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剧本
A. 琵琶行剧本
一、第一幕
(秋风萧瑟,红色的枫叶,白色的苇絮漫天飞扬,如雪如花般轻柔优雅地飞旋在阔远的天地间。夕阳已落,夜色渐浓,暮霭沉沉。我在浔阳的江头送别朋友。)
(镜头拉近船内)
我:以酒饯别,却没丝竹管弦伴奏,真是扫兴!
朋友:是啊!想要痛痛快快长饮一杯,却是凄凄惨惨戚戚。
我:(呷了一口酒,满脸惆怅)都说一醉解千愁,我是举杯销愁愁更愁。你这走,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朋友:(放下酒杯)无语。
(如豆大的油灯不知疲倦地发出昏黄的光,觥筹交错,墙上的影子随着船的颠簸而摇晃。)
我(长长的叹息):今晚就此一别了!
(灯熄了,模糊的残月惨淡地发着光,浸湿在茫茫的江水中。)
二、第二幕
(空气中似有似无地飘着低调凄凉的琵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我们站住了脚,静静地聆听。)
我(轻声细语):是谁在弹琵琶?如此的凄美!
(琵琶声渐停,船夫划着浆,两船渐渐地靠拢。我们掉点明了灯,添满酒,重新开宴。)
我(一手拢在嘴边):弹琵琶者是谁?能否出来相见?
(我叫了几遍,终于在我盛情恳切的邀请下,她缓缓地走了出来。(特写):她细步慢挪,双手紧抱琵琶,半遮面容,颜色憔悴,柳腰细眉,虽有落魄之样,却仍不减年轻时的风韵。她的手修长干净,随意挑起弦。)
我:还没成曲调,却溶入了一腔的情感。
(声声缓慢,掩不住悲伤。)
我(如痴如醉):似乎倾诉了一生落魄,令人心酸落泪啊!
(琵琶女柳眉稍动,低头看弦,灵巧地拨弦。)
我(细细品味之状):说尽心中无限的愁事,那愁如同滚滚的长江之水奔涌而来。
(琵琶女心中极为激动,巧遇知音,知音难觅啊。)
(继续轻拢慢捻。)
我:(倾听)《霓裳》、《六幺》。琵琶行资料目录
(抹复挑。)
(琵琶声仍飘在空气中。)
三、第三幕
(我们陶醉在这美妙的音乐中。)
琵琶女(甚为欣喜,挑起柳眉):仁兄,您可是百通音律啊!
我(谦虚):略知一二。夜已深,你为何在江上独奏这充满哀怨的琵琶曲?
(琵琶女顿起伤感,愁肠百结,情不自禁地拨弦。大弦声嘈嘈,如一阵来势凶猛的急雨。)
琵琶女:我是京城人,家住在虾蟆。十三岁那年领会了弹琵琶的要诀,学得了一手好技艺。在教坊里,我的技艺凌驾于他人之上,无人可比啊!
(小弦声切切,如朋友间的谈心,窃窃私语,温柔地低吟。)
琵琶女:当年曾经弹完曲子让音乐师傅深深地叹服。梳妆打扮后如出水芙蓉,让佳人红眼嫉妒。
(嘈嘈切切的声音,错综交杂,仿佛大的珍珠,小的珍珠瀑布般的倾泻而下,落在脆弱的玉盘上,叮当作响,清脆悦耳。黄莺轻盈地跳跃在花丛间,兴奋地吹着口哨。)
琵琶女:富家子弟争着送礼,弹完了一首曲子,成堆的红绡怎么数也数不完。红酒白酒不计其数。我不分日夜地穿梭其间,不亦乐乎!干净的罗裙时常沾满了如血般的酒污。今年明年,一年又一年,欢笑在延续,美好的日子悄然无声的流淌在时间里,青春在流逝着!
(冰冻的泉水艰难地流动,幽咽低叫。琴弦似动非动,冷涩如冰。琵琶声渐停,悲伤愁恨在滋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女(幽噎):好景不长!弟弟从军走了,阿姨也病故了,只剩我一个孤单单的。年过一年,暮去朝来,颜色苍白,人老珠黄,不比当年。宅前秋风扫落叶,门可罗雀,车马稀稀落落。于是,便嫁给了商人,做个平凡的闺中妇。
(琵琶声忽然高潮迭起,如银瓶从空落地,水浆迸出,四处飞溅。铁骑交锋,刀枪作响,振动人心。)
琵琶女(哽塞):商人只在乎利润收入,不在乎离别之苦,前月去浮梁买茶去了。我在江口独守空船,寂寞难耐,便弹起琵琶,一抒心中之愁。残月照船,江水寒,彻骨的凉啊!
(曲终收拨,四弦一声如利索地撕开了丝绸。)
琵琶女(哭泣):深夜里常常梦到从前的生活……
(沉默。)
琵琶女(叹息):梦醒了眼泪纵横,不由自主!
