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剧本
Ⅰ 如何用三字经或弟子规的部分内容编个剧本
三字经的内容涉及广泛,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堪称“蒙学之冠”;弟子规内容较单一,主要讲为人处事的的一些行为规范。
Ⅱ 十分钟左右,贴近生活,诚信为主题的校园课本剧剧本,拜托…………
《早》 ——课本剧剧本
第一幕 对课
时间:深冬的一天
地点:三味书屋
人物:鲁、生7名、寿
背景声音: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幕启〕(读书的场面,寿背着手巡视)
寿:(拍一下戒尺)读书声止)复习一下昨天的功课, XX背《论语》两则。
生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习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寿:你也背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寿:背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对课,XXX,风对什么?
生2: 风对雨
寿:绿树对什么?
生2:绿树对红花。
寿:不错,你也对对。笔墨纸砚对——
生3:笔墨纸砚对琴棋书画。
寿:雪里白梅对——
生3:雪里白梅对风中绿竹。
寿:嗯;不错,不错,今天我想了个绝妙的上联给你们对对。
众生:先生上联是什么呀!
寿:(得意地)这上联,听好了:上联是“独角兽”。
生4:(与鲁迅对面,低着头,皱着眉)樟寿。先生怎么出这样的对子呀?哎,你说这“独角兽”对什么呀?
鲁:(边描绣像边漫不经心)你就对个“四眼狗吧”。
生4:四眼狗,(迫不及待地)先生,先生,我来对?
寿:(惊讶地,满心期待地)你?对对看。
生4:(大声地,得意地):“独角兽”对—— 生齐:对什么呀?
生4:“独角兽”对“四眼狗”。(手指寿)
生齐:(大笑不止)
寿:(勃然大怒摸摸眼镜,用戒尺给了他一屁股)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众生:(又大笑)
生4:(讨饶,委屈地)是樟寿教我的。
寿:哦!(脸一沉转向鲁迅)樟寿,
鲁:(歉意地)我是和他开玩笑。
寿:(满脸愠色)你说应该对什么?
鲁:(稍加思索)“独角兽”对比目鱼。
寿:(先不解)比目鱼?(后喜出望外)妙,妙啊!“独角”表示单数,但“独”又不是数字,比目,同样不是数字却有“成双的意思”;“兽”和“鱼”都是动物。真是妙对啊,看来还是樟寿聪明啊。
寿:(回头对生4)樟寿书读得多,见识就广。你还记得“三味书屋”名字的含意吗?
生4:(面有难色)“三味”就是把书比作蔬菜、点心,还有…还有五谷。读书就像人离不开吃饭一样,要每天读书,做学问。
寿:嗯,你们都要像樟寿那样做学问,应该博览群书,才能见多识广。好,玩去吧。
众生:噢,玩去了。(退下)
第二幕 赏 梅
时间:深冬的早晨
地点:三味书屋后园
人物:师生
寿:(在幕前转了一圈,不满地皱皱眉头,大声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
幕后生5:先生,后园的梅花开了,我们在赏梅呢!
寿:(从一侧下。)
〔幕启〕:(学生围着梅花,指指点点)(寿从一侧上)
生6:先生,先生,快来看啊,好漂亮的梅花呀!
寿:(诗兴大发状)好一树蜡梅!有诗赞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是好花呀,你们也来说说这梅花的好处。
生1:这梅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颜色真美。
生3:梅花的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
生4:(抢着说)还像玉石雕成的。
生5:花朵小巧玲珑,样子很可爱。
寿:是啊,真有点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韵致啊!
生6:这梅花,不像桂花那样浓郁,也不像茉莉那样清淡,她的幽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
寿:是啊!梅飘香而送暖,你们知道梅花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生沉思)
鲁:梅花是开得最早的花,在冰雪还未消融时她就把春天的消息报告给人们。
寿:是啊,梅花的确开得很早,从小寒开始它就开放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语重心长地)你们都要记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学习梅花,珍惜时间哪。
鲁:我们一定记住先生的话,学梅花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众生:学梅花,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寿:(赞赏地点点头)嗯,把你们学过的写梅花的诗词背背看。
生1:《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2:《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生3:《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众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寿:回屋读书去吧。
生:噢,回屋读书去喽。
(鲁独自在梅花前沉思)
(幕落)背景声音: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第三幕 买药
时间:早上
地点:绍兴老街上
人物:鲁、当铺掌柜的、药铺先生
背景声音:(咳嗽)孩子她妈…(另一声音)娘,爹又吐血了!
