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传承
❶ 湖北戏剧的传承
戏剧已越来越受到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和瞩目,1972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便在巴黎举行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制定建立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使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2006年国务院批准并于6月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的汉剧、楚剧、黄梅戏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人们深深地认识发现保护民族文化是保护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央电视台CCTV空中剧院是中央领导倡导,在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央电视台第11套台节目创办的专业戏曲栏目。CCTV空中剧院戏剧栏目曾在湖北摄制了专题片《江上大音--汉剧》,向全国全面追溯回顾湖北汉剧发展历史并推介,同时对其生存现状深入思考和呼吁。湖北汉剧正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让世界了解和保护湖北汉剧。CCTV空中剧院栏目还曾到湖北现场直播和录播剧目《膏约章》、《樊姬夫人》、《法门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寸金连》等,在全国推介和展示湖北优秀剧目和湖北领军人物。湖北戏剧在全国倍受关注大放异彩。
荆楚大地,一桌一椅也许就是厅堂屋舍,一门一窗也许看见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湖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之乡,三国文化之乡,古人类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和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以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三国史迹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久远、底蕴深厚;以三峡、武当、神农架为代表的山水文化资源奇秀多姿、品位隽永;以巴土风情、江汉风情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缤纷奇异、特色鲜明;以屈原、宋玉、王昭君、陆羽、李时珍、闻一多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资源浪漫奇幻、可歌可泣。 湖北戏剧因此有着无穷绚丽的史迹供人们吟唱,湖北戏剧艺术在全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与成就,更为乐见其成的是,如今有一股弥漫在整个荆楚大地的令人感奋的情愫,那就是在这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网络社会充斥于耳的当代,在这个所谓戏剧不景气而少不了有人满眼悲观和喋喋不休的当代,湖北党政领导、湖北戏剧业内人士和八千万湖北人民,仍怀着将湖北戏剧大省建设成为湖北戏剧强省的同一个梦想.
为了湖北戏剧更大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 湖北省文化厅领导和推动着全省范围艺术资源的优化组合,举全省之力进行艺术创作,大胆聘请许多国家级一流专家全力打造20多台剧目,涉及舞剧、音乐剧、京剧、话剧、歌舞剧、楚剧、豫剧、黄梅戏、花鼓戏等几乎所有艺术门类,这些剧目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市场效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话剧《母亲》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楚剧《娘娘千岁》、京剧《三寸金莲》获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并参加七艺节演出。话剧《临时病房》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等7项奖励。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获得第五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音乐剧《大三峡》和京剧《曾侯乙》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大型地方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临时病房》等10个剧目入选八艺节湖北重点剧目。《贵妇还乡》等6个剧目入选八艺节参演剧目。《膏药章》入选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楚剧《三月茶香》、豫剧《山野秀才》黄梅戏《和氏壁》、花鼓戏《宋玉》、话剧《情罹扶桑》等正在进一步精心创作和加工排演。 湖北省25台剧目获文化部文华奖、13台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1人次获中国剧协梅花奖。
❷ 戏曲音乐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
1、夯基固本,彰显特色。有了国家、省、地方的多重政策支持作为坚强后盾,作为地方戏曲的传承人,就应该勇于担当,抓住机遇进行发展。尤其在艺术教育中要加强戏曲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戏曲的接班人。
以名家传戏来传帮带,把各剧种的艺术精粹传授下来,彰显各剧种的特色,也唯有特色,才能独树一帜,才能历久弥新。
2、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在振兴地方戏曲的过程中,避不开对传统戏曲继承与发展的讨论,以及戏曲创新的争论。面对这个问题,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是科学的发展态度。
活态艺术,是历代艺术家的不断再创造,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结果,今天的戏曲发展同样要关照传统戏曲的当代发展。但是,必须警觉的是,发展不是随心所欲,必须守住自己的根脉和剧种的特性。彰显自身的美学特征是评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标尺。
(2)话剧传承扩展阅读:
1、传承学习的前提是有相应的资源和对象,如果没有将对象厘清,没有将资源充分的挖掘,只是一味传承,也是不充分和不完善的。要积极挖掘一些传统剧目,做好剧目整理工作,将那些接近历史边缘的有价值的剧目和选段及时拯救,做好挖掘整理留存的工作。
2、像天津开展的京剧“音配像”工程,对传统剧目进行拯救保存,抢救了一批已失传或接近失传的传统剧目,这种工作可以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还可以开展京剧老艺人的口述史工作,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对京剧的认识和毕生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保存,作为资料永久的被铭记,让后人可以更加方便和广泛的进行学习。
❸ 舞台表演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的戏曲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三个特点:1.剧本必须有集中的戏剧冲突。2.戏剧必须有戏剧化语言。3.戏剧必须有尖锐的矛盾,表现人物性格。
二、首先,体现在中国戏曲的古老上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古希腊悲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这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有着至今令我们津津乐道的辉煌.但是这一段辉煌的戏剧到公元前2世纪末就告结束了.
印度梵剧产生很早,但现存的剧本最早是公元1—2世纪的.到公元12世纪,随着梵剧古典文学的衰落,印度梵剧也就消亡了.
