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学前教育作业: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有哪些不同

1、不同的定义

角色游戏是指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力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等内容通过动作,表演,语言和角色扮演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2、特性差异

角色游戏的功能:儿童的社交现实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角色扮演是儿童的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游戏是一种儿童戏剧艺术活动;表演游戏强调“游戏性质”,强调“表演”。

3、不同形式的表达

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反映出他们对生活的印象。在表演游戏中,儿童在文学作品中扮演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反映了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 表演游戏是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的角色游戏。 像成人表演一样,它是一种戏剧艺术活动。

B. 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区别与联系

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区别:

一、定义的不同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2、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等的内容,通过动作、表演、语言、扮演角色等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二、特点的不同

角色游戏的特点:

1、幼儿的社会现实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2、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戏剧艺术活动;

2、表演游戏重“游戏性”,轻“表演性”。

三、表现形式的不同

1、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印象。

2、而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的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表演游戏是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的角色游戏,与成人演戏一样,是一种戏剧艺术活动。



(2)角色表演幼儿扩展阅读:

表演游戏的特点和作用

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自色的游戏,幼儿以表演角色的活动过程为满足。表演游戏与角化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表演游戏里幼儿是按照童话和故事中的情节扮演角色的,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的名种人物。

幼儿可以选择和创造游戏的情节和内容。表演游戏和故事表演都是以文艺作品为表演依据,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一种游戏活动, 带有主动性、自发性和创造性,幼儿可以增减故事的情节、角色等,而故事表演是在教师组织下。

严格按照故事的情节和语言进行表演的,追求表演的效果。表演游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特殊的作用。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以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主题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幼儿对是非的认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C. 幼儿园角色表演有哪些

可以试试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如:白雪公主,灰姑娘......

D. 幼儿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幼儿画报中大口罩故事中怎么带动作和对话讲故事

E. 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种类和内容不同、特点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表演游戏

儿童游戏的一种。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或童话的内容,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等表演形式再现作品内容。

二、种类和内容不同

1、表演游戏

①、幼儿表演

这是指幼儿自己作为演员表演的歌舞剧、童话神话剧、故事表演剧等。

②、桌面表演

桌面表演游戏是指幼儿在桌面上,以玩具或物体来代替文艺作品中的角色,以幼儿的口头语言(如独白、对白等)和玩具操纵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

③、木偶表演

木偶是指用木头制成的偶人,人们把用各种材料制成的偶人都称做木偶。木偶形象夸张,生动有趣,造型美丽,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幼儿喜爱的玩具。

④、影子戏

影子戏(皮影戏、灯影戏)是在灯光作用下,靠物体侧影的活动来表演文艺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

2、角色游戏

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

三、特点不同

1、表演游戏

①、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很相似,都以扮演角色为手段,去反映现实生活,但角色游戏表现的是幼儿的具体生活,表演游戏表现某一文艺作品的内容。

②、幼儿的表演和成人演戏一样,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表演游戏以表演为乐趣,要使其生动活泼自然,不要苛求表演效果和终结。

2、角色游戏

①、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幼儿玩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也十分多样与新颖。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②、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

F. 幼儿童话剧表演中如何分配角色

根据小朋友的性格和参与的强烈程度。

G. 如何扮演幼儿教师角色 幼儿教师 扮演 角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分颁执行,犹如幼儿教育这片沃土上拂过阵阵春风,处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幼儿园,到处都掀起了贯彻实施《纲要》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之中,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纲要》的实施者――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当然,转变教育观念是首要任务,其次是要在教育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显然,《纲要》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就过去而言,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一切都要耳提面命。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始,《纲要》的颁布执行,使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 ,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它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多年以来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教育行为,重新认识和确定自己的角色。在新的形式下,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理解幼儿,鼓励、支持幼儿积极地去探索和表达,由知识文化的传播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支持”从字面的含义来讲是给予鼓励和赞助。也就是就说,教师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要给予鼓励和适时的帮助。多年以来,教师都采用的是“传声筒”式的教育方式,一代又一代的把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传下去;而幼儿则是“储蓄式”的学习方式,一天又一天地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存储起来。如今,这种教师是知识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新的形式下,教师要尽量减少自己传授知识的职责,多把教育活动的空间留给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是要一味地告诉幼儿,什么是什么,该做些什么,而是要帮助幼儿发现矛盾和问题之所在,激励他们探索。只要是幼儿自己的想法、做法,不管结果怎样,教师都要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地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教师要做幼儿的学习活动中的一位顾问,为探索活动提供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扫清前进中的障碍;教师也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一位参与者,不是去判定谁对谁错,谁优谁劣,而是作为其中的一员,去参与他们的探索与讨论,给他们打气、加油,给他们解决问题足够的信心与决心。作为支持者,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应集中于了解幼儿,影响幼儿,鼓舞幼儿。

二、教师要尊重信任幼儿,与幼儿平等交往,关注幼儿不同的需要,及时给予应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记得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决是真爱》一书中曾写到:“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扮演好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把幼儿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己平等的“人”。不要总是认为他们年幼无知,而强迫其服从教师的意志。在教育活动中要平等地和他们交往、对话,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信任,精神上相互交融,教师与幼儿之间其乐融融,彼此都有好的心境参与教育活动。
其次是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灵之音,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地给予应答。教师要与 幼儿之间保持平等相待的共处原则,有事应多听听幼儿的想法、看法,不要总是以长者的身份发号施令,更不能使用暴力进行体罚。幼儿犯错时,要给其足够的申辩机会,弄清事情的原由,再下结论;在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与处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教师要对幼儿倾注自己全身心的爱,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并能大胆地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幼儿才能与教师无话不谈,教师才能听到幼儿的心灵之音,真正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在此之后,教师就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要及时给予应答,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协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觉得他们的需要就是教师的需要,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教师就是他们的强大后盾。其三,教师要解决好与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交流和合作的问题。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是通过相互间的平等对话来实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幼儿不再是服从者。教师要作为一个合作者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幼儿一起去探索,一起去体验,师生共同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努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自己必要的权威,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去关照他们;教师不仅在教,同时也被教,幼儿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教师既处在于幼儿这个学习群体之外,又与他们同在。幼儿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技能,自主地发展;教师也要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教师要注重幼儿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积极加以引导,由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现在我们都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人的个性完善。它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育面前机会人人平等。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记得有人说过:“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对象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作为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才能和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慧潜能做为首要任务。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启迪幼儿心智,让幼儿的体验 其中的乐趣 。其三,教师要做幼儿道德和人格精神的塑造者。我们常说:“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教师在发展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幼儿道德与人格品质的培养。幼儿年幼,缺少独立能力和知识经验,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才开始发展。教师要坚持爱与严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榜样、说服、体验等手段,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幼儿进行积极启发、诱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
从有关的研究可看出,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的程度上都受着人格精神品质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还应积极培养幼儿诚实、勇敢、活泼、开朗的良好品质。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为其提供训练的阵地,努力把幼儿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只要教师的教育行为对了,整个教育的方向就不会发生偏差。作为幼儿园教师,肩负着人类启蒙教育的重任,人人都应按《纲要》的要求,扮演好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真正实现让每位幼儿都全面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