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幽默
『壹』 上一届《中国诗词大会》,你最喜欢哪个选手
叶飞和陈更
『贰』 谁替代董卿主持了《中国诗词大会第5季》
中国诗词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5季,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和诗歌有关的视觉盛宴,来自于国内各地的诗词爱好者共同聚集在诗词大会的舞台,分享读诗的心得,中国诗词大会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竞技舞台,这个舞台之所以成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词文化,爱上诗词,在小匠看来,中国诗词大会是我国各类综艺类节目当中的一股清流。
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的龙洋,让许多人感到陌生,对于她取代董卿主持中国诗词大会也被质疑,部分的人认为和董卿相比,龙洋的气场和主持风格并不是和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舞台相匹配。
其实龙洋长相洋气,性格活泼外向,颜值高且十分优秀,虽然非国内重点大学毕业,但是在主持界,龙洋的名气也是相当高,她的主持功底和实力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龙洋主持过不少的节目,观众缘和口碑也是很不错,被誉为第2位董卿。
因为主持了中国诗词大会,龙洋也被拿出来与董卿对比,其实,在小匠看来,龙洋和董卿在主持风格上虽然有所不同,龙洋走的是幽默有趣的主持路,而董卿走的则是成熟稳重的主持路,但是要在她们之间分出谁胜谁负来,甚是难分。
董卿是龙洋的前辈,而董卿之所以没有继续主持中国诗词大会第5季的比赛,小匠认为是对于龙洋的栽培,给新人机会,当然龙洋也算不上是“新人”了,毕竟人家已有了十几年的主持经验,是主持界的老手了,其实力自然不容置疑。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叁』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00字
古诗是中国文化之独特魅力的代表,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轻柔和谐,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勃勃生机,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浪漫雄奇。这些美妙的文章,一句句,一行行,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读来受益匪浅,荡气回肠。
人生自有诗意,每个诗人所写的每一首诗,基本在反咉着自己在那个时刻的心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青春时代的杜甫,豪情万丈、傲视群雄,登高一览、江山尽在怀抱,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青春,也是整个大唐的青春,"举杯傲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天宝年间,李白官场失意,心情孤寂苦闷,但他面对现实,没有沉沦、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
《中国诗词大会》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东方古国的恢弘强盛,汉唐盛世的繁华富庶,古圣先贤的冲力智慧,在这场盛宴里,我们知晓了古今中外,走遍了纵横八荒,领略了良晨美景,吟赏了风花雪月,从嬉嬉稚子,到跚耄耋,既有大师的幽默,又有孩童的率真,充满着温馨和谐的亲情,洋溢着青春奔放的热情,荡漾着奋发昂扬的激情,抒写着清风明月的诗情。
第五季第十场《中国诗词大会》,这一届大会,英才辈出,群星璀璨,亮点频出,可圈可点。郑坤健,田涵辰,韩亚轩等一颗颗新星冉冉升起,姜怡怜也实力不凡,而老将彭敏光环始终闪耀,这几位少年选手虽败犹荣,托起了《中国诗词大会》的明天;彭敏最终功德圆满,勇夺桂冠,圆了他诗词大会冠军梦,我们再次感受了大师们的风范,选手们的才华,主持人的风度;大家更深入地品味诗词,思考人生,重温经典,提炼精华,总结经验,提高技巧。
『肆』 中国诗词大会播出第8场,即将迎来的总决赛,究竟谁会夺冠
个人认为将会是彭敏。
一.学历与爱好使他打好了比赛的基础。彭敏是湖南衡阳人,他高中毕业于衡南县第一中学,在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在那里完成了他的本科学业,本科完成后,他选择了继续向上考,在北京大学顺利地攻读了研究生。而现在,他是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彭敏兴趣爱好广泛,人称“万能文艺青年”,平时爱好弹吉他、写诗词、写小说等,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种诗词古文,并且还可以把《新华成语词典》背的滚瓜烂熟。这种由学历与爱好带来的文化底蕴让他在赛场上打下了牢牢的基础。
现在,决赛马上就要到来了,期待彭敏能有好的发挥,呈现出一个亮点纷呈的总决赛!
