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爆笑
《中秋月饼》
《中秋月饼》是老舍于一九三八年在重庆编写的。一九三九年春天,应著名导演应云卫邀请,在重庆电影制片厂的联欢晚会上,老舍亲自登台与相声艺人欧少久表演了这段相声,受到与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又加演一段老舍编写的相声“绕口令”。当时,《大公报》综集民意,称这些节目为“抗战相声”。有关抗战内容的“绕口令”,业已失传。这段《中秋月饼》文本是后来殷文硕记录整理的。
甲 月亮出来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飘流在街头。
乙 噢,您这是朗诵?
甲 不,我这是控诉!
乙 您控诉谁呀?
甲 我控诉你!
乙 啊?我又没得罪您,您控诉我干嘛呀?
甲 那……你说我控诉谁?
乙 那个……我哪儿知道啊。
甲 我要控诉社会!
乙 那请您给我解释一下,您刚才念的那四句诗,是什么意思?
甲 (京剧韵白)贤弟听了!
乙 (京剧韵白)大哥请讲!吭七呔吭!噢,咱俩要开戏呀?!
甲 不不不,我是提醒你要注意点儿听。
乙 好,您说吧,这第一句是?
甲 月亮出来照九州,就是说:每当月亮出现在当空的时候,它的光辉照遍了大地九州。
乙 噢,第二句:几家欢乐几家愁呢?
甲 这是说:富家欢乐,穷家愁。
乙 几家高楼饮美酒?
甲 这是说:贪官污吏、军阀、奸商、财主们,进行着残酷剥削,刮得民脂民膏,吃得脑满肠肥,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荒淫无度地在高楼狂饮。
乙 几家飘流在街头?
甲 自从“九·一八”东北沦陷以来,由于别有用心的“大人”,不御敌,不抗日,造成倭国军国主义者,疯狂侵华。
祖国河山,日有所失。凡是日寇所到之处,无不烧、杀、抢、掳,奸淫践踏……致使千万同胞死于非命,毁家荡产,携老扶幼,颠沛流离,飘落街头,真是惨不忍睹啊!
乙 您这四句诗,字虽不多,但含意深刻。我也深受感动。今天是中秋节,一会儿我请您吃月饼,暂且消消气。
甲 您请我吃多少月饼?
乙 一斤够吗?四块儿?
甲 四块月饼,嗯,(摇头状)多!
乙 那来两块?
甲 (摇头状)多!
乙 一块?
甲 多!
乙 半块?
合多!
乙 半块月饼还多呀?
甲 不,我说差得多!
乙 那你要吃多少?
甲 凡是月饼,我全吃。
乙 啊?你吃得下吗?
甲 吃不下,我也要吃,我要把它全部消灭光。
乙 您这是什么意思?
甲 我问你,你让我吃月饼为的什么?
乙 我是让您暂且消消气。
甲 我一见月饼就来气!所以,凡是月饼我都要把它消灭光!
乙 为什么一见月饼就来气呢?
甲 我认为:月饼放在白纸上,象倭国的国旗。我们祖国的领土上,发现了倭国国旗,这种奇耻大辱,你有气没有?
乙 有,有气!
甲 不但你有,全国同胞都有气,一定要把它消灭掉!这叫食、寝不忘抗日,一定要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乙 对,(高喊)坚决打倒倭国军国主义!
甲 我不但触物生情,把月饼当做倭国国旗去仇视,并且我还要将月饼剥其外壳,看其内瓤,比拟一下,更能激发全国同胞,同仇敌忾,抗日救亡的决心!
乙 您把月饼馅儿又比喻什么呢?
甲 我略举几种,比如:“五仁”——就是说日寇侵华罪行,惨无人(五仁)道!
乙 都有哪些罪行?
甲 日寇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都从月饼馅儿里能比喻出来。
乙 您谈谈。
甲 “豆沙”——见人都杀,“细沙”(洗杀)——洗劫一空,再来杀害;“枣泥”就是把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糟(枣)蹋的和泥土一样!
乙 太可恨了。
甲 “叉烧”“火腿”——日寇到处纵火,叉起来烧,把活人烧得象火腿一样!他们的强盗兽行,何止如此。日寇使用了飞机、大炮、军舰、坦克……种种杀人武器,还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使用毒气,对我国同胞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乙 日寇罪行、令人发指!听您一席话,对我有很大教育。您真是个爱国志士。有胆、有识、有才。
甲 过奖、过奖。
乙 我请问您一下,象我们穷人,没钱吃月饼,尽吃棒子面窝窝头,又当怎么讲呢?
甲 这更好讲了,棒子面、棒子面,明显的表示,这是我们穷棒子吃的。
乙 噢,可有的地方又叫它“包谷面”?
