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艺术美育
㈠ 美术教育与美育,艺术教育有着怎样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也叫艺术美育。学校的美育可分为:校园美育、学科美育、艺术美育,美术教育所属的艺术教育就是艺术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具有综合高雅文化艺术素养的文明人、文化人。
㈡ 作为一名美育老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
所谓大美育观就是强调美育、智育、体育的高度统一。作为一种新的美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大美育观强调认知与审美高度结合,对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创造性,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意义重大。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实施美育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效。任何研究离开了广泛的实践和参与,再好的理论也只是一句空话。美育理论研究的空前繁盛理应为美育实践带来丰富多彩,然而理论工作者对于教师的美育实践缺乏一定的指导。教师自身美育能力有限,又缺乏对美育理论的重视,这就造成了美育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培养教师的美育能力成为美育教育实施的当务之急。
首先,更新美育理念,以新的理念来提高教师美育能力。轰轰烈烈的大美育理论研究成果和大美育实践热潮中,相当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美育教育能力问题。教师的美育观念直接制约着学校美育教育的实践。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美育观念,深化对美育的认识和理解。
大美育观把美育实施的主体从狭小的群体扩大到了包括德、智、体、艺术美育教师对等在内的所有学科教师。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美育不仅仅只是艺术的教育,更是教育的艺术。它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想全面贯彻实施大美育教育的思想,必须把审美教育、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对美育理论和观念有了深层次理解后,才能更好的指导美育实践。
其次,提升自身审美素质以增强美育能力。良好的审美素质,是教师实施美育实践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审美素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审美意识的体现,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知识,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情境,美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先提升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以美育人。教师应该多创造条件进行审美实践活动,经常性的参加博物馆、美术馆,阅读经典的艺术是教程;利用节假日游览名山大川,欣赏自然美;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提高审美情趣。多读书,读好书,无论是文学,美术还是音乐体育等,只有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们进行美的实践,增强美育成效。
再次,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美点。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美育观涵盖了学校教育学科的各个方面。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美点。教师要进行美育教育,就要擅长挖掘本学科教材的美点,引起学生兴趣,很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之中。例如,语文课就蕴藏着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它涵盖了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领略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等。思想品德就蕴藏着政治美、道德美和思想美。模范的故事,英雄的事迹,幸福的生活是社会美;山青水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是自然之美;感人的诗歌,绚丽的图画,动听的音符是艺术之美。不同的学科中孕育着不同的美,要想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这些,就依赖于教师的美育能力。善于挖掘,善于发现,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在美育中成长。
最后,不断美化自己的人格,提高美育能力。一个有着较高的美育能力的教师,必然具有美的师德。他会在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展现着美的风范,以身作则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或许他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能画漂亮的简笔画,能用最精妙的语言表达最真切的含义。他能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并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他不会用分数来责罚学生,不会在学生面前随意叼起烟卷,不会浓妆艳抹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更不会因为学生顽劣的恶作剧而私下刻意刁难。他会耐心的为学生指点迷津,娓娓讲述。他的课堂生动活泼,高潮迭起。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个教师具有了如此高尚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感染熏陶着学生。所以,教师只有不断美化自己的人格,才是提高美育能力的基石。
美育最根本的是培育学生丰满的人格和纯净的心灵,要使学生在教育的情境中感受美所带来的心灵的愉悦与舒展,培养学生高雅的趣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美育能力尤为重要。以大美育观为指导核心,如何提高教师的美育能力这一课题还需不断的思考与实践。
