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话剧
㈠ 广东省的剧种是什么
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永年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戏、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西道情戏、陕南花鼓戏、陕南端公戏、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河南省:豫剧、曲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坠子、大平调、二夹弦、怀梆、怀调、大弦调、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南阳大调曲子。
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锡剧、苏剧、丹剧、丁丁腔、淮红剧、海门山歌剧、越剧。
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沙河调、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淮剧、嗨子戏。
上海市:越剧、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
江西省:赣剧、戈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平讲戏、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越剧。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东昌花鼓戏、雷剧、梅州山歌剧、粤西白戏、临剧。
海南省: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剧、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广西壮剧、广西苗戏、广西侗戏。
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剧、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云南壮剧、彝剧。
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剧。
㈡ 广东著名的戏剧有哪些
广东有三大剧种:粤剧、潮剧、汉剧。
粤剧:早期的传统剧目,江湖十八本,全为早期演员的“开山戏”。19世纪60年代末(清朝同治中期),有所谓“大排场十八本”,即《寒宫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刘金定斩四门)《沙陀借兵》(《石鬼仔出世》)《五郎救弟》《六郎罪子》(《辕门斩子》)《四郎探母》《酒楼戏凤》《打洞结拜》《打雁寻父》《平贵别窑》《仁贵回窑》《李忠卖武》《高平关取级》《高望进表》《斩二王》(即《陈桥兵变》)《辨才释妖》(即《东坡访友》)及《金莲戏叔》。
同治七年,有“新江湖十八本”,按郭秉箴《粤剧艺术论》所列:《再重光》《双国缘》《动天庭》《青石岭》《赠帕缘》《困幽州》《七国齐》《侠双花》《九龙山》《逆天伦》《和为贵》《闹扬州》《双结缘》《雪重冤》《龙虎斗》《西河会》《金叶菊》《黄花山》。
19世纪90年代初(清朝光绪中期),则出现着重唱功的“粤剧文静戏”,如《仕林祭塔》《黛玉葬花》《苏武牧羊》等,又称为“大排场十八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整理编写的剧目有《宝莲灯》《平贵别窑》《柳毅传书》等。
潮剧:《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琵琶记》,《刘希必金钗记》,《侠女徐凤珠》、《围城记》、《秦香莲》、《妲己乱纣》、《易婚记》、《杜王斩子》等。
汉剧:演出剧目有《凤仪亭》、《金山寺》、《珍珠衫》、《百里奚认妻》、《打金枝》、《潘必政》等五六十个传统戏。
㈢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的介绍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于1956年10月成立,是广东戏剧家自愿结合组成的全省性专业性群众团体,是党和国家联系戏剧家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任务是联络、协调、服务,通过做好服务工作,团结和带领全省戏剧家,开创我省戏剧事业的新局面。本会共有会员2259名,其中510名为中国剧协会员。全省有20多个地市剧协、剧协支会和戏剧组织,以及广东粤剧工作者联谊会、广东省舞台美术学会、广东省木偶学会、广东省粤剧八和联谊会、广东话剧研究会、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本会驻会机构设艺术室、组联部。在大大团领导下,负责处理有关日常业务
㈣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的章程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二○○○年二月二
十七日通过)总则
第一条本会的名称“广东省戏剧家协会”,英文译名“THE GUANGDONG PROVINCE IHEAIRISI ASSOCIATION”。
第二条本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省戏剧家组成的全省性、学术性、专业性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团体会员。
第三条本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尊重艺术规律,发扬艺术民主,团结和组织全省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为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第四条本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按照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任务
第五条组织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队伍的思想文化素质与业务水平。