三、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
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❹ 传承文化 逐梦飞扬 话剧剧本
天中学子遍地都是啊....
❺ 怎样让戏曲传承下去
现如今如果想让京剧传承下去,靠的必须是国人的努力和京剧人的一种传承,只有弘扬国粹,京剧才能彻底光大起来。
如果想要将京剧传承下去,首先就是让人们对国粹有一颗好奇之心。只有他们心中有想去看的念头,京剧关注度才会越来越高,才有可能发扬光大。而且我觉得应该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宣传一些京剧的内涵,既然被称为国粹,肯定有它的价值,我们身为21世纪的青年,应该多品味京剧的魅力。
❻ 戏曲因何起源怎样传承的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较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由民间歌舞、说唱还有滑稽戏这三种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它经过时间的推移以及历史的改朝换代之后,已经拥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所具有的文学和美术等艺术特色一直被人们所赞叹,成为人们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戏曲的起源其实很简单,它是起源于古代时候的原始歌舞,传承其实就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戏曲。
戏曲的传承别无他法,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学习这些戏曲的一点一滴,然后通过自身对于戏曲的理解,渐渐丰富了戏曲本身,然后再将其传承给自己的后来,也正是因此,戏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瑰宝。
❼ 戏曲传承的必要性100字
戏曲是中华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一颗明珠。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艺术传承,中国戏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范式,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不仅代表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达到的文明高度,也彰显着中国人民伟大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想象的精神魅力。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声腔、角色类型、程式化表演、虚拟性模仿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文明骄傲和艺术自豪,也是我们的文化标志和艺术标杆
❽ 关于戏剧继续传承下去写作文
戏曲
我们学校在每周五下午,都有一个兴趣班,我去了戏曲班。
戏曲是国粹,戏曲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我一开始还觉得京剧也就是随便唱唱,但我以为错了。
我去戏曲班的第一天,老师就表演了一段京剧。之后我就觉得,京剧不容小视,于是我就好好学习京剧。
有一天,老师说:“咱们得好好练《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因为咱们要演出了,演唱的就是《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一定要加油!”当时别提大家有多高兴了,蹦的蹦跳的拍巴掌的、吹口哨的、直跺脚的,一个个高兴的不得了。我也很开心,但想到要是正式演出,肯定就得提前准备准备,想到这里,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虽然还没演出,但我已经紧张的不得了,一定要好好排练。
虽然老师平时温柔,但是在排练这事上老师严肃的不得了。一遍一遍的排练,大家虽然累的不得了,但还得继续坚持。
终于,到了演出的那一天。老师一遍一遍的跟我们强调:“一定都不要紧张,拿出看家本领,在观众面前展现好自己,站位不要错,注意音调。听明白了吗?”我们一致说:“听明白了,老师。”我们提心吊胆的上了台,当时我就告诉自己:“不要害怕,你能行。”我们异口同声地唱着《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在上台前就已经看好了位置,生怕站错了位置出了差错,我仔细回想《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怎么唱,生怕跑调。
我们唱完了《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随着这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下台。老师赶紧来迎接我们,说:“你们真是太棒了!”我们开始欢呼起来,都为自己骄傲。
我们回到了教室,有的还在想自己演出的时候有多么棒,或者是想有没有差错。老师说:“你们真的是非常棒,但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哦!”“好!”我们一起喊到。
国粹是中国的,中国人要把它传承下去,我会坚持把戏曲传承下去,加油!
❾ 戏剧传承人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造句传人物人造句传承人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必须你得有这个传承的本事。所以才找这个传承的人。你没有这个本事,你想。也很难的。
❿ 戏曲如何传承与创新
作者:莫岸洪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看戏、听戏曾经在很长的历史上成为人民群众最喜爱的娱乐形式之一。但在21世纪的当代社会,传统戏曲在文化娱乐市场上却不太景气。虽然国家对戏曲的传承发展一直给予大力支持,虽然各大剧种不断推陈出新、陆续有新编戏曲面世,但是在文娱市场上,传统戏曲相比流行歌曲、影视剧、动画片、歌舞剧、网络游戏等,明显处于劣势,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15年面世的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在票房上取得了惊喜,三年来持续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与热捧。
粤剧电影《柳毅奇缘》剧照