〔幕前〕母:唉,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家里只剩下这件没穿过的皮袄了,我得赶紧去当了买药。
鲁:(鲁背着书包去上学,停住脚步,拉住母亲)娘,我替你去吧。
母 :你还要读书呢,还是我去吧。
鲁:没事的,我跑快点。
母:孩子,难为你了,小心点。
鲁:我知道了。(一路匆匆,来到当铺)
鲁:(尽力向柜台举起包袱)掌柜的,请您快给我把这件皮袄当了吧,我父亲等着这钱买药呢!
掌:(翻看,不屑一顾地)虫蛀鼠咬,白领无毛,破皮袄一件,值钱十三文。
鲁:掌柜的,这件皮袄还没穿过呢!求您多给几个钱吧。
掌:(假惺惺地)看在你小孩可怜的份上,我就多给你几个吧。(幸灾乐祸地)唉,想当初周家也是个大户人家,就这样败落了,哼哼,可惜了呀。(随手丢下几块铜板,散落在地)
鲁:(接过几块铜板,又从地上拣起一块)多谢掌柜。(鲁又急急匆匆,奔向药铺)
鲁:先生您早,请您给我父亲开几副好药吧。
先生:(惊讶地)今天怎么让樟寿来了?
鲁:我娘要照顾我父亲,走不开。
先生:唉,你父亲一病不起,已卧床好长时间了,就是再多的家产,也不够坐吃山空啊,再加上这病,都消耗空了。
鲁迅:请您给我父亲开药吧,我还要去上学呢,
先生:好,好,好,这就给你开,唉,真难为这孩子了!
(鲁拎着中药,急匆匆地往家里赶)
先生:(感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鲁:抬头看看天,哎呀!太阳这么高了,我快迟到了!
生3:(路遇樟寿)樟寿,一起去上学吧。
鲁:哎,你先去,我马上就来,
生3:好,我先走了。
鲁:(鲁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娘,这是爹的药。我去上学了。
妈:你还没吃早饭呢,
鲁:没事的,明天我还帮爹去买药。
妈:(着急)哎——这孩子…(叹叹气,摇摇头下)
第四幕 早
时间:早晨
地点:三味书屋
〔幕后〕(生读书:赵钱孙李……)
寿:(老师向外张望,不解)哎,这孩子学习一向刻苦,从来都不迟到,今天怎么还没来。
生2:先生,我来的时候,看见樟寿背着书包在街上呢,
寿:(皱皱眉)这孩子怎么也贪玩起来了?
鲁:(气喘吁吁)先生,我…来…来迟了。
寿:今天为什么迟到?
鲁:我…我…生3:先生,樟寿是替父亲抓药的。
寿:(不悦地)嗯
生3:(伸伸舌头,赶紧闭嘴)
寿:(一脸严肃,瞪着眼审视片刻,严厉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要记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要像梅花一样珍惜时间。以后要早到。
鲁:(鞠了一躬,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座位)
鲁:(坐在座位上,想了一会儿,拿起小刀,在桌上轻轻地刻了起来)
寿:(慢慢踱过去,满意地点点头)
画外音响起: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众生: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幕落]
Ⅲ 三字经话剧剧本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扌卑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佑集》十五卷。
Ⅳ 关于读书的相声或者剧本
乙:咋啦? 甲:考试呗! 乙:没考好? 甲:(悲伤)嗯,都怪老师缺德。 乙:(惊讶)缺德? 甲:对。就拿数学来说吧,这么重要的考试,你倒把题目出得简单点儿啊!他倒好,尽挑我不会的出,这不时存心和我为难吗?那么大的红灯笼挂着,多不雅观啊! 乙:去你的吧,嫌难看,自己上课认真着点。 甲:(委屈并抽咽一下)还有呢!英语考试,填空题一分一个,可我明明写对了三个,老师却偏不给我分。 乙:不会吧?老师工作都是挺认真的。那三个是什么题目? 甲:这你就别问了。 乙:(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吧,我替你作主。 甲: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乙:呸!填对一百个也没分。 甲:(连忙)别急,这个不算的话,还有呢! 乙:还有啥? 