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沪剧演员严明辉属哪个流派

严明辉是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赵春芳的嫡传弟子,而赵春芳是“春派”唱腔艺术创始人,
严明辉属春派

② 2011年公司春晚主持词 手语歌舞 男女对唱《许愿》 沪剧 时装秀加Hiphop 小品IPHONE

男: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 满怀着喜悦的心情,2011年如约而至
女:新年拉近了我们成长的距离
新年染红了我们快乐的生活
男:新年让我们截取下了四季的片段
新年给了我们人生的畅想
女:在这一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情,用爱来融化冰雪
男: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女:今天,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
男:今天,我们送去我们的祝福
女:祝福在场各位阖家欢乐,健康吉祥
男:今天,我们送出我们的祝愿
女:祝愿长城轴承勇攀高峰
合:再创辉煌 2011春节联欢会现在开始~~
男:接下来热烈的掌声欢迎常熟长城轴承xxxx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xx先生致新年贺词
女:有请x总

串词么 你上台前想都来得及 串词不难的 我写了 还不如你临场发挥呢 ,这的 我觉得开头和结尾是没办法的 必须背吧 因为我也要背所以写的断了些 但是够了 真的 实用就好………
结束语
男:虽然我们无法阻拦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情
女:妍丽的鲜花祝你节日愉快;闪动的烛光祝你平安如意
男:怀念万千祝福在这充满喜悦的佳节里,祝福串成一首诗、组成一曲旋律、开启一片温馨的心灵
女:愿人世间梦幻般的鲜花与绿叶永远陪伴随你,成为最温馨的回忆
男:在这里,有我们对生活的激情,更有我们对未来的渴望
合: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
女:今天的联欢会到此结束,再次祝大家
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我们2012年再会!!

