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马兰的主要成就

1981年12月初:赴港演出《女驸马》,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出席会议。
1982年:排《龙女情》。
1982年开拍的《西游记》:在剧中扮演唐僧的母亲、丞相的女儿殷温娇。
1983年元旦:《龙女情》于合肥上演,后在河南郑州、洛阳等十个地市和黑龙江省的大庆市先后公演六十余场。
1984年2月底:电影《龙女》杀青。
1984年:参加央视春节晚会
1984年11月15日-1985年1月12日:安徽省首届戏剧节,《风尘女画家》参加演出,获剧本二等奖,演出一等奖。
1985年:马兰获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第一名,经全国广大听众投票选出(按得票多少为序):马兰,陈小芳,黄新德,吴琼,韩再芬,潘启才,刘红,丁同,江丽娜,刘广慧。
1985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4月:《无事生非》在上海演出(莎士比亚戏剧节)。
1986年9月1日-9月12日:《无事生非》在首都人民剧场上演。
1986年9月12日晚:《无事生非》在中南海演出。
1986年10月13日晚9点30分:《无事生非》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伊丽莎白会见)(演出前,马兰作为演员代表参加了李先念大大为欢迎女王举行的国宴)。
1987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戏曲梅花奖(主演莎士比亚戏《无事生非》)。
1988年3月11日:马兰主演的电视剧《严凤英》于中央台播出。
1988年春节: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于中央台播出,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创新奖。
1988年5月:马兰、黄新德出访西德。
198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1988年: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主演电视连续剧《严凤英》)。
1988年:拍摄《劈棺惊梦》。
1989年:《罗帕记》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 十佳之首 (近千名黄梅戏青年演员参加初赛,126名演员进入复赛,46名演员进入决赛,通过四场决赛精选出“最佳演员”10名,“优优演员”32名,“优优新苗”4名)。
1989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10月出席受奖大会。
1990年:黄梅戏音乐电视剧《遥指杏花村》获全国第十届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全国第五届戏曲电视剧多本剧二等奖 ,全国第三届“乌金奖”特等奖。
1991年4月:《红楼梦》整体构思。
1991年6月6日:《红楼梦》初稿写成,后经修改,7月23日起进入120余天的创作主攻阶段 (演员边到街头赈灾边排戏)。
1991年8月2日:马兰、黄新德赴京赈灾义演。
1991年11月24日晚:《红楼梦》在合肥长江剧院演出,后赴南京、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市区演出八十余场(统计截止到1992年)。
1992年:参加央视春节晚会。
1992年3月:《红楼梦》进 中南海怀仁堂 演出两场(当时还不曾有戏被邀连演两场) 《红楼梦》获1991年度“五个一工程”奖,马兰获“文华奖”,“白玉兰”奖。
1992年4月:《红楼梦》因故停演10个月。
1993年10月:《红楼梦》赴香港演出。
1993年-1994年:《梁祝》第四、六两场在香港、澳门、深圳演出,第三场在中央电视台1994年戏曲春节晚会中播出,《梁祝》全剧在合肥、新加坡、台湾演出。
1997年:参加央视春节晚会,表演《女驸马》选段《状元府》。并与白燕升共同主持央视春节戏曲晚会。
1999年1月18日:黄梅音乐剧《秋千架》在安徽剧院上演。
1999年6月8日开始:黄梅戏《秋千架》在北京长安大戏院 演出六场,后急加两场 (马兰下榻国际饭店)。
1999年7月10日:《秋千架》在淄博剧院演出。
1999年:马兰赴美国演出。
2000年:马兰赴台湾演出《红楼梦》、《秋千架》。
2000年12月:与吴凤花合作表演黄梅戏.越剧《十八相送》(央视录制)。
2002年6月9日9点30分:录制央视《艺术人生》 (入住梅地亚中心)。
2002年9月:与白燕升在福州一起主持央视戏曲频道中秋戏曲晚会。
2002年1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安徽慰问演出。
2003年9月:参加陕西卫视晚会,演唱《乡音已改》。
2005年2月: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守岁大观园》。
2005年3月:在湖南卫视杨谰《天下女人》做嘉宾。
2005年3月:在江苏卫视《女人百分百》录制专辑。
2005年11月:参加广州·深圳中华戏曲名家演唱会,演唱《如此红尘》。
2006年2月:在河南卫视《梨园春》当评委。
2006年6月:在湖北担任“八艺节”剧目评选评委。
2006年9月:在凤凰卫视录制节目,《锵锵三人行》之《中秋节里话习俗》。
2006年10月:第二次参加广州·深圳中华戏曲名家演唱会,演唱《女驸马》。
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并于2008年1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领奖。
2007年6月:参加走进余姚-戏苑百家演出。
2007年12月:录制《戏苑百家·情归何处·马兰》访谈节目。
