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赔情剧本
㈠ 有关于包青天大义灭亲的剧本
包青天之屠龙记 《屠龙记》是台湾电视剧《包青天》(1993版)系列里的一个故事,系第二十单元,共8集(103-110集)湖州文家四兄弟仗先祖功勋,横行湖州,天怒人怨。王丞相到湖州办事遇袭,幸展昭相救。丞相与包拯要求皇上追查此事,皇上把包拯贬往湖州,实名其暗中查清文家兄弟恶行。包公到湖州重审九尸十命大案,知县把人证张六嫂杀死,另一人证林同欲告发文家恶行,亦遭毒手,其妻请哥哥赵一山把遗孤宁儿带走,自缢身亡。文家四少爷文信心肠较好,与伶人施凤英暗中相恋。宁儿向包大人说出当年灭门惨案始末:赵一山偶然拾到一羊皮书,内文与文家先祖通辽有关,故遭灭门,赵妻临终前把羊皮书交给宁儿,要她切记报酬,只可惜后来羊皮书掉到河里,字迹尽失。包拯设计,故意泄露要送羊皮书进京,文家兄弟不知书上字迹全失,果然铤而走险。为保文家家声,文仁、文义决定舍身。文老夫人失去二子,与包拯誓不两立。要到圣上驾前状告包拯。文老夫人为诬告包拯,不惜自废双脚。皇上大怒,要包拯听候三堂会审。文老夫人白日见鬼,大闹公堂后撞柱而死。文信心伤母兄之死,欲用炸药与包公同归于尽,却误伤宁儿。文信到开封府自首,包公不忍文家绝后,让凤英与文信在狱中结合。文礼劫持公孙策,要求换回文信,文信大义灭亲,文礼最后死在展昭剑下。
㈡ 求:现在版《包公断案》剧本台词!
还是看看重庆的“文强”,那才是真正的高手。
㈢ 求包公审案的情景剧本(2节就行)!!!!!!
包公审现代案nbsp;(青少年法制小品)nbsp;执笔人:覃雨nbsp;人物:包公,警花2、王朝,马汉,犯人,nbsp;共6人nbsp;地点:审案现场nbsp;道具:一桌,两椅,两杖,古装3件,女警服2件nbsp;(幕启)nbsp;(王朝,马汉抬着包公上,大摇大摆)nbsp;(音乐)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王朝:落桥!nbsp;(王朝、马汉在前两边站齐)nbsp;(包公踱步来到前中央)nbsp;包公:我包拯办案秉公执法,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今受皇上指派,跨跃时空,来到这美丽的地方,令本官大饱眼福。但听说上此地有些青少年不服管教,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特叫本官前来定夺,王朝、马汉,快快准备!(回座)nbsp;王朝、马汉:是!nbsp;包公:王朝、马汉,今日时间为何时?nbsp;王朝:回大人话,时间为公元2003年12月27日。nbsp;包公:哪个朝代?nbsp;马汉:回大人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nbsp;包公:哎呀,我们可是跨过了几千年来此审案,不方便之处可怎么办哪?nbsp;王朝:回包大人话,该朝政府已派两名得力助手前来协办此案,请大人放心。nbsp;包公:OK,Verynbsp;Good,让她们速速到来。nbsp;王朝、马汉:是!(下)nbsp;(警花甲、乙上)nbsp;警花甲、乙(同时):包公包大人,我们两位受司法部门委托,前来协助包大人审理未成年人案件事宜。欢迎包大人光临本朝。请对本朝青少年管理制度多多指教。nbsp;包公:哪里、哪里,你们现代人哪用我这个老朽指教,惭愧、惭愧,见笑,见笑。现在升堂开审吧!nbsp;警花甲、乙:是!(退到包公两边)nbsp;包公:把犯人带上来。nbsp;(王朝、马汉押犯人上)nbsp;包公:(拍惊堂木)升堂。nbsp;四人:威武。nbsp;包公:大胆狂徒,你为何不下跪?nbsp;警花甲:哎,包大人,我们的司法制度早就废除了下跪这一条。所有嫌疑犯在法庭上是可以坐下来的。nbsp;包公:哦?我乃朝庭命官,与犯人同庭而坐,成何体统?nbsp;乙:包大人,现代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犯了法,我们同样保证他的人格尊严。nbsp;包公:啊,我不了解贵朝法律制度。I‘‘‘‘‘‘‘‘mnbsp;Sorry!nbsp;包公:(拍惊堂木)来者何人?所犯何罪?通通给我讲来。nbsp;犯人:我叫胡非为。我并没有犯什么罪啊?nbsp;包公:还想抵赖。王朝、马汉,快快大刑伺候!nbsp;王朝、马汉:是……(杖打行刑)nbsp;犯人:包大人,我冤枉啊!nbsp;包公:有何冤情,请给我细细道来,不得丝毫隐瞒。否则决不饶恕!nbsp;犯人:是,包大人,(痛苦样子)我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我已有10多年没有见到我母亲,也不知道她在哪里?nbsp;包公:停,停!(问甲):什么叫离婚?nbsp;警花甲:离婚就在法律上解除了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nbsp;包公:呀,不是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好女不嫁二夫啊,这样的母亲,不守妇道啊!nbsp;甲:包大人,现代社会有些父母就这样,也不管孩子们的感受,想离就离。哎,有时候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呀!nbsp;犯人:我在学校读书成绩不好,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回到家又经常挨骂。放学回家nbsp;,爸爸总不在家,连饭都吃不了,面对冰冷的家,我只有走出家门。爸爸看我不肯读书了,就不管我了。后来我就整天在外面东游西荡,认识了几个哥们儿兄弟。打架斗殴是正常的事情……nbsp;包公:子不教,父之过,真是罪过也。哎……nbsp;警花乙:这些父母们都说自己生意很忙,很忙!没有起到对自己孩子最起码的监护作用,连孩子在外面惹事生非也不管了,真气死人了。nbsp;犯人:我们上游戏厅、上网吧,玩得非常开心。网上什么都有,玩了就不想放下了,有时上网到天亮。nbsp;包公:哎,两位,上网是何意?