第六条鼓励并采取有效方式组织会员深入群众生活,努力学习,钻研专业,加强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开展创作经验交流和艺术观摩活动,不断提高戏剧艺术创作的思想、艺术水平。对优秀的戏剧家和戏剧创作成果,给予表彰、推荐和奖励。
第七条大力推动戏剧艺术的研究和评论活动,提倡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自由讨论,保障批评和反批评的自由。
第八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戏剧活动,培养和发现各剧种的新生力量,重视群众业余戏剧,关心老、少、边、穷地区戏剧,为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振兴我省戏剧而努力。
第九条支持所属学会、联谊会的业务活动,加强与各市剧协、戏剧文学社等戏剧组织联系,并通过各种方式密切与广大会员的沟通和联系,使剧协真正成为全省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之家。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
第十条本会努力促进全省戏剧工作者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上的大团结,加强同台湾、香港、澳门戏剧家及海外侨胞中的戏剧组织和戏剧家的联系。
第十一条本会积极开展对外戏剧交流,扩大同各国戏剧组织和戏剧家的联系,增进同全世界戏剧家的团结和友谊。
第十二条维护我国宪法所赋予会员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益,保障会员从事创作、演出、评论、研究、国际戏剧交流活动的正当民主权利。
会员
第十三条凡赞成本会章程的广东省戏剧工作者(包括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儿童剧、木偶皮影、广播剧和舞剧等)、戏剧理论、教育、编辑、翻译、组织活动工作者,和群众戏剧工作者,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作出一定的成绩,并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经本人申请,有本会会员二人介绍,由所在地级市剧协推荐(省直单位由所在单位推荐),经本会大大团或大大团委托的机构审查批准,即可成为本会会员(具体条件可参照本会根据本章程制定的发展会员标准细则执行)。
第十四条在我省工作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为本会的当然会员;兄弟省(市)协会的会员调入我省,并将会籍转来本会者,即为本会会员;本会会员调离我省至外省(市)者,本会负责将其会籍介绍给该省(市)协会。
第十五条本会会员有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参加本会活动,交纳会费的义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有对本会工作及领导人的建议、批评监督权;有参与本会为会员举办的各种福利活动权。本会委托各省直艺术院、校、团及地级市剧协联系在该地的会员。会员有退会自由。
第十六条本会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本会会员如严重违反本会章程或因违法犯罪而触及刑律,经本会大大团讨论通过,可停止或取消其会籍。
第十八条本会会员必须定期向本会缴交会费。
组织
第十九条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由当然代表(上届理事会理事)和当选代表、特邀代表组成。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代行职权,理事会闭会期间,以大大团为最高领导机构。理事、大大团成员任期为五年,分别由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选举产生。
第二十条大大团设大大一人,专职副大大一人,兼职副大大和大大团成员若干名;专职副大大系驻会在编干部,负责主持本会日常会务工作;另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由大大团通过任命,协助正副大大处理日常会务工作,根据需要建立必要的工作机构。本届增补兼职副大大和大大团成员,必须经过大大团审议批准。
第二十一条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必要时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党组批准决定提前或延期召开。大大团会议由大大或专职副大大召集,每年举行一至两次。理事会每届召开一次,或由正副大大、正副秘书长到各市分片召开。
第二十二条本会领导成员均应积极参与协会的重要活动,努力做好领导工作,密切联系会内外群众。对于不称职的领导成员,或无故三次不参加大大团会议的大大团成员,本会可通过民主程序和组织程序,做自动离任处理。
第二十三条本会视需要设立名誉大大、顾问、名誉理事荣誉职务,由大大团聘任。
经费
第二十四条本会经费来源:1、国家拨款;2、会员会费;3、社会赞助;4、其他合法收入。
附则
第二十五条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址设在广州市。
第二十六条本章程修改权和解释权,属会员代表大会。
㈤ 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和演员获奖名单
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获奖名单
剧目奖
优秀剧目一等奖
戏剧类(5个)
话剧《与妻书》 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广州红豆粤剧团
山歌剧《合家福》 梅县山歌剧团
粤剧《小凤仙》 佛山粤剧传习所
粤剧《青春作伴》 广东粤剧青年团
音舞类(2个)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东莞保利演艺团
舞剧《西岚卡普》 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
优秀剧目特别奖
戏剧类(2个)
广东汉剧《金莲》 广东汉剧院
潮剧《雅娘》 广东潮剧院
音舞类(1个)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东莞塘厦东方松雷音乐剧剧团
优秀剧目二等奖
戏剧类(9个)
粤剧《南海一号》 广东粤剧院一团
山歌剧《红婚纱》 梅州市山歌剧团
粤剧《血沃共和花》 广东香山粤剧团
潮剧《沉浮记》 揭阳市潮剧团
