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望江亭》题目的由来是怎样的

《望江亭》题目正名为“清安观邂逅说亲,望江亭中秋切鱼会”。切鱼会,是切割烹制鱼肉的意思。这是关汉卿的一出优秀的喜剧。《望江亭》也是旦本,按照惯例当时由女主角一人主唱。

② 关汉卿的喜剧作品有哪些

救风尘》,
杂剧剧本。元代关汉卿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写恶棍周舍骗娶妓女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见义勇为,设计将宋救出。全剧共四折。剧情是: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赵盼儿求救。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赵盼儿巧用计策。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谢天香》

元·关汉卿作。写北宋词人柳永与妓女谢天香相爱,后柳永赴京赶考,府尹钱可为帮助谢天香脱离妓院,假装娶她为妾,最终使得柳、谢二人成婚。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柳永与妓女谢天香相爱。柳永欲赴京赶考,恰好故友钱可任开封府尹,柳永郑重托他照顾谢天香。钱大尹本来不满柳永过于贪恋天香,后见天香确有才华,也很喜爱她。为使谢天香不再沦落于妓院,钱大尹用心良苦,假装娶她为妾,使她脱离乐籍。三年后,柳永中状元回来,误会钱大尹抢走心上人,心中怨恨。钱大尹一一说明情由,并将谢天香归还柳永。《谢天香》全名《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拜月亭》

元·关汉卿作。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拜月亭》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

《调风月>

元·关汉卿作。写婢女燕燕不甘平白受辱,最终总算讨回一些公道的故事。全剧共四折。剧情是婢女燕燕奉命在书院服侍小千户,被他污辱。小千户答应给她一个名分,燕燕看到了希望。但小千户寒食郊外遇一女子,回来后厌弃燕燕。燕燕又怨又怒。后小千户欲与那女子结亲,担心燕燕闹事,向燕燕求饶。夫人又命燕燕去那女子家代为求亲。燕燕当众揭露了小千户的丑恶禀性。最后以小千户收燕燕做妾为结束。《调风月》全名《诈妮子调风月》,

③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具体哪些是悲剧,哪些是喜剧

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如椽大笔,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对元代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他广泛反映,深刻揭露;对受迫害者的痛苦经历,他寄予莫大的同情,酣畅抒写;对弱小者抗击罪恶、见义勇为的意识和行动,他给予热情的颂扬。他的创作“一空依傍,自铸伟词”,“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其剧作如“琼筵醉客”,汪洋恣肆,慷慨淋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关汉卿(1225?~1300?),字汉卿,与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其户籍属太医院户,但尚未发现他本人业医的记载。金亡时,尚为少年;入元之际(1271)大概已年近半百。至元、大德年间,他活跃于杂剧创作圈中,和许多作者演员交往,有时还“面傅粉墨”,参加演出,成为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他曾南游杭州,撰有《杭州景》套曲,其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可见在元灭南宋、南北统一之后,他还健在。他还创作了〔大德歌〕十首,其中有“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德歌〕”等语,〔大德歌〕是当时刚流行的小令,可知他的创作活动,一直延续到大德初年。

关汉卿的前半生,是在血与火交织的动荡不宁的年代中度过的。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在他的剧作中,常把《周易》、《尚书》等典籍的句子顺手拈来,运用自如。不过,他又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科举废止、士子地位的下降,使他和这一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和一些消沉颓唐的儒生相比,关汉卿在困境中较能够调适自己的心态。他生性开朗通达,放下士子的清高,转而以开阔的胸襟,“偶娼优而不辞”。他的散曲〔南吕·一枝花〕套数,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宣称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既是对封建价值观念的挑战,也是狂傲倔强、幽默多智性格的自白。由于关汉卿面向下层,流连市井,受到了生生不息、杂然并陈的民间文化的滋养,因而写杂剧,撰散曲,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而作品中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在在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

