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地域歧视到底有多厉害

中国的地域歧视从先秦就开始了,但地域歧视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外国人也有很强的地域情结。
美国的南北、各个州之间也互相调侃讽刺,比如有的州被称为牛仔、乡巴佬;英国更是如此,苏格兰人就和威尔士人合不来,但他们都觉得爱尔兰是吝啬鬼,养猪的乡下人;法国巴黎甚至把非巴黎人称为外省人。
西方国家地域歧视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南北方水火不容,南方人觉得北方人不懂生活,北方更是直接攻击南方是非洲……
不过,这些国家的地域歧视跟中国比起来就弱爆了。毕竟,在中国,地域歧视是有传统的,在先秦时就已经开始了。先秦诸子的笔下出现了许许多多嘲笑某地人的段子,而这些段子呢,都千篇一律地指向了当时的宋国(今河南省境内)。
《列子》曾经讲到,有宋国人在冬天里晒太阳,觉得很舒服,便想把这个“享受秘方”献给国君,并自信能领取重赏;《庄子》里说到,有宋国人善于做衣帽,就去越国经营企图发财,结果越国人都是剪短发的纹身大汉根本用不着衣帽,因此惨遭赔本;《韩非子》中还有宋国人不听邻居劝告,没有及时修补下雨天被浸坏的围墙,结果家中被盗,他反而怀疑盗贼就是好心给他提建议的邻居……而守株待兔、揠苗助长这类的事情也都发生在宋国人身上。
虽然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见解和政治主张各不相同,但对于宋国人的态度,却是十分一致的。
除了宋国,另一个地域歧视的主角是郑国(今河南省境内),最出名的就是“郑人买履”和“买株还珠”的故事了。
虽然也有贬低楚人、齐人的段子——“刻舟求剑”的就是楚国人——但为数不多,而且也不像对待宋郑两国这般鄙视。有时候在不同的著作里,明明是同一个故事,但就是主人公“宋人”变成了“郑人”。
先秦之后,直到北宋,中国的地域歧视才发展到一个高潮,尤其是南北方的互相歧视。
出身陕西籍的一代名相寇准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 甚至在状元人选的最后确定时期竭力主张将南方籍的考生更易为山东平度人的考生,并为此而逢人便夸口:“又为中原争得一状元。”
到了王安石变法时,这种歧视已经公开化了。因为主张变法的都是南方大臣,保守的都是北方大臣。山西人司马光就说王安石:“心术似福州。”公然歧视了福建人。还有一位不主张变法的知识分子刘挚,宋神宗时问他你认不认识王安石?他可是老夸你呀。刘挚不买账,说我是河北人,跟他不熟。
宋代史书里关于北方习俗的记载就是“质朴忠直”“劲悍忠勇”“勤稼穑”,关于南方是这样——两浙:“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广南“民性轻悍”,江东“俗习骄脆”,苏州“骄奢好侈”,“长沙民最喜讼,号难治”,四川荣州“姓名颠倒,不知礼法”……
中国已经成为地域歧视最严重的国家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根本就没拿地域歧视当回事儿,文艺作品和公共空间里充满了各种地域奚落,甚至不乏对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的嘲笑,但当歧视转移到自身时,又变得特别敏感。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有高达30.6%的人认为身边存在着地域歧视。同时,中国的地域歧视也存在着明显的“歧视链”。
在当下,最明显的歧视链是“城市歧视农村”。这种歧视源自城乡二元体制,城市人是吃“商品粮”的高等人,这种不平等也由此延续下来。在上海话中,一直有一个最为显著的歧视词语“乡窝宁”,意思就是乡下人。
《中国青年报》在最近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有40.3%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的叫法仍然存在歧义,53.9%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和“城里人”差距仍然很大。
另一条显著的歧视链是“本地人歧视外地人”,这种歧视是伴随着近30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产生的。
最为典型的就是2005年深圳龙岗警方悬挂的横幅“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不只是在深圳,河南人每到一地,当地人都用异样眼光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著名的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类似的还有安徽人,因为安徽人大量去上海打工,而被上海本地人称为“白完”(安徽省的简称皖)。不过现在,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在很多大城市已经不局限于针对特定地域人群,比如北京人口中的“外地X”,上海人口中的“硬盘”。
还有“富裕地区对贫穷地区”的歧视,这是最古早的地域歧视。在中国,不仅省与省之间存在这种歧视,就连一个省内部也不可避免的因为经济状况踩来踩去。
比如江苏省,长江南岸的城市相比长江以北的城市更富裕一些,由此形成了“苏南人”对“苏北人”的歧视,江苏省也被称为“内讧最为严重的省份”。
同时,还存在着“中央对地方的歧视”,被歧视的还是上海和广东这两个相对发达的地区。

