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剧四大流派的代表作

1、袁派《断肠人》

《断肠人》演出于越剧改革初期,因而仍以「四工腔」为主腔,但是在这段唱腔的后半部(从“滴铃铃铜壶漏不尽”起)袁雪芬为了表达剧中人悲痛的感情,在原来”四工腔“的基础上,运用了变宫音,使旋律自然地向低音区伸展,

如“叮当当何处钟声响,扑隆隆更声在楼上”两句唱,通过低音的运用,使宫音交替性转换到下四度的属调上去,增加了悲剧色彩,形象地把雨夜的凄凉景象与人物内心绝望、苦痛的心情揭示了出来。这种在甩腔前大量运用低音的曲调成为袁雪芬唱腔的特征音。

2、范派《梁山伯与祝英台》

范派”弦下调“旋律性强,曲调抒情悠长,作为“弦下腔”的首创者,范瑞娟不断创新,拓展这一曲调功能。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所处的环境,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弦下腔”,创腔和演唱时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法。

3、伊派《何文秀》

尹桂芳在《行路》、《访妻》唱段中,将越剧早期“四工调”与尹派唱腔有机融成一体,听来优美舒展,明快流畅。在《哭牌算命》唱段中,借用了苏州弹词和杭州武陵调,使之富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这些唱段已收入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越剧小戏考》。

尹派弟子均以此剧为尹派擅长表演的剧目,很多弟子演出过该剧。

4、傅派《情探》

《情探》传统越剧剧目,出自明传奇《焚香记》,该剧为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傅全香代表作之一。

其主要剧情为:落第举人王魁与名妓敫桂英相遇,结为夫妻,王魁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忘恩负义,桂英接到休书后到海神庙哭诉王魁罪状,自缢自死,最后判官司小鬼活捉王魁。

(1)吴凤花情探搭档扩展阅读: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和“剡剧”等。

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

⑵ 越剧演员搭戏原则

不是呀,老一辈因为分属不同戏班,所以某两个流派的创始人搭戏比较多,形成了一些黄金组合(感觉最黄金的还是尹竺啊尹竺啊!!!感慨一下!)然后因为那个时候优秀的戏保留到现在,因为唱腔和曲调都已经定了,所以往往还是由原班流派的传人来演,因为换流派的话唱腔一定要改动。徐王,范傅,戚毕只是延续下来的黄金组合,没有什么一定要这么搭的,钱惠丽和方亚芬的《西厢记》就是徐袁,单仰萍和吴凤花的《虞美人》就是范王,当年尹皇和戚老的《屈原》也是尹戚嘛,《情探》也是陆傅啊。没有什么原则的说法,也就是约定俗成而已,你想《红楼梦》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徐王的版本,那么如果演红楼梦肯定要找徐王的演员,你想,当年徐王演了那么多经典的,到今天还在演,那肯定有两个徐王的演员经常搭档,久而久之就又成好搭档了嘛(就像钱单和郑王)。你看当年尹竺那么好的搭档,但后来竺改了小生,现在的尹派小生就真是百搭了(当然这跟十生九尹也有关系)不过总之是没有什么硬性规定的啦

⑶ 兰溪市小百花婺剧团里的女小生叫什么名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6年,在建团的20多年里充分利用绍兴的人文优势,团结了绍兴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剧作家、导演、作曲家、舞美艺术家来为自己的每一部新戏出谋划策。郭汉城、沈祖安、顾锡东、顾天高、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杨小青、徐沙、吕建华、翁国生、蓝玲、叶茗等知名艺术家都为绍兴小百花的成长出过力。
绍兴小百花不光借重团外的强势人才,而且善于培养出自己和优秀人才,现有演职员48位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8位,更为重要的是,剧团里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武兼备、有德有艺的优秀青年演员,如吴凤花、吴素英、陈飞、于伟萍等,他们先后在全国及省、市戏剧节中获奖,新生代的“小百花”演员也在茁壮成长。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在全国县级剧团内部都是首屈一指的。
主要演员
三朵金花
吴凤花,1970年出生。范派小生,师承范瑞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陆文龙》,《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三看御妹》,《沉香扇》,《吴王悲歌》等。

吴素英,1967年7月出生。吕派花旦,师承吕瑞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沉香扇》,《李慧娘》,《三看御妹》,《狸猫换太子》,《打金枝》,《九斤姑娘》等。