甲:老师不是说过吗?这写作文时要多用成语,分数才高吗? 乙:(点了点头)对啊,这没错。 甲:可是这次语文考试的做文章是要写游记,我用了好多成语的,可是老师把我的分数全扣光了,呜呜呜 乙:(?)啥作文,说来听听。 甲:(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他的眼泪就要“破堤而出”了)好,你要为我作主啊!“周末,爸爸妈妈特地带我们到动物园玩……” 乙:这文章好啊,开头点题,继续 甲:(擦掉鼻涕)“按照惯例,我们早晨喜欢吃地瓜粥.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没想到那些种在阳台上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得自食其果……” 乙:(目瞪口呆)这哪跟哪呀? 甲:还有呢!“出门前,我那徐娘半老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后英俊得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让人退避三舍.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画虎类犬地打扮得艳光四射,趾高气扬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者多到草木皆兵,害得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到处广播,终于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困兽犹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地挤到猴子栅栏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乙:得了,得了,别读了,就你这作文,还想得分呢! 甲:(悲哀)连你也这样说? 乙:成语哪能让你这样用,上课认真地上吧! 甲:(委屈状)我很认真的,上课时,我认真到同桌的一言一行我还记忆犹新.记得那是数学可时,老师问:“统计是一门很有用的知识,我们学习统计,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啊?”我同桌曰:”没有蛀牙!”还有我依稀记得那次老师大骂值日生不擦黑板,同桌说:“谁污染,谁治理!” 乙:上课是听老师的,谁叫你去注意你同桌的一言一行? 甲:…… 乙:说了这么多,你的语文成绩是多少? 甲:马有失蹄时,人有失手处 乙:少废话,几分? 甲:……(含糊不清) 乙:几分 甲:…… 乙:大声点! 甲:(急了)!60还差2分嘛 乙:哎,看来我们学习都有问题. 甲:对,(握住乙的手)来,让我们共同努力. 乙:共同进步 甲:做学习的比翼鸟 乙:生活中的连理枝 甲:身有彩凤双飞燕 乙:心有灵犀一点通 甲:(感觉不对劲)这挨得上吗?
《百家姓》
演员:大兵、奇志
甲:过来过来过来,叫什么名字啊?
乙:嘿嘿嘿……嘿嘿嘿嘿……我叫记不住
甲:考考你啊,这是几呀?(伸出一个指头)
乙:油条。
甲:这是几呀?(伸出二个指头)
乙:两根油条。
甲:这是几呀?(伸出五个指头)
乙:一把油条。
甲:你就认识个油条,认真读书。会不会念百家姓啊?
乙:百家姓?什么是百家姓?
甲:一看你就是不知道,跟我念:赵钱孙李。
乙:赵钱孙李。 (慢慢说中……)
甲:赵钱孙李。
乙:赵钱孙李,老师,我脑袋晕。(慢慢说中……摇头晃脑中……)
甲:你换一个方向转。下面是周吴郑王。
乙:周吴郑王。(慢慢说中……)
甲:周吴郑王。
乙:周吴郑王。老师,我眼睛发黑…… (慢慢说中……把黑圆圈放在眼睛前中……)
甲:别打岔,上面是什么啊?
乙:上面?上面是房顶啊。 (抬头中……)
甲:连房顶都出来了。
甲:赵钱孙李。
甲:下面呢?
乙:哦对,赵钱孙李。(慢慢说中……)
乙:下面?又忘了。
甲:我刚教你的。
乙:啊。我刚忘的。
甲:一块读。
乙:一块都忘了。
甲:赵钱孙李。(生气)
乙:哦对,赵孙李。 (慢慢说中……)
甲:钱呢?
乙:钱?都花了。
甲:干什么花了?
乙:买油条吃了。
甲:你到能吃啊。
甲:我给你讲解一次啊,加深你的印象。赵钱孙李,赵就是赵老师。看见没有?我,赵老师。
乙:哦。我,赵老师。
甲:我是赵老师!(再次生气)
乙:我是赵老师。
甲:你是赵老师?