元朝,是儒家思想依然笼罩朝野而下层民众日益觉醒、反抗意识日益昂扬的年代;在文坛,雅文学虽然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但它毕竟浃入肌肤,馀风尚炽,而俗文学则风起云涌,走向繁盛。这两股浪潮碰撞交融,缔造出奇妙的文化景观。关汉卿生活在这种特定的历史阶段,他的戏剧创作及其艺术风貌,便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一方面,他对民生疾苦十分关切、对大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甚至还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他一方面血泪交迸地写出感天动地的《窦娥冤》,另一方面又以憧憬的心态编写了充满富贵气息的《陈母教子》。就其全部文学创作的总体风格而言,既不全俗,又不全雅,而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就创作的态度而言,他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却以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他是一位勇于以杂剧创作来干预生活积极入世的作家,又是一位倜傥不羁的浪子,还往往流露出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解脱自嘲、狂逸自雄的心态。总之,这多层面的矛盾,是社会文化思潮来回激荡的产物。惟其如此,关汉卿才成为文学史上一位说不尽的人物。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67种,今存18种,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子》。其中若干种,是否为关汉卿原作,学术界尚有争议。 其中,《救风尘》、《望江亭》、《诈妮子》、《拜月亭》、《谢天香》、《金线池》、《玉镜台》等七本为喜剧。

④ 谁能告诉我有关望江亭的故事

恶少杨衙内,想藉其父杨太尉的势力,企图霸占年轻貌美的寡妇谭记儿为妾。谭记儿不允,避至“清安观”内,为父亲抄写经卷。

一日,观主白道姑侄儿白士中新任檀州太守,于途中经“清安观”与谭记儿相识,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同往檀州任所。事被杨衙内得知,与其父杨太尉狼狈为奸,取得圣旨和上方宝剑,假造罪名,陷害白士中。白士中得恩师李丞相密报后,愤慨万分。

谭记儿闻知,亦怒满胸怀。适逢中秋佳节,得悉杨衙内是晚将停泊于“望江亭”,谭不甘坐以待毙,即与白士中商议对策。当晚谭巧扮渔妇,来到杨驻扎之“望江亭”。正当杨衙内贪恋酒色,得意忘形之际,谭智取杨用以陷害白士中的圣旨和上方宝剑。

次日,杨衙内以钦差身份,来至太守府拿问白士中。杨因圣旨和上方宝剑为谭取去,一时狼狈不堪,无言相答,当场被白士中以假冒钦差、调戏民女的罪名,责打40大板,收监问罪。至此,恩爱夫妇白士中、谭记儿终于化险为夷,渡过了难关。

(4)望江亭喜剧扩展阅读

《望江亭》京剧角色的分行十分细致,早先分为十行,后来才归并为生旦净丑四行。各类角色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气质与性格的不同,都有固定的脸谱、扮相和服饰,各行角色的舞台动作也都有规范。

京剧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视,出现了“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和“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

上世纪20年代出现“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后,旦角的地位变得重要了。这是京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变化。

1928年,北京的《戏剧月刊》,发起以“四大名旦”为题的征文,获得观众热烈响应。1930年征文揭晓,集中于梅、程、荀、尚四人,称梅兰芳如春兰有王者之香,程砚秋如菊花霜天挺秀,荀慧生如牡丹占尽春色,尚小云如芙蓉映日鲜红。自此,“四大名旦”的名声流传全国。

⑤ 关汉卿戏剧《望江亭》的主人公是谁

关汉卿造像(蒋兆和先生绘制)
《望江亭》 元·关汉卿作。写谭记儿在望江亭内设计对付权贵杨衙内的故事,剧本表现了谭记儿的机智。 全剧共四折。剧情是:才貌双全的谭记儿新寡,暂居于女道观中。观主的侄儿白士中往潭州上任途中探访观主,告知自己失偶之事。观主于是从中作合,使得白士中与谭记儿结成夫妻。权贵杨衙内早已看中谭记儿,本想娶她为妾,此时对白士中怀恨在心,暗奏圣上请得势剑金牌,前往潭州取白士中首级。白士中得到消息,愁眉不展。谭记儿不愿让他受自己连累,想出妙计。时逢中秋,谭记儿扮作渔妇卖鱼,在望江亭上灌醉杨衙内及其随从,将势剑金牌窃走。杨衙内欲绑缚白士中却没有凭据,白士中出示势剑金牌,说有渔妇告杨衙内中秋欲对她无礼。等到再见谭记儿,杨衙内方知中计。恰好湖南都御史李秉忠暗中访得此事,奏于朝廷,杨衙内受到惩办,白士中依旧治理潭州,夫妻和美。