③ 陈瑜的活动年表

1960年—1970年
1960年进黄浦戏校(沪剧班),61年第一次汇报演出饰演《阿必大》中的“雌老虎”。62年进艺华沪剧团,曾学习演出《红灯记》中的“李铁梅”
1961年《断桥》中饰白娘娘
1961年《拾玉镯》中饰媒婆
1962年《小雁齐飞》中饰杨惠
1964年《不准出生的人》中饰尼玛
1970年—1980年
1972年《雪夜春风》中饰
1974年《湖云山》中饰周霞
1974年《沙家浜》中饰阿庆嫂
1975年《向阳商店》中饰春秀
1976年《峥嵘岁月》中饰燕姑
1978年《朋友》中饰阿吉玛
1978年《艰难的历程》中饰女特务
1978年《特殊的战场》中饰范大妈
1979年《神皇山下》中饰毛泽建
1979年《樱花》中饰樱枝
1980年—1990年
1980年《嫁妆鞋》中饰艾凤
1980年《半把剪刀》中饰金娥
1980年《神秘的人》中饰肖剑
1980年《母子岭》中饰秀姑
1981年《女看灯》中饰嫂嫂
1981年《返魂香》中饰王克勤(七小姐)
1982年《三接新娘》中饰金凤
1982年《孔雀胆》中饰阿盖
1983年《画女情》中饰方慧良
1983年《无辜的罪人》中饰叶莲娜
1984年《逃犯》中饰金梅娘
1986年《男性王国的女人》中饰
1987年参加“王盘声沪剧流派演唱会 参加石筱英演唱会
1988年随沪剧院赴港演出《雷雨》中饰鲁妈、《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饰杨淑英
1988年《陆雅臣卖娘子》中饰罗秀英
1989年 3月参加“沪剧界中年演员声屏大赛”,参赛剧目《半把剪刀》中法场辨冤一折、《樱花》中泪洒樱花及《无辜的罪人》中见面会
1989年《焦裕禄》中饰
1989年《清风歌》中饰董惠
荣获第一届中央文化部文化奖、第一届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
1990年—2000年
1990年 6月参加沪剧电视剧《雾中人》拍摄,饰高纯清
1991年《明月照母心》中饰金晓晖
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二届中央文化部文化奖、第三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全国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优秀演员奖
该剧目被上海市政府授予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被评选为市“三八红旗手”
1992年被评选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1993年被选为上海市第八届政协常委
1994年参加沪剧电视连续剧《明月照母心》的拍摄
出任上海沪剧院青年团团长
《大雷雨》中饰马母
1995年《甲午海战》中饰锦堂娘
1995年《今日梦圆》中饰常宝宝/杜鹃母
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配角奖
1995年《孽债》中饰
第一届宝钢杯高雅艺术优秀演员奖
1996年《碧落黄泉》中饰志超娘
1997年2月《方桥情缘》中饰刘秀珍
6月参加上视大型综艺晚会《离香港回归只有365个小时了!》表演《申曲一支迎回归》
7月参加“庆七一迎回归”上海沪剧院六代明星大汇演,演出《星星之火——母女会》、《明月照母心——三呼妈妈》
8月赴桃林之乡南汇参加暑期纳凉晚会《沪剧联唱》
《蝴蝶夫人》梦呓 (MTV)
1998年2月《我心握你手》中饰冯春雨
同月,参加迎新春沪剧小品《抄表新风》的演出,小品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风尚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8月参加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情》的拍摄饰陈安琪
被选为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常委
10月《影子》中饰苏云
10月5日参演体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决心的上视中秋晚会沪剧小品《月圆情更浓》
1999年2月《永恒的旋律》中饰赵瑾
同年春节参加上海电视台春节综艺节目大点播 出演《画女情》离别一折
被评选为市“三八红旗手”十大标兵之一
2000年至今
2000年2月《星星之火》中饰杨桂英
3月参加电视连续剧《风云岁月》的拍摄饰何秀莲
12月戏曲界迎接新世纪沪剧演唱会演出《星星之火》、《樱花》
荣获“中央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同年3月荣获“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01年4月《心有泪千行》中饰冬林娘
2002年2月《乡音诱人——沪剧七代同堂元宵演唱会》演出尚未出炉的大戏《上海老师》中一折——读信
3月《上海老师》中饰周丽文
同年9月参加孙徐春个人专场演出《杨乃武与小白菜》探监一折
2003年4月以一曲《老师你留下吧》荣获“我最喜爱的戏曲MTV”奖
8月《家》中饰周氏
被选为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常委、大大团成员
9月6日参加交响沪剧演唱会《星星之火》母女会
22日参加王盘声老师《经典回眸、深情谢幕》八十华诞演唱会,出演《不准出生的人》赴刑场一折
11月参加纪念丁派、解派沪剧演唱会出演《芦荡火种》旧恨未消新仇添、办喜事
2002——2003年多次参加戏剧频道《戏曲教唱》、《菊坛学步》节目的录制
教唱《方桥情缘——我感激你的一片心》、《返魂香——我来到人世有甘多春》、《影子——晚风轻轻抚窗棂》、《朵朵红云——黄鹤楼》、《樱花——泪洒樱花心欲碎》
2004年1月“精彩中国——2004京沪春节大联欢”参加由评弹、沪剧、京韵大鼓、北京琴书的联合演出戏歌《春之韵》
3月在苏州震芳沪剧团成立三周年之际赴苏州演出折子戏《画女情——三杯酒》,《罗汉钱——燕燕做媒》
5月《心有泪千行》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在戏中扮演女主角荣获最佳演员奖
8月《百姓戏台》教师节特别节目的主打明星
11月25日“朱麟飞小朋友沪剧演唱汇报”祝贺演出“画女情——三杯酒”
2005年元旦《龙凤逞强》中饰杨母
2005年2月14-15日东方乡韵——沪剧“五朵金花”演唱会,演出《西厢开篇》、《画女情》三杯酒一折,《明月照母心》
同年参演大型原创滑稽戏《阿福嫂到上海》 饰演阿福嫂
2006年3月14日 长宁沪剧团启程赴爱尔兰演出
应爱尔兰科克市市政府的盛情邀请,长宁沪剧团一行31人离沪启程,以一台沪剧经典大戏《雷雨》和丰富多彩的中华新民乐亮相科克艺术节。访问团的演员有陈苏萍、陈瑜、李恩来、吴梅影、顾春荣等。
2006年6月10日 六代沪剧演员录制首个文化遗产日庆祝晚会
10月13日长宁沪剧团首演《红与白》
10月17日-18日《长征颂――大型沪剧演唱会》
11月25日上海沪剧院首演《舞龙人》饰林大娘
2007年3月1日上海逸夫舞台《雷雨》
5月14日上海沪剧院2007年集体拜师收徒仪式举行
7月8-11日上海逸夫舞台《瑞珏》
12月28日海上戏曲花似锦——上海六大戏曲院团迎新展演沪剧专场
2008年4月24-25日上海逸夫舞台《瑞珏》
6月2日“让我们和你在一起——上海沪剧界情系汶川大型义演”举行
6月17日上海美琪大戏院《露香女》首演
7月7日长宁沪剧团首演《废墟上的爱》
7月21-22日沪剧宗师丁是娥 解洪元流派演唱会 演出《雷雨》——撕支票一折
12月10日《飞凤清韵——沪剧名家贺杨派演唱会》演出《心有泪千行》片段
2009年4月23-24日石筱英、邵滨孙、筱爱琴流派演唱会 演出《星星之火》片段
6月23-24日上海逸夫舞台勤艺沪剧团《杨柳一家亲》
6月27-28日《饮水思源艺苑建树》钱思剑专场 演出《心有泪千行》片段
8月8日-9日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优秀剧目 《阿福嫂到上海》晋京献礼演出
11月4-5日上海逸夫舞台《梦圆曲》首演
11月7日上海逸夫舞台《申曲恋 美梦圆——王慧莉沪剧演唱会》演出《清风歌》星斗暗一折
2010年4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雷雨》
6月27日“再现解派神韵—李恩来沪剧演唱会”演出《雷雨》撕支票一折
8月11-12日上海逸夫舞台《露香女》
9月17-18日新版《雷雨》首演
10月25-26日赴京演出新版《雷雨》、《瑞珏》
2011年1月上海沪剧院赴京剧目回沪汇报演出《雷雨》、《瑞珏》
8月11-12日《十年锦绣再创辉煌沪剧演唱会》演出《芦荡火种》智斗一折
2012年1月27-28日《龙腾盛世 贺新春——2012年新春文艺晚会》演出《明月照母心》
2月6-8日《龙飞凤舞.春之声——2012沪剧经典交响演唱会》演出撕支票一折