『伍』 “可爱多”,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郑坤建为何会被这样称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正在中央一套热播,持续关注的观众对一位叫郑坤健的选手一定不会陌生,来自河南的他凭借出色的发挥和深厚的诗词积累,击败了被称为“大魔王”的北大硕士彭敏。作为诗词大会两季的亚军,彭敏实力自然不在话下,不料,在第四场的比赛中竟然输给了郑坤健这位正在读初二的阳光少年。 这本来已经足够让人惊喜和意外的了,因为毕竟彭敏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驾轻就熟,郑坤健作为新一季的参赛选手适逢对手,并没有流露胆怯,反而沉着应对,击败前辈彭敏, 攻擂成功, 而且郑坤健也在之后的比赛里,一路上发挥了自己的实力, 先后击败了芦冰、 郭晓澄和姜怡伶。这么优秀的他却被观众们称为"可爱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陆』 如何评价媒体人龙洋
在知性,善感上,李七月很适合主持诗词大会,龙洋其实很不错,但此档节目除董卿外,我觉得李七月很适合
『柒』 福清三山中学的学校简史
福清三山中学,原名福清第十一中学,1960年创建于三山镇的海瑶村,是一所初级中学。1970年9月,学校本部迁至现址,海瑶村的旧址设为分校。 迁校后校名也更改为“福清三山中学”。1973年9月,学校本部开始招收高中学生,升格为完全中学。1984年9月,海瑶分校独立为“海瑶初级中学”。
创校五十载,几代人筚路篮缕、历尽沧桑,迄于今日,已成福清市一所老字号的完全中学。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学生2200多人,教师145人。校园总面积103亩,教学楼3栋,图书馆1栋,综合科教楼(在建中)1栋,办公楼1栋,学生宿舍楼3栋,教师宿舍楼4栋,学生宿舍楼3栋,学生食堂1栋,礼堂1栋,综合运动场1个。
五十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二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他们有的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成为中专生、大学生,乃至硕士生、博士生;有的搏击于经济的潮头,成长为商界翘楚;有的发展于海外,成长为侨界名人;更多的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接班人。校友们为福清的振兴,祖国的腾飞,世界的繁荣,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60—1970)
头六任领导班子和师生们,为学校的呱呱坠地、发育成长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早在1960年,在时人称之为“华侨县长”的高至荣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诞生于海潮涨落的三山镇的海瑶村。它实际上是小学附设的初中班,首任校校长由玉瑶小学校长何世美兼任。1960年招收两个班,教师有陈泰银、高绍贵、林正银等人。1961年,学校挂牌命名为“福清第十一中学”,招收两个班,教师有林家祥、薛攀俊、郭成斌、郑国英、魏德春、王正理等人。1961年至1962年,由教导主任俞昌辉主持工作。学校有了名称,来了老师,招了学生,却没有校舍。学校寄居于海瑶村的李厝旧祠堂、旧礼拜堂、群众厅堂。时值国家经济“三年大困难”时期,师生们是在“糠菜半年粮”,饮水靠要肩挑手提。
1962至1963年,创办于东翰镇的“福清第十二中学”停办,王源达和赵德仙两位同志调到“福清第十一中学”,并分别就任副校长、教导主任,开展工作。同时调入的教师有程道霖、余天佑、钟裕祥、林和明、王朝福、陈文顺、王赋根。1964年仲夏,天大旱,师生睡三更起五更都打不到“甘霖”,自己动手,凿井取水,在高厝祠堂内挖出一口井来。井水喷涌,师生雀跃,解了“无水之饮”、“无水之炊”愁苦。
1966年1月至1970年1月,翁武官任教导主任并主持工作,林家祥任总务主任。时值“文化大革命”劫难,学校困难可想而知。1967至1968年停止招生两年,学校工作由薛攀俊主持。1969年,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当小工,上山挖石头做基石,下海洗贝壳烧墙灰。建筑材料积累够了,在海瑶村李厝祠堂的后面营建了创校九年来的第一幢五间高台式的平房校舍,为福清第十一中学争得了“一席之地”。从海瑶村旧校址毕业的校友中不乏有“才人”,如原福清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振英,现公安部监察局局长俞勇、原福清市副市长高绍炳等。
翻阅当年的史册,泛黄模糊,与其说是长年的尘灰使然,不如说是先辈的汗水使然。 (1970-1974)
1970年初,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主任由三山公社副主任翁在官兼任,副主任由“贫下中农宣传队”李贵仕兼任。学校的日常工作由王赋根负责。1970年9月,现校址破土动工,筹建工作主要由王赋根、王正理、陈遵金、郭重枝、薛攀俊、郭成斌等人负责。这时候招8个班,分为4个连队,每连100人左右,4个连队中每月轮流1个连队到南倪村农业中学参加社会实践劳动。其中的第二连校址设于三山村宝莲厝。这一年,王文视、彭敏星、余乃英、林正银、高至国等老师调入。
故事在重复中着演绎着不同的情节,师生们“半工半学”,教、读之暇,有的到当山南麓,平整场地,开挖地基,有的上山砍树造屋梁,有的下海洗贝壳烧墙灰。建筑材料准备就绪后,1971年底,垒土夯筑成,架木铺瓦成顶,一幢十间单层“交椅式”教学、办公两用房建成了。