2008年1月:和白燕升在合肥主持吴琼演唱会(暨五朵金花回家)。
2008年3月:上海参加《非常有戏》。
2008年4月:《戏苑百家·情归何处·马兰》访谈节目播出。
2008年12月12日-15日音乐剧《长河》在上海演出。
2008年:参加录制《文化主题夜》《陈蓉博客》《长河排练记录》《鲁豫有约》等节目。
2009年春:主持上海戏剧学院戏曲音乐剧专业在全国各地的招生工作。
2009年5月:戏苑百家----长河漫漫·马兰访谈节目播出。
2009年9月:应邀担任“越女争锋”决赛评委。
2009年9月:参加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观看黄梅戏《李四光》。
2009年12月10日:上海财经大学甲申讲坛第六期暨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家话六十年之中国系列讲座开讲,马兰老师应邀作了题为“黄梅戏艺术印象与人生”的讲座。
2010年1月29日:赴北京参加2010“寻找邓丽君传人” 暨“纪念邓丽君大型音乐会”。同时参加的还有金铁霖、王立平、吴雁泽、李双江、朱逢博、刘秉义、薛伟、莫华伦、张亚东、小柯、梦鸽、韩红、蔡国庆等艺界名流。
2010年4月7日:参加第2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和尚长荣宣读“最佳主角奖”,并与白燕升共同演唱黄梅戏《风尘女画家》选段《海滩别》。
2010年8月14日:赴上海参加越剧名家何赛飞新专辑签售仪式。同时参加的还有著名作曲家何占豪等。
2010年8月16日:农历七夕,赴河南参加《梨园春》第600期特别节目,与白燕升对唱黄梅戏经典唱段《海滩别》。
2010年11月21日:参加梨园春612期-第7届兰花奖颁奖晚会-兰花赋,和阎肃颁奖。
2011年2月13日:在北京BTV参加《八大剧种名家名段演唱会》,唱女驸马,及与白燕升对唱黄梅戏经典唱段《海滩别》。
2011年2月:在武汉的湖北剧院,与白燕升一起观看杨俊的新戏《妹娃要过河》。
2011年8月23日:由“刘诗昆孙颖缔造非凡会所”主办的“幽默的高品质生活”征文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仪式由刘诗昆亲自主持,马兰到场参加。
2012年1月19日:马兰在贵州参加贵州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根深叶茂贵州情”,演唱女驸马和黄梅调远山含笑。
2012年2月21日,以黄梅戏名角马兰名字命名的“马兰戏剧工作室”,在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路街道成立。 马兰演出的黄梅戏剧目:舞台剧《女驸马》、《龙女情》、《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遥指杏花村》、《红楼梦》、《梁祝》、《秋千架》、《百花赠剑》,影视剧《龙女》、《严凤英》、《西厢记》、《劈棺惊梦》、《遥指杏花村》。
马兰演出或录制的众多老戏、小戏及新创曲目:《天仙配》、《牛郎织女》、《小辞店》、《打猪草》、《夫妻观灯》、《王小六打豆腐》、《戏牡丹》、《春香闹学》、《桃花扇》、《白蛇传》、《苏词新曲》等等。 迎风怒放傲黄梅
历久奇葩永纯香
委婉飘逸如行云
清新悠扬似流水
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马兰凭借她的综合素质使黄梅戏变得典雅、大气。她的舞台呈现,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恰到好处,并且黄梅戏本身所固有的清新质朴、天然可爱的特点依然还在,于是,与时俱进的黄梅戏拥有了更加宽阔的舞台和更多层次的观众。无论是《女驸马》、《小辞店》这样的老戏,还是《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这样的新编剧,统统都打上了“马兰特质”。马兰在舞台上的存在感是极强的,她就是戏中魂。她在舞台上的所有表演、对人物的刻画,不仅丝丝入扣、细腻传神,而且一直自然地诠释着典雅大气。马兰音域宽,唱法灵巧多变,唱腔朴实清丽,动之以情,不尚华丽与雕琢,自然洒脱圆润。因而马兰戏路广,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的成功角色,这些角色若失去其所蕴含的“马兰特质”,将黯然失色。她的唱腔纯朴,洒脱,不事雕琢,有种返璞归真的朴拙;她的表演入情入理,细腻传神,有种玲珑剔透的灵性。看马兰的黄梅戏如同欣赏一幅气韵流动的书法作品,单看局部,或巧或拙,不尽相同;感受全局,浓淡疏密,和谐统一。可以说,马兰的黄梅戏达到了一个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超越的高点。
戏曲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有生命力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因为打上了艺术家个性的“烙印”而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是别人不能复制的。马兰的唱、念、做、舞颇具大家风范,其表演突出了马兰纯正、朴实、大气、幽远的个性----马兰特质。马兰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马兰是继严凤英之后的又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马兰的艺术永恒! 纵观马兰的表演艺术历程,除了人们常常赞誉的扮相俊美,唱腔甜润以外,呈现着两个鲜明的外在特点:
其一,她主演的剧目不太多,却演一个成功一个,不是以多取胜,而是以精见长。如果说《女驸马》有严凤英的表演可以模仿,借鉴,那么《龙女情》,《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秋千架》中的海云花,张玉良,李碧翠,贾宝玉,楚云等形象却无可依傍,完全是马兰的独创,而且创造得十分成功,使的观众对这些本来陌生的剧目由熟悉到钟爱,成为新时期黄梅戏的剧目精品。这既是马兰表演艺术的成就,也构成了她的表演艺术的一个外在特征。
