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俗喜剧代表作
① 中国十大不可错过经典话剧是哪几部
《雷雨》中国话剧这一百年来,如果只选一部戏作为代表,则非《雷雨》莫属。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 、中国话剧史的一座丰碑,它使24岁的曹禺一鸣惊人,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它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话剧,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它是中国话剧史上演出最多、演出团体最多的杰作,是中国话剧百年史的神话和奇迹;《雷雨》几十年的演出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话剧导演艺术史和社会接受史,更是中国话剧表演的发展史。这些都使《雷雨》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茶馆》“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老舍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作品,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话剧后辈们不断以仰望的姿态回望这部经典时发现,剔除庞杂的情节转合、剔除特有时代的立场判断,游走于老舍笔端的其实是一种“大写意”式的蓄势而发的经典东方美学。1980年9月,《茶馆》应邀赴前西德、法国和瑞士三国演出,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2004年5月27日,《茶馆》公演500场……一部三幕话剧,世俗百态、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浓缩了中国半世纪的沧桑沉浮,为后世留下一个巨大的文化背影。《屈原》历史剧集大成者 的《屈原》不但是上世纪40年代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代表作,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这部一气十天呵成的五幕历史剧,可谓话剧巨匠郭沫若历史剧当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集大成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郭氏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日本、苏联、罗马尼亚、捷克等国上演《屈原》共达600余场,创中国话剧在国外上演最高纪录。《白毛女》——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延安时期戏剧成就的重要标志,是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优秀多幕剧《白毛女》。它虽说是一部新歌剧,但舞台风格却类似话剧,是话剧的表现形式与民谣巧妙结合的产物,成功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它的出现及成功推广,为建国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话剧创作模式提供了示范效应。
② 《人间喜剧》是如何分类的各类有哪些主要作品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1799年5月20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诞生。他一生创作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称《人间喜剧》,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网络全书”。
雨果曾经这样评价巴尔扎克,“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他的作品只构成了一部书:一部生动的、闪光的、深刻的书”。《人间喜剧》的90多部小说,自成一体,又彼此相连,“构造一个时代的两三千出类拔萃的人物”,不愧是一座结构精巧,气势宏伟的文学大厦。
《人间喜剧》巨大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恩格斯说过,这“是现实主义的最大的胜利之一”。同巴尔扎克同时代和后代的艺术家都有口皆碑,拍手称赞。乔治·桑说,它是“风俗史的卷宗”;福楼拜认为“今后,不参考巴尔扎克,就不能写出路易·菲利浦统治的历史”。
③ 20世纪90年代,喜剧题材的影视片代表作有哪些