甲 包谷面,包谷面,含意是说:吃这种面的,都是穷人,生活贫困,瘦得皮包着骨头。包谷面。
乙 您讲的还真有道理,穷人胖不起来。那窝窝头呢?
甲 顾名思意,窝窝头,窝窝头,就是说穷人没地位,抬不起头来。(学状)总窝着头!
乙 有什么办法我们才能抬起头来?
甲 不做窝窝头,改做贴饼子,贴饼子(铁饼子)可以作武器。全国同胞,拿着铁饼子,举起棒子面的棒子,方众一心,团结起来,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乙 全国窝着头的穷人,都抬起头来了。
甲 收复国土,洗净国耻,解放大地,振兴中华。
乙 全国同胞,走向幸福生活!
甲 到那时候,抗战胜利,日寇全部滚回东洋去,再也见不到倭国国旗出现在我们国土上。我对月饼,也不以倭国国旗红圆光来仇视它了。
乙 您对月饼又如何看法呢?
甲 月饼,又圆又甜,象征着全国同胞,团结一致,圆圆满满,甜蜜地走向新的生活道路!
乙 好!
Ⅱ 搞笑对口相声台词
相声《珍惜时间》
甲:日月如穿梭,光阴快似箭。
乙:呦,你又在这拽呢?
甲:拿你来说吧,今年有11了吧?
乙:都12了。
甲:你瞧瞧一晃儿这么大了。
乙:一晃儿?
甲:这“晃”也是形容时间的词儿。刚生出来这么一点儿,一晃儿3岁进幼儿园,又一晃儿6岁读小学,再一晃儿12,该小学毕业了,你再这么晃几下......
乙:怎么样?
甲:你就没了。
乙:敢情我一辈子净晃晃了。
甲:这个晃,跟刚才讲的箭是同一个意思。
乙:形容日月、光阴。
甲:让你自己说,时间快不快?
乙:太快了。
甲:可我们一些小伙伴不珍惜时间,嫌时间用不了。
乙:还有嫌时间多的?
甲:有个同学,老嫌时间过的慢。你看他那劲头,一天到晚两眼老跟挣不开似的,磨磨蹭蹭耗时间。听不见他说话,一说准是这句话。
乙:说什么呢?
甲:“怎么还不放学呀?”
乙:老盼放学啊?
甲:脾气倒是不错,冲谁都笑:“你这儿干吗呐”?
乙:我学习呢,你干什么呢?
甲:“嘻嘻,不知道。”
乙:作业写完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考试及格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嘿,这也不知道啊!
甲:“嘻――不知道。”
乙:嗨!你这次数学考多少分?
甲:“9分......”
乙:不是不知道啊?
甲:上次考试得10分。
乙:得,又少1分。
甲:你说,要这样发展下去,小学还能毕业吗?
乙:我看,再不珍惜时间,就不能毕业了。
甲:你古语知道的多吗?
乙:知道一些。
甲:有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乙:知道,这是说光阴无价。
甲:大诗人苏轼有句成语:“一刻千金”。
乙:对,一刻钟一千两金子。
甲:时间对谁都是一样的。
乙:非常公平的。
甲:可有人要多得点时间。
乙:从哪儿来?
甲:得去挤。
乙:对。
甲:鲁迅讲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
乙:对,少壮须努力!
甲:一天能多挤一点时间学习。
乙:就要挤时间学习。
甲:一天找半个小时,写上一篇百字短文。
乙:循序渐进,你会练出秀丽的文笔。
甲:一天抽十分钟时间,读一首唐诗。
乙:那......一年能熟读三百首哇。
甲:由此看来,只要善于运用时间,学习也不是难事。
乙:对。
甲:不光如此,珍惜时间就能延长寿命呢!
乙:既然这样,咱俩就别在这磨蹭了,多延长些寿命吧。
甲:好,咱退场吧。
(2)相声爆笑扩展阅读: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
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用笑话、滑稽地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用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多用于讽刺,现也用来歌颂新人新事。按人数分对口相声、单口相声、群口相声、相声剧。
相声的形式共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
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
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
Ⅲ 搞笑相声
山西家信(曹刘版)
曹:这个相声大会节目一场接着一场
刘:是
曹: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
刘:没错儿
曹:每个字儿都有它有用意
刘:哦?
曹:别说一个字儿,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要是不注意也会闹出笑话。
刘:是吗?
曹:哎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
刘:怎么了?
