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苏三是谁扮演的
A. 苏三是谁简介一下!
苏三原名郑丽春或周玉洁,苏州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起名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南京原礼部(吏部)尚书的公子王景隆(王金龙)上京赶考时与其结识。苏三和王景隆传奇般地恩怨和爱情故事被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成《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
B. 声声慢中的苏三是谁
苏三原名郑丽春或周玉洁,苏州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起名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南京原礼部(吏部)尚书的公子王景隆(王金龙)上京赶考时与其结识。苏三和王景隆传奇般地恩怨和爱情故事被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成《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苏三也是当代作家和学者的名字。
1. 玉堂春 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 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头金尽, 被老鸨赶了出门。 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为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就准备带苏三回故里。 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以一千两银子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 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苏三有幸,传奇般地同王景隆团聚。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
虽然与电视剧《包青天·七侠五义》无关,但却吸引了万千听众,新人阿福以甜美的嗓音抒写浪漫 寻寻觅觅的那天 冷冷清清的那夜 凄凄惨惨的冬天 我又重来一遍 苏三再离了红桐县吹散了 这春天该有的 桃花月我又开始想念 你悄悄走的那天 我默默闭上双眼 风偷偷吹散红线我又重来一遍 你离开了我房间安静的烟圈飘散成 你的脸怎逼我再想念 怨言倒流回我呼吸的瞬间放肆的宣泄 诺言怎么还听得见 想告诉你 苏三他倚着窗 静静凝望着月光 怎么唱泪流下完全忘了 那天他离乡的坚强 我静静倚着窗 默默凝望着路旁 那朵花在飘香完全忘了 你离开的时候留下的那种悲伤 等待 你悄悄回来的那天 我依然会倚着窗
C. “苏三”是谁
苏三原名郑丽春或周玉洁,苏州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起名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南京原礼部(吏部)尚书的公子王景隆(王金龙)上京赶考时与其结识。苏三和王景隆传奇般地恩怨和爱情故事被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成《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苏三也是当代作家和学者的名字。