④ 什么是“苏州滩簧”戏

苏州滩簧戏是苏州的一种地方剧种。融合的方言和昆曲。很有特色的一个地方戏。

⑤ 沪剧演员严明辉他的联系方式啥

这边是没有的。

⑥ 孙徐春的个人经历

孙徐春于1960年生于上海,今年47岁,浙江宁波人,少年时代的他是在音乐熏陶中长大的,父亲是一位业余文艺爱好者,会敲扬琴,会拉二胡。母亲是个越剧迷,只要有名角儿演出,她会去通宵排队买票。父母给孙徐春从小提供了一个热爱艺术的环境。他四五岁时,还淌着鼻涕,已在兴致勃勃学吹口琴了。六七岁学拉二胡,练习灵活的指法。严格的父亲立志要在两个儿子中培养出一个音乐家,把小徐春的业余时间安排 的紧紧的。然而顽皮的儿子是个精灵鬼,他摸透了父亲的脾气,知道父亲快回家了,便乖乖地侯在家里叽里咕噜地拉起了二胡,父亲回家看儿子在勤学苦练,非常高兴,即使有人前来告状说儿子坏话,他也不会责罚。
十岁出头,孙徐春在杨浦区少年宫的小乐队里荣任首席二胡了。正当他跟着五线谱的节奏一天天成长时,生活来了个转折。有一天学校里突然来了几位客人,他们在每个班级观摩一番之后,孙徐春等几个同学就被选出来唱歌给他们听。他恰巧感冒,唱得五音不全,糟糕透了。谁知那位叫邵滨孙的老师和蔼地问他还会什么?充满稚气的小徐春炫耀地拉起了二胡。悠扬的琴声听得几位客人舒眉展眼。于是他因二胡拉得好,破例参加了复试。不久接到录取单,孙徐春才明白自己考进了上海沪剧团(即今上海沪剧院)学馆。
儿子没有当音乐家,却成了演员。这有点出乎父亲的预料。小徐春被一种奇怪的神秘感牵扯着,蹦蹦跳跳地进了位于市中心静安寺附近的一幢艺术大楼。父亲为他借来了老式电唱机和几张《庵堂相会》、《碧落黄泉》、《借黄糠》等唱段的胶木唱片。每次回家,孙徐春拨弄着这些“宝贝”,细细品味,反复学唱,真有股学一样、钻一样、消化一样的劲头。当时学馆里没有教唱传统段子,他已先自学会唱了。他把传统唱段的老唱片带到学馆和同学们一起听,一起唱。由于着几张唱片的内容和当时的形势不合,孙徐春小小的年纪还因此作过检查呢!然而艺术是公平的,孙徐春踏踏实实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演唱韵味醇厚,字正腔圆,老师们夸奖他,把他看作学馆男同学中的佼佼者。毕业汇报演出时,孙徐春扮演了《沙家浜》中的男主角、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后来排练沪剧传统戏《庵堂相会》,孙徐春又饰演戏里主要人物陈宰廷。当时只有十六、七岁的他虽然演得很稚嫩,但富有沪剧韵味的演唱还是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彩”。这出戏他演了一百多场,尝到了做演员的欢乐和甘甜。1978年孙徐春参加市里的一次评比,他饰演《星星之火》中的双喜,尽管只有几句唱,却受到专家和观众称赞,是沪剧青年男演员中唯一的得奖者。 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给他铺排一条平稳坦荡的艺术道路,相反他的人生旅途曾经历不少曲折坎坷。1984年在全市观众中引起不小轰动的上海青年演员会演中,他遭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刻骨铭心的挫折和失败。
在这次会演中,他的同班同学茅善玉、徐俊和吕贤丽一个个蟾宫折桂,冒了尖,得了奖。特别是因主演沪剧电视连续剧《璇子》在全国走红的茅善玉锦上添花,独占鳌头,赢得了参加会演的各大剧种所有青年演员中唯一的特等奖。而孙徐春却名落孙山,铩羽而归。不要说特等奖、红花奖,连一个带安慰性质的新苗奖也未沾到边。这使刚满24岁、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他一下子陷入失落和痛苦之中。他曾跑到在学馆教过他的前辈沪剧艺术家解洪元那里倾诉苦衷。老师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了两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孙徐春顿时感到心里敞亮轻松了不少。他从小热爱文学,又从徐志摩的文集中选了“苦痛的现在只是 准备着一个更光荣的将来”的诗句,请人写成条幅贴在墙上,决心从沉寂中奋起,刻苦钻研,埋头用功,不断拼搏。
沪剧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并没有因为孙徐春在青年演员会演中一时落败而轻视他,相反他们关注着他的进步,为他越挫越强的表现感到欣慰,努力给他们创造机会,为他营造能充分展示他实力和才华的艺术平台。时隔一年,孙徐春就被挑选来前后担任新戏《画女情》和《逃犯》的男主角。苦尽甘来,他在沪剧舞台上终于青山叠翠,重新崛起,成为当时最受观众喜爱的新的戏曲明星。