曹:我有一个朋友 山西人 在山里边长大的 没念过书 没学问 不识字 这
个年纪呢 三十多岁快四十了 我们两个人称得起是忘年交 我呢 论着
管他叫二哥。有一回他请我吃饭
刘:嗯
曹:定的是中午十一点半到
刘:哦
曹:我呢 到时候就上家去了 他呢 还请了一位陪客
刘:哦
曹:可是等到十二点 这位没来
刘:哟
曹:他着急了 于是呢他就画了一张便条
刘:不 不 您等会儿 干吗画啊
曹:因为他不会写字
刘;噢
曹:所以呢就画了一张便条
刘:只能画
曹:我一瞧 画的什么啊?画了一个小人猫着腰 一个手捂着嘴 一个手捂
着屁股 不明白这什么意思?
刘:挺奇怪的
曹:他叠好了 打发门口的小孩 去 给前院的大爷送去 这位住的不远 就
在前院住 去送去吧 一会儿的工夫小孩回来了 人没带来 也带回来
一张便条 我一瞧画的什么啊 也是一幅画 画了一个鸟笼子 鸟笼子里
面有一个王八 这个王八脑袋在鸟笼子外边探着 王八身子在鸟笼子里
边 他一瞧 行了 咱甭等他了 咱吃饭吧 我说别别别介 别介 我说我
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呢
刘:是啊
曹:您刚才那画一小人猫着腰 一个手捂着嘴 一个手捂着屁股 什么意思
啊
刘:干吗呢
曹:嗨 我跟他说午后请他吃饭
刘:嗨
曹:噢 捂着屁股就是午后 那他这个画一鸟笼子 里边有一个王八 王八脑
袋在鸟笼子外边探着 王八身子在鸟笼子里边 这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他告诉我 大概出不来(曹刘二人都摸着下巴寻恩)
哦 大盖儿出不来?高科技呀这东西
刘:间谍的底子
曹:唉呀 吃吧 吃吧 酒过三巡 菜过五味 我说了 二哥 下礼拜不能陪你
喝酒了
刘:怎么呢
曹:下礼拜我上山西太原演出 您的老家也是太原的 有什么需要我往家里
边带的话 带的东西 您给我 我帮您带 二哥一听这高兴了 太好了 太
好了 你到了太原 你找杏干村的酸老爷 杏干村的酸老爷 那就是我父
亲 你帮我带点儿东西 带什么啊 带一封信 还有五百块钱 一封信
五百块钱 不就这点儿东西吗 对 一封信 五百块钱 交给我吧 我把东
西都收到了 简短截说 转过天来 上火车奔太原演出
刘:这就走了
曹:上了火车(叹气)我呀 也没带个游戏机
刘:带那干吗
曹:也没带本书 长路漫漫 无心睡眠 您说我干吗?
(台底下一观众喊:拆信)
曹:知音 这是知音(美的慌)我拆信看看
刘:不 不 您等会儿 你先别美 这不道德 知道吗?
曹:知道
刘:知道还拆它
曹:您管着吗 我拆你信了 我拆你信了
刘:没 没有
曹:有你什么事 我乐意 你管着吗 你管着吗 你管着吗?
刘:碎嘴子
曹:管你什么事
刘:不管
曹: 就看 就看 就看 呲儿(笔画拆信)拿出来一瞧 嗬 我高兴了
刘:怎么了
曹:又画了一幅画
刘:怎么全是画?
曹:唉 画了一幅画 这画挺热闹
刘:都有什么啊
曹:信的这边画了七个骆驼
刘:骆驼?
曹:骆驼 知道吗
刘:骆驼 知道
曹:(用手比划七个骆驼)
刘:我说我说 等会 甭把七个都比划出来行不行啊
曹:画了七个骆驼 信的这边画了一颗大树 树叉上边落了两只苍蝇 树底
下趴着四个王八 立着两把酒壶 旁边还有一个鸡蛋 (无耐)这什么
意思 不明白 叠好了 装信封里 睡一觉吧 一会儿的工夫就到太原了
到了太原 奔剧场演出 演出完了 转过天来 在当地转一转
刘:玩玩
曹:买点儿什么土特产品 对不对?
