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喜剧特征
⑴ 莫里哀喜剧的人物特点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喜剧作家,在喜剧创作中,他一方面基本遵循当时盛时的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但也不墨守陈规,作品充满民主精神。其主要表现在:抨击和鞭挞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的罪恶、嘲弄了资产阶级攀附贵族、贪婪吝啬的恶德败行;歌颂了下层人民的聪明才智,把平民百姓、仆人作为作品中正面的主人公,表现出对下层人物的偏爱。这些都体现了莫里哀喜剧创作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2.简述喜剧《达尔杜弗》的现实针对性。莫里哀的喜剧《达尔杜弗》把讽刺的矛头集中指向了宗教人士,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当时的法国,天主教被定为国教,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和势力庞大的政治力量。特别是17世纪法国的“圣体会”,表面上搞社会慈善事业,而实际上专搞特务活动。他们伪装成虔诚的信徒,刺探人们的言行,迫害异教徒、无神论者,扑灭自由思想。他们的活动以伪善为特点,伪善几乎是当时上层社会中普遍流行的恶习。莫里哀以骗子达尔杜弗的形象,切中时弊,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沉重打击了贵族上流社会和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
3.简析选文对塑造达尔杜弗形象的作用。达尔杜弗是剧本的中心人物,他是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代表,是一个典型的宗教骗子,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虚伪。上帝是他手中的工具,虚伪是他达到目的的手段,贪财、贪色、贪食是他的本性,具有狠毒狡诈的特点。选文中通过几个典型事例揭示了达尔杜弗伪善的真面目。他明明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却偏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苦修士,让女仆道丽娜把双乳盖起来再和他说话,正好暴露了他肮脏的内心。他不仅企图得到奥尔贡的女儿玛丽亚娜,而且从一开始就垂涎于奥尔贡妻子艾耳密尔的美貌,在单独与艾耳密尔谈话时,按捺不住情欲的冲动,花言巧语地勾引艾尔密尔,更是他丑恶灵魂和流氓本性的大暴露。他的伪善下隐藏着阴险狠毒的真面目,选文中当达尔杜弗勾引艾耳密尔的丑行被大密斯告发时,他以守为攻,反复自责,造成一种自己含冤受屈的假象,迷惑了奥尔贡,使自己摆脱了困境,又得到了奥尔贡的财产继承权。这些描写,撕去了达尔杜弗这个伪善者的伪装,把他赤裸裸地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让人们认识到他贪图享受、淫邪好色、迷恋钱财、阴险狠毒的本性。
4.简析《达尔杜弗》的思想内容。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达尔杜弗》是一部充满了战斗性的作品,喜剧的讽刺矛头直接指向宗教人士。在当时法国,天主教被定为国教,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而教会的活动历来以伪善为特点。17世纪的法国,有所谓的“圣体会”专门打着宗教慈善的外衣进行特务活动。当时的法国,伪善几乎是上层社会中普遍流行的恶习。莫里哀在剧本中通过达尔杜弗的形象,尖锐地批判了宗教的伪善、狠毒、狡诈,切中时弊,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因此剧本刚一上演,就遭到了宗教势力的反对,莫里哀为此与反动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才获得了剧本重新上演的机会。
5.结合选文,分析达尔杜弗形象。他是一个典型的宗教骟子。他伪善、狡黠、凶狠,伪善是他的主导性格。达尔杜弗伪装虔诚,实际上他是以此为手段,满足他贪色、贪食、贪财的私欲。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不重物质享受的苦行主义者,实际上却贪图口福和安逸;他表面不爱财,实际上却千方百计地想占有奥尔贡的全部家产;他装得清心寡欲、道貌岸然,俨然是一个抛弃人间一切情欲的“圣徒”,其实却灵魂肮脏,不但想占有奥尔贡的女儿,还调戏、引诱奥尔贡的妻子。达尔杜弗十分狡猾奸诈,善于随机应变保护自己。当大密斯向奥尔贡告发达尔杜弗调戏艾耳密尔时,达尔杜弗面临险境,不惊不慌,先承认被揭发的丑事,又一再自责,转而巧妙地装出一副受了冤枉而又不愿意揭穿冤枉他人的样子,以守为攻,摆脱了困境,并使奥尔贡再次上当,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将财产继承权给了他。凶恶狠毒是达尔杜弗的又一特点。当他的伪装被彻底揭穿时,于是便露出凶相,要置奥尔贡一家于死地。莫里哀通过达尔杜弗这一形象,集中概括了天主教会的伪善和封建贵族贪婪凶残的本质,暴露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这个形象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在西方语言中,“达尔杜弗”已经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6.试析《达尔杜弗》塑造达尔杜弗的艺术手法。莫里哀为了塑造达尔杜弗的形象,集中笔力,以从间接介绍入手,再层层深入让人物自我暴露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突现人物性格特征。全剧五幕三十一场,每一幕每一场都围绕达尔杜弗伪君子形象的塑造这一中心来组织情节。剧本开场后整整两幕,达尔杜弗没上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谈和行动,间接介绍了他的严厉、身份,以便在主人公上场后,不再分散笔力。