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中喜剧特点
Ⅰ 在美学中喜剧的手法是什么
倒错[倒置,颠倒,错位] eg.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
夸张变形 eg.白人,黑人,生出斑马
机械 eg.面具和小丑表演
误会巧合eg.爱情喜剧《风筝误》
巧借,化用 巧借eg.爱因斯坦和卓别林的故事。 化用eg.天涯若比邻,海内无知己{讽刺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关系}
雷同
对比 eg.没钱的时候在家里吃野菜,有钱的时候在饭店吃野菜。
谐音 eg.喝醉了我什么都不服,我就扶墙
故作正经,自我解嘲 eg.孔乙己偷书与窃书
化大为小或大题小做 .
全部手打,取自美学课本-0-
Ⅱ 用美学定义“喜剧”及“喜剧性”
http://www.ilib.cn/Abstract.aspx?A=hzsfdxxb-rwsh200002022
http://www.kongfz.com/bookstore/4024/book_5846998.html
Ⅲ 美学的喜剧美和文学的喜剧美有哪些显著的区别急!!!
比如独特的喜剧美学《儒林外史》创作艺术价值有两方面:一是再现封建科举制度下各类被讽刺的文士面貌,深刻抨击这个制度的弊害,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吏治腐败、封建礼教虚伪残酷。二是通过刻画一批正面人物形象,表现作者的美的理想书中有反对科举,蔑视功名的清高正直的知识分子。雨果说:“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在描写时,他采取异乎寻常的方式,构成一种滑稽美,如写王冕每逢春光明媚的时节,就戴上自己做的一顶极高的帽子,身穿宽大的衣服,手中拿着鞭子,嘴里唱着歌,驾着牛车,载着母亲,到处游玩,惹得三五成群的小孩跟在后面笑,他却毫不介意。在这种正面人物身上,就形成了以美写美的滑稽美。以惯性的突变,造成偶然性,形成了人与环境不协调的艺术美,这也是吴敬梓笔下的人物特征。写蘧公孙结婚时大摆酒席,正在觥筹交错,众宾欢乐之际,突然乒乓一声,从屋梁上掉下一个东西来,这情景,不管是走滑脚的老鼠,还是新婚的蘧公孙,不管是端菜的厨役,还是宴席上的客人,都是无法料到的,但它们不先不后地闯了起来,因而造成了气氛的突变,打破了正常的平静,引起了环境的遽变,从而产生了人和环境的不协调,这就形成了滑...... 而美学史研究领域中存 在大量有挑战性和意味性的美学 问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存在 着千差万别的美学形态与模式;
Ⅳ 什么是喜剧怎么评价一个喜剧的好坏真正好的喜剧有哪些特点
我也很喜欢看喜剧。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内容可为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或滑稽剧。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喜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观众的认同感。你喜欢这部喜剧那就是好的,不喜欢即使这部片子拍的最好,对于你来说还不如一步你喜欢的“烂片”。就像你自己说的喜欢杨金赐,很支持他,但是平心而论他的喜剧确实不如贾玲宋小宝的好笑,但是他的喜剧真的很棒。
基本特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谈到喜剧的特征,他认为:“喜剧模仿的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坏”,而是指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guāi é]“。在他以后,有人写了《喜剧论纲》,套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拟定了喜剧的定义,强调“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模仿的方式是“人物的动作”,“借引起快感与笑来宣泄这些情感”。它明确提出喜剧来自笑这一结论,概括了喜剧最主要的特征,并被后世的理论家普遍接受。一般认为,黑格尔关于可笑性来自矛盾的观点,更值得重视。概括地说,喜剧的基本特征是:遵从滑稽突梯的艺术规律,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把戏剧的各个环节,诸如语言、动作、人物的外貌及姿态、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等均加以可笑化,使得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愿望与行动、目的和手段、动机与效果相悖逆,相乖讹,从中产生出滑稽戏谑的效果。
存在特征:喜剧只存在于人的行动和社会事件中,而不存在于纯粹的自然事物中。在自然界中,有很多事物因不符合种的属性而显示出丑的特征,如树木有美有丑,土地有肥沃和贫瘠,但它们本身都不会有滑稽。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顺应自然生成,内容和形式是一致的,也不存在动机与效果的矛盾问题。我们觉得有些动物的滑稽可笑,例如狗熊的笨拙,狐狸的诡谲,还有可笑的不自量的螳螂挡车,井底之蛙,作为动物本身的属性,它们没有什么滑稽可笑之处,只是审美主体的人的情感的赋予它们滑稽的内容,以人的尺度去衡量它们时,才感到它们的行为是好笑的。归根到底,滑稽的本质寓于人的心灵而不是在于自然物本身。因而,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不一致而引人发笑的事和行为,才是喜剧性的。这些可笑的事物可能是好的和值得赞扬的,也可能是坏的和应该批判的;还有可能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的。因之喜剧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的笑。有赞扬的欢笑,有讽刺的嘲笑,有诙谐的谑笑等等,因之喜剧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笑的性质也很不相同。
艺术特征:喜剧的艺术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所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在喜剧中“庄”与“谐”是处于辩证统一的状态。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也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也就不能成为真
