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亮口技表演
1. 古文《口技》原文及翻译
《口技》-林嗣环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户人家宴请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众多宾客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马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心中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活动的声音,盆子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差一点争先恐后地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1)牛玉亮口技表演扩展阅读
口技的发展及代表人物
1、唐宋时期
唐朝时期就有了专门培养口技人才的社会组织叫“学像声社”。在《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中都有“学像声社”的描述。
宋朝是口技艺术的兴盛时期,而《东京梦华录》一书最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社会生活。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 年)的杭州就已经有了口技演出团体,口技以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开始在社会上流传。
2、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虞初续志·郭猫儿,他主要表演的口技是隔壁戏《杀猪》、《猪争食》。
明末清初年间,著名口技艺人“画眉杨”善学画眉鸟叫,能与树间鸟儿对答。他表演的《二鸟争食》将两只画眉鸟人物化,编成故事表演,其技艺高超,惊现京城,传承至今。
清代,口技从单纯模拟某一种声音,发展到能同时用各种声音,串组成一个故事,被列为“百戏”之一,即“口戏”,俗称“隔壁戏”。它表演“军旅狩猎”、“群猪争食”,无不惟妙惟肖。
3、民国时期
百鸟张,原名张昆山,1903年——不详,北京人。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他善学《百鸟争鸣》,因此被称为“百鸟张”。在《清补类咏》中就有记载他所表演口技的诗词。
尹士林,艺名“开口笑”,他继承传统,大胆改革,将口技“隔壁戏”的表演形式进行改革,使口技艺人从八尺屏障幕后走向舞台;他让口技配合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成为声情并茂的口技表演艺术,赋予口技新的生命。
4、近现代
孙泰,本名周志良,著名口技表演大师,生于 1907 年,1924 年拜尹士 林为师学习口技,1951 年参加上海人民杂技团,1956 年荣获“华沙 国际杂技比赛金奖”,2003 年辞世。
周志成,著名口技表演大师、教育家,生于 1904 年。孙泰三哥,1930 年与其弟孙泰一起学习口技,后拜尹士林为师。1939 年与其弟孙泰去东南亚、澳大利亚演出,1951 年参加上海人民杂技团。他桃李满天下,1979 年辞世。
牛玉亮,著名口技表演艺术家。1956 年拜口技大师周志成为师学习口技,并深得师叔孙泰的培养,继承传统,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在口技运气发声方法上有独特见解和创新,口技“循环运气法”和“循环发声法”是口技发展史上的突破。
牛玉明,著名口技表演艺术家,1960年跟从哥哥牛玉亮学习表演口技,1984 年拜大师孙泰为师学习口技。他的表演幽默、内涵,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方浩然,牛玉亮之徒。多年来对口技摆着学习与实践的态度,探索研究中坚持继承传统,严谨创作出新。首次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口技》一文复原表演。国内为国家领导人及来访的30多个国家大使表演,国际上多次赴东南亚、欧洲等地表演口技,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与赞誉。
2. 口技中口技表演者表演了哪些内容
三个内容。
第一:表演了一家人深夜被犬吠吵醒的情景。
第二:表演了这家人由醒复睡的情景。
第三:表演了着火和救火的情景。
3. 求一段描写口技表演的语段。300字左右
现代高科技的录象录音方法可以有效的保存和传播口技技艺,促进口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口技的录象录音是在表现口技真实感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手段将口技表演的效果再加强、再延伸和再创作,它并不是纯技术性的工作。2005年北京市宣武区昆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为中国杂技团口技大师牛玉亮录音后,发表了一篇署名作者为校长赵炳昆笔名冰山,题为《口技表演的录音》的文章,此文为提高我国录制多声道录音技术水平作了有益的探讨和介绍。