乙:哎,我是赵老师。
甲:你不蠢嘛。钱,钱就是交学钱。
乙:哦,交钱。哎,交过一次了。怎么又要交啊?你是骗钱的吧?
甲:懒得理你,继续啊。孙,就是小孙子。李,就是不讲礼。周五朕王。周,就是皮蛋粥。吴,就是无事生非,无法无天。郑,就是不正经。王,就是兽中之王。
乙:哦,就是大老虎吧?
甲:随你怎么说。明白了吧?
乙:明白了。
甲:能讲么?
乙:讲是能讲,(迟疑3秒左右中……)老师我不能顺着讲,我只能到过来讲。
甲:那你到过来讲。
乙:到过来就是:大老虎,不正经,无法无天皮蛋粥。小孙子,不讲理。骗钱的是赵老师。嘿嘿嘿嘿……(最后一句指着甲说中……)
(5)三字经剧本扩展阅读:
小品这个艺术形式是春节联欢晚会所诞生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陈佩斯、朱时茂所表演的小品《吃面条》为春晚历史上的第一个小品,从此,陈佩斯和朱时茂开创了中国小品的先河,堪称一绝。
当代小品通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近20年的推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个艺术形式。
小品与相声不同,前者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后者则是中国传统艺术。小品和相声在表现形式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小品开始后演员可以随意走动但相声却不然,但是相声却可以通过语气、固定位置的肢体语言表达笑料。
Ⅵ 相声《精卫填海》剧本
这个相声应该叫”满腹经纶“。台词见分割线下
++++++++++++++++++++++快乐的分割线++++++++++++++++++++++++++++++++++++++++
苗阜:说实话我这个心中非常的上下 王声:对 苗阜:作为一名 王声:等一下 等一次 苗老师 苗阜:怎么了 王声:您心情非常的 苗阜:上下不安啊 王声:您是不是想说忐忑不安 苗阜:啊 对对对 您见谅 王声:忐忑 苗阜:一上来就丢这个丑,我这个文化造旨实在.. 王声:造诣!文化造诣, 苗阜:好好好 王声:您能用这种词用这种词,不能用这种词,最好说大白话 苗阜:对对对。这点来说我跟我身边这位王声老师,说实话是比不了的 王声:不敢不敢 苗阜:王声老师人家是正经的大学毕业生 王声:我还正经的苗阜:你不像我,小学三年级以后我就函授了,我这个.. 王声:谁给你寄那教材去 苗阜:这不是自谦说的吗? 王声:你不要这么说话 苗阜:王声老师毕业于陕西吃饭大学,在陕西吃饭大学这几年... 王声:我又改饭桶了? 苗阜:不是,您那学校是... 王声:陕西师范大学 苗阜:对对对,陕西师范大学,当年文学院的高材生 王声:不敢 苗阜:学的进口挖掘机修理,这多少年了呀这是 王声:您会聊天不会呀 苗阜:怎么了 王声:哼,怎么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我学进口挖掘机修理,我怎么不上蓝翔技校呢? 苗阜:我..我没有上过大学王声:那您问呐 苗阜:您多恕罪,多赎罪 王声:还恕罪我 苗阜:我没有上过大学的经历,但是我听说王老师,当年可是文学院四大才子 王声:没我 苗阜:他行九 王声:我行九 苗阜:当时就是一打听都知道这事儿 王声:别 别 别四大才子了 苗阜:啊? 王声:我连八大金刚都不是苗阜:怎么八大金刚都不是? 王声:我是个老九啊 苗阜:您不是按三五七九这么排的吗?老大就是老三,老二就是老五,老三 老七 你 老九 王声:文学院排序排出等差数列来了? 苗阜:这说明您文武双全啊王声:没听说过 苗阜:我现在说实话,得补充自己的精力,因为人家是满腹经纶,我们又是一对搭档,这说不好说实话,我这心里也是那么的上 忐忑。得跟人家搭到一起来,我最近也开始看书了 王声:哦? 苗阜:现在可以说我是,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王声:你又饿了是怎么着了?