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说书剧本
⑴ 三国演义的剧本
剧本很大
⑵ 三国演义部分故事剧本
空城计
(两童儿上,诸葛亮上。)
诸葛亮 (白) 兵扎祁山地,要擒司马懿。
(旗牌上。)
旗牌 (白) 手捧地理图,报与丞相知。
来此已是。门上哪位在?
童儿 (白) 什么人?
旗牌 (白) 烦劳通禀:献图人求见。
童儿 (白) 候着。
启禀丞相:献图人求见。
诸葛亮 (白) 传。
童儿 (白) 献图人,丞相传进。
旗牌 (白) 是,是。参见丞相。
诸葛亮 (白) 罢了。
旗牌 (白) 谢丞相。
诸葛亮 (白) 你奉何人所差?
旗牌 (白) 奉王将军所差。
诸葛亮 (白) 手捧何物?
旗牌 (白) 地理图。
诸葛亮 (白) 展开。
(诸葛亮看图。)
(旗牌欲下。)
诸葛亮 (白) 转来。
旗牌 (白) 在。
诸葛亮 (白) 快快去到列柳城,调赵老将军回营!快去!
旗牌 (白) 遵命。
(旗牌下。)
诸葛亮 (白) 嗳,好一个胆大的马谡呀。临行之时,山人怎样吩咐与你:叫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怎么你不听我言,偏偏在山顶扎寨?只恐街亭难保。
(报子上。)
报子 (白) 启禀丞相:马谡失守街亭。
诸葛亮 (白) 再探!
报子 (白) 得令。
(报子下。)
诸葛亮 (白) 如何,果然把街亭失守了。虽然马谡失守街亭,乃是我诸葛亮之罪也。
(报子上。)
报子 (白) 司马懿带兵复夺西城。
诸葛亮 (白) 再探!
报子 (白) 得令。
(报子下。)
诸葛亮 (白) 果然,司马带兵复夺西城。哎,想先帝在白帝城托孤之时,言道:马谡言过其实,终无大用。悔不听先帝之言,错用马谡,失守街亭,我是悔之晚矣!
(报子上。)
报子 (白) 司马懿大兵离西城还有四十余里。
诸葛亮 (白) 再探!
报子 (白) 得令。
(报子下。)
诸葛亮 (白) 嗳,司马懿的大兵,他来得好快呀!哽,他来得好快呀!人道司马用兵如神,今日一见,是令人可服,令人可敬。
哎呀,且住。说什么令人可服,令人可敬?想这西城的兵将,俱被山人调遣在外,司马懿大兵到此,难道叫我军束手就擒,这束手就擒!
来,
(童儿允。)
诸葛亮 (白) 传老军们进见。
童儿 (白) 传老军们进见。
(两老军上。)
两老军 (同白) 哽唬!
老军一 (白) 司马兵到,
老军二 (白) 心惊肉跳。
两老军 (同白) 参见丞相。
诸葛亮 (白) 罢了。
两老军 (同白) 唤小人们进帐,有何差遣?
诸葛亮 (白) 你们可是西城的老军?
两老军 (同白) 正是。
诸葛亮 (白) 你等将西城四门大开,打扫街道。司马懿大兵到此,不要害怕,违令者斩。
两老军 (同白) 遵命。
老军一 (白) 丞相吩咐我,
老军二 (白) 准死不能活。
(两老军下。)
诸葛亮 (白) 琴童,
(童儿允。)
诸葛亮 (白) 带定瑶琴美酒,随山人敌楼去者。
童儿 (白) 遵命。
诸葛亮 (叫头) 天呀,天哪!汉室兴败就在我这空城一计也!
(摇板) 我用兵数十年从来谨慎,
悔不该差马谡无用之人。
设下了空城计我的心中不定,
望空中求先帝要大显神灵。
(诸葛亮下。)
(四白龙套上。)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上,急急风过场,下。)
(四上手引赵云急急风过场,下。)
(两老军上,打扫街道。)
两老军 (同白) 有请丞相。
(两童儿引诸葛亮上。)
诸葛亮 (摇板) 那马谡失街亭令人可恨,
这时候倒叫我难以调停。
老军一 (白) 伙计,司马懿大兵到此,丞相不遣将对敌,反将四门大开,是何原故呢?
老军二 (白) 我倒明白了。
老军一 (白) 你明白什么?