㈢ 美育与审美教育或艺术教育是一回事吗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也叫艺术版美育。学校的美育可权分为:校园美育、学科美育、艺术美育,美术教育所属的艺术教育就是艺术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具有综合高雅文化艺术素养的文明人、文化人。
㈣ 美育的目的是什么美育的特点有哪些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特点:
一、美和审美的形象性特征,决定着美育首先是一种形象的教育。
美育通过美的事物的形象去实现教育目的,凭借生动具体的形象,带有感情色彩地揭示了事物的审美特征和规律,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能力发生预期的变化。
二、美育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
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
三、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蔡元培认为纯粹的美育,能陶养人们的感情,使人有高尚纯洁的习惯,使人超越人我之见,渐灭自私自利之心。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们的趣味和情操,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剧本艺术美育扩展阅读
我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
一、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养学生对社会美的正确观点和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等。
二、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㈤ 美育主要是什么
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4页)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 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美育的内容:
艺术美: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
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
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
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
中小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
㈥ 蔡元培提倡的美育是艺术美育哲学美育超美育社会美育
蔡元培在中国首倡“美育”,并一生以此劝导国人,虽屡有挫折,但终身不渝。他对于美育的译介和呼吁,包含着他对于国家危亡、文化没落进行挽救的努力,有着深刻的创见和持久的影响力。陈望道先生在《美学纲要》一书中对此总结道:“美学底历史很短,不过才产生了一百多年;中国之有美学,实以蔡元培先生提倡为最早。中国人素讲智、德、体三育;近人更倡群育、美育,而并称为五育。美育即蔡元培先生所主倡。”
蔡元培对自己首倡“美育”颇为得意。他写道:“美育的名词,是民国元年我从德文的?sthetische Erziehung译出,为从前所未有。在古代说音乐的,说文学的,说书画的,都说他们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就是美育的意义,不过范围较小,教育家亦未曾作普及的计划。最近二十五年,受欧洲美术教育的影响,始着手于各方面的建设,虽成绩不甚昭著,而美育一名词,已与智育、德育、体育等,同为教育家所注意,这不能不算是二十五年的特色。”(《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在“五四”激荡的社会风潮中,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提醒人们“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在革命时代提倡一种“超越利害的兴趣,融合一种画分人我的僻见,保持一种永久平和的心境”。(《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这种提法,在当时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
蔡元培对于美育的倡导,出于两方面的基本考虑。其一,蔡元培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把近代西方文化概括为“科学”和“美术”(即“美学”)。比如,他在1917年1月1日发表的著名演说《我之欧战观》中,把欧洲诸强强盛之原因归结为“科学”与“美术”之发达。他对于科学在当时世界中的统治地位有充分的认识,认为当今为“科学万能时代”。他一直把科学的推广、教育作为重要的目标。同时,他也认识到了科学作用的局限性,指出为文化的健全发展,在提倡科学的同时,必须提倡“美术”。其二,源于蔡元培的教育救国理念。蔡元培认为:“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蔡元培对于“美育”的倡导,并不只是从学科角度进行研究,他着眼的其实是更为根本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拯救之道。在他看来,这是扭转中国贫弱受欺现状的道路之一。
蔡元培对美育思想曾有详尽的论述。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他把世界分为现象界和实体界。在他看来,新教育方针中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是属于现象界的教育,目的是满足于政治上的要求。但“人不能有生而无死。现世之幸福,临死而消灭。人而仅仅以临死消灭之幸福为鹄的,则所谓人生者有何等价值乎?”人不能仅仅去追求现象界的相对和短暂的价值,应该从现象界达及实体界,追求超越性的价值。他认为,从现象世界走向实体世界,是由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包含有多个部分,不可能每一部分都有这种跨越现象和实体世界的能力(如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体育等)。教育对两个世界的连接,实依靠于美育。美育即美感教育。“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而美感何以有此功能呢?这是由美感的特点决定的。在这里,蔡元培再一次借用了康德的说法,认为美感有四个特点:超脱、普遍、有则、必然。他认为,人类共同之最高目的,不外乎人道主义,而人道主义的最大阻力,是人的专己性。而美感具有超脱和普遍的特性,实为专己性之良药。“人既脱落一切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而为浑然之美感,则即所谓与造物为友,而已接触于实体世界之观念矣。”至此,蔡元培揭示出了美育的最终价值,我们也由此清楚了他大力提倡美育的良苦用心。
