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郭德纲 关于打屎棒 ,说热是真热, 冷是真冷 的台词。要全的

你要的是《老老年》的台词吗?老老年是传统段子,老郭每次说的内容也不怎么一致,都有出入。下面是《老老年》传统段子的台词。望点赞!

甲:老老年那年月好啊。就说乾隆年间吧,“乾隆年乾隆年,遍地都是银子钱。乾隆年,笑呵呵,一个制钱儿俩饽饽。三日一风,五日一雨,风不折(zhe)折(she)林木,雨不打伤禾苗,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太平景象。”那年月就是好过得多,先拿天气来说吧。
乙:天气怎么样?
甲:不是有那么句话么:“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黎民有祸。”在老老年天气冷是真冷,热是真热。
乙:怎么呢?
甲:冷的时候,三九天冷得你不敢出门。出门也行,像你这身体,得多穿衣裳,棉裤棉袄,皮套裤,小皮袄,大皮袄,外罩皮斗篷,皮帽子皮靴皮手套,还得揣得手,见人说话都不敢握握手。
乙:怕什么?
甲:怕什么?手上有汗,俩人一握手,凉风一吹,冻一块儿啦。
乙:噢。
甲:等过年开春儿再说吧。
乙:等不了。
甲:赶紧到茶馆儿,弄壶开水一浇,趁热儿,啪!开了。古语说“浇朋友”“浇朋友”的。这是冷。
乙:热呢?
甲:热真热,热得白天不敢出门。街上铺子挂的锡鑞幌子,晒化了,往下滴答锡鑞。放鸡放鸭子放羊都得赶阴天。要不,毒太阳一晒,呼——全给烧死了。
乙:那都扔了吧。
甲:哪能扔啊。那也能吃啊,烧鸡烧鸭子烧羊肉,都是那年月留下的嘛。
乙:人呢?
甲:人白天都不敢出门,有事晚上办。白天打太阳底下一过,呼啦一下,头发都没有了。大秃子就是那年月留下的。
乙:噢,那怎么有的这头里秃后头不秃呢?
甲:那也是烧的。这位看着阴天了,想趁阴天出门儿办点事。一拉门一迈步哇,太阳出来了,呼啦!把头里烧了,后头没烧着,所以头里秃,后头不秃。
乙:那头里不秃后头秃的呢?
甲:头里不秃,后头秃,那也是烧的。阴天,出去办事去啦,眼看太阳要出来,赶紧往家跑,刚迈进家门一条腿,太阳出来了,呼啦!把后头烧着了,前头没烧着。所以后头秃,前头不秃。
乙:那有的这块儿有头发,那块儿没头发呢?
甲:也是烧的。这位也赶上阴天,办完事往回走。走着走着,了不得了,云彩薄了,太阳要露头。怎么办,到树底下站会儿吧。说话太阳呼地就出来了,树叶儿挡着的地方没晒着,没挡着的就晒了去了。
乙:冷是这么冷,热是这么热,那年月不好过啊。
甲:那年月好过。下雨不是下雨,下香油。“春雨贵如油,黎民百姓不发愁”嘛。
乙:“春油贵如油”,就那么句话,“春雨春雨,庄稼得意(读上声)”。
甲:好些东西都是那年月留下的:油布,油靴,你说那年月要是不下香油,是使什么油的?
乙:下霜呢?
甲:盐啊,小盐(严)霜儿嘛。“小严霜单打独根草”,就是下盐。
乙:下雹子?
甲:疙瘩汤。
乙:下露水?
甲:醋啊,吃疙瘩汤不得搁醋吗?
乙:刮风?
甲:外撒胡椒面。
乙:打闪呢?
甲:打闪,溜面呢,把儿条。
乙:打雷呢?
甲:打雷您就甭吃啦,——锅碎了。
乙:锅碎了?
甲:打雷就是磨面哪。
乙:下雪呢?
甲:下雪下白面。
乙:下白面?
甲:不是有那么句话——下雪,老太太出来:“撮白面来!”那年月真下白面。
乙:刚才您不是说打雷是磨面吗?这冬天不打雷呀!
