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剧本
㈠ 请根据下列短诗提供的情节和意境,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不少于300字:
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
㈡ 夏衍创作的剧本有哪些
夏衍在我国电影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改编过的剧本有很多,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夏衍作为中国三十年代开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对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从戏剧的表现内容,还是戏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都在对 “ 五四”以来中国话剧优秀传统继承的基础之上, 进行了许多开艺术先河的创造性探索, 营造了自己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㈢ 有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无剧本的游戏推荐,像我的世界,泰拉瑞亚一类的游戏
http://www.gamersky.com/wenku/201402/331826.shtml
这有22款推荐
附带下载地址
㈣ 怎样创作小品剧本
1·题材要新,多结合电视上的小品。
2·一定要搞笑,说话时要夸张。
3·切记,一定要注意台词。
㈤ 如何创造性地进行剧情片的剧本创作
多出去玩
㈥ 故事剧本
电影剧本的文字形式
以肯定地说,电影剧本不象写信或打电报那样有个固定的文字形式。它的文字形式甚至比话剧剧本更自由。譬如话剧剧本大约总是先在起首写上时间,地点,人物表之类,然后再写内容----台词,和写在台词缝隙里,用括号括起来的情景说明。电影剧本却没有这一套成规。一个电影剧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或剧本内容的需要,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文字形式。在此,我只能根据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电影剧本的文字形式粗分为两大类。
一 可读性较强的剧本
这种类型的剧本在苏联和我国较为流行。它们的文字形式大都有如下几个特点:
(1)剧本不但是可供拍摄的(习惯上称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语言的修辞和文采。它既为导演拍摄提供了基础,又能成为一种普通读者直接阅读欣赏的文字读物。例如《甲午风云》、《红色娘子军》、《归心似箭》、《巴山夜雨》等等;我国已经翻译出版的苏联电影剧本《夏伯阳》、《红莓》、《恋人曲》等等,即便作为读物阅读,它们所给予人的审美快感也不亚于小说。
(2)往往以场景的时空变化来划分剧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时空转换的时候标明时间,地点之类。而是通过对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内容体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时保持住情绪的连贯性,不被“5.县城火车站。寒冷的冬夜。”之类的文字打断。例如《夏伯阳》中的这一段:小县城的火车站上,停着客车。司令部车厢的车窗里,灯火辉煌。传来断断续续的铜号声,火车头调度的汽笛声,缓冲器的铿锵声,挂车员的口笛声……在司令部华丽的车厢里,一个穿着卡别列夫中尉军服的军官站在一大幅标着战线的地图前面。如果按照镜头记录式剧本的写法,这两段前边都会标明时间,地点,比如第二段文字起首可能专用一行文字写上:“6.司令部车厢内景。夜。”甚至有这样一些剧本,编剧为了不打断读者在阅读时情绪上的连贯性,索性不以场景的时空转换来划分文字的段落,而是以情节发展相对完整的阶段来划分。例如美国电影剧本《克莱默夫妇》在同一文字自然段落中写下了一系列不同时空中发生的场面:先写父亲特德带儿子在公园里玩,同女邻居聊天,再写他在办公室给儿子打电话的情景,而后又写俩人一同在家中用晚餐……
(3)不对拍摄技术作明确的规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写”、“推”、“淡出”之类),而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描写把那些内容暗示出来。例如苏联电影剧本《应该为她辩护》(又译《辩护词》)的开头这样写道: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站着一位面目清秀的青年,他身体斜倚、臂肘撑住铁栅栏,正在等待什么人。我们从裁缝店里偷偷地注视着他,仔细地打量他,简直出了神。那女裁缝干脆凑在玻璃窗前看。后来,她终于转过身来对我说:这段文字虽未写明用什么具体方法拍摄,但有经验的导演却不难想象出摄影机的拍摄位置。例如被我加了着重号的那句话,暗示出摄影机是由屋内对准街窗方向拍摄的,而且会出现女裁缝的近景。最后一句则暗示出境头里该出现正试穿衣服的女主角了。这样的写法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使导演能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也不使读者因被那些技术术语干扰而破坏了阅读时的情绪。
二 可读性不强的剧本
这类剧本在西方国家和日本比较流行。它们大致有如下几个正好与前一类相反的特点:
(1)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唯一的责任和目的,并不准备使自己的剧本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因此,多采用对动作或画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读性。例如日本影片《裸岛》的剧本:
2. 黎明
海还在沉睡。
人也在沉睡。
晨雾中传来橹声。
一只小舢板靠近岸边。
船上有一对贫苦农民夫妇,那是千太和阿丰。
千太是个三十五、六岁动作笨拙的矮胖汉子。
阿丰是个二十六、七岁,脸色微黑肩膀很窄的妇女。
船上放着四只木桶。
两人各自用扁担挑起木桶,走上岸边。
象这样的剧本,普通读者是读不出什么味道来的。(2)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以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或镜)号,场面发生的地点、时间等等。例如上面列举过的《裸岛》中的那段文字,一开始就标明了场号和时间:“2.黎明”。后面的段落又有标明地点的,如:“22.梯田”、“23.干旱的大地”。而“24.海滩上的松球”就写下了镜头内容,这一文字段落是一个仅仅包括一个空镜头的场面。