其二,马兰的表演艺术又呈现着从成熟到独创的跳跃性发展轨迹。《龙女情》中的海云花美丽,善良而多情,性格还比较简单,传统因素较多,马兰在这个人物身上既体现唱,念功夫,同时也注意到用细节动作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如“洞房”一场中偷揭盖巾窥视姜文玉以及含情脉脉而又担心疑惧的眼神运用,都表明马兰在主演此剧时艺术上的成熟。而从《风尘女画家》开始,她扮演的人物或生活经历跨度大,或性格复杂,并且没有可以参照借鉴的对象,完全靠自己的创造。可喜的是马兰在这些角色面前,没有退却,而是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成功地塑造了人物。从《风尘女画家》到《红楼梦》,她的创造力一现再现,她的表演艺术也伴随着新的剧目,新的人物迈上更高的台阶,不仅再现了剧作家创造的人物形象,甚至还丰富和弥补了文学形象。
《风尘女画家》对张玉良的刻画,从她少女时代沦落风尘起笔,到她事业成就客老巴黎落笔,不惟时间跨度长,而且写出了她在事业与爱情,个性的伸张与封建观念的压抑多种矛盾交织中的忧愁,苦闷,抗争的多重情感。《无事生非》本就从个性化塑造的圣手莎士比亚笔下移植改编而来,剧中的李碧翠(即原作中贝特丽丝)既善良,又乐观,她的心中蕴藏着火一样的热情,外在的特征却是泼辣,锋利,令人不可亲近。《遥指杏花村》中的红杏同样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敢爱敢恨,敢笑敢怒,又柔情似水。《红楼梦》是被鲁迅称为打破了以往小说“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经典小说,贾宝玉正是其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与林黛玉相处,始则带着儿童的天真,继则朦胧滋生爱心,最后彻心透骨的把爱情交给了林妹妹。而在爱的过程中,又夹杂着对封建家庭的叛逆,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诸种思想,情感。这些人物形象,在严风英的时代尚未出现,而马兰却必须在舞台上再现出来。她捕捉人物性格中不同色调的火花,扣紧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瞬间流程,并用唱腔和表演动作将它们传达给观众。
《风尘女画家》中,她怀抱琵琶,双眉低垂,步履拘谨的出场,一个被受社会欺凌,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少女形象立即深植与观众的脑海之中,拂之南去。随着张玉良生活经历的不断延伸,马兰紧紧把握着人物性格基调,悲时催人泪下,喜时也能让人感觉到悲的阴影。无事生非中,她把李碧翠性格的三个层次表演的清晰而生动:与白力荻和其他人物的争辩,唇枪舌剑,如针如刺,机智泼辣,痛快淋漓;落入情网之后,则缠绵缱绻,不能自拔,虽然还犀利,还机智,却已经温柔几分;在妹妹海萝暗算,爱情出现危机时,马兰又将其机智,善良的性格充分展现出来,在海萝“假死”的真戏假做中,她十分恰当地把握这表演的分寸,把戏演的妙趣横生。在《遥指杏花村》和《红楼梦》中,马兰也实在充分把握人物性格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发挥唱念优势,将人物演得大喜大悲,出神入化,赢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舞台表演,马兰在影视艺术的天地中也慎重的进行着艺术创作。马兰的舞台表演与走上银幕相隔时间并不长,她主演的第二部戏《龙女情》在舞台演出不久,即被搬上银幕。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电视逐渐普及,相当多的演员,纷纷离开舞台,在电视剧中一显身手。马兰拍摄《龙女》于前,如果全力走影视这条路,或许对她个人的成名更为有利,然而她依然像对待舞台剧目一样,有自己的眼光,显示了慎重态度。她演的电视剧同样不多,仅《西厢记》《劈棺惊梦》《遥指杏花村》《严凤英》四部作品,部部精品。在《严凤英》一剧中,为了塑造好角色,她反复揣摩银幕上的严凤英形象,大量阅读有关严凤英的文章和资料,为艺术创造作了充足的准备。她像严风英一样,以对艺术的执著精神和对人物的挚爱之情去演严风英,将自己的艺术悟性,理性认识和黄梅戏舞台表演的功底融注在严凤英形象塑造中,把严凤英在旧社会的悲,在新社会的喜以及遭受迫害含冤之死前的痛苦心灵演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潸然泪下。《严凤英》将马兰与严风英的名字紧连在一起,人们在剧中所看到的,除了严凤英这位杰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一生坎坷辉煌的历程外,也看到了作为新一代表演艺术家马兰的表演才能和艺术风采。
在表演艺术理论中,有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之分。本色演员运用本人的容貌体态气质个性创造角色,而性格演员能对自己所创作的每一个角色按人物性格作各不相似的形象创造,人物形象中没有演员自己的气质因素。马兰的早期表演,本色意味明显,无论是冯素珍还是海云花,都是古代女性,与马兰恬静的性格相吻合,她自己的个星气质与角色形象之间差距不大。但从张玉良到贾宝玉,每个人物与她的个性气质都相距深远,或悲或喜,或柔或刚,要表现好这些人物,对于性格偏于恬静而且缺少生活经历的马兰难而又难。然而,马兰非但没有退却,反而因此激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激情,李碧翠、红杏、贾宝玉,这些人物的性格难度一个比一个大,而马兰演来一个比一个出色,她不仅再现了剧作家创造的人物形象,甚至还丰富和弥补了文学形象。这种创作中的反差既表明马兰戏路子宽,更显示了她身上所蕴藏的艺术潜力。从《风尘女画家》开始,马兰的表演由本色化向性格化的高一级台阶不断腾跃,并终于步入表演艺术的佳境,她已足以代表二度辉煌的黄梅戏女演员的最佳表演水平,反之,她的出色表演也构成了黄梅戏二度辉煌的一束绚丽的光彩。 马兰,为什么你在舞台上这么亮?!马兰,她是用自己的人生积累和全部的生命能量,来展现剧中人物的光彩,她在台上,就有了一种摄人心魄的亮度。
