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慈禧的电影有那些

关于慈禧的电影有以下几部:

1.《清宫秘史》:是1948年由朱石麟执导,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黑白古装剧情片。该电影以戊戌变法为主线,讲述了上自中日甲午战争,下止义和团运动。由演员唐若青饰演慈禧。

2.《西太后与珍妃》:是1964年由易文执导,李湄等主演的剧情片,讲述了在晚清,懿贵妃得干预朝政,设计把与她争宠的汉女牡丹春铲除。咸丰驾崩,懿拥同治为帝,借助旧情人荣禄的军力,排除异己,以西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同治英年早逝,西太后扶植内侄光绪为帝。国势日弱,光绪欲励精图治,西太后疑帝受其宠爱的珍妃唆使,双方势成水火。甲午战败,光绪锐意维新,却遭西太后禁于瀛台,珍亦被囚禁。其后,义和团作乱,触发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仓皇逃难,出走前逼珍投井自尽。

3.《火烧圆明园》:是1983年由李翰祥执导,刘晓庆、梁家辉、陈烨、张铁林等主演,其中刘晓庆饰演慈禧。该片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历史背景,讲述了慈禧是如何从一位不被人注意的少女成长为咸丰帝宠妃的故事。1983年9月21日,该片在香港首映;同年,该片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特别奖。

4.《垂帘听政》:是1983年由李翰祥执导,刘晓庆、梁家辉、陈烨等主演,其中刘晓庆饰演慈禧。该片以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为背景,讲述了慈禧从被选入宫到垂帘听政的故事 。1983年10月20日,该片在中国香港上映。1984年,梁家辉凭借该片获得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5.《两宫皇太后》:是1987年由王学新导演,方舒、刘冬主演,其中方舒饰演慈禧。讲述“辛酉政变”后,载淳继位,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开始了垂帘听政后,发生的一些故事。

6.《一代妖后》:是1989年由李翰祥执导,刘晓庆,陈烨,陈道明,巩俐,李岩等人出演的一部剧情片,其中刘晓庆饰演慈禧。影片讲述了西太后慈禧、同治皇帝载淳和太监安德海之间的故事。

(1)辛酉政变剧本扩展阅读: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

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② 北京和故宫的资料(历史)

③ 恭亲王奕欣当皇帝历史会怎样

大家都知道奕欣的才能远在他的哥哥之上,到最后没当皇帝!但是这孩子比较实诚,不像他哥哥会装逼,只会表现自己的才能,在老爷子前面嘴也不够甜,他哥哥找了杜受田做老师也叫了一些投机取巧的本事,耳奕欣的老师教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就锋芒过于外露。

中国传统的喜欢都喜欢内敛,中庸的人。此后奕欣终于在他哥哥死后进了军机,展露了他的才能,包括重用曾国藩,李鸿章,遏制内宫奢华糜烂的生活习气。倡导洋务运动,他自己就喜欢香水,葡萄酒,到这在当时的中国就成了大逆不道,成为卫道士攻击的借口,以致慢慢的意志消沉,混日子。

同时恭亲王从小生活在皇城,他对市井小民的生活状态完全不懂,比如老百姓哪些最关心的柴米油盐的民生问题一点概念都没有,这就和袁世凯有很大差距,人家是草根起步,所以也就似的恭亲王有点不接底气,思维问题容易走极端,没有能从社会的底层去做一些事情去坚固大清的根基。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我觉得他的能力是足够了,只是历史的因缘巧合谁也没办法把握。

好一个恭亲王奕欣

中国人蠢在不懂政治,却喜欢从政,将一腔“政治抱负”的虚荣心误以为是“报国”,却不知道中国政治本来是一谭死水,是流氓强盗的集中营,满腔爱国热的蠢人反而会让社稷江山陷入灭亡的危机。