陈飞,1969年7月出生。傅派花旦,师承傅全香。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22届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情探》,《梁山伯与祝英台》,《木兰别传》,《李娃传》等。

后起之秀
张琳,女,越剧小生青年演员。工尹派小生,师承尹小芳。 2006年10月荣获“越女争锋--中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金奖。
董鉴鸿,女,越剧旦角青年演员。工傅派花旦青衣,师承陈飞。 2006年在第一届越女争锋中与同团的张琳同获金奖。 2009年在第二届越女争锋中,和张宇峰搭档的“环宇飞鸿”组合,获得金奖第一名。
陈雯婷,女,越剧旦角青年演员。工吕派花旦,师承吴素英。 2009年参加第二届“越女争锋--全国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获得优异成绩,脱颖而出。
章青青,女,越剧小生青年演员。工范派小生,师承吴凤花。 2009年参加第二届“越女争锋--全国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获得优异成绩,脱颖而出。

⑷ 宁波市奉化红楼越剧团小生是谁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6年,在建团的20多年里充分利用绍兴的人文优势,团结了绍兴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剧作家、导演、作曲家、舞美艺术家来为自己的每一部新戏出谋划策。郭汉城、沈祖安、顾锡东、顾天高、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杨小青、徐沙、吕建华、翁国生、蓝玲、叶茗等知名艺术家都为绍兴小百花的成长出过力。
绍兴小百花不光借重团外的强势人才,而且善于培养出自己和优秀人才,现有演职员48位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8位,更为重要的是,剧团里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武兼备、有德有艺的优秀青年演员,如吴凤花、吴素英、陈飞、于伟萍等,他们先后在全国及省、市戏剧节中获奖,新生代的“小百花”演员也在茁壮成长。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在全国县级剧团内部都是首屈一指的。
主要演员
三朵金花
吴凤花,1970年出生。范派小生,师承范瑞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陆文龙》,《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三看御妹》,《沉香扇》,《吴王悲歌》等。
吴素英,1967年7月出生。吕派花旦,师承吕瑞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沉香扇》,《李慧娘》,《三看御妹》,《狸猫换太子》,《打金枝》,《九斤姑娘》等。
陈飞,1969年7月出生。傅派花旦,师承傅全香。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22届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情探》,《梁山伯与祝英台》,《木兰别传》,《李娃传》等。
后起之秀
张琳,女,越剧小生青年演员。工尹派小生,师承尹小芳。
2006年10月荣获“越女争锋--中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金奖。
董鉴鸿,女,越剧旦角青年演员。工傅派花旦青衣,师承陈飞。
2006年在第一届越女争锋中与同团的张琳同获金奖。
2009年在第二届越女争锋中,和张宇峰搭档的“环宇飞鸿”组合,获得金奖第一名。
陈雯婷,女,越剧旦角青年演员。工吕派花旦,师承吴素英。
2009年参加第二届“越女争锋--全国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获得优异成绩,脱颖而出。
章青青,女,越剧小生青年演员。工范派小生,师承吴凤花。
2009年参加第二届“越女争锋--全国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获得优异成绩,脱颖而出。

⑸ 越剧花旦流派有哪些

越剧的花旦流派有:

一、 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并不特别亮,音域也不特别宽,她以真情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

二、 傅派: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激情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力以情的魅力。

三、 戚派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戚派是从袁派中衍化出来的。戚雅仙的嗓音条件不是很好,音域不宽,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迂回。戚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用音范围不广,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音调,易学易记。

四、王派
由王文娟创立。王文娟师承竺素娥,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扮相清秀,表情细腻,动作优美。唱腔上受姚水娟、王杏花、支兰芳等影响。王文娟博采众长,刻意求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韵味醇厚的风格。

五、 张派
由张云霞创立。张云霞师承袁雪芬,又拜昆曲名角方传靶为师。她从摹仿到发展到创新,左顾右盼,兼收并蓄,终于脱颖而出。至建国后自立门户,形成了张派艺术。

六、 吕派
由吕瑞英创立。吕瑞英初跟袁雪芬学艺,后以其绚丽多彩,雍华花俏的唱腔,在旦角中自成一格。吕瑞英的嗓子音域较宽,音色较亮,多扮演一些聪慧少女和巾帼英雄,如红娘、金枝、薛宝钗、穆桂英、梁红玉等。