话剧《突围1978》 深圳市宝安区文体旅游局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事处
粤剧《大明长城》 东莞市道滘粤剧团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海丰县西秦戏剧团
粤剧《包公还砚》 肇庆市粤剧团
雷剧《海毗情》 湛江市实验雷剧团
音舞类(3个)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 顺德凤城少年宫•凤城少儿艺术团
专场音乐会《涛声依旧——流行国乐音乐会》广东民族乐团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惠州市歌舞剧团
优秀剧目奖
戏剧类(13个)
先锋相声剧《我的牛郎我的牛》 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 深圳市宝安区实验曲艺团
粤剧《少白英风》 江门市粤剧团
粤剧《苏秦拜相》 湛江粤剧团
花朝戏《双花缘》 河源市紫金县花朝戏剧团
白字戏《江海沧桑》 海丰县白字戏剧团
潮剧《红头船》 汕头市澄海区潮剧二团
粤剧《红楼梦》 广东粤剧学校
(香港)广东粤剧推广协会
粤剧《东江纵队》 深圳市万丰粤剧团
话剧《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皮影戏专场 陆丰市皮影剧团
皮影戏专场 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皮影文化艺术团
正字戏《张飞闯辕门》 陆丰市正字戏剧团
话剧《大桥下》 佛山粤剧传习所
音舞类(2个)
儿童剧《啊,摇篮》 珠海市格林童话艺术中心
采茶歌舞情景剧《丰碑》 韶关市采茶剧团
韶关市歌舞剧团
单项奖
优秀表演奖
戏剧类(14个)
粤剧《青春作伴》 曾小敏
粤剧《大明长城》 卢文斌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吕维平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崔玉梅
粤剧《血沃共和花》 刘建科
山歌剧《红婚纱》 杨苑玲
粤剧《苏秦拜相》 梁兆明
粤剧《包公还砚》 李秋元
粤剧《小凤仙》 陆志鹏
山歌剧《合家福》 廖明星
话剧《突围1978》 段建国
粤剧《少白英风》 古非凡
潮剧《沉浮记》 洪丽卿
粤剧《青春作伴》 李虹陶
音舞类(4个)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石玉心
专场音乐会《涛声依旧——流行国乐音乐会》 曹玉荣
舞剧《西岚卡普》 戴莉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王静
表演奖
戏剧类(50个)
话剧《与妻书》 关晓敏
粤剧《南海一号》 吴泽东
粤剧《小凤仙》 卫国、杨雁
粤剧《大明长城》 谭思翼、李湛平、李小玲
山歌剧《红婚纱》 王映楼、曹艳常、廖小娴
粤剧《包公还砚》 梁钰、莫宜昌
粤剧《血沃共和花》 金凤
粤剧《东江纵队》 梁朝、罗惠芬
广东汉剧《金莲》 万瑜、吕晓燕、潘智勇
山歌剧《合家福》 刘谦隆、朱丽芳、夏丹丹
潮剧《沉浮记》 陈练群
粤剧《少白英风》 高桂强
粤剧《青春作伴》 彭庆华
潮剧《红头船》郑莎、蔡植群、涂少英
潮剧《雅娘》郑健英、林武燕
雷剧《海毗情》唐金凤、陈乃焕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杨小秋
话剧《突围1978》赵睿、陈箭箭
花朝戏《双花缘》杜丽英、钟晓珍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许子佳、陈少文
粤剧《红楼梦》 叶幼琪、淡敏仪
话剧《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车刘证、谢天天
先锋相声剧《我的牛郎我的牛》 刘迪、赵婷婷
话剧《大桥下》 刘亚娜
正字戏《张飞闯辕门》庄良芦
白字戏《江海沧桑》余海平
陆丰市皮影剧团 林雪萍
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皮影文化艺术团 常才智、李桂香
音舞类(13个)
专场音乐会《涛声依旧——流行国乐音乐会》
缪晓铮、殷飚、陈冬、李建中、潘伟文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 明政、吴培佩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孙晓亮、杨柳、王婧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马小倩、邱瑞、陶渊
优秀编剧奖
戏剧类(4个)
话剧《与妻书》 编剧:龚应恬
山歌剧《合家福》 编剧:林文祥、罗锐曾
粤剧《大明长城》 编剧:陈大卫
粤剧《青春作伴》编剧:文电伯、秦中英、余楚杏、李新华
音舞类(3个)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编剧:关山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编剧:梦梅、梅哲
舞剧《西岚卡普》编剧:谢晓泳
编剧奖
戏剧类(7个)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编剧:卫中
粤剧《小凤仙》 编剧:尹洪波、梁郁南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编剧:陈中秋
粤剧《血沃共和花》 编剧:潘邦榛、陆键东
话剧《突围1978》 编剧:潘钰求、王沿中、刘强
潮剧《沉浮记》 编剧:李发启、李云鹏
广东汉剧《金莲》 编剧:隆学义
音舞类(2个)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编剧:李景文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编剧:王蕙玲
优秀导演奖
戏剧类(5个)
山歌剧《合家福》 导演:梅晓
话剧《与妻书》 导演:吴晓江
粤剧《血沃共和花》 导演:郑卫国
粤剧《大明长城》 总导演:王佳纳
粤剧《小凤仙》 导演:龙俊杰
音舞类(3个)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导演:王婷婷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 导演:王丽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导演:卓依•马可尼里
导演奖
戏剧类(7个)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导演:龙杰锋
广东汉剧《金莲》 总导演:王向明
粤剧《青春作伴》 总导演:王佳纳