随着中国社会复物质文明制与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迫切地需要寻找情感宣泄的突破口,来消除在现实社会中产生的精神烦闷。喜剧题材的影视片应运而生,片中的幽默、讽刺、荒诞、滑稽以及那种极端化了的夸张所带来的笑声,使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中国电视经历了《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室内情景剧之后,很快进入了《皇城根》、《爱你没商量》、《京都纪事》、《海马歌舞厅》等“纯粹肥皂剧”的制作。自1997年冯小刚导演了大陆第一部贺岁喜剧电影《甲方乙方》取得成功之后,贺岁片成了20世纪90年代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相继出现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有话好好说》等贺岁片。此外,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王先生之欲火焚身》和电视片《围城》、《一地鸡毛》等都是风格独特的优秀喜剧影视片。
④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代表作 四大喜剧的代表作
四大悲剧中,个人觉得《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长久以来,由于它悲剧意义的深刻性、哈姆莱特性格的复杂性、对人类活动的高度概括性、悲剧艺术的丰富性和完美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中心。据统计,从1877年以来,在欧洲每12天就有一部(篇)关于《哈姆莱特》的论作问世,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故事取材于1200年的丹麦史,本来是一个流行的复仇故事,莎士比亚把它改造为一个人文主义思想者的悲剧。戏一开场,主人公哈姆莱特就陷入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中,他最崇拜的父亲被暗害,母亲被霸占,王位被篡夺,爱人被离间变疯。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莱特曾经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当一切打击、一切不幸先后落在他的头上时,坚贞的爱情、忠贞的友谊、坚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都开始动摇。当得知父亲被害的真相,他开始领悟到,这不仅是个人的不幸,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不幸,于是他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为了弄清真相,也为了避免遭到毒手,他开始装疯卖傻。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同学和情人竟然成了奸王的帮凶,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完全破灭了,他万念俱灰,甚至开始考虑“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复仇任务,先是安排了“戏中戏”,以便进一步证实奸王的罪行。一俟罪行证实,他便立刻展开行动,只是由于寻找正义的手段,他放过了在奸王祈祷时把他杀死的机会,接着又误杀了波洛涅斯,给自己带来了被放逐的命运。最后,他逃了回来,在一场决斗中杀死了奸王,但自己也因中了毒计而牺牲,个人、家庭、爱情、事业全都遭到了毁灭。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灵魂极其深刻,几乎人类所有的崇高都在他的身上放射过光芒,但人类的某些弱点他也一样拥有。他是一个忧郁的王子,沉默寡言、愁容满面,由此性格出发,他有时候悲观厌世,有时候又思虑过重,耽于幻想,有时候又精力充沛,勇敢坚强。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矛盾的因素,以至于他的一些行为至今众说纷纭。托尔斯泰说:“要找到哈姆莱特行为和言辞的任何解释是毫无可能的,因此,要把他说成是任何性格也是毫无可能的。”这或许就是哈姆莱特的迷人之处。
哈姆雷特里面最经典的一句台词,让人看了就会过目不忘,附上:to be ro not to be,that's a puestin。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 四大喜剧中,尤以《无事烦恼》、《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三部最能表现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风格,人称“娇艳明媚的喜剧三部曲”,而《第十二夜》更是推为莎士比亚喜剧艺术中的顶峰之作,是“最令人快乐的一部”。剧名与内容没有多大关系,副题“各随所愿”显示出这是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这部剧描写了两对情人的恋爱故事:西巴斯辛和薇奥拉是一对孪生兄妹,在一次海上航行时遇险,彼此分离。薇奥拉侥幸逃生,女扮男装,当上了奥西诺公爵的侍童,往来于公爵与恋人奥利维娅小姐之间,不料,小姐却爱上了薇奥拉,而薇奥拉又暗恋着公爵,由此演出了一场复杂的爱情纠葛。最终,薇奥拉与奥西诺,西巴斯辛与奥利维娅分别成了婚。在剧中的两位女性薇奥拉和奥利维娅身上,莎士比亚倾注了最多的人文主义理想,她们热爱生活、忠于爱情,有着独立的人格,是莎士比亚理想中的完美人性的体现。第十夜中的名句选段:爱情的精灵呀!你是多么敏感而活泼;虽然你有海一样的容量,可是无论怎样高贵超越的事物,一进了你的范围,便会在顷刻间失去了它的价值.爱情是这样充满了意象,在一切事物中是最富于幻想的.
