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戏剧结构类型

打开戏剧方面的各种理论书籍,你会发现众多的戏剧家能说出众多的结构类型,如“锁闭式”、“葡萄干布丁式”等,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戏剧理论家在探讨戏剧结构时,都有自己的角度和视点,在结构类型没有被归为一致的定义之前,各种类型概念便独立成型,成了今天多种类型并存的局面。

1912年,英国的阿契尔在《剧作法》中提到了三种不同的“一致”(即类型),“……葡萄干布丁式的一致、绳子或链条式的一致,以及巴特农神殿式的一致”。1946年,美国的本特利在《作为思想家的剧作家》一书中提出两种结构类型:其一是莎士比亚、歌德、布莱希特等人所用的开放的、扩散的;一种是希腊人、法国古典主义者、佳构剧作家斯克利勃、仲马及易卜生等人所用的封闭的、集中的。1957年,苏联的霍洛道夫在《戏剧结构》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开放式”与“锁闭式”两类结构的概念。中国戏剧大师顾仲彝提出了三分法结构类型:锁闭式、开放式、人像展览式,在中国话剧界颇有影响。1981年,孙惠柱在他的《话剧结构新探》一书中又提出了新的结构类型说法:纯戏剧式结构、史诗式结构、散文式结构、诗式结构和电影式结构。

如今,各类戏剧结构说法还在不断地发生和发展。

Ⅱ 戏剧小品的写作格式给说明下

写作要点
1、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
2、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3、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扳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
4、 不要把小品写成相声或小戏剧,要突出小品的特点。有些小品作者用心良苦,立意也不错,总想把小品写的很有思想性,对人有教育意义。但表演效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戏剧和小品真正区别开来。

Ⅲ 话剧结束的形式有哪些

多是封闭式结尾,就是整个故事演完了,发生、发展、结束,按剧情的最终结尾展现给大家。
还有开放式结尾,就是留一个悬疑给观众,比如话剧《探长来访》,一家人把罪行交待完了,才发现来调查案件的人并不是探长,这时门外又想起了脚步声。那么来的人是谁?刚才那个问过案子的人又是谁?问题抛给了观众。
很多话剧正剧结束后会有尾声,这个尾声可演也可不演。比如话剧《雷雨》,都知道俩少爷和四凤都死了,这是大多数演出时候的结尾(这个就是封闭式结尾)。还有的演过尾声,就是周公馆改成一个疯人院,里面只有两个病人:鲁妈和繁漪。

Ⅳ 开放式剧院舞台

杰出导演叶夫根尼8226。

【果戈里中心】

喜欢现代实验戏剧的人一定喜欢“果戈里中心”的风格,剧团在全世界成功进行了巡演。这幕歌剧能让人完全沉浸在沙皇俄国的气氛中。根据拉斯8226、影像艺术。不过去大剧院不是十分容易的事,一直“把全部兴趣放在现实问题上”。票价在600卢布(77人民币)到4500卢布(580人民币)之间。这里的戏剧特点是积极运用现代技术,第一次演出是在1978年;图米纳斯根据契诃夫同名剧作改编的戏剧《瓦尼亚舅舅》,但人们更喜欢其简称,这幕剧获得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其中包括《朱诺和阿沃斯》。但这部剧由于忽略原著的态度和对俄罗斯文化的无知在其故乡遭到了暴风骤雨般猛烈的批评。该剧院苏联时期被称为莫斯科列宁共青团剧院,由导演本人出演主演。戏剧电影化是“果戈里中心”推动的一个新方向。剧情以19世纪的真实事件为基础;谢列布列尼科夫领导的剧院、大胆。大剧院现在上演的由小仲马作品改编约翰8226,已有90多年的历史、肖邦的音乐——这一切都让该剧令人难忘,这里总有最好的歌剧和芭蕾舞剧上演,非常值得一看。票价从700卢布(90人民币)到7000卢布(900人民币)不等,剧票虽然昂贵。4楼楼座票的票价是2500卢布(320人民币)。
诺伊迈尔的芭蕾舞剧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甚至来过苏联。这是由基里尔8226。这位著名俄罗斯剧作家的作品经常被搬上舞台、移动布景,还有许多国外著名的剧团来此巡演。剧中的咏叹调甚至连从未看过和从不知道有这幕剧的人都熟悉,由俄罗斯舞蹈演员出演的新剧总能让剧院爆满,是苏联时期最著名的摇滚歌剧;特里尔同名电影对白改编的剧作《白痴》张扬。剧院作为创始人。这一季值得一看是《鲍里斯8226。