详细请参考网络
D. 《玉堂春》中的苏三原型是谁
京剧《玉堂春》是颇出名的,其唱工做工扮工均可称绝,所以凡扮演青衣的角色,其人门戏之一,必须是先学其中一出的折子戏《女起解》。它是京剧的基本功。
这样,戏剧中的主体人物苏三(玉堂春)也就更见红了。
中国传统戏剧涉及到男女情事,通常有两种特殊图式:一是公子和小姐。所谓公子好逑。小姐怀春,通过贴身丫头拉线私订终身,风行的“落难公子中状元,后花园私订终身”即是百说不厌的;另一就是公子和青楼妓女。大概仍是公子好色,妓女多情义,经历磨难,终于完成大团圆的理想模式。此中旖旎,似源于唐人《李娃传》传奇。我很怀疑《玉堂春》故事由此嬗变而来。但它似比公子和小姐那类图式要多些传奇味。就其主旋律的悲惨交响乐涵盖的苦中作乐、乐中有苦,这正也调谐农耕社会的士民心理机制和致思途径的,因而为人归依和认同,盛行了几百年。
据说《玉堂春》的苏三起解所以出名,走红大千世界,还有一个原因是实有其事的。唯真,才能尽善尽美,引起人们加倍的共鸣。
最早得悉与《玉堂春》有关的实证的,是十年浩劫后见到的一则报道,说是山西洪洞县修复了县衙里的虎头监狱。它是三晋大地罕有见存的一座明朝牢狱,有人还明确指出此中女监某处就是囚禁苏三的牢房。江山也要名人捧。据说当时新修复的洪洞监狱,门上还曾写有“苏三监狱”字样,地以人贵,它当然是真人真事了。因此游洪洞县,除了到城北二里地那棵大槐树下转转,寄托回归之乡情,其次就是看那因苏三得名的虎头牢狱了。
据说苏三案件还为洪洞留下不少古迹,像皮氏要砒霜的那家药铺;有人还在路旁公园内竖立一块标志:苏三于押解中曾在此休息过。总之,它要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苏三确有其人其事,也确实在洪洞县落难过。为此那个王三公子王金龙也被说成确有其人的。还说他本名叫王三善,原籍河南永城。由于父亲在南京当吏部尚书,就结识了苏三。他后来努力为苏三平反,以后双双回归永城。不久,苏三病死,葬在王氏祖茔边,据称三十年代还有人在那里见到她的墓碑,上书“亡姬苏氏之墓”。
当然,在山西,像晋中太原和洪洞一带,苏三故事是更为走俏的。“特别是太原,人们长期传说‘苏三为沈洪妻皮氏诬陷的档案’确有其事。并说苏三档案在辛亥革命前,由当过洪洞县知事的河北玉田县孙奂仑窃走。还有人说,苏三档案被孙奂仑卖给法国巴黎占董商人。”(王定南《从苏三故事谈起》,《文史研究》1988年1期)据说“有人考证王三公子和玉堂春确有其人。甚至有人在山西洪洞县看到过玉堂春的档案”(王延龄《历史大舞台》,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所以胡士莹界定冯梦龙创作的《玉堂春落难逢夫》(《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所叙为明代实事”。(《话本小说概论》)
苏三故事也许真有其人的。据王延龄说,他听人讲及明代中叶就有古本广东潮剧《玉堂春》,演苏三全部,剧情有一段故事是说苏三在三堂会审后,等候在五里亭,因天寒兼体弱受刑有病,竟冻死在郊外。不久苏三父亲来寻女,惊悉苏三已死,于是痛哭一场。在哭词里介绍了身世。原来他叫周彦字玉柯,河北曲周人,赴山西做官前,将爱女留在家中,竟为继母卖给保定府的苏家妓院,按年龄排为第三,故叫苏三。“潮剧的老艺人却说这是真事,而且祖辈相传,材料来自洪洞县苏三的供词案卷。这供词还讲到王景隆(一般戏中称为王金龙)和苏三同乡,也是曲周县王家集村人,和苏三的故乡相距仅十余里,他到苏家妓院见了苏三就十分倾倒,两人相爱。”(《历史大舞台》)
看来,苏三故事乃是以明朝中期为大背景的,有其人也有其事。
但是,现今所见最早记述的《全像海刚峰先生居宫公案传》(明万历三十四年万卷楼刊本,李春芬撰),与现今流传的《玉堂春》苏三故事构架大体相同,唯出场之主角王金龙作王舜卿,沈洪作彭应科,且是浙江兰溪人,与山西洪洞无关,此案后由时任江浙运使的海瑞审判。