甲:夏天磨完了,冬天往下下。
乙:真有的说啊,面也分三六九等呢。
甲:对,有好有坏。
乙:这头路高白?
甲:下在城楼子上了——九丈九,撮着费点儿事。
乙:二路面?
甲:下在房上了,次一点儿。
乙:伏地面?
甲:下地上了。
乙:黄面?
甲:下黄村了。
乙:豆面?
甲:下窦店了。窦店、窦张庄,过去都是接豆面的地方。
乙:荞面?
甲:下桥上了。天桥,前门桥,后门桥,芦沟桥,现在走车马走人了,从前都是接荞面的。
乙:江米面呢?
甲:下江米巷了。
乙:是交民巷。
甲:现在叫交民巷,那会儿叫江米巷。
乙:黑面呢?
甲:下煤铺了。
乙:棒子面呢?
甲:下劈柴厂了——劈柴棒子嘛。
乙:要吃点儿杂面呢?
甲:你倒什么全吃啊,我看你这病好不了啦,不忌口啊,又想吃杂面了。
乙:那么到底有杂面没有啊?
甲:有啊,你想吃不行,得赶上刮风。城门楼上的刮到房上,房上刮到地上,地上刮到煤铺,煤铺刮到劈柴厂,劈柴厂刮到江米巷,江米巷刮到黄村,黄村刮到窦店,窦店刮到桥上,搀和到一块儿,得喽,吃杂面啵。
乙:他没的说了,叫老天爷刮风玩儿,粮食甭花钱,吃肉呢?
甲:看你吃什么肉。
乙:牛肉。
甲:大黄牛,仨制钱儿俩。
乙:羊肉?
甲:大尾巴肥羊,西口大羊,俩制钱儿仨。
乙:猪肉?
甲:初六啊?初六也卖。
乙:什么初六?——猪肉!
甲:大耳朵,小眼睛,小尾巴,一身黑毛,一走路,哼哼哼,就是它呀?
乙:多少钱?
甲:够六十斤一只那小车猪,开锅儿烂,炖出来五花三层,炖这一锅肉,香这一条街,一制钱儿一个。
乙:那不够六十斤的呢?
甲:不够六十斤的为小猪秧子,五十九斤都算小猪秧子。
乙:多少钱?
甲:一制钱儿九十七个。
乙:那么要吃青菜呢?
甲:青菜,您给一个制钱儿就吃一年。冬天也照样能吃夏天的菜,洞子货嘛。黄瓜、扁豆、茄子、辣椒,你随便吃。
乙:那要吃点儿素菜呢?
甲:看你吃什么了。
乙:吃点饹饣乍。
甲:饹饣乍,做出来就被窝那么大块,一个制钱儿五百块。
乙:面筋?
甲:一个制钱儿一千条,电线杆子那么长,得俩人扛回去。
乙:怎么下锅呀!要吃点儿豆腐呢?
甲:豆腐?没人吃。
乙:卖得贵呀?
甲:白吃都没有人吃。豆腐坊掌柜的把豆腐做得了,站在门口儿等着。有上街买菜的半熟脸儿,掌柜的过去,先请安,后说话:“二叔,您上街啊?刚得的豆腐,您来两块!”那位说了:“怎么又让我吃啊!上回白吃你两块就面子事儿。”“您捧捧场。”“不吃不吃嘛,讨厌,岂有此理!”啪!一个耳刮子,打完就走了。掌柜的这个窝心啊,捂着腮帮子直哭。
乙:(对观众)嚯,这孙子胡说八道!(对甲)掌柜的白给人吃豆腐还挨嘴巴,你这话都没边儿啦。
甲:有边儿,你得早去,边儿也白吃。
乙:噢,豆腐边儿啊。我说你这话没边儿。
甲:你说话有边儿啊。哪是边儿,哪是当间儿,哪是棱儿,哪是角儿?你给我解释解释。
乙:我说你说话云山雾罩。
甲:就凭我说话云山雾罩?
乙:对了。
甲:哪点儿?
乙:我问问你,豆腐坊掌柜的是疯子?
甲:不疯。
乙:是傻子?
甲:不傻。
乙:为病许的愿?
甲:为病许的愿也没有舍豆腐的啊。
乙:还是的。他不疯不傻,不为许愿,为什么做出豆腐来白给人吃啊?当初做豆腐就没本钱了吗?就满打他照本儿卖,不图赚钱,图个热闹,也不能白给人吃啊。人家不买,他不会不做吗?
甲:是啊。掌握的不是疯子,不是傻子,你为什么要给人豆腐吃?说话得靠盘儿,出你的口,入人的耳,不能天上一脚,地下一脚,想说什么说什么。要不怎么你们这玩意儿没人听,连我听着都不入耳。我不听了(做欲下状)。