(江上的船只是静悄悄的,仿佛还沉浸于乐声中。只有江心的秋月独放光芒。)
四、第四幕
(我静默。琵琶声叹息,又听到琵琶女的倾诉,不禁勾起伤心种种。)
我(不禁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
(往事幕幕在眼前,清晰而深刻,怎么拂也拂不去。)琵琶行资料目录
我(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状):我去年辞官来到浔阳城卧病养身。浔阳地处偏僻,没有音乐,整年都没听到丝竹管弦之声。我住在湓江的附近,地低空气潮湿,较为阴暗,黄芦苦竹缠绕着宅子,生机勃勃。而我只能一人孤寂地躲在宅里。
(沉默了一会儿。)
我(悲伤的样子):你可知道这期间朝暮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是天地间的愁种子杜鹃的悲啼。深山的猿猴在哀嚎。月圆人全,我只能自己沽酒,独自举杯。没有嘹亮的山歌和悦耳的笛声,杂乱细碎的声音实在令人心烦啊!
我(感动至极):今夜有幸听到你的琵琶曲,如天籁之音,使我耳目暂明,这样美妙的曲子,人间能有几回闻啊!我想趁此兴头作一篇琵琶行送给你,以示我感激之情!
(琵琶女欣喜若狂,为偶遇知音,灵巧的手在弦上娴熟地拨,挑。)
琵琶女:我为君再弹一曲。(不像前一首凄凉如水。)
(1)琵琶行剧本扩展阅读:
唐诗音乐话剧《琵琶行》,以白居易长篇乐府叙事诗《琵琶行》为蓝本,在尊重历史史实和诗歌原文的基础上,以白居易这一极具代表性的唐代文人为主角;
对他及其挚友元稹郁郁不得志的一生进行演绎改编,最后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和凄婉动人的自诉中,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叹。
全剧分为“雁塔题名”、“月上明楼”、“议政飘零”、“遥寄诗情”、“琵琶语成”五幕,通过古典乐舞、诗歌旁白、灯光音响及特效等表现手法,再现了白居易与元稹的等人深厚友情、坎坷仕途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感人至深的场景。
B. 谁有关于保健按摩的小品剧本。要5个人左右。急!!!!!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权,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C. 《琵琶行》改编成剧本第二幕—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六个角色—白居易,琵琶女,白居易的好友,客人,船夫,
白居易,琵琶女,白居易的好友,客人,船夫,唐白
D. 有什么唐诗可以改编成剧本
我觉得刘长卿《别严士元》就可以,盛夏,夜,深夜。景山山颠。山上有人,两个人,一男一女。这两人就是当今武林名声最响的两位杀手,男的名秋细雨,女的叫叶闲花,江湖人称"细雨闲花"。诗人刘长卿曾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来描述这两个可怕的杀手。
E. 马致远的杂剧作品
1、《江州司马青衫泪》
《江州司马青衫泪》,简称《青衫泪》,杂剧,系元朝戏剧家马致远所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本剧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敷演而成。
搬演白居易与琵琶女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忠贞于爱情的裴兴奴,重利轻义的茶商,才华过人的白居易等人物形象。
2、《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创作的杂剧。
该剧讲述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寿行贿,被毛延寿画丑,因而被打入冷宫。后汉元帝巡视后宫偶然得见王昭君,遂加以宠爱,并封为明妃。
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奔匈奴,并献昭君美图于呼韩邪单于,致使呼韩邪单于向元帝索要昭君为妻,不从则兵戎相见。汉朝文武百官畏惧匈奴,劝元帝忍痛割爱,以美人换取和平。
元帝无奈,只得让昭君出塞,并亲自到灞桥送别。汉元帝回宫后,心情无比悲痛。而昭君不舍故国,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
3、《黄粱梦》
元·马致远作(为马致远与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合著,各作一折)。
取材于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写吕岩进京赶考,客店烧黄粱饭之时,他梦中经历荣枯变幻,终于醒悟而成仙。全剧共四折一楔子。
4、《陈抟高卧》
元·马致远所作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神仙道化戏。写宋太祖未遇之时得神仙陈抟指点,做皇帝后欲以富贵报答陈抟,陈抟依旧坚持隐居修道。全剧共四折。
5、《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简名《城南柳》,《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此剧亦是神仙道化剧,取材于吕洞宾三到岳阳楼,度柳树精成仙的民间传说,它与马致远《岳阳楼》的取材相同。前两折的构思也相似。
F. 古诗<<琵笆行>>的剧本作者是谁
白居易
G. 谁知道 马志远 的资料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马致远着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
《汉宫秋》也许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绪。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马致远的基本人生态度,要么是在元朝统治下积极求取功名,要么是视一切价值标准为空幻,所以,在这方面过分强调是不适当的。这个剧本同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地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压迫下曾以公主和亲,宋亡后后妃宫女都被掳去北方,这些当代史实都会给作者以较深的感受。而《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爱的女人,那么,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的巨大变化所颠簸的这一内在情绪,也就表现得更强烈了。事实上,在马致远笔下的汉元帝,也更多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
