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我反思作文800字 (老师今天让我们参加话剧皇帝的新装,我和几个同学没有参加,要求我们写800字

有趣

⑵ 英语话剧没办好反思300字

只要肯,会好的!

⑶ 话剧怎样评价

参考一下

我用半个月的基本工资看了一场一个人的话剧,不过心满意足得幸福漫溢。因为我也是用一半的价格看完一场完整的话剧。不过这场筹划已久的话剧最后我居然没有成功邀约到一个伙伴。(可怜滴王同学,这盘真的要怨你自己啊)
舞台很华丽,演员很华丽,音乐很华丽,灯光很华丽,谢幕很华丽……除了导演一切都很华丽。不过到最后我发现这个不华丽的导演也很让人心动。
观众很少,剧场很安静,连闪光灯也变得收敛(我以为,不带相机是一个话剧观众的基本的欣赏道德)。也许是离舞台很近,也许是背景在大多数时候都不留白,也许因为我正坐在黄金分割线的位子上(据说林导的戏从不在舞台中央上演,他有一道自己的黄金分割线),反倒来,感觉好象是场小剧场话剧。
关于效果
之一:布景
阶梯和三步式梯形让舞台从横到纵都有层次感,在很多场景里对剧情配合也很贴切,100层的办公楼微缩到舞台上,阶梯是个恰好的符号。舞台被办公桌椅不对称地分割成几个部分。我感觉一定有个角度是最能感受舞台立体感的。不是在最前面,当然肯定也不是在楼座。我坐的位子已经很黄金了,但还不是最好。
之二:音效
也许是第一次离舞台这么近,所以也第一次感受到这么华丽的音效。尤其是萦绕在几幕剧里淅沥的雨声,由近及远,很能裹人,连人物对白似乎也变得阴润起来。有一处轰鸣声(也许是雷声)我至今不知道是来自哪里,昨天在剧场里听得不是很真切,倒是前天在剧场外面被狠狠震撼一下。而我确信这音效不是意外而是剧情设定的。
之三:音乐
陈建骐的配乐很独立。单纯的钢琴伴音占据绝大篇幅。对场景的交代很内化,短小却不失力量,“李想之死”那短短的一分半旋律;让人回味无穷;精致但不失绚丽,“梦境”一幕的爵士舞步的花俏反而让人印象深刻;赵鹏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很是低沉而磁性,仿佛随雨幕一起淋漓而致。我想,因为对陈建骐音乐的认识,我要重新去看看那曾经没看下去的《花吃了那女孩》。
之四:服饰
据说张艾嘉全场衣饰价值3000万。从暗蓝条纹制服到无袖雪纺到亮片小西装到黑色晚礼服……没有一套是重复的,有绚丽有冷静又不失优雅。我尤其很是明智地带了望远镜仔细观察,那叫一个熨贴。制服、衬衣到西装,剪裁和面料一看就不一般,套用小综的台词“华丽又不失古典,古典中略现年轻儿”,包括他身上的西装和大衣。尤其喜欢琪琪那件淡蓝色长外套。 当然,还有鞋子。苏菲和张威的淡粉色高跟成为全场的亮点。说实话基本上只要她们一出场我大部分眼光就被她们的鞋子吸引了。
关于台词:
“看穿,看透,也看不见了。”
这是张威对着心事游移的大伟说的台词,我记得这是出现在“最后的晚餐”一幕。剧本是张小姐的,她对台词的拿捏自然是随心所欲。谢幕时林奕华说在这幕里,才女张小姐今晚又有很多自由发挥。我想自然是在那段篇幅不小的独白里。舞台剧的妙处就在于即使你看十场,也可能看到不一样的效果。音乐、台词、动作都可能有不同的进处。当时就记得了这一句。盘根错节的职场里处处布满陷阱,真情假意都很难分清也不用分清。“看不见了”,也许是条安然的生存之道。

关于剧情:
“梦境”
这一幕很歌舞剧,蒙太奇的味道有些浓。在张小姐的本子里还是能看到很多关于电影的影子。也有可能是林导的神经之笔~

“她不知道我知道她是谁”
名字很撩人,交代得却有些潦草。大概是因为李想和淇淇的缘故。整部戏里最薄弱的感情戏就在这里。感觉和南京版本相比有删剪。但整场剧下来小综的表现不可谓不好,很难相信从说话一贯慢半拍的他嘴里能倒出那么流利的句子。我用望远镜观察,他表演很努力,细节也很到位。只是对于舞台剧,没有镜头的帮忙,感情表现功力还需要修炼。
“坠楼”
大伟和李想坠楼的一幕很让人心惊(是灯光效果还是真的跌了,昨天坐在第一排的陈同学请务必回答我——已得到解答,是真摔。下面有垫子。然后切光,两人迅速回到后台)