粤剧《包公还砚》 导演:金桐
粤剧《南海一号》 导演:傅勇凡、丁凡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导演:涂玲慧
话剧《突围1978》 导演:王维斌
音舞类(2个)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导演:颜进
舞剧《西岚卡普》 导演:谢晓泳
优秀音乐创作奖
戏剧类(4个)
潮剧《雅娘》 作曲:李廷波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唱腔音乐设计:严木田、刘锦和
乐队配器、指挥、艺术指导兼音乐总监:陈勇铁
山歌剧《红婚纱》 作曲:滕冬红、陈勋华
音乐配器:滕冬红
粤剧《小凤仙》 音乐设计:谈声贤
唱腔设计:卜灿荣、傅小健
音舞类(3个)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作曲:三宝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 作曲:钟建龙
舞剧《西岚卡普》 作曲:彭梦麟、罗慧琦
音乐创作奖
戏剧类(10个)
潮剧《沉浮记》 作曲:李廷波
广东汉剧《金莲》 音乐唱腔设计:钟礼俊、钟礼坤
粤剧《血沃共和花》 音乐唱腔设计:梁德文
粤剧《青春作伴》 唱腔设计:陈仲琰
音乐作曲:隋晓峰
唱腔配器:彭继光
潮剧《红头船》 作曲:林立勤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音乐唱腔设计:邹裕伟
雷剧《海毗情》 作曲、唱腔设计:曾健
粤剧《南海一号》 作曲:石松
山歌剧《合家福》 作曲:陈勋华、余辉辉
粤剧《苏秦拜相》 音乐设计:万霭端
音舞类(2个)
专场音乐会《涛声依旧——流行国乐音乐会》(集体)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作曲:熊辉、吴军
优秀舞台美术奖
戏剧类(9个)
粤剧《小凤仙》 舞台设计:周本义、周上华
灯光设计:朱光武、张高波
粤剧《包公还砚》 舞台设计:边文彤
服装设计:范晓慧
粤剧《南海一号》舞台设计:秦立运、马骏、何新荣、何俊
灯光设计:刘凤恕、张小璋
广东汉剧《金莲》 舞台设计:薛殿杰、叶波
粤剧《青春作伴》 舞台设计:李春人
灯光设计:韩关坤
化妆设计:方国良
山歌剧《合家福》 舞台设计:陈庆文、梦梅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舞台设计:赵国良
灯光设计:胡华庆、何光荣
服装设计:王玲、袁存
潮剧《雅娘》 舞台设计:赵曙明
灯光设计:周正平、谢纯生、章伟峰
服装设计:蓝玲、曾育妮
话剧《与妻书》 舞台设计:那树枫、曾荣新
灯光设计:邢辛
服装设计:王钰宽、黄海忠
音舞类(4个)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 舞台设计:马起
服装设计:王苏
灯光设计:梅晓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舞台设计:王琛
服装设计:赵艳
灯光设计:王瑞国、刘毅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舞台设计:申奥
服装设计:郭培
灯光设计:阿伦•罗尔帝
舞剧《西岚卡普》 舞台设计:毛光辉、梁溪清
服装设计:孙玉玲
舞台美术奖
戏剧类(15个)
粤剧《大明长城》 舞台设计:李春人
灯光设计:韩关坤
服装设计:黄天波
山歌剧《红婚纱》 舞台设计:陈庆文、梦梅、张嵘
灯光设计:何凯宏、梦梅、陈夫
粤剧《血沃共和花》 舞台设计:韦黎辉
服装设计:尉涛
化妆设计:邵帆
潮剧《沉浮记》 服装设计:吴筱南
粤剧《青春作伴》 服装设计:黄天波
山歌剧《合家福》 舞台设计:陈庆文、梦梅
灯光设计:何凯宏、陈夫
服装设计:张宁、钟莹莹
粤剧《少白英风》 舞台设计:关振东
雷剧《海毗情》 灯光设计:黄兆保、庄杰
花朝戏《双花缘》 舞台设计:张向阳
服装设计:杜丽英
话剧《与妻书》 化妆设计:梁雪艳
话剧《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舞台设计:王珑
灯光设计:章伟峰
服装设计:陈嘉欣
化妆设计:夏雅璇
话剧《突围1978》 舞台设计:石昊
灯光设计:崔鹏、吕福龙
服装设计:莫非、杨秋华
化妆设计:杨秋华、孔远霞
先锋相声剧《我的牛郎我的牛》 灯光设计:闫安
话剧《大桥下》 灯光设计:杨晓光
皮影戏专场(陆丰市皮影剧团《鸡斗》) 舞台设计:江海滨 蔡锦镇
音舞类(3个)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舞台设计:李艺梅
灯光设计:李蔚
采茶歌舞情景剧《丰碑》 服装设计:赵蓉、骆丽青
儿童剧《啊,摇篮》 服装设计:顾洋
灯光设计:林晓武
新秀奖
戏剧类
山歌剧《合家福》 叶柳华
粤剧《青春作伴》 文汝清
话剧《与妻书》 鞠月斌
粤剧《血沃共和花》 嘉裕
潮剧《沉浮记》 林帆
山歌剧《红婚纱》 潘锡岳
粤剧《苏秦拜相》 莫燕云
潮剧《雅娘》 黄映伟
音舞类
专场音乐会《涛声依旧——流行国乐音乐会》 张璐璐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吕欢
㈥ 广东省有什么戏剧学院
院校名称 学历层次 学校级别 招生人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 人
广东商学院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300-500人
广州体育学院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0-100人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0-100人
星海音乐学院 二本 艺术类一本 31所独立性院校 0-100人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三本 艺术类三本 普通院校 - 人
五邑大学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 人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三本 艺术类三本 普通院校 - 人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三本 艺术类三本 普通院校 - 人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专科 艺术类专科 普通院校 1000-2000人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三本 艺术类三本 普通院校 - 人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三本 艺术类三本 普通院校 - 人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三本 艺术类三本 普通院校 - 人