他们口技的录音方法是从听各种各样的口技表演,研究口技的表演形式开始的。例如禽鸟的叫声是口技表演者经常表演的节目,他们就从各种鸟的叫声中寻找声音的特点,从研究、搜集、购买动物世界和动物叫声有关的节目光盘等各种资料开始,研究录音的构思和如何进行口技节目的录制。
他们录制《军营的一天》这个节目时采用了一套扩声设备,为了表现出现场的感觉,没有使用录音棚,而是在一个普通的教室内,大功率的音响扩声系统使声音充满了整个房间,这个节目从声音分布上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演员的原声;第二部分是扩声近场直达声;第三是环境效果声音。他们分别采用多个话筒进行了拾音,并且分为多声道轨道进行录制,经过几次试验感觉效果很不错,比在录音棚录制的效果好(录音棚中录制没有3D的立体声空间效果)。经过5.1声道的相位处理,防空警报声、留弹炮声、直升飞机在头顶盘旋飞过的3D空间声音感觉十分逼真。
他们录制的另外一个代表性的节目就是百灵13套。这是一个传统节目,会表演这个节目的演员在中国为数不多,百灵13套分为南北两派,牛玉亮大师将南北两个派别合二为一,创新了新的百灵13套。其他的口技节目基本上是在录音棚录制完成的。这盘节目有很多是牛玉亮大师的拿手绝活,如:百灵13套、二鸟争食、鹅鸭之争、推小车、群鸡抱蛋、狗的故事、伐木锯木等。为了表现出现场的感觉,他们采用了扩声录音和本人拾音相结合的方法,其表演的现场感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他们录制百灵13套这个传统节目,成为了dts-CD 5.1声道和立体声两个版本,采样频率采用的是96/24Hz,完全达到了DVD的最高标准。
口技录音的难度是很大的,关键是没有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经验。通俗歌曲、戏曲、音乐很多人都录制过,经验也很多。口技以前没人录制过,口技现场表演录制的VCD,录音效果都很不理想。如何表现出口技的声像效果和真实感是他们研究的重点,既然是口技模仿就应该是牛玉亮大师的真功夫,就不能依靠后期的效果处理,所有要采集的声音是研究的重中之重。早期的录制是按照传统的录音方法,录制完成后他们发现录制的素材全部不能使用,因为现场杂音很多、失真严重没有空间感觉。录音软件虽然可以进行后期的降噪处理,但是感觉上还是缺少了许多真实的现场效果。后来他们改变了录音方法,对每一个声音的采集都进行精心的设计,环境、话筒、音响、软件一个都不马虎,经过多次的录音实践,他们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录音方法,录制的效果牛玉亮大师很满意。他们将牛玉亮大师的口技录制成了视频教学光盘,录音的方法他们编写了“多声道录音实战”一书,详细介绍了录音的全过程。他们的做法是值得大加赞赏和肯定的,它在中国的音像市场上填补了口技录音录象的空白,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口技艺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4. 口技表演时嘴里放的类似哨子的是什么东西啊
我记得好像是两个小铁片,做成的小哨子,用舌头来控制 风的进出 从而使 小哨子 发出不同的 各种响声 练这种东西,应该很需要 舌头的技巧 一般好像不大好练 也有人 不用什么哨子 只用嘴 不过 一般人来说 比较困难!~~
5. 《口技》全文
口技
(3569人评分) 8.1
朝代:清代
作者:林嗣环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收藏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而:既...
参考赏析
重点题型
一、翻译: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即使人有一百只...
赏析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
学法导引
《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散文。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
教案建议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课文的主体部分,体会文中声响描...
作者介绍
林嗣环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
古诗文网手机版
6. 口技表演者主要是模仿各种声音的
口技表演者主要是通过模仿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音色接近或相同时,模仿的才像;
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音色;空气.