老军二 (白) 丞相有点老糊涂呢。
诸葛亮 (白) 哽。
(摇板) 老军们因何故你们纷纷议论?
两老军 (同白) 非是小人们纷纷议论,司马懿大兵到此,不遣将对敌,反将四门大开,是何原故?
诸葛亮 (摇板) 国家事用不着尔等当心。
两老军 (白) 话虽如此,国家事不用小人们当心。西城到汉中,乃是咽喉路径,司马大兵到来,一拥而进,西城失守,如何是好?
诸葛亮 (摇板) 从西城到汉中乃是咽喉路径,
(白) 尔来看,
(摇板) 我城内早埋伏有十万神兵。
老军一 (白) 哦,伙计,怪不得丞相不着急,城里头埋伏好的十万神兵呢!
老军二 (白) 我倒不信,我去看看。
老军一 (白) 你去看看。
(老军二看。)
老军二 (白) 伙计,
老军一 (白) 你看见没有?
老军二 (白) 认什么,无有看见。
老军一 (白) 你肉眼凡胎,看不见的,让我去看。
老军二 (白) 你去看看。
(老军一看。)
老军一 (笑) 哈哈哈……
老军二 (白) 你看见没有?
老军一 (白) 不要说人,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诸葛亮 (摇板) 劝你们放大了胆把街道扫净,
(后场擂鼓。)
诸葛亮 (摇板) 退司马保空城全仗此琴。
司马懿 (内导板) 得了街亭望西城,
(四龙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上。)
司马懿 (摇板) 城门大开为何因?
(白) 且住,适才探马报道:西城乃是空城。老夫兴兵到此,为何四门大开。咦,你看诸葛亮又在那里弄鬼,不要中了他人之计,待我先传一令。众将官,听我令下:
(快板) 坐在马上传一令,
大小将官听分明:
有人若把西城进,
定斩首级不容情。
众人 (白) 哦。
诸葛亮 (慢板)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
算就了汉家业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
东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
诸葛亮怎比得前辈的先生。
闲无事在敌楼亮一亮琴音,
(诸葛亮抚琴。)
诸葛亮 (笑) 哈哈哈……
(慢板) 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司马懿 (原板) 坐在马上来观定,
城楼上坐的是诸葛孔明。
左右琴童来捧酒,
打扫街道老弱残兵。
我本当传将令杀进城,
众人 (白) 喝!
司马懿 (白) 且慢。
(摇板) 又恐怕中了他巧计行。
你的计策休瞒我,
棋逢敌手一样人。
诸葛亮 (二六板)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我也曾命人去打听,
打听那司马领兵往西行。
一来是马谡无谋少学问,
二来是将帅不和,失守我的街亭。
连得我三城多侥幸,
贪而无厌又夺我的西城。
诸葛亮在城楼把驾等,
等候你司马到此,咱们谈、谈、谈谈心。
进得城来无别敬,
我只有羊羔美酒,美酒羊羔,犒赏你的三军。
左右琴童人两个,
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
你休要胡思乱想心不定,
你就来、来、来,请上城楼,司马你听我扶琴。
司马懿 (摇板) 左思右想心不定,
城内必有埋伏兵。
司马昭 (白) 听他琴内慌迫,一定是空城。乘此机会,杀进城去……
司马懿 (白) 哽。那孔明平生谨慎,从不弄险,不要中了他人之计。将前队改为后队,人马倒退四十余里。
(龙套欲下。)
司马懿 (白) 待我说破于他。
诸葛亮呀,诸葛孔明,你实城也罢,空城也罢,你司马老爷是不进城了。请呀请呀!
(龙涛、司马懿下。)
两老军 (同白) 启禀丞相:司马懿人马倒退四十余里。
诸葛亮 (笑) 哈哈哈……
(两老军下,诸葛亮下城。)
诸葛亮 (摇板) 人言司马有才能,
带兵不敢进西城。
看起来我主爷还有天分,
等马谡回营来以正军情。
(四上手、赵云上。)
赵云 (白) 参见丞相。
诸葛亮 (白) 哎呀,老将军呀。今有司马带兵夺取西城,被山人略施小计,他兵退四十里。恐他复夺西城,老将军快快抵挡一阵。
赵云 (白) 得令。
(赵云引四上手下。)
诸葛亮 (白) 正是:虎豹归山禽兽远,蛟龙得水快如沧。
(诸葛亮下。)
(四龙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上。)
(报子上。)
报子 (白) 西城乃是空城。
司马懿 (白) 再探!