当臣下以“女色败国”的理由劝汉元帝舍弃昭君时,他忿忿地说:“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桥送别时,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中多处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如:“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
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个剧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代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中间插入商人与鸨母的欺骗破坏,造成戏剧纠葛。在士人、商人、妓女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妓女终究是爱士人而不爱商人,这也是落魄文人的一种自我陶醉。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
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包括《汉宫秋》这样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内,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作大段的抒情,这常常是作者在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岳阳楼》中吕洞宾所唱《贺新郎》一曲:
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想咱这百年人,则在这捻指中间。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
这实际是作者在其散曲中写过多次的一种人生感受。
如上所述,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作品风格
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H.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是否是虚构
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I. 求《琵琶行》中把白居易与琵琶女的对话写成剧本
白居易起身走至船头,就在此时江上飘来琵琶声,琴声纯净悲凉,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被琴声所吸引在船头驻足。一会儿,从江上飘来一只小船,琵琶声似从船中传出。此时月色正浓,江上水雾蒙蒙,飘渺朦胧。白居易忘了要走,元稹忘了要出发,都沉浸在悲凉的琵琶声中。曲罢好一会儿白居易回至舟中。
白居易:(激动)微之,此处竟会有人弹得如此好琵琶,我们不如去拜访弹琵琶的人吧!
元稹:对,这琵琶声听来还有些京都的味道,一定要去拜访。
白居易:(对船家)老伯,能不能把船移近那只有人弹琵琶的船?我们想去拜访。
船夫:好嘞,二位司马坐稳咯!
二船靠近,白、元立在船头,作揖状。
白居易:在下乃江州司马白居易,方才闻师傅弹得一手好琵琶,好生佩服,能否请师傅出来一见?
无人答应,白、元二人纳闷。
元稹:请师傅出来一见,在下是通州司马元稹,与这位江州司马都略懂些音律,希望能向师傅请教。
过了一会儿,一位穿白衣的妇人自船篷中走出,怀抱着琵琶半遮着面,面对元白二人行曲膝礼。
白居易:(作揖)哦,夫人,如有失礼请原谅。听夫人弹琵琶,非等闲之辈,能否请夫人再奏一曲。
歌女:久闻二位大名,有幸在此相见是奴家荣幸,奴家就再奏一曲,有不好之处轻二位原谅。
元白:哪里。
白居易让随从将桌椅摆置船头,二人坐下饮酒。歌女整理衣衫,坐于舟中一凳上,转轴拨弦调音后开始弹奏。同时,幕后一人开始朗诵(慢速)。
拢然抹挑信手弹,弦声低徊生生泣,似诉心中无限事,初时霓裳后六幺,琵琶声出惊闻人,嘈嘈急雨切私语,铮铮声如珠落盘,回弦婉转似莺啼,曲高忽降牵人心,似是无声实酿情,忽来急奏似破瓶,四弦同奏如裂锦,锦裂弦停音未停,余音缭绕感煞人。
曲罢,歌女整顿衣衫站起,面容稍显严肃,元白二人都沉浸在这悲凉的曲中,好一会儿才缓过来站起身。
白居易:夫人技艺超群,只是曲中传出无限悲凉,不知夫人又何心事。
元稹:(见歌女只是叹息而不会到,忙接话道)闻夫人曲风好似京都知音,不知夫人可到过长安?
歌女低眉,微微叹息,重新坐下,欲奏琵琶。
歌女:二位大人请听。
边奏琵琶边唱出自己身世。
奴家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师从穆曹二善才,十三琵琶技超群。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少年竟追逐,一夜红绡不知数。纸醉金迷欢畅饮,歌舞升平夜夜同。今年欢笑复明年,暮去朝来颜色故。自此门前愈冷清,年老色衰无人故。老大嫁作贾人妇,此人重利请别离,日日守得空船度。今感身世多悲凉,奏得一曲诉衷肠。
曲罢白居易低头感伤,连声叹息。
歌女:(弯腰)请大人恕罪,奴家本应奏欢快的曲子……
白居易:不是夫人的过错,你刚才的曲子引起了我对自己身世的感伤,我们其实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也是相逢一场,我送你一首诗吧。
白居易吩咐仆人笔墨伺候,洋洋洒洒挥笔写下六百一十二言歌,命曰《琵琶行》。元稹看过颇有同感也自感伤。白居易以此歌赠歌女,歌女退去。
元稹:好一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人都感伤了一回。
白居易:元兄,天色已晚,不如就此别过,一路顺风。
元稹:就此别过。
白居易上岸。
元稹:船家,开船!
白居易在岸边目送小舟离去,直至看不见方才上马,在马上独吟“坐下泣者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数遍,渐渐消失在夜色中。可根据要求自己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