(3)这类剧本经常明确地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甚至详细地对摄制组的其他创作人员(导、演、摄、录、美……)也做出许多的较为具体的指示。例如法国电影剧本《广岛之恋》开头的这一段文字的描写:
电影开始时,两对赤裸裸的肩膀一点一点地显现出来。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两对肩膀拥抱在一起———头部和臀部都在画外,上面好像布满了灰尘、雨水、露珠或汗水,随便什么都可以。主要是让我们感到这些露珠和汗水都是被飘向远方、逐渐消散的“蘑菇云”污染过的。……
剧作者在这段文字里十分明确地在拍摄方法上、镜头的距离上、画面构图上、人物造型上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由于这类剧本看上去较接近于导演的分镜头剧本,故而人们又常常称其为镜头记录式剧本或技术剧本等等。
当然,这两种不同文字形式的剧本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有很多剧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它们既追求文字语言的文采,又在必要的时候对摄影手法作一些简要的提示。这种剧本在今天的我国是较为普遍的,《祝福》就采用了这种文字形式。我见过不少初学者采用镜头记录式剧本的写法,行文之间加入了很多技术术语,诸如“特写”
、“淡出”、“推”、“拉”之类。由于他们尚未弄懂那些导演术语的内涵和使用时的逻辑根据,而仅仅是为了装点自己的剧本,让人读来似乎很有点像个电影剧本似的,其实,那些术语常常让内行人看了以后不免皱眉摇头,有时甚至感到有些画蛇添足。例如有个青年写道:“一缕轻烟从铜烟锅上冉冉升起(特写)。”其实,稍有点电影常识的人看了这句话就知是个特写镜头,这时再标明“特写”,就显得多余了。
初学者不宜采用镜头记录式剧本的文字形式。那种文体应建立在你对电影的导演和制作知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基础之上,没有这个基础反倒会弄巧成拙的。
http://blog.sina.com.cn/u/48d85875010005yp
㈦ 征求剧本
本文从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入手,通过对课程内容选择及实施过程中适宜性的剖析,运用幼儿教育的理论,阐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本土文化资源;幼儿教育;适宜性;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漳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众多的名胜古迹及民间艺术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远近闻名的漳州水仙花、布袋木偶、八宝印泥以及云洞岩、南山峙、红军进漳记念馆等名胜古迹,还有漳州风味小吃、民间艺术、杰出人物、雄伟建筑……而我园地处古漳州知府老城区,古建筑:府程小吃一条街、老字号商业街、孔庙、比干庙、华表、中山公园,还有漳州木偶剧团、花市撒散在幼儿园的四周,古文化气息每日目染着入园离园来来往往的孩子们。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只局限于省编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也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中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鉴于上述的认识,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在遵循让孩子们亲历探究过程的精神而确定教育目标后,我园寻找教育时机,分别在大、中、小班年段开展适宜性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幼儿对家乡文化、本民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产生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研究的目标
1、让幼儿充分感受漳州本土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寻找适合幼儿教育的本土文化资源,引发幼儿积极探索,体验成功快乐,获得全面、和谐、自主的发展。
3、探索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得以成长。
三、研究的内容
积极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以及我园的地理优势,挖掘适合幼儿教育的本土文化资源,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树立和增强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探索有利于儿童发展的乐学、会学具有长远的教育价值的教学特色新路子。实施的主要内容有:
1、关于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美丽的水仙花、小木偶、我爱家乡、家乡的水果、九龙江、八宝印泥……
2、关于从幼儿生活活动、教育活动等一日各环节中生成的与漳州本土文化资源有关课程的实践研究。
3、利用木偶开展幼儿园游戏研究。
4、本土民间儿童游戏研究。
5、本土文化资源与创造性游戏。
……
四、研究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1、研究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拟订研究计划,围绕研究目标,学习理论并收集相关资料。
(2)实施阶段:边实践边收集、整理方案实施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3)总结阶段:行动研究成果的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2、研究对象:本园大、中、小班各一试点班
3、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措施
1、从挖掘适宜的本土文化资源入手
众多的漳州本土文化资源中,究竟哪些为适宜的呢?在研讨中,我们主要从教育价值上加以考虑。课题组全体教师达成了几点共识:
(1)幼儿感兴趣,容易理解和接受
紧扣幼儿发展目标,利用我园地处老城区的地理优势。我们从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例如:漳州被誉为水仙花的故乡,可以说几乎住在漳州的每家每户都种植过水仙花,所以说是孩子们所熟悉的。而水仙花不但有美丽、阿娜多姿的形态,还有那淡淡的清香,更有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动人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既蕴涵教育功能又最具可操作
选择的内容是否蕴涵巨大的教育功能显得尤其的重要。它关系到能否促进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如:孩子们在种植水仙花时,他们会去照顾水仙花,经常给花换水,体现了健康领域的种植的乐趣与社会领域中做事的持久性,同时促使幼儿自觉地观察,体现科学领域中运用观察、探索水仙花的生长过程。从而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中学会观察、记录。同时又可以通过给幼儿美的艺术感受,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开展适宜的活动
在实践研究的中,我们以主题活动为课程的主要模式来进行。但有些本土文化资源却不适合开展主题活动,这里就存在着适宜性的问题。于是我们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主题、区域、领域、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开展生成与预设相结合的活动。
(1)开展生成与预设相结合的主题探究活动
①预设阶段
流程:思考可能产生的问题——完成教师预知网络——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完成幼儿的疑问网络——预设目标——预设主题活动网络图——预设家园信息交流卡——预设主题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表。
如:大班水仙花主题活动家园信息交流卡
主题 目标 内容 教师 家长
美
丽
的
水
仙
花 健康 ●喜欢水仙花,乐意参与种植探究水仙花的活动。
●培养幼儿爱花草树木。
语言 ●乐意与人交谈,展开想象,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能清楚描述水仙花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
社会 ●乐意与同伴分工合作,培养做事的持久性。
●通过对水仙花的认识,激发幼儿关心身边事,爱家乡的情感。
科学 ●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究水仙花的生长过程,初步感受植物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学习适用观察,对比的方法,并进行实验记录。
艺术 ●学习水仙花的歌曲、舞蹈,感受水仙花的千姿百态。
●欣赏水仙花不同的造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运用身边废旧材料,制作有关水仙花的手工艺品。
备注 “√”表示集体发展水平;字体现差异能力和发展记录。 签名: 签名:
②探究阶段
流程:寻求开展主题活动的适宜时机——探索活动——用各种形式表征——哪些问题已经解决,确定新问题,重复探索、表现。
研究案例分析:主题活动“美丽的水仙花”
活动流程:寻求开展的适宜时机——欣赏水仙花——探究水仙花——我爱水仙花。
在水仙花开的季节,我们很想开展这极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但考虑到孩子兴趣点的问题,所以我们得寻求开展主题活动的适宜时机。由于在我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圆山,那么,水仙花与圆山有什么关系呢?作为漳州人大都懂得水仙花的盛产地是在圆山下琵琶坂一带。于是,我们问小朋友:“你们知道那座山的名字吗?”这时,小朋友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一个幼儿说:“我知道,那是圆山。”另一个幼儿说:“我听妈妈说过,我们去市场买来的一粒一粒的水仙花就都是那边种出来的。”还有的小朋友说:“老师,带我们去看一看,好吗?”……不知不觉中水仙花成了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一契机,开展水仙花主题探究活动。
我们利用假日和家长一起带领孩子到圆山脚下的水仙花田,让幼儿亲自感受那里的环境。我们与幼儿一起欣赏家园共同收集各种造型的水仙花图片和照片、VCD等画面上水仙花的优美姿态。当孩子们欣赏了有关水仙花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活动后,我们还与幼儿共同探讨水仙花的价值,开展种植水仙花等活动。
③展示阶段
流程:了解完成情况,计划展示活动,让幼儿分享、讲述关于主题的故事和经验——完成展示事件或活动——回顾主题,评价完成目标情况。
如:大班水仙花主题活动幼儿获得的发展
主题活动中,幼儿对水仙花由兴趣到喜爱,并养成了做事的持久性。如:天天给花浇水、观察、记录。孩子们由对水仙花的喜爱逐渐培养了爱家乡、关心身边人、身边事的情感,家长也反馈幼儿在家中也喜欢探究身边事,求知欲强,而且做事也较有恒心,爱劳动了。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参与,加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开展生成与预设相结合的领域活动
在幼儿园一日环节中,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及时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问题。这一点在开展领域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同样要寻求适宜的教育时机。如:幼儿在市中山公园观察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聆听小鸟、昆虫等小动物的美妙鸣叫声的活动中,巧遇一群老奶奶在公园的小广场上练习表演大鼓凉伞,这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许多幼儿一边观看一边向老师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老奶奶在表演什么?她们的手里拿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奶奶拿伞,有的却是打鼓?凉伞真漂亮,是怎么做的?…… 在老奶奶休息时还围着她们兴奋的提问题、摸凉伞、敲鼓、模仿表演。我们发现幼儿对“大鼓凉伞”这一漳州民族传统舞蹈很感兴趣,并有进一步了解和探究的欲望。为此我们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查找、收集有关大鼓凉伞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生成了艺术活动——大鼓凉伞。
