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德云社里面除了郭德纲,谁的收入是最高的

2019年,德云社收入排行榜就能看出郭德纲之后的前两位是谁。一个是打江山的老人于谦1500万,一个是新晋红人小岳岳2750万,两人能有今天成就都是真心与付出换来的。

② 德云社内奸门事件是怎么回事

2016年7月,郭德纲弟子、相声演员赵云侠发表文章,回顾三进三出德云社的发展经历,感谢恩师郭德纲仗义相救,同时暗指当时的合作伙伴挑衅其与师父,“戴某某是藏着(在)德云社的内奸”。随后,戴九安在北京举办澄清说明会,否认是德云社内奸,更公开二人电话录音,录音中赵云侠透露是德云社方面付了2万元,要求赵云侠必须提到“受戴九安蛊惑”的内容。

这件事儿,倒有点像郭德纲、张文顺、李菁三人合说过的传统相声《扒马褂》,帮闲为了穿着少爷的马褂,不得不给少爷拼命圆谎,中间夹了个“泥缝儿的”艺人,专门“挑唆”,让帮闲和少爷处在对立面上。张文顺去世,李菁离开之后,同样的相声,郭德纲、于谦、岳云鹏也一起表演过。

“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是德云社的八科排序,每两年收一科。和德云社云字科、鹤字科的不同,戴九安所在的九字科招了至少三次。他本人是第二次九字科的学员。2010年加入德云社,2013年口盟拜师。

这些学员们,更多的是老先生和资历比较老的人带,像云字科当年可以去郭德纲家口传身授的人少。戴九安回忆,师父郭德纲跟自己说过的话不超过20个字。往往是徒弟们喊一声师父,他点头,“嗯”一下,就走了过去。

而收徒之后,本还有一次“摆知”——按照举行仪式,请相声界前辈参加——到了戴九安所在的九字科,就变成了对观众“摆知”,更像是一次郭德纲教学成果汇报会,在德云社打了三年杂,除了每天在后台听活,也会在剧场里帮师傅干活,这之后,终于出道了。

再后来,2014年赵云侠和戴九安一起跳槽到了曹云金的听云轩。在赵云侠离开听云轩,在南方闯荡数个月后,这个曾经的搭档突然在微博上公然指控戴九安是德云社内奸,然后获得了师父郭德纲一句绕指柔般的三个字“回来吧”。

这其中的具体过程我们都知道了,凌晨赵云侠给戴九安打电话,说明自己已经拿到了2万块钱,微博不得不发。戴九安公布的录音中有赵云侠这样一句话:“师父,你还不知道吗,他一向就是给外面,给别人看的。”话中所指,自然是郭德纲的受益,原因也在录音中有所体现,“我出来我就直接奔曹那儿去了,他们主要不就是为了这个。”

戴九安所提供的录音中,把整件事呈现成为了郭德纲对自己徒弟的一次报复。自己成为内奸,自然是因为“惹不起砂锅还惹不起笊篱”,师父早已经不敢对自己出奔的徒弟轻举妄动了。至此,这一个月前所发生的内奸门,就有了些预先张扬的味道。与其说内奸门是赵云侠与戴九安的纠葛,不如说是郭德纲与离开的徒弟与德云社成员间的恩怨,乃至于到了一次集中开火的前夜。

③ 德云社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大团体吗

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们常常在舞台上调侃说德云社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大团体,然而观众们在看了他们在舞台上的打打闹闹后,经常对此表示怀疑,他们不仅常常在舞台上通过各种方式“内涵”对方,而且还总是给自己的队友、师父、师兄弟等人挖坑,甚至还会看到他们在舞台上说着说着就大打出手了,观众们就很疑惑了,这是等级森严的样子吗?

看了德云社的这五条规矩,大家终于有点明白为何说德云社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大团体了,大家觉得这些规矩如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本文的话记得给小编点赞加关注哦!

④ 就近期来看,你们还支持德云社的张云雷吗

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他,我相信这孩子的品质,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他才27岁,经历风雨他会更加成熟,我会不离不弃等他归来,加油大宝贝孩子。

⑤ 都说德云社强,到底强在哪里呢

德云社作为现象级相声团体,必将会被写入曲艺史,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我看来,德云社的强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超强的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上,班主郭德纲是非常牛的。能把平均学历在初中的年轻人,培养成一个个红透半边天的明星艺人。就这一点来说,郭德纲丝毫不低于大学里那些硕导、博导的水平。

郭德纲饱读诗书,对历史非常了解。纵观中国曲艺的兴衰之后,他把“富连成”拎了出来。

富连成是京剧人才培养史上的奇迹,出了一大批名家。如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等。


德云社的一众小角儿,都是这样红起来的。有很多电视观众是先知道这些演员,后知道德云社,进一步追到剧场买票看他们的演出。

以上两点是成就德云社强大的主要原因。如果单凭优秀的相声功夫,郭德纲只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艺人,搭建不了如此优秀的团队。