要拿一卷子吃着 王声:手不释卷 苗阜:手不释卷,各种中外名著,好家伙天天拿着看, 王声:都看吗? 苗阜:昂,什么《名侦探柯南》、《海贼王》、 王声:切 苗阜:天天拿到手里看 王声:你加一本《七龙珠》,加一本《圣斗士》,这叫四大名著知道吗? 苗阜:怎么回事呀王声:哪儿有看漫画的这个 苗阜:我是想养成我看书的习惯, 王声:先? 苗阜:先用漫画把我给勾引住 王声:培养住 苗阜:培养住 王声:书不能勾引你 苗阜:四大名著咱不是也看吗? 王声:哦? 苗阜:刚才你说那个,咱也得好好看 王声:是吗? 苗阜:因为咱们这个,说实话小时候 咱80后嘛 王声:谁?您刚才说了一个年龄档次 苗阜:我?80后啊 王声:您这是算是做旧吗这个算 苗阜:我这是着急了一点你知道吗? 王声:长成这样还80后呢 苗阜:小时候看那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 王声:这个倒有 苗阜:尤其是《西游记》,一到寒暑假打开电视就看这个 王声:多 苗阜:《西游记》 孙悟空 王声:是是是 苗阜:登登登...猴上去了,登登登...猴上去了,登登登... 王声:您让猴儿歇会,好吗? 苗阜:印象深刻 王声:蹦三回了都 苗阜:我就喜欢看这个,到现在主题曲,那是记忆犹新呐 王声:张嘴就唱 苗阜: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御弟哥哥、御弟哥哥,御弟哥哥,给老娘乐一个 王声:哎 苗阜:干吗了就不理我了 王声:这是西游记主题曲? 苗阜:昂 王声:我都替你臊得慌知道吗我都 苗阜:怎么着了 王声:你看了25集的女儿国 苗阜:可能这一集这个印象比较深刻吧 王声:主题曲你牵着马我挑着担 苗阜:哦~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还有好多呢 王声:还有? 苗阜:比如说,水壶传。 水壶传我也爱看 王声:水壶传您都看过呀 苗阜:一百零八个大水壶嘛 王声:哎哟,这得多大一个锅炉房啊 苗阜:人都是英雄好汉,什么锅炉房 王声:英雄好汉有叫水壶的吗? 苗阜:有那本书啊 王声:《水浒》 苗阜:《水浒》 王声:梁山伯 苗阜:和祝英台嘛 王声:这我知道 苗阜:你也说聊斋,我也... 王声:行行行,梁山伯跟祝英是另一个故事 苗阜:你刚才说的梁山 王声:水泊梁山 苗阜:宋江有吧 王声:对对对 苗阜:扈三娘 王声:有 苗阜:化蝶了嘛 王声:哎呀 苗阜:这我看过这个,你也说聊斋,我也 王声:别说聊斋了 苗阜:怎么得了 王声:化蝶得有祝英台 苗阜:那到底有没有 王声: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了 苗阜:我这可能看得少 王声:宋江跟扈三娘不化蝶 苗阜:反正就一百零八将 王声:对对对 苗阜:一百零八将 后来我不看了 王声:不看了? 苗阜:老打架 王声:嘿 苗阜:老打架有什么意思呢 王声:您看的哪不打架的呀 苗阜:您比如说看那个斗智斗勇的 王声:什么呀 苗阜:三国 王声:这是 苗阜:《三国演义》经典 魏蜀吴多好 看这个尤其是我看军师 王声:谋士 苗阜:谋士人家斗智斗勇啊 王声:对 苗阜:尤其里边那几个谋士 王声:哪几个? 苗阜:我最喜欢那三个 王声:三位呀 苗阜:诸葛亮 头一个。孔明 卧龙我最喜欢都特别聪明。草船借箭、三打祝家庄、四探无底洞 王声:三打祝家庄?把祝英台救出来化蝶去了是吧 这是 苗阜:怎么又化蝶了 王声:这都是什么回目您背这都是?我再告诉您一遍 苗阜:斗智.. 王声:您记住,这三没法在一块斗智斗勇 苗阜:为什么呐 王声:这三共是一个人 苗阜:他不斗吗? 王声:没法斗,一个人怎么斗 苗阜:我认为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管得着吗? 王声:您不用看书了,您都悟透了您都 苗阜:再说了,以我这个形象,我这个气质,我能看那些老打打杀杀的事儿吗? 