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德专场故事会
『壹』 求几篇有关于“品德之美”的故事
品德:品德,谓道德品质(moral trait),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说白了,就是道德小故事,这种故事还见得少了?
『贰』 品德的小故事
、欧母画荻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4岁的时候,其父欧阳观去世。家里非常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到了入学年龄,母亲却拿不出钱来供他读书,甚至连买纸笔的钱也没有。欧阳修很想认字读书,母亲暗下决心,就是再困难,也要满足他的愿望。在冬天的夜里,将炉灰洒在雪地上,借着微亮的月光,用荻草杆当笔,在雪地上一笔一笔地教欧阳修写字、认字。就这样,她教儿子学会了很多字。欧阳修识字以后,非常喜欢读书,见到书就象得到宝贝一样特别高兴。对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他都仔细咀嚼,从不马虎。他天资聪明,记忆力又强,读过的书差不多都能背下来。长到十岁的时候,他早就把家中的书熟读多遍,为满足儿子求知的欲望,母亲常常向邻居和亲友家借书给他读。有些好书,母亲还督促他动手抄写。在母亲的教育帮助下,欧阳修得以博览群书,后来成为大学问家。
二、程母严格教子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都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又是同胞兄弟,因同是理学奠基人,被人们称为“二程”。“二程”的母亲侯氏,一共生过六个男孩子,只剩下程颢、程颐二人,其他都夭折了。侯氏自然非常疼爱兄弟俩,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哥俩身上。但是她深深懂得“慈母败子”的道理,从不娇惯溺爱。
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只相差1岁,在他们蹒跚学步的时候,常常摔倒在地,乳母要上前扶报,侯氏劝阻说:“不要管他们,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然后,又对孩子说:“你们走路时,慢一点就不会摔跟头了,你们试试看。”吃饭的时候,孩子爱挑吃挑喝,乳母就想由着他们的性子来,专门给他们爱吃的饭菜,侯氏制止道:“对小孩子不能惯,你惯什么毛病就会有什么毛病。小时候养成挑吃挑喝的毛病,长大后怎么办?”
在母亲的严格教育培养下,“二程“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三、司马光教子节俭
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四、成吉思汗母亲教子团结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父亲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在一次部落纷争中被人杀害了。成吉思汗的母亲只好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流浪在芒芒草原上,忍饥挨饿,备受煎熬。她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儿子成吉思汗身上。
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夫人为了教育年幼的几个孩子,经常讲自己母亲教育孩子们要团结的故事。她说:“记得有一天,你们的外婆阿兰阿豁看到五个儿子不团结,便拿出五支箭,让五个儿子分别去折,他们很容易就折断了。后来,她又拿了五支箭,捆成一束,让他们折,结果谁也折不断。这时,外婆就对她五个儿子说:“要知道最好的摔跤手,敌不过人多;最好的马,也经不起百条鞭子抽打。只有团结起来,握成一个拳头,才有力量,才能战胜敌人!”
在母亲的教育下,成吉思汗茁壮成长,后来成了“一代天骄”。
五、鲁迅母亲的启蒙教育
鲁迅的母亲鲁瑞,生长在浙江省绍兴乡下一个叫安头桥的农村。她心地善良,待人和气,是一位坚毅、开朗的妇女。她爱读书,能看报,记性也好,记得农村中许多带有田野香气的童谣、谜语和故事。只要一有空,她便绘声绘色地讲给儿子听:“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船看姣姣;四月麦出换鸡毛,五月车水戴凉帽;六月种田睡午觉,七月小鬼打虎跳;八月钱塘看大潮,九月重阳去登高;……”母亲一个个生动、淳朴、风趣的民歌和民谣,使童年的鲁迅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也开启了他童稚的心灵和智慧。鲁迅10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故,家境更加困难了。鲁迅要离家外出求学,母亲很赞成和支持儿子的主张,她觉得,儿子是一个很有主见和有意志的孩子,离开家她是放心的,外出求学能使儿子更坚强、发奋。母亲的性格、品德,给以鲁迅以深刻的影响,母亲的热切期望激励他奋斗了一生。
『叁』 主题能够体现优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故事,事件为题材,写一篇具教育意义的作文
朋友,您好!
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你说要谈家庭教育哪是这么容易呢!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言传身教的,这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悲哀啊!
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实体会,,只图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说实话,真是有点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们都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领悟这种感受,但往往已经悔之晚矣,哎。。。
很多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谓代沟,都是因为一代一代的的教育脱节,没有很好的连贯所造成的,现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妄顾他人。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树干树枝和树叶,才能枝繁叶茂呀,如果丢弃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楼阁。在此,推荐各位有缘的朋友,无论看过或没看过的也好,都抽多些时间看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论坛节目: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但愿所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并且继续利益他人。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衷心祝福您!
http://video..com/v?word=%CA%A5%CF%CD%BD%CC%D3%FD%A1%A1%B8%C4%B1%E4%C3%FC%D4%CB&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肆』 立德树人美育启智”专场音乐会观后感怎么写
嗯……这个嘛,我们也要写立德树人,美育启智的观后感,观后感啊,要有观有感,观呢,就是你看到的命你印象深刻的,感嘛,就是看到后自己的联想,给自己以后定下目标,开头结尾……开头就……emmmmmm每个人思维都不一样,开头自己想,要简练,结尾就是总结一下,总结你的想法之类的,一定要表达清晰,语句通顺,祝你写好观后感~
『伍』 关于品德美的小故事(急用)
周总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陆』 给我一个可以在品德课上演讲的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急!