《决战天策府》为我国首部“互联网+戏曲(粤剧)”,由广东粤剧院出品及排演,取材自3 D武侠网游《剑网3》,在此基础上改编创作。据报道,创作团队旨在用传统粤剧文化艺术结合现代时尚的网络游戏元素,针对年轻受众群体,创作一部思想积极向上、富有武侠风格的创新型粤剧,力求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品牌,并吸引、培养新一代粤剧观众。从市场结果上看,《决战天策府》达到了创作目的,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据报道,该剧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珠海、佛山等城市演出超30场次,超过5万人次进场观演,单次票房达到20万元左右。这在戏曲艺术的演出票房上,是很不错的成绩。从粤剧《决战天策府》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的复兴希望,也可得到传统戏曲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启示。
传统戏曲在市场上的逐渐低迷,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娱市场也得到迅猛发展,各种文艺娱乐形式层出不穷,尤其是随着影视剧的发展与普及,得到老百姓的喜爱与追捧,对戏曲市场的冲击力最大。三十多年来,戏曲市场逐渐萎缩,以至观众以中老年居多的地步。虽然客观上如此,我们也大可不必对戏曲市场产生悲观消极的态度。因为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渐强盛,国民的文化自信心也在逐渐增强。并且在近年来,国家加大弘扬传统文化的力度,在文化建设上、在各层次教育上也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弘扬力度,因此,国民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对戏曲的鉴赏能力必定也在逐渐提升。那么,戏曲市场也必然不至于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但是,在当代对戏曲有利的大文化背景下,我们梨园从业者也必须“居安思危”,有所作为,才能肩负振兴戏曲的重任。戏曲从业者,包括剧作家、编导、戏曲演员等,如何才能有所作为呢?笔者认为,那就是要在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上下工夫。
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体的,不能分割。传承,是要传承传统戏曲的艺术精髓,保持我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我国戏剧是写意的、唯美的,这是跟西方戏剧不同的特色,这个必须坚持与弘扬。还有传统戏曲的唱腔,也应该传承精髓与特色,可以借鉴流行歌曲或美声唱法进行创新,但不能泯灭特色,否则就不成为戏曲了。在唱腔创新上,近年来流行的例如“京歌”等“戏歌”就是很好的艺术创新,这是戏曲唱腔与流行歌曲的结合,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与推崇。
创新,是要在保持戏曲特色的基础上,创新传统戏曲的表演内容与艺术形式。一方面,戏曲在表演内容上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传统戏曲,演绎的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表现的是古人的思想感情,其主旨虽是惩恶扬善,弘扬美德,但对于现代社会的部分受众,难免显得不合时宜,应该多编一些能表现现代人生活和情感的剧目及曲目,这样才能吸引当代观众。即便是演绎古人故事的剧目,也应该在思想内涵方面接上地气。2015年推出的粤剧电影《传奇状元伦文叙》在票房上取得不俗的成绩,得到很多观众的好评。虽是改编近年来流行的粤剧《伦文叙传奇》,但能顺应当代观众的社会心理,描写的是广东乡村的“贫困生”伦文叙勤工俭学、自尊自强,白天卖菜晚上读书,最终因品学兼优考上状元的故事,这对当代年轻观众颇有激励意义,可称是一部穿古装的青春励志片。因此,传统戏曲的改编与新编,应该顺应与表现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主旨仍要坚持惩恶扬善,弘扬美德,但要让传统美德贴近现代人的生活,要能够引起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
另一方面,戏曲在艺术形式上也要面向市场,不断探索革新。从传统戏曲的演变史上看,戏曲一直都处于优胜劣汰、革新演变的过程。戏曲行业内有人对我国目前一些剧种已经消失或濒于消失表示遗憾,呼吁国家应该大力扶持。我国戏曲史上曾有“花雅之争”,在清代中期,“雅部”的昆山腔和弋阳腔虽然受到清政府的大力扶持与保护,而作为“花部乱弹”的各地方戏曲虽然受到清政府禁演打压,但在民间蓬勃发展,最终“花部”对“雅部”是压倒性的胜出。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各个剧种、曲艺的从业者应该增强市场意识,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创新,使戏曲在文娱市场上能站稳脚跟。戏曲的艺术创新,不仅可以在剧本上,在“唱、念、做、打”上下工夫,还可以和现代流行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网络游戏等艺术娱乐形式相结合,探索普及与弘扬戏曲的新途径。例如前文开头提到的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创造性地将传统粤剧与网游结合,为了打造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粤剧,从角色形象包装到音乐,以及舞台空间,广东粤剧院的主创团队花费一年时间做了诸多调整创新。演出时,虽然唱腔、表演动作仍是传统的粤剧,但呈现在舞台上的语言与传统文化的隔阂都已消弭,只剩下梦回唐朝的江湖,与那段爱恨情仇交织的故事,令观众大呼过瘾。虽然该剧也受到一些质疑,但在戏曲市场上,该剧的艺术创新无疑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与进一步探索。
广东粤剧新世纪以来在戏曲动画片和戏曲电影上也有探索、创新的努力。戏曲片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迅速发展壮大的电影艺术品种,但毋庸讳言,随着中国电影走向市场化之后,戏曲片日渐衰落。2004年,世界第一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憨驸马》开播,红线女再次把粤剧电影带回舞台银幕。除了上文提到的粤剧电影《传奇状元伦文叙》,还有2017年推出的粤剧电影《柳毅奇缘》也在今年春节影城开场中受到观众欢迎,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因此,粤剧在艺术形式上的传承与创新,值得全国其他戏曲品种借鉴并进一步探索、发展。笔者认为,未来的戏曲革新与演变,还可以产生新的剧种,传统戏曲在文娱市场上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必定是“金子”。
笔者相信,只要戏曲从业者能够直面市场,以市场的生存与竞争意识大胆进行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那么戏曲市场的低迷现状不仅可以改变,戏曲的新的春天也会来临。(莫岸洪)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