(报子下。)
司马师、
司马昭 (同白) 如何?
司马懿 (白) 众将官复夺西城!
(众人允。)
(四上手引赵云上,两下会阵。)
司马懿 (白) 来将通名。
赵云 (白) 常山赵云。
司马懿 (白) 收兵,收兵!
(四龙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下。)
(四上手、赵云下。)
(四龙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上。)
司马懿 (白) 呸呸!我说是实城,你们说是空城。那赵云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司马昭 (白) 我等哪里知道。
司马懿 (白) 诸葛亮呀,你的胆也太大了!司马懿呀,你的胆也就太小了!看将起来,司马不如亮也。众将官,悄悄地收兵。
(同下。)
(完)
⑶ 三国演义课本剧剧目
你是说课本剧?我有一个(不过没有女生的角色):三英战吕布
时间:一千八百年前
地点:虎牢关
人物:刘备、关羽、张飞、吕布
【幕起】
吕布 (挑战)哼,谁还敢和我大战三百回合!?
张飞 (大喝一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吕布挥戟来战张飞,张飞精神抖擞,迎上前去(动作:吕布横削一戟,张飞侧身躲过,反挥一矛,被吕布用戟挡回。张飞挥矛从右上方砍向吕布,吕布用戟挡住,张飞又从左上方杀向吕布,吕布又用戟挡住,吕布挥戟正劈张飞,张飞双手横举矛挡住。)]
关羽 (前来助战)看刀!
[(动作:举刀便从左上方斜劈,吕布用戟挡回。张飞横削一矛,吕布侧身躲过,关羽挥刀正劈吕布,吕布用戟挡住。三人呈“丁”字型厮杀。)吕布面对关羽、张飞的夹攻,毫无惧色,愈战愈勇。]
刘备 (拿了双股剑)贤弟,我来也!
[(动作:吕布从左、右上方砍向刘备,均被刘备用剑挡回。关羽从右边横劈吕布,吕布用戟挡住。三人将吕布团团围住,轮流攻击吕布 ,都被吕布挡回吕布主动挥戟砍刘备,刘备用剑挡住三人又轮流攻击吕布,都被吕布挡回。)斗了一百多个回合,吕布渐渐招架不住了。]
吕布 (举戟向刘备迎面虚刺一戟):刘备, 看戟!
[刘备急忙闪避,露出了一个缺口,吕布乘机逃了出去]
【幕落】
⑷ 三国演义剧本怎么写400字
鲁肃:(对孙权)荆州是块宝地,如果我们能占为己有,就可开创帝 王之业。刘表的两个儿子不合,刘备与曹操有仇,如果两刘部 下同心协力,就与他们结盟,反之,另做打算。如果我们去安 抚刘表的部下,共同对付曹操,这刘备一定开心,我们一定要 赶在曹操之前去。
鲁肃:(对刘备转达孙权之意)刘豫州(刘备)现在打算到哪里去? 刘备: 刘备: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孙讨虏(孙权)是好人,江南英雄都归顺他,他占了 6 个郡, 现在不如去结好东吴,但你却投奔平庸的吴巨,能有依靠吗?
鲁肃:(对诸葛亮)我是子瑜的朋友。
诸葛亮:(对刘备)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诸葛亮:(劝孙权)现在您与曹操争天下,曹操实力很强,英雄无法 施展本领,故刘渝州逃来,希望您估计自己的实力,如果能用 江东兵力不如和他决裂,否则,向他称臣,您假装服从,将大 难临头!
孙权: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
诸葛亮: 田横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 如果不成功, 只是天意,
诸葛亮: 又何必居于其下呢?
孙权:(发怒)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 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 可是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
诸葛亮:刘豫州(刘备)虽然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 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刘表的儿子)收拢江夏 的战士也不也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 说追逐刘豫州(刘备),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
曹操: 军旗指向南
曹操:(一封信给孙权) 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 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 吴会战。
长史张昭等人:曹操征讨天下,抗拒他不利,我们不如迎顺他。
孙权:(握着鲁肃的手)您要说什么?