王声:您得看点考古资料是吧这是,好把自己刨出来 苗阜:我最爱看的是才子佳人的东西 王声:哎哟黑,你别恶心着我苗阜: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王声:就你这模样还才子佳人呢苗阜:我最喜欢看的 王声:什么书 苗阜:金陵 王声:十二钗 苗阜:对,《金陵十二钗》也叫《红楼梦》 王声:说不出旁的来 苗阜:太好了,看这《红楼梦》 王声:哎 苗阜:里面那曹雪芹多好 王声:这是作者,不在书里头,你就看一扉页是吧,曹雪芹,书合上了 苗阜:我哪就光看个扉页 王声:什么玩意呀这 苗阜:曹雪芹我喜欢这个人呐 王声:嗯 苗阜:作者,好家伙,原来年轻的时候,家里特别的富有 王声:是 苗阜:后来家道中落 王声:诶? 苗阜:晚年只能靠卖书,卖雪里红 芹菜勉强度日 王声:等等... 苗阜:后来流传泥人张,雪琴曹... 王声:卖雪里红 芹菜?您是从哪看出来的 苗阜:雪琴曹嘛,雪里红 芹菜。他得生活嘛,知道吧 王声:叫曹雪芹就归了小商贩了是吧 这就 苗阜:我这么琢磨 着王声:您没看过这书,压根儿就没看 苗阜:我怎么没看过王声:您这记不清楚 苗阜:里面有一阙词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王声:一阙词? 苗阜:《枉凝眉》有没有 王声:这您刚才提过,电视剧改编主题曲用它 苗阜:对 王声:对了 苗阜:谱上曲多好听 王声:嗯 苗阜:而且唱之前还有四句定场诗 王声:那叫定场诗吗那叫 就是念四句诗 苗阜:特别好听 王声:嗯 苗阜:朗诵腔念出来 王声:朗诵腔? 苗阜:感觉特别好 王声:您能念念吗? 苗阜:那啥那啥啥 那啥那啥啥 那啥那啥啥 那啥那啥啥 王声:好 苗阜:惭愧 惭愧 惭愧 王声:您这个诗包罗万象啊 苗阜:啊 王声:充满了想象力 苗阜:想啥有啥 王声:您 您 您到底 我 您小时看 苗阜:我主要让你看这个朗诵腔王声:光有腔没有字是吧这个 苗阜:咱主要讲不是《枉凝眉》吗王声:《枉凝眉》有字吗 苗阜:有字啊 唱出来好听极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王声:可算对了一会)一个是美玉无瑕 (写的多美)一个挑着担 还有一个牵着马 王声:去去去 苗阜:不是 你老推我干什么你这人 王声:我实在忍受不了了 苗阜:怎么了 王声:这是《枉凝眉》头里宝玉黛玉 后头八戒沙僧 苗阜:就不能跟两书童吗 王声:没有这词啊压根就 苗阜:不是你刚告诉我牵着马挑着担吗 王声:不 你又想起来了是吧 苗阜:我不是最近刚刚看这些书吗 王声:这书还刚看苗阜:越是熟悉的可能越看的不仔细 王声:哎呦 苗阜: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王声:您净说这《论语》上的话了您看看 苗阜:我最近不是在看一些其他的不太熟悉的书 王声:看什么书 苗阜:您就比如《山海经》你听说过吗 你听说过《山海经》吗 人之初 性本善 习相近 性 王声:这叫《山海经》这叫《三字经》 苗阜:啥字经 王声:《三字经》知道吗 还《山海经》 苗阜:不是神话故事吗 王声:对 这句对了 您刚四大名著看的都这个好家伙囫囵吞枣 记不清楚呢 山海经(怎么了)先秦的古典 文字佶屈聱牙 这您能来了 苗阜:你刚才说的啥 王声:刚才是个幻觉苗阜:我是主要看故事你知道吗 主要看 我给你说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您就看我看过没看过 《精卫填海》 王声:呦 苗阜:有没有 王声:《大荒西经》里头所载 苗阜:我不知道它哪的 我就看过这个 王声:看过这故事 苗阜:《精卫填海》 王声:就算他看过 苗阜:为什么填海 王声:为什么 苗阜:大汉奸 好家伙 投靠日本人 着着抓住就直接就摁下去 你知道吗 ?上来再按下去,上来再按下去 王声:精卫填海是把汪精卫填海里头了 苗阜:活活摁下去知道吗 填了海了 这个你没看过吗 王声:我
Ⅶ 三字经夫子恩,夫妇从10人剧本
你是要借助这个中心思想写剧本吗?