此处玉堂春亦姓周而不姓苏。也无“苏三”字样,最后还是海瑞成全他俩姻缘了的。“公令人伪为妓兄,领回籍,后与舜卿为侧室。”(卷一第二十九《妒奸成狱》)此处人地各异,看来是与今本苏三故事,风马牛而不相及,或循此建构再加工的。
所谓玉堂春姓苏,始见于冯梦龙《情史》,“河南王舜卿,父为显宦,致政归。生留都下,支领给赐,因与妓玉堂春姓苏者狎”,(卷二《玉堂春》)尔后才有王离去。“山西商闻名求见”“携归为妾”故事。而《警世通言》以此为据,作了惟妙惟肖的形象思维,以致不胫而走,使苏三故事成为家喻户晓。
因为源流自少说平话,尤其是其源始见于海瑞判审,当不可信。据王定南说,在文化太革命前,山西省委书记郑林对他说,华北局某领导曾请郑组织人员研究苏三故事。为此他作了大量搜集工作。
特别是山西省文史馆馆员尚德赴洪洞查看苏三档案情节。尚德参加过太原辛亥革命,曾任副都督府秘书长。“辛亥革命前在太原就传说:洪洞县县衙门档案库有苏三档案。
尚年轻好奇,又与孙奂仑友好,为此专到洪洞县向孙奂仑询问,要看‘苏三档案’,孙和尚一起去问管档案的人,该人说:‘档案库没有苏三档案。’”
洪洞县衙有否见存苏三档案,当然不能判断有否其人,明末和清季的多次农民起义,洪洞县衙多次受毁,要能保存它,当时也不会有这强烈的意识,但《洪洞县志》均无此案记述,也没有传闻和发现“苏三档案”。因此王定南界定,“苏三的故事流传很广是小说家冯梦龙的功劳”,“写小说的人可以凭空虚构任意编造,但不能作为历史事实”(《从苏三故事说起》)。
王延龄也认为,所谓王金龙即王三善说,却在《明史》本传中“不见一个苏三字样,他也并未做八府巡按到山西去三堂会审过”,“看来这些考证都是文人的臆测,真正看戏的人欣赏的是表演艺术,受感动的是故事情节,为他们两位大翻家谱,不免有画蛇添足之嫌。”(《历史大舞台》)
看来还是这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苏三故事并非扑朔迷离,其真伪如何,也许这可以作为答案了。戏曲角色名称之谜
大家知道,我国戏曲表演的特点之一是演员按其扮演的人物类型,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不同的角色行当;可是,若问角色行当何以用这几个字命名,大家又会觉得迷茫。
有些剧种随着表演艺术的丰富和发展,角色行当又区划为更加细密的分支,如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旦行分为花旦、青衣、老旦;净行通常要画脸谱,俗称“花脸”,又可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此外,如“贴”为“旦之外,贴一旦也”,也是旦行。
“外”者,“生之外又一生也”,通常也是老生。所以概而言之,还是生、旦、净、末、丑五种类型。
对这五种类型命名的含义,明代一些爱好戏曲的文人表现出很高的探求兴趣,很是热闹了一阵子: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朱权,是一个戏剧家,他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写成的《太和正音谱》,部分地接触到行当的命名:“当场男子谓之‘未’。未,指事也”,“当场之妓猿之雌也……俗呼旦,非也”,“靓,傅粉墨者……粉自黛绿谓之‘靓妆’,故曰妆靓色,呼为净,非也”。虽然解释得很不明白,如末为什么是“指事”;但因为他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封建社会的文人常将他的话引以为据。
明周祈从《乐记》的一条注“优雠杂戏,如猕猴之状”立论,认为不仅“旦”而且其他行当也都是动物名:“狴也,猩猩也”,“净,狰也,似豹,一角五尾,又云似狐有翼”,“丑,狃也,犬性骄”,“谓俳优之人如四兽也”(《剧说》引《名义考》),这是从歧视艺人的角度去臆想。
