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最会搞笑

其实,现在一说起哪个地方最有喜感,大部分人压根都不会想到上海滑稽戏,而是常常会想到京津的相声。在北方的语言文化为主流的语境下,有这种印象很正常。京津因为有相声,其传统的搞笑首善之区的地位不可动摇,无需赘述。但你要知道,以中国之大,幽默的人多了去了。

粤语区有栋笃笑,吴语区有滑稽戏,四川有散打评书,南京是相声发源地之一……各地以“说”为主要手段、以“笑”为主要目的的喜剧形式百花齐放,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段子手更是层出不穷,但一个地方的幽默感,却不是人人都能听得懂。

据坊间消息,如今毁誉参半的周立波在创立海派清口前,也专程去观摩学习过黄子华的栋笃笑。不过,他显然连皮毛都没学到。粤语区人的笑点,真的是要以粤语为母语的人,才真正觉得“盏鬼”。

你觉得最幽默的是哪里人

Ⅱ 中国哪里人最会说最幽默

相对地说,天津人幽默,唐山人也算幽默,。东北人扯淡可以,但是那不好算是幽默,尽管有幽默的色彩。

Ⅲ 林语堂说中国人幽默,但我觉得中国人不会幽默。中国人到底会不会幽默。

部分人会幽默而已,很大部分人不会幽默

Ⅳ 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幽默感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可以肯定的回答,有的。请听我慢慢说来。
中国人之所以不笑,是因为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1840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直到刚结束的与小日本争钓鱼岛的事,以至于中国人整天笑不出来,再加上“用进废退”学说,不经常笑的中国人更笑不出来了。
但中国人还是有幽默感的,就拿一个人死了,我们会说:他守山去了或者他去见马克思了。

Ⅳ 外国人为什么比较幽默

幽默的方式不同..可能你比较喜欢外国人的幽默吧。
中国人应该是最理解幽默的。幽默是由于社会文明进化、社会生产复杂多样、人间交往随之复杂、有些语言不便直说等等所引出的曲折的语言方式,渐渐形成幽默的语法。中国历史久远,有上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记录,语言的进化,自然会形成一些普遍运用的幽默语言。例如,在“文革”期间,我在河南农村看到一块地里的庄稼萎靡不振,长得稀稀拉拉、不像样,于是我就问身旁的一位老农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块卫生地。”一听我就乐了,明白他说的是没上肥料的地——当地主要使用农家肥,是人畜粪便。地没有上粪便,就说是卫生地,自然很可笑。
人们使用语言是和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关的,文化知识越广,幽默语言使用越广,也会越灵活。
还有一点,中国语言文字和别国不同,不是用拼音组合的,每个字有它独特的形、独特的音与意。相同和相近的字很多,这种谐音很容易造成滑稽。老百姓常常用谐音说幽默的话,外国人一般很难听明白。当时我问:“气管炎,明白吗?”好几位会普通话的,一听就笑起来。他们知道那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妻管严”的谐音,但不知道的人就听不懂,也就不可能笑了。
谐音使语言压韵,压韵有它的美感。写诗就以压韵见美,如李白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般人也常用像诗那样压韵的话,在俗话、谚语里就不少。举例来说,如:
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Ⅵ 你觉得中国人幽默吗

首先
我们应该懂得什么才是幽默!字典中这样解释,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滑稽只是让人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 小丑只能称之为滑稽而于幽默无缘!而中国的笑话则不然,我来举个例子具体分析一下。

例:总经理坐在他律师的办公室里。律师问:“您是想先听好消息呢,还是先听坏消息?”
“先告诉我好消息吧。”总经理急切地说。
“您夫人发现了一张价值五十万的照片。”
“太好了,”总经理很兴奋,“那么坏消息呢 ?”
“这是一张你和女秘书的裸体照片。” (摘自笑话大全)
从笑话本身来看1:反映出总经理与秘书、妻子之间的复杂关系,总经理与秘书之间并非单单的上级与下级的工作关系而是另有一腿。而这一腿还有更深层的含义,等一下具体分析。先说总经理与妻子的关系,妻子在发现丈夫与其秘书有补正当关系后并不是去制止他,相劝他,挽留他而是偷拍(因为丈夫并不知情)丈夫与秘书的亲密照。并且明码标价50万,着就说明他与丈夫已经没有半点感情存在仅存的关系也就是金钱与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了。再说秘书与经理的“有一腿”总经理之所以能做到总经理的位置想来必然有过人之处了那他为什么和秘书被拍自己却毫不知情呢?假设我们说这个秘书是经理的妻子插在他身边的一颗炸弹恐怕未尝说不通吧?
从这则笑话中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还能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1。国人懂得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了(笑话发生在律师所),但确实更邪恶的利用,妻子利用法律想丈夫所要50万。
2。婚外性已经非常严重!
3。把太多的事情、感情……统统归结于金钱!一切朝钱看!
当然还能看出很多,这里不错详细解释,你可以自己去深层挖掘。分析回到主题上来。
而外国人更看中的是什么呢?是马戏团!外国人(并非所有国家)经常要做的事情就是去马戏团看马戏表演。马戏这种肢体语言当然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但欢笑过后呢?一无所获只是一笑了之而已,到不如中国幽默能叫人深省!
我再加点!
从幽默的本质看来中国人才是真正的幽默!