同时,又通过众人对达尔杜弗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造成一种悬念,让观众把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了这个人物身上。第三幕以后,达尔杜弗登场,作者为他设计了一连串的言行动作,层层剥下了他伪善的画皮:他要手帕、两次勾引艾耳密尔、嫁祸大密斯、妄图侵吞奥尔贡的家产……暴露他阴险狠毒的真面目。剧本艺术构思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它不写伪君子的成功而写他的失败,写他在失败中如何嫁祸于人、转败为胜,这就更加突出了达尔杜弗的骗子形象,使观众产生出惊愕与畏惧的感情,从而在喜剧中增添了悲剧色彩,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7.以作品为例,说明莫里哀喜剧创作的特色。莫里哀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喜剧大师,他的喜剧特色鲜明,成就卓著。第一,他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教会的传统,具有较强的民主倾向,如代表作《达尔杜弗》就尖锐批判了教会的伪善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第二,成功地塑了一批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如伪君子达尔杜弗、吝啬鬼阿巴贡等等。第三,取材于现实生活,注意从民间创作中吸取营养,富有民族特色。第四,基本遵守古典主义法则,但不恪守,有时有突破。第五,把日常用语搬上舞台,而不一味追求典雅。
⑵ 喜剧有哪些表现手法
喜剧,通常是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导人们对丑陋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喜剧的基本特征是:运用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把戏剧的环节(如:语言、动作、人物外貌及姿态、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可笑化,使得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愿望与行动、目的和手段、动机与效果相悖逆,相乖讹,从中产生滑稽戏谑的效果。
喜剧的艺术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在喜剧中,“庄”与“谐”辩证统一。失去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也就失去了灵魂;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也就不成其为喜剧了。
⑶ 喜剧的形式以及喜剧艺术的共同特征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内容可为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或滑稽剧。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
莫里哀《贵人迷》剧照
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喜剧源于古希腊,由在收获季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演变而来。[1]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由于艺术家的表现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喜剧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喜剧通过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代表性的有电影,电视剧,用诙谐的语言和台词修饰,产生让人大笑的效果
⑷ 悲剧、喜剧、正剧的区分方法
悲剧、喜剧、正剧的区分方法如下:
从风格来看:悲剧的风格严肃悲伤、结局悲惨;喜剧的风格轻松欢快,结局圆满;正剧的风格严肃、内容现实、剧中矛盾复杂,但有时能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
喜剧和正剧的区分方法是:看表现形式。正剧的风格是偏严肃沉郁的,而喜剧的风格是轻松搞笑的。正剧也被称之为“严肃的喜剧”。
悲剧和正剧的区分方法是:看结局。悲剧的结局是悲惨的,正剧的结局一般是问题得到解决或者部分解决,并不完全是悲惨结局。
拓展资料
戏剧体裁( genre)是戏剧作品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1、悲剧,一般认为主要表现主人公从事的事业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致失败,甚至个人毁灭,但其精神却在失败和毁灭中获得肯定。
2、喜剧,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构思、诙谐的台词及对戏剧性格的刻画,引人发出不同含义的笑,来嘲笑丑恶、滑稽的现象,肯定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由于描写的对象和手法差别,一殷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戏剧和同剧等样式。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3、正剧,又称悲喜剧,是在悲剧与喜剧之后的第三种戏剧体裁。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部分作家从反封建专制和教会黑暗、宣传市民阶级的社会理想和生活愿望的需要出发提倡这种戏剧类型,其特征是不受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束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兼具悲、喜剧因素,能更真实、更直接地表现普通的社会生活形态。