《大太监》里面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就是好例子,但关于奕欣的背景,港剧并无透露太多,自然不会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恭亲王:满清道光帝临死前钦点下一任皇帝,也面临诸多难题――首先道光有九个儿子,前三个已经死亡,论辈分应该四儿继位,但道光宠爱六儿奕欣,他天资聪明,加上道光本身也宠爱她的生母静妃,道光拒绝断气前做了一轮激烈的思想斗争。

但最后,继位的始终是四儿,即今日的咸丰帝。道光放弃奕欣,原因很多:可能考虑到他不是正统皇后嫡系,恐防嫡系势力不服。事实上根据许多野史学家分析,道光帝并不喜爱咸丰,因为他性格优柔寡断,而且过于老实忠直,对于人性阴暗他毫不防范,凡事只想美好的一面,相比起他的六弟,处事不但当机立断,而且有大将风范,道光帝生确实不知如何取舍。电光火石生死间一拍板,钦点了咸丰,开始了国运万劫不复的局面。*(注1)

首先,为人“忠厚善良”的咸丰帝不喜欢政事,天生喜欢打猎和玩女人。英法联军打入大清,咸丰帝恐惧洋人,双方恶交之下惹出了火烧圆明园的惨剧*(注2),咸丰败走出逃,之后一直病卧不起,临死前钦点未满六岁的慈禧亲生儿接位,命八大朝廷元老辅政。

奕欣当时封为恭亲王,在军事、经济和行政上都有实权,他留在北京跟洋人打交道。不错,既然武力反抗不成,倒不如张开双手迎接“鬼佬”,树敌不如做友,减少流血损失。奕欣思想开明,知道洋人之所以船坚炮利,是因为西方教育先进,除了发明了自行车、望远镜、放大镜、勾魂魄相机,西方教育智慧推动了洋人在军事势力壮大。他主张跟西方“紧密合作”,购买洋枪,送大清小孩到西方学习交流,他满怀希望,西方文明可以让大清璀璨,就像临岸的日本,跟美国一拍即合擦出爱火花。

火药本来是中国人发明,但中国人却用来做炼丹术和放烟花,洋人却拿来做武器,西方列强智商领先,奕欣看穿这点,积极与洋人交往,大搞“洋务运动”。结果得罪了八大元老,当时朝廷保守派势力庞大,恐惧洋人鬼子,加上之前圆明园的惨痛教训,对西方白人恨之入骨,奕欣崇洋媚外,结果落得了“鬼六子”的雅号。

被人起了花名“鬼六子”,奕欣本来没什么,反正他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他想为大清刮骨疗伤,注入新活力。但无奈,保守势力越扯越离谱,污蔑他“吃里扒外”、“里通外敌”,慈禧越听越不舒服,加上慈禧本身对奕欣的权力心有戚戚然,于是在咸丰临终前,她成功令老公多加一道符咒:以后宫廷及国家大小事务,除了八大元老,也要连同两宫太后慈禧与慈安一起“垂帘听政”,才能生效。

如此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慈禧如何玩这盘棋?慈禧不慌不忙,先拉拢恭亲王奕欣,铲除其余元老势力,死的死、囚的囚、逃的逃,铲平八大元老,此乃“辛酉政变”。

但慈禧还是对恭亲王有所顾虑,没有元老势力,慈禧集中火力搞定“鬼子六”。加上中法战争失利,慈禧名正言顺罢黜他一切职务,彻底瓦解他的党羽。

奕欣晚年凄惨,一生为大清效力,由于中国人的嫉妒与多疑,落得如此下场。试想一下,如果道光帝当年钦点的是奕欣,慈禧就不可能掌托,大清国运也不会走向衰落,奕欣如果做了皇帝,见到列强发达,一定力排众议跟西方合作,康有为这类改革派必受重用,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相互映照,就一定没有甲午战争,少了慈禧搞屎棍,满清现代化必能成功,中国至少会早一百年跻身列强。可因为一念之差,道光选错了人,导致慈禧干政,妖孽横行,毁了清室不打紧――好歹也是你们满族人之耻,但让整个国家推向深重的灾难,道光帝绝对要拖出来鞭尸。

