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离走
父亲王长友,师父刘宝瑞,案例说这种顶配背景,王文林不至于变成站台上听相声的捧哏,但他就是做到了,而且至今也没有改变。
相比徐德亮来说,王文林对德云社的话题更为豁达一些,他在其他综艺节目也不忌讳谈德云社跟郭德纲的问题,他对于退出这件事情显得很轻松,认为当时的德云社太热闹了,所以想出去凉快凉快,并且认为德云社人才很多,不缺自己这一个老头。
❷ 为什么德云社总有人离开,并且离开后多数与郭德纲关系
是想说与老郭关系不好嘛?其实除了那几个在德云社最困难的时候跑路的那几位之外,也悄咪咪走了好几个,然而这些人都不闹腾,所以大家不了解,其实大部分与老郭关系还是不错的。
初期,老郭觉得这都是儿徒没必要进行约束,所以那些人跑起来无压力,想走的时候发个微博就师徒关系拉倒了。慢慢的老郭意识到,在利益面前,靠自我约束那真是不可能,所以改合同制,跑了配违约金,就没听说有什么人跑了。
至于为什么觉得德云社走的人多。我觉得这种团体来来走走的人应该都不少,而且现在相声演员大部分还是挣不到钱,干几年吃都吃不饱难免会想改行。只是别的艺术团体不出名,走半个团的人都上不了新闻的那种。德云社出名,走一个人都要把以前走的再拉出来写一番,形成了好像只有德云社走了很多人的样子。
❸ 德云社走了很多人,谁离开之后混的最好
德云社像个大熔炉,来的来去的去。来的人红红火火,走的人一般都是悄无声息。这么多年过去了,离开德云社的还真没几个混得好的,大多数离开这个大平台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要是非要说离开后谁混得比较好,那大概只能说是曹云金了。首先,曹云金现在还活跃在大家面前。其次曹云金的收入还是不错的。不过,离开了德云社的曹云金基本已经不说相声了,也不知道这是幸事还是不幸的事。
刚离开德云社那几年,其他人好像混得也还行,结果越往后越不行,到后来基本就看不到了。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是挣不到什么钱的。曹云金这个人比较聪明,不管是怎么样吧,他蹭热度也好,自己努力也罢,反正他一直就没有离开大家的视线范围,所以他的生活也就比较好一些了。
❹ 德云社都有哪些成员出走了
1、最早出走的是潘云霞(上学)
张德武(左)
张德武可以说是受到非老郭的内部矛盾导致,可能大家在一些文章中看到,先生自述,受到德云社内部人士辱骂不过,离开的德云社,事情简单说就是这么回事儿!那时候的德云社内部,说实话比较乱套,众人矛盾颇多,说白了就像老郭在金星秀你说的,小岳受过如何如何的委屈一样,不过徒弟辈儿的,也就忍了,也应该忍,不过张先生不同,第一说相声是玩票儿,第二文人有文人的傲气,第三辈分儿是有的,张文顺张先生的弟子,真是咽不下这份委屈。
先生一路走好!!!
逝者已逝,生者安息!!!
你感觉出走的徒弟谁现在做的最好呢?曹云金?欢迎在下方留言
❺ 离开德云社的都有谁为什么
8月6日凌晨,何云伟和李菁在犹豫良久后,宣布离开德云社。本来这件事会像2008年徐德亮、王文林离开一样,只会在曲艺圈内掀起一点风浪,但此次两人的离开刚好选在德云社“内外交困”之时,则让不少“钢丝”(郭德纲的粉丝)感到不解,甚至被指责“叛徒”“白眼狼”。
事实上,据本报记者了解,何云伟和李菁早就有意离开,甚至有传言称,原本打算同时宣布离开的还有曹云金和刘云天。德云社2005年走红以来,两次遭遇骨干出走事件,所为何事?