乙:(对观众)嗨,他搁我身上了。(对甲)回来!我问问你,这白给人豆腐吃,是谁说的呀?
甲:不是你说的么?
乙:你说的!
甲:我说的?
乙:对了。
甲:我怎么不理会呀?
乙:你仔细想想。
甲:就凭我这么大学问,我能说出那话来?我没说。
乙:你怎么刚说完就不认帐呢?
甲:噢,那么,照你说,这白给人豆腐吃,是我说的?
乙:是啊。
甲:那么我说了,你把我怎么样?
乙:干吗,要打架呀?
甲:干吗打架呀,说了不就说了嘛。
乙:说得说出理由。豆腐坊掌柜的为什么做出豆腐来白给人吃?
甲:当然有理由,还能让你问住。
乙:你说。
甲:我说,你听着。豆腐不是白的么,这就白给人吃。
乙:煤球还是黑的呢。你这不像话!为什么白给人吃?
甲:为什么白给人吃啊?这个豆腐坊掌柜的不是掌柜的……说不是掌柜的又是掌柜的……
乙:你这儿折腾掌柜的啊!
甲:有一天掌柜的把伙计叫过来,说:“你们为什么管我叫掌柜的呢?你们也是人,我也是人,不过是我拿出点儿本钱来,你们不用叫我掌柜的了!”掌柜的说完就走了。伙计一想,人家拿出来的本钱,为什么不管人家叫掌柜的呢?掌柜的回来还是管他叫掌柜的。掌柜的一想:既然管我叫掌柜的,我就是掌柜的了。
乙:我没问你这个,豆腐为什么白给人吃?
甲:你还没忘啊?
乙:忘不了。
甲:他已经做出来了,那有什么法呢?
乙:那也不行,你非说出道理来不可,豆腐为什么白给人吃?
甲:刚才我不是说了嘛,老老年间,东西全贱,牛是仨制钱儿俩,羊是俩制钱儿仨……
乙:猪是一制钱儿一个,不够六十斤的小猪秧子,一制钱儿九十七个。
甲:对呀,还有猪哇!
乙:我没问你那个。我问你豆腐为什么白给人吃?
甲:由猪身上就来豆腐啦!
乙:猪身上掉豆腐?
甲:不是,刚才我不是说了嘛,六十斤的小车猪一制钱儿一个,小猪秧子一制钱九十七个。豆腐坊掌柜的不是卖豆腐的!
乙:干什么的?
甲:他是贩猪的猪客人。下乡买小猪秧子,一制钱儿九十七个。得喂它,好长个儿呀,喂它什么?
乙:豆腐渣。
甲:豆腐渣是地里长的,是天上下的?
乙:做豆腐的豆腐渣呀!
甲:这不就明白了吗!他把豆腐做得了,出了豆腐渣,膗那小猪秧子,到六十斤,卖一制钱儿一个,他是一制钱儿九十七个买来的,这不就赚了九十六个猪?他是由猪身上取利,故此豆腐白给人吃了。
乙:噢,是这么回事儿。……那也不对啊,他连豆腐一块儿那猪。不比给人请安叫二叔强?
甲:那就随你了。
乙:随我?像话吗!
甲:我胡涂。豆腐不吃猪……什么豆腐不吃猪?
乙:你说的!
甲:猪不吃豆腐。
乙:为什么不吃豆腐?
甲:豆腐什么做的?
乙:豆腐浆,盐卤点的。
甲:还是的,豆腐不瓷实,一股水儿,水菜,吃了不上膘;豆腐渣瓷实,到这么大一约,六十斤足足的。净喂豆腐,这么大上秤一约:四两五!
乙:为瓷实,非喂豆腐渣不可?喂猪吃豆子,不比豆腐更瓷实吗?
甲:不行,猪嚼不动整豆子。
乙:怎么嚼不动?
甲:猪没牙。
乙:什么?猪没牙。
甲:老老年间,那个猪,没有牙。从道光年间猪才长牙。
乙:头回听说。
甲:你少见多怪。这历史纲鉴上都有,你查历史去。
乙:没牙不要紧。我给它磨成豆X(左豆右昔)子。
甲:嘿,你跟我干上了。猪不吃X(左豆右昔)子。
乙:怎么?
甲:你这人浑蛋,猪不吃生豆X(左豆右昔)子,猪吃了它脑袋疼。
乙:不吃生的?我拿火把它煳熟了。
甲:浑蛋!它煳不熟。
乙:怎么煳不熟?
甲:那年没有火。
乙:啊?
甲:我浑蛋了。没火怎么做豆腐来着!