七、 金派
由金采风创立。金采风师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融汇一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如《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的李秀英、《西厢记》的崔莺莺等。

⑹ 傅全香的活动年表

1938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十六日:“四季春班”与“素凤舞台”合作演出于上海四马路小剧场。
竺素娥领衔,袁雪芬为“头肩旦”,演员还有黄笑笑、任伯棠、傅全香、钱妙花、张桂莲等。演出剧目有《沉香扇》、《碧玉簪》等。
1939年7月1日,农历己卯年五月十五日:越剧演员首次上电台马樟花和傅全香到好友电台播唱特别节目,并为三友实业社作广告,开越剧演员上电台之先河。
1940年8月1日,农历庚辰年六月廿八日:“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举行。8月1日至2日,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假座卡尔登大戏院,举行“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剧目为《沉香扇》、《梁祝哀史》、《盘夫索夫》、《碧玉簪》,主要演员有:施银花、屠杏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商芳臣、李艳芳、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傅全香、贾灵凤等。
1940年12月30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二日:越剧《恒娘》首演。上海大来剧场演出根据《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改编的越剧《恒娘》(陶贤编剧),马樟花、袁雪芬、傅全香主演。使用硬片布景,打出“戏情话剧化,布景电影化”的广告,营业上佳。
1941年1月2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举行。“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上海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演出剧目有:
《盘夫索夫》(竺素娥,邢竹琴)
《借红灯》(尹桂芳,竺水招)
《楼台会》(姚水娟,李艳芳)
《书房会》(马樟花,傅全香)
《大堂会》(商芳臣,林黛英)
《曾贵嫖嫂》(王水花,王明珠)
《化缘认妻》(尹树春,陈素娥)
《倪凤扇茶》(筱丹桂,张湘卿)
《方玉娘哭塔》(施银花,钱秀灵)
《十八相送》(小白玉梅,邢月芳)是日,有“越剧皇后”之称的姚水娟演毕步出戏院,突遭歹徒投掷粪汁。
1942年4月15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一日: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与尹桂芳、竺水招合作。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1945年6月21日,农历乙酉年五月十二日:傅全香、徐玉兰合演《浮生六记》。傅全香与徐玉兰在九星大戏院合作主演《浮生六记》。
1945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全沪越剧大会串举行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7年1月12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一日:袁雪芬宣布辍演在演完《洛神》后,袁雪芬宣布辍演,雪声越剧团也暂告解散。在原“雪声”的基础上,加入傅全香,改组为东山越艺社。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8年9月4日,农历戊子年八月初二日:芳华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芳华越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演出,尹桂芳与傅全香搭档,老生为徐天红。
1951年6月2日,农历辛卯年四月廿八日:上海越剧界控诉张春帆。上海越剧界集会于文联礼堂控诉张春帆。袁雪芬、傅全香、徐玉兰、邢月樵等演员,在会上列举了张春帆欺压越剧艺人的罪恶行为,要求政府严厉惩处。
1951年8月1日,农历辛卯年六月廿九日:东山越艺社大部分成员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东山越艺社以范瑞娟、傅全香为首的大部分成员,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
1951年12月1日,农历辛卯年十一月初三日:东山越剧团1951年赴京演出。以傅全香、范瑞娟为主的上海东山越剧团,在京上演新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受到首都文艺界盛赞。马彦祥等观摩了演出,对他们在剧本创作和舞台艺术上,尤其是人物塑造上的大胆革新精神,予以很高的评价。
1955年6月19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廿九日: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团长许广平,副团长张东川,秘书长王志成,副秘书长胡野檎,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和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
1955年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
1955年7月30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二日:中国越剧团赴苏联访问演出。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离开柏林,赴苏联访问演出。中国越剧团在苏联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8月15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别尔乌辛等,观看了《梁祝》的演出,观后在剧场休息室接见了剧团的同志,伏罗希洛夫还亲手把一束束鲜花分送给被接见的剧团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毕《西厢记》后,苏方将“惊艳”一场摄成电影。9月10日,离开新西伯利亚回国。

