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视戏剧表演的论文应如何去写

论文导读:
摘要:影视表演是由影视演员按照剧本中设定的各种角色,在摄像机镜头前表演剧本中情节的艺术;戏剧表演是指由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按照剧本去创造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表演艺术。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范畴,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有着共同的基本规律,两者都是由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同样必须遵循三感、行动三要素、三位一体的表演规律。
关键词:影视表演;戏剧表演;镜头;舞台;时间
一、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共同性
(一)两种表演形式在角色准备与分析阶段的一致性
演员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角色即读剧本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编剧的创造,所以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是在编剧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同样都是通过演员自身丰富生活素材来进行再创造,只有通过演员自身二度创造出来的角色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饱满的人物形象。在此期间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必须进行剧本分析,其目的完全一致,即使演员获得对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思想内涵表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使演员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任务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发现与感觉到演员自己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的地方以及两者间存在的差距,并且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自身内部的条件克服和缩小与角色之间的差距。
无论是影视还是戏剧表演运用演员自身的修养和生活经验,为更好的表演和创作,都是以演员自身为基础出发,两种表演在演员的自我准备过程中都以生活作为基础和先决条件。
(二)两种表演形式对于行动三要素的统一性
行动是表演的根本与核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演是行动的艺术。”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戏剧表演,对行动的组织都可以看出一个演员的技巧如何,即演员的心理行动、语言、和形体动作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但是不可能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出一模一样的高兴、一模一样的愤怒、一模一样的悲哀、一模一样的快乐,因此如何有效的组织行动三要素是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的必修课之一,单调的行动线会让镜头前的演员显得单薄如纸;会让戏剧演员显得乏味枯燥没有色彩。
二、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在诠释角色时的差异
(一)影视表演要有镜头感,戏剧表演要有舞台感
影视表演的过程和戏剧的排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影视剧更追求真实,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影视剧的侧重点是突显剧情即事态的发展;戏剧追求的是强烈的内心情绪渗透和冲击,在现场的演出能够与台下的观众产生内心的共鸣,戏剧的侧重点是人物即角色因为事态的变化与发展。因为影视剧和戏剧所表达其作品内涵的方式与媒介都不相同所以演员在影视剧和戏剧中诠释角色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同样的剧本,对于演员的要求确实截然不同的,影视剧要求的是演员在诠释角色的时候要融入规定情境之中,哪怕成为情境的一部分,而戏剧演员则是生活在规定情境里面,他们的内心时刻与规定情境进行着互动。
(二)影视表演受科学技术制约较大,戏剧表演较小
影视剧追求的是真实的剧情重现,而戏剧追求的是内心的升华,一个是写实主义的油画一个是诗情画意的山水,因此在表演手法上运用的方式大不相同,影视演员只能间接的与观众进行交流,因此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必定是拍摄最为协调的一组镜头,必须经过艺术的加工与处理,加上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故事情节的修饰,由于地形天气以及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影视表演受到的制约条件会非常大,影视剧的拍摄不是根据剧本规定的时间制定拍摄进度,而是根据场地租用的时间制定的拍摄进度,摄像机是高感光性设备,对光的敏感度非常之高,每一个镜头的衔接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调试,这对演员对于角色在剧情中的情感保持要求非常的高,而戏剧演出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所有的设备和场地都在室内,都是完全可控的,甚至打雷下雨刮风闪电,这些天气条件对于影视剧的拍摄限制非常的大,例如一场万迎接黎明的戏,影视剧一定要等到一个导演和摄影师都认可的天气情况下才能进行拍摄,这对演员的制约会非常的大,可能在几天之前甚至几个月之前演员就完成了黑夜部分的拍摄,对角色感情上的衔接会非常的困难,而戏剧演员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在黑夜部分结束之后只需要打开一盏
因此,对于要求人、景、事三者十分协调融合的影视剧演员来说,在参演影视剧时收到技术条件的制约是非常大的,而对于突显人物和内心的戏剧表演来说科学技术条件的制约则相对要小。
三、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对角色塑造的异同及关系
(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建立角色基础信息时的共同性
演员对角色建立基础信息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会在总导演的指导下,使自己内心的角色更加的鲜明、立体、外化、生动,即使角色从内心走出来。
在建立人物基础信息时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存在着很多的共性。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在接触到剧本的第一时间都是先了解剧情即了解规定情境,接下来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必须认真的感受规定情境,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行动都是在一定的规定情景中进行的,无伦是影视演员还是戏剧演员,只要想在剧中行动起来,既不能不研究和感受剧本为角色的行动提供的规定情境。接下来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要做的是,在规定情景中能够认真且自然的行动,当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最初在剧本中找行动时。都同样是以‘动词’来确定自己的行动的,例如:说服、指责、拉拢、请求、拒绝等等。
在对剧本分析的同时找到基本行动的根据也就找到了角色的基本信息,在确立角色基本信息的方式上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所运用的方式与技巧可以说是基本相同的。
(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在表现角色时的差异性
“舞台才是演员真正的生命,戏剧表演才是真正的表演。”这是莎剧王子奥利弗的名句。对于演员来说,戏剧表演的自由度要远远大于影视表演,在帷幕拉开的一瞬间起,是演员控制着整个舞台,戏剧演员就是自己的导演,戏剧演员可以直接的和观众产生交流和共鸣,然而对于影视剧而言,演员面对的则是镜头,最后通过导演蒙太奇的处理和后期的加工才呈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在影视剧的制作过程中,决定权在导演手里而不是演员。在影视表演过程中,无论演员多么卖力,多么投入情感,在导演的眼里都只是剧情发展需要的元素之一,而戏剧表演中演员则是剧情发展和推进的最重要元素,没有之一。
在舞台上,戏剧演员的交流对象非常明确,而在影视剧的表演过程中演员的交流对象却十分模糊,可能是替身,可能是米博洛板,可能是一个拳头等等,因此在角色的表现上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的处理方式是绝对不同的。