正剧理论的首创者狄德罗曾称之为“严肃的喜剧”;法国的博马舍继狄德罗之后就正剧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进步的网述,并定名为“严肃戏剧”。19世纪以后成为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它兼有悲剧和喜剧成分,主要特点是用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主题,它既具备了外在形式上的喜剧形态,又体现出定程度的悲剧崇高感,常在”笑”的过程中令人产生出“悲”来,通常具有喜剧的圆满结局。
⑸ 喜剧性的特征是什么喜剧性的效果有哪些
喜剧性的特征是结果是你所料想的,而且是你愿意看到的。效果是你觉得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你会更加自信,同时可以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
⑹ 戏剧分类中喜剧的特征是什么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等等。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喜剧 又称“喜”或“喜剧性”。广义是审美范畴之一,狭
义上特指戏剧的一个种类。作为美学范畴,喜剧与悲
剧相对应,并与丑、笑和滑稽有密切联系和区别,是美学
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喜剧艺术最早出现于古代希腊。从语源学看,“喜剧”
一词源于希腊语的“诗篇”和“载歌载舞的欢乐行列”二
词。一般认为它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狄奥尼苏斯
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后来经“喜剧之父”阿里斯托
芬将其定型化,成为以艺术手段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讽
刺和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喜剧”
一词的涵义逐渐突破了一种戏剧类型的限制,上升成为
泛指一切艺术和生活中令人感到可笑的对象的审美范
畴。
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关喜剧的理论。最早
把喜剧作为美学范畴加以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在《诗
学》中指出:“喜剧的摹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
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
形式,即可笑性(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
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例如喜剧面具虽是又丑又
怪,但不至引起痛感。”另一古希腊佚名作者的《喜剧论
纲》指出:“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
度的行动的摹仿。”“喜剧来自笑”。这种看法把喜剧当作
丑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对后来发生了深远
的影响。
康德没有系统的喜剧理论,他试图揭示笑的本质。他
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
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转
化为虚无的感情”。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辩证法出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
喜剧理论。他认为,主体性是喜剧的本质特征,也是喜剧
性矛盾的源泉。喜剧都具有可笑性,但并非一切可笑性都
是喜剧,二者应当加以区别。喜剧的基本特点在于喜剧的
主体(人物)追求的不是严肃、重大的目的,而是某种自身
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价值的,甚至是虚伪的、自相矛盾
的东西。喜剧的主体以一种愉快和自信的心情,凌驾于一
切矛盾之上,自以为可以解决一切矛盾,实现一切目的,
而实际上由于目的的虚幻和无价值,不得不四处碰壁,必
然走向最后的毁灭,然而他并不把这失败或毁灭放在眼
里。这同悲剧形成鲜明的对照。悲剧主人公由于坚持善良
意志和性格的片面性,追求实体性的目的,他是带着严肃
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走向毁灭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喜剧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活,
其主要特征是“用贪求有内容和有实际意义的外表来掩
饰内在的空虚和微不足道。”
鲁迅认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喜剧看作历史发展
中新旧两种社会力量斗争的产物,深刻揭示了喜剧的社
会本质。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指出,当欧
洲历史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情况下,依然保留封建
割据的“现代德国制度是一个时代错误,……它向全世界
表明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具有自信,并且要
求世界也这样想象”,这种“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
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的“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的主