是不是结网打鱼?nbsp;警花甲:不是的,包大人,网上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互联网络,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nbsp;包公:哦,你们现代社会的这些高科技可真让人看不懂啊。我倒要好好学学这些知识才能再上岗了。nbsp;乙:但是,由于现代网络发展不完善,网络法制法规不健全,网上存在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和不良诱惑。青少年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沉溺网上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也容易被网络罪犯所利用,成为他们犯罪的工具。nbsp;包公:哎呀,这可是洪水猛兽呀,对孩子们是大大不利呀。我建议: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请把这些网络全部废掉。nbsp;甲:(笑)包大人,这倒不必,网络发展虽然带来负面影响。但给人类获取信息带来极大便利。网络就象一把双刃剑,可以为人类服务,但只有利用不好,才会损害到人类的利益。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nbsp;乙:所以啊,包大人,我们请你来,
㈣ 包公审驴的剧本
包公审驴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2.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
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
一、 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 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 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 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 交流汇报提问
⑴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4. 同学们,你们觉得审驴部分有趣吗?咱们把它排成小课本剧怎么样?
课件提出要求: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① 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② 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③ 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④ 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那就锦上添花了!
“大胆上台吧,你是最棒的!”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四、 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提供网站、书籍。
四、板书设计:
包公 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审
驴 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五、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瘦毛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中的深思熟虑 ,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主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交流。边读书边勾画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议一议,在这个故事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而且课本剧表演的出乎意料的精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热情。
㈤ 包公审潘金莲的小品剧本 剧本有吗 能给我一份吗 谢谢
编剧:欧阳予倩
时代:宋
登场人:
潘金莲——二十余岁,一个个性很强而聪明伶俐的女子。
武 松——二十余岁,个性很强,旧伦理观念很深的勇侠少年。
西门庆——自命不凡的土霸,好勇好色的青年。
王 婆——五十余岁,老而无依,专靠作媒拉牵过日的老妇。
郓 哥——十五、六岁,爱管闲事的小贩。
何 九?——仵作,年约五十余岁。
士 兵——甲、乙二人
张大户——有钱有势又老又丑的劣绅。潘金莲原是他家的丫头。
张氏姬妾三四人
丫头四五人
邻 居——赵仲铭
胡正卿
姚文卿
张 老
高 升——张氏仆
酒 保——甲、乙二人
乞 丐
众 客
第一幕
张大户的花厅。厅在舞台下手,只看见回廊和石阶的半面。上手一带竹篱,有一门通外面,篱上冒着蔷薇花,开得正很美丽。从竹篱望过去,隐约看见有许多花木,在杨柳荫中仿佛见小楼一角。阶前有一丛竹子,又罗列着一些盆栽、金鱼缸,一看就知道是个富贵人享福的所在。张大户正带着他的姬妾坐在一小石桌面前,靠着胡床,一个丫头替他按摩,一个丫头捧着唾壶,一个丫头捧着蝇帚站在后面;桌上放着茶壶、茶杯、酒器等等。小宴方罢,那些姬妾参差的坐着,一个个捧着她们的乐器,如琵琶、笙、箫等。幕铃一响,幕里就奏起音乐来,很短的一曲将终,听见一阵女子的笑声。开幕,那些姬妾都是媚态横生,她们一面调着弦,一面都偷眼看张大户,伺他的喜怒。那张大户却毫不高兴的样子;他发声要吐痰,就有丫头捧唾壶替他接着,一个姬人赶快送茶,张大户扭头表示不要。
姬 甲 你这一向为什么老是气狠狠地,什么不称心?