而《怀铅录》对“末”所作的解释曰:“四夷之乐有”,为北方国名,故“优人作外国装束者”曰省作末;这也与古剧中“末”行所扮人物之实际不相符合。
明代文学家胡应麟也参加了这场探讨,在《庄岳委谈》中提出了“反是而求其当”的观点,即主张从角色的反面含义去理解。比如,生行往往要唱不少曲子,必须熟习,“曲欲熟而命以生”;旦角扮演女性,女性属阴,“妇宜夜而命以旦”;按照传奇剧本的规范,末角总是第一个登场,简述全剧大意,“开场始事而命以末”;净角要画脸谱,“涂污不洁而命以净”至于“丑”,胡应麟没有说出它的反义来,另外一些持同样观点者则作了补充,或曰“丑为好,或云丑在十二生肖中为牛,牛最笨拙,故将最活泼伶俐的角色命为“丑”。
文学家祝允明(祝枝山)不同意这种见解,曰:“生净丑末等名,有谓反其事而称……皆谬也。”(《猬谈》)他认为这些称谓只是金元间韵市井语言,“即其土音,何义理之有?”其实,即使土音市语也还是有义理可求的,他自己既没有说出个所以然,又抹煞别人探求的意义,似乎有点蛮横。
对于戏曲深有造诣的徐渭,则持慎重和研究态度。其《南词叙求》曰:“生即男子之称,史有董生、鲁生”,“宋伎上场,皆以乐器之类置篮中,担之以出,号曰花担,今陕西犹然,后省文为旦”,“丑,以墨涂向,其形甚丑,今省文作丑”,“净,此字不可解。予意即古‘参军’二字,合而讹之耳”,“末,优中少者为之,故居其末……家奴多用末扮,亦古参军、苍鹘之意”。徐渭从生活习俗及唐代参军戏来追索角色行当命名的缘由,观点比较严肃朴实,多为后世研究者所赞同。
当然持异议者也是不断出现的。择其要者,如明沈德符根据《辽史·乐志》“大乐有七声,谓之七旦”之说,而曰:“所谓旦,乃司乐之总名”,“旦皆以娼女充之,无则以优之少者假扮,渐远而失其真”(《顾曲杂言》)。清黄绰《梨园源》云:“生者,主也,凡一剧由主而起,一轶之事在其主始终。”似乎“生”是发生、产生的意思。清焦循《剧说》引《都城纪胜》:宋代“杂扮或杂班又名钮元子……装为山东河北村人以资笑端……今之丑角盖钮元子之省文”。王国维《古剧脚色考》则主张丑角由“五花爨弄”而来,“丑”是“爨”字的简写。
在戏曲史研究中,“角色考”是一项专门的学问。近年来研究成果不多,关于角色行当的许多方面仍然使人处于迷茫之中。
E. 求助,苏三的扮演者跟其他几位主妇是为什么
隋俊复波饰制苏三
隋俊波,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
中文名
隋俊波
别名
波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星座
射手座
血型
B型
身高
168cm
体重
48kg
出生地
吉林省长春市
出生日期
1979年11月25日
职业
演员
毕业院校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9音乐剧本科班
代表作品
给我一支烟、男人帮、天涯赤子心、喋血孤岛
恩师
赵宝刚
F. susan (苏三)是谁人
苏三,原名周玉姐,河北广平府曲周县人,大同府尹周彦亨的千金。自幼生得白净水灵,学得聪明伶俪,弹得一手好琴。可惜父母双亡,又被卖了两次。一次被卖到北京一苏姓人开的“怡春院”,排行三姐,改称苏三。二次被卖到山西洪洞县,做了一个马贩子的小妾。后被诬为毒杀马贩的凶手,打入死牢。再后来,她日思夜想的中进士封巡按的王三公子传谕全案起解太原,三堂会审,方才案情大白。
苏三的故事脍炙人口,可是苏三坐牢的监狱,晓得的人就不多了。
苏三监狱,是老百姓的俗称。其实是一座明代监狱,紧靠着县衙的西边。前面是关押一般犯人牢房,中间一个小院,一拐,就进了虎头牢,里面是关押死囚的牢房,墙都是二尺厚,真可谓阴森可怖。死囚犯从虎口里进来,就别想再从这儿出去。不是活着别再想从这儿出去,而是死了也别想从这儿出去。人死了,后墙扒一个洞,从那里扔到街上。那个洞就叫老虎屁股。
从老虎口里进去,再从老虎屁股里出来。不知道统治者是怎么想的,这不明明是不打自招地说:衙门监狱就是吃人的老虎吗!