(3)开展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以幼儿操作材料为主,探索和积累新经验和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经验的学习活动。区域活动涉及到各个学习领域,由幼儿自己选择、决定活动的区域,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区域材料。区域活动强调活动内容具有针对性、活动材料具有操作性和层次性、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性、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性、区域活动对主题活动和领域活动的补充性和延伸性。
①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围绕目前开展的主题等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语言区我们投放有关本土文化的书籍、图片;在科学区投放水仙花、各类木偶等让幼儿观察、投放漳州特产、投放果皮让幼儿去探索沉浮等;在美工区投放棉花画等材料……
②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在班级我们有木偶表演区或面泥坊等专门的有关本土文化的区域。
(4)开展游戏活动
结合各个主题开展创造性游戏。比如在漳州名胜知多少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建构起“女排腾飞馆”“八卦楼”“云洞岩”“南山寺”、“九龙江”“红楼”……我们还利用木偶这一材料开展游戏活动。如:玩娃娃家游戏的一位小朋友选择了木偶小狗。他一会儿跟小狗说话,一会儿让小狗休息,一会儿又操纵小狗让它摇头摆尾的……还告诉大家那是他家养的小狗,非常有趣!看来他已经完完全全陶醉在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中;有的小朋友选择了喜欢的木偶当自己的娃娃,然后帮娃娃穿衣、整理发型、然后高高兴兴地带娃娃上学去;还有的幼儿喜欢运用木偶进行表演游戏。
在户外活动及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孩子们经常玩起本土民间游戏,瞧!他们可高兴啦!有的玩翻绳游戏,有的跳橡皮筋,有的跳格子,有的玩沙包,有的折变手帕……在这轻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获得真正的快乐情感体验。
五、体会
1、教师的本土意识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适宜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发展的前提。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园本化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尊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从特定的幼儿园、尤其是幼儿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适宜的活动,使幼儿园的课程针对特定的具体幼儿。因此,幼儿教师首先要有本土意识,认识、理解本土文化的内在实质。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关注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及时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在最佳的时期开展生成与预设相结合的活动。
2、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是适宜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发展的基础。
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园外,幼儿能在自然的环境中感受本土文化,了解家乡文化的深刻内涵。如:在“小木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漳州木偶剧团”去参观,去感受;在开展“漳州名胜知多少”这个小主题中,教师结合录像带明信片,让幼儿初步认识漳州名胜,并带领幼儿游览了我园附近的中山公园、明清牌坊街、孔子庙、比干庙、红楼等多处名胜古迹,幼儿非常兴奋,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名胜的方位、典故、由来、人物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古城漳州,感悟漳州历史。在参观“红楼”回来后,孩子们的心情比较沉重,不少小朋友感叹道:唉,红军好辛苦啊!……
在园内,教师有意创设让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环境,激发了幼儿创造思维,不但给了幼儿探索创新的机会,还使幼儿更加自信。通过让幼儿在自然与预设的环境中去亲历探究,进一步激发对家乡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3、家长资源的利用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是适宜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发展的保证。
重视家长参与,这在实施本土文化教育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如: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材料、信息;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引导幼儿参观花博会和圆山脚下的水仙苗圃;让家长带领幼儿到家乡各处古迹去走走、看看、感知、体验家乡风光,感受家乡名胜的美,并体验到亲子活动的快乐。