为什么是李想?
林奕华曾经回答过“为什么是郑元畅?”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大伟拉的是李想,而不是张威苏菲还是其他的谁?”也许这个该问剧本艾嘉小姐。李想无疑是“理想”的符号。然而他在公司无足轻重的地位和苍白的角色重量却让理想这个原本应该有些重的戏本变得轻飘了。但是,我也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这样已经很好了。

关于表演
不需要表演的张艾嘉。
同样是近距离+望远镜观察的结果。对于舞台来说,张小姐仿佛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创作。而对观众来说,也许离舞台太近的确不是件很好的事情 。你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她只是用了五成功力在表演。剩余的部分,享受也好,创作也罢,都是水到渠成的随意。

表演太盛的王耀庆和谢盈萱
这两人应该算是整个剧组这在舞台剧方面的“大咖”。王耀庆表演太盛,和张小姐的随性相比,反而有些步调紊乱。但我的感觉证明,最喜欢也是最精彩的一场是他和谢盈萱那场说不上算不算感情戏的感情戏,恰当的激烈,恰当的歇斯底里。如果说大部分时候我还偶尔被华丽的舞台,动听的音乐和帅哥美女的艳丽分神而游离情绪,只有在这幕,舞台和背景被全数忽略,情绪也被全部投入。我很是后悔没有看到《包法利夫人》。据说这位台湾文艺腔很重的“苏菲”小姐竟然是可以演喜剧的。

关于谢幕:
所谓华丽不是指舞台上的风景,而是整个剧场的氛围。尽管演员的致辞和我在视频上看到的其他城市其他场次大同小异。但显然还是自然随性的。当林弈华发现3楼楼座还有唯一一位观众的时候,带领全体演员向她挥手致意,还问着,“你有没有很孤单?谢谢你。”这一幕把围在舞台前面的观众感动得一塌糊涂。开演前一天林导在经典讲过“独立话剧的生存之道”,我没去听。但照我的理解,对观众尊重,这是很重要的一条。
我站在走道上看完了谢幕。也竟不知不觉一步三回头的离开剧场,小综真的非常可爱。偶像当然是属于那些曾经和我一起在剧场外徘徊而焦急无比的小妹妹的。但是当你看到一只如此努力、投入和热情,在所有演员离场后还偷偷回头招手的“花瓶”,怎么能不喜欢呢?

前后记:
咀嚼不尽的华丽让我整个周末关于是否来看这场剧的痛苦纠结早已忽略不计(同样是开场前两个小时七十公里的一路狂奔)。剧场出来,下着大雨(如果雨小一点会更惬意),我的耳边却似乎还在一直回响“爱情优秀”那段华丽的旋律。当一个人看完一场美妙的话剧,漫步在雨里,这种感觉真是一生受用。也许有个伴,我们会一直热衷于讨论剧情却无暇享受这动人的回响,原来竟也是一种遗憾。如果不是走了太久,浑身浸透,我愿意像昨天一样充满地鸡血从加洲一直走到观音桥。当然,在走出剧场的时候,那密密遮遮的雨幕就让我就已经预料到了我明天的结局。来看话剧以前,我在家吃了四包板兰根加双倍的银翘片。(每当让我很鸡血的事情到来之前我都会状况百出。但是一当进入正题就会立即浑身充满鸡血。然而结局自然是病来如山倒)。