B. 寻求天津时调的唱词

天津时调:秋景(片断)王毓宝唱:
天凉了,寒虫叫的了声发了颤也有那三棒子蛐蛐儿油葫芦嘟嘟噜梆梆梆,对对成双在草窝里边萎。虽然它有翅不能够腾飞,(哎哎)严霜儿一(呀)场把它的命追。

这句唱腔是根据著名艺术家王毓宝的演唱记录的。其中的“凉”、“虫”、“声”、“音”四个字的韵母都归鼻音,但是归韵的位置及润腔却有不同。“凉”字的开始用全鼻音归韵,从第二拍起用半鼻音润腔,而在腔尾即第四拍最后一个音又回到全鼻音;“虫”字与“声”字用全鼻音;“音”字用较轻的半鼻音,四个字用了三种声音位置。同时又运用滑音、颤音、擞音等技巧,为全句唱腔增添了色彩。王毓宝的《秋景》已唱了半个多世纪了,每唱到第一句“天儿凉了”三个字时,准赢得一个满堂彩,其唱技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

C. 袅袅炊烟傍寒山,柿柿如意红半天。声声鸟鸣山林间,此情此景疑是仙。是哪首诗

秋愈发深了,红枫天,黄栌满地,北方的公园,随时抬头就可看见一簇簇红彤彤的柿子高悬于枝头。有着万事胜意 / 世世平安之意的柿子,是寻常案头最常摆置的吉物。自古以来各种风雅人也都偏爱将其入画,以风物解四季。最爱画柿子的齐白石,在所有曾相似的柿子里,偏爱青柿,还自称柿园先生。

老舍也喜欢柿子。他在《想北平》里这么写道:“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每逢秋日柿子成熟之时,先生都会亲自把丹柿小院中柿子赠予朋友。

我国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对于柿子的描写也留下来很多优美诗句,下面与大家一起共赏一下。

1、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唐代: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2、咏红柿子
唐代:刘禹锡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3、薄台
宋代:张舜民

屈曲清溪十里长,净涵天影与秋光。

此行却在樊川尾,稻熟鱼肥柿子黄。

4、游龙华寺二首
宋代:范宗尹

晓出城东路,寻僧聊避喧。

宿云开岭岫,晚稻没川原。

村暗桑枝合,林红柿子繁。

日斜僮仆困,共喜到山门。

5、晚望有感
宋代:郑刚中

霜作晴寒策策风,数家篱落澹烟中。

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

寺隐钟声穿竹去,洞深人迹与云通。

雁门踦甚将何报,万里堪惭段子松。

6、秋获歌
宋代:陆游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

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

万人墙进输官仓,仓吏炙冷不暇尝。

讫事散去喜若狂,醉卧相枕官道傍。

数年斯民厄凶荒,转徙沟壑殣相望,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

岂知皇天赐丰穰,亩收一锺富万箱。

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追思食不餍糟糠,勿使水旱忧尧汤。

7、繁台张昭甫给谏竹居王孙邀饮留别
明代:袁宏道

白果青蔬劳远程,高台倾矣曲池平。

沙田似雪耘枯冢,柿子如丹缀土城。

古迹有无遗宋岳,监门应否识侯生。

欲知别后愁多少,试检霜毛添几茎。

8、岳州晚景
唐代:张籍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展开剩余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可拔打24小

D. 速求郭德纲高峰老老年台词,真心谢谢了!!!

老老年是传统段子,老郭每次说的内容也不怎么一致,都有出入。下面是《老老年》传统段子的台词。望点赞!