——曹禺
马兰,1962年出生于安徽太湖,祖籍安徽寿县。1980年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专业,选拔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主演过《龙女》(舞台及电影)《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遥指杏花村》《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秋千架》等新剧目;在电视剧《严凤英》中饰演严凤英,主演过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等,获得过“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金鹰奖”“飞天奖”及美国“金猴奖”等表演奖的女主角奖。她是继严凤英之后黄梅戏中最杰出的旦角演员。
——金芝、杨庆生《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黄梅戏》
人们常以《红楼梦》《无事生非》作为代表作,以马兰与黄新德作为代表人物,把20世纪80年代概括为黄梅戏的第二个黄金时段,或曰“梅开二度”。但50年代时,是在戏曲整个涨潮声中崛起,这次则是自80年代初就显露出所谓“戏曲危机”,出现“夕阳论”、|“消亡论”、“美死论”的日益严峻的落潮声中显现的“惟见黄梅俏”。
——金芝、杨庆生《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黄梅戏》
红线女写过一篇黄梅戏《红楼梦》的“学习手记”,题为《成功的闯关与改革》,以敏锐的审美感觉和生动的笔墨,描述了这出戏独有的艺术魅力,对于马兰则深加赞扬,称之为严凤英之后“出色的艺术火炬接力递送者”。
——粤剧大师红线女
台湾人把黄梅戏叫“黄梅调”,自从马兰在台湾演出后,台湾人就更加喜欢黄梅戏了,所以说是她最先架起两岸戏剧沟通的桥梁,马兰在台湾家喻户晓,家家哼唱黄梅调!
——白先勇
当然首推马兰和黄新德了,他们配合默契,表演到位,唱腔的韵味浓郁,声情并茂,又是一对黄金搭档,多好啊!马兰是非常有才华的演员,形象好,形体漂亮,表演深入浅出,在表现人物方面更是有独到之处。
——时白林
我必须承认,马兰是个非常优秀的、非常有品位的艺术家,她的素质,她的气质,包括她的演出的这个水准,我觉得恐怕不是什么人都能取代和超越的。
——黄新德
马兰在香港成功演出《女驸马》回来以后,在实战中,在磨练中,她一天天成熟起来,演唱方面的进步非常明显,在台上更有信心。可以说马兰的潜质和聪慧得到了完全的开启和充分的释放,仿佛过了冬眠期突然苏醒过来!她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勤汗水也得到了回报,她最终站在了当代黄梅戏艺术的巅峰,这也是顺理成章的。
——黄新德《萍踪浪迹几度秋-我的梨园记忆》
马兰天生丽质,风度翩翩,如空谷幽兰,品位一流,是黄梅戏梅开二度的代表人物。尽管她已经离开舞台多年,但在观众心目中、在艺术圈内,她的声望犹在,她至今是黄梅戏界一座无法替代、难以逾越的高峰。甚至随着岁月流逝,她的作品、她的为人,更加散发出浓郁的清香......
——黄新德《萍踪浪迹几度秋-我的梨园记忆》
这部书中,另一处篇幅较大的章节是记述新德先生与马兰女士的合作过程。他与马兰搭档多年,每每搭档一个戏,都要相互切磋艺术上的长短优劣,都要相互砥砺表演上的成败得失。正是这种文化层面上的磨合与配合,使他们互补并进,默契有加,相得益彰,携手托起黄梅戏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黄新德《萍踪浪迹几度秋-我的梨园记忆》之唐跃《梅花二弄声入云》(序)
此次来深参演的马兰是刘云程心目中最出色的黄梅戏艺术家,可以说还没有人能超过她在黄梅戏表演上的成就。尤其是马兰演唱的《红楼梦》,更是黄梅戏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剧目。
——《徽州女人》编剧刘云程
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她(马兰)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我们也很崇敬她,看着她一出戏一出戏展示给大家,我是非常喜欢她,我就觉得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她在塑造人物的功力上非常深厚,不是一味的展示我们传统艺术的那种形式的东西,程式化的东西。
——袁慧琴
马兰的艺术魅力来自特有的、和谐的“诗意”,看她的演出,好象在读着一首首不尽相同但又风格统一的诗。
——剧作家金芝
古人唱曲兼唱情,今人唱曲只唱声。马兰,她不是只唱声,也不只是兼唱情,她是有了今天表演的新的高度,她是产生了真正的人物心理形体动作,她是以贾宝玉的立场在那儿想,在那儿倾诉,她就惊心动魄地唱出了那种境界。
——黄梅戏《红楼梦》导演马科
形象地说,马兰和她的黄梅戏已经走在了这个剧种的最前头,产生的影响一度超越了剧种本身。
我认为马兰是当代黄梅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某种程度上她甚至超越了严凤英。如果她不是我敬重的艺术家,如果不是艺术上可交流可过心的朋友,我不会如此在意一个人的去留。古人讲: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白燕升
五朵金花排名第一的,理所当然是马兰,第一确定了,其她也就无所谓前后了。马兰那种特有的大气与高贵是其她人不具备的。
——吴琼
她这种与生俱来的魅力不仅表现在艺术上还表现在做人上。我欣赏她独特的气质,圈中那些人云亦云和风吹易摆的事与她毫不沾边。
——杨俊