1972年初王赋根被留任为海瑶分校负责人。这个时期,杨贤福、走马上任担任“革命委员会”主任,郑义恩、陈汝贞陆续先后走马到任,担任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前辈们凭借着他们的威望和才干,我校的教育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校舍俨然成局,先后建成了另一幢的单层教学楼、单层学生宿舍楼、双层教师宿舍楼。1973年9月学校从初级中学升格为“完全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
拓荒者、创业者之艰辛,后继者要由衷佩服,更要永远铭记。 (1974—1991)
1975年前后,杨贤福、郑义恩、陈汝贞三位副主任先后荣调。同年学校工作由王朝瑞主持。1976年,在三山公社郑坤源书记、林香载副书记,三山村党支部王金全书记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校园面积从原来的五亩扩大到六十三亩。1977年,再落成一幢师生宿舍楼、一幢师生食堂。1978年,师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没有任何机械工具情况下,开辟出200米的跑道的运动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处处焕发生机,也给福清三山中学带来了明媚的春天。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四年高考连传捷报,有多位同学考上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全国名校。1981年,再建成一幢教师宿舍楼,高考中专录取11人,大专以上12人。1982年,45名高中毕业生参加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招生考试,有14名同学录取中专学校,5名同学录取技工学校,其中的杨运顺同学名列全县总分状元,另外还有两位同学分别夺取了语文、政治桂冠。“山窝窝里可以飞出金凤凰”,成绩博取了兄弟学校的啧啧称赞,成绩赢来了上级部门的好评。1981年学校被评为莆田地区“教育先进单位”。1982年,大中专考试全县现场会在福清三山中学召开,并获福清县人民政府、教育局的奖励,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教学楼。1985年的中考,郭有茂同学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名列全县榜首。同年,福清县人民政府、教育局再次拨款,建造了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教师宿舍楼。
1987年夏天,在官路村王锐银父子的引荐下,在王朝瑞校长、王钦光副校长的争取下, “世界福清人联谊会”日本区副大大王功镛先生决定出资25万在我校建造一幢楼宇。这就是“崇兴楼”(A座)。取名为“崇兴楼”,是为了纪念王功镛的父亲王崇兴先生。同年,官路村的另一位旅日华侨王著炳先生,也以母亲翁梅宋的名义,捐资3万元,给全校老师每人制作了一套校服,打造了一个书柜,给校园铺设了一条水泥大道。
1987年8月,王朝瑞校长荣调。之后的6年时间历经5位校长。林中钦校长1987年8月到任,1989年3月退休。1989年3月港头中学校长林千荣同时主持了三山中学的党政工作。严家霖校长1989年9月上任,1990年2月调走。曾绍明校长1990年2月到任,1991年8月调走。薛希义校长1991年9月上任,1993年3月卸任。1989、1990高中停止招生两年。
纳凉不忘种树人,喝水不忘凿井人。后继者应永怀感恩之心。 (1993—2010)
1993年2月,江庆述校长调入。这位校长原来是江西省一个矿业职工的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下车伊始就对学校的现状感到很惊讶,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想到学校的条件会这么差。”江庆述校长性格坚毅,处事果断,给学校带来一阵强劲的风。他多次把当时的校舍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市委副书记陈维忠、教育局局长林华春等领导亲临视察后,先后两次牵头教育局、财政局、镇政府在学校进行现场办公。上级拨款改建了学生食堂、厕所、校门。江校长在寻求上级支持,忙于校内事务的同时,不吝拔冗,四处奔波,走访侨眷,联络侨贤。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引进四百多万元的建校资金。1994年,印尼华侨江祖镛先生,捐资40万以他父亲江清和的之名为楼名建造了“清和楼”,同时还赠送一台印刷一体机、一台电脑、一台发电机组。1995年日本华侨王功镛先生先后捐资250万以他父亲王崇兴的之名为楼名建造了崇兴教学楼B座、崇兴礼堂、崇兴学生公寓A座、崇兴学生公寓B座。同年,由老师自行集资还建造了两栋套房。1996年印尼华侨王命卿先生,捐资100万以其父亲王钦金之字为楼名建造了“聿称办公楼”、“聿陈教工宿舍”。这个时期,校园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一座座崭新漂亮的楼宇。中考、高考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不菲的成绩。1994年的中考,可以说是值得称赞的,54位同学考上一中、师范学校。1994至1996年,有8位同学在高中会考中成绩优异,而被直升保送到高校。在录取率并不高的年代,高中1994届王某女考上福州大学,1995届的陈优金考上武汉科技大学,实属不易。
