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徐克导演的《青蛇》

电影《青蛇》故事取材自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描写白蛇与青蛇修练成人, 巧遇书生许仙并产生恋情,却遭僧人法海施法破坏。本片打破传统一贯视角,有意从青蛇角度去探讨青蛇、白蛇、法海及许仙之间的凡尘情感,对人间是否有情及情为何物提出质疑。基于这两点,全片拍摄得较有现代感和新意。

人物塑造也突破传统:如法海年轻俊朗不似以往戏剧中杀气腾腾的老僧,青白二蛇各有性格但不失妖气。拍摄《青蛇》是徐克多年的心愿。徐克成功给传统《白蛇传》注入新元素,展现出现代女性对爱情和友情的观念转变

就这样,《青蛇》这个老掉牙的故事被徐克用现代元素配上眼花缭乱的特技搅和一番却别有风情,让人耳目一新。正如徐克自己所说:“电影导演如果有宗教般的狂热和小说家的想象力,电影就会产生一种魔力”。

② 如何评价徐克电影《青蛇》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每一年的清明、端午时节,最适合重温一部电影《青蛇》,梦里江南好去处,皆在这不大的一张银幕里。万丈红尘,人、妖、佛、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好的电影,好戏,乃至一切精彩艺术,必是色相纷呈,让人深深投入进去,末了又生出恍若一梦的出离心,起身离场时,便似多活了一回人生。

从开场红尘弥满的石雕场,到末尾漫天飞扬的血红袈裟,红尘之色贯穿《青蛇》始终,身在其中的芸芸众生无能脱离。
这是一部浓墨重彩,饱满得化不开的电影,一帧帧,一幅幅,活色生香,晕染开来恰似人间之色。哪里会界线分明,干净利落,正是这般迷离诱人,万物昏沉沉才是。
众生乌蒙一片,更衬得白的素雅,青的迷蒙,佛的金光,我们不由心向往之,于是缘起,故事开篇。
初见时,各个自命不凡。法海不屑人与妖,金刚怒目,大威天龙,一身凌然。待到初见村妇产子,却胜似妖魔,避之不及;许仙大斥学生只知淫词浪曲,又将传情的花灯没收,待到自己近了女色,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白蛇说,这样的老实人好相处,却原来再老实的老实人也有诸多不老实,人性复杂远超蛇性;青蛇道,姐姐有的我都会有,情爱皆要试,末了时,不过孑然一身离世去。
无常,世事无常,色空无常。

