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腔袁玲专场
1. 柳腔有哪些特点
柳腔也叫“邦柳”,因为它是“本肘鼓”吸收花鼓秧歌和河北梆子等地方剧种的曲调融合发展而成的。它与茂腔、五音戏血缘相近,声调委婉悠扬、柔和细腻。曲调中有花调、悲调之分。花调欢快舒展,适宜于演喜剧,悲调低沉而缠绵,多用于唱悲哀之戏。
板头有慢板、二板、三板、四不像、导板、娃娃、哭迷子等。唱腔中,演员往往一唱就是几十句、上百句,道白很少。
伴奏乐器有四胡、二胡、月琴、坠琴、三弦、扬琴、低胡以及笙、箫、唢呐、锣鼓等,唱起来琴音缭绕、乡音浓郁,耐人寻味。
在柳腔音乐中,每当剧中人物演唱大段剧词、中间需要换韵或告一段落时,便吹唢呐当做过门衬垫,叫做“吹垛子”。
柳腔剧目内容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故事,对白运用即墨方言,曲调有欢调、悲调、垛板、慢板、数板、南锣、娃娃腔等板式。唱腔委婉细腻,优美流畅,语言风趣生动,表演朴实无华,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特别是在“四弦胡琴儿”悠扬悦耳曲调的伴奏下,加上柳腔特有的向上翻高的尾音“勾勾腔”,听来真是余音袅袅、绕梁三匝,令几代家乡父老为其痴迷。
新中国成立后,柳腔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即墨县于1956年成立了专业的即墨柳腔剧团,经新老艺术工作者发掘、整理和创新,使柳腔不论在演出剧目,还是唱腔板式、音乐伴奏与曲牌上,都达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同时,也迎来了柳腔艺术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1959年,青岛市柳腔剧团应邀进京,向首都人民汇报演出了《割袍》、《赵美蓉观灯》等剧目,获得极大成功,演职人员受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肯定和赞扬。
柳腔的传统剧目有上百出,以“四京”、“八记”为主。“四京”是《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八记"是《罗衫记》、《玉环记》、《火龙记》、《绣鞋记》、《钥匙记》、《金簪记》、《风筝记》、《丝兰记》。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剧目不少,如《七人贤》、《双拐》、《马寡妇开店》、《小姑贤》、《打城隍》、《拾麦子》等。
柳腔老艺人刘顺仙,擅演旦角戏,主演的《月墙》、《丝兰记》等在观众中享有盛誉。老艺人张秀云曾晋京汇报演出了《割袍》、《赵美蓉观灯》等剧目受到欢迎。
艺术新秀张淑英、袁玲崭露头角,张淑英主演的《孟姜女》、袁玲主演的《花灯记》等功底扎实,唱腔优美,独具特色。
柳腔长期扎根于民间,舞台上洋溢着乡土气息,许多艺人土生土长,熟悉生活,演出的节目也深受观众喜爱。
2. 求一篇有关春节文化娱乐活动的新闻报道
听歌、观舞、猜谜、看戏、赏画、听讲座……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精致文化大菜被端上了青岛市民的春节餐桌。前昨两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全市宣传文化部门精心组织的包括文艺演出、广场活动、展览讲座、广播电影、区市活动5大板块634项“虎跃龙腾庆新春”青岛文化大拜年系列活动陆续启动,为春节的年味里增添了一抹“文化馨香”。 大年初一,第十一届天后宫“新政民俗文化庙会”式启动,京剧、吕剧、柳腔等专场演出,以及高跷、秧歌、腰鼓、锣鼓等民间传统艺术表演次第登台。五四广场上则拉开了“虎跃龙腾庆新春”青岛文化大拜年广场系列活动的序幕;而昨日的《回家过年》慰问新市民李沧区综艺专场演出,更是为这道传统春节文化大餐加入了亲情调料。十二区市的广场、社区文化活动也都红红火火。 值此新春佳节,岛城的专业文艺院团自然不遗余力地奉献精彩。大年初一晚的市人民会堂再度上演 “永远的歌声——邓丽君2010金曲演唱会”。2月14日晚开始启动爆笑贺岁话剧《武林外传》、2月15日开演童话剧《糖果城堡》。 此外,市群艺馆里举办的“爷爷奶奶过年的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作品展、市图书馆里的“虎年说虎——大型民间虎文化图片实物展”、市博物馆里的“石刻史书—宁夏岩画展”等艺术展览,还有各种猜谜、文化讲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