1996年8月,江庆述校长荣调。行政班子大幅度调整,原有的成员有的届龄退休,有的到别校高就。李述贤校长、郑遵和书记、施明朝副校长等到任。李述贤校长其貌不扬,着装朴素,到任的第一天,骑着一辆破旧的“重庆”牌摩托来。许多人都感到很惊讶,打心里说 “这哪是是个校长,明明是个农民。”光从外表看,只能看出李校长朴素的美,他说起话来,三句至少夹一句福清方言,半土不洋,十分逗趣,足见其幽默。8月8日,行政班子开始上班,并美其名曰“暑期办公”,开辟了一个先河。这次“暑期办公”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如“三项评比”(后来“无项评比”的母本),“两考奖励办法”,“教职工住房分配制度”等,有些至今沿用。当时的高中规模比较小,原来的六位年段长被缩减为四位,高中三个年段只保留林永国一位年段长,林永国老师便有了“林部长”的美称。年段长、处室干事参加行政会,开辟了另一个先河。李述贤校长很重视培养年轻人,他在任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大胆起用五位不满30岁的年轻人到处室主任岗位上任职。这个时期,是学校建章立制,规范办学的最有成就的时期。校园和谐氛围是值得称道的,学校在1997年10月组织了一次全体教师到武夷山旅游。
1998年8月,李述贤校长荣调,施明朝副校长接任为校长。从这个时候起,学校的高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中招生从原来的两个班级,一跃而成八个班。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虽也有对既定的制度做了一些修订,如“三项评比”改为“五项评比”,但基本上还是沿用原来的制度。施明朝在任的五年是承上启下,平稳过度的五年。校园主干道种植了高杆榕,运动场边铺设了水泥球场,食堂旁建造了学生饭厅等。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2001年的高考,名列福清一般校第二。游宇斌、何梅英、李琦等同学更是以高分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大等名校。
2003年,施明朝校长荣调,王命捷副校长接任为校长。林道挺副校长从福清三中调来,分管教学;陈训松副校长从海口中学调来,分管德育安全(2009年8月调离,从本校提拔上来的翁吓强接管他的工作)。2003年8月,行政班子例行“暑期办公”,主要任务是修订实行多年的规章制度,删除不合时宜的,修订、重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经多次、多方面论证,教代会通过后,形成了制度化的教育教学工作机制,有效地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从2003年8月,新一任的领导班子就积极地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尽心尽力地描绘着学校的发展蓝图。虽然历经己任校长,都为学校的硬件设施呕心沥血,但学校与同类学校相比,还有仍然很大差距。“穷则变,变则通。”2004年,在校园南面征得一块30亩的土地,解决了掣肘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2004年至2010年,先后多方措辞资金,建造了一栋六层的学生宿舍,一栋图书馆、一栋实验楼。这一切都为书写学校辉煌的明天投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年的高考令人骄傲,是许多频频再提的当年勇的事情。这一年,本科上线63人,站上了一个历史的新高。游芳清等三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郑州大学等全国重点名校。
江山才人,各领风骚。历史前进的步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捌』 与牛有关的名言警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2.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3.老牛亦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4.第一法言:欲望,了解你真正想吃的草是什么。
5.第二法言:核心,了解哪种草对你而言最重要。
6.第三法言:精深,与其吃十丛烂草,不如吃一丛美草。
7.第四法言:专注,当你在吃草时,你只是在吃草,你就能成为牛神。
8.第五法言:策略,如果我们不能跳过一个深水洼,就绕过它。
9.第六法言:决断,如果土狼惹翻你,想法子干掉它,不要等待信心的'降临。
10.第七法言:自律,不要因为你的自我纵容吃坏了肚子。
11.第八法言:宽容,自已或他牛偶尔犯错,要委婉地批评和温和地鼓励。
12.第九法言:坦诚,对自己与他牛坦诚。如果喜欢一只美牛,就对她说我爱你。
13.第十法言:变通,要活出美丽的牛生,要不断学习、变通、成长。
14.虔诚的牛有福了,安宁将属于你;善良的牛有福了,快乐之光必照耀你;勤勉的牛有福了,收获的喜悦临降你。
15.该坐时就坐,该睡时就睡。心有所恋有所言,行有不当有所改。相机而动,不勉强,不退缩,以牛自居,自信天生我牛必有用,吃完白粥吃猪排。——牛头
『玖』 如何评价诗词大会,彭敏的自负和情商低
认识彭敏是在中国成语大会,喜欢他的敏锐、机智、幽默。pm2.5这词,除了空气污染外,现在有了新内容。
这次诗词大会,彭敏依旧表现非凡。
我没看过彭敏出的书,但我猜彭敏在获得多次冠军后可能心高气傲,这很常见。尤其是他自己说的诗刊编辑为他人做嫁衣裳,而自己不能出名的抱怨。
但是,在这次大会中,彭敏并没有锋芒太露,情商不低。具体的例子,有一次飞花令,他战胜了对手,然后接受百人团的25人挑战,他依旧挺过。董卿问他发挥了多少功力(大意),他回答说使尽了全力(大意),这无论是否实情,都是谦逊的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