听到没有?
哥哥威严的声音使我惊觉,我发觉我的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我知道,无可避免的毒酒的命运在等待着我,不是因为诗,而是因为哥哥不可动摇的可怕意志。
我站在建始殿上,后悔没有及早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痛恨自己的犹豫和胆怯,多少荣辱经历过,我为何还要苟活人间?当我败局已定,友人们相继被杀,我不始有过死的念头吗?在囚禁南宫的日子里,在封地,在与野兽为伍的逃亡的日子里,在皇帝的凌辱何逼迫下,为什么没有死去?贪恋这可恶的生命,却被怨恨和伤痛无情的折磨,这卑怯的生命之光巡行在黑暗的深渊之上,到底想求得什么?奄奄一息的母亲为我痛苦地哀告和祈求,忠诚善良的友人们为我横死刀下血肉模糊,而我这葬送他人性命的失败小人,竟然像狗一样匍匐在胜利者的王座前…… 我,我为什么还活着?不,别怕,死是解脱,死是归宿,死是大化,死是空,是无……死,死吧!
有了赴死的决心,我陡然生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来,我昂起头,轻蔑地望着御座上的帝王,把诸侯的王冠拿下来,抛在地上。
——陛下,出题吧。
兄长的身边,站的依旧是冷冷的许禇,冷冷的刀。
帝王冷冷地笑了,——我知道你对朕心怀怨恨,你是臣子,又是朕的兄弟,你就以《兄弟》为题,七步成诗,以明心志吧!
兄弟,一个多么熟复杂的字眼,豆秧熟悉的气息又浮漾在周围,遥远的豆田里友爱的稚气的笑声和殷切的叮咛,我一阵眩晕,一阵战栗,望着高高的御阶上铁青的脸和四周巍峨华丽的宫阙,眼里噙满泪水。
我高擎着充作茱萸用来“辟邪”的豆秧向宫女走去。
一步,两步,三步……终于,我迸发出泣血的悲号——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长啸般吟出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抛掉了手中的豆秧,抢前扑向了黑色的陶樽。
一阵呃逆,一口火热的东西从腹中喷出,我登时扑倒,昏厥过去。
恍惚中,洛河的水又哗哗地流过眼前,万古如斯,平静安详,就像是至亲至爱的人在耳畔切切叮咛…
❻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说什么的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国四境太平、兵强民富,但宫廷之中正在酝酿风暴。大王原本是一个小小的都尉,经过极力经营终于成为一国之主。他逐走了给他生下太子元祥的“元配夫人”,从后梁迎娶了王后,又有了两个王子。有一次,大王发现王后和太子有染,于是令太医蒋亦儒在王后的药中下慢性毒药“西域草乌头”。王后察觉了事情,但为了不引起大王的怀疑而照吃不误,另方面说服二王子元杰在重阳节带领后宫御林军谋反。太子和蒋太医之女蒋婵偷情,而蒋太医的内人,其实就是大王的前妻“元配夫人”。在重阳节时,二王子兵变攻打宫廷,全军乱刀砍死埋伏于城门之中的暗部,并砍断了放置在菊花台前的王旗,企图一举攻入皇宫,三王子元成受不了王后与太子的丑事,因而动手刺杀太子,并率领数名武士,要胁大王下诏让位给他,反而所有武士被暗部砍死,三王子因不服而企图砍杀大王,反而被王轻易击败。由于太子事先告诉了大王二王子元杰谋反,大王伏兵平定叛乱。风波过后,数万名宦官则快速进行复原工作。王子谋反将遭处“车裂”极刑,而大王决定不处置二王子,且命二王子每天负责伺候王后吃药,二王子因自责愧对王后而自刎而亡,王后则极度伤心而大叫,并打翻了溅到二王子的血的药。
❼ 关于重阳节的小诗歌
重阳节优美诗歌一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重阳节优美诗歌二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重阳节优美诗歌三
【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重阳节优美诗歌四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节优美诗歌五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重阳节优美诗歌六
【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
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
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重阳节优美诗歌七
【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
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
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
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
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重阳节优美诗歌八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重阳节优美诗歌九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重阳节优美诗歌十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重阳节优美诗歌十一
【唐】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
广陵大醉不解闷,韦曲旧游堪拊膺。
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重阳节优美诗歌十二
【唐】徐铉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
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
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
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重阳节优美诗歌十三
【唐】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重阳节优美诗歌十四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节优美诗歌十五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重阳节优美诗歌十六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节优美诗歌十七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
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
今日几花开。
重阳节优美诗歌十八
[唐]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重阳节优美诗歌十九
[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重阳节优美诗歌二十
[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❽ 求关于重阳节的小品剧本
网上可以找到的例如引用诗句或者是说说他们重阳节日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