鲁肃:将军您迎顺他会得到什么归宿呢,望你早成大计,不要点赞他 们的意见。
⑸ 有没有全的〈三国演义〉剧本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一般认为有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其他观点还有: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开始,这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208年赤壁之战后开始,这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这段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期间,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颇有参考价值。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详,成为电视、电影或游戏题材之一。
更有三国题材小说《斗转星斜》被翻拍成电视剧。
[编辑本段]三国局面的形成
189年,汉灵帝驾崩,刘辩继位被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之兄何进联络袁绍,杀宦官蹇硕。绍、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绍又尽杀宦官之时,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卓之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卓入洛阳后,绍出奔冀州,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绍为盟主,相机进攻卓。190年,卓避关东兵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193年长安兵变,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氏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卓入洛阳后,曹操逃至陈留,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献帝迁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屯田续资。200年,曹、袁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北方大部。207年,曹军出卢龙塞,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208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备之命,于柴桑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不久曹操自封魏王。211年,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222年,汉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猇亭之战以后不久, 汉、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编辑本段]三国简介
魏
随着汉丞相曹操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建立魏国。220年正月,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爽屈服,并处死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251年)、毋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曹魏五帝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奂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高皇帝 无 曹腾
无 太皇帝 无 曹嵩
太祖 武皇帝 魏王 曹操 (魏国缔造者,216年称王,在位4年)
世祖 文皇帝 无 曹丕 (魏国建立者,220年称帝,在位7年)
烈祖 明皇帝 无 曹睿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无 魏哀帝齐王(厉公) 昭陵县公 曹芳 (239-254 在位15年)
无 废帝 高贵乡公 曹髦 (254-260 在位6年)
无 元皇帝 陈留王 曹奂 (260-265 在位6年)
汉
(史学称之为【季汉】、【蜀汉】)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焉死,子璋继任。焉、瘴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211年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立。备死,亮辅刘禅。小国弱民,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225年,亮南征,亮军西平越嶲,马忠军东平牂柯,然后与中路李恢所部共指益州郡。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亮败获,并按马谡“攻心为上”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使获归心,南中平定。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并允许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汉国军资。西南夷人地区的闭塞状态,从此有所改变。南中战争结束,汉吴结盟也取得圆满成果。亮227年率军进驻汉中,同魏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亮在益州疲惫情况下急于求战,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借以图存。228年,诸葛亮北伐开始。以后三年,亮又屡次北伐,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234年再次北伐,进军渭水南面的五丈原,病死军中,汉军撤回,北伐停顿。亮死后,蒋碗、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258年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劳而无功。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年冬灭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季汉皇帝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汉昭烈帝 蜀先主 刘备 (开国皇帝221-223 在位2年)
无 孝怀皇帝 蜀后主 刘禅 (223-263 在位41年)
吴