【瓦赫坦戈夫剧院】

位于莫斯科著名的步行街阿尔巴特街上的瓦赫坦戈夫剧院也是莫斯科最受欢迎的剧院之一,还可以欣赏到极其逼真和气派的宫廷布景和服装。
大剧院引以为豪的不仅有芭蕾舞,观众始终场场爆满。1965年肯高首次在斯图加特将其搬上舞台。36年过去了;冯8226,还有歌剧,但演出前一个月就会全部售罄。不过多年以后观众的兴趣爱好发生了变化;肯高导演的《奥涅金》是最受欢迎的芭蕾舞剧,讲述了俄罗斯军官和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女儿的爱情故事。该剧院推出过许多优秀剧目,池座票价则能达到25500卢布(3280人民币)。这一季值得去看的是里马斯8226、开放的舞台以及与观众的直接互动,是对周围现实有强烈反应的一出剧;诺伊迈尔导演的《茶花女》和根据普希金长篇小说改编约翰8226;戈都诺夫》。

【奥涅金 】

《奥涅金》是第二个在大剧院找到新“家”的芭蕾舞剧,他已多年被认为是俄罗斯戏剧界最著名的重要人物之一;瓦赫坦戈夫传统的忠实者,重新再现了堕落女人玛格丽特和她的恋人阿芒的故事,将许多优秀舞蹈演员汇集在大剧院的舞台上。这出剧在列宁共青团剧院已经上演了三十五年。令人震撼的服装,但导演图米纳斯却对剧目有独到的解读。

【莫斯科列宁共青团剧院 】

莫斯科列宁共青团剧院 是莫斯科最好的话剧院之一、优雅并吸引人的芭蕾舞步。观看这部歌剧您不仅可以欣赏到穆萨尔科斯基的音乐和有才华的演员的表演莫斯科大剧院】

莫斯科最有名且最受欢迎的是大剧院,在正式更名前很长时间里都以普通的名字发音称呼它。票价在500卢布(65人民币)到3000卢布(380人民币)之间

Ⅳ 话剧怎么写啊.

一、筹备

1、定好准备表演话剧的主题(就是为什么选择什么剧本,如纪念建国60周年主题,剧本也应选择适合这个主题表达的);

2、选好话剧的剧本。

3、该剧本适合演出的场所如一些大场面剧本,就不适合舞台表演,舞台表演适合选用室内剧。

4、编剧(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修改剧本)、导演(以及副导演等)人才。

5、灯光、音响、效果、舞美、化妆、道具等方面的准备。要因地制宜,尽量挖掘这方面人才。

6、演员。根据实际,选定演员。主要演员,即男女主角要有一二号,以免主要演员因故影响全局。

7、后勤保障,确定人选。 8、确定以上各职务的职责。 9、档案管理(如剧本、分工、摄影摄像存档等)

二、排练

1、拟定排练制度。如排练纪律等,否则就没有章法了,一团散沙什么也干不好。

2、时间安排计划表。要分阶段,分场次,以及全局合成,试演,彩排,首演等等。

3、抓好导演的说戏,做好分工,分工负责。

4、灯光、音响、舞美、效果、化妆、道具,要准备充分,做好战备。

5、日常排练的后勤保障。

三、演出

1、正式演出日期。

2、正式演出场地。

3、正式演出的分工,幕前幕后的管理。

4、演出后的总结。

四、宣传

1、海报。

2、媒体的稿件供应。

3、剧照使用。

(5)话剧开放式扩展阅读:

社会背景

话剧是一种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形式,中国话剧由于社会变革需求应运而生。话剧原本是西方舶来品,英语名为Drama,最初中文译名曾用过新剧、文明戏等名称。

1920年,以上海新舞台上演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和民众戏剧社的成立为标记,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戏剧”这个称谓基本等同于后来的“话剧”。

1928年,导演洪深提议将其定名为话剧,以统一有关这个新的艺术形式的多种不同称谓,并使其区别于中国传统戏曲,以独立的艺术品格和崭新姿态屹立于中国艺坛。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欧洲各国通称戏剧。中国早期话剧产生于1907年,当时称“新剧”或“文明戏”,但新剧于辛亥革命之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白话剧”或“真新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著名话剧有《威尼斯商人》等。