关于出走原因,何云伟、李菁上周就表示将召开发布会说明,但直到今天两人还没有开口。而据一些圈内人士透露,德云社的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的确存在弊端。
1 创业史
李菁和郭德纲共过苦
熟悉德云社的相声爱好者都明白,他们的离开和2008年徐德亮、王文林出走的分量不同。徐、王二人在德云社小剧场演出时,七个节目只能排到第三四个出场,商演也鲜有参加——徐德亮2008年也承认,收入过少是离开的原因。而何云伟、李菁在德云社的分量仅次于郭德纲于谦,在后者不参演的情况下,他俩就是整场演出的大轴(最后一个节目)。
据相声资深票友东东枪撰写的《谁是郭德纲?》记载,2002年,李菁便和郭德纲、张文顺在北京大栅栏内的广德楼办起了“北京相声大会”。李菁1978年出生,从小师从快板名家梁厚民,当时还在北京工业大学读书。他和郭德纲,以及一些不定期来帮忙的京津同行,撑起了相声大会的演出。和德云社走得很近的知情人士学风(化名)告诉记者,郭德纲早期闯荡北京时,无论是在演员比观众还多(最少时仅一个观众)的华声天桥,还是三个演员顶一整场的相声大会,李菁都是和郭德纲一起共过苦的同事。
何云伟的经历就更有意思了。郭德纲1998年起在中和戏院说相声,当时只有17岁、还叫“何伟”的他便每场必到。2002年郭德纲、李菁、张文顺搬到广德楼演出,何伟依旧捧场,而且每次都坐同一个座位。后来张文顺知道何伟也学过相声,就让他也上台使一段。第一段使下来,张文顺就乐了:这小子学郭德纲学得太像了,活脱儿就是一个小郭德纲。后来,在张文顺的建议下,这个小观众成了郭德纲的徒弟。张文顺很喜欢“云”字,便给他名字中间加了个云字,叫“何云伟”,从此成了“云”字辈的大师兄。
何云伟和李菁2004年开始搭档表演,次年凭借《我要幸福》获得了“2005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专业组一等奖,名气大增,成了德云社演出中的“倒二”(压轴)。“大轴”之前上台的“倒二”是最考验实力的,接下来的角儿没到,你就得在那儿耗着,观众又不知情,一旦你讲得不好,观众可就不干了。李菁说,这与有的企业看重员工的头衔、文凭、资历不一样,相声圈内都是靠实力说话,谁掌握的段子多,表演得精彩,谁就能挑大梁。
2 转型期
从相声班子到传播公司
何云伟对媒体表达的意思是,德云社管理制度有问题。那么,目前德云社是什么管理制度呢?
德云社总经理钟朝晖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曾介绍,从2007年德云社进入鼎盛期开始,德云社在天桥、广德楼等剧场与演员采取分账模式;演员拿大头,比例有五五、三七、四六之分;分账的前提是必须保证上座率超过八成。随着德云社队伍的扩大,引入鹤字辈学员后,开销也在增大。小剧场演出只能保证不赔,惟有商演才能真正增加效益。
民营相声团体最初普遍采取“师徒制”的松散管理模式,2007年德云社变身德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过根据郭德纲当时的介绍,演员仍按演出场次计算收入,未设底薪,实际情况和成立公司前差别不大。
郭德纲此前曾向记者介绍,德云社演员的合同期限都在10年以上,但底薪、退休年龄、档案管理和违约条款大多没有明确规定。“大家都自愿签终身合同。我们有更多人性化的管理,很多老先生已经没演出了,我们也给发退休工资的,哪怕有演员中途想退出我也会让他走,不会因为违约罚款。正是因为我们的大度、宽容走到今天,我不会用那些冷冰冰的条款来钳制大家。”
按照钟朝晖对《中国经营报》的说法,德云文化的法人代表是郭德纲的夫人王惠,郭德纲则是名誉董事,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想让郭德纲把更多时间放在相声上。钟朝晖不否认,公司和演员之间经常会出现矛盾。“一直以来,演员对工资的理解就是劳务费。比如被电视台请去做节目,对方直接给的就是劳务费,不会跟你讲这是不是上过税的。但公司运作后就不行了,每个月拿工资都必须扣税,这也经常会让演员产生误解。”钟朝晖说,公司统一安排演员的演出场次时,会考虑到个人收入的平衡。
3 小算盘
何云伟演一场仅200元