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1、 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是要我的命的 ? ”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 ,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2、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3、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url]http://efunster.com[/url] 幽默家]2006qwe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4、 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5、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柒』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思想品德主题化
主题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单元的任务或主题,深入生活,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既定任务或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我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情感体验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统一、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它是初中思想品德课重要的补充、延伸与深化,体现了思想品德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主题探究活动具有任务性、探究性、渐进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它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渐进式过程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实现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有效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是德育内化的最佳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令人遗憾的是,通过调研,我发现农村学校“主题探究”活动基本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盲点,也就是说大多数教师淡化甚至忽视了“主题探究”。具体表现有以下五点:一是教师对“主题探究”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二是教师自身对“主题探究”活动的教学内容掌握不清晰;三是指导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教师为数很少;四是将“主题探究”活动内容分解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轻轻带过;五是圈点勾画所谓重点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究其原因,首先是中考导向的滞后和成绩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其次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缓慢,再次是“主题探究”教学内容缺乏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此外,还有时间、场地、人员、条件、安全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但无论如何,对“主题探究”活动的忽视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因为这种现象不仅是对课程解读的一种缺失,更是对教材资源的一种浪费。那么,面对客观现实,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呢?
一、主题具体化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每册中安排了四次单元“主题探究”活动。对教材中的主题深入思考就会发现,由于其侧重于所在单元的教学内容,照顾学生的一般情况,导致部分主题空洞泛泛,针对性较差、操作性不强、生活味不足,难以调动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摸不着边际。如“探究权利义务,展示学习成果”“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追求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了解世界文化”等主题让学生从字面上深感距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无从下手。因此,教师不能照搬教材主题,而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倾向,在原有主题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必要的修改和优化,使之具体化。
具体化的原则有三:一是紧贴学生成长脉动,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教育意义;二是着眼于学生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体现实效性;三是紧扣教学内容,实现知行合一。按照以上原则,我认为可以将“探究权利义务,展示学习成果”具体为“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将“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具体为“享受法律保护下的人身权利”,将“追求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具体为“公平正义之我见”,将“了解世界文化”具体为“我眼中的某国文化”。再如,将“善与父母相沟通”“交往剧场,成长的舞台”“怎样做诚信的人”分别具体为“我与父母的沟通故事”“交往小品专场”“诚信故事会”等。只有主题具体化,才能使学习任务更加明确,才能使学生感觉有事能做,才能确保探究任务顺利完成。
二、筹备精细化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主题探究活动统领单元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是任务型、课题式的“长作业”,且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认真而周密的前期策划与筹备。前期筹备主要是制定周详的活动方案,即具体规划活动目标、学生活动方式和成果展示形式。
活动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主题活动,是主题活动的“第一要素”。保证活动有效开展的第一步就是制定正确、合理的活动目标,制定契合学生兴趣、动机、意志且对学生产生强大激励作用的活动目标。如“我的理想”演讲比赛主题探究活动的活动目标可充分考虑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的人生挑战,制定“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考,严肃对待人生”的活动目标。学生活动方式设计切忌“雾里看花”“画蛇添足”,应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精密计划、环环落实。成果展示形式应统筹设计整套教材,做到丰富多彩,如调查汇报、演讲比赛、小品表演、故事会等,在多彩的形式中激起学生参与激情,从各异的角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指导适时化
单元主题探究活动属于任务型教学,其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实践,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为目的。这类开放式探究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再者,单元主题探究是一种过程性教学,属于“长作业”,从任务布置到成果展示需要较大的探索时间与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持久的热情和坚忍的毅力,但热情常常呈现为一种激发状态,假如没有外力长时间的作用,便会逐渐淡化。这也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助推。
首先,学生正式开展活动前,要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方式,对完成任务预想的困难与解决办法给予悉心指导。其次,探究活动正式开始后,教师应积极加入到学生中,除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执行既定计划外,更要细致观察学生的热情起伏,对那些热情减退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督促。再次,在学生探究出现困难时,教师要热心指导学习方法,施以援手,帮助学生排除困难,渡过难关。
四、评价科学化
科学的评价,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学生获得认可的需要,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助力。对学生参与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对象全员化、评价要素全面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要做到学生自我自评、课题组长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评价对象全员化指对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要给出客观评价。评价要素全面化指不能单依成果论成败,而应全面考量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不仅重效果,也应重过程、重参与、重态度。只有不折不扣地做到上述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也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否则,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参与主题探究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的学科发展。
『捌』 有关思想品德的故事
http://www.xiaogushi.com/Article/rensheng/shuimu/200607/20060723135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