❷ 地域歧视真的够了,都是国人,怎么可以嘲讽讽

中国的地域歧视从先秦就开始了

地域歧视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外国人也有很强的地域情结。

美国的南北、各个州之间也互相调侃讽刺,比如有的州被称为牛仔、乡巴佬;英国更是如此,苏格兰人就和威尔士人合不来,但他们都觉得爱尔兰是吝啬鬼,养猪的乡下人;法国巴黎甚至把非巴黎人称为外省人。

西方国家地域歧视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南北方水火不容,南方人觉得北方人不懂生活,北方更是直接攻击南方是非洲……

不过,这些国家的地域歧视跟中国比起来就弱爆了。毕竟,在中国,地域歧视是有传统的,在先秦时就已经开始了。先秦诸子的笔下出现了许许多多嘲笑某地人的段子,而这些段子呢,都千篇一律地指向了当时的宋国(今河南省境内)。

《列子》曾经讲到,有宋国人在冬天里晒太阳,觉得很舒服,便想把这个“享受秘方”献给国君,并自信能领取重赏;《庄子》里说到,有宋国人善于做衣帽,就去越国经营企图发财,结果越国人都是剪短发的纹身大汉根本用不着衣帽,因此惨遭赔本;《韩非子》中还有宋国人不听邻居劝告,没有及时修补下雨天被浸坏的围墙,结果家中被盗,他反而怀疑盗贼就是好心给他提建议的邻居……而守株待兔、揠苗助长这类的事情也都发生在宋国人身上。

虽然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见解和政治主张各不相同,但对于宋国人的态度,却是十分一致的。

除了宋国,另一个地域歧视的主角是郑国(今河南省境内),最出名的就是“郑人买履”和“买株还珠”的故事了。

虽然也有贬低楚人、齐人的段子——“刻舟求剑”的就是楚国人——但为数不多,而且也不像对待宋郑两国这般鄙视。有时候在不同的著作里,明明是同一个故事,但就是主人公“宋人”变成了“郑人”。

先秦之后,直到北宋,中国的地域歧视才发展到一个高潮,尤其是南北方的互相歧视。

出身陕西籍的一代名相寇准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 甚至在状元人选的最后确定时期竭力主张将南方籍的考生更易为山东平度人的考生,并为此而逢人便夸口:“又为中原争得一状元。”

到了王安石变法时,这种歧视已经公开化了。因为主张变法的都是南方大臣,保守的都是北方大臣。山西人司马光就说王安石:“心术似福州。”公然歧视了福建人。还有一位不主张变法的知识分子刘挚,宋神宗时问他你认不认识王安石?他可是老夸你呀。刘挚不买账,说我是河北人,跟他不熟。

宋代史书里关于北方习俗的记载就是“质朴忠直”“劲悍忠勇”“勤稼穑”,关于南方是这样——两浙:“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广南“民性轻悍”,江东“俗习骄脆”,苏州“骄奢好侈”,“长沙民最喜讼,号难治”,四川荣州“姓名颠倒,不知礼法”……

中国已经成为地域歧视最严重的国家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根本就没拿地域歧视当回事儿,文艺作品和公共空间里充满了各种地域奚落,甚至不乏对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的嘲笑,但当歧视转移到自身时,又变得特别敏感。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有高达30.6%的人认为身边存在着地域歧视。同时,中国的地域歧视也存在着明显的“歧视链”。

在当下,最明显的歧视链是“城市歧视农村”。这种歧视源自城乡二元体制,城市人是吃“商品粮”的高等人,这种不平等也由此延续下来。在上海话中,一直有一个最为显著的歧视词语“乡窝宁”,意思就是乡下人。

《中国青年报》在最近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有40.3%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的叫法仍然存在歧义,53.9%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和“城里人”差距仍然很大。

另一条显著的歧视链是“本地人歧视外地人”,这种歧视是伴随着近30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产生的。

最为典型的就是2005年深圳龙岗警方悬挂的横幅“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不只是在深圳,河南人每到一地,当地人都用异样眼光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著名的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