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坚死,子策统领部众,约于194年开始向江东发展。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刘繇,逼降王朗。196年献帝迁许以后,策拒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199年,策击破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并取得豫章郡地。200年策死,策弟孙权统众。208年权由吴徙治京城。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210年招附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211年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219年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夷陵之战胜利,限制了汉出峡发展的可能。229年,权称帝,迁都建业,建立吴国。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234年诸葛格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之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 诸葛亮死,魏汉战争停止,魏加强淮南对吴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魏吴相持有年。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230年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扶南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像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权死后吴日趋衰弱,而魏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269年,羊祜命王浚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孙吴4帝 孙权 孙休 孙亮 孙皓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武烈皇帝 乌程候 孙坚
无 长沙桓王 吴候 孙策
太祖 大皇帝 无 孙权 (公元229年称帝,建立吴国。在位23年)
无 会稽王 孙亮 (252-258 在位6年)
无 景皇帝 无 孙休 (258-264 在位6年)
无 文皇帝 无 孙和
无 无 乌程候 孙皓 (264~280 在位17年)
190年后出现的全国分裂局面,经过魏、汉、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至此又归于全国的统一。
解释庙号
这时期的政治背景比较复杂,三国之间只承认本国是正统,其他两国非正当称帝。所以,各国自家都追封上一代君主称什么帝,魏到了正元年间的时候,大权先后落入曹爽、司马氏的手里,所以,当时并没有追封曹芳为帝的庙号,而把曹芳未登基前的封号齐王作为庙号,包括后来的高贵乡公曹髦没有受到后世皇帝的追封,以及蜀汉的后主刘禅、乌程候孙皓也没有受到晋朝司马皇帝的追封,当时吴的孙亮称作会稽王和齐王曹芳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因为孙亮后期、孙休前期政权被乱臣贼子篡夺,所以,也没有追封太庙。
[编辑本段]三国的发展
三分雏型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向荆州进攻,而刘表也在此时病死,其次子刘琮接位并向操投降,刘备见此,决定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备也派诸葛亮出使到江东,双方结盟,孙刘联军以弱胜强,操退回北方。权、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备向荆南施压,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权部将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用了很长时间,最终攻克南郡。权为向备示好,将其妹嫁给备。而权为拓展势力,占据了交州。其后,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鲁肃接替其位,并将南郡借给备。而操在南方战争失败,转移向西发展,操欲进攻汉中张鲁,西凉诸军阀疑其将攻击自己,在211年起兵,共推马超、韩遂为首领,操率军镇压,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三国鼎立
刘备受到益州之主刘璋邀请,入蜀帮助璋防守张鲁、曹操的入侵,备口头答应,但入蜀后不断收买人心,双方最终在212年决裂,备调兵直指成都的璋,虽然其间军师庞统中流矢死,但仍于214年成功逼使璋投降,备成功入主益州,留下关羽防卫荆州。同时,操曾南下攻击孙权,最后双方撤退。215年,操快速地得到汉中,而同时孙刘两家开始争夺荆州拥有权而发生战斗,两军对垒。但备得悉操得汉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权平分荆州,回师益州,但双方关系经已恶化。216年操就任魏王,一年后,备进攻汉中,而操内部有守将叛乱,权也偷袭合肥,汉中成功落入备之手,操虽曾挥军要夺回,但都不成功。219年,备自封汉中王。同年,羽率荆州军北上攻魏,但主战、刚接鲁肃之位的吕蒙突袭荆州,并擒杀羽。220年,操死,曹丕登位,并逼汉献帝禅让,建国号魏;而于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权向魏称臣,而丕封权为吴王,加九锡。同年,备以报羽之仇为名东征权,权派出接替吕蒙的陆逊迎战。结果备惨败,不久病死于白帝。223年,刘禅登位,汉吴再度结盟,最终魏汉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吴王权称帝,建立吴。
内争外战
刘备死后,汉经过讨伐南中拱固益州后方,诸葛亮便在227年至234年间向魏实行五次攻伐,但最终未能成功。亮死后,姜维也多次伐魏,也都没能取得明显战果,反而使得国力大为消耗。此外,蜀汉后期,刘禅因宠信宦官黄皓而令朝政败坏,维曾对黄皓作出弹劾,但反被皓逼害,而禅也对维多次伐魏而感到反感,维惟有避居沓中,内外分歧严重。吴的陆逊、诸葛恪等亦多次出兵伐魏,但未能取得大进展。不过在南方,恪就成功令山越归顺。而吴内部却发生斗争,早在孙权死前就出现皇子结党争夺太子位之事,皇子恶斗的结果导致权最后只能选择年幼的孙亮继承皇位,权于251年逝世,死前委以国政的太傅恪却因北伐失利大失人心,不久遭孙峻诛杀,峻与从弟孙綝专政期间行恐怖统治,大臣世家牵连身死者多,綝最后虽为吴帝孙休诛杀,但吴国国政已江河日下。魏主要战争都是抵抗汉、吴的攻击,曹真、张郃、司马懿都极为活跃。其中,懿也讨平了公孙渊的乱事,收复东北。而魏内部,在明帝曹睿死后,权臣懿与宗族领袖曹爽出现权力斗争。249年,懿于高平陵事件中罢黜当时任大将军的爽,至此魏国朝政为懿父子掌握,后来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更专权,皇帝废立由己,高贵乡公曹髦甚至被昭部下杀害。魏内部虽然有多次的起义欲铲除司马家族,但都不成功,分别由王凌、毋丘俭和诸葛诞发动的淮南三叛都被司马家平定。
三分归晋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汉主刘禅投降,汉被魏所灭。及后会、维在蜀发生叛变,三国志记载,“魏将士奋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可见并未引起大乱,昭快速平定。265年,昭死后,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279年,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
⑹ 《三国演义》故事的剧本,谁有
《三 国 演 义》 是 中 国 第 一 部 长 篇 历 史 小 说。 它 成 书 于 元 末 明 初, 是 由 作 家 罗 贯 中 根 据专 民 间 传 说 和 说 唱 故 事,属 吸 取《 三 国 志》 等 历 史 资 料, 编 写 而 成 的。 这 部 小 说 最 早 的 刊 本 叫《三 国 志 通 俗 演 义》, 二 十 四 卷, 二 百 四 十 则。 后 来, 明 末 李 卓 吾 和 清 初 毛 宗 岗 又 对 它 进 行 整 理、 加 工, 才 成 为 今 天 我 们 看 到 的 一 百 二 十 回 本。