刘:对
曹:说是土特产 无非就是烟酒什么的
刘:没错儿
曹:酒 我北京的喝惯了 别地儿的酒不爱喝 买点烟吧
刘:唉 这行
曹:当地的烟 我一瞧 唉 烟滩 这山西名烟多少钱 一百块钱一条
(犹豫)便宜点儿 不便宜 就一百块钱一条 你买你就买 不买拉倒
刘:不还价
曹:也不贵 买一条吧 来一条 把烟拿过来 我想起来了 我上这儿来还有
正事儿呢
刘:什么事儿啊
曹:上二哥家送东西去
刘:哦 对
曹:对不对 杏干村酸老爷嘛
刘:没错儿
曹:找吧 挺容易就找着了
刘:好找
曹:一看这家 我走到门口 啪啪啪 扣打柴扉
刘:不 这阵儿就不用拽了 你可以说敲门
曹:捣乱是吗
刘:没有
曹:啪啪啪 敲门
刘:就别用那啪啪啪了
曹:啪啪啪 叮咚 敲门
刘:你麻烦不麻烦 有门铃你还敲什么啊
曹:我都试试 看看响不响
刘:跑这儿玩来了
曹:吱拗门开了 站着一老头儿 年近六旬左右 站这 我说你是杏干村的酸
老爷吗 对 我是酸老爷(山西方言)听您这味就挺酸的 我说您儿子
让我给您带点儿东西 俺儿子让你给我带什么东西? 来来来 进来 进
来
刘:让屋里了
曹:让到屋里来 俺儿子让你给我带什么东西 嗨 你儿子啊让我给你带一
封 还有四百块钱
刘:不 您等会儿 说错了 五百块钱
曹:四百
刘:不 你刚才还说是五百呢
曹:我说了怎么说吧
刘:不是 那这里差一百块钱呢
曹:废话 买烟了
刘:拿别人钱买烟呢?
曹:我替他尝尝好抽不好抽
刘:人家用你吗?
曹:你管着吗 我拿你钱了 我拿你钱了 有你什么事儿 你老打抱不平 有你什么
事啊
刘:你干嘛这么碎叨 没我事
曹:一封信 四百块钱
刘:嗯
曹:把东西交过去了 老头儿接过信来打开了一瞧 看看我 看看信 看看信 看看我
你跟我儿子什么关系?—— 点头之交
刘:不 你们可是把兄弟 你刚可说了
曹:(摇摇头)这事不能说把兄弟
刘:怎么呢?
曹:说把兄弟你偷人家一百块钱买烟抽 显着咱这人品次 你知道吗?
刘:(气愤)你这个人品就够次的了
曹:你甭管 就这么说 点头之交
刘:你瞧瞧这个
曹:老头一看信一看我 不对 你跟我儿子是把兄弟 (疑问)你怎么知道的?——信
上写得明白 (疑问)哪儿写着了?
刘:是啊
曹:你看 这个信上边画着七个骆驼 我们山西人叫骆驼有规矩
刘:什么规矩?
曹:五个为一贯 六个为一串 七个为一帮 八个为一帮 这上边画着七个骆驼 就是说一
把子 所以说明你跟我儿子是把兄弟
刘:哦
曹:合着我们哥俩儿都是骆驼
刘:嗨 没这么说
曹:我想坏了 这一百块钱要破案
刘:我看也悬
曹:咱得咬住了牙 我儿子让你给我带多少钱 (小心意意)——四百
刘:虚了
曹:(看看信)不对! 耶!!!(抖了手)
刘:能不紧张嘛?
曹:翻包袱嘛这得
刘:嗨 别麻烦了
曹:就是四百 ——不对 五百 ——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五百了
刘:是
曹:信上写得明白 (装横)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 哪儿写着了
刘:碎叨劲又来了 你说说
曹:咱得假装横
刘:哦
曹:你看这个信上边画着一棵大树 这树叉上边落着两个苍蝇 我们山西人
管这个苍蝇不叫苍蝇
刘:叫什么呢
曹:叫蝇子
刘:蝇子?
曹:蝇子 我们花的这个钱也叫银子
刘:哦
曹:你看这画着两只苍蝇落在树叉上面 这是我儿子告诉我 银子 银子 有数
(边说边比划)
刘:(寻思了半天)哇! 太神奇啦!
曹:有数写着五百了?——就是四百
刘:对!
曹:就是四百 就是四百——接着看树底下叭着四个王八 立着两把酒壶 四八
三十二 二九一十八 五十 ——那也是五十 啊 那也是五十 没写着五百
(装横)——旁边还有一个鸡蛋!
刘:嗨!
(台下笑场 噫!!!)
曹:(疑问)你们是地球人吗?
刘:确实神奇
曹: 沟通的方式很特殊嘛?(老实了)大爷 咱实说吧 我拿一百块钱买烟抽了
刘:说实话了
曹:没关系 钱财乃身外之物
刘:瞧瞧
曹:你多咱走 我说我明儿个走 这样 你晚上再上家里边来一趟 帮我带点东西
我说行 您放心吧 简短截说 晚上我又上家来了 老头儿拿出两个信封来
这两个帮我带一下 这个大的 是我给我儿子的 这个小的是你嫂子给你二哥的
刘:哦
曹:我说行了 交给我您放心吧 ——你可别拆开了看 我说不会的 不会的 我说这
里没有钱吧?——不能 你这个人品不能给你钱
刘:喝~!