⑵ 打一个名人历史人物

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永恒的记忆》,图片在这里:http://www.vartcn.com/art/UploadFiles/200612/20061203010430453.jpg

达利

⑶ 表演莎士比亚话剧的技巧

如果是指原文,那么莎士比亚的台词主要是用了五步抑扬格素体诗,而且是用莎士比亚式的特有的修辞来描述事物。
所谓五步抑扬格素体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1.每一行诗有十个音节。
2.每十个音节中分五个音步。
3.每一个音步有两个音节,重音落在第二个音节上。
4.素体诗是无尾韵的。
当然这只是理论。现实中只有英国演员具备表演莎剧的正宗传统,可以参考相关音像资料,比如BBC出品的莎士比亚电视戏剧全集。

⑷ 求:莎士比亚生平的一些小故事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与同邻乡农家女26岁的安妮·哈瑟维结婚,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子。

1585~1592年间他的情况不详,被论者称为“失去的年头”。1585年后离开斯特拉特福,到伦敦谋生,1590年左右参加了剧团成为一名演员和剧作家,开始了他的舞台和创作生涯。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1592年,剧院经理P.亨斯娄首先提到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剧作家R.格林死前在《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亚姓氏,并引用《亨利六世》下篇台词,骂莎士比亚是“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可见他当时已颇有名望。1593~1594年,他创作出版了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先后献给了年轻贵族索桑普顿伯爵。他还写过一些杂诗和1609年出版的 154首十四行诗。从1594年开始,他所在的剧团受内侍大臣庇护,称为“宫廷大臣剧团”。1598年左右,他作为剧团股东同其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他以后的戏剧作品主要在这里公演(后来大约1609年增加了“黑衣修士剧场”)。他自己也随团进宫演出,偶尔还去大学和法律学校演戏;夏季或瘟疫流行,伦敦剧场停演时,就到外省演出。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

作品

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

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以下3个时期:

⑸ 米莎·巴顿的早年经历

米莎·巴顿出生在英国伦敦的哈默史密斯。 她的妈妈Nuala是一名爱尔兰摄影师。她的父亲Paul Marsden Barton是一名外汇经纪人。她有两个姐妹,分别叫Hania.Barton和Zoe.Barton。她在4岁时移民至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在2006年2月3日正式加入美国国籍。但是她保留了她的英国公民身份。
2004年米莎·巴顿从曼哈顿专业儿童学校毕业,在2006年参加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了一个叫” 莎剧表演“的夏季短期课程。

⑹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好吗

中戏的表演系是国内最好的。
补充楼上的答案,世界范围内最好的戏剧表演,应该内是在俄国和容英国。
俄国主要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心理现实主义的传承。英国则是莎剧故乡。
当然此外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美国的方法派等也是很优秀的。

言归正传,中戏表演系国内第一!