7. 我想学习口技怎么可以联系到牛玉亮老师
今天上午,6(1)班的同学一反常态,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和同学窃窃私语。原来是他们班的班主任刘老师因这几天的期末复习操劳过度而病倒了。有的同学提议去老师家里看望老师,而班长说先认真早读,其他的事情等下课在说。
于是,同学们都拿起课本,认真地早读起来。这时,刘老师疲惫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看到刘老师憔悴的脸庞,同学们连忙把刘老师扶到椅子上坐。可刘老师却站起来,笑了笑说:“我没什么,我们开始上课吧。”同学们只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只见刘老师一只手撑在讲台上,开始为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讲课,还不时地在黑板上为大家板书。这节课,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就连平时班上最有名的“淘气鬼”也都举手回答了好几个问题呢!看着同学们那股认真劲儿,刘老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她似乎全忘了自己还在生病呢。
期末测试的结果出来了。六(1)班居然从全年段倒数第一名变成了正数第一名。同学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有几分感动:要不是刘老师那几天带病坚持上课,无私地把精力花在了他们的身上,他们会有这样的好成绩吗?于是,同学们满怀深情地对老师说:“老师,谢谢您!”这时,刘老师的脸上再一次露出了微笑,这是对自己的教学成果感到欣慰的笑,同时,也是对同学们的赞赏的笑。
简评:感动呀,这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理解。
8. 《口技》艺人表演了几个场景
口技》是来清代文学家林嗣环自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演者用各种不同的声响,逼真地摹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9. 口技的口技的发展及代表人物
口技作为表演艺术不晚于宋代。宋人《杂记》中说在京城的游艺场里,有“学乡谈”和“百鸟鸣”,可能都是口技。宋元戏剧中的“犬吠”、“鸡叫”之类的舞台效果,大多是表演口技的人在后台完成的。 唐朝时期就有了专门培养口技人才的社会组织叫“学像声社”。在《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中都有“学像声社”的描述。
宋朝是口技艺术的兴盛时期,而《东京梦华录》一书最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社会生活。书中记载:宋代瓦肆中口技表演艺术已相当精湛了。1131 年,宋朝兴起口技隔壁戏,以八尺屏障为隐身,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人坐屏障中,以说、学、逗、唱和模仿动物声音为主,表演形式:只听其声,不见其人。宋徽宗年间杭州有民间口技艺人“刘百禽”,他能学很多鸟叫和禽兽叫,学得以假乱真,因此人们称他为“刘百禽”。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 年)的杭州就已经有了口技演出团体,口技以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开始在社会上流传。 明朝时期,虞初续志·郭猫儿,他主要表演的口技是隔壁戏《杀猪》、《猪争食》。
明末清初年间,著名口技艺人“画眉杨”善学画眉鸟叫,能与树间鸟儿对答。他表演的《二鸟争食》将两只画眉鸟人物化,编成故事表演,其技艺高超,惊现京城,传承至今。
清代,口技从单纯模拟某一种声音,发展到能同时用各种声音,串组成一个故事,被列为“百戏”之一,即“口戏”,俗称“隔壁戏”。它表演“军旅狩猎”、“群猪争食”,无不惟妙惟肖。 百鸟张,原名张昆山,1903年——不详,北京人。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他善学《百鸟争鸣》,因此被称为“百鸟张”。在《清补类咏》中就有记载他所表演口技的诗词。
尹士林,艺名“开口笑”,他继承传统,大胆改革,将口技“隔壁戏”的表演形式进行改革,使口技艺人从八尺屏障幕后走向舞台;他让口技配合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成为声情并茂的口技表演艺术,赋予口技新的生命。他表演的《推小车》《纺棉花》《鸟鸣》成为一绝,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孙泰,本名周志良,著名口技表演大师,生于 1907 年,1924 年拜尹士 林为师学习口技,1951 年参加上海人民杂技团,1956 年荣获“华沙 国际杂技比赛金奖”,2003 年辞世。
周志成,著名口技表演大师、教育家,生于 1904 年。孙泰三哥,1930 年与其弟孙泰一起学习口技,后拜尹士林为师。1939 年与其弟孙泰去东南亚、澳大利亚演出,1951 年参加上海人民杂技团。他桃李满天下,1979 年辞世。
牛玉亮,著名口技表演艺术家。1956 年拜口技大师周志成为师学习口技,并深得师叔孙泰的培养,继承传统,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在口技运气发声方法上有独特见解和创新,口技“循环运气法”和“循环发声法”是口技发展史上的突破。主持将口技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牛玉明,著名口技表演艺术家,1960年跟从哥哥牛玉亮学习表演口技,1984 年拜大师孙泰为师学习口技。他的表演幽默、内涵,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方浩然,牛玉亮之徒。多年来对口技摆着学习与实践的态度,探索研究中坚持继承传统,严谨创作出新。结合现代科技,系统的总结口技教学理论,编辑口技教程。首次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口技》一文复原表演。国内为国家领导人及来访的30多个国家大使表演,国际上多次赴东南亚、欧洲等地表演口技,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与赞誉。