Ⅶ 外国人会像中国人这么幽默吗

当然了,每个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幽默本来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有时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认同点不同,也许我们以为幽默的,别人并不是这样认为,当然有些幽默的艺术,大家也可以有同样的观点,卓别林你应该知道吧,呵呵,他的幽默可是人所共赏的呀

Ⅷ 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幽默

没有意义是不可能传承如此之久的。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节日里面都包含了许多文化,很多节日都包含着特殊的意义。元宵节:各地关于元宵节由来的说法很多,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一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平息吕氏之乱是正月十五;二说,元宵节是人们为庆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圆之夜而设,又称“上元节”;三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摘)。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这些就是元宵节的文化,到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他的节日也是融合了许多中国古文化元素,其文化底蕴之深不是新流行的圣诞节,情人节可比的。那么春节的意义是什么呢?可以说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种精神寄托。如放炮竹,送红包,穿新衣等等都是向往着新生活

Ⅸ 中国人的幽默与外国人的幽默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其实范围非常广,因为“外国”有许多国家,每个国家的文化都不尽相同,相比之下,其实每个国家的人的幽默和中国人的幽默都不同。但我们这次姑且把外国当做一个整体,如美国、加拿大、澳洲等等。

然而中国人相比之下就比较含蓄了,我个人认为,要做一个幽默的中国人还是比较难的,因为笑点必须很独特。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在国外读书,老外在她读书的时候拍了她一下,她吓了一跳,那个老外就笑了好久。换做是中国人就会觉得:无聊,至于么... ...