不过现在,我只知道,一个夜晚可以如此华丽~

⑷ 对话剧部的认识及展望

中国话剧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

1907年:诞生
代表人物:李叔同(弘一法师)
代表剧目:《黑奴吁天录》
1907年,李叔同(弘一法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一个旨在研究各种文艺的“春柳社”。1907年春,春柳社的成员们参加了日本东京中国青年会为国内徐淮水灾而举行的一个赈灾筹款游艺会,并尝试性地演出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之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世界各地人士的交口称赞,尤其是李叔同反串的茶花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日本戏剧评论家松居松翁后来在《芝居》杂志上发表的《对于中国剧的怀疑》一文中说:“与其说这个剧团好,宁可说就是李君演得非常好……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本国的演员所能比拟。”
欧阳予倩就是在观看了李叔同演的话剧《茶花女》后,惊奇地发现“戏剧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表现办法”。欧阳予倩回国后积极参加话剧团体活动,编导演出了数十部话剧,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
不久后,春柳社又演出了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在表演中,他们首次采用了分幕表演法,并以对话和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使演员塑造的角色更为丰满、立体、真实。这场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的演出再一次在东京演剧界引起巨大反响,还曾得到日本戏剧家土肥春曙和伊原青青园的好评,并认为中国青年的这种演剧象征着中国民族将来的无限前途。
而《黑奴吁天录》的成功,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它对日本“新派剧”中源于西方戏剧的布置设计、服装、化妆、刀具、灯光等方面的潜心研究和大胆实践,对日后中国话剧在舞美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同时,也标志了中国话剧在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兴起
活跃人物:曹禺、夏衍、田汉、欧阳予倩等
代表剧目:《卡门》、《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历史饱经忧患的年代,这一时期,中国话剧转向了现实主义,一扫既往浪漫、感伤的基调,转向悲愤、抗争,主动承担起唤起民众、拯救国家的重任,开始走向成熟。其主要特点是:把话剧同中国社会的、人民大众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植根于民族文化,在借鉴西方话剧的同时,以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对这一外来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成为为中国现实所需要、为中国民众所喜爱的戏剧品种;涌现了曹禺、夏衍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和一批杰出的剧作。同时,职业剧团开始出现,演剧艺术接受和达到世界的水准。
20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戏剧在中国兴起,话剧与现实更密切地结合起来。1930年,田汉将法国小说《卡门》改编为同名话剧,试图“借外国故事来发挥革命感情影响中国社会”。稍后,欧阳予倩把一部前苏联戏剧搬上舞台,以此抗议帝国主义杀害中国民众的罪行。1930年底,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简称剧联)在上海成立,联合主要的戏剧组织和进步的戏剧界人士,开展声势浩大的左翼戏剧运动。
1936年,中国戏剧界抗日救国的呼声日趋高涨。戏剧家们以戏剧为武器,开展抗日救国的演剧运动。田汉、夏衍、洪深、陈白尘、于伶等在空前伟大的救亡运动中,同仇敌忾,表现出色——“国防戏剧”发挥了唤醒民众、鼓舞斗志、团结御敌的作用。
当时还产生了“红色戏剧”,是特定历史年代产生的群众性戏剧活动。1932年,江西瑞金成立了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每逢节假日都举行话剧演出,还经常到乡间巡回演出。红军长征后,将“红色戏剧”的种子撒向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抽调了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东北,在部分地区组建文工团。他们每到一处,都边演出文艺节目,边做群众工作。《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等话剧在当时的民众之间反响很强烈。

新中国话剧:成熟
活跃人物:老舍、田汉、郭沫若、焦菊隐等
代表剧目:《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刘莲英》、《龙须沟》、《关汉卿》、《霓虹灯下的哨兵》
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国话剧主要是讴歌革命的胜利,包括《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保卫和平》等,其次是歌唱新中国的主题,如《刘莲英》、《龙须沟》、《春风吹过诺敏河》等。1949年底,老舍从美国回来,创作了《龙须沟》,可以视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接着出现了标志新中国话剧发展中的一批峰巅之作。首先,是一批“第四种剧本”,如老舍的《茶馆》、田汉的《关汉卿》等。
1957年发表的《茶馆》,不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剧中写了3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50年,写活了70个人物,总导演焦菊隐(1905年~1975年)为这出戏的成功也有着出色的贡献。
1958年,田汉的《关汉卿》问世,也是历史剧创作发展的一个标志。《关汉卿》是不但体现着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新中国成立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20世纪60年代前期,有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后,话剧创作又出现了一次高潮。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如《第二个春天》、《霓虹灯下的哨兵》、《年青的一代》、《千万不要忘记》、《激流勇进》、《南海长城》等。它们虽然过于突出理想教育,过于注重塑造英雄人物,但在艺术上已比较成熟,人物刻画得比较生动。

本回答由文化艺术分类达人 张琪推荐

评论

分享

举报

zhxr63
2007-07-01

中国话剧大体经历了以下5个发展阶段。

(一)新剧时期

1906年,受日本“新派”剧启示,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同年,王钟声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这就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这种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舞台剧被称为新剧,后又称文明戏。以后10年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先后出现文艺新剧场、进化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同志会等一批新剧团体,演出《热血》、《共和万岁》、《社会钟》等剧目,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辛亥革命失败后,新剧逐渐衰落。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欧阳予倩。