石雕厂千奇八怪的众生,法海观之曰人;仙姿道骨的乘风老者,法海观之曰妖。这是看穿了表相。待到竹林里见过了裸身的妇人,禅定时妖孽横行,不得不大开杀戒,这却是相由心生,更入一层。
他义正言辞:“红尘色相,尽是虚幻。”许仙道:“你把我的家都变没了,还满嘴大道理……我迷恋红尘,我沉迷凡俗世界,我愿意。”
着重眼前之相的许仙和难脱内心之相的法海,孰可分清,妄论高低?
捉妖道人,虽能见妖,世人却因其眼盲难免讥讽不信;白蛇貌美,设馆救人,世人便视为菩萨转世,不疑有他;青蛇青楼艳舞,世人顿生痴迷,早不问来历……
离一切诸相,既名诸佛。世人不过你我,凡人一个,自然离佛之境甚远,网困诸相中。
佛、人、妖,贯穿影片的这三者亦是相。法海近佛,人身执妄却非佛;许仙生死出家,是人却难做人;二蛇为妖,然修人形依人事。到底谁是人,以何相示之,方见真意?
跳出影片的相,纵观古今,女人常被妖魔化,精怪魔巫都要往“她”头上套,恐惧夹杂蔑视,仿佛身为人便可保持正义高贵。而蔑视“她”的那些更为现实且软弱的人,根本上是男人——历史本由他们撰写。还有那么一些“人”,统领着更高的意识层次,不仅看不得被他们视作丑陋软弱的同类男人,更看不得最底层的被妖魔化的女人们。他们自誉近佛,刚强无匹。
实则,众生皆相,众生平等。佛无相。
执念
由色相入,而生执念。红尘故事,必得执念,不然世人觉得它——不动人。
白蛇的执念,是众所周知的,千年等一回,她向往成为一个人,得到一份真挚不移的爱恋。为了实现心中这个念,她选了老实无建树的许仙,对法海的评价是躲还来不及。可即便做了万全的准备,自身貌美又多财,依足了做人的规矩,这相对蛇精短如朝露的人的一生爱恋,依然难保周全,心猿意马,错漏百出。
许仙的念太多太杂,但归结起来却也不过一个——红尘凡俗。人世的欲望纠结,他都恋。作为人,他最执着的是不脱红尘,即便最后被封五蕴无奈点头,亦是为了红尘里留念的人事,不能放下。
即便眼盲的捉妖道士,能看穿人妖之分,都不忘执着世俗的名利,有人围观就想献技。端午再闯白府,依然执迷不悟,想要借除妖名扬天下,利欲熏心,自然是非不分。
本该最离执念的法海,说他是执念最深的一个,也不为过。执念源于过于清晰的二分法,非人即妖,非好即坏。法海将蜘蛛精收服,却罔顾其修行佛前,并无大过。此后,依然没有反省己身,仍是兢兢业业除妖事业。执念一旦深重,看似不动金刚,实则缺乏慈悲,法海身后的佛像几次崩塌,正是镜头给予的影射。
近乎偏执的二分法认定,使得法海出尔反尔寻二蛇报仇,因为他不能允许有人破了其自认修成的金刚身,他不能接受人身的脆弱,不能接受落到和人、妖无别的境地,不能接受二分神坛的崩塌。
他拖走许仙时,仍不忘念叨“人比妖怪更难驯服”,到底是执着于红尘的许仙更难驯服,还是偏执人妖、上下之分的法海更难驯服呢?
执慢不除,更生杀戮,何生慈悲?
哪怕临到末了,他还在功过之论,见白蛇产子难以置信……
不执者,唯有小青。
带着好奇来到世间,尝试了所有感到怀疑的教条,她不墨守成规,不畏手畏脚,不预先设定,而是去经历,去感知,去接纳。她常反驳,常质疑。她揭开人、妖面目,令白蛇无奈,令法海恼怒。
她不愿自欺,亦不想欺人。
“真是可笑,连你们人都不清楚。”
《青蛇》的最后一个镜头,停留在了一滴朝露上。
若说佛,尽在片中,亦不在片中,恰如人生戏梦一场。

③ 青蛇的话剧好看么

当然好看啦!