⑤ 社会风俗喜剧
简单说,是指讽刺某社会阶层习俗的喜剧。
⑥ 悲喜剧的代表作
古今中外很多的剧作家留下了著名的悲喜剧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有:
贺敬之、丁毅:《白毛女》
苏叔阳:《丹心谱》
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1602),《终成眷属》(1602),《一报还一报》(1604)。
汤显祖(明):牡丹亭
王实甫(元):西厢记
⑦ 莫里哀的艺术讲述了什么
在欧洲喜剧史上,继阿里斯托芬和莎士比亚之后,莫里哀(1622~1673)是第三座令人仰望而赞叹的高峰。
莫里哀生于巴黎豪富之家,从小酷爱戏剧。长大后,违逆父旨放弃宫廷的美差和仕官的前途,决心做个为当时人所不齿的“戏子”。他曾一度加入流浪剧团,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有机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耳闻目睹各种各样的事,为日后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同时他有机会学习民间戏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表演技巧,提高了艺术修养。回到巴黎后他边演出边写作,其创作成果极为丰硕,现流传剧本有30部。其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1645~1658),以情节喜剧的创作为主。其剧本比当时流行的喜剧包含更多的智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传世的只有《冒失鬼》和《情仇》。
第二时期(1659—1663),为创作风俗喜剧期。从外省回到巴黎后,莫里哀开始探讨爱情、婚姻、教育以及其他迫切的社会问题,用喜剧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人情。主要代表作有《可笑的女子》《斯卡纳赖尔》《丈夫学堂》《太太学堂》。
第三时期(1664—1669),是其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紧张、激烈的时期。在喜剧创作上,他把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结合起来,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型喜剧——“喜舞剧”。莫里哀最有名的剧作,几乎都在这时写成,如《唐璜》《恨世者》《悭吝人》《伪君子》等。其中《伪君子》是莫里哀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
第四时期(1669—1673),莫里哀又转向“喜舞剧”的创作,主要作品是《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和《史嘉本的诡计》,后者被认为是莫里哀最富有人民性的喜剧之一。
莫里哀的创作成就巨大,影响深远。在艺术上,他不因循守旧,敢于革新,跳出了流行喜剧的窠臼,走上了创作社会讽刺喜剧和性格喜剧的道路;他常交错使用夸张、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主导性格;在语言的选择运用上,他大胆采用民间的口语、俚语和谚语。他勇敢地揭露现实生活中的黑暗势力,热情赞美积极的、健康的社会力量。因此,其艺术深受后人称赞,被认为“在那行艺术里也许能冠绝古今”。
⑧ 风俗喜剧的理解
风俗喜剧
基本内容
西方喜剧的一种。17世纪后兴盛于欧洲各国戏剧舞台。描绘并讽刺上流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准则,谴责贪婪、虚伪、纵欲、诽谤、陷害等社会罪恶。在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情节中,探讨爱情、婚姻、教育及其他社会问题,包含着严肃的道德目的。代表剧作家有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哥尔斯密和谢立丹、西班牙的维加等。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以其深厚文学功力闻名于世,其四部风俗喜剧近百年来在戏剧舞台上一直经久不衰。王尔德以其幽默滑稽的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更是引人深思。本论文将从预设理论的角度分析王尔德的四部风俗喜剧,揭示其幽默语言的运行机制。本论文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王尔德生平和他的四部风俗喜剧、国内外研究动态、预设理论概述以及本论文实施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第二章主要从预设的触发语出发,从词汇、句法、音系三个层面分析了幽默的产生。第三章从幽默乖讹和四种预设机制入手,四种预设机制包括保存预设、撤销预设、矛盾预设和虚假预设,分析喜剧中幽默话语的运行过程。读者在理解喜剧幽默语言的过程中与自己预期的结果产生了差距;从而引发乖讹。通过乖讹的消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幽默话语的运行。第四章研究了幽默语言所带来的效果,王尔德通过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主题思想,揭露了维多利亚时代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阐述了他对维多利亚时代与众不同的见解。第五章为结论。王尔德的风俗喜剧,使得沉寂的英国戏剧舞台重新恢复了生气,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王尔德通过其幽默的语言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生活上的空虚,精神上的困境。同时,王尔德也借助其幽默的语言阐述了其美学理念,他依托这种美学理念,冲破了维多利亚时代沉闷的道德风气。
⑨ 人间喜剧的主要社会历史内容及艺术成就
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到巴尔扎克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Eugénie Grandet, 1833) 和《高老头》(Le Père Goriot, 1835)。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以毕生经历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在这里,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它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人间喜剧》这个包括91部小说的庞大创作群,采取了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的方法,将它组合成有机的整体。
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第一主题:贵族衰亡
《人间喜剧》写出了资产阶级以充满铜臭味的金钱为炮弹,在三个战场上,发起对封建阶级的猛攻,使贵族连遭惨败。