⑵ 09年央视春晚节目单

中央电视台2009年春晚节目单
1月25日(除夕)20:00,CCTV-1、4、9等播出

www.harbindaily.com 2009-01-24 04:26

1.开场歌舞《中华大联欢》

程颖刚《咏叹自然》艺术摄影专题

2.民俗歌舞《新年好》

表演者:林依轮、谢小东、孙悦、吕薇

3.相声《我有点晕》

表演者:姜昆、戴志强

4.多媒体舞蹈《城市变奏曲》

表演者:天津芭蕾舞团

5.相声《团团圆圆》

表演者:李伟健、武宾,刘增锴、董卿、樊光耀

6.歌舞《森林舞会》

表演者:黄圣依等

7.歌曲《本草纲目》+《送你一朵东方茉莉》

表演者:宋祖英、周杰伦

8.小品《吉祥三宝》

表演者:孙涛等

9.现代舞蹈《蝶恋花》

表演者:天津芭蕾舞团

10.相声《五官新说》

表演者:马东、刘伟、大山等

11.滑稽歌舞《功夫世家》

表演者:塔沟武术学校学员、陈国坤等

12.歌舞《天地吉祥》

表演者:四川民族歌舞团

13.歌曲《超越梦想》

表演者:星光大道歌手、吕继宏、王宏伟

14.小品《黄豆黄》

表演者:黄宏、黄晓娟、巩汉林

15.歌曲《站起来》

表演者:成龙、陈奕迅、容祖儿、谭晶

16.小品《水下除夕夜》

表演者:金洋、尚大庆等

17.歌曲《天之大》

表演者:毛阿敏

18.小品《北京欢迎你》

表演者:郭达、蔡明等

19.大拜年:50多位奥运健儿集体出场大拜年

20.歌曲《祖国颂》

表演者:张也

21.踢踏舞《大河之舞》片段

表演者:爱尔兰国家舞蹈团

22.相声剧《暖冬》

表演者:冯巩、金玉婷

23.杂技《抖杠》

24.近景魔术《金玉满堂》

表演者:刘谦(台湾)

25.歌舞《山乡春来早》

表演者:土苗兄妹组合、毕兹卡组合

26.小品《不差钱》

表演者:赵本山、毕福剑、小沈阳、毛毛

27.歌曲联唱《天地人和》

28.大拜年:杨利伟、费俊龙等航天员拜年

29.歌曲《神州共举杯》

表演者:戴玉强、王莉、王莹

30.舞蹈《中华大团圆》

31.歌曲联唱《中国之最》

表演者:廖昌永、冯瑞丽等

32.戏曲《锦绣梨园》

33.“金色回响”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长江之歌》、《东方之珠》等

34.《难忘今宵》

(如有变动,以当晚播出为准)

09年年三十是1月25日

⑶ 梨园春评委吴琼多大岁数

吴琼年龄:
54周岁
吴琼,女,1962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80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后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⑷ 高分求一期非常梨园的节目下载地址,急!谢!