(继续笑场中.......)
刘:太对了
曹:(不好意思)你这样就没意思了吧
刘:挺有意思的
曹:这说得我不好意思了都(捂脸)
刘:你还要脸呢
曹:拿了东西上火车回北京 上了火车呀 烦得慌
刘:是啊
曹:也没带个游戏机
刘:哦
(台底下一群人喊:拆信!!!)
曹:知音越来越多
刘:唉呀 你快学坏了
曹:我拆信看看 是他们跟我学坏了
刘:差不多
曹:我拆信看看
刘:拆吧
曹:我先把这大的拆了 呲(拆信声音)把信拿出来一瞧 嗬 这信有意思!
刘:怎么了?
曹:还是一幅画
刘:都有什么啊
曹:画着两个水桶 水桶扣着搁着 底儿朝上 扣着搁着 水桶上边落着两个苍蝇 我
想甭问 这里边有钱的事
刘:对 有银子
曹:银子嘛 咱们知道这个 他爸爸给我讲一回了
刘:是
曹:再往边上看 画着一个大圈儿 画着一个小圈儿 大圈儿里边放着一个炮仗 炮仗
过年放的那个炮仗 一点当 小圈儿里边放着一个蚕 蚕蛹外边那层
刘:知道 知道
曹:蚕茧
刘:可以做丝线的
曹:唉 对 做丝线的那种东西 这是什么意思 不明白(疑问) 叠好了 装信封里 把
这小的拆开
刘:都得瞧瞧
曹:打开了一瞧 哇噻 !
刘:怎么意思?
曹:太有意思了
刘:是啊
曹:太可乐了
刘:你给说说
曹:画得热闹 画的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一共四只鸽子 两只鸭子
信的这边画着一只大象 象鼻子上边卷着一口刀 这个刀尖扎在一只鹅的脖子上
把这鹅给扎死了 鹅脖子直流血
刘:唉呀
曹:信的底下画着一个藕断开了 但是丝还连着 还有一节小木炭 再往底下画了一个小
人 留着一个小平头 穿着一个黑大褂 这手拿着一百块钱 这手拿着一条烟(边说
边比划)
(台下笑翻 噫~!!声不断)
曹:(比划着傻了,看看刘云天)好像有我?
刘:(乐得都不行了)肯定有你!
曹:这什么意思 不明白 装信封里 等着 觉也不睡了 我跟着这儿等着
刘:好嘛 这不干熬吗
曹:一会儿的工夫到了北京了 由打北京站出来 我连家都没回我直接奔我二哥那去了
刘:哦
曹:我二哥我把东西接过来 行 谢谢 谢谢 把抽屉拉开了 往抽屉里一放 关上了
行了 你走吧 —— 别介 别走啊 拆开看看 ——别介 我们家的信你看什么
——有我(激动的比划)那里有我 真的 真的 真有我 真有我
刘:露馅儿了
曹:不 怎么会有你 ——您甭废话 你拆开看吧 ——行 行 我拆开你别跟外人说啊
先把这这大的拆开了 打开了一瞧 —— 好 金子啊 交朋友还得交你这样的
刘:怎么回事
曹:怎么回事 你把钱给我带到了 ——哪儿写着呢 你看着 这画着两个水桶 水桶上
落着两个苍蝇 我们山西人管这个苍蝇不叫苍蝇 叫蝇子 ——我这这我知道 花
的钱也叫银子 一样的 ——哦 这你都知道了 我们管这个水桶也不叫水桶
刘:叫什么啊
曹:叫水梢
刘:哦
曹:你看这两个水桶扣着搁着 意思就水梢搁倒了 跟这个苍蝇连起来就是一句话
刘:怎么说呢?
曹:银子 银子 捎到了
刘:挺好
曹:水捎倒着搁着就捎倒了 好 好 我说那大圈跟那小圈是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大圈是饭碗 小圈是茶碗 哦 我说那个大圈里有一个炮仗 小圈里有一个蚕茧这
是什么意思啊 —— 我父亲想我每天是茶里思饭里想——有一炮仗就是饭里响
你们家人太恐怖了
刘:厉害(伸大拇指)
曹:哦 行了 行了 行了 我明白了 啪 他叠好了 搁信封里 行了 行了 走吧 ——
别走 主要看那封(激动着说)
刘:这个关键
曹:那封有我 ——不是 我媳妇给我的信你就别 ——不行 不行 我得看 我得看
行啊 别跟外人说啊 把信打开了 二哥一瞧 眼泪下来了——二哥怎么哭了
刘:嗯
曹:你看上面画着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两只鸽子 一只鸭子 这是你嫂子在喊我:哥
哥呀 哥哥呀
刘:嗨 这真是没法说了
曹:(无语中)喊你也没必要哭啊 ——你接着看啊 信的这边画着一只大象 象鼻子
上边卷着一口刀 这个刀尖扎在一只鹅的脖子上 把这鹅给扎死了 鹅脖子直流
血 这跟头里是一句话
刘:怎么说呢
曹:哥哥呀 哥哥呀 想煞我了 (傻了)象杀鹅了?