(二)爱美剧时期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人对新剧启发民众觉悟的力量给予特别的关注,推崇介绍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1919年胡适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他们主张的代表。同时,陈大悲、欧阳予倩等人响亮地提出“爱美剧”非职业戏剧的口号,先后成立民众剧社、辛酉剧社、南国社等戏剧团体;《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田汉),《三个叛逆的女性》(郭沫若)、《一片爱国心》(熊佛西)、《泼妇》(欧阳予倩)、《一只马蜂》(丁西林)等一批优秀剧目诞生,为中国话剧建立了重要的文学基础。1922年留美专攻戏剧的洪深回国参加戏剧协社,针对文明戏的不良习气,从剧本、舞台纪律、导演制建立等方面大胆改革,推行男女合演,从而形成完整的话剧艺术体制。1925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成立,为话剧人材的培养提供了一块阵地。田汉主持领导的南国艺术运动,最能体现20世纪20年代新兴话剧的精神。1924~1930年先后上演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剧目,培养了陈凝秋、陈白尘、赵铭彝、郑君里、张曙、吴作人等一批艺术骨干。1929~1931年欧阳予倩主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戏剧》刊物,组织演出《怒吼吧,中国》等几十个剧目。欧阳予倩、洪深、田汉被公认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1928年洪深创意将英文Drama译为“话剧”,区别已陈腐的“新剧”,中国话剧从此定名。

(三)左翼戏剧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29年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1931年1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从此中国话剧进入以左翼戏剧运动为主的发展阶段。左翼“剧联”总盟设在上海,领导北平(今北京)、南京、广州、杭州等分盟,建立50多个左翼剧团,演出《血衣》、《乱钟》、《怒吼吧,中国》、《香稻米》、《回春之曲》等大量进步话剧,涌现出夏衍、于伶、陈白尘、宋之的等一批新剧作家以及章泯、金山、赵丹、舒绣文等舞台艺术家。1935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成立,演出《娜拉》、《钦差大臣》、《大雷雨》、《武则天》、《太平天国》,40年代剧社演出《赛金花》等大型剧目,舞台艺术水平大大提高。1934~1937年青年剧作家曹禺的著名剧作《雷雨》、《日出》、《原野》问世;1933年中国第一个营业性剧团中国旅行剧团诞生并坚持14年之久;1932~1937年河北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在做话剧尝试;“红色戏剧”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革命根据地十分活跃,演出《二七惨案》、《八一南昌起义》、《我红军》等几百个剧目,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士气。1935年在南京成立国立戏剧学校,以后14年中培养学生千余名,演出独幕、多幕剧近180出,活动遍及苏、湘、鄂、川等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四)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话剧开始了大普及、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1937年“七七”事变后,戏剧工作者8月7日在上海上演《保卫卢沟桥》,并迅速组成13个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战。1937年12月31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1938年夏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下,汇聚武汉的进步戏剧工作者组成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1个孩子剧团,分赴各战区,与各地自发组织的演剧组织及抗日根据地的话剧演出相结合,宣传演出遍及全国城镇乡村,形成空前大普及的壮阔局面。1938年10月第一届戏剧节上演曹禺、宋之的编剧的《全民总动员》,轰动一时,可谓这时期剧目的代表。1939年后话剧运动重心开始转入城市,中国万岁剧团、中电剧团、中央青年剧社等有影响的专业剧团在重庆成立,话剧演出剧场化。《一年间》(夏衍)、《国家至上》(老舍、宋之的)、《夜上海》(于伶)、《雾重庆》(宋之的)等一批优秀剧目诞生。1941年成立的中华剧艺社、1943年成立的中国艺术剧社带来营业演出的新特点。从1941年至1945年重庆各剧团连续演出《屈原》(郭沫若)、《北京人》(曹禺)、《天国春秋》(阳翰笙)、《法西斯细菌》(夏衍)、《戏剧春秋》(夏衍、于伶、宋之的)等剧目150余台。1944年2~4月,广西桂林举办了规模宏大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28个文艺团体演出话剧27台,是一次话剧艺术的大展览大检阅。在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西北战地服务团和大量的文工团、宣传队活跃在农村、部队,《流寇队长》(王震之)、《同志,你走错了路》(姚仲明等)、《李国瑞》(杜烽)等剧目,突出表现了中国话剧的战斗传统。解放战争时期,话剧活动处于低潮。《清明前后》(茅盾)、《升官图》(陈白尘)、《丽人行》(田汉)的上演是这时期的重要收获。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7月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话剧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重视话剧事业的发展,先后成立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以及各省、自治区、大军区的专业话剧团。《龙须沟》、《茶馆》(老舍)、《蔡文姬》(郭沫若)、《关汉卿》(田汉)、《万水千山》(陈其通)、《马兰花》(任德耀)等优秀剧目大量涌现;焦菊隐导演的《蔡文姬》、《茶馆》显示了话剧的民族化追求,黄佐临导演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介绍了布莱希特的演剧思想;文化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50年代后也出现维吾尔、蒙古、朝鲜、藏语的话剧演出,扩展了话剧艺术领域。随着文艺界“双百”方针的讨论与贯彻,1962年后出现了《霓虹灯下的哨兵》(沈西蒙)、《年青的一代》(陈耘)等优秀剧目。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话剧艺术实践荒疏、与观众割断联系的衰败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话剧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在突破旧舞台局限、革新戏剧观念、丰富话剧艺术表现力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戏剧创作上的无场次结构、意念化形象塑造、时空跳跃情节、模糊主题等尝试,舞台艺术上的运用面具、中性服装、几何图形布景道具,激光灯光以及打破第四堵墙,缩短与观众的距离,四面观众等形式革新,引起戏剧理论界的关注,出现了一场戏剧观念与形式革新的讨论,对中国话剧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新时期话剧对外开放与交流也更为宽广,自1986年后成功地举办了莎士比亚戏剧节、奥尼尔戏剧节。北京人艺的《茶馆》多次在欧、美、日、港演出,中央戏剧学院的《俄狄浦斯王》出访希腊,均获得很大成功,是中国话剧走向世界的良好开端。

