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剧本
㈠ 求老舍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
1、《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2、《樱海集》里面的短篇小说大部分虚构故事,有凑字之拼,但仍能从容应付当时对短篇小说很不客气的文坛,实也是了不起之作。
3、《月牙集》是老舍先生的自选集,由老舍先生作于1935-1944年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个病态社会,病态社会造出许多病态的人和事,罪恶的旧社会不让人们有出路,引起人们的深思。
4、《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
5、《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1)卢沟桥事变剧本扩展阅读:
老舍的一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
㈡ 请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1)九一八事变,(2)卢沟桥事变,(3)一二八事变;(4)
九 一八事变 1931.9.18
一 二八事变 1932.1.28
华北事变 1935
卢沟桥事变 1937.7.7
八 一三事 1937.8.13
㈢ 那些剧本杀比较好玩
学基本杀比较好玩,我觉得还要看自己的喜欢了,因为每一个的人选择是不同的。
㈣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事变急!!!
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2、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3、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4、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
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
5、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3年长城抗战《塘沽协定》签订之后,日本暂时将对中国“武力鲸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转变为有序推进的“渐进蚕食”方式,即企图一口一口啃噬掉中国。
㈤ 七七事变 课本剧
旧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座古老的桥又增添了新的意义.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十一个涵孔.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卢沟桥两旁有281根汉白 玉栏杆,每根柱头上都有雕工精巧、神态各异的石狮,或静卧,或嬉戏,或张牙舞爪,更有许多小狮子,或爬在雄狮背上,或偎在母狮膝下,千姿百态,数之不尽, 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是“燕京八景”之一,看晓月要在黎明时分,站在古桥上,凭栏远眺,西山叠翠,月色妩媚.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响起了第一声抗日炮声,如今在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可以看到一座高4米的艺术雕塑--《狮醒》,象征着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1].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明代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清康熙1697年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如今永定河上已经没有水了,但因2008年奥运会又重新贮满了水.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王冷斋诗曰: 雄峙平西拱极城,中原逐鹿几兵争.而今三路纵横过,南北咽喉一宛平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
卢沟桥公元1444年重修.由于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严重,不能再用,大量古迹在洪水中销声匿迹.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卢沟桥公园(15张)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 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㈥ 跪求 #卢沟桥# 有关剧本 或剧本资源
旧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座古老的桥又增添了新的意义.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十一个涵孔.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卢沟桥两旁有281根汉白 玉栏杆,每根柱头上都有雕工精巧、神态各异的石狮,或静卧,或嬉戏,或张牙舞爪,更有许多小狮子,或爬在雄狮背上,或偎在母狮膝下,千姿百态,数之不尽, 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是“燕京八景”之一,看晓月要在黎明时分,站在古桥上,凭栏远眺,西山叠翠,月色妩媚.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响起了第一声抗日炮声,如今在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可以看到一座高4米的艺术雕塑--《狮醒》,象征着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1].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明代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清康熙1697年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如今永定河上已经没有水了,但因2008年奥运会又重新贮满了水.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王冷斋诗曰: 雄峙平西拱极城,中原逐鹿几兵争.而今三路纵横过,南北咽喉一宛平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
卢沟桥公元1444年重修.由于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严重,不能再用,大量古迹在洪水中销声匿迹.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卢沟桥公园(15张)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 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这个在网络里面就有,你看下吧㈦ 管水员主要事迹
jklk
㈧ 第二次世界大战剧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
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占领了中国的东北。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而未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夺取其在远东的利益。
在欧洲,德国从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进兵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至1939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占领阿尔巴尼亚。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