⑺ 理查三世的演出改编

最早被确认的演出时间为1633年的11月17日,周六,当时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和皇后亨莉雅妲·玛利亚在皇后生日那天观看了演出。然而毫无疑问,在此之前,该剧本之前已经被演出许多次。菲利普·亨斯洛的日记记载了一部他称作《白金汉郡》的流行戏剧,该戏剧于1593年12月和1594年1月上演,很有可能是莎士比亚的戏剧。
科利·西伯制作了最成功的莎士比亚改编版《理查三世》,从1700年开始在特鲁里街皇家剧院演出。西伯自己担任主角直到1739年,他的版本在之后的一个半世纪一直在舞台上表演。(其中包括一些经典的台词,如“Off with his head; so much for Buckingham”,可能是最著名的莎士比亚风格的诗句,却并非莎士比亚创作的。)1845年,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上演了莎士比亚原创版本。
2011年凯文·史派西演绎《理查三世》在英国国家剧院首演,并在国际巡演中来华演出。 这部戏剧最著名的改编版本是劳伦斯·奥利维尔导演并主演的1955年电影版本,他的精彩诠释被很多喜剧演员如彼得·塞勒斯等效仿。
1995年,该部戏剧被伊恩·麦克莱恩再次搬上银幕。
2002年,理查三世的故事被改编为电影《King Rikki》。
2016年,该剧被英国bbc电视台改编成《空王冠》系列的同名剧集播出,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 中文版话剧《理查三世》则不同于大家所熟悉的西方莎剧版本,而是带有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舞台背景由水墨渲染的宣纸组合而成,头戴古朴面具、身穿汉代服饰的人物穿梭其中,念白及身段带有中国戏曲的影子,配乐采取了中国民族打击乐,舞台设计中甚至加入了三星堆文化符号,一切都营造出既神秘又现代、中西混杂的独特气质。由国家话剧院导演王晓鹰执导的中文版话剧《理查三世》在2012年4月在英国“环球莎士比亚戏剧节”首次亮相,后在国家大剧院和国家话剧院等地上演。

⑻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man 莎剧中译谁最好

莎士比亚笔下著名悲剧《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中国人在上世纪初已经引入译本,最早有光绪29年(即1903年)上海出版的文言文版《报大仇韩利德杀叔》(未曾亲见,可以想见其中国古代章回体小风格),后有1904年另一文言译本,译者是后来被康有为誉为“译才并世数严林”的林纾,其与人合译莎剧《英国诗人吟边燕语》之《鬼沼》。民国时期则先有1921年田汉根据日文翻译的《哈孟雷特》,1930年邵挺《天仇记》等,而更有名的如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译莎剧全本等。据介绍,国人翻译哈姆雷特的总译本达40余种;而有翻译家及莎学家如裘克安先生提出,对莎剧,包括对哈姆雷特的翻译是没有止境的。但林林总总,难免泥沙俱下,尚需披沙砬金,才可择善而从。
本博几年前曾为翻译一部法律著作中所引莎剧段落而费力不止,直至查得朱生豪译本惊为天人,遂停译此段,直接引用朱译本,并在后记中详述此节。此后,本博便对朱译敬钦不已,以为天下莎剧之中译,首推朱先生之妙笔,真真与莎翁原著契合。后来又翻查资料,得知朱生豪以性命相博而终译出莎剧31部半,但也以32岁之寿终,更是令人唏嘘感叹!
前几日为查美国专利法教材在关于新颖性(Novelty)一章开关所引莎翁一句话“Shall my anticipation prevent your discover”,而进一步阅读该剧并中译,再次感受了朱译之美。这句话为美国法学教授用于美国专利法关于novelty与statutory bars合称anticipation,的确非常生动,而且说明了anticipation就破坏了构成发明或discovery获得专利之条件。查此句出自第2场第2幕,原文为:“I will tell you why; so shall my anticipation prevent your discovery, and your secrecy to the King and queene: moult no feather”
而此段再接着读,就引出了该剧一段光彩照人的排比名句。恕本博晚知,少年时在朗诵会上(那时的班会、晚会流行此风)曾听人读过的“人是多少了不起的一件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不想原文出处居然着墨于此。于是,又找来最有影响的两种译本阅读。不过,对照之下,证明吾言非虚。梁实秋的译文或许看起来比较文雅,但实难称得上是一个好的剧本之译,因为没法表演或者诵读。而朱生豪译本可谓一节三叹,与原著之意韵皆出。(