张大户 只怪一家人没有一个称我的心,如我的意!(说着挥开按摩的丫头,脸上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笑)
姬 丙 阿弥陀佛!一个人总要知足。像你住的是高堂大厦,使用着这多的奴婢,养着一群群的骡马。
张大户 都是些笨货。
姬 丁 (指姬甲)还有大姐姐一双巧手,绫罗绸缎四季衣服,替你预备齐全。
[姬甲撇嘴故作不屑状。
张大户 穿够了!
姬 丁 二姐姐亲自替你下厨,天天是珍馐美味。
[姬乙冷笑。
张大户 吃厌了!
姬 丁 还有三姐姐的一手好琵琶,弹到你心眼儿里头去。
[姬丙笑指姬丁。
姬 丙 只有四妹妹才能干呢,又会歌又会舞,又会随着你转。(斜着眼作怪相)
[姬丁拿桌子上的果子掷姬丙。
张大户 得了,你们还卖什么俏?我可都领教过了!我总不明白为什么人家的女人越长越好看,越长越年轻;瞧你们这些脑袋,越长越不是样儿!
姬 丙 我自己知道难看,可也不见得全是丑鬼。
姬 甲 除掉老三,我们才真是丑鬼呢!
姬 丁 就算我们长得丑,老爷,你的脸子也不够瞧的吗?
张大户 男人养女人就跟养金鱼似的,金鱼要好看,看鱼的人要好看干什么?不过是好玩儿罢了!
姬 乙 你听听,他拿我们当金鱼!
张大户 男人家只要有钱有势,什么美女弄不着?女人要没有男人宠爱就完了!所以我养着你们,就好比是行善作好事。
姬 丁 别吹了,眼前就有一个人,你降服不了她。
张大户 你说谁?
姬 丁 我不说。怕你难为情。
张大户 你这小东西子,瞧着我抽了你的筋!你说我降服不了潘金莲,是不是?
姬 丁 一个老爷买不动一个丫头,这不怪你没钱没势,只怪你不是一个漂亮小伙子。(笑)
张大户 人不能跟命争,金莲儿她不受抬举,还不只落得嫁一个又丑又矮,又脏又没有出息的武大?
姬 甲 可不是吗?
张大户 人家说,金莲儿嫁武大好比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可是像她那样儿的气性,也只配嫁给武大去——活该,受苦的命!
姬 丁 得了,你因为金莲儿不让你收房,你气了,就故意拿她嫁给“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要想折磨她的性子,可是她… …
姬 乙 听说武大死了,是金莲儿害死的,不知道真不真?
张大户 我正在这儿查呢。
姬 甲 那种凶狠的妇人,幸亏没有拿她收房。
姬 丁 所以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像我们这种笨人,尽管由着爷儿们的兴儿摆布!
张大户 见天一样儿的口味,也摆布不出一朵花儿来。
姬 丁 唷!啧… …
[众姬都笑,丫头们也微微的媚笑。
张大户 像金莲儿那种人,我总有一天办得她心服口服,要不然女人家这样猖狂,那还了得!
[众姬相视无语。张仆高升近竹篱前,探头望。
张大户 高升!
高 升 喳。(上场恭恭敬敬目不斜视地脸朝台外站着。大户人家内外之分很严,所以如此)
张大户 何九叫来了没有?
高 升 来侍候着半天了,因为老爷没叫,就没敢回。
张大户 混蛋!
高 升 喳,老爷 。
张大户 去叫他进来!
高 升 喳 。
张大户 有人来了,你们都进去!
众 姬 是哪,躲人了,进去吧!(全由下手石阶进花厅去)
[高升引何九上。
何 九 何九跟员外爷请安。
[高升下。
张大户 何九,潘金莲害死武大,你受过西门庆多少贿?
何 九 员外,武大是怎样死的,是不得而知,外面的话也不见得靠得住;至于说何九受贿,那是冤枉,员外总可以查得出的。
张大户 潘金莲私通西门庆,是谁都知道的。
何 九 (抢说)何九可没有知道,不过听说好像有这么句话。
张大户 你说不知道?武大忽然死了,是谁去成殓的?
何 九 是我去的。
张大户 你看武大的尸首,是病死的还是横死的?
何 九 武大死了,他的大娘子潘金莲叫王婆来请我去殓尸,我马上就去的;谁知我一进武家的门就发了羊角疯,倒在地下不省人事,所以没看明白那尸首是怎样的光景。
张大户 你倒推得干净,我给你三天,赶快查明,如若不然,就叫你知县重办你!地方上出了命案,看你这公事饭是怎么样儿吃的?
何 九 回员外的话,武大死了,就算死得不明,没有苦主说活,本来轮不到仵作多事!
张大户 我叫你去办你就去,我是地方上的绅士,自然是应当维持风化的。去吧!
何 九 喳。(下)
[张大户颇得意的样子,有两个姬妾走出来想偷听,张瞥见叱骂。
张大户 下去!