从思想来源上说,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吾国古代教育,用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实,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之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其后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谈、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殆无不在于非正式教育中行其美育之作用。”(《美育》)蔡元培对西学深有造诣,又对传统学术有精深理解,使得他的美育概念并非仅是西方术语的简单译介,他在完成这一命题的同时,也在联结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
方文化的尝试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美国汉学家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认为,中国近代以来的内忧外患造成了民族主义的兴起,这一思潮对中国思想家提出了两项无法调和的要求:“它既应对中国的过去怀有特殊的同情,但同时又必须以一种客观的批判态度反省中国的过去。能满足这两项要求的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将西方和中国所能提供的精华结合起来。”蔡元培就是能够“择东西之精华而取之”的中国思想家的代表,他的美育思想就是这种结合的主要表现。
美育在1912年蔡元培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首次被定为基本教育方针。之后,虽然被1912年的临时教育会议和1915年袁世凯的“特定教育纲要”所取消,但美育在人们思想和教育活动中的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美育被确立为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一,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㈦ 如何做好一名编导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编导全称是广播电视编导,也有高校开设文艺编导、网络编导和影视编导等方向。一般来说,电视编导偏重电视新闻和纪录片,文艺编导偏重综艺节目和活动策划。编导专业作为艺术类的一部分,属于传媒影视类。
一、创作前期的任务
前期编导工作包括几项基本内容:
1、选题:作为编导,题材选择正确是成功的一半。一般选题主要基于这几点:第一,时代要求;第二,观众兴趣;第三,本电视机构的经济技术条件;第四,如在栏目中播出,要考虑栏目定位、对象性和栏目基调。
2、构思、确定拍摄方案:在对所选题材进行了解或前期采访的基础上,编导要对选题作深入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确定主题、表现方式及基本结构,制定拍摄提纲。
3、拍摄前的准备:拍摄前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拍摄能否顺利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筹建电视摄制组,进行合理而严密的分工;(2)对拍摄对象及场地、环境等的了解、勘察。(3)拍摄设备、器材的准备。
二、拍摄采访中的任务
拍摄采访是电视创作中获取影像和声音材料的最重要环节。编导在此期间一要对外联系,落实拍摄地点、时间等具体事项;二要对内统筹安排拍摄进程、采访事宜;三要在拍摄现场进行场面调度、安排或指挥拍摄、指导现场采访。发现问题,及时决断、处理;四,有时编导身兼摄像、切换导演或主持人,这时要注意兼顾全局。
三、编辑制作后期的任务
后期编制是编导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在此期间编导的主要工作是:(1)对文字稿的审查、定夺;(2)向剪辑人员阐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要求;(3)指导电视片的剪辑工作,把握作品画面和声音的表情达意、节奏、风格;(4)特技、字幕等技术手段的使用;(5)认真全面地把关、检查。
编导是一个大的总称,在考试的时候会细分为:
编导类(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影视编导、网络编导、电影学、电影评论。
戏文类(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
摄制类(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图片摄影、电视摄影、照明艺术、航空摄影、电视节目制作、电影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像等)。
制片类(制片与市场、影视制片、演出制作、国际文化交流、影视策划与制片、院线管理、媒体创意)。
史论类(艺术史论、美术学、设计学)。
可从事的职业:
全国近千家电视台及节目制作公司;全国上万家各类广告公关公司;各行政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企宣部门、广告部门;全国数千家娱乐媒体娱乐记者、编辑需求;全国各著名网站策划与文稿工作需求;各动漫公司网络游戏公司技术人才和编导人才需求;各电视台、演艺经纪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影视发行公司;跨国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电影院发行、经纪、制片、企宣等管理人才需求。
㈧ 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
指通过艺术教育的手段所实施的美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1)艺术美育所内凭借的手段是不同容于自然美与社会美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具体地表现在艺术品上,而艺术品本身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美的物化形态。艺术通过艺术家灵悟的眼光,把现实中朦胧含混、不甚显露的美发掘出来,帮助人认清什么是真正的美和丑。可以说,艺术美是人类高尚情感的结晶,它比自然美与社会美具有更高的美的层次。(2)艺术美育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神奇魅力和巨大的感情力量。这是因为艺术品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高度统一的特点,在具体的、个别的、可感的形象性之中,渗透着作家的强烈情感,较之一般的生活形象更易对人们产生巨大的情感激动效果。(3)艺术美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具有娱耳悦目,怡情养性的功能。它能使人们在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过程中既得到理智的满足和情感的陶冶,又得到创造的愉悦,从而在自愿的审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