这里有这一期非常梨园的节目,但是都不是连贯的,是一个节目一个节目的:但是是完整的:
1.郭德纲 :评剧,河北梆子选段加单口相声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ZWtgIjl2hI/
2.徐帆 :昆曲《游园惊梦》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astbVZpt1o/
3.秦海璐 :流行歌曲《记号》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UxYiRQ2EH4/
4.于文华 京剧《贵妃醉酒》选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dEKKibNn8g/
5.赵志刚 京剧《贵妃醉酒》选段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1857149&iid=3544413
6.白 雪: 越剧选段《红楼梦•金玉良缘》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vPb18yByKc/
7.郑子茹: 歌剧与京剧表演 普契尼歌剧段子
这个找不到耶
8.马金凤 河南越调《收姜维•四千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5MDkyOA==.html
9.王陶阳 模仿曹操
这个也找不着
10.孟广禄 京东大鼓《赤桑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J8YoUpk4xo/
11.李 梅: 歌剧选段《党的女儿》
找不到
12.燕守平 柴明明: 京胡伴奏舞蹈《夜深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2VRupex5jg/
13.赵 宇: 流行歌曲《过火》
找不着
14.吴琼: 歌曲《我的祖国》
找不到
15.朱 强 李宏图 宋小川 石晓亮 王英会 1)四大名旦模仿秀
没有
16.小香玉: 样板戏戏歌《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和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没有
17.胡文阁: 模仿邓丽君《初次尝到寂寞》
没有
18.邹 爽: 热播电视剧《玉 碎》主题歌及京剧小生唱段《白蛇传》选段
没有
19.于魁智: 电视剧《胡雪岩》主题曲《情 怨》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F0XwBUfIqM/
20.李胜素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千年等一回》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HfHFmpi6m0/
21.范军 牟洋 于海伦: 小品《婆婆,媳妇,娘家妈》
没有
22.白燕升 《一生的太阳雨》
没有哦

看在我那么辛苦的份儿上,200分给我了吧

⑸ 求09年央视春晚的节目单

这里还有一份,不知道是真是假
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
总导演 郎昆

主持人 李咏 周涛 朱军 刘芳菲 张泽群 董卿(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宁远 姚尧(四川卫视分会场)廖廷娟孙协志(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

第一时段 20:00----21:00

01 开场歌舞 中华大联欢

耿为华 马一鸣 江涛陈倩倩(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陈小涛李丹阳(四川卫视分会场) 范玮琪 王力宏(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

02 歌舞 与世界联网

谢霆锋(中国香港) 胡彦斌 庾澄庆(中华台北)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

03 小品 红包 (四川卫视分会场)

赵亮 虞梦 邵峰 闫学晶

04 杂技 一品三绝(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中国杂技团

05群口相声 新五官争功(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姜昆 戴志诚 石富宽 王敏 陈寒柏

06 歌舞 亲亲中国人

陈思思 刘和刚(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07 动效剧 过年嘻哈哈 (四川卫视分会场)

小香玉艺术学校
08 小品 健身协奏曲 (四川卫视分会场)
郭冬临 杨蕾 魏积安 牛莉

第二时段 21:00---22:00

09 民族歌组合 祝酒请茶大拜年

齐峰 稻子组合 蚂蚁组合 高原红组合 金海心 杨二车娜姆 曲比阿乌 艾尔肯 天山雪莲组合西兰卡普组合(土家族)龙千玉(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四川卫视分会场)(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

赈灾版块

10 小品 因为有你 (四川卫视分会场)

陈楚生 秦海璐 何翠青 严情勇 杨亚娟 乔洪 林浩

11 歌舞 重建家园

李宇春、孙悦、满文军、BOBO组合、谢娜、阿朵、吴琼、沙宝亮、胡静、何慕男、李慧珍、水木年华、胡晋嘉、爱戴、大鹏、熊汝霖(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
12 小品 谁不要脸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蔡明 郭达 王景 郭越

13 歌舞 盛开的牡丹

宋祖英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周杰伦 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 女子十二乐坊 四川卫视分会场