Ⅷ 三字经的小品(剧本)
甲 你会看,瞧不出来我是怎么个人吗?
乙 您恕我眼拙。
甲 我是个学生。
乙 学生啊!
甲 啊。
乙 咱们哥儿俩拉拉手。
甲 你也是学生。
乙 我是畜生。
甲 那差多啦!
乙 有你这样脑袋的学生?
甲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念过书。
乙 是啊!
甲 我还念过书,我还开过讲。
乙 还讲过书?
甲 就这《三字经》我讲过通本。
乙 《三字经》不过是一部《纲鉴》嘛。
甲 要那么讲起来,不成笑话了吗?得按照新闻讲。
乙 能讲出新闻来?
甲 啊。当初有一座山。
乙 叫什么山?
甲 你没有念过《三字经》啊?
乙 没有。
甲 叫“有连山”。
乙 有这么一句。
甲 你没有去过吧?
乙 我没有去过。
甲 你爸爸去过。
乙 我爸爸去过?
甲 光绪二十六年他逃难到那儿,在山底下藏着过。
乙 有这么一句吗?
甲 “有归藏”嘛。
乙 有龟藏,我爸爸在那儿藏着?挨骂!
甲 山左有一个地方。
乙 什么?
甲 叫“此四方”。
乙 唔。
甲 那儿住着亲哥儿俩。
乙 亲哥儿俩姓什么?叫什么?
甲 大爷姓人,叫“人之初”。
乙 哦!
甲 二爷姓人,叫“人之伦”。
乙 这是亲哥儿俩?亲哥儿俩呀怎么这样不挨着?
甲 分居,不在一块儿过。
乙 因为什么分居?
甲 大爷是个做官的,二爷是个混混。
乙 大爷做什么官?
甲 “著六官”。
乙 呀!
甲 二爷在前门里头后门外头混混。
乙 干吗在前门后门混?
甲 《三字经》上写着呢,“南北混”,南边踏实在南边混。
乙 北边踏实呢?
甲 在北边混。
乙 南北都不踏实呢?
甲 那就上青岛忍着去吧。
乙 青岛混?
甲 大爷“人之初”的太太娘家双姓。
乙 姓什么?
甲 复姓赢秦,“赢秦氏”,二太太娘家复姓有左,“有左氏”。
乙 哦!
甲 大爷跟前的少爷今年六岁,叫“人所同”,二爷跟前的少爷今年十二岁,叫“人所食”,大所、二所亲叔伯哥儿俩。
乙 叫你都给对付到一块儿去啦。
甲 不信你问问去。
乙 我问谁呀?
甲 “人之初”拜了二位把兄弟,大爷姓习叫“习相远”,没在北京,是外任的县知事。
乙 做哪儿的县知事?
甲 做“终于献”的知县。
乙 终于县属哪儿管?
甲 属于战国。
乙 走一天?
甲 一天到不了,坐火车不通,得坐船,坐“十八传”,借点儿“日国风”,使上“当讽咏”,架上“日水火”,走了“四百年”,才到了“终于献”。
乙 四百年才到终于县?
甲 一去四百年,回来四百年,凑到一块儿“八百载”。
乙 那怎么去啊?
甲 南苑有飞机,坐上飞机,四个钟头就到了。
乙 南苑有飞机呀?
甲 唔。
乙 《三字经》里没有飞机。
甲 有哇,“创国基”。
乙 创国基,是飞机?
甲 闯过那一国就过去啦。习相远上任了没携带家眷。
乙 是啊。
甲 “习相远”的太太在西河沿住家。
乙 习相远的太太是谁呀?
甲 “昔孟母”。
乙 昔盂母和习相远是公母俩?
甲 那是夫妻俩。
乙 好么。
甲 把兄弟二爷姓窦,叫“窦燕山”。
乙 窦燕山也是做官的吗?
甲 乡下财主,种地的。
乙 种多少地?
甲 “有义方”,就种一方。
乙 这么个一方啊!
甲 方才我讲的你听明白了没有?
乙 我听明白啦!