在感知,体验家乡的美丽与悠久的同时,如何让幼儿知道美丽的家乡需要人人来爱护它,保持家乡的干净整洁。这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如:启发幼儿讨论“如何爱自己的家乡?”,开展“爱护母亲河----九龙江”、“给垃圾分类”、“我把垃圾送回家”等环保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初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行为方式,又如:在本土文化教育活动中,我们还注重渗透人文教育,促进对幼儿人文精神的培养:当孩子们看到泥娃娃、虎头鞋、棉花画、漳浦剪纸、提线木偶……时,不由得发出惊叹:“好美呀!太漂亮了!我喜欢,怎么做的呢?……”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与认识祖国人民真伟大,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我们让幼儿在欣赏、感受以及动手尝试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民间工艺,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得到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从而为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劳动人民的情感。又如:通过“参观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女排腾飞馆”、“建构女排腾飞馆”……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为什么说漳州是女排的摇篮以及女排为国争光的事迹……这样,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人文精神便逐渐地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在探索“美丽的水仙花”活动中,通过种植实验、、观察、测量、记录等一些活动,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等人文精神也得到培植……
六、结论
1、本土文化资源的适宜利用有效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2、本土文化资源的适宜利用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本土文化资源的适宜利用使幼儿常常获得无比快乐的情感体验。
4、本土文化资源的适宜利用填补了幼儿对本土文化认识的欠缺。
5、本土文化资源的适宜利用促进对幼儿人文精神的培养。
6、本土文化资源的适宜利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7、本土文化资源的适宜利用有助于我园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我园建构园本课程提供依据。
㈧ 为什么说剧本创作中的创造性思维不等于胡编乱造
因为艺术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艺术创作是生活缩影的提炼和总结
任何创作中的角色在生活中都是有原形的
即便是 西游记的孙悟空 也观众是以现实世界的猴子为原形的
想象要有根有据 符合逻辑 才能使观众信服
㈨ 如何制作课本剧
课本剧,顾名思义,是指以学生所学课文为素材,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模拟,展示升华课文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的一种话剧表演形式。它对于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提高他们全面深刻地学习理解、感悟掌握课文内容的自主想象创造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创作课本剧要吃透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根据课文故事情节,依据人物的出场顺序,创造性地设计好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后两者可在“对白”的前面或后面用提示语注明。)创作的课本剧剧本,开头要写明剧中的人物(给剧中人物起好一个简洁的代名称)和场景如何安排(布景、道具的设计制作及其摆放位置),然后依据课文内容情节的发生顺序,创造性地让一个个人物出场表演。人物对白不要机械套用课文原话,要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前提下,创编更生动、幽默,更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对白,剧本的尾声一定要达到创作的最高潮,以利于揭示升华表演主题,收到应有的体验教育效果。剧本的尾部要注明“该剧据第*册小学《语文》同名课文改编”字样和创作组、导演组成员和扮演剧中人物的队员名单。
为保证课本剧表演成功,要确定好扮演剧中人物角色的队员,设计好简洁、实用,有利于升华表演主题的舞台、背景、服饰、道具。扮演剧中人物的队员,其选拔可采取试演的办法选定,要将对剧本角色理解深、表演生动形象,有对剧本进行再创造能力的队员选定为表演阵容的成员。
排练课本剧时可由大中队文娱委员或推选一名队员作总导演,场景布置、人物表演、服饰道具设计、音响效果等的创意和安排,可选拔队员分项成立相应的指导小组具体加以指导落实,并创造性地组织排练。
创排课本剧应成为学校少先队组织长期开展的一项特色艺术活动。最终的活动目标应是课本剧的创作表演全部由队员独立完成,辅导员只作适当的提醒和指点。本着“中小队普及、年级提高、大队升华”的原则,力求让队员人人参与、个个体验、全面开花。通过课本剧这一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推动队员阅读理解水平和审美表现能力的提高,为推进学校语文教学和艺术教育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课本剧的创作表演现仅处于起始尝试阶段的学校,大中队辅导员可亲自参与课本剧剧本的主创,为各年级推出1至2个起示范作用的“样本剧”,为今后学校少先队普及推广课本剧创作表演活动积累宝贵的经验,提供有益的借鉴。
为激发全体队员创作排练课本剧的参与热情,各大中队组织每学期可举行一次“课本剧创作表演大比武”,评选出课本剧创排的“示范中队”、“示范小队”和达标中、小队,并与争戴雏鹰“创作章”、“表演章”、“协作章”等章目并轨,把课本剧的创排开辟成队员体验学习的一方坚实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