[两姬妾躲去,高升又上。
高 升 老爷,王婆也来了。
张大户 她没跟何九见面吧?
高 升 没有,王婆是走后门来的,何九是走前门去的。
张大户 好,叫她来。
[高升走进竹篱,对外招手。王婆上。
高 升 (对王婆)员外传你,小心回话。
[王婆点头走进去。
王 婆 张老爷,您好?我特来跟您请安的。您有什么吩咐?
张大户 你跟潘金莲干得好事!
王 婆 老爷什么事 ?
张大户 武大是怎么死的?
王 婆 他是心痛痛死的 。
张大户 不是你勾引西门庆和潘金莲通奸,拿他害死的吗?
王 婆 阿弥陀佛!我这么大年纪,哪儿还会勾引人?
张大户 阳谷县城里可全是这么说,说潘金莲谋死亲夫。
王 婆 闲言闲语总是有的。武家大娘子长得秀,油头光棍见着她,哪个不想?想不着就得胡造谣言了。这才是“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张大户 西门庆不是常在那儿走动吗?
王 婆 西门大官人不过常到我那儿喝茶,别的我可就不知道哪。
张大户 方才何九来过了,他说武大死得不明,都应在你这老虔婆的身上。
王 婆 那老天杀的,我去找他去。(说着就要走)
张大户 回来!你忙什么?
王 婆 我去找那老天杀的拼命。真是,这可哪儿说起!
张大户 哼,真有你的。我跟你说,你们一本帐都在我这儿呢!我想金莲本来是我家里的丫头,她不守本分,不受抬举,只得嫁了她,她又不守妇道,闹得很不好听,我有意拿她仍旧收回来,再来管教管教她。你去对她说,只要她改过自新,我一切都能替她作主;如若不然,一旦事发了,就没有她的命了!她要是明白,你来回我的信,我就派人接她,你懂了没有?
王 婆 有点儿懂了。老爷的意思是要接她回来。可是常言说得好,“嫁出门的闺女,泼出门的水”,何况是卖出去的丫头?金莲姑娘已经是做了武家的大娘子!这会儿丈夫死了,您让她回来,当她丫头吧,她怎么愿意?管教她吧,人大心大,谁管得了?老爷,高抬贵手,放她过去就得了!
张大户 什么?胡说!像她那样胡闹,人家说起来,还说我家的丫头品行不端,我要叫她回来,她就得回来。我要管教她,谁也挡不了。伦常风化总是要紧的。只要她肯听话,我还不定怎么抬举她,她要是不肯听话,只怕连你也活不了。
王 婆 是哪,是哪,老爷!像您这样有钱有势,年纪又不大,待人又和气,又温柔,还怕娘儿们不随着您转吗?可是… …
张大户 胡说,来啊!
高 升 喳。
张大户 拿这老婆子给撵出去!真是岂有此理!还怕办不了她?… …(说着就由厅堂进去了)
[王婆直看着张员外进去,莫名其妙的发呆。高升过去拍拍她。
高 升 王妈妈,你也是个老江湖了,难道还不明白吗?
王 婆 我哪儿不明白?可是男贪女爱才成世界。这会儿男贪女不爱,一面儿的官司,怎么打呢?
高 升 话是不错,只是那金莲儿也太倔强了。她不想她是什么身份,要想自己拿主意。她本来是我们这儿的丫头,员外爷要拿她收房,她不肯,偏去爱上我们这儿的一个同事的,这就是她的不是,也不怪我们员外爷生气,故意拿她嫁给武大郎,也是煞煞她的气性。你想我们员外爷不过年纪大一点儿,(轻说)不大漂亮,可总比武大郎那样高不过三尺,头大脚粗,酒糟鼻子,迷觑眼,满脸的锅烟子,满嘴的鼻涕,说话好比敲破锣,走道儿好比滚冬瓜的丑样儿好得多吧?这会儿人家都说,潘金莲私通西门庆,谋死亲夫武大郎。你要知道,这个凌迟碎剐的罪名多么可怕?可是只要跟着我们员外爷,我们员外爷就会替她作主,漫说是谋死一个亲夫,就是多谋死几个也没有什么了不得。你去对她说,只要她回心转意,见着我们员外爷多在他的胡子上亲几亲,多叫他几声好听的,我包管连那几个姨太太他都不会要了,这还不是享福的事吗?员外爷还要多多的赏你呢!
王 婆 是哪,我去说去,她肯听不肯听我可没准。不过拿贼要脏,西门大官人也是有面子的人。
高 升 胡说,你敢偏袒他?老实说,员外爷说一句是一句,哪儿容得一个臭丫头猖狂,明天我来讨回信。去吧,没有多话和你说?