他在《画女情》中饰演潘振华,从风流倜傥的青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时间跨度特别大,孙徐春把形和神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成功地揭示了这个辛亥革命志士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在《逃犯》中,他紧紧扣住“情”和“理”的关系,将失足青年苏明亦惭亦悔的复杂心理和情感。通过声泪俱下的演唱和充满激情的表演,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个戏在观众中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不久被摄制成沪剧电视连续剧《昨夜情》,产生更大影响。特别是剧中的插曲“为你打开一扇窗”,很快在上海街头巷尾传唱起来,风靡一时,成为当时青年人爱哼爱唱的一个沪剧流行唱段。
随着戏和电视剧的不断走红,孙徐春也声誉鹊起,受到沪上众多媒体的热情追捧,甚至走在路上也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问他是不是在电视剧中扮演逃犯,演唱“为你打开一扇窗”的孙徐春?他开始尝到了一个戏曲明星的滋味。他的一个朋友悄悄地对他说,他的艺术之路印证了他名字的内涵。孙徐春开始一愣,他只知道因为父亲姓孙,母亲姓徐,又出生春天才得的名,没想到别人会作“徐来之春意更浓”的解释,祝贺他经历一番严冬的风霜后,终于迎来了徐徐降临的明媚春天。孙徐春感激朋友的好意,莞尔一笑默认了。 苦尽甘来,孙徐春不胜感慨。他的这次从沉寂中奋起,下了苦功,来之不易。为了演好《画女情》的男主角,他翻阅了大量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对戏中潘振华的生活原型、那位同盟会老会员作了相当深入的了解,正因为这样,他在舞台上才能充满自信,演得质朴动人。而演《逃犯》中的苏明,由于缺乏亲身感受,开始他怎么也进不了戏,曾为此非常苦恼。在导演的启发下,他主动到大墙后面区体验生活,甚至和几位正在服刑的犯人交了朋友。经过多次交往,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他们。一个曾企图越狱的年轻人向他袒露了心扉,讲述了自己当时产生不顾一切的冲动的真实想法。这使孙徐春眼前一亮,他终于找到了把握苏明心路历程的那种特定感觉和心理依据。再进入排练场,孙徐春似乎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恰如其分地演出了失足者特殊的个性和感情。由于创造角色逼真,刻画人物细腻,孙徐春获得了第三届上海戏剧节的优秀主演奖。
1988年春,他尝试举行了自己的沪剧演唱会。这以前只有歌唱家、演奏家举行过个人的演唱会、演奏会,戏曲舞台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还不到而立之年的沪剧新秀孙徐春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开了戏曲青年演员举行个人演唱专场的先河。他在演唱会上一口气演出了共二十二个长短不一的唱段,这些节目有的爽朗轻快,有的缓慢深沉,有的激越昂扬,展示了孙徐春宽阔的戏路,多方面的才华,也使观众看得十分过瘾。这个演唱会引起轰动效应,剧场门口客满红灯高挂,出现了车水马龙,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
在演出后的研究活动中,不少专家对孙徐春的表演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特别是他的唱,被认为既有纵向继承沪剧流派唱腔的扎实根基,韵味独特;又能横向借鉴通俗流行歌曲的表现技巧,注重气息运用,富有时代感。尤为难得的是,他的唱还透出一股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他不以唱象某一流派为满足,而是努力寻求适应自己具体条件的独特唱法。这是一般戏曲青年演员所缺乏的。而正是这种敢于创造的勇气,使孙徐春开始显现了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有的老师说,假以时日,一个新的沪剧艺术流派很可能在他身上逐渐形成。