⑼ 关于劳伦斯·奥利弗

劳伦斯.奥利弗是一位英国戏剧演员、好莱坞电影演员、导演和制片。1907年5月22日生于英国,1989年卒于英国。

莎剧表演大师,学生时代便斩露表演天才,终身以表演或制作经典名剧为主,偶尔出演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如《呼啸山庄》和《哈姆莱特》等。奥利弗获奥斯卡奖提名最多的男演员之一,获得过10次提名,还曾作为导演被提名,并于1946年和1978年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 每当提起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王子复仇记》、《奥赛罗》等经典作品。这两部影片中的男主角是由同一个人扮演的,而他就是劳伦斯.奥立弗! 母亲是年幼的奥利弗的整个世界,母亲去世时他十二岁,这件事开始带给他的,总的来说是一种恐惧感,他的父亲绝对不是个残忍的人,但他却非常地害怕他。失去母亲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打击对劳仑斯的性格和胆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使得他以后在遇到类似的不幸事件或是遭受巨大打击以及失去极为重要的东西和人的时候,变得更加坚强了。然而母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实在太大了,泰南曾经说过,正是由于母亲的去世,才让劳仑斯变得孤僻,他认为正是这种心灵深处的痛楚才让这种性格伴随了奥利弗的一生。

劳伦斯.奥立弗是第一次,也是第一个成功地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搬上银幕的。影片《亨利五世》还获得了1946年度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他曾经10次入围奥斯卡最佳演员奖,并于1979年获得象征终身成就的荣誉奖。40岁时,他成为被授予骑士爵位的最年轻的演员。但是,奥立弗在事业上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并没有能抵消了他在爱情和婚姻中所经历的各种挫折。这其中自然包括他与演员费雯.丽二十年的传奇爱情故事。在他和琼.普洛赖特结婚前夕,他曾邀请一个好友去纽约看他,并对他谈了他和费雯.丽一起生活时的一些事情,他说:她给了我最快乐的时光,也给了我最可怕的时光…… 劳伦斯.奥立弗一生共饰演过120个舞台角色和近60个电影角色,几乎演遍了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中的全部重要角色。1989年,奥立弗82岁时离开了人世,他已经拥有了他少年时代所梦寐以求的才能和声誉,正如他多年以前曾经发过的誓言:“我要让他们看到,我将是最好的演员!”

在成功地将《王子复仇记》搬上银幕之后,劳伦斯.奥立弗开始不停地把英国经典搬上好莱坞银幕,如《亨利五世》、《奥赛罗》、《理查德三世》、《呼啸山庄》等等。与此同时,奥立弗开始担任演员、导演兼制片的多重角色。

奥利弗在老维克公司的新剧院演出的第一部戏是《武器与人》,在剧中他扮演瑟吉厄斯,这个角色和他很相像。对他而言表演需要技术,表演也需要感情,表演是对想象力的测试。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是个艺术家这个人就会去证明自己的想象力。奥利弗唯一的遗憾是有一段时间他没有掩饰自己的表演技巧,并因此而受到了指责,他想这种指责有它的道理,而对此,他感到很遗憾。奥立弗总是很有信心,他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极强的信念,一旦做出决定,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你不同意他的想法,你常常会受他的这种精神的鼓舞。他说,如果你聪明的话,演出结束后,你就会像卸妆一样把你演的角色忘掉??做不到这一点的人会吃苦的,这样对他们没有好处,而演出结束后继续想这些事的话对工作也是不利的。但排戏就不一样了,在排戏的时候,你白天黑夜想的都是你演的角色,从不去想其它任何事情,如果你为扮演一个角色倾注了全力,你就应该坐下来,享受一杯美味的饮料。奥利弗的一个好友觉得,他每天都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天是地主、一天是乡绅、一天是园丁、一天又是男主人……他想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舞台下,奥利弗都乐于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这是他一生中最喜欢的职业--导演电影,他觉得这样三位一体的工作很奇妙,而这种工作的责任是个巨大的挑战,他还总是说:一个人长大了就会喜欢挑战。筹拍《王子复仇记》的时候,大家都在谈论:“劳伦斯.奥立弗先生已经开始筹拍《王子复仇记》了!这部影片将用黑白胶卷拍摄,这是因为劳伦斯.奥立弗先生把这部电影看作雕刻作品,而不是一幅绘画作品……”,而之后某一年的某一天奥利弗说:“我很抱歉我撒了谎,事实是,我当时和一家胶片公司闹翻了脸,所以不愿将它拍摄成彩色电影,这真是太幼稚了,就像是小男生在耍脾气,我很抱歉,但这却是事实……”