虎头牢三间牢房,一个小院。院里一个洗衣槽,一只汲水井。井里晃荡着白白的清水,似乎还浸着苏三的泪。井口不到二十公分,似乎可以竞争全国之最了。
跨出监狱大门,但见大街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当年,苏三起解太原,离了县衙,在街上见了过往行人,就问有没有到南京去的,要给王三公子捎信,甚至带着枷锁闯进人家店铺里问。逢人便数落她在洪洞县被卖、被诬、被打、被监的悲惨遭遇,说着说着就喊出了“洪洞县里没好人”这一流传很广的词。然而洪洞县果真没有好人吗?应该不是。比如押解苏三的崇公道,一生在县衙混事,目睹了说不尽的贪官污吏的龌龊行径,亲历了数不清的冤假错案,对苏三的遭遇非常同情。他在客栈里为苏三查找去南京的客商,好帮她传书带信。他把苏三的枷锁卸下来,自己背上,让苏三轻松行路。他还给苏三说了好多好多宽慰话和鼓励话。他还帮苏三写了申冤大状,藏于刑枷,好带到太原公堂上开枷听审时送到老爷手上。苏三自觉话说过了头,忙称崇公道是一个“大大的好人”,还当面叩头,拜了干爹。
王三公子与苏三的关系,在苏三冤案昭雪后,据说有三种结局:一、王三忠于爱情,叛逆封建制度,辞官认下苏三,二人回家为民。二、王三背叛爱情,赠银两与苏三,送她回广平老家。苏三悔苦等苦熬等来个负心汉,痛骂之后,悬梁自尽。三、王三认下苏三,官职被革,二人隐名埋姓,远走他乡。几年后换了朝廷,新主开科,王三公子梅开二度,又坐了个不大不小的官。
G. 试问“苏三”是谁
苏三,原名周玉姐,河北广平府曲周县人,大同府尹周彦亨的千金。自幼生得白净水灵,学得聪明伶俪,弹得一手好琴。可惜父母双亡,又被卖了两次。一次被卖到北京一苏姓人开的“怡春院”,排行三姐,改称苏三。二次被卖到山西洪洞县,做了一个马贩子的小妾。后被诬为毒杀马贩的凶手,打入死牢。再后来,她日思夜想的中进士封巡按的王三公子传谕全案起解太原,三堂会审,方才案情大白。
苏三的故事脍炙人口,可是苏三坐牢的监狱,晓得的人就不多了。
苏三监狱,是老百姓的俗称。其实是一座明代监狱,紧靠着县衙的西边。前面是关押一般犯人牢房,中间一个小院,一拐,就进了虎头牢,里面是关押死囚的牢房,墙都是二尺厚,真可谓阴森可怖。死囚犯从虎口里进来,就别想再从这儿出去。不是活着别再想从这儿出去,而是死了也别想从这儿出去。人死了,后墙扒一个洞,从那里扔到街上。那个洞就叫老虎屁股。
从老虎口里进去,再从老虎屁股里出来。不知道统治者是怎么想的,这不明明是不打自招地说:衙门监狱就是吃人的老虎吗!
虎头牢三间牢房,一个小院。院里一个洗衣槽,一只汲水井。井里晃荡着白白的清水,似乎还浸着苏三的泪。井口不到二十公分,似乎可以竞争全国之最了。
跨出监狱大门,但见大街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当年,苏三起解太原,离了县衙,在街上见了过往行人,就问有没有到南京去的,要给王三公子捎信,甚至带着枷锁闯进人家店铺里问。逢人便数落她在洪洞县被卖、被诬、被打、被监的悲惨遭遇,说着说着就喊出了“洪洞县里没好人”这一流传很广的词。然而洪洞县果真没有好人吗?应该不是。比如押解苏三的崇公道,一生在县衙混事,目睹了说不尽的贪官污吏的龌龊行径,亲历了数不清的冤假错案,对苏三的遭遇非常同情。他在客栈里为苏三查找去南京的客商,好帮她传书带信。他把苏三的枷锁卸下来,自己背上,让苏三轻松行路。他还给苏三说了好多好多宽慰话和鼓励话。他还帮苏三写了申冤大状,藏于刑枷,好带到太原公堂上开枷听审时送到老爷手上。苏三自觉话说过了头,忙称崇公道是一个“大大的好人”,还当面叩头,拜了干爹。
王三公子与苏三的关系,在苏三冤案昭雪后,据说有三种结局:一、王三忠于爱情,叛逆封建制度,辞官认下苏三,二人回家为民。二、王三背叛爱情,赠银两与苏三,送她回广平老家。苏三悔苦等苦熬等来个负心汉,痛骂之后,悬梁自尽。三、王三认下苏三,官职被革,二人隐名埋姓,远走他乡。几年后换了朝廷,新主开科,王三公子梅开二度,又坐了个不大不小的官。
这三种说法,哪一种真实呢?换句话说,哪一种更符合人们的愿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