正的喜剧。因而喜剧对丑的东西的批判总是间接的而又是意味隽永的,它往往要调运审美主体的积极情感去抨击丑的事物,在嘲笑中显出正义的力量,达到批判的效果。因而在表现手法中喜剧善用倒错和自相矛盾的技巧,在倒错的形式中显示真实。如《红楼梦》中宝玉、薛蟠等人行酒令一场,呆霸王胸无点墨,粗俗不堪,却偏偏附庸风雅,急得万般无奈,抓耳挠腮,终于闹出了“绣房里钻出个大马猴”之类的喜剧。这个滑稽可笑的情节正是绝妙地讽刺了这个恶少丑的形象,他的伪装斯文掩盖不了自己粗俗无赖的本质,因而这种欲盖弥彰的倒错更为可笑。这种手法不仅表现在喜剧中,在悲剧中它也表现为喜剧的效果。如《窦娥冤》中的县令桃杌给告状的张驴儿下跪叫他衣食父母的情节,这种极端突出地夸张生活中的倒错的现象也能创造出绝好的喜剧效果。这类倒错巧合、误会的手法也常用在歌颂类的喜剧中,如《女理发师》、《五朵金花》等。另外,喜剧还善用夸张的手法,例如上面举的内容,还有卓别林的表演,中国的传统相声表演技巧等等。
体现形式:喜剧的体现形式主要是讽刺和幽默。讽刺大多用于否定性的内容,它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极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启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但是,尽管讽刺的笑是具有否定性,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所持立场态度不同,笑的否定性性质和程度也不会一样,因而它们的美学意义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幽默也是喜剧表现形式的一种独特形态。它不像讽刺那样辛辣,而是把内容和形式中美与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列宁认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幽默感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混合”。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美、丑因素的不同配置组合,又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幽默形象。以前者为主导,构成风趣潇洒、可亲可佩的正面形象;以后者为主导,则构成鄙陋可笑却不无可爱之处的反面形象。因此,幽默突出地反映了人们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历史发展趋向的乐观精神,这种鲜明的美学特征也正突出地表现了喜剧美学的一个主要方面。
人物矛盾:喜剧性人物虽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而且人物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然而喜剧人物的根本特点就是对此没有自觉的意识,对自己的可笑境地全然无所察觉,他们既不会对外在世界,更不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喜剧人物或热衷于自己那蝇头微利蜗角虚名的追逐,为那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所得而心满意足,或者以不现实的、空幻的行动作为严肃的目标,实际上却使目的落了空。即便如此,喜剧人物也不会因此而痛不欲生,不会深刻地自我反省。《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与儿子发生矛盾冲突,以后当他再度与儿子相逢时,对于父子间的矛盾,却淡然处之,并不严肃对待,予以深究,这便是喜剧人物典型的行事态度。喜剧人物在主观的虚幻中实现着自我,实现着矛盾的和解,在自我的封闭中自以为支配着环境,驾驭着自己的命运,由此而自足自乐,达到了生活的和谐,心灵的平衡。因此,喜剧常常出现皆大欢喜的收场。但是喜剧性的大团圆,总是虚构的、非现实的,人们很容易从热热闹闹的和谐一致中,见出本质与假象之间的乖讹。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皆有这种特点。《和平》一剧中,人们从井里把和平女神打捞上来,于是和平的愿望实现了。在《财神》中,坏人变穷了,好人变富了,是由于人们把瞎眼的财神医治好了。
Ⅳ .美学中悲剧与喜剧的区别
答:一有关悲剧的理论。悲剧理论源于悲剧艺术。亚氏: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内剧理论基础的是亚氏容(《诗学》)。黑格尔:提出了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论。他对美学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辩证思维的方法运用到了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他看到了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有关,即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日神代表梦境状态,代表着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代表迷醉状态,代表着音乐艺术的振奋。克尔凯戈尔:西方存在主义之父,提出新的主体性思想,肯定了悲剧的超越性。 二有关喜剧的理论。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康德是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显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剧的本质。马、恩:认为喜剧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它是新事物在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的否定,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思想,认为与喜剧文化相关的狂欢文化和怪诞风格,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Ⅵ 戏剧分类中喜剧的特征是什么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等等。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喜剧 又称“喜”或“喜剧性”。广义是审美范畴之一,狭