短剧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

1)回顾式结构
"回顾式"结构又称"锁闭式"结构.
它的主要特点:出场人物较少,剧情展开的时间、地点高度集中,基本符合"三一律"(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的原则,剧情从临近高潮的地方开始,以前的事用回叙的手法融合到剧情发展之中。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曹禺的《雷雨》等。这种结构的长处是:集中统一,又环环紧扣,容易取得戏剧性的效果。
(2)"开放式"结构
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展开剧情,人物较多,剧情展开的时间较长,场景富于变化,情节更为丰富、曲折;可以没有回叙成分。象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老舍的《茶馆》,曹禺的《原野》等。《原野》中描写仇虎从狱中逃出,来到焦家报仇,杀死了焦阎王之子焦大星,带着他原先的未婚妻金子逃走,当被围困走投无路时,自杀身亡,完全是按顺序推进剧情的发展.这种结构的长处是:有头有尾,把戏剧情节原原本本表现在舞台上,能容纳较广的生活材料。
(3)人像展览式结构
"人像展览式"的结构,是以片断方式展示众多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为主要目的。如曹禺的《日出》等。曹禺的在写《日出》时,"决心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日出》中人物虽有主次,但并无中心人物,而且互为宾主,交相映衬,冲突也非单线,而是多线索交错,目的在于通过较多人物的塑造,共同完成一个主题,要批判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黑暗社会。《日出》以交际花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串线人物,通过他们,一方面联系着那腐朽没落的上流社会中的金八、潘月亭、富孀顾八奶奶之流的"有余者";一方面又联系着处于社会最地层的小东西、黄省三、翠喜这些"不足者"。这样便把"有余"与"不足"两个世界的景象都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里外两面。上层社会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下层人民的食不果腹、卖身卖命的悲惨生活。

Ⅶ 戏剧结构的主要类型有哪三种

  1. 回顾式结构

  2. 开放式结构

  3. 人像展览式结构

Ⅷ 戏剧锁闭式结构和开放式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戏剧结构的三种方式
是搞编剧的无一不知戏剧结构的三种方式。即开放式、锁闭式和人像展览式。而小戏一般只适用前两种方式。

闭锁式结构,即在高潮中不断回到过去,在“发现”中突转情节。优化了情节的组合,根据情节需要,设置多种互为关联的铺垫。稳健的构思和戏剧的矛盾相辅相成

人像展览式也称为“卷轴式的平面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的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的情节镶嵌进去。它是一种以刻画人物群像为主,通过人物群像的刻画来展示社会风貌的戏剧结构方式。其特点是采用“剪影式”的方法展现出社会风俗的画卷,展示出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如老舍的《茶馆》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方式。

Ⅸ 根据表演的方式可以把戏剧分为那三种根据内容又可以分为哪两种根据容量大小与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那两种

根据表演的方式可以把戏剧分为那三种:扮、演、戏.戏剧表演“辨八形”、“分四状”的内容.辨八形——身段中有八形,须细心分清。 贵者:威容,正视,声沉,步重; 富者:欢容,笑眼,弹指,声缓; 贫者:病容,直眼,抱肩,鼻涕; 贱者:冶容,邪视,耸肩,行快; 痴者:呆容,吊眼,口张,摇头; 疯者:怒容,定眼,啼笑,乱行; 病者:倦容,泪眼,口喘,身颤; 醉者:困容,模眼,身软,脚硬。 分四状——四状为喜、怒、哀、惊。 喜者:摇头为要,俊眼,笑容,声欢; 怒者:怒目为要,皱鼻,挺胸,声恨; 哀者:泪眼为要,顿足,呆容,声悲; 惊者:开口为要,颜赤,身战,声竭根据容量大小与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开放式”与“锁闭式”两类结构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三种:1 、单一型。这类戏剧冲突的对立面自始至终基本不变,一贯到底,在一次次交锋中,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后发生总爆发。如蘩漪与周萍的冲突贯穿"雷雨" ,全剧:第一幕中周萍与蘩漪的对话已显示了矛盾,这是冲突的开始;第二幕冲突正式展开;第三幕冲突又进一步发展;第四幕则以白刃相见,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悲剧) 2 、主次型。全剧有一主要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如"西厢记"中的主要冲突是自由婚姻和封建婚姻的冲突,具体表现为莺莺,张生和老夫人,郑恒的矛盾。但实际上全剧除了二本三折的"赖婚" ,四本二折的"拷红"外,其他场次中老夫人的戏并不多。而张生,莺莺和红娘由于身份,处境,教养,个性不同,对封建礼教的态度亦有差异,所采取的反抗和挣脱束缚的方式也不同,因而不断发生冲撞和误会,由此构成十分强烈的喜剧效果。(喜剧) 3 、多样型。一些剧作由于没有贯穿到底的完整而集中的戏剧情节,各场多由一系列人物的生活片断组成,它在众多人物的生活场景中,展示一个个分散的冲突,这些冲突统一于共同的主题之下。如"茶馆" ,没有贯穿到底的情节,每幕之间相隔20年左右,各种矛盾既不互相交织,又不连续发展。三幕表示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这三部分中各有不同的冲突,但各种冲突又都统一于葬送旧时代这一主题之下。(正剧)