嘉应学院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200-300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三本 艺术类三本 普通院校 500-1000人
肇庆学院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500-1000人
惠州学院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300-500人
韩山师范学院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0-100人
韶关学院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 人
华南农业大学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500-1000人
湛江师范学院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 人
广东工业大学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500-1000人
广东海洋大学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500-1000人
汕头大学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100-200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100-200人
深圳大学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500-1000人
广州大学 二本 艺术类二本 普通院校 200-300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一本 艺术类一本 教育部直属 211工程 985工程 100-200人
暨南大学 一本 艺术类一本 211工程 0-100人
广州美术学院 二本 艺术类一本 九大美院 31所独立性院校 1000-2000人
华南师范大学 一本 艺术类一本 211工程 100-200人
㈦ 广东省有哪些影视表演系专业的艺术学校
广东省有影视表演系专业的艺术学校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1、华南农业大学
一所211工程大学,属于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表演、动画、广播电视编导等众多热门专业,华南农业大学表演专业开设于艺术学院,该学院还开设有编导、动画等共计9个本科专业。
2、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一所公办综合性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有舞蹈表演、音乐表演、动漫、戏剧影视表演、播音主持、影视编导、艺术设计等专业,学校建设有专业的录音棚、舞蹈排练室等设施,供学生实践学习。
3、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一所公办全日制艺术高职院校,填补了广东省戏剧、舞蹈表演、舞台美术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设佛山、广州天河和越秀三个校区,开设有戏剧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影视制作等众多艺术类专业。
(7)广东省话剧扩展阅读:
影视表演系专业培养具有影视表演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化表演的基本技能,具有影视表演、配音、舞台演出、节目主持等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戏剧、戏曲、影视、舞蹈、音乐等方面表演艺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课程设置有:影视表演、台词、形体、舞蹈、声乐、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视听语言学、名片欣赏、戏曲基础、播音与主持,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基本技能、表演剧目、艺术理论、文学修养课程等。
发展方向:可进入全国各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各影视制作公司、剧组、文艺表演团体、各单位党政共团、文化传播公司等,从事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舞蹈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工作。
㈧ 广东省话剧院和广州市话剧院哪个好
广州市话剧院
㈨ 广东省东部一带的戏剧剧种是什么
潮剧流行于广东东部
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等,为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海南岛、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一带,因活动中心在潮州并以潮州方言演唱而得名。潮剧又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明代称为潮腔、潮调,清代初年称泉潮雅调。
具体介绍
http://ke..com/view/21111.htm
音频
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B3%B1%BE%E7
㈩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的第八届大大团名单
名誉大大红线女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
名誉大大姚锡娟
大大倪惠英
专职副大大张建渝
副大大
丁凡王履玮李仙花陈学希
林奋郭楠唐栋
秘书长:张建渝(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