甲:老老年那年月好啊。就说乾隆年间吧,“乾隆年乾隆年,遍地都是银子钱。乾隆年,笑呵呵,一个制钱儿俩饽饽。三日一风,五日一雨,风不折(zhe)折(she)林木,雨不打伤禾苗,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太平景象。”那年月就是好过得多,先拿天气来说吧。
乙:天气怎么样?
甲:不是有那么句话么:“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黎民有祸。”在老老年天气冷是真冷,热是真热。
乙:怎么呢?
甲:冷的时候,三九天冷得你不敢出门。出门也行,像你这身体,得多穿衣裳,棉裤棉袄,皮套裤,小皮袄,大皮袄,外罩皮斗篷,皮帽子皮靴皮手套,还得揣得手,见人说话都不敢握握手。
乙:怕什么?
甲:怕什么?手上有汗,俩人一握手,凉风一吹,冻一块儿啦。
乙:噢。
甲:等过年开春儿再说吧。
乙:等不了。
甲:赶紧到茶馆儿,弄壶开水一浇,趁热儿,啪!开了。古语说“浇朋友”“浇朋友”的。这是冷。
乙:热呢?
甲:热真热,热得白天不敢出门。街上铺子挂的锡鑞幌子,晒化了,往下滴答锡鑞。放鸡放鸭子放羊都得赶阴天。要不,毒太阳一晒,呼——全给烧死了。
乙:那都扔了吧。
甲:哪能扔啊。那也能吃啊,烧鸡烧鸭子烧羊肉,都是那年月留下的嘛。
乙:人呢?
甲:人白天都不敢出门,有事晚上办。白天打太阳底下一过,呼啦一下,头发都没有了。大秃子就是那年月留下的。
乙:噢,那怎么有的这头里秃后头不秃呢?
甲:那也是烧的。这位看着阴天了,想趁阴天出门儿办点事。一拉门一迈步哇,太阳出来了,呼啦!把头里烧了,后头没烧着,所以头里秃,后头不秃。
乙:那头里不秃后头秃的呢?
甲:头里不秃,后头秃,那也是烧的。阴天,出去办事去啦,眼看太阳要出来,赶紧往家跑,刚迈进家门一条腿,太阳出来了,呼啦!把后头烧着了,前头没烧着。所以后头秃,前头不秃。
乙:那有的这块儿有头发,那块儿没头发呢?
甲:也是烧的。这位也赶上阴天,办完事往回走。走着走着,了不得了,云彩薄了,太阳要露头。怎么办,到树底下站会儿吧。说话太阳呼地就出来了,树叶儿挡着的地方没晒着,没挡着的就晒了去了。
乙:冷是这么冷,热是这么热,那年月不好过啊。
甲:那年月好过。下雨不是下雨,下香油。“春雨贵如油,黎民百姓不发愁”嘛。
乙:“春油贵如油”,就那么句话,“春雨春雨,庄稼得意(读上声)”。
甲:好些东西都是那年月留下的:油布,油靴,你说那年月要是不下香油,是使什么油的?
乙:下霜呢?
甲:盐啊,小盐(严)霜儿嘛。“小严霜单打独根草”,就是下盐。
乙:下雹子?
甲:疙瘩汤。
乙:下露水?
甲:醋啊,吃疙瘩汤不得搁醋吗?
乙:刮风?
甲:外撒胡椒面。
乙:打闪呢?
甲:打闪,溜面呢,把儿条。
乙:打雷呢?
甲:打雷您就甭吃啦,——锅碎了。
乙:锅碎了?
甲:打雷就是磨面哪。
乙:下雪呢?
甲:下雪下白面。
乙:下白面?
甲:不是有那么句话——下雪,老太太出来:“撮白面来!”那年月真下白面。
乙:刚才您不是说打雷是磨面吗?这冬天不打雷呀!
甲:夏天磨完了,冬天往下下。
乙:真有的说啊,面也分三六九等呢。
甲:对,有好有坏。
乙:这头路高白?
甲:下在城楼子上了——九丈九,撮着费点儿事。
乙:二路面?
甲:下在房上了,次一点儿。
乙:伏地面?