刘:您这个玩意啊
曹:我说那这画了一个藕断开了 丝还连着 还有一节小木炭 这是什么意思啊?
——你嫂子想我每天是长思短叹!
刘:太精辟了!
曹:我说那底下画了一个小人啊 剃着一个小平头 穿着一个黑大褂 这手拿着一百块钱
这手拿着一条烟 这什么意思啊?
刘:嗯
曹:嗨 别提了 我这儿子不学好 偷我一百块钱 买烟抽 ————我呀!
(二人下台鞠躬)
相声剧本:
一些相声剧本,你看看可以吗
http://hi..com/%BF%EC%B2%CD%D5%E6%C8%CB
http://www.tingxs.com/Article/xstw/xswb/index.htm
http://www.gongwen123.cn/html/zhcl/index.htm
Ⅳ 爆笑相声段子
相声:超级主持人
甲、乙(合):大家好!(鞠躬)
甲:一个节日马上就到了,是什么日子?大家知道吗?
乙:什么呀?
甲:还能是什么日子?一月一日不是元旦,还能是方蛋吗?
乙:你是说圆圆的蛋吗?蛋不都是圆的吗?
甲:别乱说了,我说的是元旦节呀!
乙:好,咱言归正传。听说中央电视台办了个联欢会,那主持人的水平可真不咋地儿!
甲:可不是吗?联欢会刚开始,主持人就出来报幕了(一扭一扭地):“迎新春庆元旦联欢晚会到此结束!”
乙:啊?不会吧?还没开始怎么就结束了?
甲:这还不算什么呢,接下来还有更厉害的!
乙:又怎么了?
甲:下面的节目是《黄河大合唱》,为了弥补前面的错误,主持人特意加了一句台词(充满激情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源远流长,孕育了无数中华儿女,请欣赏合唱(拉长腔调)——《长江之歌》!”
乙:看这激动的,长江跟黄河都分不清了!
甲:又一个节目是舞蹈《当枫叶红了的时候》,主持人又上来了(两手对握放于胸前,悦耳动听地):“请欣赏舞蹈——《当红叶疯了的时候》。”
乙:这都哪儿跟哪儿呀!我看红叶还没疯,我倒是快疯了!
甲:接下来主持人朗诵配乐散文《黄果树瀑布》(抒情地,乙哼乐曲):“今天我要去游览世界文明的黄果树。到了山脚下,我们开始行进,转过山,我惊呆了!只见山崖上高高地挂着一条破布……”(被乙打断)
乙:破布呀!擦桌子用的破布啥时候跑半山腰了!
甲:别忙着笑!还有更逗乐的呢!
乙:啊?
甲:下面一个节目是童声独唱《采蘑菇的小姑娘》,主持人又上来了(声音清脆地):“请欣赏童声独唱——《采姑娘的小蘑菇》!”
乙:哈哈!这小蘑菇可真够厉害的!
甲:接下来是笛子独奏《扬鞭赶马运粮忙》,是说农民秋后丰收了,赶着马车运输粮食的欢乐情景。主持人报幕了:“请欣赏独子笛奏——《扬鞭赶马运流氓》!”
乙:啊?这独子是什么呀?还运流氓呢!
甲:最后一个节目是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主持人这回倒很自信,不慌不忙地开口了(充满自信地):“请欣赏新疆民歌《掀起你的头盖骨》!(带动作)”
(乙转身要跑,被甲拦住)甲:相声还没说完呢,你跑什么呀?
乙:我再不走,这脑袋都要没了!
甲乙(一起鞠躬):大家!(下台)
Ⅳ 搞笑相声小品大全
张:我们家是吹牛世家!
王:我们家还是吹牛专业户呢!
张:我们家吹牛不纳税。
王:我们家吹牛还不交钱呢!
张:不是吹,我一出生就会上厕所。
王:爬着去?
张:谁刚出生就会爬呀!
王:那怎么去?
张:床就当厕所了呗!
王:这叫尿床!
张:要说吹牛,我可是没人能比。
王:我不信,你敢不敢在这比一比?
张:在这吹?没问题!
王:要说这饭量大,我一顿饭能吃五碗面条!
张:我一顿饭能吃八斤水饺!
王:哎呀,我发烧了!
张:昨天晚上我也发高烧啦!