当然,强大之下也有隐忧。德云社的兴盛,绝大部分是靠郭德纲的综合能力。他就像一个精明的君主,开疆拓土、杀伐果断、带领王朝走向顶峰。一旦君主离位,王朝就会急转直下,由盛而衰。

⑥ 郭德纲对于德云社而言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德云社作为一家来公司,其管理体制本身自很落后。郭德纲主张的师徒制、班社制,也就是马克思口中的行会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阻碍再生产和资本增值。在工商社会背景下,这种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点逆马克思客观规律存在。按理说这种管理不科学的企业早该被淘汰了。可事实上,德云社不仅没有被淘汰,还存在24年了。几次内讧都没倒闭,充分经受住了市场考验。

⑦ 德云社相声最近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但是你认为它的同质化问题要怎么解决

德云社的相声在业界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垄断的局面,当然,很多的观众都十分喜欢德云社的相声,但是,郭德纲也明确的表示,自己不愿意再培养大量的新人了。因为现在他手下的人,包括他自己已经完全可以独占中国的相声市场。

可是在郭德纲这种巨大的竞争对手之下,其他的相声演员想要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阻碍,但或许这只是时间问题,总有一天,这种同质化的现象也会被打破的。

⑧ 谁最可能重回德云社

我觉得他们都不会重新回到德云社,不管是李菁,闫云达,还是曹云金,既然当初能选择离开,肯定是有原因的,只不过对于观众来说我们不太清楚里面的缘由,只有曹云金当时离开的时候刚郭德纲的关系是闹得特别的紧张,还有一点,我觉得他们都不会回去的原因是,郭德纲本人也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特别现实,有想法的人。

既然他们当初能离开那么郭德纲也不会说是现在让他们再重新回来。而且他们出去发展之后,有些人发展的也挺好的,也没有再重新回去的理由。所以我不太看好他们会重新回到德云社,毕竟在外已经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地。而且郭德纲也不会再全心全意接纳他们,所以就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覆水难收。

⑨ 德云社到底强在哪里呢

都知道德云社强,那么到底强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德云社的强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超强的人才培养超强的营销能力。

一、超强的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上,班主郭德纲是非常牛的。能把平均学历在初中的年轻人,培养成一个个红透半边天的明星艺人。就这一点来说,郭德纲丝毫不低于大学里那些硕导、博导的水平。

郭德纲饱读诗书,对历史非常了解。纵观中国曲艺的兴衰之后,他把“富连成”拎了出来。富连成是京剧人才培养史上的奇迹,出了一大批名家。如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等。

德云社的一众小角儿,都是这样红起来的。有很多电视观众是先知道这些演员,后知道德云社,进一步追到剧场买票看他们的演出。

以上两点是成就德云社强大的主要原因。如果单凭优秀的相声功夫,郭德纲只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艺人,搭建不了如此优秀的团队。

当然,强大之下也有隐忧。德云社的兴盛,绝大部分是靠郭德纲的综合能力。他就像一个精明的君主,开疆拓土、杀伐果断、带领王朝走向顶峰。一旦君主离位,王朝就会急转直下,由盛而衰。

⑩ 德云社共有多少人,分别是谁

看看郭德刚自己的介绍就知道了:
北京德云社,前身是北京相声大会,现在是一个文化演艺公司,之前文化团体这一块归文化局管,后来被推到了工商局,于是我们就成了公司。很多艺术团体,譬如北京歌剧舞剧院,现在也叫北京歌剧舞剧院文化有限公司。演员们有的是学员,有的是我们内部签约的演员,他要完成德云社内部的本职工作、演出安排,有的演出是拿月工资的,有的是用每场的酬劳计的。至于其他地方的活动主持啊,节目表演啊,有的是德云社给他们安排的,有的是自己外面接的,外接的就基本与德云社无关了。
我们今年开始招学生,办学员班,办培训班,完全按照老的方式来培养和教导学生。不要以为老的就是陈旧,直到今天我们蒸馒头的技巧不也是几千年前的技巧么?老并不代表陈旧,而代表着一种成熟,没有必要抛开一条铺好的路,独自在泥泞路里自己走,鞋里都是泥和沙子,你还妄想开辟什么新的道路,那无非是对自己的一种摧残。所以我们平时教育孩子也在讲,不要急功近利,爱什么是什么,要真正从心里面喜欢它,而并非指着它发家致富,如果那样的话,你去别的行当可能来得更快。

我们的学习班是按照戏班的办班方法,两年一科,我们第一科的是云字科,第二科是鹤字科(现在2006年正入学上课的),第三科是九,第四科是霄,连起来就是“云鹤九霄”。这排辈无非是方便让人知道你是哪年来的,入学的时间。目前来看,情况还是颇为喜人的。很多孩子我们觉着还是挺可爱的,有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都很用功。估计这四十多人里面有十来个能在台上不错的,就很了不起了。