王 婆 (不自然地笑)是哪是哪,你比员外爷还有威风。(下)
高 升 哼,老虔婆,不识抬举,看你怎么了!(狞笑)
——闭 幕
第二幕
武大家的后门院内:右边斜着角上一门通外面,更右一小门通王婆家,中间一个矮窗,木板门闭着,窗的左边一门通室内,门旁一棵枯树,窗下一个废碓臼,一把竹笤帚,树旁一张板凳。台当中偏右一口井,有个旧井栏,井上有个木架辘轳。王婆坐在臼上打瞌睡。一切都没有生气似地开幕。潘金莲从门内走出来,很懒的样子斜倚着门。
潘金莲 可闷死我了!
王 婆 (一面打哈欠一面说)天气实在不好,教人一些儿精神也没有。
潘金莲 人要死了,怪不得天气。
王 婆 这是什么话?
潘金莲 我真是想死!
王 婆 我对你说张家那个话,你也用不着记在心上,有西门大官人还怕他吗?
潘金莲 谁去理会那老狗。我自己想死。
王 婆 这会儿大官人喜欢你,吃的用的,哪样儿缺少,还不称你的心吗?
潘金莲 哼,谁能够跟他长混下去?碰得着的,还不全是冤家对头?他仗着有钱有势到这儿来买笑寻欢,他哪儿有什么真情真义?我也不过是拿他解闷儿消遣,一声厌了,马上就散。男人家有什么好的?尽只会欺负女人!女人家就有通天的本事,他也不让你出头!只好由着他们攥着在手里玩儿!
王 婆 从古到今就是男尊女卑,你白生气有什么用处?还不是过一天算一天!
潘金莲 所以我想死。趁年轻的时候,还可以靠几分颜色去迷迷男人,一到了年纪稍大一点儿,就一个钱儿也不值了!任凭你是一品夫人,男人不可怜你,你就活不了!妈妈!你还不够受吗?
王 婆 我怎么样?
潘金莲 从前妈妈年轻的时候,不是一群群的男人跟着吗?你也听过多少的温存软语,海誓山盟;这会儿你连粗茶淡饭都为难,这不是好榜样吗?咳,女人家还是趁年轻的时候早点儿死,免得活受罪!唷,我来投井吧!(笑着走向井边,好像要投似的,王婆赶紧站起来)
王 婆 唷!你还吓我,你可知道好死不如恶活!
潘金莲 恶活不如好死!最好是女人全死他个干净!
王 婆 照你这么说,女人全死了,那些男人可怎么样?
潘金莲 那些男人们罪孽深重,还不让他们去活受去!
王 婆 这倒不错,女人死绝了,让他们男人家去受罪去,看他们难过不难过!
潘金莲 (又笑又叹气)闷死我了,也只好说说笑笑,出出怨气!
[一个瞎眼跛脚残废的乞丐上场,推开右手的门。
乞 丐 行好事的夫人小姐们!可怜我这残废人,周济周济我吧!(叫两遍)
王 婆 残疾人可怜,来,给你两个钱吧。
乞 丐 谢谢,大慈大悲享福的人!
潘金莲 (拦住王婆不让她给钱)别给,妈妈,你给他干什么?我最恨的是这种人呢!
王 婆 这种人才可怜呢!
潘金莲 你瞧他眼也瞎了,脚也缺了,什么都不能干,不是绝了望了么?绝望还不死,倒要活受罪,有本事没饭吃的人多着呢,哪儿还有闲饭养这种东西,给钱呢?最好杀了他!
乞 丐 你别这样说,留神也有瞎眼缺腿的时候!我从前也漂亮过啊!
潘金莲 你放心 ,我不到像你一半儿就死了,决不让人拿闲饭来养我。
乞 丐 你才瞎了眼呢!当我瞎眼!(睁开眼)你瞧,这不是好好儿的眼睛吗?(跺脚)你瞧,这不是好好儿的腿吗 ?世界上都喜欢残疾人,我没法儿,要吃饭才装的呢!
㈥ 包拯清廉故事的剧本
传说中的包公简直是个神,任何复杂的案件,经过他的审理,总能水落石出回。任何狡猾的答罪犯,在他的逼问下,总是原形毕露。他明察秋毫,摘奸发覆,洗冤雪枉,因而赢得“包青天”的称号。一部洋洋洒洒、50余万言的《包公案》讲述了包公许多精彩的断狱故事。其实,这些断案故事绝大多数都是后人虚构添加的。
包公审石头
宋朝宋仁宗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现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来。 正当他哭得伤心时,包公恰好路过此地;包公叫马汉过去询问原因。小友哭着对包公说:“大老爷,我卖油炸糍粑的铜钱,被偷去了。”
包公听后,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一间祠堂里面说是要审它。霎时间,包公审石头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人偕知,第二天百姓急先恐后地涌进祠堂,都想亲眼看看包大人审石关泊奇案。包青天威风凛凛地坐在临时摆高的公堂上,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你这块石头,小张坐在你身上打盹,弄得他卖糍粑的钱不见也,定是你偷了,快从实招来,以免受刑。”包公一连问了三声,石头却沉默不言。包公看见石头不做声,顿时怒目一睁喝道:“这块顽石死不开口,打它三十大板。”石头挨打后,仍旧没有做声。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 这时,看的人挤了一祠堂。包公笑着开口说:“列位乡亲父老,这顽石偷了钱,死不承认,我看这小张真可怜,大家就伸出友爱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钱,好不好?”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听包青天的话。”
包公叫王朝马汉守住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不准任何人出去;在大门口放了一只装了水的木桶。包公走到木桶前,带头投了一枚铜钱下去,然后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看老百姓,出一个人就投一枚钱于水桶中。一人、两人、三人……。当有一个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包公发现水面上浮现了一层油膜。包公便大喝一声:“把这偷钱的贼抓起来,带上公堂!”这
一大喝,令众人莫名其妙,议论纷纷,每人心里都想:“包大人是凭什么说这汉子是偷钱贼
?” 包公重新升堂,开口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字,家住那里?”