⑥ 关汉卿的《望江亭》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望江亭》题目正名为”清安观邂逅说亲,望江亭中秋切鱼会”。切鱼会,是切割烹制鱼肉的意思。这是关汉卿的一出优秀的喜剧。《望江亭》也是旦本,按照惯例当时由女主角一人主唱。

⑦ 元代的四大喜剧,四大悲剧。

元代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四大喜剧分别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关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7)望江亭喜剧扩展阅读: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元杂剧之所以能够以深刻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取得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产生一批传世不衰的艺术品,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一批杰出的文人以他们的文学生命来参与戏曲的创作,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元杂剧的审美档次,使得元杂剧创作精致化和典范化。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

⑧ 《望江亭》中的设计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除了女主角值得欣赏之外,《望江亭》中丑角的表演和喜剧情节的设计也很吸引人。关汉卿抓住人物的性格设计情节,用夸张、对比、重复等手法突出杨衙内的厚颜无耻、肆无忌惮,并且用一折戏来展示谭记儿与杨衙内的正面交锋。杨衙内有皇帝的支持,手握文书、势剑、金牌,占据着绝对优势。他长期骚扰谭记儿,总不至于没有见过她。但他万万想不到温柔端庄的官员夫人会乔装渔妇,更想不到谭记儿一个弱女子敢于孤身斗权势。终于在沉迷酒色的昏聩中失去了理智和判断,丢失了所有的优势。最后在公堂上丑态百出,一败涂地。关汉卿的爱憎通过对杨衙内的嘲讽、惩罚,鲜明地表达了出来。喜剧气氛十分浓烈。

⑨ 《望江亭》中谭记儿的形象

元政府明文规定,不许妇女再嫁。关汉卿创作《望江亭》,一开场,就让心如死灰的孀妇谭记儿与踌躇满志的鳏夫白士中巧遇。庵堂本是情欲禁地,却成了才子佳人海誓山盟的天堂,体现了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新婚不久,白士中收到京城恩师书信,知晓杨衙内借助其父势力,拿着皇帝圣旨、尚方宝剑,来索性命,意欲强夺谭记儿。尽管白士中是堂堂潭州太守,相当于如今的市级领导,有“好爸爸”撑腰的杨衙内也不放眼里,而皇帝不查虚实,任由奸臣为非作歹。这样的笔法,在民族压迫沉重、政治斗争复杂的元帝国,是何等尖锐、犀利!关汉卿几乎是击中政府要害,继而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弱女子的智慧与勇敢。

望江亭下,谭记儿强作欢颜,虚与委蛇,灌醉杨衙内,偷换圣旨、尚方宝剑,惊心动魄。翌日,当杨衙内来到潭州府,准备宣布白士中罪状,才发现手上的圣旨换成了自己昨晚写的淫词浪句,杨衙内随即被关入大牢……《望江亭》便在这“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喜剧气氛中结束,我们和关汉卿一样,祝福白士中夫妇美满幸福,白头到老。但我知,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关汉卿的一厢情愿,是他理想主义情怀所致。事实上,整个行动中,第一,谭记儿未必能如愿偷天换日;第二,杨衙内毕竟有个“好爸爸”,万一追查下来,谭记儿盗圣旨、尚方宝剑,必是死罪一条,白士中也未必能幸免。

1956年,王雁在关汉卿原著的基础上,综合了川剧《谭记儿》,编写了京剧《望江亭》,由张君秋先生演出,红火一时,至今不衰。1958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将《望江亭》拍成京剧电影,张君秋先生将最美的谭记儿永远地留在了胶片上。

张先生的唱功,毋庸置疑地好,那声音甜脆清澈,难免让我发生“他不红,谁红”的感慨。张先生的做功,细致委婉,一个托腮,微翘兰花指,淡若寒梅,尽显古典淑女的娴静幽雅。尤其是张先生悠悠然的劲儿,如茗茶闻香,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东方式韵致,莫过如此。

新年,我到长安大戏院看北京京剧院张派青衣王蓉蓉主演的《望江亭》。王蓉蓉在《望江亭》中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谭记儿”角色塑造,几段经典唱段,如四平调“独守空帷暗长叹”、南梆子“先只说杨衙内又来捣乱”,引得阵阵掌声。我颇为欣赏谭记儿揣着小钢刀上岛的一幕,谭记儿抱着玉石俱焚之心,决意与杨衙内殊死一搏,其内心的忐忑、坚毅,在王蓉蓉的演绎下,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