其实,奕欣如果意志坚定,不念什么“祖宗情”,大可举兵反戈慈禧老妖人,但无奈奕欣还是被“列祖列宗”的婆妈理由束缚自己,念在眼前那个女人始终是自己大嫂。他一手建立了中国首个“外交部”,开办洋人学府,聘请西方人到中国教育界,开启智慧萌芽,大批洋人医生进驻大清,以西方精湛的医疗技术传播福音,按道理奕欣应该是中国现代化之父。

但奕欣蠢就蠢在还要对一个邪权效忠,明明慈禧对外软弱、对内毒辣,他到底还是念念不忘大清社稷、列祖列宗,他的愚忠,蠢在以为自己的一腔抱负能打动到慈禧太后,说服一群思想僵化的老头子。他应该知道,中国人天生愚昧,目光短浅,死抱着“四大发明”大腿不放,恐惧洋人,恐惧西方,如同今日Five毛愤青恐惧西方抿煮一样,以五千年古国的发霉牌匾沾沾自喜。中国落后要挨打,但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中国人集体愚昧和冷漠。大清国没落的迹象,再看看远东某大国的今天,总是那么似曾相识。

注1:根据野史学家考究,传闻当年道光帝与几个儿子打猎的时候,咸丰的老师杜受田事先告诉他:“等一会打猎,你千万不要捕杀任何生灵,回来之后皇帝问你何故,你就回答‘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以表明你不想有杀死生灵的念头。”结果狩猎结束,六阿哥奕?狩猎最多,道光大赞,但四阿哥照了“剧本”念读,道光听了大喜,说“这才是君主之度”。野史学家认为,这场狩猎才是道光帝钦点“善良”的咸丰真正原因。

注2:火烧圆明园在中国教科书是一场耻辱,是“西方列强侵华”的证据。但根据英法两国的历史,却截然不同:1860年英法两国抵达天津,选了一个叫Harry Parkes的外交官连同39人代表使节团进入通州,与清国和平谈判,开启生意来往。结果朝廷里面一帮保守派,为表示自己很爱国,居然派兵将39个英法使节抓起来施以酷刑,39个人最后死剩10人,英法两国认为是中国人违反国际条约和普世价值观在先,于是两国决定以火烧一座宫殿作为报复。英法两国火烧前已经贴出告示,劝喻中国人不要去圆明园,但中国人偏要去。火烧圆明园,英法两兵固然有顺手牵羊,但中国人与太监们都在哄抢

④ 关于慈禧的电影

就叫<八国联军>

⑤ 末代皇帝溥仪慈禧是谁演的

慈禧:慈禧太后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
末代皇帝溥仪 慈禧的扮演者是 归亚蕾
满意请点赞

⑥ 垂帘听政的幕后制作

创作过程
《垂帘听政》的剧本由李翰祥创作。他查阅了大量史料,并请教多位清史专家,将“咸丰驾崩”、“辛酉政变”等真实的历史事件与民间野史以及个人考据相糅合,几易剧本,最后完成了《垂帘听政》的剧本创作 。
拍摄场景
《垂帘听政》是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合作拍摄的电影。为了使观众对影片所述的故事感到真实可信,李翰祥要求剧组尽可能在故事发生的地方拍摄场景。影片的实景拍摄地点包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承德外八庙、清东陵等等。

⑦ 同治皇帝为何会染上花柳病呢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帝奕詝唯一的儿子。因此,载淳一出生就注定是帝王的命,他的人生,也是按照这个既定的剧本演绎的。

咸丰六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载淳在北京出生了。几年后,31岁的咸丰皇帝为了躲避八国联军的侵略,带着宫女嫔妃、戏子、鸦片和美酒,以“巡狩”为名,逃到了热河。最终把自个儿的命都搭进去,病逝在了承德避暑山庄。