“我叫王小三,家住王家村。”
“你是如何偷张小友的钱的,从实招来。”
“大老爷,小人没有偷他的钱,真是冤枉啊!还望大人明鉴。”
“证据在此,你还想抵赖。”
于是包公拿起那块起油膜的铜钱,大声地说:
“各位乡亲父老,张小友是卖油炸糍粑的,铜钱丢入篮中,难免沾有油渍,钱一旦投入水中
,就会浮现油膜。我想每个人出门带钱,若发见钱上有油渍,大都会洗干净的,免得弄脏衣
服。因此我便心生一计,引诱乡村父老及过路行人,都来看“审石头”怪案。偷钱的贼大概
已会混进来看希奇的,如果是这样,就正合我意了!各位乡亲今天能破案全赖大家支持合作
,谢谢! 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连忙爬在地板上,叩头如捣蒜,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恭恭敬敬地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青天的处罚。
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端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顺口溜道: “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 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㈧ 搞笑包青天小品剧本
包公审石头
宋朝宋仁宗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现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来。 正当他哭得伤心时,包公恰好路过此地;包公叫马汉过去询问原因。小友哭着对包公说:“大老爷,我卖油炸糍粑的铜钱,被偷去了。”
包公听后,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一间祠堂里面说是要审它。霎时间,包公审石头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人偕知,第二天百姓急先恐后地涌进祠堂,都想亲眼看看包大人审石关泊奇案。包青天威风凛凛地坐在临时摆高的公堂上,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你这块石头,小张坐在你身上打盹,弄得他卖糍粑的钱不见也,定是你偷了,快从实招来,以免受刑。”包公一连问了三声,石头却沉默不言。包公看见石头不做声,顿时怒目一睁喝道:“这块顽石死不开口,打它三十大板。”石头挨打后,仍旧没有做声。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 这时,看的人挤了一祠堂。包公笑着开口说:“列位乡亲父老,这顽石偷了钱,死不承认,我看这小张真可怜,大家就伸出友爱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钱,好不好?”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听包青天的话。”
包公叫王朝马汉守住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不准任何人出去;在大门口放了一只装了水的木桶。包公走到木桶前,带头投了一枚铜钱下去,然后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看老百姓,出一个人就投一枚钱于水桶中。一人、两人、三人……。当有一个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包公发现水面上浮现了一层油膜。包公便大喝一声:“把这偷钱的贼抓起来,带上公堂!”这
一大喝,令众人莫名其妙,议论纷纷,每人心里都想:“包大人是凭什么说这汉子是偷钱贼
?” 包公重新升堂,开口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字,家住那里?”