甲:下地上了。
乙:黄面?
甲:下黄村了。
乙:豆面?
甲:下窦店了。窦店、窦张庄,过去都是接豆面的地方。
乙:荞面?
甲:下桥上了。天桥,前门桥,后门桥,芦沟桥,现在走车马走人了,从前都是接荞面的。
乙:江米面呢?
甲:下江米巷了。
乙:是交民巷。
甲:现在叫交民巷,那会儿叫江米巷。
乙:黑面呢?
甲:下煤铺了。
乙:棒子面呢?
甲:下劈柴厂了——劈柴棒子嘛。
乙:要吃点儿杂面呢?
甲:你倒什么全吃啊,我看你这病好不了啦,不忌口啊,又想吃杂面了。
乙:那么到底有杂面没有啊?
甲:有啊,你想吃不行,得赶上刮风。城门楼上的刮到房上,房上刮到地上,地上刮到煤铺,煤铺刮到劈柴厂,劈柴厂刮到江米巷,江米巷刮到黄村,黄村刮到窦店,窦店刮到桥上,搀和到一块儿,得喽,吃杂面啵。
乙:他没的说了,叫老天爷刮风玩儿,粮食甭花钱,吃肉呢?
甲:看你吃什么肉。
乙:牛肉。
甲:大黄牛,仨制钱儿俩。
乙:羊肉?
甲:大尾巴肥羊,西口大羊,俩制钱儿仨。
乙:猪肉?
甲:初六啊?初六也卖。
乙:什么初六?——猪肉!
甲:大耳朵,小眼睛,小尾巴,一身黑毛,一走路,哼哼哼,就是它呀?
乙:多少钱?
甲:够六十斤一只那小车猪,开锅儿烂,炖出来五花三层,炖这一锅肉,香这一条街,一制钱儿一个。
乙:那不够六十斤的呢?
甲:不够六十斤的为小猪秧子,五十九斤都算小猪秧子。
乙:多少钱?
甲:一制钱儿九十七个。
乙:那么要吃青菜呢?
甲:青菜,您给一个制钱儿就吃一年。冬天也照样能吃夏天的菜,洞子货嘛。黄瓜、扁豆、茄子、辣椒,你随便吃。
乙:那要吃点儿素菜呢?
甲:看你吃什么了。
乙:吃点饹饣乍。
甲:饹饣乍,做出来就被窝那么大块,一个制钱儿五百块。
乙:面筋?
甲:一个制钱儿一千条,电线杆子那么长,得俩人扛回去。
乙:怎么下锅呀!要吃点儿豆腐呢?
甲:豆腐?没人吃。
乙:卖得贵呀?
甲:白吃都没有人吃。豆腐坊掌柜的把豆腐做得了,站在门口儿等着。有上街买菜的半熟脸儿,掌柜的过去,先请安,后说话:“二叔,您上街啊?刚得的豆腐,您来两块!”那位说了:“怎么又让我吃啊!上回白吃你两块就面子事儿。”“您捧捧场。”“不吃不吃嘛,讨厌,岂有此理!”啪!一个耳刮子,打完就走了。掌柜的这个窝心啊,捂着腮帮子直哭。
乙:(对观众)嚯,这孙子胡说八道!(对甲)掌柜的白给人吃豆腐还挨嘴巴,你这话都没边儿啦。
甲:有边儿,你得早去,边儿也白吃。
乙:噢,豆腐边儿啊。我说你这话没边儿。
甲:你说话有边儿啊。哪是边儿,哪是当间儿,哪是棱儿,哪是角儿?你给我解释解释。
乙:我说你说话云山雾罩。
甲:就凭我说话云山雾罩?
乙:对了。
甲:哪点儿?
乙:我问问你,豆腐坊掌柜的是疯子?
甲:不疯。
乙:是傻子?
甲:不傻。
乙:为病许的愿?
甲:为病许的愿也没有舍豆腐的啊。
乙:还是的。他不疯不傻,不为许愿,为什么做出豆腐来白给人吃啊?当初做豆腐就没本钱了吗?就满打他照本儿卖,不图赚钱,图个热闹,也不能白给人吃啊。人家不买,他不会不做吗?
甲:是啊。掌握的不是疯子,不是傻子,你为什么要给人豆腐吃?说话得靠盘儿,出你的口,入人的耳,不能天上一脚,地下一脚,想说什么说什么。要不怎么你们这玩意儿没人听,连我听着都不入耳。我不听了(做欲下状)。
乙:(对观众)嗨,他搁我身上了。(对甲)回来!我问问你,这白给人豆腐吃,是谁说的呀?
甲:不是你说的么?
乙:你说的!
