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的精髓
1. 如何抓住戏剧表演的精髓
戏曲舞台上特有的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
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
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
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
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以上摘自《网络知道》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抓住了剧中人物,不展现自己,展现的是角色本身,只要是角色所需要的,就不惜牺牲自我‘脸面’,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这样才能抓住表演的精髓,也叫有的放矢的表演。这才叫抓住表演的精髓。
能够如此表演的演员,就是抓住了舞台上演员表演的中心,也是一个专业、业余演员的必备的技能。
2. 从哪方面才能看出话剧的魅力
依我看来,话剧的魅力有这么几点:“文本” “舞台” “仪式感”
3.仪式感戏剧起源有两说,古代巫术仪式的延续,又或是祭祀天神的表演。不管哪种,都免不了要让戏剧带上一层仪式感的面纱。在现代社会中,几百个人坐在剧场这样一个密闭空间内,观众和演员一起置入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主题几个小时,这是其他艺术形式很难想象的。现代艺术和行为有太多选择向“酒神的狂欢”寄托灵魂。人类的本能是什么?自由,摆脱束缚,自我解放。当代越来越多先锋戏剧的精神图腾阿尔托,也正提倡将戏剧的仪式感重新树立。在我看来,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建立起仪式感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向人类本性的回溯,花个两百块钱就能在剧场内体验,何乐而不为呢?综上,抛砖引玉,提了三点“话剧的魅力”。之前也有看到问题是“话剧和电影有什么区别”?我想根据上面的也能够解释。
归根结底,话剧是舞台的艺术,电影是镜头的艺术,而演员的表演,其实只是载体罢了。
3. 话剧的魅力
在于话剧演员丰富的情感表达、作品的经典不朽、舞台的生动感人、社会背景的曲折多变、以及一颗热爱话剧的心。#23
4. 话剧中的经典独白
呵呵,楼上的,别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独白你就直接让别人读哈姆雷特?
楼主,先找找中国的剧本吧,比如说雷雨,原野,北京人里面都有很多不错的独白!
5. 话剧的特点是什么
9月7日 00:24 现代话剧的艰难历程
第1节 从模仿到创新
1.“易卜生热”与“娜拉式”的新女性。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
2.社会题材的问题剧与《幽兰女士》、《赵阎王》。
3.欧阳予倩的创作道路。《潘金莲》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4.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对“寡妇情结”的探讨。
5.田汉的创作道路。田汉早期剧作中的“艺术家”形象系列。30年代以后,田汉剧作的两大题材。《梵峨嶙与蔷薇》。《梅雨》与《回春之曲》。《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与《名优之死》。
6.丁西林在中国话剧史的上的独特性。 丁西林独幕剧与《酒后》的特点。
第2节 曹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1.曹禺的生平和创作。
2.《日出》对中国现代都市社会的认识和受到的质疑。
1.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对《雷雨》的影响。
2.《雷雨》的结构。周朴园、蘩漪和侍萍的形象塑造。《雷雨》对现代话剧的特殊贡献。
3.从《雷雨》到《日出》的变化。结构的变化与创作意图的变化。
4.《原野》的传奇性与反抗意识。
5.“娜拉式”的新女性陈白露与作者心中的理想。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三构成的“三段式”人物链。
第3节 从小剧场到大剧场
1.“剧场戏剧”与中国话剧的成熟。
2.夏衍的生平与话剧创作。《赛金花》与《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的“复调”手法、政治倾向性与平易淡泊的风格。
3.洪深创作受左翼剧运的影响。《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与《青龙潭》。
4.李健吾话剧的“京派”特点。《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与《以身作则》。
6. 话剧的特点是什么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1)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2)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3)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4)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戏剧内容。
(6)话剧的精髓扩展阅读
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
与传统戏曲不同,根植于欧洲文化土壤上的话剧无论是透视社会人生的角度,还是具体的舞台场景,都呈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同样表现行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名剧《奥赛罗》对威尼斯小船的处理可谓极尽逼真之能事:十二个人推动巨大的船身,以风扇吹动麻布口袋,模拟浪花的声音。
写实的话剧虽然能让观众产生“走进故事”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堆砌使有限的舞台空间缺少了灵动飘逸之美,话剧导演逐渐认识到,写实与写意不应是泾渭分明的两极。
从西方绅士到谦谦君子,话剧以兼容并蓄的胸怀从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焦菊隐先生说:“以话剧之形,传戏曲之神。”话剧向戏曲借鉴不仅是摹仿其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化”其内在神韵。《茶馆》中舞台调度的曲线美、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以及人物身姿台步的造型美,都是戏曲手法的集中体现。
此外,徐晓钟导演在《桑树坪纪事》中以歌队、舞队的表演展现劳作情景,增强了戏剧的写意性;话剧《万家灯火》“停电”一场巧妙运用京剧“夜深沉”的曲牌烘托气氛;林兆华导演在《白鹿原》中以陕西秦腔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实现了地方戏与话剧的完美融合。
7. 传统戏剧文化的精髓
传统戏剧属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与其他传统文化的表演形式相比更加具有艺术性,表演特征更加明显,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近些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且工作进程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有其特殊的性质和功能,不断显示出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8. 戏曲的精髓是什么
一、我国戏曲的精髓是它的民族性。
二、扩展知识:戏曲的民族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汉民族艺术。这种民族性与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这种综合的民族性中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9. 话剧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10. 话剧的表现手段有哪些
它综合文学、表演、导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而以说话(对白、版独白、旁白)为主要表现手权段;演员的表演则是以说话和动作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随着时代的发展,话剧的题材、体裁、风格、手法和艺术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