“我叫王小三,家住王家村。”
“你是如何偷张小友的钱的,从实招来。”
“大老爷,小人没有偷他的钱,真是冤枉啊!还望大人明鉴。”
“证据在此,你还想抵赖。”
于是包公拿起那块起油膜的铜钱,大声地说:
“各位乡亲父老,张小友是卖油炸糍粑的,铜钱丢入篮中,难免沾有油渍,钱一旦投入水中
,就会浮现油膜。我想每个人出门带钱,若发见钱上有油渍,大都会洗干净的,免得弄脏衣
服。因此我便心生一计,引诱乡村父老及过路行人,都来看“审石头”怪案。偷钱的贼大概
已会混进来看希奇的,如果是这样,就正合我意了!各位乡亲今天能破案全赖大家支持合作
,谢谢! 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连忙爬在地板上,叩头如捣蒜,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恭恭敬敬地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青天的处罚。
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端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顺口溜道: “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 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㈨ 包公故事
有关包公的历史故事本人曾有过专文,请您在我的博客查阅。
http://blog.sina.com.cn/gsm619
包拯包青天其人其事浅探
一、包拯其人及官职
包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原名包拯,字希仁,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臣。“包公”、“包青天”、“包老爷”等等都是民间对他的亲切称谓。又因为他曾任天章阁待制一职,有“包待制”之称;因他面黑性直,又有“包黑子“的俗称。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包拯生于庐州合肥(即今安徽合肥)。他在贫困中度过少年,但他立志苦学,于28岁考取进士,相当于获得了步入仕途的首选资格。自此后,他由小小的江西建昌知县走上仕途。但此时包拯的父母双亲都已年老,又不愿随他离乡,他这个孝子便辞去宫职,回乡赡养双亲。直到十年后父母相继谢世,他才再入仕途,任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知县。此后先后在端州(今广东肇庆)、瀛州(今属河北)、扬州、庐州(安徽合肥)和池州(今安徽贵池)等州任职。后来又从知县、知府、监察御使、西北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直升到北宋首都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重要职务。仕途中虽有坎坷,但他官运还算顺达,朝廷对他也很是重用。
在他历任的官职中,监察御使是唐宋时代皇帝的耳目,这一官职由皇帝亲自任命,代表皇帝监察各级官吏,严肃整顿朝廷礼仪。因此,这一职务品位虽低,但权限却大。天章阁、龙图阎等十一阎是皇帝珍藏文书的地方,待制和直学士是宋朝时在官职之外加给文官的御号,相当于一种荣誉职称。这职称分为学士、直学士、待制三类,凡有此职称的,都是资历和威望极高的名流,主要职责是作为皇帝的顾问,参与朝庭议事,编修校订图书。枢密副使是包拯最高的职务。宋朝正规军都称为禁兵,这禁兵的调动权即归枢密院,枢密院由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执事,是重要的军事行政机关,直接受皇帝控制,可见其职的重要程度。
后代人们所听到最多的是包拯的开封知府一职。宋朝时,县及县以上的州、府等地方行政长官,大多是委派朝廷大臣担任的。开封是宋的都城,它的地位就比一般的府、州要高一级,担任都城知府的,都是地位很高、朝廷器重的官员。包拯即是以朝廷大臣的身份被委派担任开封知府一职的。由他的宫职,我们足以见得他在当时的名望和地位。
其实,据历史记载,包拯从58岁担任开封细府,前后也就不足两三年时间。但因为他是一步一个台阶走上来的,对地方民情了解很深,不论到哪一地为官,都能为平民百姓着想,廉洁正直,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严惩豪强,因而政绩卓著。他的英名和事迹广泛流传民间,成为妇孺皆知的“包青天”。
包拯晚年曾被拜为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中央的副部长,但他没有接受这一职位。宋仁宗嘉祜七年(1062年)包拯死于开封府,只活了64岁,死后溢号“孝肃”。包拯的儿子包意中年,包意之子又在幼年早逝,只有包拯与其妾所生的包筵为包家传宗接代,繁衍不息。
包拯留有《包孝肃奏议》十卷。包拯死后,他的门人张田收集整理成《包拯集》,该集除收入包拯奏议十卷外,还有《包拯家训》一篇,诗一首及有关包拯的传记、史料。
二、包拯的政绩史实
包拯的政绩史实,主要见诸《宋史》及包拯的门人张田所编《包拯集》中收录的171篇奏议。另外, 《庐州府志》欧阳修《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朱熹《五朝名臣宫行录》及后人为它公祠、包公墓所题写的碑记中也有零星记载。
包拯为官,真正能够为民众着想。在他看来,地方官与老百姓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他曾竭尽全力废弃贪宫,起用良吏,为民办事。他是封建官僚中为数不多的经常能够想到老百姓疾苦的清官。这一点从《宋史》中包拯传记即可看出,在他的《乞不用赃吏》和“家训”中也有充分体现。包拯任端州知州时,端州即以出产“端砚”而闻名,历任知州都利用职权之便,大量搜集名砚以贿赂朝中的权贵;但他到卸任时却“不持一砚归”。他任朝廷监察御史时,两眼专门盯着当朝大臣的不轨行为。宋仁宗宠姬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自称“国丈”,职显权大而为非作歹,包拯面对仁宗皇帝,怒目相斥,致使仁宗不得不免掉“国丈”的要职。当时不少大臣在惠民河堤上修筑花亭苑,致使河道淤塞不通,洪水成灾,百姓有家难归。包拯得知后,当即命令全部拆毁……这些事迹都见于史料记载,是完全可信的。
包拯在朝中任职时,不与人苟合,不装笑脸迎人,不交结私党,对仗势枉法的皇亲贵戚和官吏毫不留情,对贪官更是嫉恶如仇。人们都说包拯“笑比黄河清”(俗语说黄河水500年才清一次),又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谁也别想用财物他的“关节”,在贪官眼中,包拯即如阎罗王那样使人望而生畏。 但他对老百姓却极为同情。他每到一处,都打破百姓告状先要击鼓鸣冤的惯例,让老百姓直接进入公堂中诉,并明察秋毫,为百姓伸冤。