⑸ 对话剧表演方面的感受

话剧表演的好坏不仅仅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演员表演时要口齿清晰。
2、动作幅度要大,允许夸张,动作要干净、伶俐,不多余,不要再舞台上有小动作,抖擞。
3、演员要压得住场,演员就得对角色有信心,声音洪亮,动作大方不扭捏。
更重要的是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有团队才有个人,惟有大家同心协力地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让大家一同向前迈进,个人也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话剧从准备到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成员认真投入其中,一步步完成的。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就不可能有好的成绩。

⑹ 谈一谈我们对戏曲、话剧的认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谈一谈我们对戏曲和话剧的认识?它们各有什么样的优点和不足?

1.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中国五大戏曲剧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

不足:现在喜欢戏曲的,尤其是年轻人中喜欢戏曲的越来越少了,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有各个方面的因素。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社会文化的原因。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开放性、快节奏的社会,经济的物质的因素越来越占据主导的地位。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传统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流行歌曲、电影电视等诸多快餐式的现代文化艺术形式,更多地占据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就给戏曲等传统文化形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戏曲中有些是掺杂了俗语的古代白话,还有些文言的成分多一点,文字本身的含义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加上很多地方戏都是采用方言或者传统的音韵,更是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优点: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
戏曲是代表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是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的。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优点
1.舞台性
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2.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3.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4.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不足
现在的话剧功利性太强,非话剧演员出身的明星,登上话剧舞台眼下正成为一股潮流。有一些明星当然影、视、歌、话剧样样拔尖,但也有些明星在为话剧带来人气、增添新气象的同时,也无形之中使话剧表演的演技显得薄弱了。
现在的政府不重视话剧的作用,在希腊文明时期,话剧起到的是一种教化作用,而且观看话剧市镇府发放补助金。现在话剧厂存在着经营困难和票价惊人的两种矛盾,民营的话剧社团生存困难,政府应对其进行扶植,另一种豪华剧场应该对下层民众开放,不应该使门票成为瓶颈。