王:我高烧六十七度。
张:我高烧九十四度。
王:你也不怕烧死啊!
张:晚上睡觉我手里攥着一把玉米,第二天一看,全成爆米花了!
王:晚上睡觉我盖着一床被子,第二天一看,被子烧了个大窟窿!
张:我比楼高!
王:我头顶天,脚踏地,伸手能抓大飞机!
张:我上嘴唇顶着天,下嘴唇顶着地!
王:那你的脸呢?
张:吹牛的人不要脸了!
王:哎!……
张:还想吹什么?
王:告诉你呀!我这人能耐可大啦!
张:有什么能耐?
王:我这人能用耳朵看书。
张:你没问问我有什么能耐吧?
王:你有什么能耐?
张:我经常用鼻子吃饭。
王:那我能用胳肢窝找矿。
张:我能用嗓子眼发电。
王:我隔着墙能看见人。
张:我隔着你衣服能看见你钱!
王:昨天晚上我请同学吃饭啦!
张:我昨天晚上也请同学吃饭啦!
王:我怎么吹,他怎么吹呀!
张:来吧!
王:吃着吃着坏啦!我把筷子咽下去啦!
张: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勺子咽下去啦!
王: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盘子咬下一块来!
张: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大碗咬下一块来!
王: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那桌子给咬下一块来啦!
张: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咬……我把自己鼻子咬下来啦!
王:啊?你够得着吗?
张:我跷着脚咬的!你管得着吗?
王:像话吗?
张:我在吹牛上有祖传秘方。
王:我能把方的吹成圆的。
张:我能把短的吹成长的。
王:我能把丑的吹成美的。
张:我能把死的吹成活的。
王:嘿,你可太厉害啦。
张:吹呀!
王:我告诉你,我们家是吹牛作坊。
张:我们家是吹牛工厂。
王:我们家是吹牛股份有限公司。
张:我们家是吹牛大托拉司。
王:我们家是世界吹牛中心!哼,看你再怎么吹!
张:我们……我们……你们这中心是我们家吹出来的。
王:咳!比不了,你可真能吹呀
Ⅵ 搞笑对口相声
相声《珍惜时间》
甲:日月如穿梭,光阴快似箭。
乙:呦,你又在这拽呢?
甲:拿你来说吧,今年有11了吧?
乙:都12了。
甲:你瞧瞧一晃儿这么大了。
乙:一晃儿?
甲:这“晃”也是形容时间的词儿。刚生出来这么一点儿,一晃儿3岁进幼儿园,又一晃儿6岁读小学,再一晃儿12,该小学毕业了,你再这么晃几下......
乙:怎么样?
甲:你就没了。
乙:敢情我一辈子净晃晃了。
甲:这个晃,跟刚才讲的箭是同一个意思。
乙:形容日月、光阴。
甲:让你自己说,时间快不快?
乙:太快了。
甲:可我们一些小伙伴不珍惜时间,嫌时间用不了。
乙:还有嫌时间多的?
甲:有个同学,老嫌时间过的慢。你看他那劲头,一天到晚两眼老跟挣不开似的,磨磨蹭蹭耗时间。听不见他说话,一说准是这句话。
乙:说什么呢?
甲:“怎么还不放学呀?”
乙:老盼放学啊?
甲:脾气倒是不错,冲谁都笑:“你这儿干吗呐”?
乙:我学习呢,你干什么呢?
甲:“嘻嘻,不知道。”
乙:作业写完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考试及格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嘿,这也不知道啊!
甲:“嘻――不知道。”
乙:嗨!你这次数学考多少分?
甲:“9分......”
乙:不是不知道啊?
甲:上次考试得10分。
乙:得,又少1分。
甲:你说,要这样发展下去,小学还能毕业吗?
乙:我看,再不珍惜时间,就不能毕业了。
甲:你古语知道的多吗?
乙:知道一些。
甲:有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乙:知道,这是说光阴无价。
甲:大诗人苏轼有句成语:“一刻千金”。
乙:对,一刻钟一千两金子。
甲:时间对谁都是一样的。
乙:非常公平的。
甲:可有人要多得点时间。
乙:从哪儿来?
甲:得去挤。
乙:对。
甲:鲁迅讲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
乙:对,少壮须努力!
甲:一天能多挤一点时间学习。
乙:就要挤时间学习。
甲:一天找半个小时,写上一篇百字短文。
乙:循序渐进,你会练出秀丽的文笔。
甲:一天抽十分钟时间,读一首唐诗。
乙:那......一年能熟读三百首哇。
甲:由此看来,只要善于运用时间,学习也不是难事。
乙:对。
甲:不光如此,珍惜时间就能延长寿命呢!