甲:我说的?
乙:对了。
甲:我怎么不理会呀?
乙:你仔细想想。
甲:就凭我这么大学问,我能说出那话来?我没说。
乙:你怎么刚说完就不认帐呢?
甲:噢,那么,照你说,这白给人豆腐吃,是我说的?
乙:是啊。
甲:那么我说了,你把我怎么样?
乙:干吗,要打架呀?
甲:干吗打架呀,说了不就说了嘛。
乙:说得说出理由。豆腐坊掌柜的为什么做出豆腐来白给人吃?
甲:当然有理由,还能让你问住。
乙:你说。
甲:我说,你听着。豆腐不是白的么,这就白给人吃。
乙:煤球还是黑的呢。你这不像话!为什么白给人吃?
甲:为什么白给人吃啊?这个豆腐坊掌柜的不是掌柜的……说不是掌柜的又是掌柜的……
乙:你这儿折腾掌柜的啊!
甲:有一天掌柜的把伙计叫过来,说:“你们为什么管我叫掌柜的呢?你们也是人,我也是人,不过是我拿出点儿本钱来,你们不用叫我掌柜的了!”掌柜的说完就走了。伙计一想,人家拿出来的本钱,为什么不管人家叫掌柜的呢?掌柜的回来还是管他叫掌柜的。掌柜的一想:既然管我叫掌柜的,我就是掌柜的了。
乙:我没问你这个,豆腐为什么白给人吃?
甲:你还没忘啊?
乙:忘不了。
甲:他已经做出来了,那有什么法呢?
乙:那也不行,你非说出道理来不可,豆腐为什么白给人吃?
甲:刚才我不是说了嘛,老老年间,东西全贱,牛是仨制钱儿俩,羊是俩制钱儿仨……
乙:猪是一制钱儿一个,不够六十斤的小猪秧子,一制钱儿九十七个。
甲:对呀,还有猪哇!
乙:我没问你那个。我问你豆腐为什么白给人吃?
甲:由猪身上就来豆腐啦!
乙:猪身上掉豆腐?
甲:不是,刚才我不是说了嘛,六十斤的小车猪一制钱儿一个,小猪秧子一制钱九十七个。豆腐坊掌柜的不是卖豆腐的!
乙:干什么的?
甲:他是贩猪的猪客人。下乡买小猪秧子,一制钱儿九十七个。得喂它,好长个儿呀,喂它什么?
乙:豆腐渣。
甲:豆腐渣是地里长的,是天上下的?
乙:做豆腐的豆腐渣呀!
甲:这不就明白了吗!他把豆腐做得了,出了豆腐渣,膗那小猪秧子,到六十斤,卖一制钱儿一个,他是一制钱儿九十七个买来的,这不就赚了九十六个猪?他是由猪身上取利,故此豆腐白给人吃了。
乙:噢,是这么回事儿。……那也不对啊,他连豆腐一块儿那猪。不比给人请安叫二叔强?
甲:那就随你了。
乙:随我?像话吗!
甲:我胡涂。豆腐不吃猪……什么豆腐不吃猪?
乙:你说的!
甲:猪不吃豆腐。
乙:为什么不吃豆腐?
甲:豆腐什么做的?
乙:豆腐浆,盐卤点的。
甲:还是的,豆腐不瓷实,一股水儿,水菜,吃了不上膘;豆腐渣瓷实,到这么大一约,六十斤足足的。净喂豆腐,这么大上秤一约:四两五!
乙:为瓷实,非喂豆腐渣不可?喂猪吃豆子,不比豆腐更瓷实吗?
甲:不行,猪嚼不动整豆子。
乙:怎么嚼不动?
甲:猪没牙。
乙:什么?猪没牙。
甲:老老年间,那个猪,没有牙。从道光年间猪才长牙。
乙:头回听说。
甲:你少见多怪。这历史纲鉴上都有,你查历史去。
乙:没牙不要紧。我给它磨成豆X(左豆右昔)子。
甲:嘿,你跟我干上了。猪不吃X(左豆右昔)子。
乙:怎么?
甲:你这人浑蛋,猪不吃生豆X(左豆右昔)子,猪吃了它脑袋疼。
乙:不吃生的?我拿火把它煳熟了。
甲:浑蛋!它煳不熟。
乙:怎么煳不熟?
甲:那年没有火。
乙:啊?
甲:我浑蛋了。没火怎么做豆腐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