北京曲艺界知情人士珞瑜(化名)介绍,其实之前何云伟一直是德云社的签约演员,一场演出收入大概是500元,尽管是德云社相当重要的演员,但一个月收入也就5000元左右,和普通白领差不多,而且今年年初,何云伟已经拒绝了和德云社续约。这一点也得到了电影《神奇侠侣》剧组的侧面证实,他们曾发通稿称,当初与何云伟、李菁商谈片酬时是和他们本人谈,并没有和经纪人谈。
珞瑜告诉记者,何云伟和李菁的离开,一方面是收入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何和李发展越来越好,不仅一直稳定地主持北京台的《星夜故事秀》节目,各种影视剧的邀约也非常多。兼职越来越多以后,德云社就开始限制他们的发展。按照珞瑜提供的信息,何云伟选择不签约之后,一场演出的收入锐减到200元,珞瑜替德云社的演员算账:“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德云社各个小剧场一天收入总和为30万元左右,如果像何云伟这样的演员一场200元,总结下来所有演员收入也不到2万吧?这克扣得有点过了。”
对于收入分配太少这样的抱怨,德云社副总经理王海一直不愿对记者过多解释:“何云伟、李菁选择离开,我们都尊重,也希望他们以后能好,太多的话就不用说了。”对于管理制度不善的追问,王海的回应是:“现在多数演员也留下来了嘛,其他的还是不说了。”
4 出走门
书生与江湖的决裂?
珞瑜告诉记者,德云社的管理制度弊病很早就存在——随着人员的增加,各个部门必须得到充分的授权才能形成高效的管理,但德云社所有人都听郭德纲的,有点“一言堂”的意思,自然会暴露出很多问题。
资深相声迷“生于82”(网名)在其博客中分析了德云社“出走门”背后的文化因素。在他看来,“同为自幼爱好曲艺,徐、何、李三人都接受了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性格养成时期是在同学平等相处,师生以礼相待的氛围中度过的”,但自幼学艺的郭德纲所接触的相声行更多显现出宗派林立、师徒等级森严的旧做派。于是,带有书生气的何、李二人和带有江湖气的郭德纲必然分道扬镳。
对于民间相声团体江湖气和现代管理之间的矛盾,珞瑜认为,肯定要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对演员的号召力进行科学化的评估:“以前每场演出收入只有5元,德云社的同仁们可凭借着对相声的热爱共患难,当利益关系渐趋复杂,没有一个能和郭德纲进行制衡的人是很难处理众多角儿的关系的。”
如今德云社的商业版图越画越大,旗下涉及剧场演出、服装售卖、餐饮经营、影视拍摄、艺人经纪多个方面,整个德云社的运作执行,如果全由郭德纲一人拍板完成,越来越多的问题将显现出来,人才的流失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❻ 德云社出走的弟子名单(5,6位分别是谁)
《德云社》出走的弟子有:曹云金、刘云天、何伟、李菁、徐德亮、王文林、张德武、王玥波、闫云达。他们出走德云社的原因并不相同,具体如下:
曹云金可以算是郭德纲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所以两人在表演相声的时候,风格非常的相似,而且两人的性格在本质上也有一些类似。曹云金之所以离开德云社,说到底,其实就是为了钱,还有就是觉得自己实力足够了,翅膀硬了而已。
闫云达离开《德云社》的原因和之前的曹云金,何云伟差不多,都是因为经济利益上的原因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无奈选择与郭德纲分道扬镳,退出了《德云社》。
❼ 德云社为什么总有人离开
德云社本质上作为一个企业,有人来、有人走,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回想我们自己的工作单位,员工因为薪水达不到预期,或是在单位受了委屈离职找到别的工作;也有老板认为这个员工榨不出价值,没有能力,开了他,另寻高明。职场之上,利益为重,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周围听相声的朋友都反映老郭的相声也没有以前的搞笑了,创意有限,总觉得听腻了,这也难怪吧,一个人的创意总比不上一个优秀的团队创作。老板和员工不可能是亲人般的相处,但是也没必要这么刻薄,这样一个企业,怕是也不会有太大发展。
❽ 还有谁有可能离开德云社!