载淳在临死前,身上布满了很多的红色斑点,糜烂化脓,“患痈病,头颈、背部各一”。到最后,患痈处脓血外流,恶臭飘散在整个寝宫里,直至全身溃烂而死。

慈禧也许最终明白载淳不仅仅是身患天花。但载淳身为一国之君,身患花柳病而亡,这种丑闻是皇室所不能承受的。一旦传播开来,有损皇家颜面。

因此,才有官方记载,载淳死于天花一说。

那么,身为九五之尊的帝王,载淳拥有众多嫔妃,为何会染上这种“不齿之病”呢?

这和载淳的婚姻有很大的关系。

⑧ 谁的一句话曾让慈禧太后险些被咸丰皇帝赐死

肃顺。
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清末满洲镶蓝旗人,宗室贵族,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子。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是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
咸丰帝驾崩后,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䜣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于是叶赫那拉氏与奕䜣等人联合,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送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于密云被捕,随后下狱。不久后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

⑨ 她虽不是道光的皇后,却摄六宫,去世后为何遭咸丰羞辱呢

道光皇帝的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蓝旗人,1825年入宫,被封为静贵人。在宫里想出人头地,要么出身好,要么能生儿子,而博尔济吉特氏出身本就不是名门,父亲还只是刑部一个从五品的小官,在后宫里,这出身只能算是一般了。好在博尔济吉特氏能生儿子,入宫第二年她就生下皇次子奕纲,后来不幸夭折,又在1829年生下皇三子奕继,又夭折。直到1833年,生下皇六子奕欣。

凭借生儿子的能力,博尔济吉特氏也一路升到了静妃。当然,博尔济吉特氏毕竟出身不行,而道光的全妃钮祜禄氏不仅出身高贵,还生了皇四子奕詝,不仅如此,钮祜禄氏和道光的感情在后宫中又是最好的,所以,博尔济吉特氏总比钮祜禄氏矮一头。1835年,钮祜禄氏被册封为皇后,后宫也都跟着晋升一级,静妃也因此成为了静贵妃。

本来,照这样发展下去,博尔济吉特氏是无望总摄六宫的,但在1841年,皇后钮祜禄氏突然病逝,给了博尔济吉特氏前所未有的机会。不过,事情远不是正史说的那么简单,野史一直盛传钮祜禄氏是被她的婆婆孝和皇太后害死的。野史当然不能尽信,只是后面发生的事,也确实说明钮祜禄氏之死并不寻常。首先,道光非常痛惜,亲自给钮祜禄氏赐予谥号,这在清朝是非常罕见的;其次,道光从此不再立皇后;最后,直到一年后,才晋升博尔济吉特氏为皇贵妃,总摄六宫。

虽说野史笔记只能做个参考,但后来的两件事也证明,封皇太后确实非咸丰本意。第一件事,就是给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是圣皇后,而不是成皇后(因为道光谥号成皇帝,按清朝惯例皇后的谥号也应加上成),这就说明博尔济吉特氏虽是皇太后,但仍是道光的偏室,不能享受正室的名分,不能配享太庙。话说博尔济吉特氏只是想要个正室的名分,咸丰却在谥号上羞辱她是偏室,确实过分了。

第二件事,就是后事办完第二天,咸丰立即罢免了奕欣所有职务,直至咸丰去世前,再也没有重用奕欣。可以说,奕欣矫诏这事并非空穴来风,否则,很难解释,咸丰为何如此痛恨奕欣。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逃往热河行宫。1861年,咸丰在热河病逝,他年仅五岁的儿子同治即位。而咸丰的两个妻子慈安、慈禧与奕欣叔嫂联手,发动辛酉政变,除掉了肃顺等顾命大臣,从此把持了朝政。

为了报答奕欣,慈安、慈禧以同治皇帝的名义,给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加上了成字,成为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成为正室的心愿,也至此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