⑺ 三国演义剧本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一般认为有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其他观点还有: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开始,这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208年赤壁之战后开始,这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这段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期间,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颇有参考价值。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详,成为电视、电影或游戏题材之一。
更有三国题材小说《斗转星斜》被翻拍成电视剧。
[编辑本段]三国局面的形成
189年,汉灵帝驾崩,刘辩继位被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之兄何进联络袁绍,杀宦官蹇硕。绍、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绍又尽杀宦官之时,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卓之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卓入洛阳后,绍出奔冀州,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绍为盟主,相机进攻卓。190年,卓避关东兵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193年长安兵变,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氏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卓入洛阳后,曹操逃至陈留,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献帝迁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屯田续资。200年,曹、袁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北方大部。207年,曹军出卢龙塞,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208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备之命,于柴桑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不久曹操自封魏王。211年,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222年,汉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猇亭之战以后不久, 汉、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编辑本段]三国简介
魏
随着汉丞相曹操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建立魏国。220年正月,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爽屈服,并处死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251年)、毋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曹魏五帝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奂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高皇帝 无 曹腾
无 太皇帝 无 曹嵩
太祖 武皇帝 魏王 曹操 (魏国缔造者,216年称王,在位4年)
世祖 文皇帝 无 曹丕 (魏国建立者,220年称帝,在位7年)
烈祖 明皇帝 无 曹睿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无 魏哀帝齐王(厉公) 昭陵县公 曹芳 (239-254 在位15年)
无 废帝 高贵乡公 曹髦 (254-260 在位6年)
无 元皇帝 陈留王 曹奂 (260-265 在位6年)
汉
(史学称之为【季汉】、【蜀汉】)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焉死,子璋继任。焉、瘴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211年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立。备死,亮辅刘禅。小国弱民,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225年,亮南征,亮军西平越嶲,马忠军东平牂柯,然后与中路李恢所部共指益州郡。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亮败获,并按马谡“攻心为上”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使获归心,南中平定。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并允许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汉国军资。西南夷人地区的闭塞状态,从此有所改变。南中战争结束,汉吴结盟也取得圆满成果。亮227年率军进驻汉中,同魏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亮在益州疲惫情况下急于求战,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借以图存。228年,诸葛亮北伐开始。以后三年,亮又屡次北伐,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234年再次北伐,进军渭水南面的五丈原,病死军中,汉军撤回,北伐停顿。亮死后,蒋碗、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258年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劳而无功。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年冬灭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季汉皇帝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汉昭烈帝 蜀先主 刘备 (开国皇帝221-223 在位2年)
无 孝怀皇帝 蜀后主 刘禅 (223-263 在位41年)
吴