╮(╯▽╰)╭,你平时就不听郭老师的课吗,话剧优点和不足自己就应该总结出来,没吃夜宵呢咕~~(╯﹏╰)b

⑺ 写一篇因为看戏剧讲话的反思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看戏讲话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决心。
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在早自习的时候说话,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规定,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完全的听从老师的话,而我这次没有很好的重视到老师讲的话。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
我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的悔过之心。
相信老师看到我的这个态度也可以知道我对这次的事件有很深刻的悔过态度,我这样如此的重视这次的事件,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可以向老师保证今后一定不会在看戏讲话的。
所以,老师把让我写检讨,也是为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点。
其次,我在看戏的时候讲闲话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老师的工作不尊敬的表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就讲究尊师重道,这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过去我一直忽视了它。抛开着一层面,不单单是演员,无论对任何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他,尊重他的劳动,他的劳动成果。我这样做,直接造成了不尊重老师,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劳动的恶劣影响。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一名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来说,这种表现显然不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望老师能念在我认识深刻而且平时表现也不错的份上,从轻处理,请关心爱护我的老师同学继续监督,帮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⑻ 求检讨2000字 文学课上没有准备老师强调需要表演的话剧,老师让全班写检讨2000.

把称呼、内容调调就可以了

敬爱的学校领导: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写下这份检讨书,表示我对旷课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旷课的决心。
早在我踏进校门,老师就已三申五令,一再强调,全校同学不得旷课。但是我还是多次无故旷课。关于旷课的事情,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一般都是会去上课的,很多次没有请假又没有去上课,是因为比如我的一些同学朋友来学校找我,有时是找我耍,有时是找我借书,学习资料,有时又是朋友住院需要我去看看等等。我觉得这些原因向老师请假是不充分的,而且如果多次向老师用这些方式请假也是不可能都同意的。所以,我选择了旷课这种行为。虽然我知道这种行为也是不对的,但是我还是做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而且也是应该向老师做出这份书面检讨,让我自己深深的反省一下自己的错误。
对不起,老师!我犯的是一个严重的原则性的问题。我知道,老师对于我的无故旷课也非常的生气。我也知道,对于学生,保证每堂课按时上课,不早退,不旷课是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渐渐的认识到自己将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了。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事已至此的重要性。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在本人的思想中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本人对他人的尊重不够,以后我将对老师有更多的尊重.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懒散,如果不是因为过于懒散也不至于如此。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让老师你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保证不再重犯,我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归结如下:
1.思想上的错误:对于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课程的重视不够。对于这一点,我开始反省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但是,经过深刻的反省,我终于认识到了,这个错误才是导致我旷课的重要原因。试问:如果我很喜欢这门课程,我自己会无故随意旷这门课吗?这个错误也反映到了我平时没有旷课的课堂效率上。很多我不感兴趣的课程,往往我并没有自始自终的专心听讲,这种行为虽然没有扰乱同学和老师的教与学,但是这对于自己来说,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对于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学校的理由,我们作为学生就更应该去认真学习。
2.行为上的错误:不应该无故旷课。对于这一点,是很明显的一个错误。而且这个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不尊重,而且让老师也很担心。试问:如果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不去上课,那么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了吗?而且如果该来上课的同学没有来到课堂,那么这段时间,这些同学到底干什么去了?有危险吗?……这些都是让老师担心的问题,试想:如果老师整堂课都怀着担心的心情上课,那么老师对于其他同学的授课质量就可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这不仅仅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大多数渴望得到知识的同学的不尊重。
3.对同学和自己的影响上的错误:我的旷课如果没有受到处罚很有可能让更多的有旷课想法的同学做出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另外,旷课了以后,没有学到自己本该学到的许多知识,这对于我自己未来的综合素质行为习惯的提高和改进都有很大不良影响。
对于以上的错误,我已经深深的认识到了它们的严重性,特别是旷课——这种损人却又不利己的错误。为了更好的向老师检讨自己,我特提出以下几点改正意见,好让自己和老师同学督促自己改正我的错误:
1.向老师认错。既然自己已经犯了错,我就应该去面对,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我写下这篇深刻的检讨,向老师表明我认错的决心。
2.提高纪律性。我应该认真学习学校的校规校纪,并且做到自觉遵守。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应该先向老师请假。
3.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对各门课程都应该引起重视,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
4.好好学习,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作为学生,特别是新世纪的学生,学好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外,更应该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成为具有多种本领的人。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明天,更是为了祖国的明天。
5.学会正确处理问题。以后遇到事情需要冷静的处理,凡事需要三思而后行,多角度的权衡利弊,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冲动行事,这一点对于自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很重要的。对于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我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它的严重性,特写下这篇检讨,让老师提出批评,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原谅。并且向老师保证我以后将不会再犯以上的错误,特别是不会再无故旷课了。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并且真心的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诲。同时希望老师在往后的时光里能够监督我,提醒我。我一定不会再让老师失望了。
学生:XXX
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