14 戏曲 分外妖娆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四川卫视分会场
于魁智 李胜素 袁慧琴 王艳 孟广禄 徐佳 熊月影

15 相声 想说爱车不容易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冯巩 刘伟

第三时段 22:00---23:00
16 舞蹈 荷塘月色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杭州凝舞坊舞蹈团
17 小品 军歌依旧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姜超 周小斌 洪剑涛 毛孩 沙溢

18 歌舞 高歌唱边关 四川卫视分会场

王宏伟

19奥运版块 今日痛饮庆功酒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陈燮霞 庞伟 郭晶晶吴敏霞郭文珺林跃火亮 张小平 张怡宁 孟关良 杨文军 李小鹏 何雯娜 林妙可

20歌舞梦想的光芒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

汪峰 韩红 孙楠 那英 蔡依林 潘玮柏

21小品 我在马路边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黄宏 巩汉林 林永健
22 曲艺节目 民间绝活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孟保民等 各省电视台选送

第三时段 23:00--00:00

23歌组合 四季奏鸣曲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 四川卫视分会场

A 春 喜事登门 张燕 B 夏 我发现你越来越美丽 祖海

C 秋 给心放个假 王丽达 D 冬 天空 谭晶

24 相声 成名心切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大兵 赵卫国

25 舞蹈 刀马旦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沈阳军区文工团

26 小品 手机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赵本山 范伟 于月仙

27 武术 风从东方来 四川卫视分会场

中国武术队

航天版块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28歌舞 凯旋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张也 郁金剑 刘媛媛 阎维文

29 小品 贤妻良母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潘长江 尹北琛 李明启 王晴

30 歌组合 流行风

歌组合 流行风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四川卫视分会场
A跑在最前头 陈好 B 站起来 孙燕姿 吴克群 C STAY WITH YOU 飞轮海 D一生的爱 李冰冰 E 满满的都是爱梁静茹

零点仪式 盛世大联欢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 四川卫视分会场

31 歌曲 激情飞跃
韦唯 苏芮 中华台湾 黄伟麟 中华澳门 余文乐 中华香港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台湾东森卫视分会场 四川卫视分会场

32相声 老汉拍戏 北京中央电视台主会场
陈国平 叶宗汉 张鹤

33 歌舞 平安大道

戴玉强 幺红 王霞 杨洪基

34 服饰表演 争奇斗艳

35结束曲 难忘今宵

⑹ 求09春晚准确节目单的

这个问题只能等到春晚之后再回答你。
看了那么多年,春晚就从来没有按照事先的节目单完全版进行。
主要是权时间上的关系,临时修改变更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可以将到时真正的节目和之前所有曝光的节目单进行对比。

⑺ 陈洪翔的取得成绩

1994年福建省第四届“水仙花”戏剧比赛“优秀新苗奖”。1995年福建省第五届“水仙花”戏剧奖金奖。年福建省第二十届戏剧汇演演员奖(《郎陵县令》中饰演赵炎)。1999年福建省第二十一届戏剧汇演演员奖(《冯梦龙断案》中饰演尤琅)。1998年在折子戏《忆十八》中饰演梁山伯,获福建省第三届中青年演员比赛金牌奖。1998年、1999年两度获得福建省十邑旅港同乡会颁发的文艺茉莉花个人金奖。1999年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前往北京录制《荔枝换绛桃》中“鹊桥相会”折子戏,参加中央电视台地方剧种名家名段晚会。2000年福建省戏剧“名家名段”唱腔比赛,在《紫玉钗》中的唱段,获金奖。 2002年11月,随剧院赴香港参加福建省委、省政府为庆祝香港回归5周年举办的“香港福建节”戏剧展演,受到海外乡亲的高度赞誉。2002年7月湖南长沙“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在《水牢摸印》中饰演董洪,获一等奖桂冠。2002年7月应中央电视台11频道邀请录制名家名段收藏精品库,参加了“名家名段”专访栏目和闽剧经典唱段拍摄并在央视11频道播出。2002至2003年度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贬官记》中领衔主演崔云龙。2003年4月9日,参加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承办、福建电视台、福建省歌舞剧院等单位协办《福建省首届闽剧交响音乐会》,演唱的由国家一级作曲、省实验闽剧院副院长陈新国作曲;福建省歌舞剧院著名指挥家曾澄指挥,福建省歌舞剧院管弦乐队伴奏的闽剧《冯梦龙断案》唱段,获得专家、领导和观众的好评。2003年9月,参加中国具有权威性、高规格、全国性的赛事——中国戏曲“红梅奖”演唱大赛,获得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演唱大赛(福建赛区)优秀演员奖。2003年10月,参加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在《贬官记》中扮演崔云龙形象,获得到上海专家、评委的好评。2004年1 月9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10台精品剧目展演活动及全国性的巡演。2004年10月,参加福建省广电集团主办《戏曲梨园百花春》开播晚会,和全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谭元寿、何赛飞、王希玲、吴琼等戏曲名角同台演出。2004年,在闽剧《贬官记》领衔主演中,对闽剧小生行当的创新和突破,出色地塑造了崔云龙形象,而荣登第1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2004年12月19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参加申报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的专场演出,评委们说,这场戏是今年申报“梅花奖”最强的演出阵容和最好的一台戏,并对本人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2005年10月,28岁的他荣获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1月16前往浙江宁波参加梅花奖颁奖晚会。