④ 爱,能否永恒--话剧《青蛇》观后感

话剧《青蛇》是田沁鑫导演的作品,秦海璐、辛柏青、袁泉等主演。源自民间故事《白蛇传》,以青蛇为主角,讲述一条立志成人的白蛇和追随它的青蛇在人间遭遇的冷暖人情。 李碧华《青蛇》两个演绎版本:一是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一是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李碧华的小说第一次以青蛇为主角,探讨女性对爱的追求。电影版和话剧版分别融入导演自己的思想。 在徐克镜头中的小青更加顽劣、率真。她妖娆放纵在青楼随异域靡靡之乐而舞,颠倒众生;她因内心妒忌而主动勾引许仙;她无畏无惧抗衡法海;她敢爱敢恨,因对白蛇的爱而了悟情之唯一,最终杀死许仙,带着他们的孩子走了。徐克的《青蛇》第一次颠覆性的演绎成为经典,他剖析男人欲念,甚至调侃了佛。痴、嗔、怒、怨,皆为“欲”之所出。白蛇誓为人,许仙爱美色,法海想利用两蛇助自己的修炼,小青在追求肉体快乐。白蛇的悲剧在于她爱上一个懦弱庸俗的人;许仙的悲剧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法海的悲剧在于他功利心未泯。也许小青是真正面对自己的人。徐克将问题抛将出来,却没有给答案。当情、欲、爱无法统一,爱将何去何从?电影最后,小青杀死许仙,小青说:“你该随姐姐而去。”这或许是徐克试图打上忠贞符号而又不认同的折中方式。 田沁鑫眼中白蛇代表社会传统审美中的女性。白蛇一出场就道出心声:“我想做万千袅袅炊烟,夜幕阑珊灯火里那一个良家妇女。我要一个男人抱着我。”白蛇将做人视为修炼的终点,将自己的一切寄托在男人身上。她执着于“一生一世”。青蛇代表了现代女性真实内心,她迷茫于肉体欢愉为什么和“一生一世”矛盾。田沁鑫的批判意识没有徐克强。她没有沿用李碧华“一个男人一生梦想拥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在青蛇和许仙关系处理上点到为止。小青一开始懵懂着为什么姐姐的男人我不能用,到最后与许仙的云雨发乎真实欲望,退去电影版小青的淫娆。话剧里的小青也执着,也有自己忠贞的对象——法海。他是小青来到人间第一天遇见的男人,爱上的男人。法海反复询问过小青:“难道你没看见我身上的袈裟吗?”小青永远回答着:“我看见一个男人。”小青干净得彻底,于是她盘踞在法海屋梁上五百年,只为着“希望你的身边永远有我,我的身边永远有你,亿万斯年。” 话剧《青蛇》许仙代表俗人,小青代表凡人,白蛇代表贤人,法海代表圣人。 田沁鑫眼中的法海智慧、宽厚。从他第一眼看到白蛇就知道“这条蛇还有点灵性”。于是他扮演起度化白蛇、青蛇的角色。此版《青蛇》的不同在于着重描绘法海和青蛇的纠缠。如果说电影版中青蛇和白蛇分别打破了法海与生俱来的信仰和标准,话剧中的法海更人格化。因此,田沁鑫圣化了法海,让话剧版《青蛇》多了佛性。 田沁鑫对爱的何去何从的解决体现在增加人世轮回。法海圆寂前与青蛇的对话是对小青最后一次度化,彻底影像了青蛇的纯粹和法海的大爱。在这场中,小青依然执着她的“亿万斯年”,但懂得宽容和理解法海执着的大爱,青蛇和法海追求的“亿万斯年”在这一刻统一了。于是,时间轮转到今天,当我们看到公交车站上许仙追逐白蛇,青蛇回眸遇见法海,爱的出口就在那里。 回看话剧《青蛇》海报,脱于石刻的泛青色笼罩着似妖似观音的女子,迎合话剧结尾,雷峰塔倒,里面没有白素贞。白蛇用她的“一生一世的爱”成就青蛇的“亿万斯年”。

⑤ 话剧青蛇讲的啥啊求详细信息

爱情,悲剧

⑥ 如何评价徐克电影《青蛇》

刚开头修行20年的法海就收了一只修行200年的平和温顺的蜘蛛精(可能暗示法海是神明大蟒蛇神(八部天龙之一)转世),但是蜘蛛精产生的佛珠使他动摇,在紫竹林碰到青白蛇,原本要收妖,但看到俩蛇为孕妇遮雨,放她们一马并把佛珠给了她们让她们修炼。

昆剧念白变成了她们的平素言谈,白蛇娘子此番化作美艳人形游戏人间,因有千年道行相助,是以喜怒哀乐等诸多凡尘情感皆可生成,欢笑悲泣,随心而来,无异常人。而小青修炼时日尚浅,虽有凡人皮囊掩护,然而蛇性难改,小青可以说是一个心智在十一二岁的阶段,慵懒滑腻依旧,只知道随心所欲疯癫玩乐,不懂得伤春悲秋泪洒西风。小青见那书呆子许仙跟白蛇终日厮混纠缠,欢乐逍遥,不由得心生妒意,暗下决心要跟姐姐斗法相拚,不相信自己收不了许仙那一颗情鱼色心。刚开始还发洪水天灾,小青和小白去治水还碰见法海,法海看到她们有如此善心也感到很欣慰,但是小青好像对法海有意(小青前面就说过一句话“紫竹林的和尚也不错”小青对法海是有好感的),但是小白让小青敬而远之。

⑦ 如何评价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

‍‍

“春有百花秋有叶,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也是人间好时节。”初看话剧者,呓语一番了。话剧《青蛇》是我看的第一部田沁鑫先生的作品。因访谈视频里谈及文化借鉴和26岁时一袭长袍,由衷敬仰。视频是国家大剧院的第十场(最后一场),一直看到结尾牵手致谢和致词。除了对戏剧演员的致谢,现场的氛围也印象深刻。话剧本身口碑好(年度戏剧冠军)、选角巧(不少人奔着袁泉和秦海璐看)、初始词的不断吟唱、举着纸伞在水帘和云雾里穿梭的梦幻舞台、扇子舞那段配上服饰的身形绰约、两条蛇在初化人形时由川话到普通话的过渡、对小人物的塑造……可圈可点。三小时时长足以彰显台词功底。话