德云社是公司,有人来有人走很正常,但基本都是没什么名气的人走的多,从云鹤九霄这几个字的人来看,云字科基本是儿徒,除了前几年的曹云金和何云伟忘恩负义离开,剩下的云字科不多了,张云雷,朱云峰,岳云鹏,栾云平等可以说是德云社的顶梁柱,也是对师门很尊师重道的,这辈子都不会走,他们也多次表态过。若说以后真还有人走,鹤字科最有可能,入鹤字科的人很多,现在从别的公司跳槽过来的,基本都入了鹤字科,现在走的也是鹤字科,德云社都是看业务给工资的,你相声说的场次多,自然也挣得多,走的人基本没什么名气,除了能在小园子,基本都没有额外收入了,除非顶梁柱们带他们走商业专场,可以一场赚个几万,但也不是场场都带,听说是抽签的,毕竟400多人都要照顾到,所以一年能跟个两场都不错了,还有两科,九字科和霄字科,九字捧哏居多,有名气的就是杨九郎和周九良,还有王九龙,而他们的逗哏是张云雷和孟鹤堂,每年专场不断,王九龙是老郭外甥,他和搭档王九龄今年也开始专场了。霄字科还太嫩,属于青年队,舞台经验不够,能力还要磨练,所以真要走,去了下家也不一定有德云社的待遇。我个人见解,我也不能说哪一个走,没有发生的事,也不能妄下断言!
❾ 为什么有人说德云社离倒闭只差一个郭德纲
2005年,郭德纲横空出世,一时间所有人的耳朵里除了流行音乐,就只剩下一个郭德纲,如今15年过去,德云社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比2005年要更红火,那么说德云社会一直常青下去吗?作为一个10年钢丝,我的答案很不乐观。
如果说真有人能接过郭德纲的大旗,那么我想只有高栾二人了,高峰的艺术造诣充足,资历辈分充足,更是德云社的总教习,栾云平是德云社的经理,安排演出都是他来。这两个人的结合,或许可以代替郭德纲的作用。王朝的换代往往意味着更加兴盛,或是走向衰落,接班人是重中之重。
赵本山的商业帝国如今销声匿迹,也只不过几年的功夫。德云社要想红火下去,接班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德云社的倒下和兴盛,中间只隔着一个郭德纲,也许哪天郭德纲“累了,休息了”,德云社也就不复往日了。
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就是德云社还在,但是相声几乎不再了。
❿ 德云社都有哪些相声演员相继退出
德云社是我国最著名的的大型专业相声社团之一,全称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原名为“北京相声大会”,2003年更名为德云社。
在二十余年间,德云社从一个只能在京味茶馆、广德楼等地演出的小团体,逐步发展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相声社团,期间退出的相声演员并不在少数。
徐德亮: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古典文献专业毕业,相声演员之中少有的北大毕业生,被誉为曲艺界极传统与极现代结合的另类。2008年9月19日徐德亮在新浪博客中发表声明,称其与王文林宣布退出德云社,至于退出原因,徐德亮表示“为了自己的生活,也为了让王文林老先生能多挣点钱”,这是首次有相声演员正式退出德云社。
刘云天:本名刘艺,先后师从孟凡贵、郭德纲等,与搭档曹云金退出德云社后成立听云轩相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