德云社自己有一个创作班,为自己整理素材啊,挖掘啊,整理些传统节目啊,包括我们写的戏之类的,这一块是由我们德云社的秀才徐德亮负责,带着一拨人在从事创作,确保创作能够跟得上。德云社的创作每个人不尽相同,有的喜欢实打实一句句写,有的象我这样,写东西习惯先思考,我要写什么什么作品了,我就现在开始想,想得差不多成熟了,我就拿上纸和笔,我先习惯写提纲,一边说一边写,写完之后感觉成了,自己看一看,下一场要演了,就带上纸到后台去找于谦,对一遍,差不多了就上台演,演了多少场之后才能形成一个台本。先有节目,再有台本,临场发挥的成份比较多。

传统相声的创作,首先要从表演上来看,单纯这个人搞创作,他很难写出好东西来。全国范围内能数出几个本人不说相声但能写好相声的,真的不多,而且大作家写的东西必须经过演员的修改,否则上不了台。这就象是一个不会炒菜的人,呆在家里编那个菜谱,出来的那东西未必能用得上,这可是实话。我们不否认人家的文化艺术造诣,但这终归是两回事。这里面有着职业特征、艺术特性的问题。给李金斗老师写《武松打虎》的廉春明先生写得不错,年轻的里头有廉春明先生的干儿子方清平,本人也会说相声,是李金斗老师的徒弟。这两位一老一少写的相声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堪称是专业的写手了。因为方清平做过演员,所以他的作品拿过来就能用,比较到位。

我们现在基本上能免自负盈亏,还是可以的,有些演员在中央台啊北京台做节目主持人,有些也是小腕了,生活还是不错的。演员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吧。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任重而道远,压在我们肩上的活还很多。我们不求大,也不贪多,只求踏踏实实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就很好了。

德云社我们有四位老先生,张文顺,李文山,王文林,邢文昭。

张文顺先生是北京德云社的元老,创始人之一。当初德云社只有三个人的时候就有张先生,我们一起合作,张先生也说单口相声,也说对口相声,和我一起表演,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老师是前辈佟大方,他本身既是相声演员,也是鼓曲演员,他还是中国滑稽大鼓的唯一传人,老先生任劳任怨,人也很聪明,在德云社的发展过程当中出谋划策,出了很多好主意,所以北京德云社走到今天,张先生有半壁江山。

王文林先生是我们的老演员了,他父亲是相声前辈王长友,师傅是刘宝瑞先生,曲艺世家,会的段子也特别多。

李文山先生是相声前辈王世臣先生的弟子,王世臣先生是当年曾经大红大紫的老前辈,比候宝林先生红得早,马季先生说过王世臣是我心中的相声巨人。

邢文昭先生也是刘宝瑞先生的弟子,以说单口擅长。这么长时间以来,参加德云社,任劳任怨。

除了他们以外,德云社有三个辈份,我和于谦、李菁算一辈,李菁是德云社的中流砥柱,一方面他给我弟子何云伟捧哏,台上有自己独到的艺术魅力。很多观众都很喜欢他,很有人缘,本身快板也唱得相当好,被戏称为北京丐帮的少帮主。我不在的时候,李菁负责处理人际关系啊,学生的培训啊,后台的一些秩序啊,和节目的编排啊,替我操心。

张德武、徐德亮是张文顺先生的弟子,也是和我一辈的,张德武最早是画家,画家下海,说了相声,徐德亮是中国相声界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北大中文系毕业出来说了相声,从小也学,他的作品书卷气很浓,我们称他为新文哏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好的愿望。

史爱东,李菁的师兄,唱快板的,和我一辈。

曹云金是我徒弟当中值得去说的一个,因为他一直跟我住,三年吧,每天一早喊他去练功。所以我们感情非常的好,我称他为“金子”。

东东枪,天津静海人,老乡,不堪回首的年代,德云社创作社的人,下一部电视剧的编剧之一,[相声演艺],民国时代相声艺人的沉浮。

年轻里面最有影响的可能要数何云伟了,以前一直听我的,到02年正式拜师,目前为止,在北京很有影响,表演相声也有他独特的风格。其他的也都在成长之中。

王海也是天津人,现在是我的经纪人,最早最早呢,是我们的观众,人很豪爽,在德云社初期,他经常带人来捧我们。花钱啊,请客啊,比如说今天人少了,他就想法设法带人来听。听着听着我们关系越来越近,到最后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05年之后呢,突然间事情就多了起来,我们也忙不过来,他就开始帮我们来料理这些事情,到最后干脆我们就说你就来这当经纪人吧,一直就到了今天,配合也挺末期,而且他人也挺有意思。

干了这么多年了,到06年十月份,是我们的十周年,所以我们今年打算搞一个大型的庆典活动,总结一下,搞一个研讨会。总结一下相声的现状,以及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最主要的这回就是我们如何接得住自己,这一点很重要。而且我们也准备给观众一个回报,搞了6场演出,在北京一个很好的剧场里演,力争这6场把我们这十年的精华节目都拿出来,让大家都看一看。是一个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