⑻ 电视剧《手机》演员马兰的资料

马兰:
河南省豫剧三团一级演员,女,汉族,1960年元月出生于河南洛阳,父母均为医生。
1974年河南省艺术学校,因其嗓音天生浑厚大方,身材匀称,可塑性强,受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戏校校长常香玉的关注和培养,在校期间就主演 了豫剧[红灯照]饰大师姐,[海港]---方海珍。
1980年毕业分配到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在著名表演艺术家马金风先生的指导下,主演了马派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穆桂英,[花打朝]---七奶奶,[对花枪]---姜桂枝,还主演了[桃花庵]--窦氏,[帝成春]---公主还拍摄了电影戏曲片[洛阳桥]---花母 1982年12月获河南省戏曲青年演员汇演表演二等奖。
1984年4月荣获河南省洛阳市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
1986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在著名编导扬兰春先生的指导下主演了[审诰命]---诰命[香囊记]---花婆,[百岁挂帅]---佘太君,[真假驸马]---公主。
1986年10月赴香港参加了首届中国地方戏曲展,主演[审诰命][香囊记],香港传媒称她的表演‘多一分过,少一分不足’。
1988年10月评为三级演员。
1989年随河南省豫剧三团赴广州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在现代戏[二等公民]中----老五奶。
1999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三团主演了[朝阳沟]--栓保娘,[刘胡兰]---胡兰娘,[儿大不由爹]----二虎娘,[成龙梦]----奶奶,[西门风月]---潘金连,[蚂蜂庄的姑爷]---齐风兰,电视剧[庄户人家]---屠户妻[特精110]---上访大嫂,[为了三十四个兄弟姐妹]--谭明西妻,[芝麻官演义]---芝麻官妻电视戏曲片[五福临门]--喜嫂[山里媳妇]---大娥[岗九醒酒]--岗九妻[市井人生]--工商所长林玉茹
1990年10月在现代戏[成龙梦]中饰奶奶,获河南省第三届戏剧大赛表演三等奖。
1991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扬州]戏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在现代豫剧[儿大不由爹]中饰二虎娘,获优秀配角奖。
1991年6月获[梨园杯]全国豫剧演唱广播大赛优秀奖
1992年11月在现代豫剧[这不是梦]中饰刘志华获第四届戏剧大赛优秀表演奖。
1994年4月获‘93’今日豫剧十大名旦选拔赛表演奖
1994年12月因在现代戏[红果红了]中饰刘春花获第五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 1995年3月在现代戏[红果红了]中饰刘春花获第五届文华表演奖。
1995年9月出席联合国[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获中国组委会嘉奖。
1996年河南省十大女杰提名奖。
1996年5月被河南省人事厅评为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996年10月获文化部第三届‘金三角’优秀表演奖
1996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一级演员
1997年12月在现代戏[蚂蜂庄的姑爷]中齐风兰,获省第六届戏剧大赛表演特别奖,
1997年4月第六届香玉杯艺术奖
1997年6月被批准为文化部优秀专家
1999年10月被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优秀专家。
近年来。马兰同志拍摄电视剧[为了三十六个兄弟姐妹]饰明胜妻电视剧[幸福院]饰妻子戏曲电视剧[请戏]饰胖嫂戏曲电视剧[颖河故事]饰花椒婶答应戏曲艺术片[七品知县卖红薯]饰诰命夫人十四集电视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饰淑惠
马兰同志在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古代,现代老.中青.跨年龄结构.不同性格的多种舞台,影视形象,形成了自己表演富于激情,个性突出.悲剧深刻.喜剧幽默.正剧端庄和演唱舒展大方.高音坚实.中音洪亮.低音雄浑独特的表演和演唱艺术风格,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表演艺术家。曾任全国青联委员.省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和省剧协会员。

⑼ 有谁很了解余秋雨的妻子马兰是如题 谢谢了

馬蘭?我只知道她是余秋雨的老婆!!!!!!因為余秋雨。我才識得她。。。。

⑽ 找寻<戏曲大舞台>的资料啊,谁有啊...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中国戏曲
1 、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中国戏曲
1 、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主你学业有成
回答者:五岳独尊zzzz - 榜眼 十三级 4-23 11:22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评论字数2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