义上特指戏剧的一个种类。作为美学范畴,喜剧与悲
剧相对应,并与丑、笑和滑稽有密切联系和区别,是美学
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喜剧艺术最早出现于古代希腊。从语源学看,“喜剧”
一词源于希腊语的“诗篇”和“载歌载舞的欢乐行列”二
词。一般认为它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狄奥尼苏斯
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后来经“喜剧之父”阿里斯托
芬将其定型化,成为以艺术手段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讽
刺和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喜剧”
一词的涵义逐渐突破了一种戏剧类型的限制,上升成为
泛指一切艺术和生活中令人感到可笑的对象的审美范
畴。
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关喜剧的理论。最早
把喜剧作为美学范畴加以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在《诗
学》中指出:“喜剧的摹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
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
形式,即可笑性(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
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例如喜剧面具虽是又丑又
怪,但不至引起痛感。”另一古希腊佚名作者的《喜剧论
纲》指出:“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
度的行动的摹仿。”“喜剧来自笑”。这种看法把喜剧当作
丑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对后来发生了深远
的影响。
康德没有系统的喜剧理论,他试图揭示笑的本质。他
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
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转
化为虚无的感情”。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辩证法出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
喜剧理论。他认为,主体性是喜剧的本质特征,也是喜剧
性矛盾的源泉。喜剧都具有可笑性,但并非一切可笑性都
是喜剧,二者应当加以区别。喜剧的基本特点在于喜剧的
主体(人物)追求的不是严肃、重大的目的,而是某种自身
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价值的,甚至是虚伪的、自相矛盾
的东西。喜剧的主体以一种愉快和自信的心情,凌驾于一
切矛盾之上,自以为可以解决一切矛盾,实现一切目的,
而实际上由于目的的虚幻和无价值,不得不四处碰壁,必
然走向最后的毁灭,然而他并不把这失败或毁灭放在眼
里。这同悲剧形成鲜明的对照。悲剧主人公由于坚持善良
意志和性格的片面性,追求实体性的目的,他是带着严肃
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走向毁灭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喜剧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活,
其主要特征是“用贪求有内容和有实际意义的外表来掩
饰内在的空虚和微不足道。”
鲁迅认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喜剧看作历史发展
中新旧两种社会力量斗争的产物,深刻揭示了喜剧的社
会本质。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指出,当欧
洲历史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情况下,依然保留封建
割据的“现代德国制度是一个时代错误,……它向全世界
表明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具有自信,并且要
求世界也这样想象”,这种“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
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的“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的主
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历史不断前进,经过
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
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历史的进程为什么是这
样的呢?这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
别”。并且认为,一切伟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历史上都
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
剧出现。”
喜剧的真正王国是人类社会。喜剧是社会生活现象
和人的行为所固有的一种审美价值,同时也是对其所做
的一种审美评价。喜剧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在自然界里
无所谓喜剧。喜剧根源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具有客
观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内容。
喜剧与丑有联系又有区别。喜剧的对象是可笑的事
物或行动。一切陈旧的、过时的、落后的、反动的事物以
真、善、美的伪装掩盖自己假、恶、丑的本质,这无疑是令
人可笑的。通过笑,人们可以剥掉其伪装,识破其本质,在
精神上否定假、恶、丑,肯定真、善、美。但这只是构成否定