在剧院和媒体的支持下,孙徐春沪剧演唱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久他被任命为沪剧院青年团副团长,又担任了上海青年演员联谊会负责人。他和京剧青年演员关怀、滑稽戏青年演员王汝刚结下了很深的情谊。正当各种赞扬和荣誉不断向他涌来时,生来不安分的孙徐春以极大的勇气,开始了他又一次艺术上新的探索。1999年初孙徐春自编、自导、自演的沪剧新戏《无船水也流》在瑞金剧场首演。这个戏一反沪剧传统的表现手段,换之以“破碎”的情节,“抽象”的哲理、“朦胧”的人物、电影的蒙太奇处理和话剧的“多演区”切割。然而这一次探索并不象他的个人演唱会那样广受好评,相反的却遭来了观众和媒体大量的非议和恶评。很多人看了戏摇头叹气,连呼看不懂,有的更是气愤地闯到后台,责问孙徐春,这算什么沪剧?你把老祖宗给忘了!这次挫折使血气方刚的孙徐春冷静了下来,进行反复的深入思考。他觉得投石问路搞创新,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步子迈得大了一些,人们一时难以接受。沪剧不能不变革,但要寻找一条既能保持自身艺术特点和优势,又能融合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之长的新的道路。 遭遇又一次挫折的孙徐春似乎少了点莽撞的冲动,多了点理性的思考,变得更加执着,更加成熟了。这以后他在艺术上新的追求,新的探索更多的是通过与另一位著名沪剧演员茅善玉的长期合作来实现的。他们俩本来就是同班同学,在学馆求学时,曾经在一起排过《星星之火》,分别扮演双喜和小珍子兄妹俩。毕业时又同台出演《庵堂相会》中男女主角陈宰庭和金秀英。在担任沪剧院三团的正、副团长后,两人合作的机会更多了。从《血染姊妹花》到《牛仔女》,他们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牛仔女》还获得了上海文化艺术节的优秀成果奖。
孙徐春和茅善玉都曾一度下海经商,重新回到沪剧舞台后的第一个戏《碧海青天夜夜心》又是两人联袂主演,轰动一时。接着他们在1994年以很高的政治热情合作排练了反映上海地铁建设者火热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大型现代沪剧《今日梦圆》。当时正值上海地铁一号线开通试运行,舞台演出和现实生活几乎同步进行,这种速度不能不让人惊讶赞叹。孙徐春和茅善玉在戏里扮演一对恋人,他们的表演真挚、细腻、声情并茂。尤其是第三场“雨中情”的场面充满诗情画意。孙徐春以物寄情,借助一把雨伞,把一对误会中的恋人的款款情意表现得真切自然,质朴动人。这个戏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当年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戏曲剧目榜首,参加第四届中国戏剧节时他又荣获优秀表演奖。 在和茅善玉的同台合作中,人们不断看到孙徐春艺术上新的开拓,新的突破。在新版《石榴裙下》中,孙徐春没有把二少爷赵立群演成朝三暮四、玩弄感情的花花公子,而是通过各种细节的表演强调这个人物对卢雯慧的爱是建立在同情、理解和敬佩基础上的。这个角色塑造的成功显示了他在把握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方面的新的跨越。《大红喜事》和《龙凤逞强》的演出中,他尝试扮演诙谐幽默、满台生风的喜剧人物,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还是首次。更让人高兴的是他在新版沪剧《家》中对觉新的塑造亲切丰满,生动鲜活。那场“洞房”的戏,不仅他委婉醇厚、富有韵味的唱腔使人大饱耳福,他的表演也相当深入细致,把角色从初入洞房的勉强为难,到后来对瑞珏产生好感、再滋生爱意的心路历程表现得妥贴顺畅,合情合理。由于在沪剧《家》中精湛演出,他获得了2004年的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在观众眼里,孙徐春不再只是以唱见长的沪剧明星,而是能唱擅演、相当全面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了。最近在他和茅善玉合演的新戏《舞龙人》中,人们惊喜地发现,孙徐春的表演风格又有新的发展,在潇洒儒雅中注入了不少刚强热烈的成份。这种在艺术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使观众十分敬佩,赞不绝口。
孙徐春和茅善玉这对曾经被称为沪剧舞台金童玉女的黄金搭档,经过三十年时间的长期磨合,他们的合作可以说到了水乳交融、丝丝入扣的程度。一个演唱韵味醇厚,善于把传统戏曲和现在歌曲的表现技巧融于一炉;一个表演充满灵气,满台生辉,具有独特的青春美感。他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招一式都配合默契,追求完美,使观众得到久久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他们同心协力,手牵着手,在新时期的沪剧舞台上打造了申曲历史中又一个繁华似锦、灿烂辉煌的春天。