作品年表:

1988 War Requiem 《战地挽歌》
1986 Lost Empires、Peter the Great《彼得大帝》
1985 Wild Geese II《野鹅敢死队再显神通》
1984 The Bounty《恩惠》、The Jigsaw Man《拼图人》、King Lear《李尔王》、The Last Days of Pompeii、A Talent for Murder、The Ebony Tower
1983 A Voyage Round My Father、 Wagner、 Mr. Halpern and Mr. Johnson
1982 Brideshead Revisited《重返布莱谢》、 Inchon
1981 Clash of the Titans《四巨头》
1980 The Jazz Singer
1979 Dracula、 A Little Romance《小小罗曼史》/《情定日落桥》
1978 The Betsy、 The Boys From Brazil《纳粹狂种》/《来自巴西的男孩》
1977 Come Back, Little Sheba《回来吧,小希巴》、 Jesus of Nazareth、 A Bridge Too Far《遥远的桥》
1976 Cat on a Hot Tin Roof《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Marathon Man 、 The Seven Percent Solution
1975 Gentleman Tramp、 Love Among the Ruins、 The Collection
1974 The World at War、 The Rehearsal
1973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长夜漫漫路迢迢》、The 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
1972 Lady Caroline Lamb 《痴情佳人》、 Sleuth《侦探》
1971 Nicholas and Alexandra《江山美人》
1970 Three Sisters、 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
1969 Battle of Britain《空军大战略》/《英伦作战》 1969 Oh! What a Lovely War 《多可爱的战争》

获得奖项:

奥斯卡奖:
1979 因其对电影的贡献获得奥斯卡荣誉奖 ;凭《The Boys From Brazil》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77 凭《Marathon Man》获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3 凭《侦探》(Sleuth)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66 凭《奥赛罗》(Othello)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61 凭《Entertainer》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7 凭《理查德二世》(Richard II)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49 凭《哈姆雷特》(Hamlet)获最佳男主角奖 ;《哈姆雷特》(Hamlet)获最佳影片奖 ;《哈姆雷特》(Hamlet)获最佳导演提名
1947 因Henry V获杰出成就奖
1947 凭《Henry V》获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1947 《Henry V》获最佳影片奖
1941 凭《Rebecca》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40 凭《Wuthering Heights》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金球奖(Golden Globe Awards):

1983 Cecil B. DeMille Award奖
1980 《A Little Romance》获最佳电影男配角提名
1977 《Marathon Man》,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3 《Sleuth》,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49 《Hamlet》,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New York Film Critics Awards):
1972 《Sleuth》,最佳男演员奖
1948 《Hamlet》,最佳男演员奖
1946 《亨利五世》(Henry V),最佳男演员奖

国家评论会(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1978 《Boys From Brazil》获最佳男主角奖
1946 《Henry V》,获最佳男主角奖

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
1974 《Sleuth》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70 《Oh! What a Lovely War》获最佳男配角奖
1963 《Term of Trial》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1961 《Entertainer》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1960 《The Devil"s Disciple》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8 《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6 《Richard II》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3 《Carrie》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其它奖项:
1974 《威尼斯商人》(电视),获艾美奖提名
1970 《大卫-科波菲尔(电视),获艾美奖提名
1949 《哈姆雷特》,Bodil Festen Best European Film Award 奖
1948 《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第1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⑽ 好莱坞中哪一位演员是你心目中真正的“演技派”

安吉丽娜朱莉,从古墓丽影开始追的时候,发现演技真心好,到了之后的史密斯夫妇到自导自演的电影,我觉得安吉丽娜朱莉唯一最佳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