Ⅹ 为什么中国人一点都不幽默外国人很幽默。

中国人都中国人的幽默.
很多朋友都误认“幽默”是舶来品,而且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一项精华,我大不以为然,因为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上就有了《滑稽列传》,有那么多幽默的人和事,怎能说中华民族不懂幽默?
孔老夫子也常常为人所误解,总以为他道貌岸然,哪里懂什么幽默?但是《论语》上记载得很清楚:“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小题何必大作?其实在他老人家心中得意非常,所以子游一加抗议,他立刻面不改色地说:这不过是一句玩笑的话罢了!莞尔一笑。孔门弟子真会描画,描画得妩媚动人,谁说孔夫子不懂幽默?千载之下,犹习习然炙其温馨。
比孔夫子再早上两三千年的中国人都还懂得幽默呢。不信,请看在陕西扶风地方发现的一件仰韶陶器,在红陶残片之上,有一个“尴尬”的中国人面孔!
尴尬是我们迄今常常使用的一个名词,但是在艺术品上表现得如此充沛,当以五千年前这位大艺术家为第一,手法干净利落。面型初具之后,只用了三笔—眼睛和嘴巴,就使一个尴尬万分的表情流传千古,到现在还在我们心中激起回荡的共鸣,而所用的工具只是一个指头。扼要的三划,尴尬而悲怆。是在嘲笑自己,或在嘲笑命运呢?这使我们想到了俗话上的“哭笑不得”,也使我们想到了八大山人的那“哭之笑之”的有名署款,谁说中国人不懂幽默?
在长沙发现了一批青铜的胡人笑俑,现藏在旧金山的布伦达治馆中,时代当在周至汉代之间。请看这几位椎髻胡俑的满面笑容,在高高的颧骨间,满脸堆下笑来,笑得如此憨傻充沛,人间有什么开心的事令人绝倒如此?我每一瞻视,不禁万斛愁销,而且受其感染,笑不可仰,如山忧患一时俱空!
在华府的福瑞尔美术馆中收藏有一对青铜虎形牺尊,体型长大,表情“蹒跚”,面部表情令人笑绝,额上皱纹叠落,獠牙锯齿如画,稚憨可爱,我每一次和它们对面,都忍不住说出了我的知心话:老兄,你当赶快去找牙医师做齿列矫正,不然,怎样吃东西呢?—据说当日采集人(姑隐其名)得到这对铜虎牺尊之时,大喜过望,什么也不采集了,立刻包架飞机,径直飞回了美洲。可见他对这副虎面笑容是满意到了极点了!谁说中国人不懂幽默?试想想原制作人的惨淡用心。
战国时一面金银错的猎兽纹镜,亦同样传达中国人的幽默巧思。图面上故事如画:在起初时“金钱豹”仗势欺人,但是一旦骑马金甲武士亮出了短剑,虎豹自知不敌,立刻化猛为弱,要向骑士腼颜乞和,看它那委婉拒战的手势表情,真使人忍俊不禁!
汉代有许多说书人的优伶俑都使人发噱,在这里只举一尊以见例,看这位手舞足蹈的说书人,手执棰鼓,眉开眼笑,正在讲人间最最有趣的故事,试把这位笑倒世间的说书人像移作太史公《滑稽列传》的封面,请看他上翘穹苍的脚板丫子如何得意忘形……
在图画中这种令人绝倒的例证更是美不胜收,宋代的易元吉为了画猿猴,亲自跑进深山老林与猿猴为伍,结果他不但得到了猿猴的真性情,而且进一步得到了猿猴的幽默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他的《猫猴图》小卷,画一位孙行者抱着一只佩着彩带的小猫咪在扬扬得意,面孔上发出会心的微笑。小猫咪在猴子怀中亦面露笑容,但是它的哥哥(也可能是姐姐)远走逡巡,高翘着尾巴充满了惊讶和戒慎恐惧。在这个两两对立的圆周形构图上,一边是扬扬得意和嬉笑如常,另一边则是悚然而惧,惊讶万分,相映生趣,幽默异常!孙行者哪有这种闲情逸致去恤老抚幼?一切都在这位艺术家的拟人幽默感情之中。
宋人杂剧的《眼药酸图》亦令人有会心的微笑。这幅“一边半斤,一边八两”的构图,使人想到了赵孟的《鹊华秋色图》和塞尚的《玩纸牌者》,都是双边对立的好章法。在这里,一位是戴高帽着长袖袍的眼药推销员,浑身上下都是眼药的广告,眼睛的图样画满了全身,真成眼光菩萨现身说法,另一位则偻身向前,一手尖尖地指向自己的眼睛,他正是患有眼疾的病人,二者供求相需,一拍即合,有多少变化曲折,真是一台好戏。看画上人物的姿态、服装、动作、表情,丝丝入扣,如闻其声,想到现今我们语言中尚有“卖膏药”的讽刺,庙会或草台戏场亦时有卖药商人大吹其法螺,古今中外一也。对画体认,能不莞尔会心?
宋末元初有一个奇突的画家,他名叫龚开,画一些想入非非的鬼怪图画,在华府福瑞尔美术馆中有他的《钟馗嫁妹图》卷。钟道士是一位食鬼的神仙,他役鬼如奴隶,无中生有,他又有一个妹妹,这妹妹要出嫁,鬼话连篇的大小妖魔都被驱来为她抬嫁妆,于是就来了这么一位戴凉帽背皮包的小鬼役。他面目黧黑,白眼看天,浑身上下都是骨节,说不定就是所谓的骨节鬼了罢!所背的皮包,十分摩登,大可提供给皮包业参考,和骨节鬼一白一黑,相映生趣,幽默异常,一见会意,使人五体投地地佩服作者的高明用心。
在这里我们想到了有名的《鬼趣图》,这是罗两峰一系列的杰作,直把人世百态讽刺个够。因为鬼者还是由人蜕变而来,什么大头鬼、女鬼、官吏鬼……一一都上绢素,内中还有一幅骷髅鬼,倒是从生理卫生解剖学而来的,与龚开的黑肥骨节鬼不侔,但是其讽刺和幽默,却还是同一鼻孔出气的。
齐白石:小鸡争蚯蚓图
现代的齐白石老画师亦很富于幽默的情感,他有一幅《小鸡争蚯蚓图》,名闻世界,到处都见它在做贺年片用,画两只雏鸡在争夺一条蚯蚓。由于齐老在上面自题“他日相呼”四字,所以亦有人名之曰《他日相呼图》。这幅小品的幽默感,人人一见即能领悟。好有趣的芝麻小事,点点滴滴都落在学士眼里,一片活泼生机。但是齐老他亦是有所本。古今中外,知道雏鸡争蚯蚓者何止千万人,而且早已形之于艺术。重庆大足的有名雕刻群中便有此图像,且早已蜚声于世界,只是古人的表现仅仅是田园豆篱下的趣事幽情,如今旧皮袋装新酒,一冠之以“他日相呼”字样,那就意义深刻非常。齐白石老人别有用心,观众在活泼幽默感之外,亦怆然别有体认,岂止是一幅图画而已!现代史上的争争夺夺,亦尽涵盖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