第一战场:老一代被金钱打倒。代表作是:《古物陈列室》、《农民》。
第二战场:新一代被金钱腐蚀。代表作为《高老头》。
第三战场:妇女被金钱轰走。表现为太太们情场失意,小姐们婚姻不幸这两个方面。代表作《弃妇》、《苏城舞会》。
巴尔扎克的阶级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一边的,然而他同情的泪水挡不住他现实主义的目光,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爱,如泣如诉地描绘了他心爱的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而不配有更好的命运。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第二主题:资产者发迹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
1.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剥削方式单一,经营手段落后;生活方式陈旧,极端吝啬,这是资本主义早期剥削者的特点。
2.具有过渡时期,即自由竞争时期特点的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欧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剥削方式具有多样性,经营手段带有投机性;生活方式仍带有早期资产者极度吝啬的特点。
3.具有垄断时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代表人物《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剥削方式带有更大的冒险性和欺骗性,经营手段超越经营范围,向政权渗透;生活方式现代化,纸醉金迷,穷奢极欲。他展示了经济命脉的掌管者同国家政权的掌管者开始勾结的垄断资本已初露端倪。
《人间喜剧》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第三主题:金钱罪恶
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代表作《高老头》、《贝姨》。
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代表作《欧耶妮· 葛朗台》、《夏倍上校》。
3.毁灭社会、败坏国家。
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买了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衣冠禽兽"。金钱毒染了整个上层建筑包括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金钱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杠杆,无所不能的真正的主宰。代表作《幻灭》、《交际花盛衰记》。
艺术成就
第一、强烈的现实性。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从研究客观世界的宏观出发,洞悉整个法兰西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达到一般作家所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它具体表现在:
1. 立意高:
《人间喜剧》的目的是研究整个社会,做社会这个历史家的书记,写出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这使他能站在现实主义的高度,展示历史的发展。
2.视野阔:
这是一部睥睨千古、包罗万象的网络全书。它把1816-1848年王政复辟、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尽收笔底,无论是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还是金钱罪恶,都无所不包地囊括其中。
3.挖掘深:
巴尔扎克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深入探讨各阶级的动向,指出"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暴发户的进攻下最后被扫除",深刻反映出时代的本质。它以经济决定一切的观点,研究金钱征服整个社会的历史进程,揭露本质,打中要害,非凡夫俗子,犬儒文丐所能比拟。
第二、高度的典型性。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 环境决定性格:
巴尔扎克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环境可以决定和改变人,他总是着重描写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作品开头往往是在大段精细而富有典型特征的环境描写之后,再列出人物与情节。他的环境描写包括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人物关系和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环境成为不同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依据。
2. 性格再现环境:
巴尔扎克的人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是时代本质的艺术再现。那些充满贪婪、野心、拜金、兽性的人物,都是从时代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的,都是现实的嫡生子女,通过这些典型,再现出产生他们的环境即社会的本质。
3. 惊人的情欲描写:
巴尔扎克在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时,尤其善于突出"这一个",他让他的主人公被某种情欲甚至怪癖控制着,达到病态的、疯狂的、不可遏制的、叫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他们宁可不分昼夜地将自己焚烧在这种情欲的孽火中,死而无悔。比如高老头的爱女,葛朗台的爱钱,贝姨的妒忌,邦斯的古董癖,于勒的好色,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反而达到比真人还真实的艺术效果。
第三、细节真实。
作为艺术巨匠的巴尔扎克,在他描写人物的多方面成就中,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典型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这点则更可称道。这种对细节描写的逼真同样使人物更具真实感,更富感染力。
比如:葛朗台的肉瘤,总是在心理激烈活动的时刻闪动。他的口吃,又总是在他欲擒先纵,投石问水的节骨眼上出现。由此表现出自由竞争时代资产者的狡猾奸诈与老练。
再如拉斯蒂涅写信索取母亲和妹妹积蓄时暗自流下几滴眼泪,表达出野心膨胀但天良未泯的青年此时此刻的内心矛盾,表现出他走向深渊的趋向。
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69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