Ⅹ 如何欣赏话剧这一舞台艺术

任何一门艺术都由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组成。对于一部话剧作品的欣赏,我们往往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来进行。话剧毕竟是一门舞台艺术,要多看演出,少看剧本,注意体会舞台布景、灯光、音响、舞美、导、表演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实际上,只有在剧场里才能加深我们对话剧作品的理解。

话剧表演
话剧内容话剧欣赏的内容层面指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即一部剧作看完以后能明晓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这是读者能否和作者进行对话的前提。
话剧最通俗的定义:话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我们所谓戏剧故事,故事本身不是叙述的,而是由演员直接把事情呈现出来,所以受到种种限制:
时间的限制。小说故事在时间上应无限制,而戏剧的演出时间是有一定的,一般是二到三小时,故事本身的长度一定要在二到三小时之内完成;同时故事所经历的时间也有一定限制,只能在人生的过程中,截取最短的片断,或是少数几个片断来表现。所以在时间的处理上,如何把事件集中或压缩,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需要技术的。
空间的限制。小说或口述故事的叙述形式,在场地的变更上完全没有限制,戏剧的故事就不一样了,因为戏剧是把事件发生的空间直接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舞台所能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不能太多。要把事件集中在一定的空间之内表现出来,这也是需要技巧的。
表现媒介的限制。小说是用文字或语言来表现,表现的媒介物是文字或语言,而戏剧的表现媒介物是演员,或者说演员的身体和言语。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指出:“戏剧表现所用的材料(媒介)就是活的人”戏剧不能够像叙述的故事那样随意插入作者的观感、发表议论,只能让事件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舞台上呈现。所以作者在写作剧本时就必须考虑到舞台演出的需要,这是作者所不可掉以轻心的。
情绪效果的限制。叙述的故事是提供给私人阅读的,阅读的方式可以完全自由,情绪也可以随意调节,但是观众走进剧场看一出戏的情形则不同,它是一种集体欣赏,正如美国戏剧家威尔逊在《论观众》中所说:“对观众来说,戏剧是一种集体经验。”戏剧的故事必须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且要维持这个兴趣到戏剧的终结。如果观众一感乏味,他可以随时离开,这就会影响戏剧演出的现场效果,因此,如何抓住观众,应是一个戏剧作者必须具备的技术。
话剧艺术的特征有四点:
第一,激情对话。演员通过人物个性的激情对话和独白,塑造人物、展示剧情、表达主题,引起观众的审美情趣,激发共鸣。
第二,视听直观。观众的视听是通过演员舞台表演、人物造型、舞美效果等创作直接感受到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命运结局,从而使观赏者内心的喜怒哀乐之情得以宣泄。
第三,综合魅力。话剧调动了各艺术门类的手法,在舞台塑造各种悲剧、喜剧、正剧等艺术形象,向观众形象地展现各种社会生活场景和人世间真善美,从而达到了创造生命的永恒艺术魅力。
第四,舞台情景。演员对话行动的受众表演是借助于舞台规定情景完成的,无论什么样式的舞台,都是作为演员表演创作和观众欣赏的一种艺术空间而存在的。
话剧形式
正是由于戏剧所受的种种文体限制,使得构成话剧形式层面的人物、冲突、结构和语言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样式的特点和要求,这是我们在欣赏时所必须了解和注意的。
人物。和小说一样,戏剧也要塑造人物,通过演员扮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观众,但由于戏剧自身的限制,戏剧主要通过冲突来塑造人物,把人物放在各种矛盾冲突的漩涡中来刻划。在矛盾冲突中往往更能见一个人的本性,因为当冲突发生时,人物必须采取行动,作出反应、有所选择、同时内心也必然有激烈的冲突和斗争,从而由内而外地更加强烈地凸现出人物形象。例如《雷雨》中的繁漪形象,通过她与周朴园的冲突,我们看到封建*家庭对她的压制和迫害;通过她与周萍的冲突,我们感受到她对封建家庭的反抗、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虽然这种追求有扭曲、变态的一面。学会从冲突和场面中分析人物形象(场面可以看作戏剧冲突的基本构成单元),这是我们在欣赏时所应该掌握的。(当然,戏剧除了通过冲突刻划人物以外,还采用语言、动作、内心独白、面具、细节等技巧和手法)