类似的还有安徽人,因为安徽人大量去上海打工,而被上海本地人称为“白完”(安徽省的简称皖)。不过现在,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在很多大城市已经不局限于针对特定地域人群,比如北京人口中的“外地X”,上海人口中的“硬盘”。

还有“富裕地区对贫穷地区”的歧视,这是最古早的地域歧视。在中国,不仅省与省之间存在这种歧视,就连一个省内部也不可避免的因为经济状况踩来踩去。

比如江苏省,长江南岸的城市相比长江以北的城市更富裕一些,由此形成了“苏南人”对“苏北人”的歧视,江苏省也被称为“内讧最为严重的省份”。

同时,还存在着“中央对地方的歧视”,被歧视的还是上海和广东这两个相对发达的地区。

1990年,电视剧《渴望》在全国尤其北中国曾达到万人空巷的热度,剧中唯一一个反面人物,就是以上海男人的形象塑造的,而且名字就叫王沪生。自《渴望》之后,影视剧、春晚小品等场合出现的上海人形象,也多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一类的典型。

而在春晚舞台上,广东人的形象基本可以总结为普通话不好、傻里傻气、俗气……而且出现的角色也以暴发户、骗子为主。

最近一些年,还出现了因为一起个案而导致对整个地域的歧视。前文所说到的河南是个例子,除此之外福建全省、广东电白也都曾因电信诈骗而躺枪。中国为什么成为地域歧视的重灾区?

全世界都有地域歧视存在,为什么中国表现得最为明显?不仅仅是因为有历史传统,也因为有现实因素的左右。

地域歧视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的客观差异因为人的刻板印象而变成了地域歧视。在中国的地域歧视中,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会将原因归结为个人原因,而会笼统地推到地域,环境等更虚的社会因素。动辄拉上整个省份的人垫背,这种标签化造成了地域歧视的流行。

同时,地域歧视固然与各地区的地方传统,文化差异存在关系,但最密不可分的是其经济发展水平。无论是在本国内部,还是国际之间,受歧视的一方的经济水平多比较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更加剧了中国人的“嫌贫爱富”。

经济基础带来的地域歧视,只要经济条件改善总有淡化和解决的一天,人为制造的区域不平等则不然。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地域歧视,比如城市歧视农村、中央歧视地方,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经济水平差异,而是歧视性制度的存在。

比如很多地方针对外地人的人口管理政策,强化了地区间的差异。无论是在教育、就业还是各方面的社会福利,都会因为这些制度造成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在原有地域偏见的基础上,更会催生出地域之间的相互敌视。就像是很多京城里的卖冰棍的小贩也看不起外地人,不论你是务工还是来旅游。

在英国没品笑话网络上,利物浦就因少女妈妈问题成为最糟地域歧视的地方之一。而在中国,这种地方往往会变成河南、安徽、苏北……这些段子的传播性很高,又会加深人们已经形成的地域偏见。媒体在新闻报道时选择性的强调地域背景,同样会助长地域歧视的形成。

❸ 遇到地域黑的人,你会谩骂他们吗我有时候忍不住骂人

中国这样地域黑的人可不少
比如说河南就常常受到地域黑的攻击
再有一内个就是东北
虽然有一些容地域黑
但有的确实也符合一些地方人大多数人的特色
如果说的不过分的话
就当是个笑料而已,调教一下
调解一下气氛
所以说不过分,尽量少骂人

❹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一家人,千万别再自相残杀了。地域黑的死妈啊

说得好,支持你。我也是这么想的。

❺ 我看了内涵段子很气愤,都是娱乐为什么地域黑

没办法 现在人素质真的不怎么高

❻ 中国的地域黑和美国的种族歧视哪个最严重

只是有部分人是这样哪里都有好人坏人,都说美国种族歧视,但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是黑人,有一天中国大大是黑人,国内不得炸锅,不是一个层次的境界

❼ 中国地域歧视为什么世界第一

中国的地域歧视从先秦就开始了

地域歧视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外国人也有很强的地域情结。

美国的南北、各个州之间也互相调侃讽刺,比如有的州被称为牛仔、乡巴佬;英国更是如此,苏格兰人就和威尔士人合不来,但他们都觉得爱尔兰是吝啬鬼,养猪的乡下人;法国巴黎甚至把非巴黎人称为外省人。

西方国家地域歧视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南北方水火不容,南方人觉得北方人不懂生活,北方更是直接攻击南方是非洲……