甲 窦燕山家中很阔呀!
乙 唔。
甲 人财两旺。
乙 怎么?
甲 跟前有六个儿子。
乙 这不对。
甲 怎么不对?
乙 燕山五桂,是五个儿子。
甲 不错,地根儿是五个儿子。
乙 怎么你告诉我六个?
甲 后来“长幼序”,又续了一个。
乙 长又续,又续了一个?
甲 你说的那五个的小名儿我都知道。
乙 叫什么?
甲 都叫扬:大杨、二扬、三扬、四扬、五扬。
乙 《三字经》有这么一句?
甲 “教五子,名俱扬”,小名都叫扬儿。
乙 是啊!
甲 六少爷不叫扬儿。
乙 叫什么?
甲 叫融儿。
乙 多大啦?
甲 今年才四岁。
乙 《三字经》有这句?
甲 “融四岁”。
乙 哦。
甲 知道“曰仁义,礼智信”,“讲道德,说仁义”。
乙 哦。
甲 买个梨呀,他都不吃。
乙 怎么样?
甲 有叔叔大爷让让,要不怎么圣人爱他,写上了“融四岁,能让梨”,让大家吃梨。
乙 要是吃香蕉呢?
甲 那就“融四岁,能让……”他不爱吃香蕉。
乙 不爱吃香蕉?
甲 那年请个教书的师爷,教这哥儿六个念书。
乙 教书的是谁呀?
甲 若先生。
乙 官印?
甲 “若梁灏”。
乙 若梁灏教学?
甲 若先生在东单牌楼裱褙胡同住,门牌九号,家里头新近还安了电话啦,电话东局“八十二”。
乙 东局八十二?
甲 “若梁灏,八十二”。这是电话号码八十二。
乙 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
甲 哎,那是错误,这是正根儿。
乙 不知哪儿是正根儿。
甲 窦燕山把若先生请了来啦,说:“六条小犬,恳求先生,教训成名,大展雄才。”
乙 唔。
甲 先生说:“不要客气,跟我念书啊,只要‘学且勤’,只要他们‘尚勤学’。”
乙 你听。
甲 “‘教不严’为‘师之情’,‘幼不学,老何为’。”
乙 是。
甲 “后天上学,明天约你吃个饭罢。”
乙 吃饭?
甲 若先生说:“不要花钱啦,人多我去,人少我不去。”
乙 好热闹。
甲 窦燕山请客。
乙 请谁呀?
甲 “为人子”、“乃曾子”、“夏传子”、“方读子”、“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一大群,全去啦。
乙 也不知道这都是谁跟谁。
甲 前门外头煤市街吃的饭。
乙 煤市街哪个馆子呢?
甲 叫“三易详”。
乙 三易详谁开的?
甲 三个掌柜的开的,因此叫三易详。
乙 三个掌柜的都姓什么叫什么?
甲 我认识一位姓周,叫周易。
乙 周易,这才俩字,不对呀!
甲 三个掌柜的不是有他嘛!
乙 是呀!
甲 “有周易”,开“三易详”。
乙 周易究竟是谁呀?
甲 煤市街馅儿饼周。
乙 馅儿饼周叫“周聚成”。
甲 北边分号叫三易详。
乙 由性儿糟改!
甲 大伙儿下了电车,进三易详,里头请坐吧。“友与朋”,刚落座,又进来六位做陪的。
乙 哪六位?
甲 宋四爷、梁三爷、彼五爷、至六爷、金二爷、及老爷,进来了这么六位。
乙 宋四爷是谁呀?
甲 “宋齐继”。
乙 梁三爷是谁呢?
甲 “梁陈承”。
乙 彼五爷呢?
甲 “彼既成”。
乙 及老爷?
甲 “及汉周”,六十多岁,大胖子,有点儿近视眼。
乙 至六爷呢?
甲 “至孝平”。
乙 金二爷是谁呀?
甲 金二爷在东交民巷当过牧师。
乙 《三字经》没有那么一个金牧师。
甲 有,“木石金”。
乙 你给反了过儿啦!
甲 不反过来我哪儿找去呀?!
Ⅸ 求一篇关于国学经典的小品或相声剧本
这个……真不好搞,搜一下相声《三字经》、《批三国》、《歪批百家姓》等文哏段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