1957年10月28日,农历丁酉年九月初六日:上海越剧院首演《情探》。由上海越剧院傅全香、陆锦花主演,田汉、安娥编剧,陈鹏导演的《情探》,首演于大众剧场。
1958年4月20日,农历戊戌年三月初二日:越剧电影《情探》开拍。由上海越剧院傅全香、陆锦花主演,黄祖模导演的越剧艺术影片《情探》,在江南电影制片厂开拍。
1959年4月9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初二日:田汉应邀观看《情探》、《碧血扬州》。上海越剧院邀请中国剧协大大田汉观看由傅全香、陆锦花主演的《情探》和学馆学员张国华等演出的《碧血扬州》选场,观后到后台与演员见面,对《情探》的剧本、导演、表演、舞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1959年7月14日,农历己亥年六月初九日:上海越剧院演员赴川学习川剧。由上海越剧院领导人胡野檎、吴琛带队,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吕瑞英、陈少春、史济华、朱东韵等演员,去四川学习川剧艺术,共学习了《李亚仙》等4出大戏,及《评雪辨踪》等25出小戏、折子戏和40余套基本功,历时46天。
1960年4月20日,农历庚子年三月廿五日:上海越剧院一团调赴北京。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调赴北京。
1960年5月7日,农历庚子年四月十二日:北京越剧团成立。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改建成北京越剧团。
1960年7月22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廿九日:第三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第三届全国文代会开幕。这次会议是“文代会”与各协会的代表大会穿插进行。上海越剧院的袁雪芬、吴琛、徐玉兰、王文娟、顾振遐、苏石风,合作越剧团的戚雅仙和北京越剧团的范瑞娟、傅全香,上海京剧院的周信芳、陶雄、童芷苓、李玉茹、王燮元、马科、梁斌等出席。
中国剧协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当选名单:副大大:周信芳、常务理事:马彦祥、书记处书记:马彦祥
1961年1月18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越剧团调回
上海。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北京越剧团,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调回上海,仍属上海越剧院原编制(一团)。
1981年,由上海电视台拍摄越剧电视剧《孔雀东南飞》,饰演刘兰芝。
1985年拍摄越剧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饰演祝英台。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 无锡市锡剧团、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西安易俗社
2005年8月29日,农历乙酉年七月廿五日:庆祝上海越剧院建院50周年庆专场演出举办。“同唱一台戏——庆祝上海越剧院建院50周年庆专场演出”在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上演,就此拉开上海越剧院建院50周年系列演出的序幕。而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和金采风的到来更是让现场气氛到达高潮。金采风当即为观众演唱了自己拿手的选段——《红楼梦》中的《黛玉进府》,风采神韵都不减当年,而傅全香更是带着大家唱起了生日歌,为越剧庆生。
专场齐集了越坛名家名角,赵志刚、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陈颖、华怡青、王志萍、张咏梅、许杰等逐一亮相。整个演出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戏迷,其中还有从深圳特意赶来的,整个广场座无虚席。
2006年2月15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十八日:钱程从艺25周年研讨会召开。“钱程从艺25周年研讨会”在上海话剧中心召开,傅全香、蔡正仁、王汝刚、杨绍林、赵化南等近20位文艺界专家和学者出席研讨会。为这位上海滑稽界年轻一代中最受瞩目的演员作艺术回顾和肯定的同时,大家也对上海本土艺术的代表——滑稽戏做了一次“前程”把脉。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 上演。
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
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此外,晚会现场还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长荣、绍剧名家六龄童父子、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严顺开、音乐家何占豪、影视明星李玲玉等倾情参与,共襄盛举。上海本地其它剧种的艺术家们更是当仁不让,粉墨登场,淮剧名家马秀英、昆剧名家梁谷音、沪剧名家马莉莉、茅善玉、影视明星杨昆等都将反串越剧流派大联唱,祝贺越剧百岁。见证了越剧百年发展的老艺人——94岁的“小歌班”艺人张荣标老先生还亲临晚会现场为观众们献唱一段。
2006年12月6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十六日,上午:杭州越剧二团建团56周年座谈会举行
杭州越剧二团(原桐庐越剧团)迎来傅全香、金采风,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编剧包朝赞,桐庐籍越剧演员单仰萍、谢群英和陈雪萍。在越剧百年华诞、杭越二团建团56周年之际,这些越剧界名人重回故土,与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有关领导及杭越二团演员们齐聚一堂,讨论关于如何建设、发展杭越二团的话题。
傅全香首先发话。她看了桐庐县纪念越剧百年专场晚会后,激动得一夜未眠。“因为我看见的都是一朵朵‘梅花’朵儿,真的非常高兴。”浙江是越剧的发源地,傅老师声称自己是浙江的女儿。她以自己从艺70多年的心得勉励桐庐的年轻越剧演员们,不要心浮气躁,下个百年要走奉献之路。只有真正热爱这门艺术,才能不求回报、不求名誉,献身这门艺术,也只有这样,越剧之花才能开得更美、更灿烂。
金采风说:“青年就是未来,希望越剧界年轻的‘花儿’越开越鲜艳,越开越灿烂,越开越茂盛。但是要做到这三点,既要自身努力、干一行爱一行,还要坚定不移,同时也要有浇花人,这样花儿才能培育得好。我早年到桐庐越剧团时,剧团朴实的艺术风格、严谨的舞台作风、执着的探索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演越剧不但要有基础,还要扬长避短,发挥越剧的长处。”金老师特别指出:“越剧专场晚会让我们这些越剧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我很高兴看到桐庐有这么多后起之秀,希望领导们要多多重视培养青年,剧团要出名、出戏、出明星,明星越多,剧团声誉才会越高。”
国家一级编剧包朝赞对纪念越剧百年专场晚会上青年演员们出色的表演感到非常振奋,他说:“桐庐是我的再生之地,虽然我不是桐庐人,但我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留给了桐庐。不管我身在何处,我始终觉得我的根在桐庐。金奖银奖不及观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观众口碑。一个戏的成功,不在于其中的演员得了什么奖,剧目本身得了什么奖,而在于观众喜不喜欢。让观众看了掉眼泪,且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启发,就是好戏,就会经久不衰。杭越二团是个非常有希望、有朝气的团队,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各方优势,今后应该多排一些群众欢迎的好戏,这样剧团才会越办越好。”
2006年12月17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廿七日:“越剧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举行。
在越剧百年诞辰之际,恰逢南京市越剧团建团50周年。由南京市文化局和南京市文联等单位主办、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和南京市越剧团承办的“越剧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在南京电视台举行。
演唱会由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主持。越剧“十姐妹”之一的傅全香、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周宝奎等曾经影响了越剧发展史的众多老艺术家逐一亮相,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越剧之路。而中青年越剧演员竺小招、钱惠丽、赵志刚、吴风花、陶琪等纷纷登台,为观众献上了《碧玉簪》、《西厢记》、《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真假驸马》等剧目中的经典片段。澳大利亚悉尼越剧团团长秦梦等越剧名票也远道而来,献演了拿手节目。