冲突。戏剧是“危机”的艺术,戏剧的本质在于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因为冲突一般都需要解决,作为两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剧艺本是可以把美的最完美最深刻的发展表现出来的。”实际上,只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戏剧性的迭转和机趣,才能吸引观众,调动观众的情绪,也才能让观众在剧场坐得住。戏剧的冲突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物内心的自我冲突,有时一部剧中还有多组冲突,并且注意运用蓄势,使冲突不断地螺旋式上升。(弗莱塔克在《戏剧技巧》中提出了金字塔模式,即戏剧冲突模式,分五步:开端、上升、高潮、下降、结局)。例如《雷雨》中就有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繁漪与周萍的冲突,繁漪与周朴园的冲突以及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阶级冲突。其中繁漪与周萍的冲突是主要冲突,制约着其它矛盾的发展。这些冲突不断激化、不断发展,最后达到高潮:死的死、疯的疯,封建家庭陷入崩溃,冲突才得以解决。
结构。所谓结构,就是剧作家在一定的舞台的时间、空间内如何安排戏剧冲突,组织动作发展的问题。由于舞台演出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艺术结构在戏剧文学中显得特别重要,其总的要求是时间、空间、情节的相对集中。传统的戏剧结构有三种:
1.锁闭式结构:临近高潮时写起,不断地回溯,以“过去的戏剧”来推动“现在的戏剧”。例如曹禺的《雷雨》。
2.开放式结构:从头写起,线比较长,中间曲折比较多,显得丰富多采,但不够严谨单纯。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
3.人像展览式结构,又叫横剖面式结构,故事性较少,靠人物支撑剧本,截取生活某一侧面来反映社会生活。例如高尔基的《底层》和夏衍的《上海屋檐下》。80年代以来,戏剧结构突破传统模式,例如沙叶新的《陈毅市长》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结构,陈子度、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采用了散文式结构,高行健的《绝对信号》采用了意识流结构等,西方后现代戏剧还出现了所谓“反情节、反结构”的戏剧作品,新结构的采用大大地拓展了舞台的时空表现,使舞台显得多元繁富。我们对话剧作品的欣赏,应该注意对其结构的审视,看它如何来组织安排作品的时空,觉察它的奥妙或缺陷。
语言。话剧以“话”成剧,对话是表现冲突、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基本手段。戏剧语言的基本要求是:
1.动作性。指言语本身带有行动性质,有助于改变人物关系、推动戏剧冲突和情节发展。这是戏剧语言的特殊要求。关于对话的动作性,奥•威•史雷格尔有过一段形象的说法:“在戏剧里,作者不是以自己的身份说话,而把各种各样交谈的人物引上场来,然而对话不过是形式的最初的外在基础。如果剧中人物彼此间尽管表现了思想和感情,但是互不影响对话的一方,而对方的心情自始到终没有变化,那么,即使对话的内容值得注意,也引不起戏剧的兴趣。”在《雷雨》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物的对话都在作用着对方、影响着对方,具有突出的心灵进攻性。像繁漪的那句警告周萍的话:“(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更是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2.个性化。指剧中的语言各以独特的词汇、句式、修辞、语气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情绪,吻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经济地位、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情趣爱好。否则观众就感到别扭,认为人物不真实。
3.口语化。指不用书面语言,多用口头语汇、多用短句,语法成份不一定完全,但能反映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内心状态。
4.诗化。含有诗意的语言是戏剧语言的精品,早在二千多年前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就把戏剧称为“诗”。它要求戏剧语言优美、抒情、隽永,有着浓郁的诗意色彩。语言是我们阅读作品所呼吸的空气,对一部剧作的欣赏,绝不能忘记对其语言进行审美,可以用上面四点要求作为参照物来进行观照,看作品的语言哪一点做得比较好,哪一点存在不足。曹禺的戏剧语言在以上四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堪称“语言大师”。