剧加入的现代元素:法海的叨叨念(攀谈)、埋陷阱、灵芝越吃越短、防火防盗放闺蜜、时空元素,都很逗。感触最大的是“许仙”和“法海”的不同。董畅的许仙样貌端庄、身强力健,无半点书生气息,至始至终都是纠结个性。 辛柏青的法海开头遍劝诫“吾恋人间”,从始至终是机具人情味的僧。电影和话剧是不同的,看完电影是震撼,看完话剧是用心。如果徐克的《青蛇》是五星,话剧我给四星。演出整体感觉有点拖沓,“念念不忘”的是袁泉第二幕的自白,神色间感到人物是真实的在声泪俱下。光怪陆离的苏杭、法海的彻悟、许仙代表欲、白蛇代表情;沉沦、痴恋……七情六欲即人之本性。这部剧代表了人性中的情欲献给成年人。再过几年看,整个人会有更多感悟。最后,借刘慈欣说的一句话:“西湖这么美,把它变成一幅画吧。”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欣赏过于评论。我当年是在深圳看的现场。

‍‍

⑧ 话剧《青蛇》 剧本

这个有版权问题,再说话剧是现场艺术,一般不会有剧本流出,除非这个戏不演了,过了演出的寿命期,有可能出品方会推出衍生产品,也许会发布剧本。我说的是实情,可能让你失望了。

⑨ 电影《青蛇》的评价

诗情江南,情欲浮尘——徐克的《青蛇》 作者:裴-雅 转自SOHU影音社区 看徐克的《青蛇》,自始至终贯穿的感觉就是:江南好,江南美,诗意的江南,中国人心中的江南情结,缠于景,缠于物,缠于情,缕缕浮散,悠悠不绝。 看那西湖烟雨如丝,画舫飘漾,白素贞与许仙初相会。才子佳人,百年修得同船渡。四目脉脉,情意流转。一颦一笑,诉尽了多少相思意。天地间,只余轻雨飞扬,眼前心头,幻化的皆是风月无边。江南的水意,就这样柔柔地荡漾着,春意,就在那绵绵春雨的浸润下,爬上了人的心头。于是,片中人笑得迷醉,片外人看得陶醉。 再到相别,许仙立于岸边许久,收伞递于白素贞,“留于遮雨之用”,转眼却见船头斜放一伞,讪讪间,白素贞却巧笑着接过伞,留下了一句:“箭桥双花坊巷口,姓白的那户人家”。多少江南的浪漫诗情,多少人间的旖旎风情,在那一声“箭桥双花坊巷口,姓白的那户人家”的重复中,缕缕地渗透了出来。想,人间多少的至真至性爱情,都由得这样的一个含蓄邀约中蔓延开始。此后,佳人妆楼倚望,公子凭栏遥想,外人呢,惹得心头一片惆怅穿行:何日待得佳人如此青眼? 及至许仙和白素贞的家,亭台画榭,曲廊通幽,更那池中水碧生凉,荷花凝朱含芳,江南的水乡,居家的诗意,已在这国画般的意境中袅袅升起,看一眼。都觉得让人心生无限的纯美感,想象居住其中,感受临水观花,风生水起,明月拓影,青莲浮水,再与佳人池边或漫步,或赏玩,或戏水,又该是怎样的一种诗情画意。那一抹古典的形色之韵,那一幕江南的淋漓水气,寄寓了多少中国人对家的温情遐想。更何况还有两个佳人为伴,一个温婉贤淑,一个野性媚惑,此情此境,除却神仙生活,世间还能有何可以形容得出?平生若得享用一日,便觉生命圆满,夫复何求! 再看景那形。看那红叶飘舞,竹影婆娑,蓝光幽微,小桥流水;看那张曼玉柳腰纤细,回风舞雪,尤物不可名状;看那王祖贤媚眼如丝,吐气幽兰,撩拨着心底的欲望青蛇;一切都是那样的迷离而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