⑦ 比较有名气的沪剧有那些个 (剧名)

庵堂相会,雷雨,陆买臣卖妻,阿必大回娘家,罗汉钱,石榴裙下还有新编沪剧董梅卿非常好看

⑧ 沪剧诞生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1911年,本滩进入上海各游艺场演出后,初期仍以坐唱为主,没有化妆,不久全部恢复戏曲形式。随着班社的增多,戏班演员的规模也扩大到了10人左右。

随后,本滩演员邵文滨等人带头声明废弃本滩戏曲中部分淫秽剧目,宣称本剧种为改良本滩,并改名为“申曲”。

申曲获得飞速发展,编演了时装新戏《离婚怨》。该剧由上海文明戏演员范志良,根据上海城内某事件构思而成,由演员刘子云和丁少兰排演。剧情取材于现实生活,所以演员的服装基本是西装和旗袍。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受其他剧种形式的影响,申曲恢复了站立表演的形式。又由于文明戏,就是早期的话剧演员们的参与,演出实行幕表制,并使用软布画景。在这一时期,申曲演员大量改编文明戏的演出剧目,其中有源自弹词的戏剧,如《玉蜻蜓》、《珍珠塔》和《孟丽君》等。

后来,演员们又演出大量以新闻时事和电影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如《黄慧如与陆根荣》、《阮玲玉自杀》、《空谷兰》和《姐妹花》等,这些剧目后来都成为沪剧的中期传统剧目。