⑺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主要演员

唯一的二度梅———吴凤花,年出生。范派小生,师承范瑞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13届(1996年)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第25届(2011年)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陆文龙》,《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三看御妹》,《沉香扇》,《吴王悲歌》等。
吴素英,1967年7月出生。吕派花旦,师承吕瑞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沉香扇》,《李慧娘》,《三看御妹》,《狸猫换太子》,《打金枝》,《九斤姑娘》等。
陈飞,1969年7月出生。傅派花旦,师承傅全香。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22届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剧目:《情探》,《梁山伯与祝英台》,《木兰别传》,《李娃传》等。 张琳,女,越剧小生青年演员。工尹派小生,师承尹小芳。
2006年10月荣获“越女争锋——中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金奖。
董鉴鸿,女,越剧旦角青年演员。工傅派花旦青衣,师承陈飞。
2006年在第一届越女争锋中与同团的张琳同获金奖。
2009年在第二届越女争锋中,和张宇峰搭档的“环宇飞鸿”组合,获得金奖第一名。
陈雯婷,女,越剧旦角青年演员。工吕派花旦,师承吴素英。
2009年参加第二届“越女争锋——全国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获得优异成绩,脱颖而出。
章青青,女,越剧小生青年演员。工范派小生,师承吴凤花。
2009年参加第二届“越女争锋——全国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获得优异成绩,脱颖而出。

⑻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

绍兴原有1951年组建的绍兴县越剧团,前身是小高升舞台。落户绍兴后曾称绍兴群力越剧团。团长张月芳,主要艺术人员有筱白玉麟、金艳秋、钱水云、钱招娣、张月芳、金菊芳、筱湘卿、傅琴香、罗恒娟等。20世纪80年代前期创办绍兴戏曲训练班,经严格培训,一批优秀新演员充实剧团大换班,于1986年重新成立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广为瞩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