不过,这些国家的地域歧视跟中国比起来就弱爆了。毕竟,在中国,地域歧视是有传统的,在先秦时就已经开始了。先秦诸子的笔下出现了许许多多嘲笑某地人的段子,而这些段子呢,都千篇一律地指向了当时的宋国(今河南省境内)。

《列子》曾经讲到,有宋国人在冬天里晒太阳,觉得很舒服,便想把这个“享受秘方”献给国君,并自信能领取重赏;《庄子》里说到,有宋国人善于做衣帽,就去越国经营企图发财,结果越国人都是剪短发的纹身大汉根本用不着衣帽,因此惨遭赔本;《韩非子》中还有宋国人不听邻居劝告,没有及时修补下雨天被浸坏的围墙,结果家中被盗,他反而怀疑盗贼就是好心给他提建议的邻居……而守株待兔、揠苗助长这类的事情也都发生在宋国人身上。

虽然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见解和政治主张各不相同,但对于宋国人的态度,却是十分一致的。

除了宋国,另一个地域歧视的主角是郑国(今河南省境内),最出名的就是“郑人买履”和“买株还珠”的故事了。

虽然也有贬低楚人、齐人的段子——“刻舟求剑”的就是楚国人——但为数不多,而且也不像对待宋郑两国这般鄙视。有时候在不同的著作里,明明是同一个故事,但就是主人公“宋人”变成了“郑人”。

先秦之后,直到北宋,中国的地域歧视才发展到一个高潮,尤其是南北方的互相歧视。

出身陕西籍的一代名相寇准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
甚至在状元人选的最后确定时期竭力主张将南方籍的考生更易为山东平度人的考生,并为此而逢人便夸口:“又为中原争得一状元。”

中国为什么成为地域歧视的重灾区?

全世界都有地域歧视存在,为什么中国表现得最为明显?不仅仅是因为有历史传统,也因为有现实因素的左右。

地域歧视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的客观差异因为人的刻板印象而变成了地域歧视。在中国的地域歧视中,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会将原因归结为个人原因,而会笼统地推到地域,环境等更虚的社会因素。动辄拉上整个省份的人垫背,这种标签化造成了地域歧视的流行。

同时,地域歧视固然与各地区的地方传统,文化差异存在关系,但最密不可分的是其经济发展水平。无论是在本国内部,还是国际之间,受歧视的一方的经济水平多比较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更加剧了中国人的“嫌贫爱富”。

经济基础带来的地域歧视,只要经济条件改善总有淡化和解决的一天,人为制造的区域不平等则不然。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地域歧视,比如城市歧视农村、中央歧视地方,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经济水平差异,而是歧视性制度的存在。

比如很多地方针对外地人的人口管理政策,强化了地区间的差异。无论是在教育、就业还是各方面的社会福利,都会因为这些制度造成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在原有地域偏见的基础上,更会催生出地域之间的相互敌视。就像是很多京城里的卖冰棍的小贩也看不起外地人,不论你是务工还是来旅游。

在英国没品笑话网络上,利物浦就因少女妈妈问题成为最糟地域歧视的地方之一。而在中国,这种地方往往会变成河南、安徽、苏北……这些段子的传播性很高,又会加深人们已经形成的地域偏见。媒体在新闻报道时选择性的强调地域背景,同样会助长地域歧视的形成。

❽ 关于地域黑的笑话~里面那句关于广西的没看懂~有谁知道什么意思

搞传销去了。

❾ 了解中国地域黑各地搞笑词。比如川蛮子 山东侉子 什么的

嗯,这个的话你可以查找一下各地的方言什么的。

❿ 真不明白,中国怎么那么多地域黑,你是地域黑

因为那些人无非就是拿着几个个例,然后到处说事
为了彰显自己回多么正确,到处散布着自己的理论,答往往都是被质疑
人嘛,都有个毛病
一旦被质疑了,大多人第一反应是不管对错,心中就会有一股火气,就要怼回去
所以自然而然就是一片骂战
骂爽了后,那自然是各种撕逼,所以也就成了地域黑
当然也不可否认存在一种人,其实他也没遇到过自己嘴巴里说得那些被地域黑的人,但只是道听途说,自己现实里混得很差劲,所以需要靠去踩一些大家都在踩的人,来证明自己厉害,既是跟风,也是为了获得成就感
有些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是很廉价的,他不是靠自己变强来获得,而是靠Diss别人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