这类戏的上演使申曲逐步采用了接近文明戏和话剧的表演形式,如采用新颖的布景,加强灯光效果和音乐等。

这时期的剧目多取材于城市生活,剧中人物穿西装、旗袍出场,为此大家也称它为“西装旗袍戏”。西装旗袍戏为沪剧艺术带来了大量的都市观众,对后来的沪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初,时装新戏进入了辉煌时期,并进入大上海的剧场、游乐场、电台,通过这些方式的传播,成为了上海知名的剧种。

申曲歌剧公会成立,会员有200余人。1934年改组为申曲歌剧研究会,会员达395人。至1938年,申曲团体猛增到30个左右,有文月社、新雅社和施家班等。

申曲团体有的改称“剧团”,如文滨剧团和施家剧团,社团的规模也由10多人发展到二三十人,甚至四五十人。他们先后在中央大戏院举行文戏班大会串,成功地上演了中西融合的多场话剧式的西装旗袍戏,打造了一种上海的都市歌剧,及时再现了现代都市民众生活状态及其喜怒哀乐,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1938年,在大中华剧场,施家剧团由施春轩改为幕表演出了根据现代剧作家及戏剧教育家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沪剧《雷雨》。主演金耕泉、施春轩、邵鹤峰、俞麟童、施文韵、施春娥和杨美梅等。

次年在东方剧场,由解洪元、杨云霞、俞麟童和夏福麟领衔的新光剧团也以幕表演出了该剧。其他如文滨、敬文及上海沪剧社也竞相以幕表演出了该剧。

20世纪40年代初,《申曲画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申曲的剧种起源、沿革发展和演出情况,并建议将申曲正式改为“沪剧”。

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时首演《魂断蓝桥》,使外国戏本地化演出。该剧编剧戈戈,导演严幼祥,王雅琴和解洪元分饰男女主角,演出借鉴了电影和话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观众有面目一新的感觉。该剧剧情哀怨曲折,多次演出均受观众欢迎。

该剧摒弃了幕表制,采用固定剧本,舞台软布幕景也改为立体布景,化妆改水粉为油彩,并运用了灯光效果。此举为上海各个沪剧剧团相继效仿,使整个剧种舞台面貌为之一新。从此,上海市各申曲班的演出广告都开始正式以沪剧之名进行宣传。

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话剧和电影的影响下,上海沪剧社建立了编导制度,表演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探寻唱、做、白的有机结合。在演唱艺术方面,以最能表现个人演唱特点的长腔长板为主,并出现了各种沪剧流派,涌现出大批的著名演员,如杨月英、筱月珍、王筱新、施春轩、筱文滨、石筱英、解洪元、邵滨孙、杨飞飞、丁是娥、王盘声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风行的剧种很多,但最后只有沪剧以其源于民间,富有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以及音乐委婉柔和和曲调优美动听等艺术特点,扎根上海,并成为唯一壮大上海地方戏的一个剧种。

新中国成立后,沪剧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953年,上海沪剧院的前身上海人民沪剧团成立。同时,上海市还建立了艺华、勤艺、努力、爱华和长江等以演艺沪剧为主的剧团。

广大沪剧演员、编导、乐师和舞台美术人员整理改编了一些传统剧目,并把创作演出重点放在现代戏上。由于现代戏更能贴近人们的生活真实,程式化东西较少,易于表现都市风情风貌,因此格外受到观众热烈赞扬和好评。

在这个阶段,沪剧舞台出现了大批反映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剧目,对提高沪剧的音乐唱腔、表导演水平以及舞台美术的推陈出新都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沪剧编导和乐师等工作者运用各种创作技法,不断在传统基础上对唱腔进行变革发展,还创造性地应用了一板二眼和重唱等形式,许多曲牌也被发掘出来,发挥其表现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潜力,以增添沪剧的艺术魅力。

沪剧的舞台布景最初为台上一桌一椅,至20世纪20年代末,舞台上开始有了布景,在布上绘有客厅、山水、田园、草舍和绣房等。

20世纪40年代初期,沪剧开始用立体舞台装置代替软幕布景,并开始运用灯光效果,使演员们在表演上和舞台节奏上更加丰富多彩。

沪剧在发展的道路上,吸收借鉴了多种音乐剧的元素,并结合本身的特点,歌舞并重,营造出了繁华绚烂的特色,既发挥出了沪剧传统唱腔优美动听和委婉动人的优势,又让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们感受到了它那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最终使之成为了我国戏剧百花园知名的剧种。

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