后人总结包公的政绩,归纳为“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谏言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廉洁清正”。在《孝肃包公遗像赞》中还写着这样的评语:“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放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三、包公故事的发展过程
包拯卓著的政绩有史为证。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老百姓对他们确实是妇孺皆知,烂熟于心。但民间流传的包公故事并不是件件真实,不少是近千年来人民出于对清官仰慕而进行的善意虚构,与包拯这个真实的人也就随着这些虚构的发展变化而传奇化、迷信化了。
包拯任开封知府时为民请命的事迹在他生前就已广传民间,有不少老百姓为伸冤而不远千里来开封府申诉。包拯死后这些事迹更是广为传颂。北宋后期,政治愈加黑暗,宋徽宗赵佶昏庸无度,奸臣蔡京操纵朝政。他们穷奢极欲,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当然希望有包拯这样的清官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但“包青天”能耐再大,却死而不能复活。老百姓在盼望中把包拯神化,产生了包拯生前光明磊落、死后在阴曹地府掌管“东狱速报司”的传说。在老百姓心目中,“包青天”仍然在阴曹地府关心着民众的生死。在宋朝的话本小说中,已经出现了《合同文学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两种包公断案的故事。老百姓借助“包青天”死而又能“现身”的传说,表达对贪官污吏的仇恨,并希望以此对贪官污吏们有所震慑。在这一时期,作为清官艺术形象的包拯已经出现,虽然这一形象还不丰满,但也比较符合包拯的事迹,传奇色彩较淡。
到了元朝,蒙古贵族统治者更是实行高压政策,社会混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更加尖锐。元朝的文化艺术以杂剧为主,杂剧作家们在文网严设的境遇中,不敢直陈当朝的昏庸与腐败,只好采用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用历史的题材来表现和讽喻现实,创作了大量这类杂剧。在现存的百余种元代杂剧中,有关包公的戏就有13种之多,其中公案戏的的比例最大。在这些包公戏中,包公的盾官形象得到了充分地表现,如无名氏的《包待制陈州粜米》、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灰阑记》、关汉卿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等等,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可以说是元杂剧的上乘之作,包公不畏权势,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已相当突出。除此之外,民间口头说唱艺术中,也有许多有关包公的故事广为流传。
明代,是包公故事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时代。包公故事的内容不断增加,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从戏曲到说唱词话直到小令、诗词中都有包公题材。由于明代封建迷信盛行包公故事中荒诞不经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作品中的包公形象已经人神合一、包公成了“文曲星”下凡,有“日断阳间夜断阴”的本事,戏曲或说唱词话中包公所处决的大多是皇亲贵族。距今四百余年的明万历年间,有人把民间流传的包公传说和故事攫集起来,汇编成《龙图公案》, 即现在还能见到的《包公案》。这本汇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说, 比我们熟知的英国《福尔摩斯探案》、〈美国莫尔街凶杀案》等著名推理小说要早二百多年。《包公案》共收包公故事和传说一百则,书中把不同朝代、 不同地点发生的事全都经过演绎后加在包公的身上。这些案例都是大案、要案、奇案。包公所采用的断案手段一个比一个高明神奇。如书中的包公用微服私访、做梦预兆案由、 借助神鬼力量的提示等方法明断差案, (这些方法,在电视连续剧中都有所著现。)包公的形象已经完全神化了。虽然如此但《包公案》书中的色公不轻信一面之辞注重实际调查和取得证据,注重分析推理和逻辑判断这一点,使这部书读来引人人胜,劝包公故事的继续流传来说是功不可没的。
清朝咸丰年间, 有人在《龙图公案》的基础上,去掉书中的唱词,把它改编成纯粹的散文话本。 至今仍然拥有不少读者的《三侠五义》正是清代石玉昆根据这类话本改编而成的。 清末人俞馏后来又将《三侠五义》修改增删, 取名《七侠五义》流传至今。 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片首歌中所唱的“七侠五义流传在民间”及歌词的“七侠”和“五义”正出于此。 以笔者拙见, 剧中多数故事也是出于《七侠五义》。
新中国成立后, 以包公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在舞台上同样大放光彩。无论秦腔、京剧、越剧还是豫剧都有包公戏。戏曲爱好者所熟悉的《铡美案》、《包公赔情》等都是各剧种的传统曲目。许多包公戏还被录制成磁带、 唱片。不过这些剧经过新中国艺术家们的加工创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包拯的形象更加符合他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不畏权贵、不彻私情的真正清官品性。
祝您健康快乐每一天!
㈩ <<包公审驴>>剧本
要给复我最佳的哦
http://www.ssy.qde.net/Article/UploadFiles/200512/20051214083048190.doc
一般应由每制个小组 通过讨论来制定剧情以及剧本
要有导演,主编,导演要注意他们的表情,主编要写一些演员的话,要有文章里面的人物,演的要让人知道是在干吗,并且语气要根据相关资料
祝福你好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