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坚死,子策统领部众,约于194年开始向江东发展。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刘繇,逼降王朗。196年献帝迁许以后,策拒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199年,策击破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并取得豫章郡地。200年策死,策弟孙权统众。208年权由吴徙治京城。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210年招附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211年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219年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夷陵之战胜利,限制了汉出峡发展的可能。229年,权称帝,迁都建业,建立吴国。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234年诸葛格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之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 诸葛亮死,魏汉战争停止,魏加强淮南对吴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魏吴相持有年。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230年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扶南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像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权死后吴日趋衰弱,而魏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269年,羊祜命王浚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孙吴4帝 孙权 孙休 孙亮 孙皓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武烈皇帝 乌程候 孙坚
无 长沙桓王 吴候 孙策
太祖 大皇帝 无 孙权 (公元229年称帝,建立吴国。在位23年)
无 会稽王 孙亮 (252-258 在位6年)
无 景皇帝 无 孙休 (258-264 在位6年)
无 文皇帝 无 孙和
无 无 乌程候 孙皓 (264~280 在位17年)
190年后出现的全国分裂局面,经过魏、汉、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至此又归于全国的统一。
解释庙号
这时期的政治背景比较复杂,三国之间只承认本国是正统,其他两国非正当称帝。所以,各国自家都追封上一代君主称什么帝,魏到了正元年间的时候,大权先后落入曹爽、司马氏的手里,所以,当时并没有追封曹芳为帝的庙号,而把曹芳未登基前的封号齐王作为庙号,包括后来的高贵乡公曹髦没有受到后世皇帝的追封,以及蜀汉的后主刘禅、乌程候孙皓也没有受到晋朝司马皇帝的追封,当时吴的孙亮称作会稽王和齐王曹芳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因为孙亮后期、孙休前期政权被乱臣贼子篡夺,所以,也没有追封太庙。
[编辑本段]三国的发展
三分雏型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向荆州进攻,而刘表也在此时病死,其次子刘琮接位并向操投降,刘备见此,决定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备也派诸葛亮出使到江东,双方结盟,孙刘联军以弱胜强,操退回北方。权、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备向荆南施压,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权部将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用了很长时间,最终攻克南郡。权为向备示好,将其妹嫁给备。而权为拓展势力,占据了交州。其后,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鲁肃接替其位,并将南郡借给备。而操在南方战争失败,转移向西发展,操欲进攻汉中张鲁,西凉诸军阀疑其将攻击自己,在211年起兵,共推马超、韩遂为首领,操率军镇压,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三国鼎立
刘备受到益州之主刘璋邀请,入蜀帮助璋防守张鲁、曹操的入侵,备口头答应,但入蜀后不断收买人心,双方最终在212年决裂,备调兵直指成都的璋,虽然其间军师庞统中流矢死,但仍于214年成功逼使璋投降,备成功入主益州,留下关羽防卫荆州。同时,操曾南下攻击孙权,最后双方撤退。215年,操快速地得到汉中,而同时孙刘两家开始争夺荆州拥有权而发生战斗,两军对垒。但备得悉操得汉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权平分荆州,回师益州,但双方关系经已恶化。216年操就任魏王,一年后,备进攻汉中,而操内部有守将叛乱,权也偷袭合肥,汉中成功落入备之手,操虽曾挥军要夺回,但都不成功。219年,备自封汉中王。同年,羽率荆州军北上攻魏,但主战、刚接鲁肃之位的吕蒙突袭荆州,并擒杀羽。220年,操死,曹丕登位,并逼汉献帝禅让,建国号魏;而于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权向魏称臣,而丕封权为吴王,加九锡。同年,备以报羽之仇为名东征权,权派出接替吕蒙的陆逊迎战。结果备惨败,不久病死于白帝。223年,刘禅登位,汉吴再度结盟,最终魏汉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吴王权称帝,建立吴。
内争外战
刘备死后,汉经过讨伐南中拱固益州后方,诸葛亮便在227年至234年间向魏实行五次攻伐,但最终未能成功。亮死后,姜维也多次伐魏,也都没能取得明显战果,反而使得国力大为消耗。此外,蜀汉后期,刘禅因宠信宦官黄皓而令朝政败坏,维曾对黄皓作出弹劾,但反被皓逼害,而禅也对维多次伐魏而感到反感,维惟有避居沓中,内外分歧严重。吴的陆逊、诸葛恪等亦多次出兵伐魏,但未能取得大进展。不过在南方,恪就成功令山越归顺。而吴内部却发生斗争,早在孙权死前就出现皇子结党争夺太子位之事,皇子恶斗的结果导致权最后只能选择年幼的孙亮继承皇位,权于251年逝世,死前委以国政的太傅恪却因北伐失利大失人心,不久遭孙峻诛杀,峻与从弟孙綝专政期间行恐怖统治,大臣世家牵连身死者多,綝最后虽为吴帝孙休诛杀,但吴国国政已江河日下。魏主要战争都是抵抗汉、吴的攻击,曹真、张郃、司马懿都极为活跃。其中,懿也讨平了公孙渊的乱事,收复东北。而魏内部,在明帝曹睿死后,权臣懿与宗族领袖曹爽出现权力斗争。249年,懿于高平陵事件中罢黜当时任大将军的爽,至此魏国朝政为懿父子掌握,后来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更专权,皇帝废立由己,高贵乡公曹髦甚至被昭部下杀害。魏内部虽然有多次的起义欲铲除司马家族,但都不成功,分别由王凌、毋丘俭和诸葛诞发动的淮南三叛都被司马家平定。
三分归晋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汉主刘禅投降,汉被魏所灭。及后会、维在蜀发生叛变,三国志记载,“魏将士奋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可见并未引起大乱,昭快速平定。265年,昭死后,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279年,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
⑻ 《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的剧本
桃园三结义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
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
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
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
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
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
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
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
⑼ 《三国演义》的剧本
http://bk..com/view/41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