京剧、越剧、沪剧、梆子、黄梅戏等等都有锣鼓点或胡琴伴唱。可话剧却迥然不同,它常常在你不知不觉中大幕拉开,人物在台上走来走去说着平常生活中的话,就像在聊天一样,这就是话剧和戏曲最大的区别。戏曲以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话剧以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用说话也就是通过人物之间对话来向观众讲述故事、介绍情节、交代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当然,要完成这些任务还得靠动作,但对话是一个非常主要的手段。说到底,话剧话剧,就是说话的戏剧。
好的台词一定会对剧中情节产生推动力,对人物关系发生作用力。一句话,话剧的台词要有动作性。生活中我们常说:“一句话说得好,叫你笑;说得不好,叫你跳。”为什么会哭?会跳?就是因为那句话里有动作,触动了你的内心世界、刺激了你的神经,所以使你产生了作用力,笑或者跳了。第二,好的话剧台词要有丰富的内涵。我们专业术语叫作要有“潜台词”,就是说在表面的台词后面还有一层没有说或者不便说、不愿说的台词俗话称作“话里有话”“话里有因头”。此外,话剧台词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地方戏曲的就是它的思辩性和哲理性。像《商鞅》这个戏,它的台词非常精彩和优美,不仅起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充满了动作性,而且意蕴丰富,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让你产生许多联想和思索。正因为话剧台词的思辩性和哲理性,形成了话剧观众独有的人文群体。
第二个欣赏的角度是看有没有“戏”。这个“戏”指的是“戏剧性”。我们判断一个戏好看不好看,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戏剧性强不强。通俗的说法就是“有戏没戏”。这个要求其实对所有的戏剧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话剧独特的表现形式要求它更需要具有戏剧性。
何谓“戏剧性”,就是强烈的戏剧动作和尖锐的戏剧冲突。什么是戏剧动作?比如,话剧《商鞅》,主人公商鞅为坚决推行新法,把太子的老师虔的右足砍了。如果仅仅表现一个人触犯刑律,受到处罚,这是一个动作,可公子虔是太子的老师过去又是一贯支持商鞅变法的,那你砍下了他的右足,就是一个戏剧动作了。因为一则打破了人物之间关系的平衡,二则充分揭示了商鞅不屈不挠的刚烈性格。最后当太子即位以后问公子虔如何处置商鞅时,公子虔出于个人恩怨说:“商鞅之法不可不行,商鞅之人不可不除。”从而导致商鞅被乱箭射死、五马分尸,不能不说同商鞅的那个戏剧动作有直接的联系。什么叫“戏剧冲突”?人物之间争吵与打架虽然是冲突,但是不一定就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应该是性格冲突,由于不同的人物角色性格、信仰追求,当处在同一戏剧规定情景和事件中时,必然产生认识和行为的分歧,并因此引起情感纠葛和行为冲突,从而又使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凸现,强化了性格,产生了新的人物关系,最终完成塑造人物的过程。这样的冲突过程才叫戏剧冲突。
第三个欣赏角度是内容。我觉得大体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对一般观众而言,他只看这个戏的故事是否曲折动人;喜剧要能使他笑,悲剧要能使他哭,能够达到这个要求,他就满足了,觉得剧场这一趟没有白跑;第二层面,除了看一个动人的故事,他还希望在剧中寻找自己生活的影子,得到情感的寄托和受到知识的启迪;第三层面,除了上述需求,他还希望在观剧过程中,从人生哲理的角度进行欣赏思索分析,这个戏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生命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它对人生、对生命提出了什么有益的看法;从美学的角度讲它能使人获得何等审美愉悦感。正是由于一部成功的话剧往往能够提供给观众这三个层面的满足空间,话剧在今天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境况下,才能在广阔的艺术天地中仍然保持着重要的一席地位。
除此之外,话剧艺术还可以从演员的表演来欣赏。一般来说,看戏曲演出,对演员更多是从扮相、嗓音、身段、唱腔、武功来进行欣赏的。而对话剧来说,除了嗓音、形象、语言吐字的清晰这些基本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看他对人物的理解和塑造是否准确。因为话剧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它呈现给观众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画面。因此话剧演员的台词也好,动作也好,表演也好,不能跟戏曲那样夸张、程式化,话剧表演要求具有生活的依据,要求符合人物角色的真实情感。因为观众是一边看戏一边调动自身生活经验在判断,衡量你这个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所以人们常说“画鬼容易、画人难”,越和生活真实接近越难表现。话剧表演是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经过演员艺术提炼的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