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历史不断前进,经过
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
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历史的进程为什么是这
样的呢?这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
别”。并且认为,一切伟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历史上都
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
剧出现。”
喜剧的真正王国是人类社会。喜剧是社会生活现象
和人的行为所固有的一种审美价值,同时也是对其所做
的一种审美评价。喜剧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在自然界里
无所谓喜剧。喜剧根源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具有客
观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内容。
喜剧与丑有联系又有区别。喜剧的对象是可笑的事
物或行动。一切陈旧的、过时的、落后的、反动的事物以
真、善、美的伪装掩盖自己假、恶、丑的本质,这无疑是令
人可笑的。通过笑,人们可以剥掉其伪装,识破其本质,在
精神上否定假、恶、丑,肯定真、善、美。但这只是构成否定
型喜剧或讽刺喜剧的一种类型。还有一类“可笑的事物或
行动”,并不表现为落后的、反动的、垂死的、丑恶的事物,
而是以正面的肯定的事物或行动表现出来。这类“可笑的
事物或行动”则构成肯定型的喜剧或歌颂性的喜剧(如
《李逵负荆》、《阿凡提的故事》)。西方美学史上不少美学
家只强调喜剧与丑的联系,把丑看作喜剧的根源和本质
是片面的。
喜剧与滑稽、与可笑性也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喜剧
对象的突出特点在于自身的矛盾性,如名不符实、表里不
一、反常背理、怪诞离奇、以假充真、自炫为美、小题大作
等等,它们都显示出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
观、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等的自相矛盾和不协调,因
而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但作为美学范畴,喜剧又不等同
于滑稽和可笑,一般来说,滑稽和可笑性的范围或容量比
喜剧要大,而喜剧在内容上要比滑稽和可笑重要和深刻。
喜剧不但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而且能够体现社会生活
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内
容,能使审美主体在笑声中肯定真、善、美,肯定合乎必然
性的理想,否定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见不出矛盾冲突
的孤立的滑稽动作,庸俗低级的笑,胳痒的笑,显然不能
归入喜剧的范畴。喜剧的笑是明朗的、高尚的、肯定理想
的笑。喜剧的审美价值不在对现实的单纯否定或肯定,而
在显示理想对现实的胜利。
喜剧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十分丰富和多样的,不论日
常生活中的喜剧,还是艺术中的喜剧,都有许多变体,如
谐谑、揶揄、打诨、嘲笑、怪诞、闹剧、趣剧、幽默、讽刺等等,
它们相互间的区别常常是富有弹性的,尚待进一步研究。
其中讽刺和幽默是两种最基本的形式。讽刺是否定型喜
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讽刺的运用有阶级
性,可以用来对付敌人,也可以用来批评人民内部的不良
现象。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的立场和态度不同,
讽刺的否定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幽默更多与肯定型喜
剧相联系,它不象讽刺那样辛辣,更多一些善意和风趣,
但也有轻微的否定性和讽刺意味。幽默更多显示出审美
主体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进步理想的优越性和乐观精
神。
参考资料:《戏剧网络全书》
⑺ 论述莫里哀喜剧艺术的特点。
深刻辛辣的讽刺艺术——简评莫里哀喜剧特点
莫 里哀是法国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戏剧家。 他一生写了近三十部喜剧。他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法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高峰,正如雨果所说:“莫里哀不仅在诗歌创造上,而且在文学完美上占据着我国戏剧的高峰。”(《克伦威尔·序言》)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莎士比业发现了戏剧艺术,莫里哀把它发展到完美境地,和两个古代哲学家一样,他们两个人分治了笑和泪的王国。”(夏多布里昂:《英国文学经验谈》) 莫里哀喜剧的讽刺艺术,对后世著名作家的影响甚为深远,在法国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俄国克雷洛夫的寓言、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这种讽刺艺术的影响。在法国,1680年于巴黎成立至今尚保留的法兰西喜剧院(初称“莫里哀之家”)都一直专门研究和演出莫里哀的喜剧。其主要特点有三: 莫里哀喜剧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他认为喜剧描写的人物要真实,要反映时代的特征,“如果你不能让人从中认出这是本世纪的某人或某人,那你就算一事未成。”就是这样,“他运用他那支犀利尖锐的羽毛笔,把愚昧、鄙陋和庸俗无耻等恶习呈现到大众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