型喜剧或讽刺喜剧的一种类型。还有一类“可笑的事物或
行动”,并不表现为落后的、反动的、垂死的、丑恶的事物,
而是以正面的肯定的事物或行动表现出来。这类“可笑的
事物或行动”则构成肯定型的喜剧或歌颂性的喜剧(如
《李逵负荆》、《阿凡提的故事》)。西方美学史上不少美学
家只强调喜剧与丑的联系,把丑看作喜剧的根源和本质
是片面的。
喜剧与滑稽、与可笑性也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喜剧
对象的突出特点在于自身的矛盾性,如名不符实、表里不
一、反常背理、怪诞离奇、以假充真、自炫为美、小题大作
等等,它们都显示出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
观、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等的自相矛盾和不协调,因
而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但作为美学范畴,喜剧又不等同
于滑稽和可笑,一般来说,滑稽和可笑性的范围或容量比
喜剧要大,而喜剧在内容上要比滑稽和可笑重要和深刻。
喜剧不但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而且能够体现社会生活
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内
容,能使审美主体在笑声中肯定真、善、美,肯定合乎必然
性的理想,否定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见不出矛盾冲突
的孤立的滑稽动作,庸俗低级的笑,胳痒的笑,显然不能
归入喜剧的范畴。喜剧的笑是明朗的、高尚的、肯定理想
的笑。喜剧的审美价值不在对现实的单纯否定或肯定,而
在显示理想对现实的胜利。
喜剧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十分丰富和多样的,不论日
常生活中的喜剧,还是艺术中的喜剧,都有许多变体,如
谐谑、揶揄、打诨、嘲笑、怪诞、闹剧、趣剧、幽默、讽刺等等,
它们相互间的区别常常是富有弹性的,尚待进一步研究。
其中讽刺和幽默是两种最基本的形式。讽刺是否定型喜
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讽刺的运用有阶级
性,可以用来对付敌人,也可以用来批评人民内部的不良
现象。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的立场和态度不同,
讽刺的否定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幽默更多与肯定型喜
剧相联系,它不象讽刺那样辛辣,更多一些善意和风趣,
但也有轻微的否定性和讽刺意味。幽默更多显示出审美
主体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进步理想的优越性和乐观精
神。
参考资料:《戏剧网络全书》
Ⅶ 在美学的定义中,什么是审美现象什么是喜剧
就是 一段社会时期大众对美评判的基准并接受这样的基准,通常最初是由上层社会流传开的,所谓上行下效。当然有时候下层社会也回影响上层社会。这是在人类发展到文明社会的现象。在原始社会是效仿大自然的美。 喜剧起源于古希腊农民在酒神祭祀仪式上的狂欢歌舞。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只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鲁讯说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它源于古希腊,由在收获季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演变而来。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著名的喜剧有《鸟》、《伪君子》、《钦差大臣》、《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仆二主》、《老妇还乡》、《巴特兰闹剧》等等。
著名的喜剧作家有阿里斯托芬、莫里哀、莎士比亚、哥尔多尼、迪伦马特等等。
总之,喜剧的基本特征是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把戏剧的各个环节,诸如语言、动作、人物的外貌及姿态、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等均加以可笑化,从中产生出滑稽戏谑的效果
Ⅷ 美学史上关于悲剧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有关悲剧的理论。悲剧理论源于悲剧艺术。亚氏: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氏(《诗学》)。黑格尔:提出了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论。他对美学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辩证思维的方法运用到了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他看到了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有关,即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日神代表梦境状态,代表着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代表迷醉状态,代表着音乐艺术的振奋。克尔凯戈尔:西方存在主义之父,提出新的主体性思想,肯定了悲剧的超越性。 二有关喜剧的理论。在西方美学理论中,最早对喜剧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康德是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显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剧的本质。马、恩:认为喜剧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它是新事物在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的否定,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思想,认为与喜剧文化相关的狂欢文化和怪诞风格,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