乙:既然这样,咱俩就别在这磨蹭了,多延长些寿命吧。
甲:好,咱退场吧。
(6)相声爆笑扩展阅读: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
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用笑话、滑稽地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用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多用于讽刺,现也用来歌颂新人新事。按人数分对口相声、单口相声、群口相声、相声剧。
相声的形式共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
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
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
Ⅶ 求一爆笑的相声段子
A: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B:哎,****几天不见,都忙什么呢?
A:你说我呀?我研究古诗呢
B:哦?研究古诗呢?那我考考你,你说古诗是什么呀?
A:古诗啊。。。。他就木乃伊。
B:古诗。。。怎么能是木乃伊呢?
A:你想啊,古人的尸体,他不就是木乃伊吗?
B:嗨,你理解错了,我说的呀,是古代的诗词,不是古人的尸体。
A:那你就说全称得了,我呀,知识都学杂了,不说全称我容易弄错。
B:你那是一瓶子不满,瞎咣当,你那几斤几两我还不清楚啊?
A:你还别不信,我对古诗可有独到的见解。
B:独到的见解?那就给我们大家露一手吧。
A:可以,我给大家背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B:好!接着往下背!
A:下边。。。。嗯,,,什么了?下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停,停,停
A:再就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啊哈哈哈哈。
B: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A:我邓小平理论背的多利索啊?
B:我看你吹牛挺利索。
A:其实啊,我研究的是诗人,而不是诗句。
B:诗人有什么好研究的啊?
A:那我问你!你说屈原是干什么工作的?
B:屈原啊?这我还真不知道。
A:还诗人有什么好研究的,我告诉你这是学问,学着点吧。
B:别废话。
A:屈原,据我推断,他是地理学家。
B:屈原是地理学家?
A:我问你,他写的抒情长诗《离骚》是怎么一回事啊?
B:那不是诗人离开家乡所发的牢骚吗?
A:对了,诗中写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对,是这词,没错。
A:他的意思就是说:楚国的地形很复杂,修条路很难,想修路来找我。
B:竟扯淡。
A:下面来到三国时期。
B:又跑道三国去了。
A:你说曹操是做什么工作的?
B:曹操啊,这你难不倒我,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A:错
B:错?不可能!
A:曹操是数学家
B:曹操改行当数学老师了?
A:短歌行当中写了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就是说我的一生离不开几何,上中学我们就学习数学几何了,所以说他是数学家。
B: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A:再说曹植,你说曹植是干什么的?
B:这我还真不知道。
A:曹植是美食家。
B:曹植,美食家?
A:七步诗中说了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B:对呀,这不是说兄弟骨肉相残的吗?
A:你想啊,真正的意思就是说:煮豆子,想好吃,就得用豆萁来煮。
B:照你这么说,曹植还挺馋?
A:那可不?下面来到宋朝。
B: 跑的可够快的。
A:你说苏轼是干什么的吧?
B: 苏轼,我还是不说了,说了也是错,你说吧。
A: 是天文学家。
B:怎么把苏轼给弄天上去了?
A:水调歌头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就是苏轼对月相理解的很透彻,所以他是天文学家。
B:没看出来,你还挺有能耐
A:那是啊,这回你服了吧
B:不服
A:怎么又不服?
B:那呀,都是你想好的,要看你有没有能耐呀,得我考你几个
A:可以,你随便考,
B:考你个高难的,你说…..李清照是干什么的?
A:据我推断,李清照是空想家。
B:空想家?
A:如梦令中写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你说她连自己回家的道都找不到,她寻思啥呢她?
B:照你这么说我也会了,你考我一个。
A:可以,考你个高难的,你说明朝的于谦是干什么的?
B:于谦啊。。。。。对,是建筑学家。
A:这怎么说?
B:诗中写到:千锤完造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A: 粉身碎骨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就这几句吗?
B:对啊,就这几句,就突出了石灰这种建材,即耐用,又耐热,所以,我说他是建筑学家。
A:没看出来你小子倒学的挺快,再考我一个。
B:好,考你。。。。郑板桥是干什么的?
A:郑板桥。。。。植物学家。
B:植物学家都上来了?怎么讲?
A:竹石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面介绍了竹子这种植物的生活习性,所以他就是植物学家。
B:服了,服了
A:这回你服了吧
B:但光我一人服了不行啊,得让大家都服你啊。
A:所以我把这项研究发表了
B:都发表了?
A:发表后,我被一个研究机构聘请了。
B:哪儿啊?
A:你猜猜,是个国家正式机构
B:中国历史研究所?
A:不对
B:那哪儿啊?
A:精神病院
B:疯子啊?!
A:正如诗中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你这是?
A:忽然一个疯子来,千人万人乐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